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履行抗辩权的实务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合同法案例分析——抗辩权第一篇:合同法案例分析——抗辩权合同法案例分析——抗辩权1、甲学校与乙服装厂签订加工承揽合同,为学生定作学生服1000套。
双方约定开学前5日钱货两清。
服装厂如期完成加工任务后,甲学校以资金困难为由,请求乙服装厂提供服装,待开学向学生收取服装费后财结清酬金。
服装厂拒绝了学校甲的请求,双方发生纠纷。
请问:法院将如何处理该案?2、著名画家甲与顾客乙约定,甲为乙画肖像,乙应预先支付酬金1万元。
合同生效后,甲患重病卧床不起,极有无法再为乙画像的可能,于此情形,乙行使不安抗辩权,主张中止履行先行支付酬金的义务。
甲到乙的通知后,即向乙提出,如果自己在15日内病情好转开始作画,乙仍应先行支付酬金。
15日过后,甲仍未好转,不能履行义务。
于是,乙主张解除合同,遭甲拒绝,双方产生纠纷,诉至法院。
请问:法院将支持谁的主张?为什么?3、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买卖木材合同,合同约定买方甲公司应在合同生效后15日内向卖方乙公司支付40%的预付款,乙公司收到预付款后3日内发货至甲公司,甲公司收到货物验收后即结清余款。
乙公司收到甲公司40%预付款后的2日即发货至甲公司。
甲公司收到货物后经验收发现木材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遂及时通知乙公司并拒绝支付余款。
试分析:(1)甲公司拒绝支付余款是否合法?(2)甲公司的行为若合法,法律依据是什么?(3)甲公司行使的是什么权利?若行使该权利必须具备什么条件?4、甲乙两公司签订钢材购买合同,合同约定:乙公司向甲公司提供钢材,总价款500万元。
甲公司预支价款200万元。
在甲公司即将支付预付款前,得知乙公司因经营不善,无法交付钢材,并有确切证据证明。
于是,甲公司拒绝支付预付款,除非乙公司能提供一定的担保,乙公司拒绝提供担保。
为此,双方发生纠纷并诉至法院。
试分析:(1)甲公司拒绝支付余款是否合法?(2)甲公司的行为若合法,法律依据是什么?(3)甲公司行使的是什么权利?若行使该权利必须具备什么条件?第二篇:合同法案例分析第一章合同法概述案例一:这个承包合同能这样修改吗?案情介绍:在某乡村,村长将一荒芜的果园承包给村民黄某,双方签订了果园承包合同。
论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是指当一方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遇到
一定的困难或者障碍时,可以依据法律规定对合同的履行提出抗辩。
抗辩权在合同法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保障了当事人在特殊情况下的
合法权益,同时也促进了合同的公平和合理履行。
在合同履行中,当一方当事人遇到无法预料的情况,例如不可
抗力因素、对方当事人的违约行为等,导致了合同的履行出现困难
或者不可能性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该方当事人可以依法主张抗
辩权,暂时或者部分免除合同的履行责任。
抗辩权的行使需要符合
法律规定,并且需要及时通知对方当事人,以便协商解决或者向法
院提起诉讼。
在合同范本中,针对抗辩权的条款应当明确规定当事人在何种
情况下可以主张抗辩权,抗辩的方式和程序,以及抗辩权的行使对
合同履行的影响等内容。
合同范本专家需要根据具体的合同类型和
当事人的需求,结合相关法律法规,为客户定制合适的抗辩权条款,保障客户在合同履行中的合法权益。
总之,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是合同法中的重要内容,合同范本
专家应当在合同起草过程中充分考虑抗辩权的规定,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法律保障和建议。
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摘要:合同是商业交易的基础,它规定了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然而,在实际的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违约的情况,这就涉及到合同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抗辩权。
抗辩权是一方在合同发生争议时,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可以对对方的主张进行反驳或否认的权利。
这个权利在合同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合同执行过程中保护当事人权益的重要手段。
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在合同履行中,行使抗辩权时应遵循的原则,之后提出了具体的应用措施,希望为相关研究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合同履行;抗辩权;实践应用引言: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抗辩权的存在为合同当事人提供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途径。
这种权利可以帮助一方在面对可能的违约或不公平待遇时有更充足的准备和应对策略。
然而,尽管抗辩权的理论已经相对成熟,但在实践中的应用却并不明确。
比如,何时、如何、在何种范围内行使抗辩权,都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因此,研究抗辩权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对于规范合同行为,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一、在合同履行中,行使抗辩权时应遵循的原则(一)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行使抗辩权时应遵循的重要原则。
