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建筑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2月份汇总表(优良行为)
- 格式:pdf
- 大小:262.36 KB
- 文档页数:28
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2023年下半年度苏州市建筑市场综合检查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公布日期】2024.01.08•【字号】苏住建建〔2024〕3号•【施行日期】2024.01.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市场监管正文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2023年下半年度苏州市建筑市场综合检查情况的通报各县级市(区)住建局(委)、苏州工业园区规建委、张家港保税区规建局,各有关单位:根据《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下半年度苏州市建筑市场综合检查暨实名制工作检查的通知》(苏建函建〔2023〕279号),2023年12月,市住建局组织开展了2023年下半年度全市建筑市场综合检查暨实名制工作检查(含第三轮全市装饰工程综合检查),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一、总体情况本次建筑市场检查采用各县级市(区)抽选专家组成检查组交叉互查的方式进行,全市共随机抽查工程造价500万元以上、主体在建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以及具有工作面的装饰工程项目共计267个(房建199个,市政42个,装饰26个)。
总体上看,受检项目参建各方市场行为较为规范,基本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履行,施工和监理企业重视内部管理,工程质量受控,安全生产相关措施基本落实,施工现场管理基本到位。
本次综合检查共开具督促整改通知书13份,相关隐患问题已由属地住建部门督促相关企业整改闭环。
此次检查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和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专业承包企业平均分,以及监理企业平均分如下:二、主要问题(一)实名制个别项目经理检查时不在岗,且未有请假手续;部分项目管理人员的变更手续未落实;部分项目经理和安全员履职情况不佳,检查记录内容敷衍、流于形式,个别项目经理的带班材料存有伪造签名、复印签名情况。
部分工地的管理人员每月考勤时间不足70%;少数项目的管理制度不完善且未上墙,部分项目的工人维权告示牌内容不准确。
湖北省建设厅关于做好在建设工程项目中推行工程担保制度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建设厅•【公布日期】•【字号】鄂建[2007]14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市场监管正文湖北省建设厅关于做好在建设工程项目中推行工程担保制度工作的通知(鄂建[2007]14号)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建委(建设局)、房管局,武汉市开发办:为认真贯彻落实建设部《关于在建设工程项目中进一步推行工程担保制度的意见》(建市[2006]326号,以下简称《意见》)精神,现就做好我省建设工程项目推行工程担保制度工作,提出如下要求,请各地一并贯彻执行。
一、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在建设工程项目中推行工程担保制度工作,充分认识推行担保制度的重要意义,把推行工程担保制度作为规范建筑市场,规范工程承发包交易行为,防范和化解工程风险,遏制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推动建设领域治理商业贿赂等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认真抓好抓落实。
二、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意见》提出的工作目标和要求,结合建设部《关于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推行工程建设合同担保的若干规定(试行)》(建市〔2004〕137号),省建设厅《关于贯彻建设部<关于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推行工程建设合同担保的若干规定(试行)>的意见》(鄂建文[2005]124号),认真研究试点方案,确定试点项目,尽快启动试点工作。
武汉、宜昌市,可在试点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试点范围,并将2006年的试点情况和今年拟继续开展试点的项目计划于今年3月15日前报我厅。
其它市、州、直管市在2008年年底前,要在本市房地产开发项目中选定试点项目进行试点,有条件的也可先期进行试点。
三、试点城市要根据《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试点方案,继续做好试点工作,为我省全面推行工程担保制度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
一是要尽快制定出适合本地实际、有利于推进建立建设工程担保制度的管理规定。
宜昌市建设工程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为维护建筑市场秩序,规范建设工程企业行为,提高行业管理水平,推进本市建设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9号)、《建筑市场诚信行为管理办法》(建市【2007】9号)、《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不良记录管理办法(试行)》(建质[2003]113号)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建设活动的建设工程企业的信用动态监管,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建设工程企业,是指从事建筑活动的房地产开发企、勘察设计企业、建筑业企业和工程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质量检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等中介服务机构。
本办法所称各执法单位,是指市住建委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科室和所属二级单位;各执行科室是指城市建设科、勘察设计科、建筑业管理科、政策法规科。
