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着陆性能
- 格式:pdf
- 大小:7.51 MB
- 文档页数:86
飞机起飞着陆性能计算模型及其应用分析
在航空领域中,飞机的起飞和着陆性能是非常重要的参数,它们直接影响飞机的安全性和效率。
发展准确可靠的飞机起飞着陆性能计算模型对于飞行员和航空公司来说非常关键。
本文将介绍飞机起飞着陆性能的计算模型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分析。
飞机起飞性能计算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最大起飞重量、起飞速度、起飞滑跑距离和起飞性能限制。
最大起飞重量是指飞机能够以最大起飞重量进行安全起飞的重量限制。
起飞速度是指飞机在起飞过程中需要达到的最低速度,以保证飞机能够顺利地离地。
起飞滑跑距离是指飞机从静止状态开始滑行到离地所需要的距离。
起飞性能限制是指在滑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限制,如最大推力、最大马力和最大侧滑等。
飞机起飞着陆性能计算模型的应用可以帮助飞行员和航空公司进行飞机的合理规划和安全操作。
通过计算飞机的起飞滑跑距离和着陆滑跑距离,飞行员可以选择适当的起飞和着陆跑道,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起飞和着陆效率,减少滑跑距离。
通过计算飞机的起飞性能限制和着陆性能限制,飞行员可以了解飞机在起飞和着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限制,并采取相应的操作措施以确保飞行安全。
航空公司可以根据飞机的起飞和着陆性能计算结果,优化飞机的调度和运营计划,以提高航班的准点率和客户的满意度。
精密进近标准精密进近标准是飞机在降落前进入机场的程序,是指飞机通过仪器导航系统在可控制的航线和高度上进入机场,完成精确的着陆。
该标准确保了飞机在降落阶段具备必要的稳定性和精确性,提高了飞行安全和效率。
精密进近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仪表进近规程(IAP):精密进近标准的基础是仪表进近规程,它定义了飞机在进近过程中需要进行的导航程序和操作。
IAP适用于各类机场,包括大型国际机场和小型地区机场,确保了飞机在不同条件下都能进行稳定的进近。
2. 仪表着陆系统(ILS):ILS是精密进近标准中最常用的导航设备,它通过无线电信号来为飞机提供精确的导航信息。
ILS包括导航台(Localizer)和滑跑道信标(Glide Slope),飞机通过接收这些信号来保持正确的航线和下降角度。
3. 自动驾驶系统(Autopilot):自动驾驶系统是飞机上的自动控制装置,它可以根据预设的导航参数和航线来控制飞机的飞行。
自动驾驶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飞机在进近阶段的航向和姿态,保持稳定的飞行状态。
4. 着陆性能要求:精密进近标准中还包括对飞机着陆性能的要求。
这些要求包括最小下降高度(MDA)、最低可见距离(RVR)和最大风速等,确保飞机在降落时具备足够的安全余量。
5. 飞行员培训和认证:精密进近标准要求飞行员接受专门的培训和考核,以确保他们具备正确的导航和操作技能。
飞行员需要熟悉各种导航设备的使用方法,理解进近规程和着陆要求,并具备正确的决策能力和操作准确性。
6. 飞机设备要求:精密进近标准还对飞机设备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飞机需要安装符合标准的导航设备和自动驾驶系统,保证飞机在进近过程中具备足够的导航精度和飞行稳定性。
精密进近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航空运输的安全和效率至关重要。
通过遵守这些标准,飞机可以在降落过程中精确地保持航线和高度,减少事故和人为错误的发生,提高飞行的安全性。
此外,精密进近标准还可增加飞行的准确性和可预测性,提高机场的利用率和运行效率,减少飞行延误和航班取消的可能性。
