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李可政之国画艺术

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李可政之国画艺术

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李可政之国画艺术
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李可政之国画艺术

赏当代中国国画名家李可政之著作

李可政,又名:常乐君。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当代中国书画名家,现任河南希望书画院院长,河南教育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学会会员,中国青年油画家学会会员,青年艺术评论家,北方作家协会会员等职。

著作《常乐君艺术评论》一书,油画《归》,国画《荷香》,书法《诗词立轴》被美国北肯塔基州大学收藏,多幅禅画作品及书法作品被中国佛教协会、河南省佛教协会、少林寺、云阳寺、圣水寺等地收藏,油画代表作:《泉》、《无悔》、《永恒记忆》、《太行山上》、《青春》,《果林法师》等。国画代表作:《残荷》、《达摩拜石》、《问道图》、《三教归一图》、《太白邀月》等。国画作品《荷韵》捐于河南省希望工程。

自古以来,画荷的大师太多了,要想在这个领域再别出心裁,更显难度。特殊的地方就在于水墨除了与人心近,与文化更近,因而没有足够的人文修养,根本无法探到它的底蕴。更何况可政先生不是追求形式上的传统符号和元素——因为没有精神内涵的符号和元素,是不可能表达中国写意画的精神内涵的。可政先生选择了这一主题,无疑是接受了挑战,因为要想在此类题材上取得成就,不仅需要过人的勤奋,更需要别出心裁的睿智。

国画的四君子中并没有荷花,但是如果论到中国大写意花鸟画最重要的题材,除了梅花以外,就应该是荷花了,荷花这一题材的重要,其理由,还是周敦颐的《爱莲说》写得好:“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自周敦颐的阐释之后,无论在自然、社会、艺术各个领域里,荷花的身份都有了这种独特的含义。而且,近千年来,早已深入君子之心,“出淤泥而不染”,映照的正是一颗清虚正直、光明磊落、萧雅高洁的心。即使是出世的释道二家,也赞许那淡泊宁静、出于尘外的莲子之心。

国人言语中咏荷,笔墨下更画荷,只是相同的植物,在不同画家那里,竟然会显出不同的风采来——既不是形态变了,也不是植物的秉性变了,而是生命的意趣变了,比如白石老人笔下的荷花,带着乡间池塘的质朴,而张大千笔下的荷花,则是文人园林中的华美。李苦禅笔下的荷花,其朴厚一如其为人;而潘天寿的荷花,则是其鲠直性情的直接体现……但是不管什么形态和风格的笔墨,都是植根在心底,然后成就纸上的烟霞。

无疑,自学画以来,可政先生就在研习思考中国文化、中国水墨和写意精神,经过三十几年的探索,这种写意精神已经作为一种气质存在于可政先生的身上,而且成为笔下最根本、最本质的创作驱动力。于是可政先生的笔下,已经不必拟石涛拟八大,只要一出手,就自然会流露出写意的情韵,这也成了可政先生观察事物、裁构画面的方法。虽然在他的画中我们仍然可以依稀找到八大、石涛、潘天寿、李苦禅的感觉,但又没有一笔一墨是雷同于他们的。所以可政先生虽然珍视传统,但他并不是匍匐在传统的脚下,而是借传统,探索写意画的高度。美的探索和渲染,每一天都不停歇,笔墨里的芳香也一日浓似一日。

质言之,可政先生所画的荷花,融会了八大山人、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诸家之长,又济以现代人的审美感受,蕴藉如诗词,畅达如散文,直从画里延伸到画外,充满历史、文化、艺术的深度。

可政先生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有驾驭和布置大幅绘画的能力,因为他意识到,绝大多数的国画家因为种种条件的限制,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都只能称为“小品画家”,而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鸿篇巨制,所以他总是尽力使用大尺幅的宣纸以表现整片荷塘的气魄与丰姿多彩之处。

可政先生的创作中,许多作品都是要表现身在荷塘之中的感觉,即自己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自荷塘中观看”,即进入“物”中去看——这样看的原因,不仅是近距离的,甚至是荷塘内部的,盛开的莲蓬,绽放的荷花,既有风雨现飘摇之态,也有朝露呈袅娜之姿,同时也由于水中其它植物的存在,烘托出一片充满生机的、热烈的、奔放的、饱满的意境,看似恣肆纵横,其实井然有序。

可政先生的荷花,用笔、意蕴,都传递着强烈的中国写意画的笔墨精神与美学意趣。因为他画荷,既照顾到了荷花的客观真实性,如对花、叶、茎的关系交代得极其清楚,也根据画面的需要,依据自己的审美追求,趋向于构成,甚至半抽象化,将池塘里盛开的荷花升华为对生命的观照。可政先生笔下的荷,既是随意的,又是理性的;既是谨慎的,又是放松的;既是写生的,又是写意的;既是现实的,又是理想的。我们从中甚至可以读出周敦颐《爱莲说》的美学义蕴。通过变幻多端的荷花,可政先生也注入了思想的力量——水墨氤氲间,意趣无穷。

中国传统绘画批评标准中,除了“气韵生动”之外,第二个标准就是“骨法用笔”。我所以欣赏可政先生的绘画,也正是在这一点上,他与许多花鸟画家拉开了距离:如果说有的画家是以柔、淡取胜,他则是以刚、厚取重;如果说有的画家是以轻、散取胜,他则是以重、聚取胜。这一点除了是他的气质使然之外,还要得力于他在书法上的修为,比如他对汉隶和北碑的深入研习。最为推崇北碑的康有为,曾经认为魏碑具备了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异,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骨肉丰美”。无疑,这种种意象,都可以在可政先生笔

下的点画中得到印证。可以说,可政先生是继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之后擅长画荷的又一高手!

可政先生致其一生心志,寻求中正至正的创作理念,无疑是新一代画家,特别在中国画人物画创作上,他注重画外功,注重理论修养,探索出一条自己应该走的创作之路,寻求到一种能表达个人审美理念的方式,为自己今后的中国画创作确定了方向。

可政先生的画有强力的画面感,造型简洁,画中人物往往几根线条构成,有的甚至略去五官,强调“以书法入画”。他以园润,有弹性,节奏感强的线条运用到绘画中,来追求他的“立骨”。可政先生把色彩和点线面构图等西画元素引入中国写意画,拓展了画面,形成“大写意”风格。他对色彩把握极富个性,富有诗意。鲜明大块流动色彩的引入,大面积填色,使作品产生视觉幻象,如梦如幻。艺术来源自生活,但高于生活。艺术作品是作者主观与客观结合的创造性劳动成果。可政先生在色彩运用上,更多体现了他的主观情感,对实物,光和色的独特认知,以极具个性的色调表现。不同于西画,可政先生用色,填色,遵循着“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传统构图法则,实质着是把西画元素合理运用于中国画。无论是从中国画的创作理念,还是创作实践看,可政先生都走在了中国画时代的前列,成为今日中国画坛一个继承与创新的标杆式人物。

