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50的测定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83.50 KB
- 文档页数:4
ld50的测定方法的实验报告思考题【引言】在进行科学研究或毒理学评估时,LD50(半数致死剂量)的测定是一项重要的实验。
LD50是指能够致死一半受试动物的剂量,它是评估某种物质毒性的指标。
本文章将探讨LD50的意义和测定方法,并思考在实验报告中应该包含哪些重要的内容。
【LD50的意义】在毒理学研究中,确定物质的毒性是至关重要的。
而LD50作为一种实验评估指标,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的毒性程度和剂量效应。
通过测定一种物质在动物体内的LD50,可以进行危险品分类、毒物识别和毒性研究等领域的工作。
【LD50的测定方法】要测定一种物质的LD50,我们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
下面是常见的几种测定方法:1. 最常用的方法:经典Litchfield-Wilcoxon法(Up-and-Down 法)。
该方法是在动物(如小鼠、大鼠)体内逐渐增加剂量,直到对半数动物产生死亡为止。
根据每个动物的反应调整下一个动物的剂量,以便更接近于LD50。
最后通过计算不同剂量的死亡率,确定LD50。
2. 毒性分类法:根据测定的数据,将物质分为毒性类别。
这种方法是根据动物对不同剂量物质的反应,将物质分为五个毒性类别:非常毒、有毒、有限毒、少量毒和微毒。
这种分类法便于在实验中确定剂量的范围,并提供定量和定性的信息。
3. 统计学分析法:使用统计学方法来计算LD50。
这种方法是将实验测定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计算得到近似的LD50值,并给出统计上的置信区间以反映结果的可靠性。
统计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评估LD50和预测剂量效应。
【实验报告的重要内容】实验报告是对实验进行总结和回顾的重要文件,对于展示和传达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当涉及到LD50的测定时,以下是应该包含在实验报告中的重要内容:1. 实验目的和背景:简要介绍LD50的测定方法背后的科学原理和意义。
2. 实验设计和材料:详细描述实验所使用的动物种类、药物剂量、实验环境等。
3. 实验步骤:清晰地描述每个实验步骤,包括剂量递增、动物反应观察等。
实验三 杀虫剂触杀毒力(LD 50)测定(点滴法)目前使用的杀虫剂大多数都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所以杀虫剂的触杀毒力测定显得特别重要。
触杀毒力测定有药膜法、点滴法、喷雾法、喷粉法和浸液法等。
室内比较精确的触杀毒力测定方法是点滴法和药膜法。
本实验采用点滴法(topical application )。
是将一定量农药丙酮液点滴在虫体的一定部位上,药剂可能自体壁进入体内。
目的要求通过本实验可以学习到一种比较准确的杀虫剂触杀毒力测定方法,并进行有关毒力数据整理及其可靠性检验。
实验用具容量瓶(10、25、50及100ml )、微量点滴器或毛细管微量点滴器、吸管、培养皿、烧杯、滤纸、平头镊子、计算纸。
实验材料乙酰甲胺磷,辛硫磷,丙酮,可选用室内人工饲养的粘虫(Mythimna separta Walker )、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ubner )或直接采自田间的菜青虫等4龄幼虫,荔枝椿象成虫(Tessaratoma papillosa Drury )也可根据不同地区或不同季节任选一种试虫。
测试方法(选用玉米螟为实验材料)1) 预备试验 先用丙酮将乙酰甲胺磷配制成若干个不同浓度,选取4龄玉米螟幼虫若干,每个浓度用点滴器(或微量进样器)点滴药液于幼虫的胸部背面,每头虫点滴1ul,每浓度点滴虫数不少于30头,待药液干后,把5-8头虫盛于一皿中,加入少量饲料,盖好培养皿,写好标记,经24小时后检查试虫的生存及死亡头数,计算其死亡率。
从这些浓度中找出适合的浓度,即找出其死亡率在20-90%之间的5-7个不同剂量的等比浓度供下一步试验用。
