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 格式:ppt
- 大小:1017.50 KB
- 文档页数:17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理基础,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进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时,可能会出现混乱,对运算顺序不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逐步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能够灵活地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和游戏,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情境材料,用于引发学生的兴趣。
2.准备算式卡片,用于学生实际操作。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动物聚会,引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问题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算式,呈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过程。
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运算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使用算式卡片进行计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连加、连减。
(教材第27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
学会灵活地进行计算。
2.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会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
3.培养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竖式的写法。
难点:正确计算进位和退位,口算和笔算相结合的式题。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劳动吗?(喜欢)师:是啊,大家都应该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你瞧,同学们热火朝天地干得多带劲啊!(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情景图)【设计意图:用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自主探究1.连加。
师:看,同学们正在帮着摘南瓜呢。
你们想知道他们的劳动成绩吗?(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统计表)师:这就是三个小组的劳动成绩,观察这张表格,你了解到哪些情况?生:第一组同学摘了28个,第二组同学摘了34个,第三组同学摘了22个。
师:一共摘了多少个?同学们能试着算一算吗?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有多种计算方法,如下。
〔这几种方法都是计算连加的基本方法,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
由于数据的特点,第(2)种计算思路简单,教师要给予特别评价,以引导学生的学习。
三个数连加的竖式,学生以前没有遇到过,如果交流过程中没有出现,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了三个小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你喜欢哪种计算方法?为什么?生1:喜欢第(2)种,因为这样先凑成整十数,第二步计算就简单多了。
生2:喜欢第(4)种,这样计算一次完成,比较简单。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后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就应该这样先观察再计算,找到简单的方法。
【设计意图:个性化算法的交流是学生体验成功的平台,同时也是相互学习的方式。
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优化自己算法的意识和能力,体验算法的多样化】2.连减。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这一节内容不仅巩固了学生对加减法的认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可能还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有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正确运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分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教学软件等,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并通过例题展示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方法和经验。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和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运算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生动的例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方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运算规律,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运算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能灵活运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操作和数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
2.探究新知: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观察和分析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运算规律。
3.巩固新知:学生进行练习,运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解决实际问题。
4.拓展延伸: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2.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其中的规律,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插图和生动的例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但对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这些运算方法。
同时,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需要更多的实际操作和实例分析,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使他们能迅速准确地进行相关运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教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准备课件,以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例子,引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妈妈又给了他2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运算方法。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其中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心得,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练习题一、连加运算1. 23 + 15 + 37 =2. 18 + 27 + 35 =3. 45 + 16 + 28 =4. 32 + 26 + 19 =5. 56 + 18 + 17 =6. 24 + 38 + 23 =7. 17 + 46 + 29 = 8. 35 + 28 + 16 =9. 43 + 19 + 27 = 10. 57 + 16 + 18 =二、连减运算1. 85 - 27 - 38 =2. 92 - 36 - 27 =3. 78 - 19 - 35 =4. 63 - 28 - 17 =5. 54 - 16 - 28 =6. 81 - 35 - 29 =7. 76 - 27 - 34 = 8. 65 - 18 - 27 =9. 90 - 37 - 28 = 10. 77 - 29 - 18 =三、加减混合运算1. 45 + 28 - 36 =2. 37 - 18 + 25 =3. 