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50序贯法
- 格式:docx
- 大小:13.03 KB
- 文档页数:1
药理学实验课讲义(24学时)-1实验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目的】1.掌握硫酸镁的药理作用。
2.掌握小鼠灌胃给药及腹腔注射的方法。
3.观察硫酸镁不同给药途径产生的药理作用是否相同。
【原理】硫酸镁是一个典型的不同给药途径产生不同药理作用的药物,其口服在胃肠道形成高渗透压,使肠腔外水份向肠腔内渗透,最终导致肠容积增大,对肠壁刺激增加,导致肠蠕动加快,出现泻下作用。
静脉注射硫酸镁主要作用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阻断神经肌肉接头产生肌松作用等。
【材料】1. 动物小白鼠6只2. 药品 15%硫酸镁3. 器材小鼠灌胃器、注射器、针头、小天平【方法】1. 小白鼠标号、称重、分组。
2.Ⅰ组 i.p. 15%MgSO4溶液 0.2ml/10gⅡ组 i.g. 15%MgSO4溶液 0.2ml/10g3.以存活或死亡观察小鼠灌胃及腹腔注射等量硫酸镁所致药物效应不同。
【思考题】1.给药途径不同,为什么会影响药物作用?2.比较各种给药途径的优缺点?实验二:有机磷农药中毒与解救【目的】观察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及阿托品、解磷定二药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解救效果,初步分析其解救原理。
【实验原理】有机磷农药能与胆碱酯酶牢固结合,使之失去水解Ach的活性,造成突触间隙Ach大量堆积而产生一系列中毒症状(M样、N样症状等)。
阿托品是M受体阻断药、氯磷啶是胆碱脂酶复活药,可不同程度的解救其中毒症状。
如阿托品解除M样症状,但对肌震颤无效;解磷定可使胆碱酯酶复活,对肌震颤有效。
【材料】1.动物:家兔2.药品:10%敌百虫溶液、0.1%硫酸阿托品溶液、2.5%解磷定溶液3.器材:兔箱、注射器、5#针头、台式磅秤、瞳孔尺【方法】1.取家兔1只,称重后分别观察下列各项指标:全身状况、活动情况、呼吸(次数、有无呼吸困难、呼吸道有无分泌等),瞳孔大小、唾液分泌、大小便、肌张力及有无肌震颤等,记录在表内。
2.耳缘静脉注射10%敌百虫溶液1ml/kg,密切观察上述的各项指标。
LD50的测定⽅法
LD50的测定⽅法
LD50的测定⽅法有三种:概率单位法(Bliss法)、累计法(Reed-Muench、Karber)、序贯法概率单位法:
1、进⾏实验:死亡率为10%-50%、50%-90%的组数各占⼀半。
死亡率为
0%和100%时,舍去不⽤
2、数据转换:计算剂量对数x和死亡率概率单位y
3、对x和y进⾏回归分析,求出回归⽅程
4、由回归⽅程计算当y=5时的x值
5、取x值的反对数得到LD50
如某农药对急性⼤⽩⿏的LD50测定计算
得:
累积法测定LD50
1、剂量组按等差或等⽐级数分5-8组
2、死亡率在0-100%之间
3、分别累计各组动物死亡总数和存活总数
4、分别求各组的累计动物死亡率
5、⽤线性插值法求半数致死量
例:
序贯法测定
1、做实验:从接近LD50的各组动物组数n剂量开始,等⽐级数分4-6组;⼀只⼀只动物进⾏,阳性,下⼀只动物⽤低⼀级剂量,反之,则相反
2、计算各组动物数
3、计算各组动物组数n与剂量对数x的乘积之和:∑nx
4、计算LD50的对数值:∑nx/∑n
5、取反对数得到LD50。
第六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毒理学实验基础知识第二节急性毒性作用第三节局部刺激试验第四节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第二节急性毒性作用第二节急性毒性作用1概念急性毒性:机体一次接触或24小时内多次接触化学物后在短期(<14天)内所发生的毒性效应。
