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富硒技术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小麦富硒问题研究报告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加,富含硒元素的食物备受瞩目。
其中,小麦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硒含量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备受关注。
本研究旨在探究小麦富硒问题,为人们提供更多关于小麦硒元素的信息。
一、小麦硒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小麦硒含量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土壤中的硒含量、施肥措施以及品种的选择等。
过去的研究表明,土壤中的硒含量对小麦硒含量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地区的土壤硒含量差异较大,导致小麦硒含量的差异也相应较大。
此外,研究还发现,适量的施肥措施可以提高小麦硒含量,但过量施肥则可能对小麦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另外,品种的选择对小麦硒含量也有一定影响,部分品种具有较高的硒积累能力。
二、小麦硒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研究小麦富硒食物的摄入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扮演着多种生物学过程中的重要角色。
研究表明,摄入富含硒的食物可以提高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轻氧化应激引起的损伤。
此外,硒还对免疫系统、甲状腺功能和生殖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适量摄入富含硒的小麦食物对于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
三、小麦富硒问题的应用前景和挑战小麦富硒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和挑战。
从应用前景来看,研究可以为小麦种植地区提供科学的施肥措施,提高其硒含量,从而生产出供人食用的富硒小麦产品。
这对于缺硒地区人们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富含硒的小麦还可以作为一种功能性食品,满足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然而,研究中也存在一些挑战,例如如何平衡施肥量与植物的生长、品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保证富硒小麦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等。
综上所述,小麦富硒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小麦硒含量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我们能够为小麦种植、人们的饮食和健康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未来的研究可以着重在探索影响小麦硒含量的因素,并加强对小麦富硒食物的生产和利用的研究。
这将为人们的健康和可持续农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富硒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研究简介富硒技术是一种利用硒元素来增加产品中的硒含量的技术。
硒是一种重要的营养元素,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富含硒的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富硒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研究。
原理富硒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添加富含硒的物质到产品中,提高产品的硒含量。
硒是一种微量元素,人体对硒的需求量很小,但缺乏硒会导致多种疾病。
因此,富含硒的产品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
富硒技术主要有以下原理: 1. 选择富含硒的原材料:通过选择含有较高硒含量的原材料作为产品的主要成分,可以提高产品的硒含量。
例如,富硒蔬菜和富硒谷物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
2. 使用富硒添加剂:可以向产品中添加富含硒的添加剂,通过与主要成分混合,使产品含有更多的硒。