可政先生创作的作品,其虚实处理,看似恣肆和随意,然而却是可政先生积数十年之功力的深刻思考而来。人的文化创造的本质是什么?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说,正如卡西尔在《人论》中提到:人是创造符号的动物,人因借助于符号活动而脱离了动物界,进入了一个精神文化世界。就即是说,人类的文化之路——种种形态如语言、神话、艺术、宗教、科学等——都是符号功能的集中表现。可政先生笔下的荷,正是把点、线、面以及色彩等绘画基本要素,转化为一种符号,又通过无限组合的可能性,最终传达出他独有的内在的精神情感和对客观世界的体验。

如果说,画家笔下过于放纵激情的表现,全画可能会神采飞扬,但是却可能缺乏耐看的稳定性;但是可政先生却不会只满足于西方古典绘画那样的逼真与写实,而是要通过象征的、隐喻的和书法性的笔墨,来表现崇高的理想与启示!于是,以此感情为基础的对新意境的探索,无疑成为画家此时关注的精神内核——这种情感不是显示自己的落落寡合,不是显示自己的桀骜不驯,而是带着生逢盛世的喜悦,笔锋直抵灵魂的内在力量和想象,传达出雄浑而磅礴的象征意义!

考察可政先生的创作,还应该放到21世纪的今天来看。全球化的进程发展到今天,中西相融固然已经无法避免,但是在中西相融之间更能确立中国画的魅力,创作出富有感染力的作品,无疑是最重要的。他从现实走向追踪传统,寻根古代哲学思想之源,再回到创建和谐的中国小康社会,这是一条当代艺术家走伟大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画家可政的创作理念的形成,正适应了时代、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基于此,相信可政先生定会在今后的艺术之路中有更新、更多、更好的中国画作品问世。

最著名、最擅长画牡丹的是谁 当代名家牡丹国画欣赏

在中国的国画艺术中,众多画家也将他们对牡丹的喜爱通过国画这种艺术形式毫无保留的展现出来。牡丹花成了国画中的常客,描绘牡丹的作品多如繁星。如今人们咋家具装饰上更重视艺术品位的要求。在中国的国画作品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作品,其中尤其花鸟画在装饰方面的价值更为突出,国画牡丹就是其中一个。 如果想表现牡丹国画的安稳,就需要画师们在用笔、调墨、绘色方面做文章。唯有不断地琢磨,不断观察,才有可能绘出汉唐时代“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的岁月安慰的模样,绘出一株株牡丹的静好。古往今来,流传至今的牡丹国画有很多,名人名家的也不少,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当代的一些名家的牡丹国画才是我们可欲而又可得的真品。 在当代国画名家中,易从网签约画家石开、王一容、刘海青等人,绝对算得上一时名角,在当代国画界有着很高的地位,比如石开,被评为当代十大影响中国画家之一;王一容,官方承认的当代工笔重彩传人;刘海青,国画名家张大千再传弟子等等,这些名家都继承了名家大师的高超技艺,因此,其牡丹国画作品深受当代人的喜爱,也被国内外人士广为收藏,是难得一见的佳品,未来的升值潜力极为可观。 最着名、最擅长画牡丹的是谁之当代名家牡丹国画欣赏一:工笔牡丹经典构图王一容花鸟画作品牡丹绶带鸟《富贵长春》作品来源:易从网 牡丹国画作品介绍: 牡丹又名富贵花,是中国特有的花卉之一,被誉为花中之王。牡丹雍容大度,花开富贵,是吉祥富贵的象征。牡丹在我国人民心中有特殊的地位,有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绶带鸟也常被用做我国古代吉祥图案纹样。因有绶(寿)字,与牡丹合用,称作“福寿双全”。 牡丹花开之时繁花似锦、绚丽灿烂,其美丽花姿让人为之倾倒,雍容典雅、富贵祥和的形象代表对明天的美丽憧憬和美好愿景,寓意繁荣昌盛、兴旺发达;人们对于牡丹的喜爱,还让牡丹花成为精神和优秀品格的象征,也成为美的化身,有纯洁与爱情的象征意义。 王一容(原名王莉),女,籍贯山东,2000年定居北京,文化部评定的一级美术师、一级书法师,现为文化部中艺卿云书画院画家,北京厚德豪书画院副院长,国家品牌战略委员会理事。被誉为“工笔重彩传人”。 【牡丹国画名家王一容生平简介】: 一容家学渊源,以工写兼攻。曾游学于北京画院、中国花鸟画研修院,师法于俞致贞、金大钧先生亲授其工笔重彩画法。一容作画,善于以平实诚挚的思想,独特的处理方式,升华平凡中的诗意美。其作品淡浓相宜,干净利落,色彩明快,造型生动,空灵洒脱,清纯感人。 一容的写意花鸟,以一种平实诚挚的热情和独特的处理方式,发现、表现平凡中的诗意美,尤钟情于以心灵水墨为猫、鱼等小动物传神写照。一容作画,精于用水,阔笔铺沉,干湿相生,淡浓相宜,干净利落。其作品,构图简洁,色彩明快,造型生动,空灵洒脱,清纯感人,堪称独树一帜。 最着名、最擅长画牡丹的是谁之当代名家牡丹国画欣赏二:国画家石开小八尺花鸟画国画牡丹图作品《玉露滴翠聚富贵》作品来源:易从网

浅谈近现代中国画艺术的发展

浅谈近现代中国画艺术的发展 内容摘要: 自1840年英国侵略者发动了侵华的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的侵略更加肆意疯狂.他们通过经济的掠夺,使我国的封建经济制度受到严重的破坏解体.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也遭到前所未有的操纵与控制.致使我国逐步沦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统治的日趋崩溃,失去了对文学艺术的控制,近代再没有皇家出面组织美术活动.然而富有革命传统的中国人民并不麻木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百余年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进行反抗斗争.伴随着时间的脚步,取得了不断的胜利.在孙中山领导的金民主主义革命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反帝,反封建和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资产阶级新民主革命给美术带了新生机,是过去为封建社会及其统治阶级服务的美术,改变成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美术。中国革命促使美术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时代的要求来看,近代中国画虽然受到压制和排斥,但是在广泛吸收、借鉴传统中国画及多方面艺术影响的同时,它依然按照自身的艺术规律有生命的发展着。 关键词:传统中国画山水画花鸟画近现代中国画海派吴昌硕齐白石 正文: 在中国古代称绘画或为丹青或为水墨。自从西洋画大量传入后,才对应出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名称“中国画”。受外来艺术的冲击,中国画坛传统绘画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发生了变化,逐步向多元化、多样化发展。作为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革命运动,太平天国在建立农民革命政权,提出反对封建政治纲领的同时,对于文化艺术也很重视。一方面取缔、改造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雕塑、绘画、打倒“圣人”孔丘的偶像,反对描绘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及仙佛鬼怪的人物画。另一方面,重视民间美术的宣传作用和组织管理,设有专业的机构,将民间画工、画师以及手工艺人组织起来,进行壁画、建筑、彩绘、年画、石刻等制作。现存太平天国的美术作品尤以壁画为多,浙江绍兴、金华、安徽绩溪、江苏苏州、江宁、宜兴和南京等地有这一时期的壁画遗存。较多表现的是富有装饰意味、喜庆吉祥的花鸟和山水。伴随着历史的推演,中国近现代所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革,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同时又也要求中国画适应新的审美需要,在文化知识界展开了对传统绘画的分析批判。 传统的中国画充分表露画家对当代生活的兴趣,尤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肖像画得到了重视,提出了“悟对通神”“览之若面”的要求,事实上这是士大夫阶层要求自我表现的一种反映,也从而使山水画和花鸟画得到了发展。花鸟画的发展要晚于山水画。山水画的发展和当时的玄思想盛行以及玄学之士标榜隐逸有关。在这一时期并未出现独立的山水作品,只是山水多作人物的背景和环境的衬托,较为古拙。由于题材表现技巧的不断丰富,渐渐的使山水画不但从人物故事的背景中独立出来,而且形成风格炯异的两种流派。展子虔、李思训画山水树石笔格遒劲而细密,赋色工致浓丽,开创了金碧山水一派;而吴道子画山水笔迹豪放;王维以诗人画创“破墨”山水,抒写文人情怀;王洽画松石山水则疯癫狂致,创“泼墨”之法;张璪的一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主张从一个侧面道出一个艺术家对山水画的创作的追求与理解,等等。在盛唐之时,山水画启立门户,形成中国古代绘画独特的发展体系。

