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3.01 KB
- 文档页数:5
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有趣的童话”中的《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童话故事的反复结构特点,学习通过重复的语句和相似情节推进故事发展的写作技巧;分析故事角色性格特点,感受童话故事中的寓意;通过改编和创编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反复结构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能够识别并分析这种结构在故事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通过重复语句和相似情节推进故事发展的写作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童话故事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反复结构进行故事创作。
2. 教学重点:分析故事角色性格特点,掌握反复结构的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小猪快跑》的童话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反复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展示教材中的《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了解故事内容。
3. 讲解:分析故事中的反复结构,讲解重复语句和相似情节在故事中的作用。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用反复结构编写一个简短的童话故事。
5.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运用反复结构编写童话故事,并进行示范。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反复结构编写童话故事,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2. 板书内容:a. 反复结构特点b. 重复语句和相似情节的作用c. 编写童话故事的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反复结构,编写一个以动物为主角的童话故事。
2. 答案示例:《小兔子的冒险之旅》在一个美丽的森林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小兔子。
有一天,小兔子误入了一个神奇的迷宫。
在迷宫里,小兔子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
但是,它每次都鼓起勇气,用智慧解决了问题。
小兔子终于找到了迷宫的出口,回到了家。
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完整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奇妙的想象”,具体内容为“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
通过学习《小壁虎借尾巴》一文,让学生了解反复结构童话故事的特点,掌握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培养想象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反复结构童话故事的特点。
2.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反复结构童话故事的特点,能运用到写作中。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体会角色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学生准备:课本、作业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不同动物的尾巴,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引入课题。
2. 课文学习(20分钟)(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讲解反复结构童话故事的特点。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角色情感。
3. 例题讲解(15分钟)(1)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例句,讲解拟人修辞手法。
(2)让学生仿写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填空题,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让学生运用反复结构编写小故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5. 小组合作(15分钟)(1)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
(2)每组推荐一篇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布置作业,拓展学生思维。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文“小壁虎借尾巴”。
2. 在黑板上列出课文的主要角色和故事情节。
3. 突出反复结构童话故事的特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运用反复结构编写一篇童话故事。
2. 答案:(1)学生复述故事时,要求语言通顺、表达清楚。
(2)教师批改学生编写的故事,给出评价和建议。
《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阅读》教案范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童话故事”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灰姑娘》三个经典童话故事的阅读与解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反复结构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
2. 提高学生对童话故事的阅读兴趣和审美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幸福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反复结构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结构体会故事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灰姑娘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这些童话故事的了解和看法。
2. 讲解:详细讲解三个童话故事的内容,分析故事中的反复结构,如丑小鸭历经磨难最终变成白天鹅、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寒冷的夜晚不断幻想温暖场景、灰姑娘在得到仙女帮助前后生活的变化。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编写一个含有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4.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三个童话故事的反复结构,让学生明白反复结构在故事中的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找出其他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进行交流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阅读》2. 板书内容:① 童话故事: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灰姑娘② 反复结构:磨难与成长、幻想与现实、贫富差距③ 作用:增强故事情节的紧张感、突出主题、表达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白雪公主》中的反复结构。
(2)请编写一个含有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要求300字左右。
2. 答案:(1)反复结构:皇后对白雪公主的迫害、小矮人的帮助、王子的拯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理解反复结构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童话故事。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童话故事,了解不同故事中的反复结构,提高阅读兴趣和审美鉴赏能力。
《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阅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阅读》。
本单元包括《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海的女儿》等童话故事。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童话故事中反复结构的特点,学会分析并欣赏反复结构的故事。
2. 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童话故事中反复结构的特点,能够分析并欣赏反复结构的故事。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反复结构进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童话故事书籍学具:笔记本、童话故事书籍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进入童话世界。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原文,理解故事情节,分析故事中的反复结构。
