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ocsp分型和治疗
- 格式:pptx
- 大小:2.17 MB
- 文档页数:28
基于OCSP(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分型的缺血性卒中:1、腔隙性脑梗塞(lacunar infarct, LACT): 主要表现为单纯运动性卒中,单纯感觉性卒中,感觉运动性卒中和共济失调性偏瘫。
2完全前循环梗塞(total an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 TACT): 由以下三组症状组成:(1)高级脑功能障碍(如失语,计算功能障碍等);(2)同向偏盲;(3)对侧面部、上肢、下肢三个区域之中两个区域以上的运动和或感觉功能障碍。
3、部分前循环梗塞(partial an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 PACI)这种患者分为三种情况:(1)具有完全前循环三组症状中的任意两种症状;(2)单纯的高级脑功能障碍;(3)比完全前循环梗塞局限的运动和或感觉功能障碍。
4后循环梗塞(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ract, POCI ): 这型患者表现为以下任意症状:同侧颅神经瘫痪伴有对侧肢体运动和或感觉功能障碍;双侧肢体运动和或感觉障碍;双眼协同障碍及小脑功能障碍,不伴视野缺损或传导束损害症状。
OCSP分型与影像学诊断的大致对应关系:1TACI: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内的大梗塞,超过一个脑叶,5cm以上。
2PACI: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供血区内的中梗塞,小于1个脑叶,1.6~3cm。
3LACI:基底节、侧脑室周围白质的腔隙性梗死,1.5cm以下;4POCI:椎基底动脉供血区内的大小不等的梗塞灶,包括脑干的腔隙性梗死。
Chin J Emerg Refuse Disaster M e d,May 2021,Vol.16 No.5 2021年5月第16卷第5期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临床急诊急救i m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对症治疗对OCSP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MAXP-PLA2水平的影响唐娟娟,余朝萍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四川成都611730摘要:目的探冗丁苯酿注射液联合对症治乃对卒中研究分型(Oxfordshire c o m m u n i t y stroke study classification,O C S P)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缺血修饰蛋白(ischemia m o d i f y i n g protein, I M A)、脂蛋白相关罐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 P—P L A2)7K•平的影响。
方法选取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19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9例)和对照组(110例),均进行O C S P分型。
对照组采用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
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I M A和L P-P L A2水平、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两组临床疗效、两组相同O C S P分型I M A和L P-P L A2水平。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I M A、L P-P L A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health stroke s c a l e,N I H S S)评分低于对照组,Ba r t h e 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I M A、L P-P L A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完全前循环梗死亚型(total an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T A C I)、部分前循环梗死亚®(partial an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P A C I)、后循环梗死亚翌(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P O C I)、腔隙性脑梗死亚型(Lacunar infarction,L A C I)中I M A、L P-P L A2水平依次下降(P<0.05);且观察组T A C I、P A C I、P O C D、L A C D分型I M A、L P-P L A2水平低于对照组T A C I、P A C I、P O C D、L A C D分型(P<0.05)。