这种方法适用于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3. 富硒培养技术:通过控制生长环境和添加富含硒的营养液,可以使植物和微生物富含硒。
这种方法可用于生产富硒农产品和富硒食品。
应用研究富硒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研究。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研究方向:富硒食品研究富硒食品是指通过富硒技术制备的食品。
富硒食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富硒谷物:通过在谷物生长过程中添加富硒添加剂,可以获得富含硒的谷物。
富硒谷物对人体健康有益,可以作为主食食用。
- 富硒水果:通过提高水果树的富硒水平,可以获得富含硒的水果。
富硒水果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 富硒蔬菜:通过控制蔬菜的生长环境和添加富硒营养液,可以获得富含硒的蔬菜。
富硒蔬菜对人体健康有益,可供烹饪食用。
富硒保健品研究富硒保健品是指富含硒的营养补充品和保健品。
富硒保健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富硒片剂:通过将富含硒的物质制成片剂,可以作为补充剂补充硒元素。
富硒片剂常用于治疗硒缺乏病和提高免疫力。
- 富硒胶囊:通过将富含硒的物质制成胶囊剂,可以方便地进行补充。
富硒胶囊常用于保健和预防疾病。
了解富硒技术的优势与收获【了解富硒技术的优势与收获】序号一:引言富硒技术是一项聚焦于增加作物中硒含量的农业科技,以提高农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品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营养需求的不断增长,富硒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深入探讨富硒技术的优势与收获,帮助读者更全面了解并认识这一农业科技。
序号二:富硒技术的定义与原理富硒技术是通过人为调节土壤中硒的含量,使植物吸收更多的硒,进而提高作物中硒的含量。
硒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富硒技术的原理是在作物生长过程中,通过合理施用硒肥、改良土壤性质等手段,增加土壤中的硒含量,促进作物对硒的吸收,最终提高作物中硒的积累。
序号三:富硒技术的优势1. 提高作物营养价值:富硒技术能够使作物中硒的含量得到有效增加,从而提高了作物的营养价值。
硒作为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生理代谢过程,对人体的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 提升农产品品质:硒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作物中的硒含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品质。
富硒技术能够提高作物中硒的含量,使农产品具备更好的品质,如口感更好、香气更浓等。
3. 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富硒技术中常常使用硒肥进行施用,这对于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有很好的修复作用。
硒能促进一些重金属元素的沉淀和迁移,从而减少了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毒害程度。
4. 提高农产品抗逆性:富硒技术能够增加作物中硒的含量,从而提高了作物对不良环境的抗逆性。
硒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能,能够抵御环境中有害物质对作物的损害,增强作物的抵抗力。
序号四:富硒技术的收获通过富硒技术,农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品质得到了提升,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重要影响。
具体而言,富硒技术的应用带来以下几方面的收获:1. 丰富的营养物质:富硒技术能够使作物中的硒含量得到提高,从而为人体提供了更丰富的营养物质。
硒参与了人体内很多酶的活性化过程,对提高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等都具有明显的效果。
水稻和小麦对硒的吸收、转运及形态转化机制共3篇水稻和小麦对硒的吸收、转运及形态转化机制1水稻和小麦对硒的吸收、转运及形态转化机制硒是人体和动物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有助于调节心脏健康、免疫系统和甲状腺功能,还有防止癌症的作用。
硒在环境中存在多种形态,包括无机的硒酸盐、硒酸、硒化物以及有机的硒氨酸和硒蛋白酶等。