3. 讨论交流:分组让学生讨论童话故事中反复结构的作用,引导学生发现反复结构能增强故事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4. 例题讲解:选取一篇学生作品,展示如何运用反复结构进行创作,并分析其优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当场创作一篇以“春天来了”为主题的童话故事,要求使用反复结构。
6. 评价与反馈:让学生互相交换作品,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反复结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课后阅读其他童话故事,分析其中的反复结构,并选出最喜欢的一篇,写一篇短评。
2.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篇以“夏天来了”为主题的童话故事,要求使用反复结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故事,让学生了解了反复结构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通过讨论、创作等环节,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但在作业布置方面,可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阅读更多含有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如《白雪公主》、《海的女儿》等,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反复结构,并尝试自己创作一篇童话故事。
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完整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4课《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
本课主要讲述了一只刺猬在回家的路上,反复遭遇各种动物想要吃掉它,但每次都因为刺猬的聪明才智而逃脱的故事。
教材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感受反复结构的表达方式,并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中的反复结构,学会这种表达方式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理解课文的反复结构,学会这种表达方式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书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类似的反复结构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反复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学习(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课文中反复结构的表现,以及这种表达方式的妙处。
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反复结构,并学会这种表达方式。
5. 实践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尝试运用反复结构进行写作。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反复结构:遭遇动物逃脱遭遇动物逃脱遭遇动物逃脱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运用反复结构,写一个关于小动物的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如阅读其他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童话故事的主题:《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4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一只刺猬在回家的路上,反复遭遇各种动物想要吃掉它,但每次都因为刺猬的聪明才智而逃脱的故事。
《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阅读》教案范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阅读》,所选教材为《语文》教科书第五册第七单元“童话故事”章节,具体内容包括《小猪快跑》、《猫和老鼠》两个故事。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童话故事中反复结构的运用,并学会分析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反复结构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并能运用到写作中。
2. 培养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反复结构在童话故事中的运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反复结构创作自己的童话故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反复结构童话故事《小猪快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反复结构在故事中的作用。
2. 讲解:分析《小猪快跑》和《猫和老鼠》两个故事的反复结构,讲解其在故事情节和角色塑造中的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分析其反复结构,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4. 例题讲解:针对学生分享的童话故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进行讲解,强调反复结构在故事中的关键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反复结构,创作一个简短的童话故事,并在课堂上互相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阅读》2. 板书内容:(1)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2)反复结构的作用:增强趣味性、突出主题、加深印象(3)例题解析:以《小猪快跑》为例,分析反复结构在故事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反复结构,创作一个以“动物”为主题的童话故事。
2. 答案要求:故事情节完整,角色特点鲜明,反复结构运用恰当。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童话故事,了解不同类型的反复结构,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阅读》教案范例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角色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珍惜幸福生活,关爱身边的人,学会感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女孩的悲惨遭遇,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幻想与现实交替出现的手法,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3. 合作学习(15分钟)4. 课堂讲解(2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讲解,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女孩的悲惨遭遇。
5. 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现实:寒冷、饥饿、孤独、悲惨遭遇幻想:温暖、美食、快乐、家人关爱对比:突显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强调关爱他人、珍惜幸福生活七、作业设计1. 请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答案:例如:在新年夜里,小女孩冻得发抖,她点燃了一根根火柴取暖。
2. 请谈谈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答案:例如:我觉得小女孩很可怜,她在寒冷的夜晚受尽折磨,冻死了。
我们应该学会关爱身边的人,珍惜幸福生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了悲惨遭遇的人们的痛苦,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课堂讲解和练习,巩固了所学知识。
然而,在课堂拓展延伸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质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理解课文中的幻想与现实交替出现的手法: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16课《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
本课主要讲述了《小兔子和它的朋友们》这个童话故事,故事中小兔子遇到了三次困难,每次都通过反复结构的方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简洁,富有童趣,适合学生阅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学会找中心句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会到友谊、团结、互助的美好情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特点。