⏹几个问题:急性接触的次数一次或多次中毒效应出现的时间<14天中毒效应的强度严重毒性上限参数致死剂量:①绝对致死量(L D100)②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 D50或L C50)③最小致死量(M L D,L D01)③最大耐受剂量(M T D,L D0)毒性下限参数(1)急性毒性(L O A E L)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2)有害作用阈(t h r e s h o l d)(3)急性毒性(N O A E L)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毒性参数和安全限值的剂量轴的计算方法--经典方法L D50HORN’S法寇氏法机率单位法-对数图解法Bliss法序贯法设计要点:染毒途径:模拟人可能接触途径吸收速率比较:静脉注射>吸入>肌内注射>腹腔注射>经口>皮内注射>经皮试验剂量和方法(视所选方法而定)i=(l g L D100-l g L D0)/(n-1)毒性作用观察◎中毒体征及发生过程动物常见表现:兴奋—抑制—死亡◎死亡情况和时间分布,死亡动物的解剖和病检◎体重观察时期和周期14天,例外(速杀型化合物)经典急性毒性试验和L D50的意义1.消耗的动物量大2.获得的信息有限3.L D50的波动性4.在安全性评价中仅评价动物死亡和简单的症状观察是不够的,更需要的是生理学、血液学及其它化验检查所提供的深入详细的毒性信息。
⏹最大限量法⏹传统方法的一种特例。
急性毒性替代方法⏹固定剂量法急性毒性分级法上-下移动法⏹由第一只动物染毒后的反应决定第2只动物接受化学物的剂量,如果动物死亡,则下一个剂量降低,如果动物存活则下一个剂量增高。
该方法需要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剂量范围。
药物急性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目的】了解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的意义、原理,掌握半数致死量的测定方法和计算过程。
【原理】LD50是指在一群动物中能使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
由于实验动物的抽样误差,药物的致死量对数值大多在50%质反应的上下呈正态分布。
在这样的质反应中药物剂量和质反应间呈S型曲线,S型曲线的两端处较平,而在50%质反应处曲线斜率最大,因此这里的药物剂量稍有变动,则动物的死或活的反应出现明显差异,所以测定半数致死量能比较准确地反映药物毒性的大小。
LD50的测定方法很多,例如目测机率单位法、加权机率单位法(Bliss氏法)、寇氏法(Karber氏法)及序贯法等,其中Bliss氏法最常用。
此法要求剂量按等比级数排列,每组小鼠数相等(不应太少,一般10-20只),剂量范围接近或等于0%-100%死亡率之间,一般分5-8个剂量组。
【实验材料】1、动物:小白鼠,体重18-24g,雌、雄各半,实验前禁食12小时,不禁水。
2、药品:盐酸普鲁卡因,苦味酸。
3、器械:小鼠笼,天平,注射器(1mL),电子计算器。
【方法和步骤】(一)预备实验1、探索剂量范围:先找出100%及0%死亡的剂量,此即上下限剂量(Dm及Dn)。
方法是先取出小鼠9-12只,每组3只,按估计量(根据经验或文献资料定出)给药,如3只小鼠全死则降低剂量一半,如全不死则增加剂量一倍,如部分死亡,则按2:1的比例向上、向下调整剂量,由此找出上下限剂量。
2、确定组数,计算各组剂量:确定组数(G):可根据适宜的组距确定组数,一般分5-8个剂量组。
计算各组剂量:要求各组剂量按等比级数排列,在找出Dm及Dn和确定组数后,可按下列公式求出公比r:r =(G-1)√D m/D n再按公比计算各组剂量D1,D2,D3,D4,D5……Dm,其中D1=Dn=最小剂量,D2=D1r; D3=D2r; D4=D3r; D5=D4r; ……DG=DG-1r。
药物急性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附子急性毒性测定一、目的:1.了解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的原理和意义.2.通过实验掌握附子LD50 的测定方法,步骤和计算过程.二、原理:急性毒性试验是指受试动物在一次大剂量给药后所产生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