2) 根据上步预备试验结果,如本实验可用乙酰甲胺磷有如下浓度:500、1000、2000、4000、8000、12000和16000ppm 。
可设7组,每组选择4龄玉米螟幼虫210头,分别放在垫有滤纸的培养皿中(滤纸预先加湿),每皿放10头,每种浓度设有3个重复。
急性毒性试验-LD50的测定急性毒性试验是一种通过给实验动物注射、灌胃或其他途径给予高剂量试验物质来评估其致死或严重的毒性反应的试验。
LD50是一种常用的急性毒性指标,表示半数实验动物在接受单位剂量试验物质后死亡的剂量。
本文将介绍LD50的测定方法和其应用。
一、LD50的测定方法1. 实验动物的选择LD50实验通常使用小鼠、大鼠、兔子和狗等动物进行。
选用实验动物需要秉持道德原则,并考虑到动物的生物学特征、毒物代谢能力等方面的因素。
例如,小鼠和大鼠体型较小、代谢能力较低,适合于测定具有代谢性毒性的化合物的LD50;兔子和狗体型较大,代谢能力较强,适合于测定纯化、非代谢性毒性的化合物的LD50。
2. 给药途径和剂量选择通常使用口服、皮下注射、静脉注射等给药途径。
对于口服试验,需要注意试验物质的水溶性和毒性,对于毒性高的化合物,通常使用灌胃的方式。
实验的剂量需要考虑到实验动物体型、种类、代谢能力等因素,并进行逐步递增以确定LD50。
3. 实验计划设计实验计划设计需要考虑到试验物质的毒性、剂量效应关系和死亡率等因素。
一般采用正反两次递增的方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评估。
根据试验物质的毒性情况和实验者的安全考虑,同时采取风险预警措施。
4. 数据处理和计算完成实验后,需要统计每个剂量组的死亡率和死亡时间。
按照统计学原理,可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LD50值。
LD50值表示使用单位剂量试验物质对半数实验动物致死的剂量。
该值越小,试验物质的毒性越高。
二、LD50的应用LD50值可以作为急性毒性评估的定量指标,用于比较不同化合物的毒性。
在化学品、药品等领域里进行LD50测定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预测和评估一些原料与产品的安全性,以便于过程优化和产品开发,同时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LD50值的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是毒性测试和安全性评估。
在毒理学和环境毒理学领域里,常用LD50为评估的标准;在某些国家的法律法规中,也要求企业对使用的化学品或产品进行毒性测试,以保证工人和消费者的安全。
常见的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1.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作为一种常见的解热镇痛药,其LD50值为每千克体重250500毫克。
在大鼠体内进行的实验表明,口服阿司匹林的LD50值约为每千克体重200400毫克。
2. 青霉素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抗生素,但其对某些动物(如小鼠、大鼠)的LD50值较高,约为每千克体重500010000单位。
需要注意的是,青霉素的毒性因物种而异,对人类的毒性较低。
3. 地高辛地高辛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其LD50值为每千克体重13毫克。
在犬体内的实验显示,地高辛的LD50值约为每千克体重0.52毫克。
4. 吗啡吗啡是一种强效镇痛药,其LD50值为每千克体重300500毫克。
在大鼠体内进行的实验表明,口服吗啡的LD50值约为每千克体重400600毫克。
5. 苯巴比妥苯巴比妥是一种镇静催眠药,其LD50值为每千克体重200500毫克。
在小鼠体内进行的实验显示,苯巴比妥的LD50值约为每千克体重300400毫克。
需要注意的是,LD50值并非绝对固定,它受实验条件、给药途径、动物种类等多种因素影响。
因此,在评估药物安全性时,应以实际实验结果为准,并结合其他毒性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同时,我们还需关注药物在人体内的实际毒性,以确保用药安全。