难点:学会找中心句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引发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然后引入本课《小兔子和它的朋友们》。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生字词自行查阅字典,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找中心句的方法,分析课文中的反复结构特点。
4. 讲解与练习(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重点讲解课文中的反复结构,然后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加以巩固。
5. 课堂小结(5分钟)6. 布置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请学生课后复述课文内容,并运用反复结构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六、板书设计板书《小兔子和它的朋友们》板书内容:反复结构解决问题1. 遇到第一次困难2. 找到第一次解决问题的办法3. 遇到第二次困难4. 找到第二次解决问题的办法5. 遇到第三次困难6. 找到第三次解决问题的办法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学习的反复结构,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阅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奇妙的童话”中的《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童话故事的基本结构,掌握故事情节的反复特点;学习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语言表达及寓意;通过阅读实践,提升学生对童话文学的欣赏能力和创作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反复结构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和运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童话故事中人物形象、语言表达的分析能力,增强文学鉴赏力。
3.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热情,培养他们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反复结构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和语言表达。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运用反复结构进行故事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挂图,讲述一个简短的反复结构童话故事,引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主题。
2. 新课内容学习:a. 学生自读教材,理解故事内容。
b.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故事中的反复结构,讲解其作用。
c.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语言表达及寓意。
3. 例题讲解:a. 教师选取一个具有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片段,进行详细讲解。
b. 学生跟随教师思路,分析故事中的反复结构,理解其特点。
4. 随堂练习:b. 教师提供几个童话故事片段,让学生判断是否存在反复结构。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2. 主要内容:a. 童话故事基本结构b. 反复结构的作用c. 人物形象、语言表达分析d. 童话故事创作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本节课所学,创作一篇具有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
2. 答案:a. 学生创作的故事中,需包含明显的反复结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反复结构童话故事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2. 拓展延伸:a. 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更多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提高阅读兴趣。
《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阅读》教案范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四章《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阅读》。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童话故事的基本结构,掌握反复结构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通过具体篇章学习如何分析反复结构,并学会运用该结构创作童话故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反复结构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提高他们对童话故事的阅读兴趣。
2. 培养学生分析童话故事反复结构的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创作练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分析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并将其运用到创作中。
教学重点:理解反复结构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学会分析并运用该结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具有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2. 章节内容学习(10分钟)介绍教材中第四章《童话故事》的内容,重点讲解反复结构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一篇具有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篇章,引导学生分析其结构特点,讲解分析技巧。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另一篇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并分享分析心得。
5. 创作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运用反复结构创作童话故事,教师巡回指导。
6. 成果展示(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阅读》2. 内容:a. 童话故事基本结构b. 反复结构作用c. 分析方法与技巧d. 创作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反复结构创作一篇童话故事。
2. 答案: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力,完成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反复结构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但在创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分析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童话故事,了解其他故事结构,提高文学素养。
《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阅读》教案范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童话故事”单元,主要围绕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展开,详细内容包括《小猪快跑》、《刺猬和棕熊》两个故事。
通过分析故事情节、人物特点、反复结构的表现形式,使学生深入理解童话故事的内涵和创作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反复结构童话故事的特点,学会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反复结构童话故事的特点,学会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实践,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反复结构童话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小猪快跑》和《刺猬和棕熊》,边读边思考故事中的反复结构特点。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详细讲解分析思路和解答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教师布置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阅读2. 内容:a. 童话故事特点b. 反复结构表现形式c. 分析方法与技巧d. 例题讲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选择一篇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分析其情节和人物特点。