近现代中国画家代表

近现代中国代表画家 一、齐白石 【齐白石】(1864─1957),现代书画家、篆刻家。论画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作品题材充满民间情味,善画花鸟虫鱼,笔墨纵横矫健,造型简练质朴,神态活泼,色彩鲜明强烈;善于把阔笔写意花卉与纤毫毕现的草虫巧妙结合,代表作《蛙声十里出山泉》《不倒翁》《祖国万岁》《水芋游虾图》《枫叶寒蝉》等。 《蛙声十里出山泉》该件作品是1953年文学家老舍请白石老人以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作画。画面上没有画蛙,观者见到蝌蚪自然联想到源头的青蛙,仿佛蛙声也在顺着峡谷、随着溪流,由远处隐隐传来,真乃没有蛙声胜过蛙声。 二、黄宾虹 【黄宾虹】(1865—1955),原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号予向,安徽歙县人。绘画上最突出的成就当属山水画,以“黑、密、厚、重”为特色,画风深沉苍老、浑厚华滋。黄宾虹毕生作水墨山水,60岁前学古人,70岁后自创面目,可谓大器晚成,早期作品多受渐江、查士标、恽向的影响,疏朗淡雅,被称“白宾虹”;晚年喜浓重的北宋山水,以积墨的方法求“浑厚华滋”,被称“黑宾虹”。作于1948年的《空山鸣琴图》题“沉着深厚,北宋画中大方家数,不徒以细谨为工”。 《湖滨山居》此幅画题“北宋画多用焦墨,兹一拟之”,体现了画家对北宋画一贯的推崇。而在墨法的使用上,他认为一幅画须七种墨法兼用,才是“法备”;即使是用焦墨,也要做到“润含春雨,干裂秋风”;要能“水墨淋漓,而后能焦墨渴笔”。这幅晚年作品以焦墨为主,又兼施浓、淡、泼、破等墨法,复施以淡绿浅赭,于浓郁中又有清新之趣,恰当地阐释了这些主张,也映现出他理想中的湖滨山居的景色。

在黄宾虹的作品中,有一种特殊的画作很值得重视,那便是大量存世的“勾古画稿”。所谓“勾古画稿”,就是黄宾虹在观画读画的过程中,将古画的山水轮廓用很简炼的线条勾出来,他有大量的写生稿,也采用这种画法。他说这种画法就是逸笔草草地勾勒下来,而不留意其设色和皴法,已经把皴法上升到纯笔墨,洗掉外在的东西。实则属于以披麻为主的皴法,杂树草木施以点染。 三、徐悲鸿 【徐悲鸿】(1895—1953)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在美术上坚持并倡导现实主义道路,对中国画进行了中西融合的大胆革新,探索以西洋画法来改造中国画的新途径。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家中的重要代表,在美术教育上建立了一套较为明确而富有特色地面上创作、美术教育理论并且影响重大。综览其理论框架主要是:(1)科学主义的理性精神。他坚持以素描作为造型艺术学习的基础和主要手段,强调素描教学对其他艺术教学的主导作用。 (2)写实主义的教学原则。把西方写实艺术原则融入在美术教学的始终是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的主要基点。(3)现实主义的创作观念。徐悲鸿在绘画思想、创作手法、教育主旨中处处求“真”,以他执着的态度倡真求实。 中国画《愚公移山》《九方皋》《奔马》《群马图》。 油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是他的代表作。 《田横五百士》画面场面宏大、人物众多,为早期中国油画中的巨制。 《愚公移山》中国画,作品创作于抗日战争最艰难的1940年。作者以古代愚公移山的传说,借用西方的写实主义造型来表达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

中国画作品赏析

中国画作品赏析 系别:教育系班级:12应心班姓名:张晴雯学号:122212150 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于全世界,诗意,可以说是中国画意境创造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画的灵魂所在,一幅优秀的国画作品,往往集诗、书、画、印于一身,使人在看画赏诗之中,充分享受着艺术美! 阎峰的中国画风神超逸韵致清婉。或设色、或水墨,或斗方、或扇面,或巨幅大作、或雅致小品,在从不以画家自居的阎峰笔下俱是神采飞扬,从容自得。虽然阎峰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多次参加国家级艺术作品的展览但一直很低调,看得出阎峰是训练有素。有备而来,随心所欲之间,个性使然。 阎峰出生大连,从小在东北部队大院长大自幼爱好丹青,15岁随父母来到苏州。他的身上有着东北汉子张扬豪爽的个性,在他的巨幅大作中能明明白白的感受到他的大道天成。然而他也有江南委婉细腻的一面,他的扇面小品颇具诗意,运思落笔,不紧不慢,指掌之间心会神融,意蕴悠长。 “搜尽奇峰打草稿”,生活中的阎峰是一个有心人,他深知艺术源于生活,源于心灵感受。注重绘画创作题材的积累,他曾无数次在海边驻足、在山林穿越、在乡村往返,在与大自然的对话中收获心性。因而他笔下的山峦、河流、乡村,不仅形象独特,表现手法也是丰富多彩,既“我有我法”又“言之有物”,用笔老辣、爽利,甚至有点恣肆,浓淡枯湿的变幻,在墨块和线条的交融中意蕴万千。 令阎峰颇为得意的是他精心创作的以海为题材的作品,他的《海》长卷系列作品大都场景开阔,气势宏大,汹涌澎湃的海浪约占画面的三分之二,在视觉上有一种极大的冲击力。其中以画面辽阔、气韵生动、人物传神最为惊异,有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但见突兀的山石上,人物形象凝神远望,咏叹人生,从形式到内容都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堪称力作。而他的斗方、扇面人物小品不求大雄强、大气派,呈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或听涛、或对弈、或静观,抒高隐之幽情,发书卷之雅韵,可谓风神超逸,韵致清婉。 阎峰说他的艺术作品创作,来源于生活中对生命的感悟,他说很幸运赶上这么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时势造英雄。这个时代太需要英雄,激情岁月推动着我的创作。继承传统、创作唯一,是我的创作追求。 他说感谢生活在这个时代,不论生活在贫困还是富贵时,今后他