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条款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有恶意地逃避合同责任或者故意损害对方的利益。
因此,在行使抗辩权时,当事人应当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提供真实的事实证据,确保抗辩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二)权益平衡原则结合权益平衡原则,当事人在行使抗辩权时应当兼顾双方的合法权益,既要保护自己的权益,也要考虑对方的利益。
在行使抗辩权时,当事人应当综合考虑各方利益的平衡,避免给对方造成过大的损失。
同时,当事人也应当尽量寻求和解的方式解决争议,避免诉讼的发生,以维护双方的长远利益。
(三)合同解释原则在合同解释原则的要求下,当事人应当根据合同的约定解释合同的条款,确定各方的权利义务。
在行使抗辩权时,当事人应当仔细研究合同的具体条款,根据合同的内容和约定,确定是否存在合同履行的障碍。
合同履行的抗辩权有哪些
合同履行的抗辩权是指当一方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遇到困
难或者对方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时,可以依据法律规定提出抗辩,
以减轻或者免除自己的责任。
根据中国的《合同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合同履行的抗辩权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形:
1. 不可抗力,当事人因不可抗力事件导致无法履行合同义务时,可以主张不可抗力抗辩权。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
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包括自然灾害、战争、政府行为等。
2. 对方违约,当对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导致自己无法履行
合同义务时,可以主张违约抗辩权。
对方违约包括未能按时履行、
未能提供符合约定标准的产品或服务等情形。
3. 不成立,当合同的成立条件未达成或者合同内容违反法律法
规等情形,可以主张合同不成立抗辩权。
4. 确认,当合同标的物或者标的物的权利归属存在争议时,可
以主张权利确认抗辩权。
5. 诱骗,当对方当事人在合同订立过程中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导致自己受到损失时,可以主张诱骗抗辩权。
以上仅为合同履行抗辩权的一般情形,具体情况需要根据合同的具体内容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分析。
在起草合同范本时,应当考虑到可能出现的抗辩情形,并在合同中对相关条款进行明确规定,以减少可能的纠纷和风险。
合同法案例分析——抗辩权引言合同法作为民法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规范市场交易中各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一方无法履行合同或违反合同条款时,另一方可能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然而,合同法也为违约方提供了一定的抗辩权,使其有机会进行辩护。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合同法中的抗辩权。
案例分析案例一:购物欺诈案件被告李某在某电商平台上发布了一个鞋子的广告,声称该鞋子为原装正品,并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售卖。
原告王某在看到该广告后,通过电商平台购买了鞋子,并在线支付了货款。
然而,在收到货物后,王某发现鞋子与广告描述严重不符,明显属于假冒产品。
于是,王某起诉李某要求退款并赔偿损失。
在此案件中,李某可以以抗辩权为由进行辩护。
根据合同法第52条的规定,当一方以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使对方订立合同,被欺诈方可以请求法院变更或者撤销该合同。
因此,李某可以主张王某是被其虚假广告所误导,王某与其订立的合同存在瑕疵,故请求法院撤销合同。
案例二:不可抗力事件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供货合同,约定甲公司每月向乙公司供应500台手机。
然而,由于某台风的侵袭,甲公司的生产线受损严重,无法按合同约定供货。
乙公司认为甲公司违反了合同条款,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在此案件中,甲公司可以以抗辩权为由进行辩护。
根据合同法第117条的规定,当一方在合同履行期间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导致无法履行合同时,其不承担违约责任。
在本案例中,台风作为一种不可抗力事件,导致甲公司无法按合同约定供货,所以甲公司可以主张不可抗力作为抗辩事由。
抗辩权的限制虽然合同法为违约方提供了一定的抗辩权,然而,抗辩权并不是无限制的。
在具体的案件中,法院将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是否支持抗辩权的行使。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抗辩权限制情况:•抗辩权的行使应符合合同法的规定。
合同法对抗辩权的行使作了一定的限制和规定,如抗辩权的时效、证据要求等。
违约方在主张抗辩权时应遵守这些规定,并提供充分的证据支持。
合同的先履行抗辩权合同是当事人之间约定的一种法律关系,保障了交易双方的利益。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可能会导致一方无法履行合同。
这时,合同的先履行抗辩权就显得非常重要。
合同的先履行抗辩权即是指一方当事人在对方履行合同前有权主张先履行的权利。
这种权利是为了避免交易中出现不公平的情况而设立的。