2. 答案:a. 学生需提交故事分析报告,包括故事情节、人物特点、反复结构分析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提高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引导学生尝试创作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阅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奇妙的故事”中的《丑小鸭》一课。
该故事为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经典作品,讲述了丑小鸭历经挫折,最终成长为美丽白天鹅的励志故事。
本节课将详细学习故事内容,分析故事中的角色特点、情节发展及寓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掌握生字词,学会使用课文中的成语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相信自己,不断努力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学会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分析故事角色特点,感悟故事主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动画片《丑小鸭》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了解故事内容。
3. 课堂讲解: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故事角色特点,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成语和修辞手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难点和重点,分享自己的感悟。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中的成语和修辞手法,教师给出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作业并复习课文。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课文《丑小鸭》,生字词,成语和修辞手法。
2. 黑板右侧:故事情节概括,角色特点,重点句子解析。
七、作业设计(1)写出故事中的三个成语,并解释其含义。
(2)分析丑小鸭在故事中的成长变化,谈谈你的感悟。
2. 答案:(1)成语:①拔苗助长;②杯弓蛇影;③井底之蛙。
含义:①比喻急于求成,反而坏事;②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③比喻眼光狭窄,见识浅薄。
2024年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完整学习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特点,培养阅读兴趣。
2.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主题等要素。
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创作灵感。
4.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特点,分析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主题等要素。
2.教学难点:创新思维培养,激发创作灵感。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童话故事素材3.学生创作素材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老师讲述一个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如《小红帽》。
2.学生分享自己听过的反复结构童话故事。
二、故事分析1.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小红帽》的故事情节、角色、主题等。
三、创作练习1.老师提供一组素材,学生根据素材创作一个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老师给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反复结构童话故事的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创作的童话故事。
二、案例分析1.老师选取几个典型的反复结构童话故事,引导学生分析其情节、角色、主题等。
三、创作实践1.老师提供一组素材,学生根据素材创作一个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老师给予点评。
第三课时一、课堂回顾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反复结构童话故事的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二、创新思维培养1.老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创新思维。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创新性的童话故事构思。
三、创作展示1.学生根据创新构思,创作一个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老师给予点评。
第四课时2.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
二、作业布置1.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创作一个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
2.下一节课分享自己的作品。
三、课后拓展1.学生阅读更多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加深理解。
2.学生尝试创作不同类型的童话故事,拓宽创作领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分析、创作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反复结构童话故事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
《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第五册教材,具体章节为《童话故事》单元中的《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童话故事的基本结构,掌握反复结构的特点及其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分析反复结构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及主题思想的推进效果;通过阅读与创作练习,提升学生对反复结构的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反复结构的基本特点及其在童话故事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通过反复结构分析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及主题思想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创作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反复结构的特点及其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反复结构进行童话故事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童话故事教材、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小猪快跑》的童话故事,引发学生对反复结构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过程细节: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反复出现的情节,让学生初步了解反复结构。
2. 讲解:详细讲解反复结构的概念、特点及其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
过程细节:结合教材中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反复结构,并通过例题讲解,深化学生对反复结构的认识。
3. 课堂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中的童话故事,找出反复结构并说明其作用。
过程细节: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运用反复结构分析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及主题思想。
4. 创作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篇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
过程细节:教师提供创作素材,指导学生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教师对作品进行点评,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交流。
过程细节:教师从故事情节、人物塑造、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评价,强调反复结构在童话故事中的运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2. 内容:(1)反复结构的概念与特点(2)反复结构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3)学生创作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反复结构,创作一篇童话故事。