飞机着陆的五个阶段一、下降阶段飞机着陆是一项复杂而精确的任务,它可以分为五个主要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下降阶段。
在下降阶段,飞机从巡航高度开始逐渐降低高度,准备进入目标机场的空域。
飞机通常会通过自动驾驶系统或飞行员手动操作来控制下降速度和角度。
同时,飞机的速度也会逐渐减小,以适应着陆所需的速度。
二、进近阶段进近阶段是飞机接近目标机场跑道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飞机会减小下降率,逐渐减速并调整姿态,以确保安全地进入目标机场的空域。
飞行员会根据目视或导航设备的指示来引导飞机进入正确的航道。
在进近阶段,飞机需要调整水平飞行姿态、高度和速度,以便与目标机场的跑道对齐。
三、着陆准备阶段着陆准备阶段是指飞机进入跑道前的准备工作。
在这个阶段,飞机会进一步减速,减小下降率并调整姿态,以适应着陆所需的条件。
飞机的起落架会被放下,以准备着陆的冲击力。
同时,飞机的襟翼和襟翼也会调整到适当的位置,以增加升力并减小飞机的速度。
四、着陆阶段着陆阶段是整个飞机着陆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飞机会逐渐降低高度,减小速度,并根据目标机场的跑道情况选择合适的角度和姿态。
飞行员会通过操纵飞机的操纵杆和脚踏板来控制飞机的姿态和速度。
同时,飞机的主起落架会与跑道接触,然后飞机会逐渐减速,直到完全停下并离开跑道。
五、滑行阶段滑行阶段是飞机从跑道到停机位的过程。
飞机在这个阶段会使用自己的动力和刹车系统来慢慢行驶,直到到达指定的停机位。
飞机会遵循地面交通管制的指示,并注意避让其他飞机和地面车辆。
一旦飞机到达停机位,发动机将被关闭,而飞机的乘客和货物将开始下机。
总结:飞机着陆是一项复杂而精确的任务,它可以分为下降阶段、进近阶段、着陆准备阶段、着陆阶段和滑行阶段。
在每个阶段,飞机需要根据特定的程序和指示进行调整和控制,以确保安全地着陆。
飞行员的技术和经验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需要准确地判断和执行各个阶段的操作,以确保飞机和乘客的安全。
飞行器的飞行性能与操纵性飞行器是一种能够在空中飞行的机械装置,广泛应用于航空领域。
飞行器的飞行性能和操纵性是评价其飞行能力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就飞行器的飞行性能和操纵性进行探讨。
一、飞行性能飞行性能是指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项能力和特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起飞性能起飞性能是指飞行器从地面起飞到升空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和能量消耗等指标。
一个优秀的飞行器应该具备良好的起飞性能,以确保飞机能够迅速离地并进入到安全高度。
1.2 巡航性能巡航性能是指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的巡航阶段表现出的能力。
包括飞行速度、飞行高度和航程等指标。
飞行速度是衡量飞行器性能的重要参考,高速飞行可以显著减少飞行时间。
同时,飞行高度与航程也是考虑因素,适当的高度和较长的航程可提供更广阔的应用范围。
1.3 爬升性能爬升性能是指飞行器在从巡航阶段爬升到更高的高度时所表现出的能力。
这是一项重要的飞行性能指标,与飞机的引擎功率、重量、气压等因素息息相关。
较好的爬升性能能够使飞行器在短时间内迅速攀升到所需高度。
1.4 下降和着陆性能下降和着陆性能是指飞行器在从巡航阶段下降到降落时的表现能力。
该性能主要与飞机的机翼、起落架以及飞行员的技术水平等相关。
良好的下降和着陆性能能够保证飞机平稳降落,确保安全性和舒适性。
二、操纵性操纵性是指飞行器在操纵员的操作下,对飞行控制的响应能力。
一个操纵性良好的飞行器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2.1 稳定性稳定性是评价飞行器操纵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