脑梗死的分型诊断和分层治疗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约占全部脑血管病的70%.必须牢牢树立一个概念:脑梗死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病因和发病机制构成的综合征.脑梗死处理的时间策略:1、0-3h:依据病史、临床表现识别是否为卒中→CT→判断是否溶栓→静脉rt-PA〔剂量为0.9mg/kg,最大剂量90mg,先静脉推注10% <1min>,其余剂量连续静滴,60min滴完,溶栓后24h内一般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24h后无禁忌证者可用阿司匹林300mg/d,共10d,以后改为维持量75~100mg/d〕2、3-9h:多模式影像学→判定有无可挽救组织→适合的病例溶栓治疗3、9h以上:全面检查、充分评估→病因、发病机制判定→分层处理,康复,二级预防一、脑梗死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型1、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在血管壁病变基础上,脑动脉主干或分支动脉管腔狭窄、闭塞或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使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必须同时符合以下3项基本条件:a、与梗死病灶相对应的颅内或颅外动脉闭塞或狭窄<≥50%或<50%但有易损斑块证据>;b、在狭窄或闭塞动脉外无急性梗死灶;c、有至少一个以上卒中危险因素或有至少1个以上的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注:卒中危险因素定义: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糖尿病、正在吸烟或戒烟未满5年者.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包括:a、与本次责任病灶不相关的其他颅内或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b、动脉造影〔CTA或DSA〕证实的冠状动脉闭塞性病变;c、动脉造影或血管超声证实的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或闭塞性疾病.〔1〕粥样硬化血栓性穿支闭塞同时符合以下两条:急性梗死灶仅限于某穿支动脉供血区;该穿支动脉发出部位父动脉粥样硬化证据.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基底节区和侧脑室旁梗死,同侧大脑中动脉有粥样硬化性狭窄;丘脑梗死,同侧大脑后动脉有粥样硬化性狭窄;桥脑或中脑梗死,基底动脉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图示:基底节区梗死-MCA狭窄〔2〕动脉到动脉栓塞型符合以下任一条:急性微小皮层〔单发或多发〕或急性多发梗死灶〔包括皮层-皮层下流域性梗死和穿支动脉区梗死〕;单发皮层-皮层下流域性梗死灶,在与病灶相对应的责任动脉侧脑血流中微栓子信号;脑结构影像学无梗死灶,在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责任动脉侧脑血流中有微栓子信号.〔3〕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型同时符合以下两条:梗死灶位于分水岭区;可符合以下几种情况:有相应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性狭窄或闭塞〔多数狭窄>70%,但不是必需〕,相应区域血流灌注下降〔如行灌注检查,应有灌注下降的证据,但不是必需〕,脑血流存在微栓子信号〔如行TCD微栓子监测,可有微栓子信号存在,但不是必需〕.〔4〕混合型符合以下任一组合:粥样硬化血栓性穿支闭塞型+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型;粥样硬化血栓性穿支闭塞型+动脉到动脉栓塞型;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型+动脉到动脉栓塞型;粥样硬化血栓性穿支闭塞型+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型+动脉到动脉栓塞型.2、心源性:栓子在心内膜和瓣膜产生,脱落入脑后致脑栓塞.肯定:〔1〕心源性栓塞高危证据;双侧前循环或前后循环共存的在时间上很接近的急性多发梗死灶.