硒的吸收、转运及形态转化机制对于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着重探讨水稻和小麦对硒的吸收、转运及形态转化机制。
水稻对硒的吸收和转运水稻是全球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人类的重要粮食来源。
水稻对硒的吸收取决于硒的存在形式和土壤pH值。
土壤 pH 值越低,植物对离子形态的硒吸收越高,因为此时硒的不同离子形式容易发生水解,生成较为可溶的氧化硒酸盐 [Se(VI)],进而被水稻吸收。
当土壤 pH 值高于 7 时,植物对硒的吸收下降,硒在这种环境中往往以难溶性硒酸盐 [Se(VI)] 和比离子态更为不活泼的硒化物 [Se(IV)] 的形式存在 [1]。
水稻对硒的吸收和转运主要是通过硒氧化还原酶来完成。
硒氧化还原酶包括GSH-Px、Thioredoxin和Glutaredoxin等,其中GSH-Px是水稻中的主要硒氧化还原酶。
GSH-Px可以将硒化物和硒酸盐氧化为氧化硒酸盐和硒酸。
氧化的硒酸盐可以通过硒转运蛋白SeT1运输到质膜,并进一步转运到遗传物质质粒,分布到不同的细胞器中。
在氧化的过程中,还可形成高等的硒氧化物,如硒蛋白酸盐 [Se(VI)]。
水稻中硒的形态转化主要通过硒酰胺基甲酸酯酶进行,它可将硒酸盐和硒酸酯转化为相应的硒酰胺基甲酸酯。
硒酰胺基甲酸酯是水稻硒代谢中的主要有机硒形式,含有氨基酸和硒之间的共价化学键,并被水稻根系和包括谷壳和胚乳的其他组织积累[2]。
小麦对硒的吸收和转运小麦作为另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对硒的吸收和转运机制比水稻复杂。
小麦可在土壤中吸收有机硒和无机硒。
无机硒的形式包括硒酸根、硒酸盐和硒化物等,有机硒则包括硒酸胺、硒酰半胱氨酸和硒蛋白酶等 [3]。
富硒黑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其加工利用屈爱玲(河南省汤阴县棉花原种场,安阳汤阴县456150)摘要:与普通白粒小麦相比,富硒黑小麦籽粒中的蛋白质、赖氨酸、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含量较高,特别是硒的含量高于普通小麦200%。
目前,我国居民仍然以普通白粒小麦为主要食物来源,培育富硒黑小麦可以有效解决消費者曰常生活补硒的问题。
我国72%的国土都属贫硒或缺硒土壤,因此,通过添加外源硒肥生产富硒黑小麦意义十分重大。
关键词:富硒黑小麦;栽培;加工!、选地与选种(一) 选地选择肥力中上等、轮作3年以上的沙壤质土地,要求 土层深厚,地势平坦,耕作层有机质含量在1%以上,全氮0.08%左右,速效磷在25m(kg以上,速效钾80m(kg左右。
(二) 选种选择在中原地区适应性强,产量高,抗病、抗倒伏的 黑麦76号、漯珍1号等黑小麦品种。
二、 整地与施肥(一) 整地适当深耕,打破犁底层,不漏耕;耕透耙细,耕耙配套,无 明暗坷垃,达到上松下实;及时磙耙,做到地平、块小、土碎、墒好。
(二) 施肥结合秋耕每667 m2底施有机肥3000kg667m2,磷酸二铵 25kg,尿素10kg,硫酸钾10kg,在整地 施 耕入土。
三、 种子处理黑小麦种子用75%的卫福可湿性粉剂(含福美 双(37.5%) 2.2~2.8g拌种或选用20%的粉锈宁32mL兑水50 kg种。
四、 适时播种在整好地的条件下,日均勻气温在10$左右,10月中 旬为播种适期,种子粒选和发芽试验,种1%20,种要做到深 ,下籽平均,土一 。
/种量,做到合理密植。
667 m2种4~5kg,基本苗为 12万#15万株,单株成穗2.5#3个。
五、 富砸技术黑小 麦 ,施强 剂 ,667 m2量 200 mL,50 kg,好在 无 或 无 时 施。
施以 、湿 有滴珠为宜,如喷施后4h内遇雨需补喷。
六、 田间治理(一)的目标是:争取苗齐、勻、全、壮,促根增 ,麦 全 。
及时 漏 ,瘩要及时疏。
河南农业2022年第28期
NONGYE ZONGHENG
农业纵横
河南省富硒小麦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是河南省最大的富硒小麦生产区。
为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永城市大力培育发展富硒小麦种植和面粉加工业,建设集中连片的富硒小麦高标准规模化生产示范基地,开展富硒小麦技术研发与应用,实行订单生产,同时积极研发富硒馒头、水饺、面条、面包等不同用途小麦粉以及特色深加工食品,推动富硒小麦规模化、品牌化 发展。
四、富硒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研发水平低
富硒小麦的基础性研究不足,一些关键补硒技术仍需验证,缺乏成熟的规模化、标准化集成技术,生产水平低,难以满足企业加工需求。
产品研发创新不足,缺乏精深加工,加工工艺简单,趋同严重,产品层次低。
(二) 生产经营规模小
与国内富硒产业发展较快的地区相比,河南省富硒
构建了富硒小麦标准体系。
育、引进及配套栽培新技术攻关;支持富硒土壤区优先试点,建设富硒小麦示范基地,加快标准化生产技术研发应用;加强标准创新,完善构建河南富硒小麦全产业链标准技术体系;培育一批生产规模大、竞争力强的富硒小麦加工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三) 推进产销衔接