赞美中国画的句子

赞美中国画地句子 赞美中国画地句子 、徐悲鸿取法西方古典写实绘画,力倡用"写实主义"改造中国画,强调"尽精微、致辞广大"、"惟妙惟肖"、"直接师法造化",特别是他地"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地基础"论,在画史上产生了划时代地效果,宣布了从顾恺之到任伯年一千多年间勾红填色形式地大体结束和一代新形式国画地诞生.他地写实主张和从苏联引进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并为一体,成为本世纪最大地主流画派.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我喜欢画国画,我最爱画竹子地细细地叶,疏疏地节,最爱她顶天立地,胸怀坦荡地精神;我也爱画池塘中冰清玉洁地荷叶,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精神也深深感到了我;我还爱画展翅翱翔地苍鹰,学习它面对崎岖和坎坷所表现地顽强不屈,奋勇向前地精神……国画地创作拥有无限瞎想地空间,国画地内涵是一种修养.这让我深深地爱上国画,尤其是写意画.国画本身不仅带给人们身心无限地愉悦,关键在于通过国画地意境,感受它给我们带来心灵地震撼……国画家要经过长时间,几十年地磨练,达到炉火纯青地境界,才能把自己地心灵感悟和大自然地景物融为一体,這就是神与物化.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中国画历经数千年地沧桑巨变发展到今天,艺术魅力依然光彩照人,使人觉得常画常新,常见常新,其根本原因就是有妙不可言地中国味.那么,什么是中国画妙不可言地中国味呢?简而言之就是‘土’.中国画是在中国这块古老而神奇地土地上生长起来地艺术奇葩,蕴涵着中国人地信仰,智慧,哲学思想,人生感悟,审美习惯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浓墨,勾勒;淡墨,烘托;轻彩,渲染.顺着一级一级从云端莫名延伸出来地石阶,缓缓地向上.周边是郁郁葱葱地不知名地小树,蜿蜒着身子,向有光地地方蹿着.山涧树叶掩映地地方,隐隐地透出古老而质朴地屋脚,还有袅袅炊烟,悠闲地从叶儿地间隙里散开,散开……远处,是黛色地长眉一样地山峦,云吞噬了它地脚,它却欣然任自己消失在梦似地烟云中.流水上地小桥,在雨后显出了清亮地灵动.如针地细雨缝补着大地地外套,却不经意地撩起了江面晶莹地欢笑.孤船里地人,只是静静地望着,望着水青色绸缎似地江面,还是那远方地山呢?这是纸上地画,也是我心中地景.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中国画,取景布局,视野宽广,不拘泥于焦点透视;按表现形式有壁画、屏幛、卷轴、册页、扇面等画幅形式,辅以传统地装裱工艺装潢之.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中国画地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地有长卷、横披,纵向展开地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地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地有折扇、团扇等.我是中国人,我爱画中国画,我也以中国画为骄傲.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细细品味画家地这幅巨型国画,一个突出地感觉是它地“气韵生动”.气韵生动是画面表现出来地“生命地节奏”或“有节奏地生命”地视觉形象,就是一幅画中各形式要素间有机联系形成地“一气贯通”、“浑然天成”地感觉.请看,画面中每一种景物都在动,云蒸霞蔚是动,旭日东升是动,山势挺拔是动,城市拔节是动,瀑布飞流是动,鸟语花香是动,但所有这些地“动”都在帮衬高架上动车地“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中国绘画历史悠远,是中华文化中地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墨笔、线条为骨架,写实与表意相结合,强调画地意境与神韵,既简明大略又深邃悠远,形成了中国绘画特有地风采.而其中地线条则是中国画地精髓所在.它是表达物象结构地骨架,是中国绘画中最基本、最简练、最具概括性地艺术语言,具有独特地艺术魅力.中国画地独特艺术魅力具体表现在:中国画重视空白地运用,有"虚实相生"地效果;中国画重视艺术与自然地关系,强调"以形写神",讲究意境、神韵;中国画与书法有很深地渊源,即"书画同源"、"书画同法";中国画与诗有相通之处,因而推崇"画中有诗";中国画还经常使用印章,是点缀,也增加韵味和美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中国画,顾名思义,是中国地画,也是中国地骄傲,更是中国人地骄傲.当然,我也以中

中国绘画近代名家名作(三)

中国绘画近代名家名作(三) 中国绘画近代名家名作(三) 王正鹏(土家族)/编辑 近日,在澳大利亚中文网上发现《中国绘画之近代名家名作》(上、中、下篇)之博文,发现博文中图片作者说明不明,作者介绍不明,这对于传播与欣赏中国绘画产生了极大的误差,据此修改之。 《高竹鸟鸣》赵少昂 赵少昂(1905~1998 )字叔仪,广东广州人,原籍广东番禺。1925年在广州创办岭南制版所从事广告设计、印刷制版,1930年设岭南艺苑,教授绘画。1937年任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中国画系主任。1948年起任广州大学美术科教授。《高竹鸟鸣》是具有典型的赵少昂风格的作品。画中物象极为简洁,而章法破格。古人画竹均以竹叶竹枝为主,此作却以竹竿为主。画家以没骨法阔笔画出的青竹,圆浑重实,运笔时墨分五彩,增加了竹竿的质感,竹竿节节而为,顿挫有力。前人画竹叶重视起笔运锋的书法规则,而赵少昂的竹叶却于随意挥洒、漫不经心中显出一种天然的清趣。上部竹梢画一鸟俯身高鸣,打破了竹林的宁静,也使画中多了一层诙谐、自然的凤趣。

《归兴》郭味蕖 郭味渠(1908~1971),山东潍坊人。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科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归兴》,一条扫帚与两只土筐放在地上,一支娇美的山花放于土筐中,画家描绘的是人们在劳动归来之后的小景。此幅画作工写结合,使土筐、扫帚与山花共处于画面中,朴实与艳丽,粗糙与娇嫩,笨重与纤细,交织在一起,对比强烈却又和谐优美,显现出一种特殊的境界美。土筐和扫帚代表着艰苦的劳作,美丽的山花则抒写了浪漫的情怀。也许,土筐扫帚的主人经过一天的劳作,在归途中发现了这簇美丽的山花,一时兴致所至,随手采撷回家。这样的《归兴》可以激起人们多少的联想啊! 《荷》张大千 张大千(1899一l985),原名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番禺。《荷》即如此。此图荷花素质清香,露濯风摇,呈盈盈玉洁之姿,荷叶全用泼墨挥扫,着墨浑融而摇曳多姿,轻盈中有力度,浓淡里出变化。 《荷叶海棠》高冠华 高冠华(1915~1999),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