〔2〕心源性栓塞高危证据;累与一侧前循环或仅限于后循环的任一类型梗死灶〔除外了穿支动脉孤立梗死灶类型〕;不存在与急性梗死灶相对应或能解释病灶分布的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很可能:〔1〕双侧前循环或前后循环共存的在时间上很接近的急性多发梗死灶;不管是否存在心源性栓塞的高危或者低危证据.〔2〕累与一侧前循环或仅限于后循环的任一类型梗死灶〔除外了穿支动脉孤立梗死灶类型〕;存在同期全身栓塞证据,不管是否存在心源性栓塞的高危或者低危证据.可能:〔1〕心源性栓塞高危证据,无论何种类型的急性梗死〔除外了穿支动脉孤立梗死灶类型〕,尚未进行颅内外大动脉病变的血管影像学检查.〔2〕合并心源性脑栓塞的低危证据,<55岁不明原因的缺血性卒中/TIA.需注意:诊断心源性脑栓塞必须排除能引起急性多发梗死灶的其他原因,如血管炎、凝血系统疾病等.建议:有条件可行Holter检查,没有条件或不能短时间内行Holter者,可数天内多次查ECG〔平均3次〕,有助于发现阵发性房颤.对可疑栓塞性或隐源性卒中,可延长监测时间进一步增加阵发性房颤的检出率.心源性栓塞危险因素的定义注:主动脉弓斑块从病理上应属于大动脉粥样硬化,但因其发生的梗死灶的类型与心源性栓塞相似,从操作层面考虑,将其归类到心源性栓塞.3、小/微血管病根据不同的病理改变,分成两类:一类是穿支末端的微小动脉玻璃样变,另一类是穿支主干的动脉粥样硬化.〔1〕微小动脉玻璃样变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五项基本条件:与临床症状相吻合的穿支动脉区急性孤立梗死灶;有至少一个以上卒中危险因素;无局部动脉夹层、纤维肌营养不良、动脉炎或烟雾病等;无心源性栓塞证据;该穿支动脉的父动脉和供血动脉无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50%或<50%但有易损斑块证据〕.肯定: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直径0.2-1.5cm;必须符合常见原因小血管病的影像改变之一;不存在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很可能: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直径0.2-1.5cm;存在常见原因小血管病的影像改变之一;有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可能:a、直径<1.5cm;不存在常见原因小血管病的影像改变之一;不存在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b、直径> 1.5cm,无论是否存在常见原因小血管病的影像改变之一;不存在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2〕穿支小动脉粥样硬化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五项基本条件:与临床症状相吻合的穿支动脉区急性梗死灶;至少有一项卒中危险因素或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无局部动脉夹层、纤维肌营养不良、动脉炎或烟雾病等;无心源性栓塞证据;该穿支动脉的父动脉和供血动脉无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50%或<50%但有易损斑块证据〕肯定: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直径>1.5cm;不存在常见原因小血管病的影像改变之一.很可能: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直径>1.5cm;存在常见原因小血管病的影像改变之一.可能: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直径<1.5cm;不存在常见原因小血管病的影像改变之一.注:急性穿支动脉区孤立梗死灶定义,即发生在以下主要颅内动脉穿支供血区的单一梗死灶:大脑中动脉主干的穿支动脉供血区基底节和侧脑室旁,大脑后动脉的穿支动脉供血区丘脑,基底动脉的穿支动脉供血区桥脑和中脑.常见原因小血管病的影像改变包括:至少2个以上直径<1.5cm,穿支动脉供血区陈旧小梗死灶,弥漫脑白质损害,穿支动脉区微小出血灶.4、其他病因必须有一个少见病因,以与没有卒中的其他病因.5、原因不明〔1〕无确定病因:未发现可能的病因,除非再做更深入的检查;或者虽有但均为不确定病因.〔2〕难分类病因:存在一个以上肯定的发病原因,但每一病因都只是可能的证据,难以用单一病因解释.二、脑梗死的分层治疗在分型诊断的基础上,依据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分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1、抗血小板治疗的分层用药2、他汀药物的分层用药3、房颤患者卒中危险分层华法令治疗目标INR2.5,X围2.0-3.0.不能抗凝者,推荐阿司匹林325mg/d.4、急性心梗和左室血栓:急性心梗引起的脑梗死,应行心脏超声或其他心脏影像评价有无左心室血栓,如有,推荐华法令治疗,INR2.0-3.0,时间3个月-1年.CAD患者需同时使用阿司匹林,剂量162mg/d,推荐肠溶剂型.