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2.15 MB
- 文档页数:5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上的昼夜更替现象。
2、掌握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以及特征,能用图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3、能用图说明五带说明的界限,说明各自的特点。
能力目标:能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德育目标: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运动有关,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难点:1、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和昼夜更替。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四季的形成。
3、五带的形成划分及特征。
教具:地球仪、手电筒、灯泡。
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师:“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送瘟神》中的诗句,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每天都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生:(学生的答案)师:我们生活的地球不是固定不动地,它始终在运动着,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在赤道上每天随着地球自转一周正好是八万里,所以就有了“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诗句。
这样说同学们可能感觉不到,老师给大家举一个列子: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观察到,我们平时坐在开的很平稳的汽车里,但我们常常感觉不到汽车在前进,而是看到汽车外面的房屋、树木在后退,这是为什么?生:(不知道或各种答案)师:那是因为房屋、树木还有我们人类,一同在平稳、飞快地随着地球运动而运动,但我们难以察觉,这就跟“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一样的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方面的相关知识——地球的运动,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第11页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师:(手拿地球仪,轻轻转动地球仪,给学生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大家观察地球在绕着什么旋转?生:(地轴)师: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启东市初中“ 152010”集体备课导学案尼,学习他勇敢的科学精神。
(提问)我们知道地球是绕地轴旋转的,那么同学 们想一想,如果假定地球不旋转,太阳照在地球上会发 生什么现象呢?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地球上产生昼夜有两个基本条件:1、太阳照射地球;2、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的 产生与地球是否运动没有关系,但如果没有地球的自 转,就没有昼夜的更替现象。
在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叫昼半球;没有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 叫夜半球。
(演示)用灯泡做光源,在黑暗的区域照射地球仪,并 慢慢转动地球仪,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及昼夜更替现 象。
实际上,在演示过程中,以灯泡做光源的太阳不动, 地球仪转动,由于地球自转,我们看到“日出东方,日 落西方”是太阳的视运动,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反应。
老师与学生一起画昼夜半球示意图:(提问)在同一时刻,北京的畅畅与纽约的姨妈打 电话的问候语为什么不同?(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刚才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自转,知道昼 夜交替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那么同学们会想了一年 春、夏、秋、冬四季,而且也交替出现,这又是为什么 呢?为什么一年会有四季之分?为什么四季会交替出 现呢?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二、地球的公转(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地球绕着太阳 转”这句话,事实确实这样,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 绕着太阳转,这就是地球的公转,同学们看公转的方向 也是自西向东的。
并且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一 年。
大家看地球仪,地球在公转时,有两个突出特点: 一,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并与公转轨道面相交成66.5度的夹角;二,地轴的倾斜方向不变,北极总指向北极的五带”图, 分组完成下 列内容: 画出五带简 单示意图, 说出五带的 名称? 说出五带划 分的界线名 称? 哪个温度带 有太阳直射 现象?哪个 温度带有极 昼和极夜现 象?哪个温 度带四季变 化明显? 我国大部分 •位于哪个温 度带?还有 一小部分位 于哪个带?说出各带的 突出特点? (学生讨 论)讨论后 学生分组回 答,老师补 充相关内 容。
教学设计
师:通过学生有关的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自转方向
2.自转周期
3.旋转轴
4.产生的地理现象
活动:演示地球自转,实物直观演示,多媒体课件演示。
1.师:请2-3位学生到台上演示,大家判断演示是否正确。
2.有地球仪的学生与老师一起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做好记录。
3.观察思考:在地球自转示意图上画出:地轴,运动方向。
4.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掌握自转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观察思维能力。
5.通过尝试画图,帮助学生形象的记忆。
并在画图和纠错的过程中轻松的掌握知识。
6.师: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
强调3个演示角度观察地球自转:赤道,北极上空,南极上空。
7.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中心,周期。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旋转,南极上空,地球顺时针旋转。
演示活动: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师借助实物直观进行演示。
利用手机模拟太阳光。
1.在地球仪上用红色标志北京和伦敦,拨动地球仪使北京朝向手机的关系,看看伦敦此时是白天还是夜晚。
2.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北京和伦敦两地的昼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老师:强调几个点日出。
4.学生观察思考:(1)北京和伦敦的昼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假设地球不自转,还会产生昼夜更替吗?(3)假设地球是一个透明的球体还会有昼夜更替吗?。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
2.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1.实例解释时差现象。
2.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课时:3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方法1播放“地球运动”录像导入。
方法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
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原来地球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始终在运动着。
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在赤道上每天随地球自转一周正好是八万里。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及其产生的现象。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讲授新课]设问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呢?请同学们先看一个演示,大家要注意仔细观察。