第三条征集、披露、使用信用信息及开展相关评价活动,应当遵循合法、公开、公正、准确、及时的原则,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宜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下称市住建委)负责全市建设工程企业信用信息的建设、监督与管理,并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逐步建立信用奖惩机制.在行政许可、市场准入、招标投标、资质管理、工程担保与保险、表彰评优等工作中,充分利用已公布的建设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信息,依法对守信行为给予激励,对失信行为进行惩处。
逐步实现与工商、金融、税务、工程担保等有关单位信用信息资源共享。
第五条市住建委利用计算机网络归集企业信用信息,实现建设系统信息互联和共享,并通过宜昌建设网或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
企业信用信息管理采用网上电子信用档案和《宜昌市建设工程企业信用管理手册》(以下简称《信用管理手册》)两种方式。
电子信用档案信息由市住建委负责登录。
《信用管理手册》由企业如实填写后上报相关执行科室审核确认。
《信用管理手册》与电子信用档案的记录内容不一致时,以电子信用档案为准。
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2023年第二季度全市建筑业企业资质(非市政类)长效动态核查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公布日期】2023.07.19•【字号】苏住建建〔2023〕34号•【施行日期】2023.07.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市场监管正文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2023年第二季度全市建筑业企业资质(非市政类)长效动态核查情况的通报苏住建建〔2023〕34号各县级市(区)住建局(委)、苏州工业园区规建委,各有关单位:为推进我市建筑业企业资质事中事后长效监管,规范我市建筑市场秩序,根据《关于建立苏州市建筑业企业市级许可施工资质(非市政类)动态核查长效机制的通知》(苏住建建〔2022〕41号)要求,市住建局组织各县级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辖区内建筑业企业资质(非市政类)开展2023年第二季度资质长效动态核查工作,现将核查情况通报如下:一、总体情况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各县级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通过系统及实地核查方式,对各辖区内建筑业企业取得资质后是否满足资质标准要求进行长效动态核查。
2023年第二季度,全市共核查179家建筑业企业的187项非市政类资质,其中,新取得资质企业1家(占比0.56%),企业主管部门调动9家(占比5.03%),被投诉举报企业20家(占比11.17%),混凝土企业117家(占比65.36%),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企业32家(占比17.88%)。
在核查过程中,1家企业工商营业执照已注销(详见附件1),1家企业的1项非市政类资质已由资质许可机关审批注销(详见附件2),其余177家企业的185项非市政类资质中,51家企业的54项非市政类资质(详见附件3)不符合资质标准要求,其中混凝土企业15家。
二、存在问题1.混凝土企业在机械设备方面问题突出,部分企业设备规格、数量不达标,设备自有情况不符合规定要求。
宜昌市建设工程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建设行业诚信建设,维护建设市场秩序,规范建设工程企业行为,提高行业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湖北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原建设部《建筑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建设活动的建设工程企业、建筑节能产品生产企业以及建设活动重点岗位执业人员的信用信息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建设工程企业,是指从事建设活动的建筑施工、工程监理、勘察设计、商品混凝土、建筑节能产品生产企业以及房地产开发、招标代理、造价咨询、质量检测等中介服务机构。
本办法所称建筑节能产品生产企业,是指新型墙体材料、保温材料和门窗生产企业。
本办法所称建设活动重点岗位执业人员,是指施工企业项目负责人和监理企业项目总监理工程师。
第三条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以下简称住建部门)负责全市建设工程企业、建筑节能产品生产企业以及建设活动重点岗位执业人员(以下简称建设工程企业及人员)信用信息管理工作。
各县市及夷陵区住建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企业及人员信用信息管理工作。
第四条建设工程企业及人员信用信息管理遵循合法、公开、公正、准确、及时的原则,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本市住建部门逐步完善建设工程企业及人员信用奖惩机制。
在行政许可(审批)、市场准入、招标投标、资质管理、表彰评优等工作中,将信用信息作为重要考量因素之一,激励守信行为,惩戒失信行为。
逐步将建设工程企业及人员信用融入诚信社会建设范围。
第六条本市住建部门利用宜昌市建设工程企业诚信管理系统(以下简称诚信管理系统),为在本市取得资质(资格)证书或进入本市建设市场的建设工程企业和人员,归集信用信息,并通过中国·宜昌网和宜昌建设网向社会公布,并与宜昌市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互联共享。
第七条本市住建部门依法制定和发布《宜昌市建设工程企业及人员良好行为记分标准》(以下简称《良好行为记分标准》,见附件1)和《宜昌市建设工程企业及人员不良行为记分标准》(以下简称《不良行为记分标准》,见附件2),作为对建设工程企业及人员信用情况记录依据。
湖北省统计局关于进一步加大统计诚信企业创建工作力度的通知正文:----------------------------------------------------------------------------------------------------------------------------------------------------湖北省统计局关于进一步加大统计诚信企业创建工作力度的通知鄂统计文{2016}43号各市、州、县统计局: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文件精神和近期省委巡视组对我省统计诚信企业创建工作的整改要求,省统计局决定进一步加大统计诚信企业创建力度,确保3年内全省“四上”企业统计诚信创建验收合格率达到80%以上的工作目标。
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进一步提高对统计诚信企业创建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诚信是立身之本、为政之要,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石,更是统计工作的根本和灵魂。