扩X型心肌病:对于有扩X型心肌病的脑梗死患者,为预防卒中复发,可以考虑抗凝治疗,也可以抗血小板治疗.二尖瓣脱垂:对于有二尖瓣脱垂的脑梗死患者,可以长期抗血小板治疗.二尖瓣环钙化:对于有二尖瓣环钙化的脑梗死患者,如果没有证实钙化,可以考虑抗血小板治疗;不伴房颤的二尖瓣环钙化导致二尖瓣返流,可以抗血小板治疗,也可以抗凝治疗.主动脉瓣疾病:对于没有房颤的主动脉瓣病变的脑梗死患者,可以考虑抗血小板治疗.心脏瓣膜置换:对于有现代机械瓣膜的脑梗死患者,推荐抗凝治疗,INR目标值3.0〔2.5-3.5〕;对于机械瓣膜的缺血性卒中伴有系统栓塞的患者,除抗凝治疗外〔INR目标值3.0,X围2.5-3.5〕,加用阿司匹林75-100mg/d;对于生物瓣膜的脑梗死患者,如果没有其他血栓栓塞来源,可以考虑华法令治疗〔INR2.0-3.0〕.。
急性脑梗死O CSP分型及其预测发病后6月结局的意义中铁一局西安医院神经内科(西安710054) 朱建萍 乔 晋3 乔艳艳 郭竹琴 摘 要 目的:了解脑梗死患者脑卒中项目(OC SP)临床分型及其发病后6月各型的结局。
方法:采用B am fo rd的O CSP分型法,对160例住院脑梗死患者进行分型,并评估病后6月m R S 残疾程度分级的变化和卒中复发情况。
结果:在160例脑梗死患者中,完全前循环梗死(TA C I)占7.5%,部分前循环梗死(PAC I)占26.3%,腔隙性梗死(LA C I)占56.9%,后循环梗死(POC I)占9.4%;预后不良率分别为92.7%、57.1%、18.7%、46.7%。
TA C I的预后最差, LA C I预后相对较好,PA C I和POC I次之。
结论:急性脑梗死OC SP分型可以预测发病6月后的结局。
主题词 脑梗塞�分类 预测 @OCSP分型 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分型在卒中个体化治疗、预后评估及二级预防中具有重要意义。
英国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 xfo rdsh ire c omm unity st roke p roject, OC SP)中B a m ford的分型法[1]是临床常用的卒中分型方法。
我们通过对脑梗死患者O CSP分型,探讨了OC SP临床分型和脑梗死远期预后的关系。
资料和方法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来源于中铁一局西安医院神经内科2005年1月~2007年5月住院病例的脑梗死194例,排除病例资料不全者及失访的患者,共160例进入研究,对脑梗死患者发病后6月进行随访,评估M R S评分和卒中复发情况。
全部病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指定的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且均被头颅C T或M R I证实。
160例患者中,男98例,女62例;年龄45~87岁,平均63.74±9.43岁。
2 临床分型方法 采用英国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Bam ford的分型法,根据入院时的临床表现将病人分为4个亚型:①完全前循环梗死(TA C I),表现为三联征:大脑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意识障碍、失语、视空间障碍);对侧同向偏盲;对侧偏瘫。
脑梗死的分型(最全)脑梗死的分型18-05-03 言蹊48432 + 关注献花(0) 收藏小明问,灵犀老师,脑梗死,如何分型?我看了很多,TOSAT,OCSP,CT分型,综合征分型,已晕。
灵犀医生说,问得好,当年我面试时候老师就问的这个问题。
丰俭由人,有时,简单的问题可以看出一个人思维方式。
不同的分型依据可得到脑梗死不同分型:【按起病方式和病程分型】:完全型:起病6小时内病情达高峰进展性型卒中:病情逐渐进展,可持续6小时至数天【按发病机制分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腔隙性脑梗塞分水岭梗死【按卒中综合征分型】大片半球综合征小片半球综合征腔隙性综合征脑干/小脑综合征【OCSP分型法】英国牛津郡社区脑卒中规划(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OCSP)提出的OCSP分型法。
该分型方法是1991年Bamford等在英国牛津郡社区实施大规模脑卒中调查项目时提出的新的分型方法。
它完全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分型,不依赖影像学结果。
提示闭塞血管和梗塞灶大小和部位,简单易行。
一、全前循环梗死型-TACI全前循环梗死表现为3联征,即完全大脑中动脉综合征的表现:①大脑及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意识障碍、失语、失算、空间定向力障碍等);②同向偏盲或同向偏视;③对侧3个部位(面、上与下肢)的运动和(或)感觉障碍。
如果患者存在意识障碍而不能进行脑的高级功能检查及视野检查时,则假定其存在上述这些缺陷。