药物毒性的大小,常用动物的致死量来表示,致死量的测定常以半数致死量为标准(LD50)。
LD50是指在一群动物中能使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
由于实验动物的抽样误差,药物的致死量对数值大多在50%质反应的上下呈正态分布。
在这样的质反应中药物剂量和质反应间呈S型曲线,S型曲线的两端处较平,而在50%质反应处曲线斜率最大,因此这里的药物剂量稍有变动,则动物的死或活的反应出现明显差异,所以测定半数致死量能比较准确地反映药物毒性的大小。
LD50的测定方法很多,例如目测机率单位法、加权机率单位法(Bliss氏法)、寇氏法(Karber氏法)及序贯法等,其中Bliss氏法最常用。
此法要求剂量按等比级数排列,每组小鼠数相等(不应太少,一般10-20只),剂量范围接近或等于0%-100%死亡率之间,一般分5-8个剂量组。
三、实验材料动物:KM小鼠,体重18-22g,雌雄各半。
器材:电子秤,小鼠鼠笼,1 ml注射器,5号针头,计时器,Bliss统计法软件包。
药品与试剂:附子浸提液(1g/mL)、蒸馏水。
四、方法与步骤(一)预备实验1、探索剂量范围:先找出100%及0%死亡的剂量,此即上下限剂量(D m及D n)。
按1:0.7的比例向上、向下调整剂量,由此找出上下限剂量。
2、确定组数,计算各组剂量:一般分5-8个剂量组。
配制等比稀释药液系列,使每只小鼠给药容量相等,一般为0.3mL/10g。
按比例配出不同剂量的附子提取液。
(二)正式实验1、分组编号:称各小鼠体重,将体重相同小鼠放一笼,分别用苦味酸做好标记。
再按确定组数(4组)分层随机分组,使各组平均体重及性别分布尽可能一致,每组4只小鼠(2只雄性,2只雌性)。
医学统计学序贯法
序贯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粗略测定半数有效量的方法。
从若干个具有不同均值的正态分布中,挑选出其均值最大者。
序贯法治疗
集中临床各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设计综合的治疗方案,有效地避免了单科治疗局限性。
序贯法治疗顺序
第一,经肝胆外科专家确认肿瘤在技术上是否可以一期切除;第二,术前利用DSA血管造影技术精确了解肝癌有无侵犯血管、有无形成癌栓、肝内有无微小转移病灶等,第三,根据病人情况,采取手术切除;或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二期手术切除;或超选择肝动脉栓塞化疗加局部消融;或区域性生物治疗加局部消融等治疗;第四,术后根据情况采用区域性灌注化疗或生物治疗,或影像引导局部消融等措施,辅以中医中药、免疫治疗等方法防治复发。
LD50的意义:
LD50为半数致死浓度或半数致死量,是指以死亡为阳性药效反应、能使半数细胞或者动物死亡的浓度或者剂量。
作为反映毒力的定量指标,按理说应以该药能使细胞或者动物刚好致死的剂量的平均值最有代表性。
已有大样本动物实验证实,LD50相当于最小致死量。
由此可知,LD50以下的浓度或剂量为试验用药的安全浓度或安全剂量
药物浓度实验设计
我认为最实用的是“序贯法” 将细胞等量分组序贯地进行预实验,这时不用非要按照等比序列稀释药物。
选定大致致死量时,常配成10倍稀释或2倍稀释的一系列药液。
先用某一剂量,如不能致死动物则下一次用高一级剂量;如使动物死亡,则用低一级剂量。
如此序贯进行,当分组较细时,可以测得LD50,此法适用于短期内能判断死活的实验,个人认为比较适合测定药物细胞毒性。
在新药测定LD50时可用序贯法找寻致死量的大致范围。
当然,也可以先按照10倍稀释寻找大致范围,然后进一步按照2倍稀释来确定最终的LD50,这也就是所谓的“两步法”寻找药物致死的范围。
孙瑞元点斜法公式:这个计算方法是最简单实用的一种。
LD50=log-1【Xm-i(∑p-0.5)+i/4*(1-Pm-Pn)】
如果含有0%及100%死亡率时
LD50= log-1Xm-i(∑p-0.5)
备注:Xm为最大对数剂量;i为组距,组距要相等,即剂量或浓度成等比数列,例如:等比数列的比值为1:0.7,则i=log(1/0.7)=0.155; Pm为最高死亡率;Pn为最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