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自然地理)复习思维导图(按考点归纳)
- 格式:doc
- 大小:249.00 KB
- 文档页数:2
思维导图: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20个考点解析
思维导图: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20个考点解析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4、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5、四季更替
【主题分享】地理高考/气候专题/风景专题/环境专题/教育教学/地理纵横/成长导航/家庭教育/教师主题/最新资讯/新浪推荐/加入圈子/加关注/更多高考/更多教育/高考软着陆
6、地球圈层结构及特点
7、地壳内部物质循环
8、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9、大气受热过程
10、气压带与风带
11、天气系统
12、水循环
13、洋流
14、自然地理要素与地理环境
1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主题分享】地理高考/气候专题/风景专题/环境专题/教育教学/地理纵横/成长导航/家庭教育
/教师主题/最新资讯/新浪推荐/加入圈子/加关注/更多高考/更多教育/高考软着陆
16、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7、地表形态与聚落及交通线路
18、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
19、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20、自然灾害。
干货丨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附重要知识点详细梳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梳理(一)地球的自转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
(2)产生时差,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时间上东早西晚。
(3)水平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
2.判断晨昏线的三大技法(1)利用自转方向判断:顺自转方向将要进入白天的为晨线,将要进入黑夜的为昏线。
(2)利用地方时判断: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点所在为晨线,为18时的点所在为昏线。
(3)利用昼夜半球位置判断:昼半球西侧为晨线,东侧为昏线;夜半球则相反。
(二)地球的公转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2)速度:近日点(1月初)附近公转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附近公转速度慢。
2.正午太阳高度(1)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两大技巧:①“来增去减”: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方向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②“远小近大”: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反之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90°-两点纬度差。
其中,当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即为所求点与直射点纬度差的绝对值;不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为二者纬度数之和。
3.日出、日落方位的判定(1)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春分日、秋分日),南、北极点除外,全球各地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2)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全球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且太阳直射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
(3)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北;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南。
4.昼夜长短(1)季节变化规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2)纬度分布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
地球和地图行星地球地球上地大气地球上地水地表形态地塑造自然地理环境地整体性与差异性1.地球地形状和大小.2.地球仪地相关概念.3.经纬线和经纬度.4.经纬网.5.比例尺.6.方向.7.图例和注记.8.等高线地形图. 9.其他等值线图. 10.地形剖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专题地图. 1.地球地宇宙环境.2.地球地普遍性与特殊性.3.太阳.4.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地影响.5.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地影响.6.地球自转地基本特征.7.地球自转地地理意义.8.地球公转地基本特征.9.地球公转地地理意义.10.地球自转与公转地关系.11.地球地圈层结构.12.地球地内部圈层.13.地球地外部圈层.1.大气地组成和垂直分层.2.大气地受热过程.3.热力环流.4.大气地水平运动风.5.气压带和风带地形成.6.海陆分布对地面气压带地影响.7.季风环流.8.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地影响.9.锋面系统与天气.10.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11.锋面气旋与天气.12.全球1.相互联系地水体.2.水循环地过程和意义.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地影响.4.洋流.5.世界洋流地分布规律.6.洋流对地理环境地影响.7.水资源及其分布.8.水资源与人类社会.9.合理利用水资源.1.内力作用.2.外力作用.3.岩石圈地物质循环.4.褶皱与褶皱山.5.断层与断块山.6.火山.7.山地对交通运输地影响.8.河流侵蚀地貌.9.河流堆积地貌.10.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地影响.1.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因素.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地表现.3.自然地理环境地差异性.4.自然带.5.地理环境地地域分异规律.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3.气候变暖地原因及影响. 14.应对气候变化地措施.人类活动对气候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