大力开展统计诚信企业创建活动,是强化企业统计基础、自觉抵制干扰的重要手段,是促使企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上报统计数据有效办法,是提高源头数据质量根本途径。
全省统计诚信企业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各地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推进工作不平衡、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验收合格率偏低等问题。
各级统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统计诚信企业创建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对统计工作重要批示精神上来,统一到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系列文件精神上来,统一到加快打造湖北统计升级版的目标上来,切实履行好统计工作的重要职责和光荣使命。
二、进一步明确统计诚信企业创建的工作目标2015年6月,省统计局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统计诚信企业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鄂统计文〔2015〕40号),提出了统计诚信企业创建验收标准,各地要继续认真贯彻执行。
2016年底,全省“四上”企业统计诚信验收合格率要达到20%以上;到2018年底,全省“四上”企业统计诚信验收合格率要达到80%以上。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化管理的通知正文:----------------------------------------------------------------------------------------------------------------------------------------------------关于加强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化管理的通知厅字〔2019〕361号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住建局(城建局):为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见证取样、送样和检测试验管理,充分发挥省工程质量检测监管平台(下称省监管平台)作用,深入推进检测市场整治,着力促进检测行业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加强见证取样送样信息化管理(一)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应书面授权确定项目见证人员,施工单位应书面授权确定项目取样人员。
见证、取样人员登录省监管平台“见证取样人员能力评价”栏目,按要求上传授权书、进行实名认证登记,并参加见证取样相关知识测试。
通过能力评价且实名认证、单位授权信息登记完整的见证、取样人员方可承担见证、取样和送样工作。
(二)在全省推广使用检测样品二维码或芯片唯一性标识,二维码或芯片应能够通过检测机构建立的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下称信息系统)和省监管平台识别。
具有唯一性标识的二维码或芯片由工程建设单位负责提供。
(三)取样人员按相关规范要求取样后,在现场绑定或植入唯一性标识的二维码或芯片。
取样人员使用见证取样手机移动端,通过人脸识别等技术在省监管平台实名认证后完成样品唯一性标识信息登记,样品唯一性标识信息应包含见证取样人员信息、样品信息、见证取样时间、地理位置信息及相关过程影像信息(二维码或芯片唯一性标识的照片、取样样品的照片和见证取样人员与完成样品唯一性标识后的合影照片等),并即时上传至省监管平台。
见证人员对取样人员取样、标识和信息登记、上传等全过程进行见证,确保取样规范、标识准确、信息登记完整并及时上传。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全面建立市场主体信用承诺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8.17•【字号】宜府办发〔2022〕63号•【施行日期】2022.08.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市场规范管理正文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全面建立市场主体信用承诺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宜府办发〔2022〕6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宜昌市全面建立市场主体信用承诺制度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8月17日宜昌市全面建立市场主体信用承诺制度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3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42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市场主体诚信经营意识,结合宜昌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全面建立市场主体信用承诺制,有效衔接“智简审批”+信用监管、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无证明”城市建设、深化“证照分离”改革等惠企便民重大改革,进一步优化市场准入便利条件,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责任意识,促进市场主体守法守信、诚信经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将信用承诺和履诺情况纳入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实行信用风险分类管控,形成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格局。
二、适用对象和使用范围信用承诺是指市场主体根据行政机关、行业组织要求,或者主动表示诚实守信意愿,对自身依法合规诚信经营、自愿接受监督以及承担违约责任等作出承诺。
(一)适用对象信用承诺的适用对象为本市区域内向各级行政机关或行业组织提出行政审批(备案)事项、政务服务事项申请,或对商品服务质量主动承诺的各类市场主体,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其他各类组织和自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