17 药物依赖与戒断
- 格式:ppt
- 大小:3.79 MB
- 文档页数:24
抑郁症的药物依赖问题及药物戒断技巧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常常会通过药物来缓解其症状和疼痛。
然而,长期使用药物会导致药物依赖问题,而戒断药物也是一项重大挑战。
本文将讨论抑郁症的药物依赖问题,同时提供一些药物戒断的技巧。
一、抑郁症的药物依赖问题抑郁症的药物治疗通常包括抗抑郁药物和心理治疗。
抗抑郁药物主要通过调整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
然而,一些患者在长期使用抗抑郁药物后会出现药物依赖的问题。
药物依赖是指患者对药物产生了生理和心理的需求,无法正常地停用药物或者出现停药后的明显戒断症状。
一旦形成药物依赖,患者停药会引起抑郁症状的恶化,甚至产生戒断症状,例如焦虑、失眠和情绪波动等。
如何辨别药物依赖?首先,患者在使用抗抑郁药物期间突然出现停药,会经历明显的情绪变化和戒断症状;其次,药物对患者的情绪状态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无法摆脱对药物的依赖,以至于会出现药物滥用的倾向;最后,患者多次尝试停药,但每次都失败。
二、药物戒断技巧针对抑郁症药物依赖问题,以下是一些药物戒断的技巧,帮助患者平稳地停用药物并缓解戒断症状:1.与专业人士合作:戒断药物最好在医生或心理学家的指导下进行。
他们将能够制定合适的戒断计划,并给予患者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2.逐渐减量:患者应该逐渐减少药物的剂量,而不是突然停止使用。
通过逐渐减量,可以减轻戒断症状,并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药物的减少。
3.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面对戒断期间的焦虑和情绪波动。
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动力疗法是常用的方法,它们可以帮助患者识别和应对自己的情绪问题。
4.支持系统:患者应该寻找一个稳固的支持系统,例如家人、朋友或支持小组。
通过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情感,患者可以减轻戒断过程中的负担,并获得关心和支持。
5.健康生活方式:改善生活习惯也是成功戒断药物的重要因素。
患者应该注重饮食、运动和睡眠的平衡,并尝试找到其他健康的应对方式,例如冥想、呼吸练习等来调节情绪。
多巴胺与物质依赖解析药物滥用与戒断的神经机制在现代社会中,药物滥用问题一直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对个体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还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近年来,关于药物滥用的神经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其中多巴胺与物质依赖的关系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多巴胺与物质依赖解析药物滥用与戒断的神经机制,以期增加对该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在神经系统中起着调节行为、情绪和奖赏等功能的作用。
当个体接触到有奖赏性的刺激时,如食物、药物或其他愉悦感觉,多巴胺神经元会被激活,释放更多的多巴胺到神经通路中,产生快感和满足感。
然而,长期的物质依赖会对多巴胺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物质依赖药物(如可卡因、鸦片类药物等)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多巴胺的释放和再摄取,从而改变大脑的神经化学平衡。
一方面,这些药物可以直接刺激多巴胺神经元的释放多巴胺,为使用者带来快感和欣快感。
另一方面,药物滥用导致的剧烈多巴胺释放会诱发强烈的奖赏性反馈,形成物质依赖。
除了药物的直接影响,物质依赖也会对多巴胺系统的其它组成部分产生影响。
例如,多巴胺神经元的突触传递功能会被改变,其对多巴胺的释放和再摄取会发生变化。
此外,物质依赖还会导致多巴胺神经元的突触可塑性的改变,这可能是物质依赖形成和维持的基础。
当一个个体长期暴露在药物的影响下,多巴胺系统会适应这种情况并发生变化。
这种适应过程使得物质依赖者在戒断药物后,即使没有药物的刺激,仍然感受到强烈的渴求和戒断症状。
这些戒断症状可以包括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负性情绪反应,以及恶心、肌肉痉挛等身体反应。
戒断过程中的神经机制也与多巴胺系统的变化有关。
戒断药物后,多巴胺神经元的活性下降,导致多巴胺水平减少,这可能是造成戒断症状的原因之一。
此外,戒断过程中的多巴胺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改变,可能与大脑中的其他神经递质系统的调节有关。
对于物质依赖的治疗方法,理解多巴胺与物质依赖的神经机制非常关键。
医学院麻醉学专业教案2006年8月日第三十七章药物依赖与戒断第一节基本概念概念:药物耐受性(Drug tolerance ):WHO专家委员会的定义,是指长时间使用某种药物后,药物的效应逐渐减弱以至消失;或是如果要获得同样的效应,需不断增加药物的剂量。
药物依赖性(drug dependence):指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它表现出一种强迫要连续或定期使用该药行为和其他反应。