指的是飞行器在受到扰动时,能够自动或者经过飞行员的操纵,迅速恢复到稳定状态。
较好的稳定性能够提高乘客的舒适度和飞行安全。
2.2 敏捷性敏捷性是指飞行器在操纵员的操作下,对操纵指令的快速响应能力。
敏捷性好的飞行器能够迅速、精确地完成飞行任务,提高飞行效率和准确性。
2.3 操纵灵活性操纵灵活性是指飞行员能够轻松地操作飞行器,实现精细的操纵动作。
这与飞行器的机械设计、操纵装置的灵活性等相关。
顺丰航空飞机性能简介波音757-200性能简介(数据仅供参考)1. 简介波音757为美国波音公司开发的中短程民航客机,原设计为美国东方航空及英国航空取代旗下的波音727。
波音757于1983年投入服务,并于2005年11月18日停产,共生产了1,050架。
最后一架757交付上海航空。
波音757曾被视为波音最成功的计划之一。
据2007年1月统计,全球目前共有1006架波音757在服役中。
波音757由波音公司设计,用于替换波音727,并在客源较少的航线上补充波音767。
相比起原构思的波音727-300(727-200的加长版),757拥有较新的设计,包括采用双引擎、双人操作的驾驶室。
最初设计的757亦世袭至727,具有「T型垂直尾翼尾」(T-tail),虽然T型尾翼拥有风阻小的优点,但因为容易使飞机失速,最终设计仍使用传统的垂直尾翼。
我公司B757-200飞机,尾号B-2899、B-2832,由原757-200客机改装为全货机,保持原客机审定的最大起飞重量、最大着陆重量、最大无燃油重量,B-2899空机重量约减少7000KG,B-2832空机重量约减少XX,增加可用业载。
我公司B757-200飞机选择RB211-535E4,RB211-535E4发动机是第一种采用宽弦风扇叶片的发动机。
(最大推力:40200磅)2. 几何数据飞机长 .................................. 47.30 M翼展......................................38.00 M机尾高.....................................13.60M平尾翼展 ..................................15.21M主轮间距 ...................................7.32M起落架纵向间距 ...........................18.29 M3. 使用限制该机可完成目视/仪表飞行,结冰条件和延程水上飞行。
飞机起飞着陆性能计算模型及其应用分析
飞机起飞着陆性能一直是航空工程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飞机的起飞着陆性能直接
关系到飞行安全和飞机的经济性能,因此对于飞机起飞着陆性能的计算模型及其应用分析
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飞机起飞着陆性能计算模型及其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飞机起飞性能计算模型
飞机的起飞性能主要包括离地速度、滑跑距离和爬升性能等指标。
离地速度是指飞机
在起飞过程中脱离地面的最低速度,滑跑距离是指飞机从起飞开始到完全离地的水平距离,爬升性能是指飞机在起飞后爬升到一定高度的性能。
飞机起飞性能计算模型主要涉及到飞
机的起飞速度和推力计算,其中起飞速度的计算涉及到飞机的性能参数和气动参数,推力
计算涉及到飞机的发动机参数和推力特性等。
飞机起飞性能计算模型的基本原理是基于牛顿力学和空气动力学理论,结合飞机的气
动参数、性能参数和发动机参数等进行计算。
具体计算过程包括对飞机的起飞速度、推力
和滑跑距离等进行分析和计算,从而得到飞机的起飞性能指标。
三、飞机起飞着陆性能的应用分析
飞机的起飞着陆性能计算模型在航空工程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飞机设计阶段,
飞机的起飞着陆性能计算模型可以用于飞机的性能评估和参数优化,从而为飞机的设计和
生产提供依据。
在飞机运营阶段,飞机的起飞着陆性能计算模型可以用于飞机的性能分析
和改进,从而提高飞机的经济性能和飞行安全。
在飞机事故调查和事故预防中,飞机的起