56 + 19 - 38 =4. 62 - 37 + 18 =5. 48 + 23 - 37 =6. 73 - 29 + 16 =7. 57 + 18 - 29 = 8. 84 - 36 + 27 =9. 68 + 17 - 39 = 10. 75 - 28 + 17 =四、解决问题1. 果园里有苹果树35 棵,梨树28 棵,桃树17 棵,果园里一共有多少棵树?2.小明有56 元钱,买文具用了18 元,买零食又用了17 元,小明还剩下多少钱?3.学校组织二年级学生去郊游,一班有29 人,二班有37 人,三班有28人,一共有多少人去郊游?4.一本书有85 页,小红第一天看了27 页,第二天看了36 页,还剩多少页没看?5.玩具店里有45 个玩偶,卖出18 个,又进货27 个,现在玩具店里有多少个玩偶?答案一、连加运算1. 23 + 15 + 37 = 752. 18 + 27 + 35 = 803. 45 + 16 + 28 = 894. 32 + 26 + 19 = 775. 56 + 18 + 17 = 916. 24 + 38 + 23 = 857. 17 + 46 + 29 = 928. 35 + 28 + 16 = 799. 43 + 19 + 27 = 8910. 57 + 16 + 18 = 91二、连减运算1. 85 - 27 - 38 = 202. 92 - 36 - 27 = 293. 78 - 19 - 35 = 244. 63 - 28 - 17 = 185. 54 - 16 - 28 = 106. 81 - 35 - 29 = 177. 76 - 27 - 34 = 158. 65 - 18 - 27 = 209. 90 - 37 - 28 = 2510. 77 - 29 - 18 = 30三、加减混合运算1. 45 + 28 - 36 = 372. 37 - 18 + 25 = 443. 56 + 19 - 38 = 374. 62 - 37 + 18 = 435. 48 + 23 - 37 = 346. 73 - 29 + 16 = 607. 57 + 18 - 29 = 468. 84 - 36 + 27 = 759. 68 + 17 - 39 = 4610. 75 - 28 + 17 = 64四、解决问题1. 35 + 28 + 17 = 80(棵)答:果园里一共有80 棵树。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知识点+练习x《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知识点汇总1、连加、连减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练习题23+41+9= 27+36+3=25+29+17= 30+23+31=55+6+10= 49+23+11=2+56+8= 2+22+16=35+41+1= 52+7+1=13+6+10= 12+13+31=66+7+15= 3+59+16=5+9+36= 14+37+3=11+6+16= 7+52+7=57+5+11= 80+4+1=6+2+54= 50+46+2=7+56+20= 13+15+4=11+56+10= 6+42+29= 43+43+5= 36+16+22= 50+16+18= 2+13+23= 59+10+9= 34+18+18= 2+27+41= 3+43+29= 19+64+6= 54+26+12= 36+5+25= 4+20+48= 47+31+10= 6+41+51= 81-25-35= 55-14-31= 63-40-1= 98-66-3= 77-1-41= 41-4-28= 99-21-32= 94-79-3= 72-17-37= 95-71-11= 96-33-53= 74-12-11= 68-7-32= 97-7-25= 89-59-27= 33-9-12= 79-19-38= 68-8-37= 97-60-19= 58-6-19= 97-15-63= 81-16-3= 95-6-62= 92-17-71= 50-22-10= 92-81-6= 54-30-20= 78-3-37=61-8-18= 91-43-47= 45-31-1= 82-63-1= 68-5-46= 78-34-14= 86-29-49= 79-39-8= 50-40-1= 61-38-2= 75-16-46= 42-8-13= 10+68-39= 59+31-51= 82-69+77= 46-26+14= 81+13-44= 62-57+94= 64-39+3= 99-34+18= 1+99-68= 80+12-9= 97-36+32= 77+17-20= 77+15-54= 7+26-8= 77-64+67= 13-7+61= 17+80-47= 77+11-54= 59-33+46= 67+23-78= 30+45-69= 1+90-81= 47-35+63= 45-44+48= 98-35+27= 5+88-8= 38+34-59= 51+29-67= 74-59+20= 20-16+33= 48+28-15= 4+80-15=6+86-69= 67+2-52= 88-83+48= 35-21+11= 70-36+24= 59-16+19= 10+75-29= 44-12+11=。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练习课》教学设计(含教学评析)一. 教材分析《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练习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以及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例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但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还比较陌生。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些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此外,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操作也有一定的基础,这将为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提供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建立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和实际例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以及加减混合的运算方法。
3.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包含图片、例题、练习题等,以便进行教学展示。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际例题,用于创设情境和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题,如购物场景、食谱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连加、连减的概念。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运算能力使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逻辑思维通过对计算顺序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3.应用意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
能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教学难点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
三、教学设想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直观演示、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和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2.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运算顺序。
3.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五、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计数器、小棒。
六、教学课时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连加、连减(一)复习导入(5分钟)1.出示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让学生快速口答。
2.提问:“我们已经学会了简单的加减法,那如果要计算三个数相加或相减,该怎么算呢?”(二)连加(15分钟)1.展示情境:奶奶家的院子里有28只小鸡,先跑来了13只,又跑来了5只。
提问:“现在院子里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8+13+5。
2.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或在计数器上拨一拨,探究计算方法。
3.讲解计算过程:先算28+13=41,再算41+5=46。
强调计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三)连减(15分钟)1.展示情境:树上原来有85个苹果,先摘下30个,又摘下26个。
提问:“树上还剩下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列出算式85-30-26。
2.同样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究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