可伴有或不伴有耐受性;同一人可以对一种以上药物产生依赖。
药物依赖性分类:躯体依赖性(physical dependence):指反复使用具有依赖性潜能药物所造成的一种适应状态,一旦停药,将发生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即戒断综合征(withdrawal syndrome)。
戒断综合征:是指突然停止或减量使用依赖性药物,或使用依赖性药物的拮抗剂后引起的一系列心理生理功能紊乱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精神依赖性(psychological dependence):指使人产生一种对药物欣快感的渴求,这种精神上不能抑制的强烈欲望驱使滥用者周期性或连续性地用药。
精神依赖与身体依赖的主要不同点是前者在停药后不出现严重的戒断症状。
一般先产生精神依赖后产生躯体依赖,躯体依赖一旦产生,会使精神依赖更为加重。
强化效应是指药物或其他刺激引起个体强制行为。
引起强化效应的药物或刺激因子称为强化因子。
正性强化效应(positive reinforcement effect)又称奖赏效应(reward):是指能引起欣快或精神愉悦舒适的感受,促使人或动物主动觅药(或寻求刺激)行为的强化效应。
它是精神依赖的基础。
负性强化效应(negative reinforcement effect)又称厌恶(aversion):是指能引起精神不快或身体不适(如戒断症状),促使人或动物为避免这种不适而采取被动觅药(或寻求刺激)行为的强化效应。
它是身体依赖的基础,促使药物滥用。
药物依赖性的治疗方法
药物依赖性的治疗方法包括:
1.戒毒治疗:通过戒断药物来缓解患者的戒断症状,帮助患者戒除药物依赖。
目前常用的戒断药物包括苯二氮平类、利多卡因、戊巴比妥等。
2.心理治疗:通过心理疏导、认知矫正、行为矫正等手段,帮助患者调整不良情绪和行为,促进其戒药成功。
常用的心理治疗包括行为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情感导向疗法等。
3.替代治疗:将合成药物替换为具有相似效应的药物,减少抽搐、痉挛等戒断症状。
常用的替代药物包括甲基苯丙胺(替代安非他命)、甲基麻黄素(替代麻黄素)等。
4.综合治疗:以上三种治疗方法均要综合应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量身制定治疗方案,并在治疗的过程中加强家庭支持、社会支持等方面的协助,帮助患者全面、彻底地戒除药物依赖。
药物滥用与依赖的防治措施药物滥用与依赖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会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药物滥用不仅包括药物的过度使用和错误使用,还包括任何药物的非法使用。
而药物依赖则是指个体对药物产生了生理和心理的依赖,难以自行戒断。
那么,如何预防和治疗药物滥用与依赖呢?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这一问题。
一、加强药品监管预防药物滥用的首要手段是加强药品的监管和管理。
因为药品的滥用和依赖大多来源于非法渠道或者不合法使用方式,加强监管和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这一问题。
政府应当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强对药品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和管理。
同时,药品销售也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和记录,避免药品被不法使用者利用。
此外,对于容易成瘾的药品,应当明确规定其销售、使用的限制,避免大规模的滥用和依赖。
二、加强药品教育和宣传药品教育和宣传也是预防药物滥用和依赖的重要手段。
公众需要了解药品的基本知识、正确的使用方式和副作用,以避免产生错误的使用行为。
各级医疗机构和社区药房应当加强对患者和个体的教育和指导,避免产生过度使用、错误使用甚至滥用的行为。
三、建立多元的药物依赖治疗体系药物依赖的治疗应当建立多元的体系,不同的个体需要不同的治疗方式。
临床上,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对于药物依赖的个体进行逐步戒断。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当结合个体特点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家庭、社会和心理支持也是治疗药物依赖必不可少的因素。
四、加强基础研究,提高药品的安全性针对药物的滥用和依赖现象,还需要加强相关的基础研究,提高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科学家需要对药品的临床应用特性、药品的药理学作用、药品的毒性和副作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更安全、更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
同时,加强对新型药物的监管和管理,避免药品滥用和依赖问题出现出现。
结语药物滥用与依赖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它对个人、家庭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危害。
