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
- 格式:doc
- 大小:31.33 MB
- 文档页数:117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地球的赤道半径和极半径-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及其影响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比例尺、图例、方向- 地图的种类(如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等)二、自然地理1. 大气和气候- 大气的组成和分层-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 河流的特征和分类- 湖泊和地下水的基本知识3. 地貌- 地壳的结构和板块构造理论- 山地、平原、高原等地貌形态的形成- 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城市化的过程和问题- 城市空间结构2. 农业地理- 农业的分类(如种植业、畜牧业等)- 农业布局的因素- 农业技术的发展对农业的影响3. 工业地理-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地域类型- 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 遥感在地理学中的应用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组成和功能- GIS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工作原理- GPS在交通和导航中的应用五、地理与可持续发展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维度:经济、社会、环境2. 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等) - 地方性环境问题(如土地退化、城市污染等)3. 可持续发展策略- 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 生态农业和绿色建筑- 教育和公众参与请根据以上概要在Word文档中创建相应的文档,并按照实际文档的格式要求进行编辑和排版。
您可以添加适当的标题、小标题、列表和段落,以确保文档的清晰性和专业性。
此外,您还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图表、图片和案例研究,以增强文档的信息量和可读性。
高中必修一地理知识点高中地理必修一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现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我们生活的地球处于浩瀚的宇宙之中。
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首先要知道天体的概念,像恒星、星云、行星、卫星等都是常见的天体。
太阳系中,太阳是中心天体,它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绝大部分。
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说它普通,是因为它在大小、质量、密度等方面与其他类地行星有相似之处;说它特殊,是因为地球上存在生命。
生命存在的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和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就是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的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同时,太阳辐射能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能源,比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等。
太阳活动对地球也有很大的影响。
太阳活动主要包括黑子、耀斑、日珥等。
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出现在色球层。
太阳活动的高峰期,地球上可能会出现磁暴现象,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还可能导致气候异常,出现降水异常等情况。
三、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平均厚度约 17 千米。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是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
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大气圈包围着地球,是地球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之一。
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等。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与其他圈层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高三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广泛而深奥的知识内容。
地理必修一是高三地理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以下将对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自然地理部分1. 地球与地球运动:地理学的基础概念是地球。
地球是银河系中的一颗行星,它绕着太阳公转,同时自转,形成春、夏、秋、冬和昼夜交替的现象。
2. 岩石与土壤:岩石是地球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土壤是岩石经过长时间的风化和生物作用后形成的,具有种类多样、层次分明的特点。
3.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条件,包括温度、降水、湿度、风向等因素。
而气象则是研究短期天气现象的科学。
4. 水资源与水循环: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水循环是指水的蒸发、降水和地下水循环等自然过程。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5. 地形与地貌: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情况,包括山脉、高原、盆地等。
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受地质构造和风化侵蚀等因素的影响。
6.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自然灾害是指地球自然界或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对人类、物质和环境造成严重损害的极端自然事件。
防灾减灾是指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人文地理部分1. 人口与人口问题:人口是指某一地区的居民总数,人口问题主要涉及人口增长、人口结构、人口迁移等方面的内容。
合理控制人口增长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城市化是指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城市规划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规范,对城市的布局、建设和管理进行规划。
合理的城市规划能够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环境保护水平。
3. 科技与经济发展:科技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进步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力水平、经济结构和经济活动的发展情况。
4.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自然资源是指地球上存在的各种有用物质和能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必修模块1(自然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1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一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部分内容。