中国画写意的牡丹作品欣赏

中国画写意的牡丹作品欣赏 中国画具有数千年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立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美术之林。小编整理了中国画写意牡丹作品,欢迎阅读! 中国画写意牡丹作品图片展示 牡丹国画优秀作品 写意牡丹画的图片 国画牡丹画法第一步:淡墨勾花头后平涂一层淡白色。白色的浓度不要太浓,太浓了以后染色时容易吃色,并且底色也会上翻。勾花的线条不要太粗,尽量做到流畅而婉转自如。花瓣的外边缘线要丰富多变,转折线要圆滑流畅,花瓣中间的结构线要稍微劲挺一些才好。 第二步:曙红水从根部往瓣尖统染花瓣,这时候不需考虑花瓣的结构、瓣尖掩映等细小变化,主要就是分染花瓣本身的固有色变化。反瓣的根部、转折线的边缘此时都可不留水线。

第三步:曙红水继续统染2遍后开始用稍浓一些的曙红分染花瓣的结构关系。此时的分染主要集中在花瓣根部和花瓣的结构转折、掩映部分。反瓣用淡曙红继续分染,靠近根部的地方留一条水线。一是为了能和正瓣分开,二是为了求取装饰趣味。正瓣比反瓣大约要多染2到3遍,总体色彩比反瓣也要略深一些。 第四步:浓曙红提染根部以后,再用胭脂提染最深处,中等浓度的曙红刻画一下瓣尖的细微结构变化。染足明暗关系后用稍浓的白色从瓣尖往根部倒染。不要每一片花瓣都染到,而主要提染花瓣的最亮面和离我们最近的几片花瓣,粉不可过厚,过厚易匠气。染色结束后,淡曙红水复勒开始的淡墨线,复勒的时候保持线条的流畅度。吸满浓粉黄的笔尖略蘸点朱磦立粉点花蕊,白色勾花丝。最后,调和花青和藤黄,为牡丹添加叶子。 猜你感兴趣: 1.画牡丹的中国画作品欣赏 2.陈枫国画牡丹作品欣赏 3.国画牡丹花鸟画图片欣赏 4.大写意中国画牡丹图片 5.初学者牡丹中国画图片 6.牡丹花鸟画工笔画作品欣赏

近现代国画大师

近现代国画大师 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中国传统绘画(区别于“西洋画”)。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国画家是采用中国绘画特有的艺术语言和材质从事绘画创作与研究,并取得一定艺术成就的绘画工作者,主要包括传统国画家和现代中国画家。 国画家 近代,是指中英鸦片战争开始(1840年)到五四运动(1919年)这中间的一段时间。1919年到1949年为现代,1949年以后为当代。 以下近、现代中国国画大师,基本以“出生年月”为序: (一)近代(1840~1919)著名国画大师 任伯年(1840~1896)、吴昌硕(1844-1927)、齐白石(1864~1957)、黄宾虹(1865~1955)、徐悲鸿(1895~1953)、刘海粟(1896.3~1994)、潘天寿(1897~1971)、李苦禅(1899.1~1983)、 张大千(1899.5~1983)、林风眠(1900~1991)、傅抱石(1904~1965)、李可染(1907.3~1989)、 陆俨少(1909.6~1993)、石鲁(1919.12~1982)等。 (二)其他近、现代国画大家 近代(1840~1919): 陈半丁(1876~1970)、张善孖(1882~1940)、萧谦中(1883-1944)、刘奎龄(1885~1967)、于非闇(1889~1959)、朱屺瞻(1892~1996)、吴湖帆(1894~1968)、溥心畲(1896~1963)、高希舜(1896~1982)、丰子恺(1898.11~1975)、黄君璧(1898~1991)、钱松岩(1899~1985)、 关良(1900.12~1986)、王雪涛(1903~1982)、董寿平(1904.2~1997)、蒋兆和(1904.5~1986)、胡洁青(1905~2001)、赵望云(1906~1977)、叶浅予(1907~1995)、何海霞(1908.9~1998)、 吴作人(1908.11~1997)、黎雄才(1910.5~2001)、唐云(1910.8~1993)、谢稚柳(1910~1997)、梁树年(1911~2005)、郭传璋(1912~1990)、陈大羽(1912~2001)、启功(1912.7~2005)、 关山月(1912.10~2000)、于希宁(1913~2007)、黄苗子(1913~)、秦岭云(1914.2~2008)、张民权(1914~2001) 、赵琗艇(1915~) 、俞致贞(1915~1995)、魏紫熙(1915.1~2002)、赖少其(1915~2000)、崔子范(1915~2005)、白雪石(1915.6~2011)、苏葆桢(1916.5~1990)、 刘力上(1916.7~)、田世光(1916.10.27~1999)、张仃(1917~2010)、宗其香(1917.11~1999)、 刘继卣(1918.10~1983) 现代(1919~1949): 尹瘦石(1919.1~1998)、吴冠中(1919.7~2010)、宋文治(1919.10~1999)、李斛(1919~1975)、

中国近现代著名画家名录

郑昶午昌(1894~1952) 郑午昌(1894-1952)浙江嵊县人。曾任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杭州美专等校教授。 梅兰芳畹华(1894~1961)(1894-1961)江苏泰州人。著名戏曲表演大师,雅爱丹青,擅人物、花卉。 邓芬(1892-1868)广东海南人.诗、书、画、乐,无所不精。 邓芬(1894~1964) 吴琴木(1894-1953) 上海人.工山水.人物.花卉.号冷枫居士. 吴湖帆(1894-1968)江苏苏州人.曾为美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任教于无锡美专. 吴湖帆(1894~1967)(1894~1968)吴湖帆(倩庵)(1894-1968)画中九友现代画家。(1894~1977) 邓昙殊(1894-?)画中九友现代画家。 汪亚尘(1894~1983) 汪亚尘(1894-1983) 浙江杭州人.曾任上海美术学校教授,上海美专教务长,中国画会常务理事等. 徐悲鸿(1895年-1953年)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1916年入震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课余苦修素描。1919年,赴法车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1927年,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1929年,由蔡元培推荐担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提倡中国画革新,反对保守主义,倡导现实主义。新中国成立后,被国务院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徐悲鸿(1895~1953)(1895-1953)江苏宜兴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任北平艺专校长,中央美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 一生创作数千件中国画、油画和素描作品。一生致力美术教育,有自己一套明确、完整美术教育主张。他强调师造化,重视绘画基本技能的训练,提倡科学。所采取办学体制是学年制、年级制、学分制和画室制的结合体,要求学生知识面广、专业基础深厚、文化修养丰富。在教学法上,他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发挥主动的创造精神,全面发展。亲自培养一批有成就美术家,所建立起来美术教育体系,在中国一直延续半个多世纪,至今仍有强大的力量。 俞剑华(1895~1979)山东济南人。历任华东艺专、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擅画山水,亦工花卉,尤长于美术史论。 俞建华 陈之佛雪翁(1896~1962)(1895-1963)浙江余姚人。历任南京师范学院艺术系主任、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等职。“流憩庐”、“养真庐”。 陈之佛(1896~1962),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家、工艺美术家、中国画家。又名陈绍本、陈杰,号雪翁,浙江省余姚县浒山镇(今慈溪县)人。陈之佛先后任南京大学教授、南京师范学院系主任、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江苏分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曾出访东欧,进行学术交流。程十发,中国现代中国画家。原名程潼,1921年3月17日生于江苏省松江县。9岁开始学画,临摹木版或画谱。18岁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学习山水和花鸟,同时临摹人物画。指导教师有王个簃、汪声远、李健等。书法教师李健为他取名十发。1941年毕业后在银行当雇员,不久失业,回家乡从事中国画创作,1949年开始创作连环画、插图和年画。1952年因创作《葡萄成熟时》等,被聘为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员。1956年参加上海中国画院的筹备工作,并被聘为画师。现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分会名誉理事、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袁松年(1895-1966) 广东番禺人.擅画山水,层次分明,别具一格.解放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陶冷月(1895-1985)江苏苏州人。先后在暨南大学、河南大学、四川大学任教授。尤擅月夜景色。