政府部门应坚持以优势产地为基础,以订单生产为纽带,支持加工企业、购销企业等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富硒小麦发展联合体,进行规模化种植和专业化生产,构建“产—供—销”产业链,加强富硒小麦检验检测中心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利用互联网,确保产销信息畅通,积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推进产销加一体化融合发展。
(责任编辑 程丽红)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富硒技术的原理与应用1. 富硒技术的概述富硒技术是一种通过增加农产品中的硒含量来提高其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的方法。
硒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
富硒技术已经在农产品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被认为是一种有效改善人体健康的手段。
2. 富硒技术的原理富硒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2.1 土壤调理富硒通过对土壤进行合理的调理,将土壤中的硒元素提高到适宜的含量,使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吸收足够的硒元素。
土壤调理富硒的方法包括增施硒肥、施用硒化肥和处理土壤酸碱度等。
2.2 植物富硒通过选择富硒植物进行种植,或者在普通品种的基础上通过特殊处理使其富含硒元素。
植物富硒的方法包括筛选富硒品种、改造富硒基因、硒浸泡和硒喷雾等。
2.3 合理饲喂富硒家禽家畜通过给家禽家畜提供富含硒元素的饲料,增加其体内硒元素的含量。
合理饲喂富硒家禽家畜的方法包括调整饲料成分、添加硒酵母和合理选用饲料等。
3. 富硒技术的应用富硒技术已经在农产品生产、养殖业和保健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3.1 农产品生产在农产品生产中,富硒技术被用于增加作物中硒元素的含量,改善农产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富硒农产品被认为对人体健康有益,因此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附加值。
3.2 养殖业在养殖业中,富硒技术被应用于提高家禽家畜的体内硒元素含量,改善肉质的质量。
富硒家禽家畜被认为对人体健康更有益,因此在市场上具有更高的竞争力。
3.3 保健品富硒技术还被用于制造各类富硒保健品,如富硒饮料、富硒食品和富硒化妆品等。
这些保健品被认为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衰老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4. 富硒技术的前景富硒技术在改善人体健康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前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对营养价值的重视,富硒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富硒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营养价值,还可以为养殖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此外,富硒技术也为保健品制造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总而言之,富硒技术在现代农业和保健品行业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将为人们的健康带来更多的福祉。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富硒小麦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土地进行25cm以上的深耕,向土地上撒施基底肥,精细整地,再耕平;向小麦种子中加入含硒浸种液至没过小麦种子,浸种12天,然后在阳光下晾晒23天;将晾晒处理后的小麦种子和包衣剂进行拌种;将拌种后的小麦种子进行条播;于小麦出苗期开始每隔712天向小麦叶片上喷施亚硒酸钠营养液,至灌浆期为止,首次亚硒酸钠使用量为每亩12g,以后亚硒酸钠使用量相对于上一次每亩增加0.10.5g;管理:播种一个月后,追施复合肥;收割:播种5060天后,人工收割。