下面将对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和理解这一学科。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1. 地球与地球运动: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其特点是球形、自转和公转。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季节的变化。
2. 地球的结构和地壳运动: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运动主要包括构造运动和外力作用,构造运动有地板运动和地震,外力作用有风化、侵蚀和沉积。
3. 气候与天气: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在长时间内的气象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降水等因素。
天气是指某一时刻或某一短时间内的气象条件。
4. 气候区划与地带性气候: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和气候变化规律,将地球划分为寒冷气候、温带气候和热带气候三大气候带。
5. 水资源与水循环:水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的不断循环流动,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漏等过程。
6. 生物地理:研究地球上生物的分布和演化规律。
生物地理可以分为动物地理和植物地理两个方面。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1. 人口与人口分布:人口是指某一地区居住的人口数量。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2. 城市与城市化:城市是人类聚居和经济活动的中心,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例的增加和城市经济和社会功能的不断扩大。
3. 农业与农业区划:农业是人类生活的基础,农业区划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和土壤等因素,将地球划分为农业区和农业带。
4. 工业与工业布局:工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部门,工业布局是指工业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5. 交通与交通发展:交通是连接城市和城市、城市和农村的重要基础设施,交通发展对经济发展和社会交流起着重要作用。
6.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区域规划: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平衡发展,区域规划是为了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规划。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掌握地球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规律;3.能够解释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内容3.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地球的基本特征;2.大陆与海洋的分布;3.地球自转和公转;4.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特征及相互关系。
3.2 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规律1.气候和气候变化;2.天文变化和地球运动带来的地理变化;3.冰川活动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地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变化规律;2.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深入了解地球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变化规律;3.观察法:通过画图、看图等方式,使学生观察和分析地球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规律。
五、教学过程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讲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理位置和结构组成等;2.通过图示向学生介绍大陆与海洋的分布情况;3.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4.介绍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特征及相互关系。
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规律1.讲解气候和气候变化的概念;2.通过图示向学生介绍天文变化和地球运动带来的地理变化;3.向学生介绍冰川活动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3 复习与评价1.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2.通过课堂互动、提问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讨论、作业评定等方式,检验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变化规律的理解能力;2.通过学生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下一节课的教学调整。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地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变化规律,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有着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的全面总结。
首先,我们从地球和地图学起。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是地理学的基础,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以及它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都是必须掌握的内容。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学习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包括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是地理学科的基本技能。
接着,我们探讨了大气和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以及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基础。
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如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以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如纬度、海陆位置、地形等,都是重要的知识点。
海洋和陆地也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海洋的分布、洋流的形成和影响,以及陆地的地形地貌,如山脉、平原、高原等,都是地理学科的核心内容。
此外,陆地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以及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体的分布和作用,也是必须了解的知识点。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是地理学中的重要主题。
自然资源的分类、分布和利用,如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对于理解人类活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洪水、干旱等的形成机制和预防措施,也是地理学科需要掌握的知识。