当一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遇到困难或不可抗力导致无法按时履行时,可以通过先履行抗辩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在实际生活中,合同的先履行抗辩权常常会出现在房地产交易中。
例如,购房合同中约定了双方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签约和付款手续,但由于不可抗力导致购房人延迟付款,此时购房人可以主张先履行抗辩权,并请求卖方先行履行交付房屋的义务。
这样可以保证购房人在完成付款后能够及时收到房屋的产权。
除了房地产交易,合同的先履行抗辩权在其他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商业合同、劳动合同、债务合同等各种合同中,当一方无法按时履行合同时,可以通过主张先履行抗辩权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这为合同的当事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法律保护机制,确保了合同的公平和合理性。
然而,合同的先履行抗辩权也并非可以随意主张的。
在主张该权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必须是正当理由,无法履行合同必须是由于不可抗力或合同对方的过失导致的;二是要及时主张,不能拖延时间;三是要在法定期限内提起诉讼或请求仲裁,以确保自己的权益能够得到有效保护。
总之,合同的先履行抗辩权是合同法中一项重要的法律规定,为合同的履行提供了保障。
当合同当事人之间出现矛盾或无法履行时,可以通过主张先履行抗辩权来维护自己的利益,确保合同的公平和合法性。
在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中,我们应当了解并运用合同的先履行抗辩权,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合同履行的抗辩权有哪些
合同履行的抗辩权是指当一方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遇到特
定情况时,可以以此为理由暂时或永久地停止履行合同的权利。
合
同范本专家在撰写合同范本时,需要考虑并明确双方当事人在合同
履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抗辩权,以确保合同条款的完整性和合法性。
在合同范本中,需要明确列出以下几种常见的合同履行抗辩权:
1. 不可抗力,当合同履行受到自然灾害、战争、罢工等不可抗
力因素影响时,当事人可以以不可抗力为由暂时免除履行合同的责任。
2. 违约,当一方当事人未能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时,另一方当
事人有权以违约为由暂停或终止合同履行。
3. 不当得利,当一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非法获得利益或利用对
方的困境,对方可以以不当得利为理由抗辩合同履行。
4. 合同无效,当合同存在违法、违反公序良俗等情形,当事人
可以以合同无效为理由抗辩合同履行。
5. 性能不可能,当合同约定的履行内容在实际情况下变得不可
能时,当事人可以以性能不可能为理由暂停或终止合同履行。
合同范本专家需要在合同范本中详细说明上述抗辩权的具体情
形和适用条件,以及当事人在行使抗辩权时需要遵循的程序和要求。
同时,还需要在合同范本中加入相关的争议解决条款,以规定当事
人在发生抗辩权争议时的解决方式,确保合同的有效履行和争议的
及时解决。
合同履⾏中的抗辩权抗辩权是针对请求权⽽设⽴的权利,如果有法定理由,可以对他⼈的请求权⾏使抗辩权,从⽽可以不履⾏合同某种义务。
抗辩权是法定权利,那么,合同履⾏中的抗辩权是怎样的呢?今天,店铺⼩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合同履⾏中,当事⼈可享有同时履⾏抗辩权、先履⾏抗辩权、不安抗辩权。
这些抗辩权利的设置,使当事⼈在法定情况下可以对抗对⽅的请求权,使当事⼈的拒绝履⾏不构成违约,可以更好地维护当事⼈的利益。
①同时履⾏抗辩权。
当事⼈互负到期债务,没有先后履⾏顺序的,应当同时履⾏。
⼀⽅在对⽅履⾏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要求,⼀⽅在对⽅履⾏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要求。
②先履⾏抗辩权。
当事⼈互负债务,有先后履⾏顺序,先履⾏⼀⽅⽰履⾏的,后履⾏⼀⽅有权拒绝其履⾏要求。
先履⾏⼀⽅履⾏债务不符合约定时,后履⾏⼀⽅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要求。
③不安抗辩权。
不安抗辩权的⾏使分为两个阶段:第⼀阶段为中⽌履⾏。
应当先履⾏债务的当事⼈,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有下列情况之⼀的,可以中⽌履⾏:经营状部分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以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债务能⼒的其他情形。
第⼆阶段为解除合同。
当事⼈依照上述规定中⽌履⾏的,应当及时通知对⽅。
对⽅提供适当担保时,应当恢复履⾏。
中⽌履⾏后,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能⼒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中⽌履⾏的⼀⽅可以解除合同。
但是,不安抗辩权的⾏使是有⼀定条件和限制的。
如⽆确切证扰证明对⽅零部件失履⾏能⼒⽽中⽌履⾏的,或者中⽌履⾏后,对⽅提供适当担保时⽽拒不恢复履⾏的,不安抗辩权⼈承担违约责任。
在合同履⾏中,当事⼈可享有同时履⾏抗辩权、先履⾏抗辩权、不安抗辩权。
这些抗辩权利的设置,使当事⼈在法定情况下可以对抗对⽅的请求权,使当事⼈的拒绝履⾏不构成违约,可以更好地维护当事⼈的利益。
如果你情况⽐较复杂,店铺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法律咨询。