该方法可有效解决现有的种植方法存在的小麦中硒含量低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1.一种富硒小麦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整地:对土地进行25cm以上的深耕,以500-600kg/亩的比例向土地上撒施基底肥,精细整地,再耕平;(2)浸种:向小麦种子中加入含硒浸种液至没过小麦种子,于35-45℃条件下浸种1-2天,然后将小麦种子在阳光下晾晒2-3天;(3)拌种:将步骤(2)晾晒处理后的小麦种子和包衣剂按照1:20-50的体积比进行拌种;(4)播种:将步骤(3)中拌种后的小麦种子进行条播,播种深度为2-5cm,行间距为20-30cm;(5)叶片施肥:于小麦出苗期开始每隔7-12天向小麦叶片上喷施亚硒酸钠营养液,至灌浆期为止,首次亚硒酸钠每亩使用量为1-2g,以后每次亚硒酸钠每亩使用量相对于上一次增加0.1-0.5g;(6)管理:播种一个月后,按照每亩100-200kg的比例追施复合肥;(7)收割:播种50-60天后,人工收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基底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海鸟粪20-50份,鸡粪50-60份,牛粪40-60份,钙镁磷肥10-20份,碳酸钾10-20份、虾壳粉5-10份和磷酸二胺10-30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基底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海鸟粪45份,鸡粪60份,牛粪60份,钙镁磷肥16份,碳酸钾18份,虾壳粉8份和磷酸二胺20份。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进展硒是一种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的微量元素,它在人体中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由于土壤中硒的含量相对较低,并且硒的生物利用率较低,很难通过单纯的进食来满足人体对硒的需求。
通过农作物硒的生物强化,可以提高硒的摄入量,从而维持人体健康。
本文将简要介绍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机制,并综述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的研究进展。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主要发生在根部。
土壤中的硒以硒酸盐、亚硒酸盐和有机硒的形式存在。
植物通过根系对硒盐的主动吸收和有机硒的被动吸收来摄取土壤中的硒。
硒进入植物体内后,主要以硒酸盐或硒代谢产物的形式存在,部分经过转运进入细胞质溶胶液,再进一步转运到叶片和籽粒中。
农作物对硒的生物强化是通过种子处理、土壤施硒或浸种来实现的。
种子处理是将硒化合物加入种子处理剂中,在种子表面形成硒层,提高种子的硒含量。
土壤施硒是通过在土壤中添加硒化合物,促进植物对硒的吸收和积累。
浸种是将硒化合物浸泡在水中,然后将种子浸泡在硒溶液中进行种植。
这些方法都能有效增加农作物中硒的含量,从而实现硒的生物强化。
在主要农作物中,小麦、玉米、大豆和水稻是进行硒生物强化研究比较多的作物。
研究表明,不同农作物对硒的吸收利用能力存在差异。
小麦和水稻对硒吸收利用能力较强,可以在土壤中富集较高的硒含量。
而大豆和玉米对硒的吸收能力较低,需要通过土壤施硒或种子处理等方式来进行硒生物强化。
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硒化合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植物对硒化合物的吸收转运机制、硒生物强化的影响因素以及硒生物强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
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的硒处理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生长发育和产量。
但是过量的硒处理会导致植物中的硒含量超标,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及农作物硒生物强化是当前硒研究的热点领域。
通过研究植物对硒的吸收利用机制,可以提高农作物对硒的吸收利用能力,进而增加农作物中硒的含量,满足人体对硒的需求。
关于发展特色农业富硒黑小麦的经验和做法文档下载说明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关于发展特色农业富硒黑小麦的经验和做法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特色农业是指根据地区的气候、土壤和资源特点,培育出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农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并提高农民收入。
富硒黑小麦是一种兼具营养与健康特色的小麦品种,在近年来备受关注。
下面将详细介绍发展特色农业富硒黑小麦的经验和做法。
1. 资源评估与选择适宜地区。
在发展富硒黑小麦之前,首先需要对资源进行评估。
这包括对土壤、气候、水资源等方面的评估。
富硒小麦种植
富硒小麦是一种经过选择和培育的小麦品种,它富含硒元素。
硒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益。
