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小说阅读备考资料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11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学生版——专题10 小说阅读专题01 基(2024·陕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赳赳老秦①肖建国①油灯忽闪,一条黑影已站到大帐之内。
②我大骇,唰地抽出腰刀,厉声喝道,谁?③来人微微一笑,孟将军,无须惊慌,我是咸阳派来的救兵。
④我忙唤卫兵,燃亮壁灯。
⑤面前就一老者,身穿交领窄袖长衫,头包方巾,儒雅中透着刚毅。
我验过手信,不假。
确实是咸阳来的。
⑥兵呢,来了多少?我抬头向帐外张望,天已蒙蒙亮,除了站岗放哨的侍卫,看不到其他人员。
⑦兵呢?我又问。
⑧就在你眼前啊。
老者笑容不变,双眼直视着我。
⑨开什么玩笑,我可是要和匈奴人打仗的。
⑩我知道,你已和匈奴打了两次仗,一次小胜,杀敌八十,自损二十。
一次平手,双方各有伤者,没有折损。
十天前,匈奴增兵万余人,你只有一千多,故退守上郡,依靠城垣坚固,闭门待援,请王派兵。
⑪这老头儿,知道的事还不少。
可我没心情夸他,我要的是兵。
没有兵,上郡难守,咸阳也将遭到威胁。
⑫兵呢?我提高嗓门,明显充满火气。
⑬就在你面前。
老者不再笑,很严肃地回答。
⑭(A)就你一个人?⑮是。
⑯你来救我们?⑰是!⑱按手信上的命令,老者是我的上司,我归他管辖。
我这样咄咄逼人,他分分钟有斩杀我的权力。
想到这一点,我忍不住打了个寒战。
⑲孟将军,老者说,依我三天的观察,你现在缺的不是士兵,是士气。
⑳士气?面对十多倍于我的匈奴,没有足够的兵马,我们只有傻气。
要知道,匈数人骑马很多都不配鞍的,那屁股就像长在马背上一样。
人马一体,自由伸缩。
手中挥舞的弯刀,呼呼生风,要多快有多快,让人不寒而栗。
㉑老者说,看来,你还是没有醒悟。
现在天也快亮了,你带着手下的将领和亲兵扮演匈奴,我是大秦士兵,咱们来一场较量如何。
㉒你一个人?㉓是的。
㉔(B)我手下有六员大将,八名亲兵,再加上我,可有十五人啊。
这老头儿,难道真的身怀绝技?我从上到下再三打量他一番,那神态、那筋骨,怎么看都不像武艺高强的人。
第一课时:情节的梳理与概括【复习目标】1.总结梳理与概括小说情节的一般方法。
2.运用相应的方法梳理并概括小说情节。
【温故知新】回故乡()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到家时的情况和杨二嫂的比照(1)《故乡》在故乡和中年闰土见面的情况()告别闰土和故乡离故乡():想朗读,遭拒绝(2)《心声》:练朗读,忆往事:纠错误,遭嘲讽:勇救场,感动人贩枣蒙杨志卖酒诱官军(3)《智取生辰纲》巧下蒙汗药(黄泥冈)上当饮药酒开端:盼于勒(赶于勒)(记叙顺序:)(4)《我的叔叔于勒》发展:赞于勒请吃牡蛎高潮:遇于勒怀疑水手是于勒结局:躲于勒证实水手是于勒梳理情节的角度有:(1)(2)(3)阅读小窍门:概括情节的方法是:【实战演练】(2016年《南京市中考指导书》)我心目中的马卡连柯(又名《花儿与少年》)梁晓声①有一少年,刚上小学六年级,班主任老师多次对他妈妈说:“做好思想准备吧,你儿子考上中学的希望不大,即使是一所最最普通的中学。
”②同学们也都这么认为,疏远他,还给他起了个绰号“逃学鬼”。
③是的,他经常逃学。
④他逃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贫穷。
贫穷使他交不起学费,买不起新书包。
都六年级了,他背的还是小学一年级时的书包。
那书包太小了,而且,像他的衣服一样,补了好几块补丁。
这使他自惭形秽,也使他的自尊心极其敏感。
往往是,其实并没有谁成心伤害他,他却已经因为别人的某句话、某种眼神或某种举动而遭暗算了似的。
处在他那种年龄,很难悟到问题出在自己这儿。
⑤某日,他正茫然地走在远离学校的地方,却遇见了学校的少先队辅导员刘老师和他的新婚妻子。
刘老师向新婚妻子郑重地介绍了他,之后温和地说:“我代表我的妻子,邀请你和我们一起去逛公园。
怎么样,肯给老师个面子吗?”⑥他摇头,挣手,没挣脱,不知怎么一来,居然又点了点头……⑦在公园里,小学六年级学生的顺从,得到了一支奶油冰棒作为奖品。
待他吃完冰棒,刘老师说:“老师想知道喇叭花是骨朵的时候,究竟是什么样的,你能替老师去仔细看看吗?”⑧他困惑,然而跑过去了,片刻,回来告诉老师,所有的花骨朵都像被扭了一下,它们必须反着那股劲儿,才能开成花朵。
中考小说阅读知识梳理一、小说概念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必须具备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这三个要素。
三者中,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小说的主要任务是塑造人物,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小说的类别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
中考主要考查的是微型小说或节选内容。
它的特点是微、新、密、奇。
微:篇幅微小,不超过一千五百个字;新:立意新颖,风格清新;密:结构严密;奇:结尾新奇巧妙,出人意料。
二、小说考点概述对小说阅读的考查以小小说为主,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都成为小说阅读考查的内容。
