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3江苏江阴市概况介绍
- 格式:pptx
- 大小:11.76 MB
- 文档页数:5
介绍我的家乡江阴作文
江阴,位于长江三角洲,是一座美丽的滨江城市。
这里既有“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又有“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
我的家乡江阴是座美丽的滨江城市,它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这里有悠久的人文景观:如三国时的吴王孙权、明代的郑成功。
这里还有秀丽的自然风光:如澄江、南闸。
其中,澄江是一座美丽的滨江公园,公园内有两座标志性建筑,一个是一组由七根石柱组成的巨大石塔,叫“七塔八庙”,另一个是一组由七根石柱组成的石塔,叫“七塔五门”。
南闸是一座很有名的古老建筑,它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了,南闸坐落在江阴城区最中心位置。
它由两个大码头和一个小码头组成,码头上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古老的船舶。
其中有一条长长的古街,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南闸古街。
江阴不仅有悠久、美丽的历史文化景观,还有许多秀丽、迷人、可口的地方美食。
如:黄桥烧饼、白露糕、江阴三黄鸡、西塘米粉等。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想去江阴看一看呢?
—— 1 —1 —。
江阴市自然资源
江阴市位于江苏省南部,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城市。
江阴市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拥
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资源禀赋。
江阴市境内水资源丰富,拥有长江和太湖两大水系。
长江蜿蜒而过,为当地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蕴含丰富的渔业资源,也是当地重要的风景名胜。
水资源的优势为江阴市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森林资源是江阴市的绿色财富,森林覆盖率较高,各类植被种类繁多。
这些森林
资源不仅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还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宜人的环境。
森林公园、自然保
护区等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土地资源是江阴市的重要财富,适宜农业和工业发展。
江阴市的土地肥沃,农作
物丰收,是江苏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同时,土地资源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吸引了众多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通过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江阴市实现了农业
和工业的良性发展。
总的来说,江阴市自然资源的丰富与多样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是江阴市发展的重要保障。
江阴市地理环境
江阴市地理环境是指江苏省江阴市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环境特点。
江阴市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东临太湖,西濒长江,南接苏州市,北靠无锡市。
地处江苏省中部,是江苏省下辖的一个县级市。
江阴市地理环境独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区位条件。
地理位置
江阴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地处北纬31°46′~32°07′,东经
120°06′~120°33′之间。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形起伏较为平缓。
江阴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适宜农作物生长。
自然条件
江阴市是江苏省的水乡之一,水资源丰富。
太湖水域面积较大,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
此外,江阴市地处长江经济带,交通便利,是重要的物流中心。
环境特点
江阴市的地理环境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需要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
近年来,江阴市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未来,江阴市将继续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江阴概况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来到江苏省南京市江阴市,我是今天的导游,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江阴的风土人情、历史背景、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江阴位于太湖之滨,是江苏省的一个县级市,总面积约有986平方公里,人口约为150万人。
江阴市也是中国开放的重要门户之一,素有“太湖明珠”之称。
江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自汉代以来,江阴一直是南北交通、沟通东西的重要地段,商贸往来频繁,是中国的轻纺产业重镇之一。
江阴还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如其独特的端午文化,传说屈原曾在江阴居住,为了纪念屈原,江阴人在端午节时习惯于赛龙舟、吃粽子等活动。
江阴还出产紫砂壶,因其制作精美,深受欢迎。
江阴的自然风光也是其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之一。
太湖是江阴市的母亲湖,面积广阔,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除了太湖之外,江阴还有黄泥山、大芦荡、三山岛等景点,这些自然景观各有特色,值得您一去。
江阴市的经济发展也是不容忽视的。
江阴市是中国的纺织产业重镇之一,也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汽车零部件和电子信息产业最为发达的
城市之一。
江阴还是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之一,是与日韩、东南亚国家贸易合作的重要枢纽。