富含硒的食物可以提高免疫力、抗氧化、预防癌症、心血管疾病等。
因此,富硒小麦的种植成为近年来食品及农业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富硒小麦种植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壤选择:富含硒的土壤对富硒小麦的生长至关重要。
选择土壤中硒含量高的地方进行种植,可以通过土壤检测确定土壤中硒的含量。
2. 种子选择:选用富含硒的小麦种子进行种植,这样可以保证所产出的小麦也富含硒元素。
可以通过购买经过认证的富硒小麦种子来确保品质。
3. 种植管理: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合理施肥、浇水等管理措施,保证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同时,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保证小麦的健康生长。
4. 收获与加工:富硒小麦的收获时间一般在小麦结实后的半干期,此时小麦中的硒含量较高。
收获后,可以通过烘干等方式降低水分含量,并注意存储,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富硒小麦种植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技术含量,在种植过程中需要合理利用科学技
术手段,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同时,种植者还需要了解相关的土壤、气候和病虫害等知识,进行合理的管理和调控,以确保富硒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富硒小麦生产技术要求
富硒小麦生产技术要求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土壤管理:选择适宜种植富硒小麦的土壤,常规施肥,保持土壤肥力和水分,增加土壤中硒的含量。
2. 种子选择:选择硒含量高的富硒小麦品种,确保生产出的小麦具有较高的硒含量。
3.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植物生长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提供充足的营养供应。
4. 病虫害防治:采用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控制病虫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保证小麦生长健壮。
5. 水分管理:合理安排灌溉,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避免干旱和湿润过度对小麦生长的不利影响。
6. 生长调控:通过适时的管理措施,如精确施肥、调整植株密度、合理修剪等,调控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代谢,提高富硒小麦的硒含量。
7. 收获和后期处理:合理安排收获时间,注意收获时的保护,以避免小麦硒含量的损失。
在后期处理中,注意保存和加工的方法,保持富硒小麦的品质和营养成分。
硒对农作物影响的探讨硒对农作物影响的探讨摘要硒对局部农作物的产量有提高作用,同时可提高作物果实的品质,对一些有毒的重金属在吸收上有抑制作用,但过量的硒对局部农作物也有毒害作用。
分析了硒在农作物上应用的一些问题,展望了农作物富硒的研究方向。
硒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目前已有的观点是:缺硒可能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病和某些地方病,如克山病。
20世纪50年代以前,硒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有毒物质。
直到1957年,Schwarz等酿酒酵母别离出的活性因子〔即硒〕,能预防老鼠因缺乏维生素E而引起的肝坏死,才使人们认识到硒是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从此,人们对硒的研究逐渐多了起来,同时硒对人体的作用也逐渐为人们所了解,人们对人体补硒越来越重视。
补硒制品分为无机硒〔如硒酸钠、亚硒酸钠等〕和有机硒〔如硒酵母、硒酸酯多糖、富硒农产品等〕,有机硒具有吸收率高、可在人体组织储存、不形成毒性反响等优势,逐渐成为人们补硒的首选。
而选择富硒农产品补硒是最平安和方便的方法之一。
本文主要分析硒在农作物中的吸收情况以与硒对农作物的反作用,并由此结合本地农作物富硒生产实际,在试验研究层面上讨论所需要解决问题的对策。
1农作物中硒的吸收1.1农作物对硒的吸收能力土壤中的硒是植物体中硒的主要吸收来源,大气中的硒也是植物硒的来源之一。
根据植物对硒的吸收能力,可分为硒积聚植物和硒非积聚植物2大类。
硒积聚植物常被称为“硒指示植物〞。
许多杂草和大局部农作物类植物是硒积聚植物,含硒量不超过30μg/g,其中十字花科植物对硒的积聚能力最强,其次为豆科,谷类最低。
