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的模板命题及其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7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学人员中级考试试题”【考试说明】本试卷共15题,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本试卷从基本知识、教学设计、资源准备和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以及教学评价等环节,考查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试卷所涉及的具体案例的具体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要求如下。
【案例描述】一堂课的教学设计、资源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教学内容】“How do you get to school?”(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学英语》八年级上册Uint 4)【教学对象】初中二年级学生【教学环境】可以使用具有多媒体演示功能并只为教师提供可以上网的计算机的多媒体演示教室,如有必要也可以使用每个学生都有一台计算机且均可以上网的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要求】遵循新课程标准,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按照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要求,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并进行评价第1题(单选题)下列关于行动研究的反思环节认识不正确...的是()。
(3分)A.是对行动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做出解释和判断B.是为下一阶段的计划提供修正意见C.是对行动研究工作的整理与描述D.是行动研究的终结环节第2题“本班学生大多喜欢与他人交流,容易受别人的暗示,学习的努力程度受外来因素影响很大”,以上分析了学习者特征的哪一方面?根据学生的这一特征,在进行英语教学设计时应如何设计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行为应注意什么?(5分)(注意:请在“C:\GATDoc”文件夹中的文档“学习者特征分析.doc”中作答,完成后请保存文档。
)第3题(单选题)下列方法中能够比较直接地了解本班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学习态度的是()。
(3分)A.使用态度问卷量表收集数据进行分析B.通过学生家长的反馈收集数据进行分析C.参考“洋葱模型”分析学生的表现D.参考学生的作业分数和考试分数进行分析第4题“C:\GATDoc”文件夹中的文档“教学目标.txt”中列出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请按下列要求使用FreeMind分析本课教学目标。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概述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以下简称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是中国教育系统中的一项重要考试,旨在评估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
本文将详细介绍教育技术水平考试的内容、意义以及考试准备方法。
考试内容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教育技术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知识、多媒体技术、信息化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2.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包括使用教育软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教学等方面的能力。
3.教育技术教学设计与评价:包括编写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教育技术教学实验及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考试内容覆盖了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实际应用和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考试意义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在中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1.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通过考核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能够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2.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为教师提供了专业成长的机会,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
3.保障教育质量:通过考试评估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能够确保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因此,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对于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以及保障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考试准备参加教育技术水平考试需要进行一定的考试准备。
下面是一些考试准备的建议:1.学习教育技术基础知识:通过自学或参加培训课程,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知识、多媒体技术等教育技术的基础知识。
2.实践教育技术应用能力:通过实践操作教育软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等,提高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3.参与教育技术教学实验:积极参与学校或机构组织的教育技术教学实验,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评价能力。
4.制定学习计划:根据考试内容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备考。
考试准备的关键是学习和实践,通过不断练习和积累,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水平。
考试注意事项参加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了解考试要求:提前了解考试的时间、地点、考试形式等信息,确保按时参加考试。
第一部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NTET)教学人员初级考试大纲(试行)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National Teacher’s Skill Test of Applie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Secondary and Elementary Scho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考试中心2006年7月考试简介一、考试性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National Teacher‟s Skill Test of Applie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Secondary and Elementary School, 简称NTET)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推出,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
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对应,NTET分为教学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三大类,教学人员水平考试又分为初、中、高三级。
本大纲适用于教学人员(初级)。
二、考试目的以“能力标准”为依据,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规范应用为目的,构建全国统一规范的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认证体系,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最终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三、组织机构为加强考试实施的组织管理,由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实施考试的宏观指导,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组织制定考试大纲、组织考试命题,考务组织与管理、研制开发考试平台、印制并颁发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证书等工作。
教育部考试中心领导下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NTST)专家委员会”协助完成拟考试大纲、审核考试命题、评估考试结果等工作。
考试中心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教育考试机构设立承办机构,负责本地区的考试工作的实施,根据规定,设置考点、组织评卷等。
省级承办机构下设考点,负责考生的报名、考试及相关管理工作。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试卷教学人员中级(小学语文)【考试说明】本试卷共15题,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本试卷从基本知识、教学设计、资源准备和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以及教学评价等环节,考查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试卷所涉及的具体案例的具体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要求如下。