我想为大家介绍江阴的美食。
江阴的美食也是多种多样,如:鸭肉干、虾酱香肠、清明果、龙袍饼等等,您一定不会失望。
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了江阴的文化、历史、自然风光、经济以及美食等方面的情况。
欢迎大家来到江阴,体验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和独特风情。
江阴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介绍1江阴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介绍江阴市位于长江三角洲苏锡常地区几何中心,是一个曾被誉为“江之尾海之头”的滨江港口城市。
江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已有7000年人类生息史、5000年文明史和2500年文字记载史。
地域面积988平方公里,长江岸线35公里,户籍人口120万。
改革开放33年,江苏省江阴市从乡镇企业起步,在每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始终明确自身的历史定位,准确把握中央的发展战略,将国家大政方针、外部环境变化与江阴的实际紧密结合,找准发展突破口,不断实现新飞跃,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之路,以大企业集团迅猛发展和成批上市而被誉为“华夏A股第一县”,以华西“天下第一村”为样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名扬全国,成为“苏南模式”的象征。
江阴以万分之一的土地,千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全国百分之一的上市公司、二百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二百五十分之一的财政收入。
江阴市先后荣获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教育先进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50多项全国性先进称号。
一、33年来的发展变化江阴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显著:一是经济发展突飞猛进。
1978年—2011年,江阴地区生产总值由4.3亿元上升到2335.9亿元,年均增长2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63美元上升到2.3万美元,年均增长14.5%;财政收入由8836万元上升到445亿元,年均增长20.4%。
2011年,一般预算收入达153.4亿元,在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连续9年位列第一。
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1.8:58.0:40.2. 累计拥有32家上市公司、33只股票,其中境外上市企业10家,募集资金280亿元,国内上市公司数量和募集资金总量在全国县级市中继续保持第一。
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一)不失时机地抓住了3次大机遇1.抓住了改革开放初期发展经济的机遇,实施了全面推广经济承包责任制,在社队企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以工补农的发展战略。
考察江阴调研报告江阴调研报告一、引言江阴市位于中国江苏省南部,地处太湖之滨,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的商业港口和交通枢纽。
本次调研旨在探索江阴市的经济发展以及旅游资源等方面的情况,以便进一步了解和推动该地区的发展。
二、经济状况江阴市是中国东南地区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
近年来,随着江阴市的工业化进程加速,该市的GDP迅速增长。
目前,江阴市的经济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尤其是纺织、电子和机械制造等行业占据着重要地位。
此外,江阴市也是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吸引了大量的金融机构和企业。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江阴市的产业结构仍然较为单一,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还有待加强,同时也存在着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挑战。
三、旅游资源江阴市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江阴古运河景区。
这里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江阴市还有许多其他的旅游景点,如瘦西湖、美崇山等,这些景点各具特色,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然而,我们也发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例如一些景点的设施和服务还不够完善,旅游产业的综合配套服务有待进一步强化。
四、城市规划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江阴市政府正在大力推进城市规划的工作。
目前,江阴市正计划建设多个新的城市区域,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作为旅游城市,江阴也将加大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提升旅游品质和服务体验。
此外,江阴市政府还注重保护环境,努力构建绿色、低碳的城市模式。
我们认为这些城市规划举措对于江阴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五、投资机会基于我们对江阴市的调研和了解,我们认为该地区具有丰富的投资机会。
首先,江阴市的制造业发展迅速,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
因此,在相关领域进行投资是非常有前景的。
其次,江阴市的旅游业也具有潜力,对于景点的开发和旅游设施的建设均有投资空间。
此外,由于江阴市正在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相关的科技创新和研发项目也是投资的好选择。
江阴概况导游词江阴概况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欢迎来到江苏省无锡市下辖的江阴市。
作为苏南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江苏省工业强市,江阴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富裕的历史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此感受江南之美。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江阴市的概况和景点。