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当事人履行合同,虽然需要按合同约定全面履行自己应当承担的义务,但在履行过程中也有相应的权利。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当事人履行合同过程中享有的权利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三种。
当事人依法行使上述三种抗辩权利时,不仅其拒绝履行的行为不构成违约,不需要向对方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而且能有效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一、同时履行抗辩权所谓抗辩权,是指当事人一方行使其请求权时,对方享有拒绝其请求的权利。
当事人行使抗辩权的目的在于使对方的请求权消灭或延期。
所谓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在双务合同中,应当同时履行的当事人一方在他方不能履行或者不能适当履行时,其享有拒绝履行或者部分履行的权利。
我国《民法典》第525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
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
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
”据此法律规定,当事人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时,应当满足以下条件:(1)当事人之间签订的合同为双务合同。
根据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合同可分为双务合同与单务合同。
简单来说,合同中当事人一方只享有权利而不承担义务的合同为单务合同;当事人互相承担义务的合同为双务合同。
在双务合同中,当事人之间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互为给付,合同中每一方当事人既是债权人,同时也是债务人,一方当事人享有的权利正是另一方当事人所负的义务。
双务合同普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如买卖合同、租赁合同、承揽合同、运输合同等都是双务合同。
双务合同与单务合同之区分的意义在于合同履行时适用的规则不同。
在双务合同中,当事人享有履行抗辩权,而单务合同中没有。
(2)当事人互负债务,且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需由当事人在同一时间同时相互给付。
(3)互有同时履行义务的对方当事人不能履行合同或者不能适当履行合同。
就是说,一方当事人只有在已提出履行或者已经履行的前提下,才能要求对方当事人履行义务,在对方未提出履行或未为对待履行以前,己方有权拒绝对方的履行要求。
合同履行抗辩权行使注意事项
1. 你得清楚知道啥时候能用抗辩权啊!比如说,你和对方签了合同,对方没按约定办事,这时候你才能考虑用抗辩权呢,可别乱用啊!就像人家答应给你送苹果,结果送来的是梨,那你不就能说“嘿,这和咱说好的不一样啊”。
2. 一定要注意保留相关证据!万一到时候你说人家违约,人家不认,你没证据那不就傻眼了嘛!好比你和朋友吵架,你说他错了,总得拿出点证据来证明吧,不然谁信呀!
3. 要准确把握抗辩权的适用条件呀!别稀里糊涂就用了,得确定真符合条件才行。
这就好比你出门穿衣服,得看穿啥合适,不能瞎穿呀!比如说合同里规定对方先交货你再付款,结果对方没交货就找你要钱,那你当然可以抗辩啦。
4. 别自己一个人瞎琢磨,遇到拿不准的最好咨询专业人士!就像你生病了不知道吃啥药,还不得去找医生问问呀!比如对方说你违约,你自己觉得没错,但又不确定,赶紧问问律师去。
5. 行使抗辩权的时候态度要坚决果断!别犹犹豫豫的,不然人家还以为你好欺负呢!好比打架的时候,你得果断出拳,不能畏畏缩缩的。
要是对方明显违约了,你就得明确表示我要行使抗辩权。
6. 要随时关注合同履行的动态!不能签了合同就不管了,万一有啥变化呢?就如同你种了棵花,得时常看看它长咋样了。
要是发现对方有什么不对劲,及时做出反应。
7. 小心别滥用抗辩权哦,用错了可是会有麻烦的!可不是啥时候都能随便用的呀!就像你有把宝剑,不能乱挥,不然可能会伤着自己呢。
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和实际情况来使用。
总之,合同履行抗辩权可不是随便用的,要注意这些事项,不然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合同履行抗辩权的实务技巧
正常情况下合同双方当事人应该按照合同的规定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否则即构成合同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
但是在合同履行中出现《合同法》第66条、第67条、第68条规定的情况,合同一方当事人可以行使合同履行抗辩权,中止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而不构成合同违约。
根据不同情况《合同法》用不同条款规定了不同情形下行使的合同抗辩权,其中第66条规定的是同时履行抗辩权,第67条规定的是后履行抗辩权,第68条规定的是不安抗辩权。
《合同法》规定合同履行抗辩权的目的是维护交易安全、保护诚实信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一、同时履行抗辩权的实务技巧。
《合同法》第66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
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
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
”据此规定,所谓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双务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在他方未对合同债务履行前,有权拒绝自己的履行。