第三十七章药物依赖与戒断一、名词解释L药物耐受性:2.身体依赖性:3.戒断综合征:二、填空题L根据国际禁毒公约把依赖性药物分为三类、、4.麻醉辅助脱毒并发症有、、、三、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戒断反应的症状()A.精神与行为异常B.呼吸困难C.关节与肌肉疼痛D.瞳孔散大E.欣快感2.下列哪一项不是美沙酮替代递减疗法的使用原则()A.单一用药B.逐日递减C.先慢后快D.只减不加E.坚决停药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脱毒治疗的并发症()A.渴求B.顽固性失眠C.疼痛D.焦虑E.美沙酮中毒4.美沙酮脱毒治疗,Img美沙酮可以替代多少毫克海洛因()A.lmgB.2mgC.3mgD.4mgE.5mg5.关可乐定疗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抑制蓝斑核区神经元放电B.是α2受体激动剂C.无成瘾性D.治疗后会出现针尖样瞳孔E.不产生戒断症状6.有关纳屈酮疗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是阿片受体拮抗剂B.比纳洛酮短效C.可消除阿片类药物产生的欣快感D.可用于预防复吸E.可与东苴管碱合用于脱毒治疗7.有关阿片类药物急性中毒,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呼吸浅快B.血压升高C.心率增快D.发热E.瞳孔缩小四、简答题1.麻酹辅助脱毒禁忌证有哪些?〈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是指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它表现出一种强迫要连续或定期使用该药的行为和其他反应,为的是要去感受它的精神效应,或是为了避免由于停药所引起的不舒适。
2.是指反复使用具有依赖性潜能药物所造成的一种适应状态,用药者一旦停药,将发生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一戒断综合征。
3.是指突然停止或减量使用依赖性药物,或使用依赖性药物的桔抗剂后引起的一系列心理生理功能紊乱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二、填空题1.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其他2.呕吐和腹泻、脓毒症、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神经系统三、选择题1.E2.C3.A4.B5.D6.B7.E四、简答题L患者依靠阿片类药物镇痛,在没有其他有效的替代药物前,不应采用本方法;2.除阿片类药物外,同时依赖其他药物,如苯二氮卓类、酒精等。
药物依赖的例子讲解一、药物种类药物依赖主要涉及一些具有成瘾性的药物,如阿片类药物、苯丙胺类兴奋剂、酒精等。
这些药物在正常使用时具有治疗作用,但长期使用或滥用会导致身体对药物产生依赖性。
二、依赖性特征1.药物渴求:药物依赖者会产生强烈的渴求,渴望继续使用药物。
2.戒断症状:停止使用药物后,会出现一系列戒断症状,如焦虑、抑郁、头痛、食欲增加等。
3.耐受性增加: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需要不断增加药物剂量才能达到原来的效果。
4.失控行为:药物依赖者会失去对药物的自我控制能力,不顾后果地继续使用药物。
三、成瘾机制1.神经递质失衡:药物会影响神经递质的分泌,导致神经递质失衡,从而产生依赖性。
2.奖赏机制:药物会刺激大脑的奖赏机制,使人们产生愉悦感,从而产生依赖性。
3.生理适应性:长期使用药物后,身体会产生生理适应性,需要不断增加药物剂量才能达到原来的效果。
四、依赖性后果1.身体健康问题:药物依赖会导致身体健康问题,如肝肾功能损害、心血管疾病等。
2.心理健康问题:药物依赖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自杀倾向等。
3.社会问题:药物依赖会影响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如工作、家庭、人际关系等。
五、戒断与康复1.戒断症状处理:在戒断过程中,需要注意处理戒断症状,如焦虑、抑郁等。
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缓解。
2.康复计划制定: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社会支持等。
通过综合治疗,帮助患者逐渐恢复健康的生活方式。
3.康复过程监控:在康复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状态进行监控,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也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和鼓励,增强其康复信心。
4.预防复发:在康复后,需要采取措施预防复发。
这包括避免再次接触成瘾药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心理支持等。
同时,也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和评估,确保康复效果稳定。
总之,药物依赖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通过了解药物依赖的特征、成瘾机制和后果,以及制定合理的戒断和康复计划,可以帮助患者逐步摆脱药物依赖的困扰,恢复健康的生活方式。
