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 铁、铜的化合物及性质教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4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课型:新授使用人使用时间【知识序列要求的教学内容】:1.掌握铁的化学性质2.理解铁的化合物的性质3.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情分析】:本节课虽为新授课,但是所涉内容与前面学习的金属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都是一个套路,所以学习时有很多可以借鉴参考的地方,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学习目标】1、能说出铁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的化学性质。
2、能熟练书写相关的反应方程式。
【重、难点】金属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教学过程】二、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探究1预测与假设探究2实验方案(1)证明只有氧化性,需加入还原剂,如等。
(2)证明只有还原性,需加入氧化剂,如等。
(3)证明有氧化性,需加入还原剂,如等;证明其有还原性,需加入氧化剂,如等。
探究3实验步骤、实验现象(1)Fe3+的性质探究。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及有关离子方程式加入KSCN,溶液呈红色,加入足量铁粉后,溶液呈浅绿色Fe3+具有氧化性,Fe具有还原性,离子方程式:2Fe3++Fe===3Fe2+加入KSCN,溶液呈红色,加入足量Cu片后,溶液红色消失、变为蓝色Fe3+具有较强氧化性,离子方程式:Cu+2Fe3+===Cu2++2Fe2+(2)Fe2+的性质探究。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及有关离子方程式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色,滴加氯水后溶液呈色Fe2+具有性,离子方程式:溶液由色变为色Fe2+具有性,离子方程式:有白色沉淀生成,在空气中迅速变成,最后变成色Fe(OH)2不稳定,易被氧化,化学方程式:。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学设计【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了解Fe3+的氧化性,认识Fe3+和Fe2+之间的相互转化(Fe3+和Fe2+之间的相互转化仅限于Fe3+分别与Fe、Cu的反应,以及Fe2+与Cl2的反应);初步学会Fe3+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三第二单元第二部分,主要内容包括:铁铜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Fe2+与Fe3+的性质、转化以及铁铜化合物的应用。
在教学中应注意把实验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解决新问题,将探索引向深入。
并启发学生运用已学的氧化还原的观点理解Fe2+与Fe3+转化的实质,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反应过程。
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使学生对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认识更完整、更系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进一步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研究的一般方法,感受化学的魅力。
【学生分析】铁、铜是人类使用最早、最广泛的两种金属,在初中时学习的“铁、铜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氧气、酸、盐等)”等,高中已学习了“氯气与铁、铜的反应”,同时学生对“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另外在“研究物质实验方法”、“氯、溴、碘及其化合物”、“钠、镁、铝及其化合物”等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学生也具备一些探究、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特别是逐步形成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铜、铁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②了解Fe3+的氧化性,认识Fe2+和Fe3+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的途径;③初步学会用化学方法鉴别Fe2+和Fe3+。
Fe2+、Fe3+的检验及转化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专题三第二单元的内容,是继钠、镁、铝等常见金属元素之后的一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既有金属的通性,又有金属变价的新问题,也是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实际应用,体现了铁元素的特殊性。
Fe2+、Fe3+转化规律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展示出化学科学的实用性。
采用实验设计、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规律,体现了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也体现学科魅力。
学情分析: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铁的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的基本性质,知道如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能够在给定试剂的条件下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验证,解释实验结果。
教学目标:学会用化学方法鉴别Fe2+、Fe3+尝试设计实验方案,实现Fe2+、Fe3+之间的相互转化在了解、掌握Fe2+、Fe3+的性质的同时,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式体会Fe2+、Fe3+转化规律的应用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教学重难点Fe2+、Fe3+的鉴别Fe2+、Fe3+之间的相互转化教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Fe2+、Fe3+的检验及转化一、Fe2+、Fe3+的检验1、外观2、加NaOH溶液3、加KSCN溶液Fe3+ + 3SCN- = Fe(SCN)3 (血红色)二、Fe2+、Fe3+的检验及转化Fe2+→Fe3+,加氧化剂:O2, Cl2, Br2, HNO3, KMnO4, H2O2Fe3+→Fe2+,加还原剂:Fe, Cu, H2S, I-2FeCl2 + Cl2 = 2FeCl32Fe2+ + Cl2 = 2Fe3+ + 2Cl-2FeCl3 + Fe = 3FeCl22Fe3+ + Fe = 3Fe2+。
高中化学铜的性质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铜的性质包括颜色、熔点、导电性、化学性质等,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铜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铜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本课内容,让学生思考平时生活中铜的用途和重要性。
2. 引入问题:你知道铜的性质有哪些吗?