2024年《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童话故事的基本结构,掌握反复结构的特点及其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学习如何创作具有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反复结构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能够分析并欣赏这类故事。
2. 培养学生运用反复结构创作童话故事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反复结构创作童话故事。
教学重点:理解反复结构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学会分析并欣赏反复结构童话故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简短有趣的反复结构童话故事,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故事中的反复结构。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反复结构童话故事的概念及作用。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反复结构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
3.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选取一篇具有代表性的反复结构童话故事,进行详细讲解。
(2)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故事中的反复结构,理解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自主阅读一篇反复结构童话故事,分析其特点。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
5. 创作实践(15分钟)(1)教师给出创作主题,引导学生运用反复结构创作童话故事。
(2)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6. 成果展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2. 内容:(1)童话故事基本结构(2)反复结构特点及作用(3)创作反复结构童话故事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反复结构,创作一篇童话故事。
2. 答案: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创作。
《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阅读》教案(5篇范例)第一篇:《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阅读》教案群文阅读《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阅读》教学设计执教老师:贾波教学目标: 1.借助结构图,发现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
2.学习比较性阅读,了解反复结构的基本特点。
3.运用结构图,合作创编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一、交流阅读感受,发现反复结构1.课前阅读四个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交流读后体会。
2.借助结构图,发现规律。
(1)梳理《小壁虎借尾巴》结构图。
(2)自主选择,梳理其余三个故事情节。
(3)借助结构图,发现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
二、讨论反复结构,了解基本特点1.思考:童话故事中的反复情节能调换顺序吗?了解童话故事中并列、递进两种反复结构。
2.思考: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一般会反复几次?了解童话故事反复的“次数”特点。
3.思考:童话故事一直这样反复下去行吗?感受反复结构童话故事中“结尾”的特点。
三、运用结构图,合作创编故事1.读故事开头,讨论:小猪会去干什么呢?2.四人小组合作,填结构图,口头创编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
四、拓展阅读创作,激发阅读兴趣1.联系课内外阅读,找一找:曾经阅读过的哪些故事也是反复结构?2.课后作业:(1)画一画:选择几个反复结构的故事,梳理结构图。
(2)写一写:将小组内合作创编的童话故事写下来。
附:阅读材料:请认真阅读以下四个故事,并简要回答预习思考题。
1.<小壁虎借尾巴> 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他的尾巴。
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
没有尾巴多难看哪!小壁虎想,向谁去借一条尾巴呢?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
他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
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
他看见老牛甩着尾巴,在树下吃草。
小壁虎说:“牛伯伯,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老牛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房檐下。
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完整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和理解反复结构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学习通过反复结构编写童话故事;通过阅读和分析,掌握反复结构的要领和运用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反复结构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能够识别并分析反复结构。
2. 学会运用反复结构编写童话故事,培养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学习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反复结构编写童话故事。
教学重点:识别和分析反复结构在童话故事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小猪快跑》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反复结构。
学生分享自己对反复结构的理解和感受。
2. 理论讲解(10分钟)介绍反复结构的概念和作用。
分析《小猪快跑》中的反复结构,讲解编写技巧。
3. 例题讲解(15分钟)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反复结构。
逐步解析例题,指导学生掌握反复结构的编写方法。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尝试编写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5分钟)鼓励学生课后多阅读童话故事,积累素材。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反复结构的概念、作用和编写技巧。
2. 黑板右侧:例题解析和随堂练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反复结构编写一个童话故事,不少于200字。
2. 答案示例:故事《勇敢的小兔子》故事内容:从前有一只小兔子,它很勇敢。
一天,小兔子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只大灰狼。
大灰狼想吃掉小兔子,但小兔子毫不畏惧。
它们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比赛:大灰狼每次追赶,小兔子都能巧妙地逃脱。
大灰狼累了,小兔子胜利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反复结构的理解和运用程度如何?哪些环节需要改进?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反复现象,尝试将其运用到童话故事创作中。
群文阅读
---品读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
单位:河南省长垣县第二实验小学
姓名:毛永红
群文阅读
------品读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
教学目标:
1、了解童话故事中最常见、最经典的结构——反复性结构,并学会根据故事情节画结构图;
2、通过群文阅读,体会反复结构的童话的情节结构可以分为并列结构和递进结构;
3、试着口头创编反复性结构的童话故事。
教学准备:
阅读选文、情节结构图以及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上一节群文阅读课。
大家平时喜欢读童话故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品读一组童话故事。
(板书:品读童话故事)
二、阅读选文,认识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并从中体会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的结构特点。
1、快速浏览选文------《快乐的小公鸡》,思考:
①这篇童话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文章2---4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边读边画相关词句。
2、我们把2至4自然段的内容用结构图的形式呈现出来,从中发现了什么?
对,小公鸡问老牛怎样才能快乐,小公鸡问青蛙怎样才能快乐,小公鸡问蜜蜂怎样才能快乐,这样一次一次地问,故事情节是相似的,而且反复出现。
(板书:情节相似反复出现)看来,这个童话故事有一个特别的结构。
3、我们再来读《一枚金币》,思考:
①老人为什么要坚持让儿子自己挣一枚金币?老人几次把金币扔进火炉
里?