飞着陆性能计算模型也可以用于飞机事故分析和飞行安全管理。
航空面试题及答案大全高中一、航空基础知识问题1:什么是航空器的“三证”?答案:航空器的“三证”指的是适航证、国籍登记证和无线电台执照。
问题2:简述航空器的分类。
答案:航空器主要分为固定翼飞机、旋翼机(如直升机)、滑翔机和热气球等。
问题3:什么是航空器的起飞和着陆性能?答案:起飞性能指的是航空器从地面加速到达到离地速度所需的距离和速度。
着陆性能则是指航空器从空中减速到安全着陆所需的距离和速度。
二、航空安全知识问题4:在飞行中,乘客遇到紧急情况应如何自救?答案:乘客应保持冷静,听从机组人员的指挥,熟悉安全出口位置,使用救生设备,如氧气面罩和救生衣。
问题5:什么是航空安全检查?答案:航空安全检查是指在乘客登机前,对乘客及其携带物品进行的安全检查,以确保飞行安全。
三、航空服务礼仪问题6:航空服务人员应具备哪些基本礼仪?答案:航空服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专业的形象、热情的服务态度以及对乘客需求的敏感度。
问题7:描述一下航空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应如何与乘客交流。
答案:航空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应保持微笑,使用礼貌用语,耐心倾听乘客需求,并及时提供帮助。
四、航空法规与政策问题8:什么是民用航空法?答案:民用航空法是规定民用航空活动的基本法律,包括航空器的注册、运营、安全和事故处理等方面。
问题9:描述一下航空运输合同的主要内容。
答案:航空运输合同主要包括乘客的运输权利和义务、航空公司的责任、行李运输规定、票价和退票规定等。
五、航空英语问题10:请列举一些常用的航空英语术语。
答案:常用的航空英语术语包括:takeoff(起飞)、landing(着陆)、cruise(巡航)、altitude(高度)、airspace(空域)、navigation(导航)等。
六、航空面试技巧问题11:如何在航空面试中展示自己的优势?答案:在航空面试中,应展示自己的专业知识、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对航空行业的热爱。
问题12:描述一下航空面试中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及回答策略。
飞行性能与计划/CAFUC着陆性能第4章第 4 章第页2 着陆是从在机场入口处离地50ft高度开始,经过直线下滑、拉平、接地、减速滑跑到完全停下的过程。
第 4 章 第 页3 滑行8%起飞12%初始爬升5%爬升8% 巡航6%下降 2%初始进近 7%最后进近 6%着陆 46%收上襟翼导航定位点远距指标点 17%52%世界民用喷气机队事故统计(1996~2005年)各段事故占总事故的百分比1% 1% 14%57%11%12%3%1%各段时间占总航段时间的百分比第 4 章 第 页4 本章主要内容4.1 着陆距离及影响因素 4.2 最大着陆重量的确定4.3 快速过站最大重量与刹车冷却飞行性能与计划/CAFUC第 4 章第页5 4.1 着陆距离及影响因素第 4 章第页6L空中L地面L着陆4.1.1 着陆距离从飞机进跑道头50ft开始到完全在跑道里停下来所需的距离称为着陆距离。
着陆距离分为着陆空中段和地面减速滑跑段。
第 4 章 第 页7 可用着陆距离安全道公布的跑道可用着陆距离。
安全道不能用于着陆!1、可用着陆距离(LDA )(1)若着陆航迹上没有障碍物:可用着陆距离(LDA)就是跑道的长度(TORA)。
安全道(停止道)不能用于着陆计算。
LDA :Landing Distance Available第 4 章第页8 ICAO附件8 规定了进近净空区,当进近净空区没有障碍物时,如下图所示,可以使用跑道长度着陆。
(2)若着陆航迹下有障碍物:第 4 章 第 页9 LDA60 m入口内移若在进近净空区内有障碍物,则需要跑道入口内移。
若在进近净空区内有障碍物,则需要定义一个内移跑道,它的位置是以影响最大的障碍物形成2%的正切平面然后再加60米的余度。
(2)若着陆航迹下有障碍物:第 4 章 第 页10 审定着陆距离50 ftGS = 0 kt根据CCAR-25部第125条规定所得到的着陆距离,未考虑任何安全余量的增加。
