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霍恩氏法计算LD50替代方法概述
- 格式:pptx
- 大小:1.64 MB
- 文档页数:13
霍恩氏法解读
霍恩氏法是一种统计学中常用的方法,主要用于计算样本的标准误( standard(error)。
标准误是样本统计量( 如样本均值、样本比例等)的标准差,它衡量了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
霍恩氏法在计算标准误时考虑了样本中的有限样本调整,特别是在样本容量较小时,可以更准确地估计标准误。
霍恩氏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霍恩氏法的核心思想是,在计算标准误时,考虑了样本容量相对于总体容量的比例关系。
当样本容量与总体容量相等时,霍恩氏法的标准误就等于普通的标准差。
但当样本容量远小于总体容量时,霍恩氏法会对标准误进行修正,以考虑样本容量相对较小可能引入的抽样误差。
使用霍恩氏法可以更准确地估计样本统计量的精确度,尤其是在样本容量较小时,它能够提供更可靠的结果。
在统计学中,了解如何正确地计算和解释标准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对样本统计量的解释和推断的可靠性。
计算ld50的查表法和经验估算法
LD50是指通过嘴部和皮肤接触的某一物质,而且可以让50%的有害生物产生致死的剂量。
为了计算LD50,有两种方法:查表法和经验估算法。
查表法是一种精确的计算LD50的方法,可以从专业的资料中查询物质的LD50值,精巧无误。
查表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使计算结果更快,而且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节省大量的时间。
经验估算法是一种根据上述经验计算LD50的方法,其目的是估算物质所需的剂量,以获取有效的结果。
它基于业界技术规范,可以完成对LD50的经验测算,得到一个比较准确的结果。
总的来说,通过查表法和经验估算法可以更方便,更快速地计算LD50。
然而,这两种方法都是有可能出现误差的,因此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定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除此之外,计算LD50还需要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运用,以确保精确的计算结果。
LD50的测定⽅法
LD50的测定⽅法
LD50的测定⽅法有三种:概率单位法(Bliss法)、累计法(Reed-Muench、Karber)、序贯法概率单位法:
1、进⾏实验:死亡率为10%-50%、50%-90%的组数各占⼀半。
死亡率为
0%和100%时,舍去不⽤
2、数据转换:计算剂量对数x和死亡率概率单位y
3、对x和y进⾏回归分析,求出回归⽅程
4、由回归⽅程计算当y=5时的x值
5、取x值的反对数得到LD50
如某农药对急性⼤⽩⿏的LD50测定计算
得:
累积法测定LD50
1、剂量组按等差或等⽐级数分5-8组
2、死亡率在0-100%之间
3、分别累计各组动物死亡总数和存活总数
4、分别求各组的累计动物死亡率
5、⽤线性插值法求半数致死量
例:
序贯法测定
1、做实验:从接近LD50的各组动物组数n剂量开始,等⽐级数分4-6组;⼀只⼀只动物进⾏,阳性,下⼀只动物⽤低⼀级剂量,反之,则相反
2、计算各组动物数
3、计算各组动物组数n与剂量对数x的乘积之和:∑nx
4、计算LD50的对数值:∑nx/∑n
5、取反对数得到LD50。
实验十六生理与病理状态的LD50测定【实验目的】熟悉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原理、方法、计算及意义。
【实验原理】任何药物超过一定剂量时均会损害机体的组织、器官,引起各系统功能紊乱,直至死亡。
LD50是以动物死活的质反应为指标的毒性数据。
药物的剂量与死亡率之间呈常态分布曲线,与累积死亡率之间呈长尾“S”形曲线,药物的对数剂量与累积死亡率之间呈对称“S”形曲线。
此量效曲线两端平坦,反应灵敏度差,中间段陡,反应灵敏。
而以50%处最敏感,剂量稍有变化,死亡率就有明显变化,故常以引起半数动物死亡(LD50)或半数动物产生阳性效应(ED50)的剂量作为衡量药物毒性或效应大小的最常用、最恰当的指标。
若将反应率转换为机率单位,则对数剂量与机率单位之间呈直线。
测定LD50的方法很多,有蔻氏法、目测法、机率单位法、bliss法(正规机率单位法)等,本实验用的是简化机率单位法。
【实验动物】小白鼠10只,体重20g左右。
【药品与器材】1%盐酸普鲁卡因溶液、苦味酸。
天平、注射器1ml×1、鼠笼。
【实验步骤】LD50的测定(简化机率单位法)1.动物的分组方法:取小白鼠20只,称重,随机分为2个不同状态组,每组10只。
2.其中1组动物分别注射肾上腺素为病理状态组。
3.再将每组动物随机分为5个剂量组,每组2只。
4.各组分别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1%盐酸普鲁卡因溶液,观察并记录给药后动物反应(中毒症状、外观、行为、呼吸、腺体分泌、大小便等情况),记录动物死亡时间及死亡数。
5.半数致死量的计算:汇集全班结果,求LD50。
表6-6 LD测定记录表【统计与处理】LD50的计算:用对数剂量(x = log D)与机率单位(y)进行直线回归(y = a + bx),以预期机率单位5(50%死亡率)代入公式,求得x即为LD50。
现用Casio-fx-180P计算器处理实验数据:INV KAC,Mode 2输入x按X D Y D,输入y按DA TAINV A (a)INV B (b)INV r(r)5 INV x,INV 10x (LD50)【注意事项】1.测定LD50前,要进行预实验,摸索接近100%和0%死亡的剂量范围。
食品毒理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烟台大学第一章测试1.毒理学的三个主要研究领域是()。
参考答案:描述毒理学;管理毒理学;机制毒理学2.食品毒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参考答案:转基因食品;保健食品;新资源食品;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3.毒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参考答案:体外试验;动物体内试验;人体试验;流行病学研究4.食品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参考答案:感官性状良好;卫生安全、无毒无害;含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5.对于食品中外源物质的毒性,通过动物试验和体外试验进行研究,并将结果外推到人,进行风险评估。