二、铜的性质介绍(15分钟)
1. 铜的外观和颜色;
2. 铜的熔点和导电性;
3. 铜的化学性质。
三、实验演示(10分钟)
1. 演示铜和硫酸的反应,观察气体产生和颜色变化;
2. 演示铜和氯气的反应,观察铜的变化。
四、讨论与解析(10分钟)
1. 学生能否理解铜的化学性质,比如铜与酸的反应;
2.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铜的应用领域及其重要性。
五、练习与总结(10分钟)
1.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总结铜的性质及其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完成铜相关的课后作业;
2. 准备下节课相关知识点的复习。
板书设计:
铜的性质
- 外观和颜色
- 熔点和导电性
- 化学性质
***教案结束***
备注:本课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铜的性质及其应用。
高中化学铁与铜离子教案
目标:通过本实验,学生将了解铁和铜离子之间的化学反应,并掌握判断铁离子和铜离子存在的方法。
实验材料:
1. 铁粉
2. 铜硫酸溶液
3. 玻璃棒
4. 实验室玻璃仪器
5. 蒸馏水
实验步骤:
1. 将一小勺铁粉加入实验室玻璃器皿中。
2. 用玻璃棒慢慢加入铜硫酸溶液,观察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3. 将产物过滤,并用蒸馏水洗净。
4. 将产物进行干燥处理,观察其性质。
实验结果分析:
1. 观察到铁粉和铜硫酸溶液反应生成了一种新的产物,产物为深红色。
2. 经过过滤和干燥处理后,得到的产物为铜铁锈,证明了铁和铜离子之间的化学反应。
知识拓展:
1. 铁和铜是化学元素中常见的金属,二者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置换反应。
2. 铁和铜的置换反应也可以用于制备其他金属物质的实验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扩展实验: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其他金属与铁或铜离子进行反应,观察反应产物的性质,并总结金属置换反应的规律。
高中化学铁备课教案课题:铁的性质及应用教学内容:铁的性质、铁的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铁的性质和物理性质;2. 了解铁的应用领域及其重要性;3. 掌握铁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铁的性质、铁的应用领域;难点:铁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化学课本》;2. 实验器材和材料:铁、盐酸、氧化铁、钢铁等;3.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5分钟)1. 提出引导性问题:你知道铁的性质有哪些吗?2.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引出本次授课内容。
二、讲解铁的性质(15分钟)1. 铁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铁的晶体结构和晶体缺陷;3. 铁在不同条件下的磁性变化。
三、实验展示(20分钟)1. 实验一:用盐酸与铁反应,观察产生气体的现象;2. 实验二:用氧化铁和还原剂制备铁,观察反应过程。
四、讨论与总结(15分钟)1. 探讨铁的应用领域:钢铁、铁矿石等;2. 总结铁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规律。
五、课堂练习与作业(5分钟)1. 要求学生完成相关课后习题;2.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铁的应用领域的文章。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实践活动,深化对铁的理解;2. 开展有关铁制品的参观活动,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教学反思:1. 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需求?2. 学生是否对铁的性质和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教学反思】上述教案针对高中化学课程的铁性质及应用部分进行了详细设计,包括了导入、讲解、实验展示、讨论与总结等环节,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同时,设置了课堂练习和作业环节,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反思环节中,教师应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铁及其化合物教案篇一:高一化学必修1《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高一化学必修1《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通化县七中张浩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认识铁的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2、了解检验Fe3+的方法(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理与归纳,培养思维能力,同时在分组实验中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在探究Fe2+和Fe3+的相互转化的过程中进行设计、反思与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与热情,感受化学变化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Fe2+、Fe3+的相互转化;Fe3+的检验难点:Fe2+、Fe3+的相互转化实验准备:仪器:试管、滴管、烧杯等药品:Fe2O3,Fe3O4,FeCl2溶液(加铁钉),FeCl2溶液(不加铁钉),FeCl3溶液,硝酸、还原铁钉、KI淀粉溶液、新制氯水、KSCN溶液等教学方法:通过魔术演示把学案探究法与讲授法相结合1、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Fe3+3OH=Fe (OH)3↓红褐色+-Fe2+2OH=Fe(OH)2↓白色4Fe(OH)2+O2+2H2O=4Fe (OH)3 + 2、Fe3的检验+Fe3遇KSCN溶液显红色+Fe2遇KSCN溶液不显红色3、Fe2+和Fe3+的相互转化《铁的重要化合物》学案1、观察含铁元素的试剂,并从元素组成的角度分析它们的物质类别,填写下表....篇二:2015-2016学年优质课《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教案《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金属铁、氯化亚铁、氯化铁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探究实验,使学生掌握金属铁、氯化亚铁、氯化铁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了解Fe3+的检验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金属铁、氯化亚铁、氯化铁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探究实验,使学生学会预测物质的性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进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