最后,我们学习了人文地理的相关内容。
人口的分布、迁移和城市化,以及文化景观的形成和变迁,都是人文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如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以及交通运输网络的布局和发展,也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进一步的地理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选择性必修一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引起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地球表面特征的缩微表现。
比例尺、图例、方向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地图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3. 地图的阅读与解读:通过比例尺判断地图范围与内容详略,利用图例识别地图上的各种符号,根据方向确定地图上各地物的方位。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作用:地球大气层由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大气组成,各层有不同特点和作用。
- 气候类型与分布:根据柯本气候分类法,气候可分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气候变化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全球变暖是当前主要问题,影响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
2. 水文循环与水资源:- 水文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环节,是地球上水分子循环的过程。
- 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海洋、冰川、地下水和河流湖泊中,人类主要利用河流水和地下水。
3. 地貌与地质作用:- 地貌的形成: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和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沉积等)共同作用下形成地貌。
- 地质构造:地壳的构造包括板块构造、断层、褶皱等,它们影响地貌形态和地震活动。
4. 植被与土壤类型:- 植被分布:植被分布受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同的植被类型,如热带雨林、草原、荒漠等。
- 土壤类型:土壤根据其形成条件和成分,可分为砖红壤、棕壤、黑土等类型,不同土壤适宜不同作物生长。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化:- 人口分布与迁移:人口分布受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政策等因素影响,人口迁移是为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机会。
-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伴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变化。
2. 经济活动与区域发展:- 农业地域类型:根据气候、土壤、水资源等条件,农业可分为灌溉农业、水稻农业、畜牧业等类型。
高考地理必背考点——自然地理部分第一单元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 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着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重难点【难点归纳】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重难点(附76个易错细节)_天气三圈环流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1、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的热量直接来源于地面),大气还大地(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2、大气作用:⑴ 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使夜晚不太冷⑵ 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使白天太不太热削弱作用表现在:⑴ 反射⑵ 吸收:臭氧吸收紫外线。
氧气和水汽吸收红外线⑶ 散射:空气中微粒和水汽起散射作用。
日出前天已经亮,日落后天没完全黑。
结论:晴天时,昼夜温差大。
阴天、雾霾天气、雨雪天昼夜温差小。
例1、农村秋末制造浓烟抵御寒冷空气,增强大气的逆辐射。
3、影响光照(太阳辐射能)的因素:海拔、天气、纬度例1、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的原因: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且日照时间长,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成为农业发展的最大优势(但是大气稀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弱,且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所以气温低,热量不足。
)例2、我国西北地区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气候干燥,多晴朗天气,大气稀薄,使太阳能丰富例3、四川盆地成为太阳能最不丰富地区的原因:多阴雨天气。
热力环流1、形成过程:同水平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同水平面的气压差→大气水平运动(风)气温差越大,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
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
2、高压与低压是同水平面相比较而言的3、气压值大小顺序B>A>D>C4、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同时气压越低。
同水平面,气温越高,气压越低。
5、低压控制近地面,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高压控制近地面,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干燥。
几种特殊的热力环流1、热岛效应:城郊风⑴ 市区建筑物密集,人口多,城市尾气多;树木少,所以市区气温比郊区高⑵ 绿地和河流能调节气候,降低气温。
2、海陆风⑴ 夏季海风凉爽湿润,冬季海风温暖湿润⑵ 夏季陆风炎热干燥,冬季陆风寒冷干燥⑶ 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
高考知识点大全总结地理地理是高中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也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
地理的知识点非常广泛,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方面。
下面我将对地理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一、自然地理1.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
地壳主要分为洲壳和海洋壳两大部分。
2.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有昼夜交替,公转则使得季节变化。
3.地球的地形地球表面由高山、平原、丘陵、盆地、山地、山脉、高原等地貌构成。
4.地理气候地理气候包括温带、寒带和热带气候,以及季风、洋流、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因素。
5.地球的水资源地球上水资源主要包括江河、湖泊、地下水、海洋等,是人类的重要生活资源。
6.地球的植被地球上的植被主要包括森林、草原、沙漠等,不同植被类型对环境和生态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7.地球的环境问题地球的环境问题包括全球变暖、酸雨、水资源匮乏、土地退化等,对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威胁。