具体来说,小说阅读的考点常有:梳理故事情节;认识人物形象;体会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概括故事内容或相关段落的大意;对文章标题和内容的理解;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品味小说的语言;对小说的艺术技巧的评价;谈谈从小说中获得的感悟。
三、小说的相关常识(一)人物描写1.小说的人作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2.对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外形进行描写的是肖像(外貌)。
3.对人物的对话、独白及语气声态进行描写的是语言。
4.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说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补充细节描写:对一些富有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种细微的举止行为以及景物片段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
考点解析:人物描写的作用交代人物的身份特征,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展示人物的思想品格,有时还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
(二)人物形象1.小说的三要素是(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
2.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3.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现出来的思想性格分析好小说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重难点05 小说阅读(七考点七技巧)小说阅读是中考的重要内容。
从命题材料看,小说阅读材料几乎都来自课外,所选材料突出思想性,注重艺术性和时代感,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重视材料的思想内涵和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
从考查内容看,突出考查整体阅读能力,对小说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的把握,始终是命题的方向和重点;以文意把握、词句品析、人物评价、情感体验、写法揣摩、哲理感悟等为考查着力点;而对小说艺术技巧的考查将会更加灵活;引导学生提升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人文发展要素的试题将得到进一步重视。
从题型看,与散文的考查一样,以主观性试题为,选择、填空等客观性试题将进一步淡出,鼓励学生创造性阅读和表达的的开放性试题会逐步增加,而且赋分相对较高。
从试题数量和赋分看,一般5个左右,赋分多在12-15分之间,有的省市会高达20分。
考点一、分析人物形象【设题形式】1.阅读全文,概括/分析××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3.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
4.小说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任选一处加以赏析。
5.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6.分析某一次要人物的作用。
【答题要点】1.总体把握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2.分析情节发展,感知人物性格。
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3.品析人物描写,彰显人物性格。
借助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侧面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以此衬托主要人物。
4.品读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
分析人物形象离不开对细节描写的探究品读,通过对人物最传神的细节的品味,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和内心世界。
5.赏读环境描写,明晰人物思想。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前者或渲染气氛,或点明背景,或烘托人物的内心,对人物起强化作用;后者是人物命运、性格及结局的外因。
小说知识:1.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
2.小说按篇幅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小小说。
3.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具体的环境描写)4.塑造人物的方法,可概括介绍、具体描绘(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