二、部分前循环梗死型-PACI有以上3联征的两个,或只有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或感觉运动缺损较TACI局限。
提示大脑中动脉远端主干、各级分支或大脑前动脉及分支闭塞引起的中、小梗死。
但也可能是大脑中动脉近端主干闭塞,而从同侧大脑前后动脉经大脑表面的侧支循环代偿完全,故只引起基底节梗死,而没有大脑中动脉皮层支供血区梗死。
三、后循环梗死型-POCI后循环梗死表现为各种程度的椎基动脉综合征:①同侧脑神经瘫痪及对侧感觉运动障碍(交叉);②双侧感觉、运动障碍;③双眼协同活动及小脑功能障碍。
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xfordshire Oommunity Stroke Project,OCSP)分型是1991年由英国的BAMFORD等在牛津地区进行的脑卒中大规模群体调查中按临床表现提出了新的分型方法。
OCSP分型优点是方法简便、不依赖于辅助检查的结果、与解剖及病理生理过程相对应,并在CT、MRI尚未能发现病灶时就可根据临床表现(全脑症状和局灶脑损害症状)迅速分型,并同时提示闭塞血管和梗死灶的大小、部位,并且与影像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同时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更加符合临床实践的需要OCSP是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 (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 的英文缩写,所采用的分型方法是以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基础的, 将缺血性脑卒中分为4个临床亚型, 这些亚型的病死率、复发率和致残率均不相同。
1.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s,LACI)该型患者表现为单纯运动性卒中、单纯感觉性卒中、感觉一运动性卒中和共济失调性偏瘫。
2完全前循环梗死(total an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s,TACL)该型患者会出现完全前循环梗死综合征, 表现为: (1) 高级脑功能障碍(如失语、计算功能障碍等);(2) 同侧视野缺损; (3) 单侧运动或感觉功能障碍, 或面部、上肢、下肢3个区域中有>=2个的区域出现运动感觉功能障碍。
如果患者的意识水平受损,致使常规高级脑功能检查或视野检查不能完成时,1种功能缺损即可确诊。
备注:高级脑功能障碍指的是:认知功能障碍(1.记忆障碍2.失语3.视空间障碍4.执行功能障碍5.计算力障碍6.失用7.失认8.轻度认知障碍9.痴呆)l.2.3部分前循环梗死(partial an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s,PACI) 该型患者分以下3种情况: (l)具有完全前循环梗死综合征3组症状中的任意2组症状; (2)单纯的高级脑功能障碍; (3) 比腔隙性脑梗死局限的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如症状局限于单肢、面部或手而不是整个上肢)。
脑卒中
与急诊相关的脑卒中有两类:脑梗塞和脑出血。
第一节脑梗塞
【临床分型(OCSP分型)】
完全前循环梗塞(TACI);
部分前循环梗塞(PACI);
后循环梗塞(POCI);
腔隙性梗塞(LACI);
【临床诊断】
1.症状:偏瘫、头痛头晕、意识障碍。
2.辅检:CT,核磁共振。
【救治原则】
1.抗脑水肿,降颅高压。
2.溶栓:首选rtPA, 或尿激酶,3-6小时,静脉注射。
3.降纤:巴曲酶、降纤酶、或蚓激酶、蕲蛇酶。
12小时内,越早越好。
4.抗凝:肝素。
不常规立即使用,尤其溶栓者,24小时内不用。
5.抗血小板制剂:阿司匹林,不溶栓者尽早应用,溶栓者24小时后应用,(150-300mg/d,分两次服用)。
6.神经保护剂:胞二磷胆碱,脑复康,钙通道阻滞剂。
7.扩容+支持等治疗。
第二节脑出血
【病因】
高血压性、脑血管畸形、脑淀粉样血管病、治疗性(溶栓或抗凝)、瘤卒中
【部位】
壳核、丘脑、脑干、小脑、脑叶、脑室
【临床诊断】
1.症状:偏瘫、头痛头晕、意识障碍。
2.辅检:CT,核磁共振。
【救治原则】
1.脱水降颅压,
2.调控血压,
3.立即辅检确诊,经会诊决定是否手术,转入相应病房。
4.同时注重处理急诊情况下的并发症:肺炎、肺水肿及血糖改变。
脑卒中紧急诊治规范卒中快速OCSP分型法:TACS皮层症状(≥1项)长束症状(3部位)PACS(≥1项)(2或1部位)LACS(0)(纯3或2部位)POCS(0或≥1项)(交叉体征)传统OCSP分型标准全前循环梗塞(TACI):表现为三联征,即完全大脑中动脉综合征的表现:大脑较高级神经活动障碍;同向偏盲;偏身运动和/或感觉障碍。
部分前循环梗塞(PACI):有以上三联征的两个,或只有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或感觉运动缺损较TACI局限。
后循环梗塞(POCI):表现为各种程度的椎基动脉综合征,可有椎基动脉及分支闭塞引起的大小不等的脑干、小脑梗塞腔隙性梗塞(LACI):表现为腔隙综合征。