演示教师用三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
(如没有三球仪,教师可在讲桌中假设一个太阳,用地球仪进行演示)提问从刚才的演示中同学们观察到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生答一是围绕地轴自转,二是围绕太阳公转。
过渡大家说的很好,下面我们就共同来看看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有哪些规律。
板书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活动1.投影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比较表(见板书设计),并指导学生画到笔记本上。
2.引导学生认识球体旋转,必须绕轴转动,并用地球仪演示,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是地轴。
3.教师用地球仪自西向东慢慢旋转,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然后指导学生用手中的小地球仪(没有地球仪的学生可将课本卷起来,一端标出北极,另一端标出南极代替地球仪)自己或以小组演示,也可让部分学生上讲台进行演示。
4.让学生将地球仪的北极对着自己演示地球的自转,观察地球做什么样的运动?(逆时针转动)5.让学生再将地球仪的南极对着自己演示地球的自转,观察地球做什么样的运动?(顺时针转动)6.让学生列举自然界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进而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体验得出结论: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24小时(一天)。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课件(共16张PPT)(共16张PPT)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差异现象;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地球的自转观察我国“风云四号”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黑暗的区域?观察思考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课本第11页,思考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与周期。
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课本第11页,思考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与周期。
定义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方向自西向东周期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温馨提示: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合作探究根据预习完成的课本第12页活动,小组合作,探讨地球自转产生了哪些自然现象。
合作探究根据预习完成的课本第12页活动,结合生活常识,探讨地球自转产生了哪些自然现象。
1.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
结论一: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的现象。
合作探究根据预习完成的课本第12页活动,结合生活常识,探讨地球自转产生了哪些自然现象。
2.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在同一时刻,东边比西边更早见到太阳。
结论二:地球自转产生时间差异,东边时刻早,西边时刻晚。
合作探究根据预习完成的课本第12页活动,结合生活常识,探讨地球自转产生了哪些自然现象。
3.由于地球的自转,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也就产生了太阳的每天东升西落现象。
结论三:地球自转产生了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合作探究根据预习完成的课本第12页活动,结合生活常识,探讨地球自转产生了哪些自然现象。
结论一: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的现象。
总结:结论二:地球自转产生时间差异,东边时刻早,西边时刻晚。
结论三:地球自转产生了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课题科目讲课班级教课内容剖析学情剖析教课目标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地理设计者讲课者第一课七年级讲课时间课时数时本节教材研究的内容是地球的实质属性——地球运动。
包含地球自转,以及由此惹起的日夜交替和时差现象。
地球公转以及由此惹起的四时交替,五带的区分。
本节教材知识点多,难点多,并且都是要点内容。
经过前方的学习,学生初步成立起了地球的静态角度的知识,地球的形状, 大小,经纬度。
本节教材波及到的地理现象,拥有动向变化的特色,这给学生理解和接受都带来必定的困难。
幸亏教材中好多内容是学生平时能察看和体验获得的自然现象,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课文。
知识与技术:认识地球自转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1.经过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初步成立地球自转的空间看法,认识地球自转的特色(绕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2.经过演示、察看地球的自转过程,理解日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别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建立客观世界物质运动变化的看法,逐渐养成脚踏实地、谨慎仔细的科学态度。
教课要点:地球自转的方向、日夜更替、时间差别。
重、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别难点教课过程时教课教师活动学生设计间教课内容环节活动企图安排发问、直奔主思设疑导入[ 设问 ] 请问我们每日都能够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是什么考、题激趣原由?回答明确 1. 认识地球自转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分析学习目标识记明确学习 2. 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解说基本运动规律,学习目标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日夜更替。
3.初步建立客观世界物质运动变化的看法,逐渐养成脚踏实地、谨慎仔细的科学态度。
(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文达成以下问题)知识点一:地球的自转1、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
地球的自转造成了太阳每日东升西落,日夜也随着交替的现象。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二)合作研究活动一:阅读课本P11 图 1.14 “昼与夜”、演示地球的自转,察看后达成以下问题:1、何为昼半球?何为夜半球?为何会分为昼、夜半球?(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光只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日,大家此刻看到的这个半球就是昼半球;另一面未被照亮的半球就是夜半球。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地球自转定义、方向和周期,并学会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学会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并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体验通过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地球的自转2.通过观察地球自转时地球上出现昼夜更替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地球的运动,初步了解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以及它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和变化以及五带的划分。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实验演示法教学用具:地球仪、多媒体课件、手电筒【复习提问】(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哪条纬线?(2)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级、穿过地心的轴叫什么?【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每天都会看到太阳东升西落,那么究竟是地球在动,还是太阳在动呢?前几节课,我们从静态的角度认识了地球。