5.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序幕、尾声)6.环境自然环境(景物描写)(地点、季节、气候以及场景)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人与人间关系)答题方法:一、内容的概括和情节的分析:●人+事(时间、地点、原因、目的、结果、方式等)二、如何分析人物形象:●一事一归纳,多角度,分类别。
1.看情节,从人物所做的事情来分析。
2.看描写,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等来分析。
3.看环境,人物所处的具体社会与自然环境。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或赏析(见诗歌赏析):四、赏析文中佳词美句与精彩段:●应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内容:1.语句感情色彩的褒贬(关键词、上下文)2.语句蕴涵的人生哲理和深刻道理●结构:过渡句、承上启下句、前后照应句、伏笔(铺垫)句、总领句、总结句。
●形式:1.用词准确、精当(形容词、动词等)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五、赏析小说的写作手法、表达方式归纳:●写作手法:讽刺、夸张、对比、反衬、设置悬念、伏笔、铺垫、欲扬先抑、卒章显志(画龙点睛)●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六、把握作者写作意图及作者情感,理解小说主题:1.联系作者写作背景。
2.理解文中抒情议论语句,感受作者观点和情感。
3.抓住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加以揣摩。
八、理解标题●揣摩标题的含义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分析标题的作用1.表明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的实物2.体现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3.揭示主要人物4.揭示特定环境5.贯穿全文线索6.揭示情感主旨7.出题含蓄或新颖,引起读者兴趣或者思考。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11 小说阅读(2024·重庆·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永远的雪域高原乔正芳①那天下午,天气好得出奇。
夹杂着黑丝的绯红色云朵,似乎要把西天点燃。
看得久了,便感觉目迷神摇。
②连长站在山坡上。
马上就要转业了,这雪原、边界、哨卡,他有太多的留恋和不舍。
战士小洪默默地站在他身边。
③连长注视着前方,似自言自语:“我来和老班长告个别。
”小洪知道老班长是连长心里永远的痛。
那是连长刚来雪原不久,一次和老班长巡逻,不慎摔下悬崖,又恰逢雪崩,老班长为了救他被永远地埋在了雪原……④小洪想起他刚来雪原时,由于水土不服病倒了。
那天,连长偷偷塞给他一个苹果,要知道,在零下三十摄氏度的雪原上,一个新鲜的苹果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
小洪吃完,顿觉神清气爽,病似好了大半。
这时,听到门外巍巍的哭声:“我的苹果呢?谁偷了我的苹果?”原来,连长家嫂子带着六岁的儿子巍巍来雪原探亲,嫂子历经千辛万苦带来一袋苹果,给见到的战士每人一个,最后一个留给了巍巍。
⑤连长看起来有些低落。
小洪抬起头,忽见大团的红云已变成灰云,滚动着汹汹而来。
眨眼功夫,狂风裹挟着暴雪似千万条巨鞭狠狠抽来。
连长一把搂住小洪,猛一侧身,靠在了一块巨石上。
只觉耳边山呼海啸、地动天摇,世界正被一只看不见的巨手疯狂撕扯、摇撼……⑥也不知过了多久,他们睁开眼睛,茫茫雪海中,二人渺小如蚁。
⑦“连长,我们还能回去吗?”小洪快哭了。
⑧“能!当然能!”连长笑着说,“我当兵二十三年了,什么危险没见过!等天亮了,部队一定会来救我们的。
”⑨看着连长胸有成竹的样子,小洪点点头。
⑩时间在慢慢熬着,也不知几点几分了。
⑪棉大衣被冷气穿透了,裹在身上像层铁皮。
小洪手脚麻木,茫然四望,看着因长期在高原生活而心脏早已出问题的连长,心一点点沉下去……⑫连长掏出一支烟,哆嗦着手点燃,递给小洪。
平时,连长是不允许他们抽烟的。
过了会儿,连长又掏出一颗糖,想塞到小洪嘴里。
2006年中考小说阅读备考资料一、知识点: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
2.人物的塑造:①依托于情节;②正面描写;③侧面烘托;④细节描写。
3.环境描写: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二、能力点:1、整体感知小说内容,把握小说的情节脉络。
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学生能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结构并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在叙事上可以顺叙、倒叙或插叙。
一般来说,倒叙的作用是设置悬念,为下文铺设,吸引读者;插叙是对情节的有力支撑,刻画人物揭示主题。
学生要能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其作用。