8.地球的资源地球的资源包括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等,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人文地理1.人口与城市人口与城市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涉及人口分布、人口迁移、城市化等方面。
2.农业与农村农业与农村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包括农业资源、农业生产、农村发展等方面。
3.工业与工业化工业与工业化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包括工业发展、工业结构、工业区位等方面。
4.交通与运输交通与运输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包括交通网络、运输方式、交通建设等方面。
5.商业与贸易商业与贸易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包括商业发展、贸易关系、商业中心等方面。
6.文化与文明文化与文明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包括文化传播、文明遗产、文化衍生等方面。
7.地理技术与应用地理技术与应用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地理应用软件等方面。
8.地理学方法地理学方法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包括田野调查、实地考察、地理模拟等方面。
地理高一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点归纳(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计划、演讲稿、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合同范文、活动方案、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plans, speeches, lesson plans, essays, contract samples, activity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第1页共2页地理高一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点归纳地理学是关于地球与及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
高一必修一自然地理知识点自然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规律,包括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
高一必修一自然地理主要涉及地球与地理环境、地球的形状与地球坐标、地球的运动、天空的运动、地球的重力和地球的内部结构等知识点。
一、地球与地理环境地球是一颗位于宇宙中的行星,也是我们生活的家园。
地球的表面由陆地和海洋构成,陆地形成了世界各大洲、山脉、高原和平原等地貌特征,而海洋则是地球表面覆盖最广的一部分。
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活圈中的地理要素,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主要指地形、气候、水文等因素,而人文环境则涉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二、地球的形状与地球坐标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三维几何体,它由半径较大的赤道和半径较小的两极组成,而地球坐标则是为了描述地球表面上的位置而引入的一套坐标系统。
地球坐标包括经度和纬度两个方向,经度用来表示东西方向上的位置,而纬度则用来表示南北方向上的位置。
通过经纬度,我们可以精确地定位地球上的各个点位。
三、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指地球自身围绕地轴旋转的运动,它使得地球表面上的一天分为24小时,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昼夜的变化。
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年。
地球的公转运动使得地球上各地的季节发生变化。
四、天空的运动地球上的天空也有自己的运动规律。
首先是星空的运动,恒星和行星围绕极点旋转,形成了我们熟悉的北极星和南极星。
太阳也有自己的东升西落运动,这就是我们每天所见到的日出和日落。
此外,月亮和其他行星也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在天空中运动。
五、地球的重力地球的重力是地球吸引物体的作用力,它使得物体沿向心力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地球的重力对我们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我们能够站立、物体能够落地等都与地球的重力有关。
六、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固体壳层,其中包括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
最完整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超详细)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第一部分地球的宇宙环境考点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天体系统是指宇宙中的各种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的系统。
天体系统由高到低的层次包括:宇宙、星系、恒星、行星系、卫星系和小行星带等。
太阳系是行星系的一种,包括太阳、行星及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其中太阳是中心天体。
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考点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它的普通性体现在: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的特征相同,都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八大行星根据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分为三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和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地球的特殊性在于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外部自身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条件、适宜的温度条件、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有液态水等。
考点3: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是地球上生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品。
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此外,太阳辐射还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能源。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特点及原因包括太阳能和风能,其开发条件评价包括能源丰富程度、市场大小、距离、资金、技术和政策等。
新能源的优点是清洁无污染、可再生,但缺点是能量密度小、变化大不稳定。
考点4: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层由内至外可以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层。
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的平均周期为11年。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影响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两极地区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