(一)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应符合以下要件:1、同时履行抗辩权只能发生在双务合同中,必须是当事人双方的履行互为对价,才有同时履行抗辩权。
2、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的当事人应当没有先给付的义务。
衡量是否有先给付义务,应依据合同条款,同时参考法律规定和交易习惯。
3、双方互负的合法有效的债务均已经到期。
4、对方当事人未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
5、对方的债务给付是可能履行的。
如果对方的债务不可能履行就应该按照法律规定请求补救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二)只有一方当事人违约时对方才可以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
《合同法》规定:“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
”当事人履行债务不符合合同约定时包括:未履行合同以及履行不符合约定,如部分履行或者瑕疵履行等,此时对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
(三)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的举证责任。
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的一方应明确表示其援用同时履行抗辩权,但不需要举证,举证责任应当由对方当事人负责,对方应证明自己已经履行了合同义务。
(四)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法律后果。
是否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由当事人自主决定,如果主张不成立,承担违约责任;如果成立,双方按照合同或者法律规定履行双方的合同义务。
因此,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的目的是不承担违约责任。
二、后履行抗辩权的实务技巧。
《合同法》第67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
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
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
”该条规定的抗辩权称为后履行抗辩权。
(一)行使后履行抗辩权的要件。
后履行抗辩权的行使必须符合下列要件:1、同一双务合同中的当事人互负债务。
这是适用后履行抗辩权的前提。
2、一方当事人负有先履行的义务。
这是后履行抗辩权与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根本区别。
3、先履行的一方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
后履行抗辩权是针对先履行的一方的履行不符合合同规定而设定的。
其中“不符合约定”包括不履行以外的各种违约行为,有延迟履行、瑕疵履行、加害履行、部分履行。
(二)行使后履行抗辩权的效力。
后履行抗辩权的行使,将随时阻止对方当事人请求权的行使,而不是导致对方请求权的消灭,因此,后履行抗辩权属于延期抗辩权。
因后履行抗辩权的行使致使合同延迟履行的,迟延履行的责任应当由对方当事人承担,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三、不安抗辩权的实务技巧。
不安抗辩权是指在履行存在先后顺序的双务合同中,应当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对方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能力的情形,在履行期限到来后可能无法履行,在对方没有履行或者提供担保之前,有权中止债务的履行。
《合同法》第68条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三)丧失商业信誉;(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一)行使不安抗辩权的要件。
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应当符合下列要件:1、因同一双务合同产生的双方债务。
2、不安抗辩权的权利人必须是合同中先履行义务的一方。
3、有不安的事由发生。
《合同法》具体列举了四种情形:A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包括后履行方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发生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临近破产;商品或者产品积压严重,流动资金十分困难难以偿还债务;因不可抗力遭受重大的财产损失,无力履行合同义务等。
B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对这种丧失信用的行为,只要是客观上存在有债不还,就是逃避债务。
C丧失商业信誉。
实践中衡量丧失商业信誉的标准主要包括在国家或者行业主管机关公布的报告中,出现产品质量、产品价格、售后服务、经营状况、履约信用危机等问题,或者对多项债务久拖不付等,就可以认为其丧失了商业信誉。
D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
的其他情形。
该种情形由于合同的性质不同会有不同的表现,应结合合同的种类加以分析确定。
4、先履行方有证据证明不安事由的出现已危及己方债权的实现。
(二)不安抗辩权的行使效力。
1、中止履行己方债务。
2、先履行方在相对人未恢复履行能力或者提供适当的履约担保的情况下,可以行使合同解除权。
3、行使不安抗辩权的一方有及时通知对方的义务。
(三)行使不安抗辩权的举证。
根据《合同法》第68条的规定,行使不安抗辩权的举证责任应该由行使不安抗辩权的一方举证。
行使不安抗辩权的目的是中止或者解除合同。
作者北京博迪律师事务所张学增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