当然,让我们继续探讨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并补充一些额外的信息。
6. 氯霉素氯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其对小鼠的LD50值为每千克体重250300毫克。
然而,氯霉素的毒性在不同物种间存在差异,例如在猫体内的LD50值较低,约为每千克体重50毫克,这表明猫对氯霉素更为敏感。
7. 哌甲酯(利他林)哌甲酯是一种用于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药物,其LD50值为每千克体重190毫克(大鼠口服)。
需要注意的是,哌甲酯的毒性作用可能与其药理作用相似,因此在用药时需严格控制剂量。
8. 硫酸亚铁硫酸亚铁是一种常用的补铁药物,其对大鼠的LD50值为每千克体重250300毫克。
实验一、LD50的测定[目的] 通过测定药物LD50的方法、步骤和计算过程,了解急性毒性试验的常规。
[材料] 小鼠50只(体重17-25g,雌雄各半) 注射器及针头1. 探索剂量范围取小鼠8-10只,以2只为一组分成4-5组,选择组距较大的一系列剂量,按腹腔注射哈顿佐剂,观察出现的症状并记录死亡数,找出引起0%及100%死亡率(至少应找出引起20%—80%死亡率)剂量的所在范围。
2. 进行正式试验在预初试验所获得的0%和100%致死量范围内,选用5个剂量按等比级数增减;尽可能使半数组的死亡率都在50%以上,另半数组的死亡率都在50%以下。
每组10只左右,动物的体重和性别要均匀分配。
完成动物分组和剂量计算后按组腹腔注射给药。
最好先从中剂量组开始,以使能从最初几组动物接受药物后的反应来判断两端的剂量是否合适,否则可随时进行调整。
LD50测定中应观察记录的项目:1、实验各要素:实验题目,实验日期,室温,检品的批号、规格、来源、理化性状、配制方法及所用浓度等;动物品系、来源、性别、体重、给药方式及剂量(药物的绝对量与溶液的容量)和给药时间等。
给药后各种反应;潜伏期(从给药到开始出现毒性反应的时间);中毒现象及出现的先后顺序,开始出现死亡的时间;死亡集中时间;末只死亡时间;死前现象。
逐日记录各组死亡只数。
尸解及病理切片:从给药时开始记时,凡两小时以后死亡的动物,均及时尸解以观察内脏的病变,记录病交情况.若有肉限可见变化的则需进行病理检查.整个实验一般要观察7-14天,观察结束时,对全部存活动物称重,尸解,同样观察内脏病变并与中毒死亡鼠尸解情况相比较。
当发现有病变时,也同样作病理检查,以比较中毒后病理改变及恢复情况。
2、结果计算根据试验设计,采用相应的方法计算LD50,一般采用按Reed-Muench法计算或寇氏改进法karber法。
实验二、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目的:急性毒性试验是在24小时内给药1次或2次(间隔6-8小时),观察动物接受过量的受试药物所产生的急性中毒反应,为多次反复给药的毒性试验设计剂量、分析毒性作用的主要靶器官和观察指标的设计提供参考信息等。
药物急性毒性实验实验⼀药物急性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的】了解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的意义、原理,掌握半数致死量的测定⽅法和计算过程。
【原理】LD50是指在⼀群动物中能使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
由于实验动物的抽样误差,药物的致死量对数值⼤多在50%质反应的上下呈正态分布。
在这样的质反应中药物剂量和质反应间呈S型曲线,S型曲线的两端处较平,⽽在50%质反应处曲线斜率最⼤,因此这⾥的药物剂量稍有变动,则动物的死或活的反应出现明显差异,所以测定半数致死量能⽐较准确地反映药物毒性的⼤⼩。
【实验材料】1、动物:⼩⽩⿏,体重18-24g,雌、雄各半,实验前禁⾷12⼩时,不禁⽔。
2、药品:盐酸普鲁卡因,苦味酸。
3、器械:⼩⿏笼,天平,注射器(1mL),电⼦计算器。
【⽅法和步骤】(⼀)预备实验1、探索剂量范围:先找出100%及0%死亡的剂量,此即上下限剂量(D m及D n)。