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润格一览表

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润格一览表 姓名职称单位类别价位 (元/每平尺) 来源状态简评(个人观点) 丁立人教授自由艺术家人物12000 拍卖升可大量收藏 于水编辑《北京晚报》社人物8000 拍卖平有升值空间 于志学一级美术师黑龙江省书画院冰雪20000(均价)拍卖平值得收藏于愚公画家自由艺术家山水7000 本人平持币观望 于文江一级美术师中国画研究院人物20537(均价)拍卖平有升值空间 袁志山一级美术师南京博物馆山水10000 本人平可大量收藏 方土一级美术师广州画院人物5000 本人平可大量收藏 方骏教授南京艺术学院山水6580(均价)拍卖平可大量收藏 方楚乔副教授广州济南大学山水5000 画廊平有升值空间 方增先教授上海美协人物30000 拍卖平有升值空间 方楚雄教授广州美术美院花鸟20000 本人升值得收藏 方竹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民族画院山水 28520(均价)拍卖升可大量收藏 方向一级美术师广东省画院山水8157(均价)拍卖平可大量收藏 程大利一级美术师人民美术出版社山水20000 画廊平可大量收藏 杨竹画家中国书画研究院雪竹16000 拍卖升可大量收藏 王涛一级美术师安徽省美协人物6000 画廊平值得收藏 王镛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山水25000 画廊平可大量收藏 王林一级美术师河南日报社人物2000 画廊平值得收藏 王文东美术师北京冲和园花鸟2000 画廊升可大量收藏 王绣一级美术师洛阳市美协写意3000 本人平有升值空间 王辅民一级美术师兰州画院人物3000 本人平值得收藏 王孟奇教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人物7000 画廊平持币观望 王明明一级美术师北京画院人物20000 画廊平可大量收藏 王迎春一级美术师中国画研究院人物8323(均价)拍卖平有升值空间 王合多画家职业艺术家重彩6000 本人平有升值空间 王和平一级美术师福建画院花鸟4626(均价)拍卖平有升值空间 王有政一级美术师陕西国画院人物3116(均价)拍卖平有升值空间 王西京一级美术师西安中国画院人物8067(均价)拍卖平持币观望 王乃壮教授清大学美术学院人物10000 画廊平有升值观望 王彦萍教授北京工业大学水墨8000 画廊平可大量收藏 王彦萍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彩墨16000 画廊平可大量收藏 王彦萍教授北京工业大学人物25000 画廊平可大量收藏 王生才画家自由艺术家写意3000 本人平值得收藏 王玉珏一级美术师广东画院工笔10000 画廊平值得收藏 王子武一级美术师深圳画院人物19161(均价)拍卖平有升值空间 王晓辉讲师中央美术学院小品8000 画廊平可大量收藏 王成喜一级美术师北京燕京书画社写意7098(均价)拍卖平持币观望

论当代中国画的发展与当代艺术潮流的走向

论当代中国画的发展与当代艺术潮流的走向 应四川茂鑫红色文化书书院应聘之语,邀与我们在校应届毕业生来谈论中国当代绘画与当代艺术走向。若论作者资格,与其资深老画家和艺术界各位学者,那必是不够格的。其一,文化知识底蕴不够。其二,对于本专业知识的了解也没有过多的研习。因此,凡绘画史论之言只能听他人,不能自叙。今厚脸论侃,不觉不能服及读者,然言语自由,写作无罪,仍见笑与大家。 观今中国画的发展,如果单从绘画史论来说中国传统绘画,莫过于太繁琐,显然一大堆陈芝麻之事件,大家几乎都知晓。然而走进今天的传统绘画界来看,不免难发现,传统绘画在大时代下在衍变,已成为当今绘画史上一大焦点。作为一个从旁观到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来说,对其发展应当是要辩上几句的,为此,观者若有异议,我自是无法共鸣。 众所周知,国画发展至今,已逐渐进入变革的过渡时期。自中国本体绘画与西方绘画碰撞、摩擦、与融合之际。“变”则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所谓的“东西阴阳”之分,早已成为20世纪初期话题。而这一批改革画家徐悲鸿、陈师曾、林风眠、高剑父等都已成改革画家里开创性画家之一,为中国美术史画上了重要的一笔。然而在当下,中国画的过渡,作为一名当代的国画本科艺术生,面对艺术大千世界的发展,依然存在着许多疑问与观点。比如说:其一:中国画与外来绘画的嫁接,在传统与创新之间该如何走?当然,创造成多元化趋势的发展是必然的。然而,在选择画种嫁接时,是否可以移植与适合中国绘画发展或与名族文化较易融合的呢?或是取其精华,而不是”拿来主义“? 西画的引进。东西绘画阴阳之说。所说的不过是西方绘画与中国绘画的区别,虽有大相庭径之处,却也能相互融合。西方注重写实、明暗、光影。而国画却着注重于写意、趣味、身临其境。不论“重形轻意”还是“重”意轻形,或是光影、透视、明暗。两者之间却存在于东西方文化方面的差异。而我认为传统绘画之根本在于“道儒家哲学”因而国画写意却为首要,其次为形体。就如顾长康所说的“传神论”或白石先生所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作为精髓,该为保留,以传后世。至于全盘抛弃之说,那便是太过之鲁莽。 东方绘画着力于写意,出自中国道家精髓,而西方绘画讲究以科学性的实用。两者之间其实是在文化上存在着“东方哲学”与“西方科学”之间的矛盾;唯心与唯物主义之间的矛盾。因此,东西绘画融合取其重点十分重要,这就在于画者致力于东西之分。如近当代许多著名山水画家:黄宾虹、关山月、傅抱石、黎雄才等,取其西方绘画色彩、结构、素描关系等来融合当代山水画,开创了当代山水画的新的面貌。 当然,日本岩画的引进。在当代中国画嫁接外来文化之中也是影响颇大的。从文化差异上来说,日本古代到明治维新时期,与中国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壁画形式作为中国画传入到日本,在从日本绘画中分化出来,可想而知,岩画与中国画是大同小异。在融合之际,并没有多大的冲突与摩擦。当代许多画家在吸取日本岩画的精髓下,也得到充分的肯定,由此可见,东西之间的融合,本体绘画嫁接外来绘画是可以行的,在当代只不过尚未成熟,也许在未来的几年,当代国画即将走上融合成熟的正轨。