高一化学教案:《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学设计高一化学教案:《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学设计高一化学教案:《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已学的铁、铜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学习铁、铜的新的化学性质;学会用图示方法自主构建铁的不同价态相互转化的关系。
(2)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掌握Fe3+、Fe2+的性质及相互转化条件,体验自主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识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体会铁、铜及其化合物的使用对人类生产、生活及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Fe3+与Fe2+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Fe3+与Fe2+的相互转化。
三、设计思路主要采用师生共同讨论、归纳知识与学生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回顾前面学习的知识来比较铜与铁性质上的异同,找出铁、铜反应后产物的不同与氧化剂强弱的规律,并通过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以及Fe2+、Fe3+的相互转化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构建“铁三角”关系。
四、教学过程【播放】古代的铁和铜制品。
(ppt2、3)【设问】古代的时候,人们已经知道利用铁和铜制作各种物品了。
提起“铁”,大家对它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引导】虽然铁外表看起来是黑色的,其实,纯铁是银白色的,质软的。
【展示】一块铜片、一块铁片(用砂纸打磨过)、一小瓶铁粉。
【提问】根据实物和我们生活中铁、铜的应用,归纳下铁铜的物理性质。
【讨论投影】一.单质的物理性质:(ppt4)共同点不同点铁具有金属光泽,密度较大,熔点较高,易导电、导热纯净的单质铁为银白色,有良好的延展性,质地较软的固体,可被磁化铜铜具有与众不同的紫红色,质地较硬的固体【提问】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铁、铜与其他物质发生的一些反应,请你归纳一下这些反应。
【投影】(ppt5)二.单质的化学性质:铁铜与非金属反应2Fe+3Cl2 2FeCl33Fe+2O2 Fe3O4Cu+Cl2 CuCl2Cu+O22CuO与盐酸反应Fe+2HCl====FeCl2+H2↑不反应与盐溶液反应Fe+CuSO4====CuSO4+FeCu+2AgNO3====Cu(NO3)2+2Ag【设问】分析铁和铜分别与盐酸、氯气等反应的实验现象和产物,你有何发现? 【引导】请同学们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去思考:铁反应产物的化合价与什么因素有关?【小结】(ppt6)1.Fe、Cu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某些酸、非金属单质、某些盐溶液、某些还原剂等发生反应,在反应中充当还原剂。
教学设计名称:《F e2+和Fe3+的相互转化》所属课程:苏教版必修一所属专业:化学《F e2+和Fe3+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内容分析:“Fe2+、Fe3+的转化”是新课标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三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的重点之一。
本节课首先让学生通过了解铁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为什么补铁的时候需要同时服用维C效果会更好”。
然后结合专题一和专题二的氧化还原的有关知识,推测Fe3+和Fe2+之间是否能发生转化?再通过实验进行探究,最后总结出Fe3+和Fe2+之间转化的条件,从而解决一开始提出的补铁问题。
实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又从化学回归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力图使学生将“铁离子的检验”与“氧化还原反应”、“铁盐转化”等知识有机结合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Fe2+和Fe3+的还原性和氧化性。
2.通过探究实验进一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Fe2+和Fe3+的相互转化探究实验,学生学会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2.预测和验证未知物性质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氧化还原反应的普遍存在,并能举例说明生活、生产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2.通过了解铁与人体健康的内容,知道化学无处不在,真正感悟到生命健康与化学的紧密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1.学生掌握Fe3+和Fe2+的相互转化关系,进一步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2.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
3.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和验证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
四、学生情况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以及离子反应之后一次非常重要的综合升华,由于课时的限制学生对上述知识的掌握不太到位,给本节课的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同时这节课本身也属于高中知识的难点,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设计实验的能力还没有达到要求,所以,想要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在课堂的设计和组织上要多花点心思。