药物依赖性可分为什么药物的成瘾性和习惯性早为人们所知,但由于人们在使用上述两术语时常出现混淆现象,故有必要确定一个更为科学的术语,那就是药物依赖性了,那么你知道药物依赖性可分为什么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药物依赖性可分为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药物依赖性的分类依赖性可分为躯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躯体依赖性主要是机体对长期使用依赖性药物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状态,包括耐受性和停药后的戒断症状。
精神依赖性是指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效应,表现为对药物的强烈渴求和强迫性觅药行为。
依赖性倾向可以在动物或人体的药物研究过程中反映出来。
非临床药物依赖性研究可为临床提供药物依赖性倾向的信息,获得的非临床试验数据有利于指导临床研究和合理用药,警示滥用倾向。
可产生药物依赖性的药物1.酒精-巴比妥类:乙醇,巴比妥类及其他催眠药和镇静药,例如苯二氮卓类(benzodiazepines)。
2.苯丙胺:苯丙胺,右旋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哌唑甲脂(利他灵,methylphenidate)与苯甲吗啉(phenmetrazine)。
3.大麻:大麻制剂,例如大麻(marihuana)和印度大麻(hashish)。
4.阿片类:阿片,吗啡,海洛因,美沙酮,哌替啶等。
5.可卡因:可卡因和古柯叶。
6.致幻剂:LSD,麦司卡林(墨仙碱,mescaline)和裸盖菇素(西洛斯宾,psilocybin)。
7.挥发性化合物:丙酮,四氯化碳和其他溶媒,例如“嗅胶”(gluesniffing)。
8.烟碱:烟草,鼻烟。
在以上八大类可产生依赖性的药物中,阿片类药物依赖流行最广,危害最大,它不但对病人身体造成极大损害,还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如犯罪。
在与毒品斗争的各项工作中,禁毒是公安、司法部门的工作,而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病人则是我们医生的职责。
药物依赖性的损害(1) 对神经及内分泌的损害麻醉药物阿片类的使用,能使内源性阿片肽系统受到抑制,然后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变引起机体损害,患者体质逐渐衰退。
药物依赖与戒断题库
5-0-6
问题:
[多选]颈丛神经阻滞的并发症包括()
A.局麻药毒性反应
B.高位硬膜外阻滞或全脊麻
C.膈神经阻滞
D.喉返神经阻滞
E.Horner综合征
问题:
[多选]Horner综合征包括的表现有()
A.同侧眼睑下垂
B.瞳孔缩小
C.眼球内陷
D.眼结膜充血、鼻塞
E.面微红,不出汗
ʫ
问题:
[多选]以下哪些属于局部麻醉()
A.表面麻醉
B.局部浸润麻醉
C.区域阻滞
D.椎管内麻醉
E.静脉局部麻醉
问题:
[多选]关于外周神经的组成,哪些是对的()
A.臂丛神经由C5~T2组成的
B.颈丛由C1-4组成
C.股神经由L2-4组成
D.坐骨神经由L4~S3组成
E.股外侧皮神经由L2-3组成
问题:
[多选]经锁骨上途径行臂丛阻滞,下列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臂丛由颈C5~C8~T1神经前支组成
B.臂丛由中斜角肌和后斜角肌之间穿出
C.穿刺针刺中神经丛时,异样感放射至手指
D.操作失误可发生气胸
E.可并发星状神经节阻滞
问题:
[多选]神经丛阻滞成功的因素有()
A.正确的定位
B.熟悉的解剖
C.安全剂量局麻药
D.病人的合作
E.合理辅助镇静药。
表1 戒断反应量表评分组别 例数 治疗前分数治疗后3天 治疗后5天 治疗后7天分数 减分率(%)分数减分率(%) 分数减分率(%)对照组 30 18.75±3.58 12.20±1.2733.33 7.23±125 59.97 2.63±0.93 85.16 研究组 30 19.60±3.09 11.10±1.5642.67 6.77±104 64.86 2.27±0.78 88.272.2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HAMA评分治疗后7天比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组别 例数治疗前 治疗后7天分数 分数 减分率(%) 对照组 30 17.93±3.77 8.17±2.10 53.78 研究组 30 18.50±3.85 8.03±2.33 56.542.3 不良反应 研究组:头晕4例,走路不稳2例,嗜睡2例;对照组:头晕8例,走路不稳4例,嗜睡4例。
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与对照组4.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均在减少药物剂量后不良反应缓解。
3 讨论苯二氮䓬类药物是目前治疗酒精戒断综合征的首选药物,所有种类的苯二氮䓬类药物的疗效相当[3]。
半衰期长的苯二氮䓬类药物对老年人或有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可能会有过度镇静的风险[4],而且显著增加跌倒骨折,甚至是死亡的风险[5],许多酒依赖的患者有肝功能损害,酒精性肝病是滥用酒精的主要并发症之一[6],而震颤谵妄又多发生于合并躯体疾病、进食情况差、年龄较大的患者,因此使用短半衰期苯二氮䓬类药物相对安全[3]。
