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药物过敏试验法
- 格式:ppt
- 大小:3.67 MB
- 文档页数:38
常用护理技术教案-药物过敏试验法一、教学目标:1. 理解药物过敏试验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药物过敏试验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能够正确判断和处理药物过敏反应。
二、教学内容:1. 药物过敏试验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介绍药物过敏试验法的定义和目的解释药物过敏试验法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和重要性2. 药物过敏试验法的操作步骤准备试验药物和器材清洁和消毒注射部位进行皮内注射观察和记录试验结果3. 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处理讲解试验前的评估和准备工作强调试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卫生性讨论试验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药物过敏试验法的基本概念、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演示法:展示药物过敏试验法的操作过程,让学生清晰了解每一步骤。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药物过敏试验法的实践操作,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估。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药物过敏试验法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步骤的理解。
2. 实践操作评估: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技能和判断能力,评估他们是否能够正确进行药物过敏试验法。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案:提供关于药物过敏试验法的详细教材或教案,包括图文并茂的操作步骤。
2. 注射器材:准备药物过敏试验所需的注射器材,如注射针、注射器、棉签等。
3. 教学视频:播放药物过敏试验法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操作过程。
六、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药物过敏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如何进行药物过敏试验以及如何处理过敏反应。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进行药物过敏试验的场景,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
七、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对于药物过敏试验的理解深度。
2. 操作考核:设置药物过敏试验的操作考核,评估学生独立进行药物过敏试验的能力。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
常用护理技术教案-药物过敏试验法一、教学目标1. 理解药物过敏试验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药物过敏试验法的操作步骤和护理要点。
3. 学会观察和处理药物过敏试验的阳性结果。
4. 能够进行药物过敏试验法的护理评估和健康教育。
二、教学内容1. 药物过敏试验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药物过敏试验法的操作步骤和护理要点。
3. 药物过敏试验的阳性结果的观察和处理。
4. 药物过敏试验法的护理评估和健康教育。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药物过敏试验法的基本概念、操作步骤和护理要点。
2. 演示法:现场演示药物过敏试验法的操作步骤,让学生直观学习。
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药物过敏试验法的实践操作,加深理解和掌握技能。
4. 案例分析法:分析药物过敏试验法的阳性结果的观察和处理,提高学生的临床判断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教室、实验室或临床实践场所。
2. 教学设备:药物过敏试验器材、模型或患者。
3. 教学材料:教案、PPT、案例、评估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介绍药物过敏试验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演示:讲解药物过敏试验法的操作步骤和护理要点,并进行现场演示。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药物过敏试验法的实践操作,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估。
5. 护理评估和健康教育:讲解药物过敏试验法的护理评估和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演示、实践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掌握药物过敏试验法的知识和技能。