2、把握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能品味、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征)。
①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必须与文章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具体的事件表现出人物的具体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
②小说的人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所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时,还应注意挖掘人物的深层含义,体会其所代表的社会群体特征。
如《故乡》里的闰土、《范进中举》里的范进等。
③能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正面描写(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和侧面烘托在刻画人物特征、突出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能抓住对人物形象描写的特点来理解人物形象的特点(如孔乙己的“站着喝酒”和“长衫”);能体味小说细节描写在“以小见大”、塑造人物、突出主题方面的作用。
3、分析环境描写在塑造人物、烘托主题方面的作用。
①社会环境是小说故事发生的背景,交代或暗含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小说的主题与之密切相关;自然环境一般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
要学会联系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②能理解人物的某一行为在大的环境、背景中有什么样的意义,表现了怎样的精神。
4、体会、理解小说所要表现的主题。
能把握贯穿小说内容的主要线索(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变化等),揭示出“故事”深层的含义,知道作者在张扬什么、讽刺什么、反思什么;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5、理解并表述重要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并对优美语句进行赏析。
体会含义可从这些角度入手:能联系具体语言环境或上下文,体会句子含义;联系小说的背景和主题,体会句子含义;结合人物性格特点,体会句子含义;从语句的句式特点和修辞手法体会句子作用。
6、能根据小说内容进行合理联想和想象。
(如续写、补出人物的话语或心理活动、说说言外之意等)7、小说的写作特色分析,特别是文体特色分析。
了解小说的特点,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对比),了解巧设悬念、欲扬先抑等叙事技巧;能联系文化背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对文学作品能对其内容、写法、主题作适当的点评。
(如《咱俩的秘密》阅读)三、示例及训练:(湖北荆州2003中考题)送报的少年万欣兰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
我家住6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
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
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
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
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
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
“妈.我少年便下楼去了。
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可以上邮电大学了!”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
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
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饮酸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
上午9点半钟,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
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般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
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我随口问:“那你呢?”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我惊讶得不知说什么好。