奥沙西泮是多种苯二氮䓬类药物的活性代谢产物,半衰期短,具有抗焦虑、抗惊厥、镇静、催眠、缓解酒精戒断症状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焦虑症、失眠症、酒精戒断的治疗[7]。
药物依赖性名词解释药物依赖性是指对某种药物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依赖,持续使用药物以维持正常功能或避免不适的需求。
它是一种复杂的疾病,持续使用药物会导致对药物的耐受性的增加,并且当停止使用药物时会出现戒断症状。
药物依赖性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它包括三个主要要素:心理依赖、生理依赖和药物耐受性。
心理依赖是指个体对药物的渴望和需求,产生与使用药物相关的感受、情绪、欲望和激励。
生理依赖是指个体身体对药物的适应性,当停止或减少药物使用时会出现戒断症状。
药物耐受性是指服用相同剂量的药物后,个体需要增加用量才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药物依赖性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身体依赖性和心理依赖性。
身体依赖性是指个体对药物产生生理上的依赖,当停止使用药物时会出现戒断症状,例如颤抖、恶心、冷汗等情况。
心理依赖性是指个体对药物产生心理上的依赖,产生对药物的渴望和需求,常常是出于对药物效果的追求,对药物的情绪和认知有所依赖。
药物依赖性可以影响个体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
长期使用药物导致身体健康问题,如心血管系统损伤、肺部疾病、肝脏功能受损等。
同时,药物依赖性也会给个体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例如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此外,药物依赖性还可能导致个体的社会功能下降,如工作和学习能力减弱,家庭和人际关系问题的出现。
治疗药物依赖性需要综合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
药物治疗可以通过减少戒断症状和药物渴望来帮助个体减少对药物的依赖。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个体理解和改变对药物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社会支持包括家庭、朋友和康复机构的支持,帮助个体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诱发物和提供持续的支持。
总之,药物依赖性是一种对药物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依赖,持续使用药物来维持正常功能或避免不适的情况。
它对个体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都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及时识别和治疗药物依赖性非常重要,以帮助个体恢复他们的健康和生活功能。
药物依赖性的名词解释药物依赖性是指长期使用某种药物后,身体对该药物产生了一种无法自主控制或停止使用的强烈欲望。
这种欲望常常伴随着身体和心理的依赖,持续使用药物以避免出现症状或是获得愉悦感。
药物依赖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许多生理和心理因素。
首先,药物依赖性与药物的成分和作用有着密切联系。
一些药物具有较高的成瘾潜力,例如阿片类药物和镇静催眠药。
这些药物能够迅速产生身体和心理上的快感,从而为人们带来满足感和愉悦感。
长期使用这些药物会引发身体上的适应性,使人逐渐产生对药物的依赖。
其次,药物依赖性也与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有关。
人们的身体和大脑对药物的反应是因人而异的,一些人更容易形成药物依赖。
此外,个体的心理状态也会对药物依赖性起到一定的影响。
有些人可能借助药物来逃避现实或是缓解压力,从而更容易形成药物依赖。
药物依赖性的发展通常经历几个阶段。
首先是药物的试用阶段,个体尚未形成明显的依赖,但已经开始使用药物以获取某种效果。
进入依赖阶段后,个体会感受到身体和心理上的欲望,如果停止使用药物,便会出现戒断症状,如焦虑、失眠等。
此时,个体往往无法自主控制自己的用药行为。
最后是药物滥用阶段,个体对药物的需求越来越大,对药物的控制能力也越来越弱。
药物依赖性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危害。
长期使用药物可能导致身体器官受损,如肝脏、肾脏等。
此外,药物依赖也会带来严重的心理问题,例如抑郁、焦虑等。
失去对药物的控制力会严重干扰个体的日常生活,影响工作、家庭和社交关系。
面对药物依赖性,有几种治疗方法可供选择。
戒断疗法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通过逐渐减少药物的用量或完全停止使用药物,帮助个体戒除药物依赖。
此外,心理治疗也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如认知行为疗法和情绪管理技巧的运用,可以帮助个体理解和应对药物依赖背后的心理问题。
对于某些严重依赖药物的个体,药物替代疗法也可以被考虑,通过用同一类或相似作用的药物替代原来的药物,并逐渐减少用药量,以达到戒断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