⽅法是先取出⼩⿏9-12只,每组3只,按估计量(根据经验或⽂献资料定出)给药,如3只⼩⿏全死则降低剂量⼀半,如全不死则增加剂量⼀倍,如部分死亡,则按2:1的⽐例向上、向下调整剂量,由此找出上下限剂量。
2、确定组数,计算各组剂量:确定组数(G):可根据适宜的组距确定组数,⼀般分5-8个剂量组。
计算各组剂量:要求各组剂量按等⽐级数排列,在找出D m及D n和确定组数后,可按下列公式求出公⽐r:r再按公⽐计算各组剂量D1,D2,D3,D4,D5……D m,其中D1=D n=最⼩剂量,D2=D1?r; D3=D2?r; D4=D3?r; D5=D4?r; ……D G=D G-1?r。
r值⼀般以1.7~1.15之间为宜。
计算举例:已知某药在致死毒性实验中,Dm=187.5 mg/kg; Dn=76.8 mg/kg, 确定组数G=5,求r及各组剂量。
先代⼊公式求r=1.25,再计算各组剂量D1=Dn=76.8 mg/kg,D2=76.8?1.25=96 mg/kg, 依次计算D3,D4,及D G(D5)分别为120,150,187.5 mg/kg。
ld50的测定实验报告LD50的测定实验报告概述:LD50是一种常用的毒性测定指标,用于衡量某种物质对于生物体的毒性程度。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某种化学物质对小白鼠的LD50值,评估其毒性,并为毒性研究提供参考。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小白鼠、待测物质、标准饲料、饮水、实验器材等。
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1. 实验组织与分组:将小白鼠随机分为若干组,每组10只。
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其余组为实验组。
2. 毒性物质的制备:待测物质按照一定浓度配制成溶液。
3. 毒性物质的给药:将待测物质溶液按照一定剂量注射到小白鼠体内,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
4. 观察与记录:观察小白鼠在给药后的行为、食欲、体重等变化,并记录观察结果。
5. LD50的计算:根据实验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LD50值。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统计,不同剂量的待测物质对小白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毒性反应。
观察到高剂量组小白鼠出现明显的行为异常、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现象,而低剂量组则没有明显异常。
LD50值是指在给定时间内,使一半实验动物死亡的物质剂量。
通过计算LD50值,可以评估待测物质的毒性程度。
LD50值越小,表示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越高。
实验的结果显示,待测物质的LD50值为X mg/kg。
根据国际毒理学标准,该物质被归类为高毒性物质。
这意味着在相同剂量下,该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较强,需谨慎使用。
实验的局限性与改进:本实验仅使用小白鼠作为实验对象,其生物体特征与人类存在差异,因此对于人体的毒性评估仍需谨慎。
此外,实验中仅测定了一种待测物质,结果无法推广到其他物质。
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考虑以下改进措施:1. 使用多种动物模型,如小鼠、大鼠、兔子等,以更全面地评估待测物质的毒性。
2. 增加实验组数和样本量,以提高统计学分析的可靠性。
3. 结合其他毒性指标,如生化指标、组织病理学等,对待测物质的毒性进行更全面的评估。
结论:LD50测定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毒性测定方法,通过计算LD50值可以评估待测物质的毒性程度。
实验一、LD50的测定[目的] 通过测定药物LD50的方法、步骤和计算过程,了解急性毒性试验的常规。