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简史

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简史 1.上古绘画(先秦、秦汉时期) 魏晋以前,绘画主要是“设色之工”所从事的职业,多是在岩壁和器物上作画,服务于礼教。 2.中国画样式的确立与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绘画最重要的发展是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绘画渐渐摆脱了各种羁绊,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顾恺之:东晋画家。提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主张,至今仍成为中国画的基础理论与指导纲要。顾恺之第一次提出“凡画,人最难”的观点,将绘画引导到人的精神 表达之高度。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正式列入传记的画家,也是有画迹,画论著 述流传至今的最早的著名画家。与其弟子陆探微,南朝齐梁之际的张僧繇,盛唐时 期的吴道子一道被尊为“画家四祖”。 谢赫:南朝齐梁时期著名画家和理论家。首次在其著作《画品》中总结“六法”,标志着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确立。“六法”是绘画创作要求和评定标准的六个范畴,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位置经营、传移摹写”的准则。《画品》亦成为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评论画家及其创作风格的著作。 中国画中主要门类之一的山水画,在此时期开始渐次独立形成。隋代画家展子虔所做的《游春图》,标志着山水画已成为一种独立的品类进入中国画的殿堂。 3.中国画特殊语汇体系的完成(唐宋元时期) 1)从初唐到宋代是中国画全面发展完善的时代。“唐工宋巧”。 (1)唐代 阎立本:是初唐著名的人物画家,有“丹青神画”、“冠绝古今”之誉。传世之作有《历代帝王图》、《步辇图》等。 吴道子: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画家。善于处理各种题材,绘制过大量的壁画,亦兼工雕塑,对唐代画风影响极大。有后世人摹本《天王送子图》。 张萱:玄宗时代的著名画家。著名作品《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 周昉:晚唐画家,善画贵族妇女,严装华饰,雍容丰满,且注重仪态表达。传世作品《簪花仕女图》可被视为唐代仕女经典绘画的精品。 (2)唐末五代至宋代是绘画重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山水画的几位大师,也形成了花鸟画的重要派别与风格,人物画亦有相应的发展。 山水画:五代至宋初时期,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四位画家为山水画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基本完善了山水画中最重要的笔法——皴法的探索和总结,在擦、染方面, 也有不用程度的创造与突破。 北宋的山水画充分发挥了各种皴染的技巧,将中国山水画那种宏大的把握能力发展 到极致,在北宋画家李成与范宽的作品中表现得最为充分。范宽作品《溪山行旅图》。 “南宋四大家”: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 花鸟画:五代时期是花鸟画发展并形成流派的重要时期。宫廷画院对花鸟画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中国花鸟画开山鼻祖黄筌,传世作品《写生珍禽图》,有着高妙的写实技巧。 五代南唐金陵布衣徐熙。独创“落墨法”,为后世“没骨法”开创先河。“黄家富贵, 徐熙野逸”。 宋徽宗《芙蓉锦鸡图》是院体花鸟的代表作品。“院体画”精美豪华,雅致细腻。人物画:五代南唐人物画家顾闳中、周文矩,为人物画描写现实生活做出开拓性贡献。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为古代历史人物画中不可多得的杰作。 《清明上河图》——北宋画家张择端。该图以手卷的形式展示出北宋晚期的都市生活与民

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李可政之国画艺术

赏当代中国国画名家李可政之著作 李可政,又名:常乐君。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当代中国书画名家,现任河南希望书画院院长,河南教育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学会会员,中国青年油画家学会会员,青年艺术评论家,北方作家协会会员等职。 著作《常乐君艺术评论》一书,油画《归》,国画《荷香》,书法《诗词立轴》被美国北肯塔基州大学收藏,多幅禅画作品及书法作品被中国佛教协会、河南省佛教协会、少林寺、云阳寺、圣水寺等地收藏,油画代表作:《泉》、《无悔》、《永恒记忆》、《太行山上》、《青春》,《果林法师》等。国画代表作:《残荷》、《达摩拜石》、《问道图》、《三教归一图》、《太白邀月》等。国画作品《荷韵》捐于河南省希望工程。 自古以来,画荷的大师太多了,要想在这个领域再别出心裁,更显难度。特殊的地方就在于水墨除了与人心近,与文化更近,因而没有足够的人文修养,根本无法探到它的底蕴。更何况可政先生不是追求形式上的传统符号和元素——因为没有精神内涵的符号和元素,是不可能表达中国写意画的精神内涵的。可政先生选择了这一主题,无疑是接受了挑战,因为要想在此类题材上取得成就,不仅需要过人的勤奋,更需要别出心裁的睿智。 国画的四君子中并没有荷花,但是如果论到中国大写意花鸟画最重要的题材,除了梅花以外,就应该是荷花了,荷花这一题材的重要,其理由,还是周敦颐的《爱莲说》写得好:“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自周敦颐的阐释之后,无论在自然、社会、艺术各个领域里,荷花的身份都有了这种独特的含义。而且,近千年来,早已深入君子之心,“出淤泥而不染”,映照的正是一颗清虚正直、光明磊落、萧雅高洁的心。即使是出世的释道二家,也赞许那淡泊宁静、出于尘外的莲子之心。

G20牡丹图被批低端,看看历代名家国画牡丹图提高你的艺术品味

G20牡丹图被批低端,看看历代名家国画牡丹图提高你的艺 术品味 牡丹是国画花卉中经常描绘的题材,历代诗人画家有着无数赞美牡丹的诗句和画作,意义不仅在于牡丹美丽的外表还在于寄托诗人、画家的美好情感。牡丹又名洛阳花、富贵花,是中国特有的花卉之一,被誉为花中之王。牡丹雍容大度,花开富贵,是吉祥富贵的象征。牡丹在我国人民心中有特殊的地位,有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G20峰会上的牡丹图遭众多网友批低端垃圾,这幅国画长啥样,↓↓↓↓大家自行鉴赏。好坏不是你说了算,看看历代名家画的牡丹图你就明白了。历代名家国画牡丹作品大赏清马逸花鸟画工笔牡丹《国色天香图》《国色天香图》是一幅富丽堂皇的工笔重彩花卉图。图中的牡丹花开娇艳,明丽动人,色彩丰富饱满,姿态优雅,设色极其讲究,勾线细致圆润。而花下奇石则用积墨与淡墨晕染相结合绘出,以石绿、石青略染。兰花以重粉罩染,胭脂点蕊,素雅动人。地面以淡彩渲染,营造出空间的伸缩感。《国色天香图》堪称“中国牡丹第一图”,是中国古代牡丹绘画最杰出的作品。清余稺小品清宫廷工笔花鸟画牡丹《花鸟图册》此册共十二开,构图简洁、高雅,设色明丽妍美,笔法工整细腻,飞蝶、蚱蜢、小鸟的造型准确,栩栩如生,说明画家有扎实的写生功底。此图册绘兰花、