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大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2年第21期)1.细读全文,理解其层次,写出文中显现小说情节发展的语言标志:开端:____________ 发展:______________高潮和结局:_________________2.从构思看,小说以“我”为叙述者来描写主人公,小说还运用了_________的手法来表现主人公。
3.引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并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的是少年说的这样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下面段中找出三处有表现力的短语,在其下面画上横线。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5.文章结尾处画横线的句子在小说内容上主要有这样两个方面的表达作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下面有三个小题,请你任选一个(在其序号上打钩)并答题。
①从这篇小说中找出一例,说明语言的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②从这篇小说中找出一例,说明行动的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③从这篇小说中找出两例,说明环境的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放暑假的时候七月下旬的一天转眼到了8月底2.对比3.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4.凌晨5点两百多户人家一万八千多级台阶(或:凌晨5点就起床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5.①表明少年的家庭经济环境不好②表现少年成熟、懂事的性格(表达与此相近即可)6.言之成理即可解析:第1题考查对小说情节发展思路的分析能力(能力点1),答题题时要有层次意识,要顺“放暑假的时候”找出点示情节发展的相应的语言标志。
第2 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能力点7),答题时语言要准确。
第3题既考查手法的理解能力,又考查对文章层次的把握能力(能力点1、5、7)。
答题时要准确摘录原句。
第4题考查词语品析能力(能力点5)。
答题时要注意“短语”这两个字的限制,不要标识“句子”,也不要标识4处或5处。
第5题考查句子品析能力(能力点5)。
答题时不要“泛”。
第6题考查自由欣赏能力(能力点2、3、7)。
答题时一定要说清楚所举例子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点。
四、实战演练:随份子王全山①马鸣刚来的时候,整个单位也就是四五十个人,而现在都二百出头了。
②有一年元旦,马鸣的工资奖金全部搭进去还不够,只好回家朝爸爸妈妈要生活费。
③马鸣刚到科里的时候,哪个同事有了什么事,马鸣就跟着大家一起随份子。
④这么多的人聚在一起,几乎隔三差五地大家就要随份子。
⑤后来,不仅是科里的人有事,大家要随份子,单位里的哪个人有事,大家也都要随份子。
⑥而单位里的人又越来越多。
马鸣对这件事深恶痛绝。
一次,又要随份子的时候,马鸣终于忍无可忍,大声地埋怨道:“操,这不是自己往自己脖子上套绳子么!不干了,老子说啥也不干了。
”负责收份子的小姑娘不相信,问他:“马鸣你真不随啦?”马鸣坚决地说:“不随了,说啥也不随了。
”马鸣又说:“无聊,简直是无聊透顶。
”大家就笑。
小姑娘说:“英雄,马鸣你真是反潮流的英雄!”大家就哈哈大笑。
中午十一点半,随了份子的人热热闹闹前去赴宴,只留下了马鸣一个人。
马鸣吹着口哨下楼,从小卖部里买回一大抱东西。
他用两根火腿肠灌下一瓶啤酒,又在电炉上下了两包方便面,直吃得满头大汗,通体舒坦。
傻×!马鸣在心里骂那些随了份子的人,放着舒坦不舒坦,通通是傻×!从此,大家就知道,马鸣是不随份子的人了。
单位里谁有了什么事,大家也就不再通知马鸣。
马鸣落得个逍遥自在,半年下来,竟有了一笔小小的节余,这在马鸣个人的财务史上是□□□□的事。
一天上午,科长没有上班。
整个上午,办公室里的人都在小声地嘀嘀咕咕,不是我找你,就是你找我,只是没人理会马鸣。
马鸣已习以为常,也就不甚在意。
中午十一点半,科里的人一个跟着一个溜出了办公室。
等大家都走完以后,马鸣站在窗前朝下一看。
马鸣看到,一上午没有露面的科长正站在大门口,科长身边已拦下两辆夏利出租车。
等科里的人赶到,一伙人嘻嘻哈哈地钻进车里,一溜烟地开走了。
马鸣望着两辆远去的夏利出租车,心里有了一点小小的失落感。
那个中午,马鸣一直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连门也没有出,午饭当然也给省掉了。
事后,马鸣终于打听到,原来是科长的儿子考上了大学,大家到唐人街大酒店庆贺去了。
类似的事又发生过几次。
一次是副科长的老母亲去世,一次是科里的小梁结婚,大家随份子的时候都没有通知马鸣。
渐渐地,马鸣感到有些受不住了。
马鸣有一种被人遗弃的感觉,马鸣的内心深处涌起一股浓浓的孤独感……终于在一天上午,当科里的人都在默默地看报纸的时候,马鸣说话了。
马鸣说:“各位哥们儿,姐们儿,我马鸣啥时候得罪大家了?”大家都抬起头,用惊诧的目光望着马鸣。
马鸣又说:“我马鸣要是有啥对不住各位哥们儿姐们儿的地方,大家一定要高抬贵手,不要跟我一般见识啊!”众人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