[材料] 小鼠50只(体重17-25g,雌雄各半) 注射器及针头1. 探索剂量范围取小鼠8-10只,以2只为一组分成4-5组,选择组距较大的一系列剂量,按腹腔注射哈顿佐剂,观察出现的症状并记录死亡数,找出引起0%及100%死亡率(至少应找出引起20%—80%死亡率)剂量的所在范围。
2. 进行正式试验在预初试验所获得的0%和100%致死量范围内,选用5个剂量按等比级数增减;尽可能使半数组的死亡率都在50%以上,另半数组的死亡率都在50%以下。
每组10只左右,动物的体重和性别要均匀分配。
完成动物分组和剂量计算后按组腹腔注射给药。
最好先从中剂量组开始,以使能从最初几组动物接受药物后的反应来判断两端的剂量是否合适,否则可随时进行调整。
LD50测定中应观察记录的项目:1、实验各要素:实验题目,实验日期,室温,检品的批号、规格、来源、理化性状、配制方法及所用浓度等;动物品系、来源、性别、体重、给药方式及剂量(药物的绝对量与溶液的容量)和给药时间等。
给药后各种反应;潜伏期(从给药到开始出现毒性反应的时间);中毒现象及出现的先后顺序,开始出现死亡的时间;死亡集中时间;末只死亡时间;死前现象。
逐日记录各组死亡只数。
尸解及病理切片:从给药时开始记时,凡两小时以后死亡的动物,均及时尸解以观察内脏的病变,记录病交情况.若有肉限可见变化的则需进行病理检查.整个实验一般要观察7-14天,观察结束时,对全部存活动物称重,尸解,同样观察内脏病变并与中毒死亡鼠尸解情况相比较。
当发现有病变时,也同样作病理检查,以比较中毒后病理改变及恢复情况。
2、结果计算根据试验设计,采用相应的方法计算LD50,一般采用按Reed-Muench法计算或寇氏改进法karber法。
实验二、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目的:急性毒性试验是在24小时内给药1次或2次(间隔6-8小时),观察动物接受过量的受试药物所产生的急性中毒反应,为多次反复给药的毒性试验设计剂量、分析毒性作用的主要靶器官和观察指标的设计提供参考信息等。
测定ld50的方法
LD50的方法是通过给试验动物(通常是小鼠或大鼠)以不同剂量的物质,然后观察其死亡率来确定该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程度。
LD50是指半数致死量(Lethal Dose 50),即致死一半动物所需的剂量。
LD50的测定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固体物质方法:将固体物质溶解成适当的溶液,通过灌胃或皮下注射等方式给予小鼠或大鼠不同剂量,然后观察其死亡率。
2.液体物质方法:将液体物质稀释成一系列不同的浓度,然后通过灌胃或静脉注射给予试验动物,观察其死亡率。
3.气体物质方法:将气体物质暴露给试验动物,通常通过密封的容器或特定装置来控制气体浓度和曝光时间,然后观察其死亡率。
4.皮肤接触方法:涂抹或注射测试物质于试验动物的皮肤上,然后观察其死亡率。
测定LD50的实验通常需要一系列的试验动物和剂量,可以通过统计方法计算出剂量-死亡率的关系曲线,从而确定LD50值。
然而,如今在伦理方面的考虑下,使用动物实验来测定LD50已经受到了限制,许多国家已经禁止或限制了这种做
法,并提倡使用替代方法来评估物质的毒性。
实验十六生理与病理状态的LD50测定【实验目的】熟悉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原理、方法、计算及意义。
【实验原理】任何药物超过一定剂量时均会损害机体的组织、器官,引起各系统功能紊乱,直至死亡。
LD50是以动物死活的质反应为指标的毒性数据。
药物的剂量与死亡率之间呈常态分布曲线,与累积死亡率之间呈长尾“S”形曲线,药物的对数剂量与累积死亡率之间呈对称“S”形曲线。
此量效曲线两端平坦,反应灵敏度差,中间段陡,反应灵敏。
而以50%处最敏感,剂量稍有变化,死亡率就有明显变化,故常以引起半数动物死亡(LD50)或半数动物产生阳性效应(ED50)的剂量作为衡量药物毒性或效应大小的最常用、最恰当的指标。
若将反应率转换为机率单位,则对数剂量与机率单位之间呈直线。
测定LD50的方法很多,有蔻氏法、目测法、机率单位法、bliss法(正规机率单位法)等,本实验用的是简化机率单位法。
【实验动物】小白鼠10只,体重20g左右。
【药品与器材】1%盐酸普鲁卡因溶液、苦味酸。
天平、注射器1ml×1、鼠笼。
【实验步骤】LD50的测定(简化机率单位法)1.动物的分组方法:取小白鼠20只,称重,随机分为2个不同状态组,每组10只。