在实践操作环节,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在案例分析环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临床判断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药物过敏试验法的重要性,掌握操作步骤和护理要点,并能够进行护理评估和健康教育。
六、教学评估1. 评估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操作步骤的正确性、操作过程中的护理要点是否到位等。
药物过敏试验法一、青霉素过敏试验法(一)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1.使用青霉素前必须做皮肤过敏试验,试验前应详细询问病人的用药史、过敏史、家族史;病人如有青霉素过敏史,应禁止做过敏试验;病人已进行青霉素治疗,如停药3天后再用,或用药中更换药物批号,均应重新做过敏试验,结果阴性方可使用。
2.青霉素皮试液应现用现配,因青霉素皮试液极不稳定,特别是在室温下易产生降解产物,导致过敏反应。
3.青霉素过敏试验和注射前均应做好急救的准备工作,备好盐酸肾上腺素和注射器等。
4.护士应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5.严密观察病人,首次注射后应观察30分钟,以免发生迟缓性过敏反应。
同时,注意倾听病人主诉。
6.皮试结果阳性者禁止使用青霉素,及时报告医生,在体温单、医嘱单、病历、床头卡、门诊病历上醒目地注明,并告知病人及其家属。
(二)青霉素过敏试验的方法1.皮试验液(皮试液)的配制(1)青霉素皮试液的标准200~500U。
(2)青霉素皮试液的具体配置方法:以一瓶80万U青霉素为例,加入0.9%氯化钠溶液4ml,则每毫升含20万U。
取上液0.1ml,加0.9%氯化钠溶液至1ml,则每毫升含2万U。
取上液0.1ml,加0.9%氯化钠溶液至1ml,则每毫升含2000U。
取上液0.1ml,加0.9%氯化钠溶液至1ml,则每毫升含200U,即成青霉素皮试液。
(3)注意事项:配制青霉素皮试液须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稀释;每次配制皮试液时,均应将溶液混匀;配制方法正确,剂量应准确。
2.试验方法:对无过敏史的病人,按皮内注射的方法在前臂掌侧下段注射青霉素皮试液0.1ml(含青霉素20~50U),20分钟后观察、判断,并正确记录皮试结果。
3.试验结果判断①阴性:皮丘大小无改变,周围不红肿,无红晕,无自觉症状,无不适表现。
②阳性:局部出现皮丘隆起、红晕硬块,直径大于1cm或周围有伪足、局部有痒感,严重时出现过敏性休克。
(三)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1.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中最严重的是过敏性休克。
青霉素过敏试验:预防:1实验前问三史:用药史、过敏史、家族史,有过敏史者禁试敏。
2使用前做好急救准备: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ml。
3阳性者禁用4现用现配试验方法:1皮试液标准:每毫升含青霉素200~500U2试验方法:皮内注射0.1ml(含青霉素10~50U),20min3结果判断:(1)阴性:局部皮无改变,周围不红肿,无红晕,无自觉症状。
(2)阳性:局部皮丘隆起,出现红肿硬块,直径大于1cm,或出现伪足,有痒感,严重时可有头晕、心慌、恶心,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处理:1立即停药,患者就地平卧,进行抢救。
2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ml3维持呼吸:给养4抗过敏:静注地塞米松5~10mg或氢化可的松200~40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ml。
5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破伤风抗毒素(TAT)过敏试验试验方法:1皮试液标准:每毫升含TAT150U2试验方法:皮内注射0.1ml(含TAT15IU),20min3结果判断:(1)阴性:局部皮丘无变化,全身无反应。
(2)阳性:局部皮丘红肿硬结,直径大于1.5cm,红晕超过4cm,有事出现伪足和痒感。
普鲁卡因过敏试验试验方法:皮内注射0.25%普鲁卡因液0.1%(0.25mg),20min,观察,判断,记录。
皮试液标准:每毫升含链霉素2500U试验方法:皮内注射0.1ml(含250U),20min,观察过敏反应少见,但较于青霉素过敏反应严重,有耳毒性,可用10%葡萄糖酸钙静脉缓慢推注。
碘过敏试验静脉输液与输血晶体溶液:1普糖糖溶液:补充能量和水分()2等渗电解质溶液:补充水和电解质()3碱性溶液:维持酸碱平衡()4高渗溶液:利尿脱水()胶体溶液:(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提高血压)1右旋糖酐2 706代血浆3明胶类袋血浆临床补液原则:1先晶后胶,先盐后糖2先快后慢3宁少勿多4补钾四不宜:不宜过早,见尿补钾;不宜过浓,不超过0.3%;不宜过快,成人30~40gtt/min;不宜过多,成人每日总量不超过5g,小儿每日0.1~0.3mg/kg输液方法:1周围静脉;2头皮静脉;3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
药物过敏试验操作方法
药物过敏试验操作方法有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试验目的:确定试验是为了寻找药物过敏的原因还是确认药物过敏的存在。
2. 选择试验药物:根据病史和症状,选择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进行试验。
3. 患者评估: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了解患者的过敏史、药物使用史和相关症状。
4. 试验前准备: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医疗记录整理好,确保试验环境安全和卫生,备好相应的急救药物和设备。