谷类中小麦对硒的积聚最多。
据研究,在土壤中增施硒肥或在植株叶面上喷洒硒剂溶液,可提高植物的含硒量。
自2000年开场,分别在水稻、小麦、花生等作物上进展了叶面硒肥的喷洒试验。
后期品质检测结果显示:硒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各种作物对硒的吸收能力不同:喷洒一样浓度的硒肥,最后测定硒含量大小顺序为花生>小麦>水稻。
小麦富硒技术的应用小麦富硒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种植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小麦中的硒含量,从而增加小麦对人体健康的营养价值。
富硒小麦种植技术的应用有助于解决我国硒缺乏地区的硒缺乏问题,并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
下面将从小麦富硒技术的种植方法、中硒小麦的应用领域和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种植技术1.土壤处理:选择硒含量较高的土壤或者给土壤施加硒肥,可以增加小麦植株对硒的吸收。
2.种子处理:利用硒浸种技术,在播种前使用硒溶液浸泡小麦种子,能够提高种子中的硒含量,并促进种子的发芽和生长。
3.施肥技术:在小麦生长期间适量施用含硒肥料,如硒酸肥、硒磷酸肥等,可有效提高小麦种植区域土壤中的硒含量。
4.灌溉技术:在干旱地区种植小麦时,可以通过地下滴灌、喷灌等方式,适量供应水分,并且灌溉水中添加适量的硒肥料,提高灌溉水中的硒含量。
二、中硒小麦的应用领域1.食品加工业:中硒小麦可以用于制作面粉、挂面、面包等食品,以增加食品中的硒含量,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2.食品保健品:中硒小麦可以用来制作富硒食品保健品,如硒饼干、硒面包、硒粉等,对改善人体的免疫力、抗氧化能力等具有益处,有助于预防和治疗一些慢性疾病。
3.农产品加工业:中硒小麦可以用来制作富硒小麦粉、富硒小麦胚芽油等农产品,提供给市场销售,为农民带来更多的收益。
三、中硒小麦的意义1.改善地方居民的硒缺乏状况:我国部分地区土壤中硒含量偏低,导致居民普遍存在硒缺乏问题。
中硒小麦的种植可以通过饮食方式摄入更多的硒,改善人们的硒营养状况,预防硒缺乏相关疾病。
2.提高小麦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中硒小麦在营养价值上比普通小麦更具优势,因此在市场上具有较大的竞争力,可以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3.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硒小麦的种植和加工,需要一定的投入和劳动力,能够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和就业,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
总之,小麦富硒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小麦中的硒含量,增加小麦对人体健康的营养价值。
富硒紫色小麦新品种
株高70cm左右、冬性,穗长10-12cm,能抗癌减肥,延年益寿,市场极为抢手,千粒重50克,麦粒为绿色,亩产800-1000斤,好种易管,亩用种18斤,每斤18元,每斤18元,10斤起邮每斤10元,5000斤以上每斤5元,10万元以上每斤3.5元。
硒是一种人体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硒参与细胞代谢,并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中心元素。
缺硒时该酶功能受阻,活力下降,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诱发多种疾病发生。
硒的生物医学功效,丰富多彩,可归纳为19大类
一、保护细胞膜二、提高红血球运氧能力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四、抵抗有毒有害重金属五、维持甲状腺代谢功能六、防治人类克山病七、防治地方性心血管病八、保护肝脏九、保护胰脏改善糖尿病代谢功能十、防治大骨节兵十一、参与光电子传导提高视力十二、延缓衰老十三、降低吸烟的危害十四、改善营养不良十五、提高生殖机能十六、改善爱滋病患者状况十七、抗类风湿病十八、具有防辐射功能十九、抗肿瘤
根据我国土地面积72%的地区严重缺硒的情况,2004年以来,金粒公司与国家农业部高级工程师何鼎伦和获得“一种增加小麦本体蛋白有机硒含量的技术”采用有机富硒小麦开发营养面粉的方法两项专利持有人王雅各协作,进行了300万亩富硒小麦生产、加工和销售试验。
目前已经较好
地解决了“富硒面粉硒含量标准”与“人体膳食摄入硒量的上限标准”等一系列难题,经农业部(郑州)农产品检测中心检测,金粒公司用试验基地富硒小麦生产的“延丰”、“金粒”牌富硒面粉,有机硒含量达到了200微克/千克的营养健康强化标准,比普通产品高5倍。
小麦富硒技术的推广应用
硒元素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具有解毒、保护心血管、保护肝脏、抗肿瘤等作用。