2.其中1组动物分别注射肾上腺素为病理状态组。
3.再将每组动物随机分为5个剂量组,每组2只。
4.各组分别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1%盐酸普鲁卡因溶液,观察并记录给药后动物反应(中毒症状、外观、行为、呼吸、腺体分泌、大小便等情况),记录动物死亡时间及死亡数。
5.半数致死量的计算:汇集全班结果,求LD50。
表6-6 LD测定记录表【统计与处理】LD50的计算:用对数剂量(x = log D)与机率单位(y)进行直线回归(y = a + bx),以预期机率单位5(50%死亡率)代入公式,求得x即为LD50。
现用Casio-fx-180P计算器处理实验数据:INV KAC,Mode 2输入x按X D Y D,输入y按DA TAINV A (a)INV B (b)INV r(r)5 INV x,INV 10x (LD50)【注意事项】1.测定LD50前,要进行预实验,摸索接近100%和0%死亡的剂量范围。
操作规程——半一、目的小鼠是应用于流感病毒研究常用的动物模型。
半数致死量(LD50)是药物、毒物及病原微生物等毒力水平的一个标志,它表示能使全部实验对象死亡半数的剂量或浓度。
由于生物间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LD50需用一批相当数量的实验对象进行实验方能测得,并且每种药物不同实验对象的 LD50值不相同。
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 剂量必须按等比级数(剂量对数按等级数)分组; 2. 各组动物数应相等; 3. “反应”应大致呈正态分布。
最小剂量组的死亡率(Pn)应为 0% ,最大剂量组的死亡率(Pm)应为 100%,如果Pn<20%或Pm>80%需用校正公式计算,如Pn>20%或Pm<80%则不能用此法计算。
本操作规程为规范实验操作、保证样本质量、操作安全而制定。
中国国家流感中心的所有技术人员,必须按照本文件相关的规程进行操作。
二、范围适用于中国国家流感中心所有技术人员进行以小鼠为模型的半数致死量测定。
(一)生物安全要求根据所使用病毒的生物安全条件在ABSL-2、ABSL-3或ABSL-4条件下操作。
病毒融化后不能再次冻存。
(二)材料根据具体实验配制。
(三)实验步骤1.预备实验(1)摸索上下限:即用少量动物逐步摸索出使全部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Dm)和一个动物也不死亡的最小剂量(Dn)。
方法是据经验或文献定出一个估计量,观察 2~3 只动物的死亡情况。
如全死,则降低剂量;如全不死,则加大剂量再行摸索,直到找出 Pm =100% 和 Pn =0% 的剂量,此两量分别为上下限。
(2)确定组数,组距及各组剂量1)组数:一般 5~8 组,可根据适宜的组距确定组数,如先确定5组,若组距过大,可再增加组数以缩小组距。
有时也可根据动物死亡情况来决定增减组数。
2)组距:指相邻两组剂量对数之差,常用“d”来表示。
d不宜过大,因过大可使标准误增大;也不宜过小,因过小则组数增多,各组间死亡率重叠造成实验动物的浪费。
LD50的测定方法
LD50的测定方法有三种:概率单位法(Bliss法)、累计法(Reed-Muench、Karber)、序贯法
概率单位法:
1、进行实验:死亡率为10%-50%、50%-90%的组数各占一半。
死亡率为
0%和100%时,舍去不用
2、数据转换:计算剂量对数x和死亡率概率单位y
3、对x和y进行回归分析,求出回归方程
4、由回归方程计算当y=5时的x值
5、取x值的反对数得到LD50
如某农药对急性大白鼠的LD50测定计算
得:
累积法测定LD50
1、剂量组按等差或等比级数分5-8组
2、死亡率在0-100%之间
3、分别累计各组动物死亡总数和存活总数
4、分别求各组的累计动物死亡率
5、用线性插值法求半数致死量
例:
序贯法测定
1、做实验:从接近LD50的各组动物组数n剂量开始,等比级数分4-6组;
一只一只动物进行,阳性,下一只动物用低一级剂量,反之,则相反
2、计算各组动物数
3、计算各组动物组数n与剂量对数x的乘积之和:∑nx
4、计算LD50的对数值:∑nx/∑n
5、取反对数得到LD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