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肿瘤样病变 骨代谢病X线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16.02 MB
- 文档页数:85
解析骨样骨瘤的X线、CT与MRI诊断意义目的:解析骨样骨瘤的X线、CT与MRI的表现,评价其诊断意义。
方法:收集我院自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为骨样骨瘤的患者40例,分析对比其影像学资料。
结果:40例患者均进行了X线检查,显示有瘤巢的29例,准确率为72.5%,行CT检查,显示有瘤巢的40例,准确率为100%,行MRI检查,显示有瘤巢的31例,准确率为77.5%。
CT检查检查骨样骨瘤的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和MRI检查(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骨样骨瘤的影像学检查中,CT检查准确率最高,X线检查应用最广泛,也是检查骨样骨瘤的重要方法之一,MRI检查对周围组织分辨率高,但对骨化和钙化敏感度差,仅凭X线检查或者MRI检查骨样骨瘤容易导致漏诊,因此结合CT 检查诊断价值更高。
标签:骨样骨瘤;X线;CT;MRI;瘤巢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自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为骨样骨瘤的患者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在18~65岁之间,平均年龄(33.3±5.8)岁。
病程0.5~2年,平均为(1.1±0.2)年。
临床均表现为疼痛,其中15例表现为间歇性疼痛,夜间加重,服用药物后可以缓解,20例患者呈持续性疼痛,服药后难以缓解,28例患者呈现局限性疼痛,12例患者有向周围关节反射性疼痛,18例患者疼痛部位周围出现组织肿胀。
1.2 方法1.2.1 X线检查:40例患者均行X线检查,分别拍摄正、侧位X线片。
1.2.2 CT检查:采用5mm层距和层厚于瘤巢区螺旋扫描,矩阵512×512,骨窗窗位500,软组织窗位60。
1.2.3 MR检查:进行冠状面,矢状面以及横断面扫描。
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1WI和T2WI短时反转恢复序列,层厚5mm,层间距6mm。
1.3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数据以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