5. 试验设计:根据试验目的和患者状况,选择适当的试验方法,如皮肤试验、血清试验或口服试验。
6. 皮肤试验:使用小针轻轻划开患者的皮肤表面,然后滴入试验药物,观察患者的反应。
常用的皮肤试验包括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TST)、药物斑点试验和皮肤痕试验。
7. 血清试验:从患者的血液样本中提取血清,然后与试验药物混合。
观察混合
后是否发生凝集或沉淀反应,以确定是否存在过敏。
8. 口服试验:在医生的监护下,患者口服试验药物。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过敏症状,如呼吸困扰、皮疹、血压下降等。
9. 评估和记录:观察患者在试验过程中的反应,包括出现的症状和体征。
记录试验结果,并与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对比。
10. 急救处理:如果患者在试验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或休克,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包括停止试验、给予救护药物和就医治疗。
以上是一般药物过敏试验的操作方法,具体步骤可能会因试验药物和患者状况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试验前应充分了解试验方法,并严格遵守医疗操作规范与安全要求。
同时,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药物过敏试验应在有相关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
药物过敏试验的方法
药物过敏试验主要有皮肤试验和血清学试验两种方法。
1. 皮肤试验:将待测药物制剂以不同浓度注射或刺入患者的皮肤表面,观察是否出现局部过敏反应。
常用的皮肤试验方法有: - 肌内注射试验(intradermal test):将药物溶液缓慢注射到
患者前臂的皮肤内,观察是否出现局部红肿、水肿等反应。
- 皮内注射试验(scratch or prick test):在患者的前臂皮肤
上用特殊的刺激物或针划擦或刺破,然后将待测药物涂在划擦或刺破的部位上,观察是否出现局部过敏反应。
2. 血清学试验: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清中特定的抗体(IgE抗体)来判断是否存在药物过敏。
常用的血清学试验方法有:
- 皮内反应试验(skin-prick test):在患者的前臂皮肤上用
特殊的刺激物或针刺擦或刺破,然后滴加待测药物的抗原液,观察是否出现局部皮肤反应。
- 间接荧光抗体法(indirect fluorescent antibody assay):将
待测药物与特定的荧光标记抗体结合,然后与患者的血清进行反应,观察是否出现荧光标记的抗体与抗原结合的反应。
以上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常常结合使用,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具体的情况和医生的判断。
在进行药物过敏试验时,应由专业医生或过敏学专家进行操作,以确保安全和准确性。
护理学基础药物过敏试验法引言在护理学中,药物过敏是一种常见的不良反应。
药物过敏反应可以导致严重的身体损害,并且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为了及时识别药物过敏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护理人员需要掌握基础的药物过敏试验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药物过敏试验法,帮助护理人员提高对药物过敏反应的识别能力和处理水平。
1. 皮肤测试皮肤测试是最常用的药物过敏试验方法之一。
它通过在患者皮肤上施加一小片含有药物成分的刺激物,观察是否出现过敏反应。
常用的皮肤测试方法有:•扎痕法:将待测药物直接注射或划破患者皮肤表面,观察是否出现异常反应。
•斑贴试验:将待测药物涂抹在斑贴上,贴于患者皮肤上,并观察是否出现异常反应。
•食物试验:将待测药物加入食物中,让患者食用,并观察是否出现异常反应。
皮肤测试方法简单、便捷,并且对患者的刺激较小,是常用的药物过敏试验方法之一。
2. 血清IgE测定试验血清IgE测定试验是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IgE 水平来判断是否存在药物过敏反应。
这种方法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提取患者的血液样本。
2.将血液样本注射到特定的试剂中,使其与可能引发过敏的药物结合。
3.检测试剂中的IgE水平,通常使用荧光素酶标法或放射免疫测定法。
4.根据测定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药物过敏反应。
血清IgE测定试验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药物过敏判断结果,但是需要实验室设备和技术支持,操作相对较为复杂。
3. 类银白试验类银白试验也叫做皮内试验,是通过将待测药物注射到患者的皮肤表皮下层,观察是否发生局部皮肤变化来判断药物过敏反应。
操作步骤如下:1.消毒处理:将试验部位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2.注射药物:注射待测药物到患者的皮下层,通常使用微量注射器。
3.观察反应:观察注射部位是否出现局部变化,如红斑、水肿、瘙痒等。
类银白试验是一种较为可靠的药物过敏试验方法,但是可能会造成一定的不适和疼痛感,需要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给予患者充分的关怀和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