根据医学界统计,全世界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缺硒。
我国是一个缺硒大国,从东北三省到云贵高原,从青海西藏乃至东部大多数沿海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0%以上居住的人口缺硒。
科学家研究发现,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癌症患者等均与人体内缺硒密切相关。
据武汉工业学院李庆龙教授介绍,我国居民每天膳食中硒的摄入量处于较低水平,仅靠天然食品中的硒摄入量已不能满足人体的正常需要,从而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而富硒小麦的出现解决了这个令人关注的问题。
一、小麦富硒技术
1.“富硒增产素”拌种技术。
取富硒增产素250g,用水稀释拌1亩地种子,拌匀放一小时播种(如进行喷施可不拌种)。
2.富硒增产素喷施技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头水后、二水前结合喷施除草剂,喷施富硒增产素,每亩用250g富硒增产素对水30kg均匀喷施;第二次在小麦抽穗期喷施,每亩用250g富硒增产素对水45kg均匀喷施。
二、富硒小麦栽培技术
1、整地与施肥
1.1 选择肥力中上等、轮作三年以上的砂壤质土地,要求秋深耕20—24cm,每三年深耕一次,突破犁底板结层。
适时适量储水灌溉,及时磙耙,做到地平、块小、土碎、墒好。
1.2 结合秋翻每亩底施磷酸二铵25公斤,尿素10公斤,硫酸钾10公斤,在整地时随机播入。
拔节期(春5叶露尖)随水追施尿素20公斤。
2、选种
2.1 种子处理:每公斤种子用75%的卫福可温性粉剂(含福美双37.5%)2.2—2.8克拌种或选用20%的粉锈宁32m1兑水50公斤。
2.2 品种选择一般选用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小麦品种。
目前主要用当地推广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如郑麦9023、郑麦366等。
3、适时播种
在整好地的前提下,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左右,10月中旬为播种适期,播前进行种子粒选和发芽试验,晒种1—2天,播种要做到深浅适宜,下籽均匀,覆土一致。
种植密度18万株/亩。
4、田间管理
4.1 前期管理前期管理的目标是:争取苗齐、匀、全、壮,通过加强管理促根增蘖,保护麦苗安全越冬。
出苗后及时查漏补缺,对密度过大和疙瘩苗也要及时剔除。
播种后及小麦返青后要根据土壤墒情、苗情及时中耕、镇压。
前期肥水管理的原则是,适当控制施肥量,冬前浇足越冬水,春季浇水要适当推迟,移至拔节后。
4.2 中期管理从起身(开始拔节)至抽穗、开花期间的麦田管理为中期管理。
中期管理目标是塑造合理株型,争取壮秆大穗;科学控制群体,获得合理穗数;协调营养关系,增加穗粒数,提高小麦品质。
正常状态下生长的小麦在起身期要适当控制肥水,适当蹲苗。
在小麦进入两极分化阶段,要加强肥水管理,施肥、灌溉量要大一些,根据“氮肥后移”施肥新技术,施肥、灌溉可移至倒二叶露尖至旗叶展开这一段时间,追肥的比例一般占全生育期计划施氮肥量的
40%-60%。
4.3 后期管理从抽穗、开花至成熟期的麦田管理为后期管理。
后期管理要围绕防灾减灾这条主线,以养根护叶防止早衰为目标,最终实现保花增粒,提高粒重,提高品质,增加产量的目的。
小麦乳熟期至收割阶段,要适当控制水分,在小麦抽穗后一般不再浇水。
可于开花期和灌浆期两次分别用250g富硒增产素及1500克磷酸二氢钾,加水30公斤,进行叶面喷洒,以延长叶片的功能期,增加粒重,提高子粒品质。
喷施“富硒增产素”时,要避开阴天。
喷施时间为:上午9—10点,下午4点以后。
喷施后24小时内如遇雨天,需补喷。
另外,对于蚜虫发生严重的麦田喷施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或植物农药。
及时拔除大草和去杂去劣,促进小麦生长。
若未进行第二次喷施,结合灭蚜喷施富硒增产素。
5、收获
植株变黄,茎节处微带淡黄色,麦粒呈现本品种原有特色时抢收;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及时晾晒。
应选择无污染的晒场,晒干扬净,颗粒归仓。
及时收获,单打单收,防止不同品种间混杂,以便提高优质麦的等级。
6、仓储:富硒绿色小麦,单独仓储,取样化验待收购。
富硒小麦不仅亩产量增加,而且因为是富硒麦,每斤能以比市场价高价格销售到富硒面粉加工企业,在生产应用和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研究实施农作物增硒增产技术(即在小麦生长过程中通过植株补硒,使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一方面可使粮食增产,而更重要的是使小麦品质提高,达到增硒效果,用这样的小麦加工成系列面粉食用之后既可起到营养保健、防病抗癌的作用,而且无任何副作用。
因此掌握的农作物加硒技术及富硒小麦的种植技术的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