注解:第3项:能确切查到视野缺损为1,不能查者为0第7、8项:肌力0-2级未完全瘫,3-4级为不全瘫B组中因昏迷不能查者,5、6项记1分,7、8、9项记2分脑卒中临床分型分期评估实施方案一、时间窗期(前循环3-6小时,后循环<12小时)病情急重评估:呼吸ABC心脏ABC1.生命体征血压ABC意识意识障碍A清醒CTACS A2.OCSP分型PACS BLACS CPOCS ABC评估:有意识障碍或分型A者,为急重型卒中。
紧急处理:1.补液,查血常规(HCT)、血糖、血生化、凝血三项。
2.维持通气和循环指标稳定,原则不用降压药。
3.急查CT: 脑梗塞: MCA高密度征;早期缺血征TCD: TACI者:MCA无血流或微小血流或VS<30;LACI血流正常。
4. 意识和全身状况好,脑梗塞分型为A或B,无禁忌症者,溶栓或扩容治疗。
脑出血或蛛网膜下出血处理见另表。
二、超出时间窗期者病情急重评估呼吸ABC心率ABC1.全身情况血压ABC体温ABC意识意识障碍A清醒C2 . OCSP分型TACIAPACIBLACICPOCIABC治疗决策分型为C者:1.24小时后CT;2.维持血压稳定;3.不用特异治疗。
分型为A,B者:1.补液,查血常规(HCT)、血糖、血生化、凝血三项。
急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的超早期 OCSP分型摘要:目的:探讨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在发病6小时内判断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主干闭塞的可信度。
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经过急诊头颅mri和mra证实为大脑中动脉m1段主干闭塞患者在发病6小时内和7天时ocsp分型情况。
结果:发病后6小时内taci 5例(10.20%),paci36例(73.47%),laci8例(16.32%),poci0例。
7天时taci 13例(26.53%),paci 34例(69.39%),laci 2例(4.08%) poci0例。
结论:急性血栓性(maco)后6小时内和7天时均以paci 为主,且进展性卒中的发生率高,因此ocsp分型的临床价值有限,不能替代超早期的血管层面评价。
关键词:脑梗死 ocsp分型大脑中动脉闭塞exploring of ultra-early ocsp classification in mcao stroke zheng yanyu zhang xinjiang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redibility of 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 (ocsp) classification to evaluate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m1 segment occlusion stroke patients with onset time less than 6 hours.methods:the ocsp types of 49 cases with of acute mca m1 segment occlusion stroke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who exanimated by mri and mra with onset within 6 hours and on the 7thday.results:there were taci 5 cases (10.20%),paci 36cases(73.47%),laci 8 cases(16.32%),and poci 0 case with onsetwithin 6 hours;taci 13 cases (26.53%),paci 34 cases (69.39%),laci 2 cases (4.08%)and poci0 case on the 7th day.conclusion:paci was the main type among all the acute thrombosis mcao within 6 hours and on the 7th day,because thrombotic maco had a higher incidence of progression,the ocsp classification is not a substitute for the method of ultra-early evaluation of the blood vessels with limited clinical value.keywords:stroke clinical classification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025-01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常常导致严重后果,如何在早期正确识别是积极处理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