审定着陆距离:Certificated Landing Distance2、审定着陆距离第 4 章 第 页11 GS = 0 kt50 ft审定着陆距离是从过跑道头50ft开始,到在跑道上实现全停所要求的距离。
审定着陆距离制动措施: --刹车 --扰流板 --防滞系统 --无反推!2、审定着陆距离第 4 章 第 页12 GS = 0 kt50 ft审定着陆距离是试飞时演示的距离审定着陆距离V APP = 1.23 Vs1g假定从接地开始使用最大刹车2、审定着陆距离第 4 章 第 页13 不考虑使用:- 自动刹车- 自动着陆系统- 抬头显示引导系统- 反推考虑的条件:- ISA 温度- 跑道无坡度- 干跑道审定着陆距离确定时2、审定着陆距离第 4 章第页142、审定着陆距离第 4 章 第 页15 实际着陆距离50 ftGS = 0 kt根据实际着陆条件所确定的着陆距离。
该距离中不包括任何的安全余量,代表了飞机在此条件下的最佳性能。
实际着陆距离通常不等于审定着陆距离。
实际着陆距离:Actual Landing Distance (ALD )3、实际着陆距离第 4 章 第 页16 GS = 0 kt50 ft实际着陆距离是从过跑道头50ft 开始,到在跑道上实现全停所要求的距离。
实际着陆距离预计着陆时将要使用的减速设备:-刹车(自动或人工) -扰流板 -防滞系统 -可以用反推! 3、实际着陆距离第 4 章 第 页17 可以考虑使用: ● 自动刹车 ● 自动着陆系统● 抬头显示引导系统 ● 反推考虑的条件:● 报告的气象和跑道条件 ● 实际进近速度● 实际温度、跑道坡度 ● 实际飞机重量、构形✈ 实际着陆距离确定时3、实际着陆距离第 4 章 第 页18 审定着陆距离所需着陆距离(RLD )=审定着陆距离+安全余量50 ftGS = 0 kt在CCAR-25部中第125条所要求的审定着陆距离基础上再加上适用的运行规章所定义的飞行前的计划安全余量所得到的着陆距离。
所需着陆距离:Required Landing Distance (RLD )4、所需着陆距离第 4 章 第 页19 审定着陆距离 RLD 干=1.67×审定着陆距离干50 ftGS = 0 kt干跑道条件下,FAR121.195、 CCAR121.195 、JAR-OPS1.515 中关于签派放行所要求的所需着陆距离为审定着陆距离除以0.6。
干跑道条件下的所需着陆距离审定着陆距离第 4 章 第 页20 审定着陆距离50 ftGS = 0 ktRLD 湿=1.15×RLD 干=1.15×1.67×审定着陆距离干湿跑道条件下,FAR121.195、 CCAR121.195 、JAR-OPS1.520 中关于签派放行所要求的所需着陆距离为干道面所需着陆距离的1.15倍。
湿跑道条件下的所需着陆距离所需着陆距离CCAR 121.195 涡轮发动机驱动的飞机的着陆限制—目的地机场(b)……在跑道的有效长度60%以内作全停着陆。
(d)对于涡轮喷气飞机,在有关的气象报告和预报表明目的地机场跑道在预计着陆时刻可能是湿的或者滑的时,该目的地机场的有效跑道长度应当至少为本条(b)款所要求的跑道长度的115%,否则,该飞机不得起飞……第 4 章第页21第 4 章 第 页 22 审定着陆距离( CLD 污染 )RLD 污染 =MAX (1.15 ×CLD 污染 ;RLD 湿)50 ftGS = 0 kt污染跑道条件下,JAR-OPS1.520 中关于签派放行所要求的所需着陆距离为湿道面所需着陆距离和污染跑道审定着陆距离的1.15倍中较大者。
FAR 和CCAR 都没有规定。
污染道面条件下的所需着陆距离第 4 章 第 页 23 可用着陆距离所需着陆距离=审定着陆距离+安全余量50 ft GS = 0 kt审定着陆距离在任何跑道条件下, FAR 、JAR 和CCAR 中关于签派放行所要求的所需着陆距离都必须小于等于可用着陆距离(即RLD ≤LDA )。
签派放行要求第 4 章 第 页24 在湿跑道上: 在污染跑道上(仅JAR-OPS 有规定):在干跑道上: 通常情况下,对于污染跑道,制造商必须提供着陆性能数据和关于防滞系统、反推及扰流板使用的详细说明。