牡丹、宣花、百合花、荷花、秋菊、桃花、海棠、玉兰、梅花、腊梅等。 《石渠宝笈》著录。 清郎世宁小品清宫廷工笔花鸟画《仙萼长春图之牡丹》此图册分别描绘了牡丹、兰花、罂粟、萱草、荷花、梅花等艳丽多姿的花卉和体态生动的蝶、鸟。构图上取法中国传统花鸟画的格局,以虚托实,注重对所绘物象的突出。在表现技法上,则充分发挥了欧洲绘画注重明暗及透视的特点,以工致细腻的笔触,刻画出花瓣、叶片以及鸟雀的羽毛质感和体积感,呈现出与传统的中国花鸟画迥然不同的艺术风貌。这种“中西合璧”的画风成为清代宫廷绘画艺术的一大特色,受到了清皇室的青睐。 《石渠宝笈》著录。 清恽冰《牡丹图》国色天香花鸟画小品款题“蒲塘秋艳,抚南田公本,女氏恽冰。”钤“恽冰”、“清于”印。作者以写实的手法,成功刻画了蒲塘秋日的丽景.。整幅运用没骨法,萍藻以色彩直接点就,荷花则以粉红色点染花尖,旋即以清水迅速晕开,色阶层次丰富,色调深浅过度自然,真实地展现出花瓣清淡雅丽之美。 明徐渭《水墨牡丹图》花鸟画立轴牡丹是徐渭最喜欢画的花卉之一。徐渭的大笔写意牡丹前无古人。他不用色彩,仅以泼墨为之,无论花头及叶皆大笔点染而成,仅枝茎及叶脉

近现代中国画家作品的图片

近现代中国画家作品的图片 近现代中国画家作品的图片1 近现代中国画家作品的图片2 近现代中国画家作品的图片3 近现代中国画家作品的图片4 近现代中国画家作品的图片5 皇帝宋徽宗赵佶,对画院的建设不遗余力,对花鸟画的提倡尤其着意。概括其对绘画艺术的要求,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注 重写生追求客观的真实性,二是通过命题考试追求的含蓄性。在其 影响下当时画院的花鸟画创作呈现出形象逼真、意境生动的特色。 比之二黄,有了长足的进步。 其画风有两种,一种用浓郁的重彩画成,源于黄体,另一种用清淡的水墨画成,源于徐熙。其作风又有两种:一种工笔细勾淡染, 与院体无异,只是变色为墨而另一种粗笔,连勾带染,点垛兼施, 但依然恪守形象的真实性。南宋宫廷画院的花鸟,在艺木思想上乃 画风形态上,无不受赵佶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中不少著名的画家 如李安忠、李迪等,本来就是宣和画院的画师。 此外如林椿,吴炳等均为一时高手从具体画法而论,南宋画院虽与宣和画院一脉相承,但宣和画院多为大幅画创作,至南宋初期的 李迪犹然,而南宋画院多为斗方,团扇形制的小幅面创作。因此, 就风意境而论,前者有辉煌壮丽之观,后者清新腕约之致。除工笔 设色的一路之外,当时的禅林之中亦以花鸟画画坛化为顿悟的机缘,画法用水墨大写意,极其恣肆奔放,完全脱略形似以神韵为尚,其 意境又在徐熙落墨法之外。先在画院后又入禅林的梁楷所作多取远景,牧溪则多写近景;梁楷擅于用笔而性格较为刚斫,牧溪擅于用墨 而性格稍趋柔和,这一路画风后来东传日本,对日本画坛影响至为

深远。文人士大夫中,除枯木,竹石,梅兰外,如杨无咎,赵孟坚等,还兼能画水墨水嫌体,杂卉画法用工笔双勾,而有别于其梅,兰,竹的点垛,但气韵的清高幽隽则是无有二致的。 被称为“宋画第一”的范宽,得山之骨法,其《雪景寒林图》则被称为天上神品,而《溪山行旅图》则被徐悲鸿评为“中国所有之 宝者吾最倾倒者。”可见范宽的代表性。其峰峦浑厚、势壮雄强、 落笔老硬、与山传神的风范,把北宗的壮美之境推于极致。 被一些人称之为“古今第一”的李成,气象萧疏、烟云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其独擅的平远风格,朝野珍视,遗憾的是至今 未见真迹,相传的《读碑窠时图》可能为摹本,但这种一变荆、关 壮润为清润的文韵风格,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他的卷云皴和平 远烟云不仅陶醉了许道宁、郭熙、王洗,对以枯木竹石为立意的文 墨山水亦为法师。 总之营丘之文、中正之武、关家之风,构成了北宋时的主体风格。自荆浩提笔立章,三家鼎足以来,中国山水画的勾斫之法可谓由成 熟而达一新的高峰,说其百代标程、里程碑式的建树,一点也不为过。

云厚长书画名家名单

李灵机男,汉族,1950年08月出生于广西梧州,祖籍广东顺德。岭南画派、漓江画派知名人物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美术家协会理事,华夏巨人名人堂评审委员会主任,云厚长中国书画专卖签约画家,梧州市美术家协会原主席。作品入选第七、九、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览。 宋龙飞,1969年生,湖南郴州人。天性聪颖、自幼习画,师承著名国画家苗重安、葛觉民先生,擅长山水、花鸟、走兽。现为湖南省美协会员,湖南省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华夏巨人名人堂评审委员会理事,云厚长中国书画专卖签约画家。他的作品始终流动着一种江南特有的清灵和江南天地间特有的律动。

赵戚:(笔名赵琦),号藤居,其画室名为——藤居草堂。目前定居湖南长沙,陕西西安人。现为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市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华夏巨人名人堂评审委员会理事,云厚长中国书画专卖连锁签约画家,福建省建阳市武夷朱子书画社副社长,长沙杜甫江阁书画院特聘画家,《书画中国网》专职画家,文化中国签约画家。自幼随家父习画,后受刘文西、王忠义、易图镜等国画大师指点,尤为擅长巨幅之作。 解占林 1978年考入河北工艺美术学院,师承河北工艺美术学院教授、著名花鸟画家许鸿宾老师(许鸿宾老师是李苦禅先生的弟子)在工艺美术学院上学其间主攻写意花鸟画,华夏巨人名人堂评审委员会理事,云厚长中国书画专卖签约画家。

荆德杰,山东淄博人,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美术系首届书法专业。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教育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山东省书协教育委员会委员,淄博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市青年书协副主席,九五书社社员,华夏巨人名人堂书法篆刻委员会主任委员,云厚长中国书画专卖签约画家。 李广福,别署昭阳散人,号福鹤子,出生于江苏沛县,早年随程大利先生学习绘画。 1990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2006年结业于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高研班,师承张立辰,霍春阳,甘长霖,郭枚忠,郭书仁,等教授。现为江苏省美术家美协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河南书画艺术研究院终身客座教授,中国河南画圣吴道子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书画报特聘书画家,江苏书画院特聘画家一级美术师。沛县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龙城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振鸣书画院副院长,2006年中国当代书画家创作中心授予“中国当代书画百杰”称号,云厚长中国书画专卖签约画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