事实上,地球如同宇宙中的所有物质一样,一刻不停地运动着。
你们知道地球运动有哪两种基本形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观察和讨论,从动态的角度去认识地球。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坐地日行八万里”请大家解一下原因。
一、地球的自转(一)自转的规律(看多媒体)观察:地球的自转有什么特征?并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绕着什么在旋转?2.地球自转是什么方向?3.地球自转一圈需要的时间,也就是地球自转的周期是多长呢?4.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边演示)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不停的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
在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5.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而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演示:多媒体展示昼夜交替现象。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一、课标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
二、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自转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学情分析
(一)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旋转中心:95%学生能够掌握
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85%学生能够掌握
3、用事实举例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60%学生能够掌握
(二)普遍性问题:
用事实举例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四、教学目标
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旋转中心。
2、能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差异现象。
3、能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让学生获得学习地理的成就感,并且深切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
【构建动场】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经历白天和黑夜,每天都能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为什么太阳会东升西落,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的更替?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背后的地理原理。
【讲授新课】
活动一:地球自转的特点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1
活动程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归纳提升
1、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找出地球自转的概念。
(2)观看视频,并阅读课本,自主学习完成下列表格: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合作演示地球自转,并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正面看,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
(3)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
3、展示交流:小组内交流,互相演示地球的自转。
通过提问、演示的形式展示
学生交流后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评价。
4、归纳提升
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顺时针方向。
并强调标注方向的方法。
活动策略:本部分为基础知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学会。
对于使用地球仪演示
地球自转一定让学生演示。
教师结合学生的演示及时反馈纠正,后总
结提升。
活动评价:学生通过观察地球的自转且动手演示地球的自转,通过生生、师生交流,检查、纠正。
使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能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和旋转中心。
多媒体展示:
转动方式 转动中心
方 向 周 期 地球自转 0° S
0° N
活动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2、3
活动程序:模拟演示——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归纳提升
1、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现象
(1)模拟演示
让一名学生拿手电筒从一侧照向静止的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产生的昼夜现象。
在地球仪上任意一点作标志,让另一名学生转动地球,观察标志点昼夜变化情况。
(2)提问和展示交流
①如果地球不自转是静止的,会产生什么现象?
②如果地球是个透明的球体,会产生什么现象?还会有白昼和黑夜吗? ③当地球自转时,昼夜会有什么变化?
由以上问题总结出地球自转产生了什么地理现象?需要哪两个主要条件?
(3)以小组为单位演示昼夜交替现象。
2、地球自转产生的时差现象
(1)看图片,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
A
B
(2)看图片,小组讨论,在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为什么会有时间差异?
2、展示交流:选若干小组学生上来展示交流的结果。
3、联系实际:结合生活中出现的时间差异的例子,让学生交流讨论产生的原因。
4、归纳提升:结合上述实例,总结归纳: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时间差异,东边的地区先看到太阳时间早,西边地区后看到太阳时间晚。
活动策略:以小组为单位,组长带领大家小组内完成。
后教师反馈总结提升。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注意对学生加以引导。
活动评价:通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演示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和时差现象。
让绝大多数学生说出明白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大部分学生能结合生活体验解释产生的地理现象。
【综合建模】
地球的运动:
【教学评价】
【基础练习】
A
B
1.地球自转的中心是( )
A.太阳B.月球C.地轴D.宇宙
2.地球自转的周期是( )
①24小时②一天③一年④365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由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更替 B.极昼现象 C.四季变化 D.昼夜长短的变化
【能力提升】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但从不同角度观察,这个方向会表现出差异。
下面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2、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是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工具,观察图中所示地球仪,完成下列各题。
(1)将图示地球仪按地球自转方向转动,最后从我们视线中消失的是(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2)下列各点中最先迎来新一天日出的是(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