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圈层结构 (1)
一、天体及太阳系 (1)
二、地球的普通性 (2)
三、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
四、航天基地的选址 (8)
五、地球的圈层结构 (9)
六、地球运动 (11)
时间计算专题 (15)
晨昏线专题 (21)
一、晨昏线重点 (22)
二、晨昏线——三种投影、应用 (23)
三、晨昏线应用 (24)
四、日照图的分析方法和思路 (28)
地球公转专题 (30)
一、地球公转特征、太阳方位问题 (30)
二、正午太阳高度角问题 (33)
三、昼长问题 (34)
四、日出、日落问题、地理现象题 (36)
大气专题 (38)
一、大气垂直分层、逆温现象、大气的升温现象 (38)
二、日较差以及年较差 (42)
三、温室效应、热力环流 (43)
气候专题 (47)
一、单圈环流 (47)
二、三圈环流、北半球气压中心 (47)
三、季风环流 (51)
四、全球气候 (54)
五、世界气候类型分布 (54)
六、气候判别及热带气候判别 (56)
七、气候判别(2)亚热带气候 (58)
八、气候判别(3)温带寒带气候 (60)
九、气候的描述和比较 (62)
天气系统专题 (63)
一、天气系统专题(1)锋面系统及气旋与反气旋 (63)
二、天气系统专题(2)伏旱与锋面气旋 (69)
全球气候变暖专题 (75)
水的专题 (77)
一、大气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永久性冰川融水 (77)
二、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 (80)
三、水循环、盐湖的形成、水循环的意义 (83)
四、河流的特征、水资源短缺及对应 (86)
五、地下潜水、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88)
洋流专题 (91)
整体性、差异性专题 (107)
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圈层结构一、天体及太阳系
天体系统的层次
太阳系 The Solar System
冥王星被降为矮行星
【例】离太阳最远的类地行星是( C )
A.水星 B.金星
C.火星 D.木星
二、地球的普通性
地球的特殊性
地球上有生命生存的条件
【例】(2008年江苏)
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B )
▪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分
▪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例】(2008年广东)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是( D )
▪A日地距离适中
▪B有液态水
▪C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D形成了地转偏向力
三、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年太阳辐射由赤道
向南北两极递减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
青藏高原是中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原因:
a.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尘埃含量较少,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四川盆地是我国年太阳辐射量最少的地区
原因:
盆地形状,水汽不宜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阴天,雾天较多,从而造成日照时间短,太阳能资源贫乏
太阳大气的分层
黑子实际上并不黑,只是因为它的温度比太阳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才显得暗一些。
短时间内释放出相当于100亿颗百万吨
级氢弹的能量,因此,耀斑爆发是太阳活
动最激烈的显示
太阳表面新形成的巨大黑
子群和大耀斑,喷射出的
大量气体、电磁波和带电
粒子,会向宇宙空间喷射,
形成太阳风暴。
2003年10月29日,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的东北部山脉上空出现美丽的极光。
太阳风暴光临地球,引起地球两极出现极光。
【例】(2012广东卷文综)剧烈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可能引起
▪A.人口迁移加快
▪ B. 风力电厂增产
▪ C. 生活耗能降低
▪ D. 卫星导航失效
答案:D
【例】(2012上海卷地理) 太阳黑子活动的变化会对地球的气候产生明显影响。
下图显示北半球部分高纬度地区太阳黑子活动与年均降水量的关系则所测地区年平均降水量
▪ A. 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增大
▪ B. 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减小
▪ C. 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吻合
▪ D. 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无关
答案:C
【例】(2007年上海地理,1)目前人们对太阳
对地球影响的认识正确的是()
▪A黑子增多时,耀斑也频繁爆发
▪B太阳活动会引起太阳风,流星雨,极
爆
▪C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D光球层到日面层依次是黑子,太阳风,耀斑
答案A
四、航天基地的选址
▪低纬度:线速度大
▪地势高:线速度大
▪好的气象条件:晴朗天气,大气污染轻,透明度高。
▪安全性高,人烟稀少
▪交通便利:方便运输火箭
【例】(2009山东)西昌卫星发射的最佳时节为:
▪ A 7月-8月
▪ B 8月-9月
▪ C 10-次年5月
▪ D 6月-7月
答案:C
【例】(2008南昌调研)我国选择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是因为该发射中心: ▪ A 海拔高,接近卫星运行轨道
▪ B 纬度低,接近地球同步轨道
▪ C 深居内陆,气候干燥,晴天多,大气透明度高
▪ D 设备先进,科技力量雄厚
答案:C
【例】12海淀二模
▪评价在海南文昌建立我国第四个航天发射基地的条件
▪有利条件:地处低纬地区,有利于航天发射;(2分)位于沿海地区,海洋运输便利;(2分)周边地区人口密度较低,安全性较高。
(2分)
▪不利条件:地处沿海地区,气候湿润多雨;(2分)夏秋季节易受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
(2分)
【例】10年浙江高考文综
①地建设航天发射基地条件
有利条件:纬度低。
海运便利、地形平坦开阔,人口稀少等。
不利因素:天气多变。
五、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地震波的分类:
纵波(P):质点的震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
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三态。
横波(S):质点的震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态。
1.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有什么感觉?
答: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2.当地震发生时,在海洋中航行的人会怎样呢?
答: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
波速变化与内部圈层
六、地球运动
北半球某地看北极星
的仰角就是该地的纬度;
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例】(12年复旦自招)有人面对北方时,看见北极星出现在地平高度310,他的左侧是东半球,右侧是西半球,则该地位于( )
▪ A、31°N,160°E B、31°S,160°E
▪ C、31°N,20°W D、31°E,20°W
答案:A
1、自转特征
地球的自转——从北极上空观看逆时针
地球的自转——从南极上空观看顺时针
角速度全球都相等,除了南北两极为零
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直至为0
【例】图2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
A.②与③都处于暖温带
B.随地球自转,③的角速度比④小
C.从春分到夏至,①比④的昼长变化幅度大
D.夏至到秋分,②比⑤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大
答案:B
地球自转的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