一、地理位置江阴市位于太湖东南岸,中国大陆的中心位置,西距上海115公里,东距南京111公里,北与常州相邻,南与太湖相连,衔接着苏中、浙南、沪宁等地区。
江阴市是太湖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毗邻苏州、无锡两个著名的旅游城市。
可以说,江阴是你通往江南的最佳门户。
二、历史文化在历史上,江阴曾是一处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是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文秀的人文地理优势,让江阴成为名副其实的“东方威尼斯”。
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文化底蕴,特别是其自然风光的美丽与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至今历史悠久的古城南门、宝华山景区、杨梅洲、和布衣故居等著名景点都给游客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三、经济繁荣在经济上,江阴市已成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拥有先进的交通和通讯设施,并且有着强大的经济实力。
江阴市是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基地,特别是纺织业,被誉为“中国纺织之都”,全国纺织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此外,食品、化工、建材等重要产业也在江阴市蓬勃发展。
不仅如此,江阴市还是国家商品粮食基地,全国苏蔡茶之乡,又被称为“苏南蔬菜之乡”。
四、著名景点1. 古城南门古城南门,别名“雁翅门”,建于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90年),距今已有829年历史,是江阴古城建筑群中的一个明代建筑,它坐落在南门街附近,是江阴市的标志之一。
南门的门楼正面长度48米,宽度20米,建筑高度为19.3米,楼体四面与门墙相连,南、西、北三面各有门洞各一。
南门是江阴古城的三座城门之一,亦是江阴市最繁华的时期留下来的最宏大的历史文化。
2. 宝华山江阴市的宝华山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端、太湖流域东南,山体北起抵钵山西陵,南到杨梅洲,总面积达2200亩,是江阴市区最高峰,坐拥着“四季如春”的优美气候。
江阴江阴市,简称澄,因地处“大江之阴”而得名,是一座现代化滨江港口花园城市。
江阴枕山负水,襟带三吴,处于“苏锡常”金三角的几何中心,城江同在,有“延陵古邑”、“春申旧封”、“芙蓉城”之称。
江阴位居中国县域经济之首,是城镇经济的领航者。
江阴地处长江咽喉,历代兵家必争,是大江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江河湖海联运换装的天然良港。
[1]江阴在约占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上,以“千分之一”的人口,拥有“百分之一”的上市企业,创造了二百五十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
2012年,江阴有10家企业成为“中国企业500强”,列全国第7位。
有36家上市公司。
3000多年前,这里的土著文化与中原文化相融合,成为先进的吴文化组成部分。
江阴见诸文字记载的历史有2500多年。
江阴市位于苏南沿江,总面积987.53平方公里,江阴为苏锡常“金三角”几何中心,从江阴到上海、南京两大城市各148公里,到无锡、常州仅38公里。
以江阴为圆心、半径160公里范围内有五个飞机场,长江江阴段江面最为狭窄,故江阴自古就为扼守长江咽喉的“第一要塞”。
明清两代都在江阴筑有大量炮台等重要的防御工事。
下辖5个街道,10个镇:璜土镇、月城镇、青阳镇、徐霞客镇、华士镇、周庄镇、新桥镇、长泾镇、顾山镇、祝塘镇。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全市常住人口为1594829人,2012年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35.4亿元,江阴话,属于吴语,地处苏州常州两典型片区方言交界地区江阴有历代各级各类文物遗存370余处,各级文保单位95处。
传统特色糕点:马蹄酥、草鞋底、拖炉饼、粉盐豆。
特色菜肴和小吃:过桥鳝、刀鱼面、刀鱼馄饨、蟹黄包、小笼包。
特色水产:长江三鲜(多产于江阴长江段,又称江阴三鲜,价格昂贵):刀鱼(“江刀”)、河豚、鲥鱼;太湖白鱼、太湖白虾特色饮品:江阴黑杜酒,又称“徐霞客”黑酒。
江阴历史文化名人很多,自古为泰伯化育之邦、季子躬耕之邑、英才荟萃之地。
自宋至清,先后出进士415名,武进士14名。
江阴概况江阴市简称澄。
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北端。
北滨长江,与靖江相望;南近太湖,与无锡接壤;东连张家港、常熟,距上海178公里;西邻常州、武进,距南京192公里。
全市总面积983平方公里,其形宛如一条头东尾西硕大无比的金鱼。
总人口105.16万,平均每平方公里1070人。
辖30个乡镇,市政府设在澄江镇。
经济、文化比较发达,以农业高产稳产和乡镇工业发展较快著称,全市已形成纺织、机械、冶金、电子、轻工、化工、建材、拆船、等工业门类。
1987年,工农业总产值62.52亿元,在全国县级市中名列前茅;财政收入2.8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216元,国民收入2075元。
江阴是个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发展中的工业港口城市。
延陵古邑江阴历史悠久。
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地属延陵,曾是吴公子季扎的封地,后为楚春申君黄歇的采邑,故有“延陵古邑”、“春申旧封”之称,见诸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2500多年。
解放以来,从周庄陶城、青阳南楼、长山烟墩、石庄高城墩、山观望海墩、顾山西坡、西郊璜塘河及市区北护城河畔等文化遗址中,相继出土属青莲岗文化、良渚文化的石锛、石斧、夹砂灰陶、红陶、黑陶、鹿角镐、玉器琮壁和炭化稻谷,说明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已在境内聚成村落,繁衍生息,从事渔猎和农耕,开始种植水稻,并掌握了制陶、织麻、琢玉等手工业技术。
其时这里同样存在着中华灿烂的远古文明。
3000多年前,这里的土著文化与中原文化相融合,成为先进的吴文化组成部份。
江海门户江阴滨江近海,是历史军事重镇和著名商港。
位于市区东北部的黄山,雄峙江干,隔江与靖江的孤山相对,江面最狭窄处仅1.25公里。
大江自京口折向东南,奔腾到此骤然紧束,形成重险,而后滔滔入海,有“江海门户”、“锁航要塞”之称。
黄山西衔鹅鼻山、君山、巫山,循江逶迤10余公里,似一条弧状的山丘之链,屏蔽着锦绣江南的平畴沃野,也构成了江阴“枕山负水”、“水环峦拱”的天堑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