专题三: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性质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学海导航】
1.掌握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掌握Fe2+与Fe3+的相互转化
【主干知识】
1
2.Fe(OH)2和Fe(OH)3
3.Fe2+与Fe3+的检验
4【精彩例题】
1.某500mL 溶液中含0.1 mol Fe 2+、0.2 mol Fe 3+,加入0.2 mol 铁粉,待Fe 3+
完全还原后,
溶液中Fe 2+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假设反应前后体积不变) ( ) A .0.4 mol ·L -1
B .0.6 mol ·L -1
C .0.8 mol ·L -1
D .1.0 mol ·L -1
1、★2.铁屑溶于过量的盐酸后,在加入下列物质,会有三价铁生成的是 ( )
A 、硫酸
B 、氯水
C 、硝酸锌
D 、氯化铜
★3、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 、Fe 3+
、Fe 2+
、Cl -、OH - B 、Fe 2+
、H +
、Na +
、NO 3- C 、H +
、Fe 2+
、SO 42-、Cl - D 、Fe
3+
、
NO 3-、K +
、Cl -
E. Fe 2+
、NO 3-、K +
、Cl -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
1.向一定量的FeO 、Fe 、Fe 3O 4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1mol ·L -1
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224ml(标准状况)的气体,在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 溶液无血红色出现.若用足量的CO 在高温下还原相同的质量的此混合物,能得到铁的质量是 ( ) A.11.2g B.5.6g C.2.8g D.无法计算
2.某磁铁矿石200 t ,经分析其中含有铁元素869 t (杂质中不含铁元素) 。
则磁铁矿中Fe 3O 4的质量分数为
A 50%
B 60%
C 65%
D 70%
3.向铁和Fe 2O 3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稀H 2SO 4,充分反应后生成FeSO 4溶液,当生成的Fe 2+
和H 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 ∶1时,反应中关系量正确的是 ( )
A.被氧化的铁与被还原的铁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被氧化的铁与被还原的铁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2∶1
C.被氧化的铁与被还原的铁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被氧化的铁与被还原的铁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1∶3
4.根据Fe+CuCl2=FeCl2+Cu;2FeCl3+Cu=2FeCl2+CuCl2两个反应,判断Fe3+、Fe2+、Cu2+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
A.Cu2+>Fe2+>Fe3+ B.Fe3+>Fe2+>Cu2+
C.Fe3+>Cu2+>Fe2+ D.Fe2+>Fe3+>Cu2+
5.为除去FeSO4溶液中的Fe2(SO4)3和CuSO4,最好选用()A.烧碱溶液 B.浓氨水 C.镁粉 D.铁粉
6.把表面有氧化物的相同大小的铜片和铁片一起放入盐酸中充分反应,所得溶液中的金属离子()
A.是Fe3+和Cu2+ B.是Fe2+和Cu2+ C.是Fe2+和Fe3+ D.只有Fe2+
7.在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2FeCl2+CuCl2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烧杯中有铜无铁 B.烧杯中有铁无铜
C.烧杯中铁铜都有 D.烧杯中铁铜都无
8.将下列四种铁的化合物溶于稀盐酸,滴加KSCN溶液没有颜色变化,再加入氯水即呈红色的是()
A.FeS
B.Fe2O3
C.FeCl3
D.Fe2(SO4)3
★9.将3.48gFe3O4完全溶解在100mL1mol/L硫酸中,加入25mLK2Cr2O7溶液,恰好使溶液中Fe2+全部转化为Fe3+,Cr2O72-还原为Cr3+。
则K2Cr2O7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0.05mol/L
B. 0.1mol/L
C. 0.2mol/L
D. 0.3mol/L
★10.将40 mL 1.5 mol·L-1的CuSO4溶液与30 mL 3 mol·L-1的NaOH溶液混合,生成浅蓝色沉淀,假如溶液中[Cu2+]或[OH-]都已变得很小,可忽略,则生成沉淀的组成()
A Cu(OH)2
B CuSO4·Cu(OH)2
C CuSO4·2Cu(OH)2
D CuSO4·3Cu(OH)2
二.填空题
11.向FeCl3溶液中加入a g铜粉,搅拌全部溶解,然后再向其中加入b g铁粉,经充分反应后得滤渣 c g ,若已知a>b>c,则推断 c g滤渣是________,滤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_________.
12.用CO还原赤铁矿可得到一种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的单质A,A在纯氧中燃烧可得到一种黑色固体B,将A投入到稀盐酸溶液中,可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C,将A投入硫酸铜溶液中,生成一种红色固体,
(1) 写出A、B、C、D的名称:
A ,
B ,
C ,
D ;
(2) 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②,
③,④。
13.粉末状试样A是由等物质的量的MgO和Fe2O3组成的混合物。
进行如下实验:①取适量A
L 盐酸中,进行铝热反应,产物中有单质B生成;②另取20 g A全部溶于0.15 L 6.0 mol·1
得溶液C;③将①中得到的单质B和溶液C反应,放出 l.12 L(标况)气体,同时生成溶液D,还残留有固体物质B;④用KSCN溶液检验时,溶液D不变色。
请填空:
(1)①中引发铝热反应的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物中的单质B是________。
(2)②中所发生的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中所发生的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溶液D的体积仍视为0.15 L,则该溶液中c(Mg2+)为____________,c(Fe2+)为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14.将55 g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取出洗涤干燥后称重,质量为56.6 g,求参加反应的铁和生成的铜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