()参考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毒性作用的分类包括()。
参考答案:变态反应;速发与迟发作用;功能形态损伤作用;特异体质反应2.苏丹红是()。
参考答案:化学染色剂3.苯并芘是一种常见的()。
参考答案:间接致癌物4.在制定安全限值时最重要的毒性参数是()。
参考答案:LOAEL和NOAEL5.一般认为外源化学物的一般毒性和致畸作用的剂量-反应关系是有阈值的。
()参考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外源性化学物在体内的存在形式()。
参考答案:以游离形式存在;与血浆蛋白结合;与红细胞膜上某些成分结合;与血红蛋白结合2.影响胃肠道吸收的因素()。
参考答案:外源化学物的性质;肠道菌群分布;胃肠道内容物的数量;胃肠道的蠕动速度3.外源化学物的排泄途径有()。
参考答案:汗腺排泄;肾脏排泄;肝胆排泄;呼吸道排泄4.影响化学毒物分布的因素有()。
参考答案:血脑屏障;组织器官的亲和力;器官的灌流率和扩散率;与血浆蛋白的结合5.外源物质在体内可能先后发生多个I相反应而不发生II相反应。
()参考答案:错第四章测试1.在食品毒理学研究试验设计时,必须遵循()。
参考答案:一致性原则;对照性原则;随机性原则;重复性原则2.按微生物控制可将实验动物分为()。
参考答案:普通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无菌动物;清洁动物3.常用的实验动物采血方法有()。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试行)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85.12.01•【文号】(85)卫防字第78号•【施行日期】1985.12.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食品安全正文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试行)(1985年12月1日卫生部)前言为了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对于直接和间接用于食品的化学物质进行安全性评价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根据目前我国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统一的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将有利于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也便于将彼此的结果进行比较,随着科学技术和事业的发展此程序将不断得到修改完善。
目的为我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工作提供一个统一的评价程序和各项实验方法,为制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限量标准和食品中污染物及其他有害物质的允许含量标准,并为评价新食物资源,新的食品加工、生产和保藏方法,提供毒理学依据,特制定本程序。
适用范围一、用于食品生产、加工和保藏的化学和生物物质,如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用微生物等。
二、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和保藏等过程中产生和污染的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生物毒素、包装材料溶出物、放射性物质和洗涤消毒剂(用于食品容器和食品用工具)等。
三、新食物资源及其成份。
四、食品中其他有害物质。
总则在评价一种物质的安全性时,应全面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以进行综合评价:一、化学结构:可以根据化学结构预测其毒性。
二、理化性质和纯度:试验样品必须符合既定的生产工艺、配方和理化性质。
其纯度应与实际应用的相同。
需要鉴别其毒性作用系该物质本身的作用还是杂质的作用,或进行其它特殊试验时可用纯品。
必要时应考虑杂质的毒性。
如农药,一般用原药,但对我国创制的新农药,则应同时用纯品和原药进行试验。
三、人的可能摄入量:除一般人群的摄入量外,还应考虑特殊和敏感人群(如儿童、孕妇及高摄入量人群)。
四、人体资料:由于存在着动物与人之间的种属差异,在将动物试验结果推论到人时,应尽可能收集人群接触受试物后的反应资料,如职业性接触和意外事故接触等。
改进寇氏法公式
寇氏法(Karber 法)是一种用于计算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的
方法。
不过要改进寇氏法公式,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呢!
咱先来说说为啥要改进它。
在实际应用中,有时候会发现寇氏法公
式得出的结果可能不够准确或者适用范围有限。
比如说,在面对一些
特殊的药物作用机制或者实验数据分布不太规则的情况下,原来的公
式可能就有点“力不从心”啦。
我记得有一次做实验,用寇氏法公式来计算一种新研发药物的
LD50。
那实验过程,真是让人焦头烂额!实验动物们的反应各不相同,有的很快就出现了严重的症状,有的却好像没啥事。
按照传统的寇氏
法公式计算,得出的结果总让人觉得心里没底。
那怎么改进呢?这就得从数据处理和模型构建上入手啦。
比如说,
可以考虑引入更复杂的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更精细的分析和拟合。
或者结合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建立更准确的数学模型。
另外,在改进的过程中,还得充分考虑实验的条件和实际情况。
就
像那次实验,如果能提前对药物的特性有更深入的了解,对实验动物
的个体差异有更准确的评估,也许就能在改进寇氏法公式的时候更有
针对性。
还有啊,多参考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也是很重要的。
说不定在
别的学科里,已经有了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可以借鉴过来用用。
总之,改进寇氏法公式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不断尝试和创新。
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科研人员一步一个脚印,踏
踏实实去探索。
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一定能让寇氏法公式更加准确、实用,为药物研究和安全评估提供更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