②你读到《一枚金币》中有哪些相似的情节?勾画出相关词句,并完成情节结构图。
像这样,童话故事中有相似的情节,这些情节反复出现,我们就把具有这两个特点的童话故事叫做“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
”(补充课题板书:反复结构的)
4、根据两个童话故事的情节结构图,再比较,这两个故事中相似的情节可以交换位置吗?它们分别在情节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
《快乐的小公鸡》这个故事它们的每个情节没有主次之分,是并列关系,可以交换;《一枚金币》中每个情节表达的程度一次比一次强烈,是递进关系,它们的顺序是不能调换的。
(板书:并列结构递进结构)
5、课外延伸,再次体会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的特点。
接下来,让我们再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和《爱心树》两篇具有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请大家拿出阅读材料。
阅读任务:
①请大家利用默读、跳读等方法快速阅读两篇童话故事,想一想两篇童话故事分别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请同桌两人合作选择一个故事,讨论故事中哪些是反复出现的情节,勾画相关词句。
③合作完成故事情节结构图。
④交流汇报。
6、交流汇报,展示故事情节结构图,理清故事中的反复情节。
7、再看结构图,对比思考:既然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这么有趣,我们可以多反复几次吗?(次数多,反而索然无味)看这四篇童话故事,反复几次好呢?(3---5次)
三、口头创编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
1、两人小组合作,以老师提供的开头创编童话故事,展开合理想象,运用反复结构将这个故事续编下去。
《逃家小兔》
有一天,小兔子想离开家,他对妈妈说:“妈妈,我要逃跑了!”妈妈听了,说:“你要是逃跑,妈妈就去追你,因为你是妈妈的孩子!”
小兔说:“要是妈妈追我,我就变成河里的鱼游走。
”妈妈说:“你要是变成河里的鱼,妈妈就变成钓鱼的人,把你钓上来。
”
2、全班交流,创编故事展示。
3、反馈,点评。
四、好文推荐。
今天我们学习了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认识了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的特点,情节相似,反复出现。
课下,请同学们继续阅读相关童话故事,比如《大雁和鸭子》、《田鼠太太的项链》、《犟龟》、《七颗钻石》《老头子做事总是对的》等童话故事,再次感受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的魅力。
【板书设计】
品读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
特点:情节相似反复出现
类型:并列关系递进关系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对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的一种尝试,一种探索!所谓群文阅读就是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这个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本节课围绕童话故事中的反复性结构特点展开阅读。
我围绕议题确定三个学习目标:1、了解童话故事中最常见、最经典的结构——反复性结构,并学会根据故事情节画结构图;2、通过群文阅读,体会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的情节结构可以分为并列结构和递进结构;3、试着口头创编反复性结构的童话故事。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我选择了四篇文章,其中《快乐的小公鸡》和《一枚金币》是小学语文北师大版课本内容,另外《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和《爱心树》是课外阅读材料。
同时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一、课程导入,激发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投入课堂教学;二、通过先“扶”后“放”,让学生逐一阅读四篇文章内容,认识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并从中体会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的结构特点。
《快乐的小公鸡》反复性结构明显,阅读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反复性结构的童话故事的特点,接下来又通过对《一枚金币》这篇童话故事的阅读,再次感受其特点,同时,借助故事情节结构图对两篇童话故事情节作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中的情节结构关系------并列结构和递进结构。
紧接着,再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爱心树》两篇童话,让学生在阅读中自己感受反复性结构的童话故事的特点,并完成故事情节结构图。
三、学编故事,感受乐趣。
四、总结点题,推荐课外阅读文章。
向课外延伸,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总之,本节课教学设计清晰,教学重点突出,孩子们也很喜欢这样的阅读教学活动,思维很活跃,在“阅读”中有效锻炼了听、说、读、写的能力,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尤其是在学编故事环节,孩子们合理而大胆的想象,给了我不小的震撼,让我深刻体会到群文阅读的魅力!
当然,本节课作为一种尝试和探索,肯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比如在认识反复性结构的童话故事的特点和情节结构关系时,在学生接受过程中总感觉不是真正的水到渠成,有些困惑,教学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是啊,群文阅读作为一种行进中的思考,我相信,它作为一种全新的阅读模式,一定可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学会阅读,进而爱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