RLD 干=1.67×CLD 干≤ LDA RLD 湿=1.15×RLD 干=1.15×1.67×CLD 干≤ LDARLD 污染 =MAX (1.15 ×CLD 污染 ;RLD 湿)≤ LDA 所需着陆距离小结第 4 章第页25 自动着陆所需距离第 4 章 第 页26 自动着陆所需距离GS = 0 kt50 ft ALD V APP = 1.23 Vs1g + 5 kt从接地开始使用最大刹车 实际着陆距离是从过跑道头50ft 开始,到在跑道上实现全停所要求的距离。
制动措施: - 刹车 - 扰流板 - 防滞系统 -无反推!自动着陆所需距离RLD MANUAL如果1.15 x ALDAUTOLAND= 1.15 x ALD AUTOLAND则RLDAUTOLAND第 4 章第页27第 4 章第页28 自动着陆所需距离第 4 章第页29 小结:1、可用着陆距离Landing Distance Available(LDA)2、审定着陆距离Certificated Landing Distance3、实际着陆距离Actual Landing Distance(ALD)4、所需着陆距离Required Landing Distance(RLD)4.1.2 影响着陆距离的因素1、进场速度和高度偏差的影响着陆时普遍容易出现的偏差是大速度、高高度进场,实际上这是导致绝大多数着陆冲出或偏出跑道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度偏高第 4 章第页30第 4 章 第 页31 速度偏大第 4 章 第 页32 ③在积水道面上着陆时,因接地速度过大而容易引起滑水。
在积水道面上着陆时,若接地速度超过V HP 时就极易 产生滑水现象。
● 进场速度大,着陆中需要消失的能量增加,着陆距离增长。
● 进场速度大,延迟飞机接地,形成飘飞减速,着陆距离显著增长②可能导致飞机延迟接地,形成飘飞减速,导致着陆 空中段距离增加。
进场高度偏高和速度偏大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 ①接地点前移,易形成目测高,导致着陆距离增长第 4 章 第 页33 导致进场速度过大的原因:飞行员将进近速度V app 调定得过高。
正常进近速度的调定: 顺风不做修正例:着陆前预报逆风16kt,阵风20kt,确定进近速度。
⎩⎨⎧+++=阵风修正逆风分量一半节逆风小于REF REF app V V V 1051248+=++=REF REF app V V V 5app REF V V =+若自动油门,一般第 4 章 第 页34 2、着陆技术偏差的影响对于大型运输机而言,正确的着陆技术应使飞机在目标区作扎实接地,接地后尽快放下前轮。
50 ft1000~1500ft目标区大型运输机强调扎实接地主要原因在于尽快启动飞机的制动系统。
第 4 章第页35 3、制动系统的使用情况现代运输机的制动系统主要由刹车及刹车防滞系统、扰流板、反推组成。
第 4 章 第 页36 (1)刹车及刹车防滞系统刹车是着陆中的基本制动手段,尤其是在低速滑跑时,它可以提供近70%的减速力。
现代大型运输机普遍采用自动刹车功能,它不仅能有效地减轻机组在着陆阶段的工作负荷,而且可以缩短刹车启动的延迟时间进而缩短着陆距离。
自动刹车的特点:● 延迟时间短,着陆距离缩短。
(手动刹车和自动刹车启用的时间间隔为1.46秒)。
● 有效地减轻机组在着陆阶段的工作负荷。
● 刹车压力连续稳定的特点,可以有效地降低刹车和机轮磨损,从而提高刹车装置的使用寿命。
● 自动刹车是根据预定的减速率来控制刹车压力的。
● 为获得最大制动力,可用人工刹车超控自动刹车,但需要注意保持刹车压力的稳定,不能频繁地移动刹车踏板,也即用“点刹”的方法,因为这将无法在机轮上建立起正常的刹车压力。
第 4 章第页37第 4 章 第 页 38 摩擦力 打滑率干跑道湿跑道 刹车防滞系统通过调节刹车压力从而使机轮维持最佳打滑率(约10%),以获得最高的刹车效率和方向控制能力,并能有效地防止机轮锁死、拖胎等现象。
利用刹车防滞系统可以确保在任何道面上都能获得最佳的减速效果,即使飞行员使用最大人工刹车也不会出现机轮打滑、拖胎现象。
刹车防滞系统正常工作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飞行员踩刹车踏板量的稳定。
第 4 章 第 页39 (2)扰流板扰流板的基本作用在于通过破坏机翼上表面绕流从而减小升力,并增大气动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