【案例描述】一堂课的教学设计、资源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教学内容】“看电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6课)【教学对象】小学一年级学生【教学环境】可以使用具有多媒体演示功能并只为教师提供可以上网的计算机的多媒体演示教室,如有必要也可以使用每个学生都有一台计算机且均可以上网的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要求】遵循新课程标准,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按照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要求,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并进行评价第1题(单选题)行动研究中的观察是指对行动的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的特点的考察。
下列做法中,不属于...行动研究中的观察的是( B )。
(3分)A.借助技术手段记录数据,然后观看并进行记录B.归纳整理各种现象,分析结果并做出判断和评价C.现场进行交流互动,倾听和观看参与者的言行D.针对一些陌生的现象进行比较全面的了解第2题(匹配题)请将下列学习者分析项与其合适的分析工具相匹配。
(3分)分析项分析工具1.学生对本课生字的了解程度 A.学习风格量表2.属于场依存性学习者的学生比例 B.态度问卷量表3.学生甲的学习积极性 C.课前测试题CAB第3题在软件Word“打开文件”对话框的默认文件夹下的文档“教学目标.doc”中列出了本课的1个教学目标。
请按照下列要求修改该目标,完成后请保存文档。
(9分)1.使用修订功能修改该教学目标,使其描述符合“ABCD法”;2.使用批注功能依次标出该教学目标的“ABCD”四大成分,并在批注中说明对应成分的名称。
(注意:教案其它部分无须修改、变动,注意存盘时保留修订状态)第4题(填空题)教学目标“能准确用‘奇妙’造句”属于布卢姆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层次中的运用。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模拟。
(一)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机制,旨在检验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能力。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需求,教育部门通常会组织模拟考试,让教师提前了解及适应考试模式及难度。
一、考试的内容与形式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主要考察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育教学设计能力以及教育教学实施能力。
形式上采用计算机考试的方式,可以提高评测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也增加了考试难度。
二、考试重点1.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考察:教师在工作中用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来展示课程,收集资源和管理学生信息的能力。
具体包括:基础计算机操作、办公软件的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和网络应用的操作。
2.教育教学设计能力的考察:教师在中长期课程和每日传授的课程中展示教育与教学设计的能力。
具体包括:课程设计、活动设计以及教学资源的策划。
3.教育教学实施能力的考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其教育效果的能力。
具体包括:教育技术的应用、学生管理以及教学效果的检测与反馈。
三、模拟考试的意义和价值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模拟考试是一种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和需求的方式,模拟考试的结果可以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并针对性地进行加强,更全面更准确地掌握教育技术知识,并提升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同时,它也是一种温习和巩固已掌握知识的方式,能够让教师更好地把握考试难度、形式和重点。
四、建议和总结对于教师而言,提高自身的教育技术水平和加强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必须是一个全方位、有效的过程。
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首先需要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同时需要提高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以达到信手拈来的程度。
同时,教师还需要重视教育教学设计能力和教育效果的检测以及掌握相应的策略,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总之,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是教育部门通过组织考试评估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与教育教学能力,以推动教育技术化发展的一份重要措施。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模拟试卷教学人员中级(小学数学)考试说明:本试卷共15题,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本试卷从基础知识、教学设计、资源准备和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以及教学评价等环节,考查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试卷所涉及案例的具体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要求如下:第1题(单选题)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3分)A.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B.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主要体现在教学资源的呈现方面,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影响不大C.对教师来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要问题在技术层面D.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要开创一种在信息化环境下更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教与学的方式第2题请使用Word对本课教案中的教学目标进行修改。
(8分)(1)“小学数学”文件夹中的“考生”文件夹下的文本文件“教学目标.txt”保存有以前录入的本堂课教学目标的电子稿,请打开“小学数学”文件夹中的“考生”文件夹下的“教案.doc”,将“教学目标.txt”中的教学目标逐条复制到Word文档中合适的位置上;(2)阅读复制到Word文档中的教学目标内容,其中有一处描述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请找出错误,用Word的修订功能进行改正,并使用Word的批注功能为改正后的文本加上批注,说明为什么是错误的。
(注意存盘时保留修改状态)注:以上方框中的内容是学生自行打开文档“教学目标.txt ”后看到的,此处出现仅仅是以印刷品发布时供读者阅读。
以下出现的方框中的内容同此。
第3题(单选题)以下列出的一些“知识与技能”目标中,属于“运用”层次的一项是( )。
(3分)A . 能从具体事例中找出速度、时间、路程这三个数据B . 会计算起始时间到终止时间之间的经过时间C . 明确已知这三个量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另一个量: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试卷(答案及解析附后)默认分类2010-05-24 12:43:12 阅读863 评论1 字号:大中小订阅【说明】本试卷从基本知识、教案设计、资源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考查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其具体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要求如下。
本试卷共28题。
基本知识(6分)在进入教案设计环节之前,请回答有关教育技术基本知识的下列问题。
第1题(单选题)根据您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结合您的教学实践,以下关于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的说法,正确的是()(3分)A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中小学中并没有开展信息技术课,我们发展中国家开展信息技术课成本太大,可以考虑取消B 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是可以融入到其他课程中,比如文字处理可以和语文课结合,电脑绘画也可以和美术课整合,因此没有必要在中小学中开展单独开信息技术课C 信息技术课程与课程整合其实是两个相互补充的方面,前者是以学习信息技术为主,后者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的工具来学习其他的课程D 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任务是帮助其他学科的老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目标就是教会学生使用一些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以便于其他学科开展信息技术整合第2题(多选题)经过系统学习教育技术的相关知识之后,您准备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您认为下面这些建议中可以采纳的是()(3分)A 可以考虑如何将图像、视频以及可供学生使用的教学课件等资源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B 可以考虑如何根据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征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C 可以考虑如何有效的进行课堂管理,使得课堂活动既生动活泼又井然有序D 可以考虑如何设计切实有效的教学评价,尽量避免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以体现评价体系的公平性E 可以考虑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深入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第一部分教案设计(31分)在进行“插入表格”一课的教案设计时,应进行学习者和教学环境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并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