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的早期收获产品具体降税模式如下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Annex IV Tariff Reduction Model of Zero-Tariff ItemsUnder China-Pakistan Early Harvest ProgramAll products covered under the Early Harvest Programme shall be divided into 3 product categories for tariff reduction and elimination as defined and to be implemen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imeframes set out as follows:.A. Product Categories For Tariff Reduction And EliminationThe 3 product categories are defined as follows:(i) Category 1For China and Pakistan, this refers to all products withapplied MFN tariff rates higher than 15%.(ii) Category 2For China and Pakistan, this refers to all products withapplied MFN tariff rates between 5% (inclusive) and15% (inclusive).(iii) Category 3For China and Pakistan, this refers to all products withapplied MFN tariff rates lower than 5%.B. Implementation TimeframesThe Early Harvest Programme shall be implemented no later than 1 January 2006 as follows:附件4 《中巴自贸协定早期收获计划协议》零关税产品降税模式“早期收获”计划项下所有零关税产品将分为三类,并根据下表时间框架来实行降税:一、零关税产品分为以下三类产品类别1,对于中国和巴基斯坦,指2005年实施的最惠国关税税率高于15%的所有产品。
论述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状况摘要:自由贸易区对中国东盟的贸易带来了更大的机遇,2010年可以说是对中国和东盟来说具有非凡的意义,因为在这一年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
虽然对东盟的贸易带来了机遇,但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是对东盟贸易区农产品的贸易状况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为东盟自由区农产品在以后的贸易中提供理论性的借鉴。
关键词: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在自由贸易区的框架下,农业将被作为重点的贸易对象,因为农业在各国的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一直以来双方均将农产品作为合作的重点对象进行开展。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的贸易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为了更好地把握自由贸易的形式和格局,就要对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农产品贸易状况进行研究。
这对促进自由贸易区农产品的贸易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研究的。
一、早期收获计划和货物贸易协议简介和其他的贸易区相比,东盟自由贸易区可以说是在中国最具影响的一个,而这早期收获计划和货物贸易协议作为自由贸易区建立的主要法律条文。
早期收获计划针对的产品是一些农产品,将01—08章之前的产品都被成为早期收获的产品。
同时为了照顾到东盟国家的利益,将之外的产品也称为早期的获利产品,并将其称为特定产品一并参与降税。
同时考虑到不同国家的发展水平,将一些国家的部分产品排除在早期收获产品之外。
早期收获计划是于2004年1月1日开始启动的,并且纳入到早期范围之内的产品其关税税率最终将减小到零。
货物贸易协议是于2004年11月签订的,2005年7月全面降税活动正式开始。
这对于早期收获产品是一个补充的协议,他将为纳入早期收获计划的产品纳入到了货物贸易协议之中。
同时也对这些产品进行了分类,即正常产品和敏感产品。
对于正常产品其关税税率最终会降到零,而敏感产品的关税将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
早期收获计划和货物贸易协议对待东盟成员是不同的,对新成员给予较长的过渡期。
在2007年中国与东盟的一些成员签订了一些服务贸易的协议,2010年1月,中国与东盟的老成员将正常产品的关税均较小到零,此时也就是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建立。
附件4
货物贸易早期收获产品清单及降税安排
台湾方面早期收获产品清单
注:表中产品名称为简称,具体产品范围按台湾2009年税则相应税则号列的规定执行.
台湾方面早期收获产品降税安排
注:
年进口税率指台湾2009年对其他所有世界贸易组织会员普遍适用的非临时性进口关税税率.
2.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如在上半年生效,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时间为当年的7月
1日,如在下半年生效,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时间为次年的1月1日.
3.早期收获计划产品的协议税率在该计划实施后不超过2年的时间内最多分3次降为零,
第1年开始降税时间为早期收获计划实施时,第2年、第3年的降税时间为当年的1月1日.。
附件:我国已实施的区域贸易协定情况简介一、《亚太贸易协定》(APTA)《曼谷协定》是我国参加的第一个具有实质意义的区域性优惠贸易安排。
我国于2001年5月正式加入《曼谷协定》,并于2002年1月1日开始实行《曼谷协定》税率。
2005年11月,《曼谷协定》更名为《亚太贸易协定》,成员包括中国、韩国、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和老挝等6国。
目前,6个成员国共对4000多个税目的商品进行了关税削减,主要产品包括农产品、纺织品和化工产品等。
其中,我国目前共有1673个税目的商品实行协定税率,平均税率为8.8%,与最惠国税率相比,优惠幅度为24%。
二、《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2003年6月29日,内地与香港了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同年9月29日,又正式签署了《安排》的6个附件。
参照香港《安排》模式,2003年10月进一步签署了内地与澳门的《安排》。
2004年1月1日起,CEPA正式开始实施。
目前,内地进口原产于香港、澳门的CEPA项下零关税的税目总数分别为1450个和648个。
其中,零关税商品主要涉及服装、药品、塑料橡胶及其制品、纺织原料及其制品、贱金属制品、纸制品、音像制品和珠宝首饰、电导体、硅酸盐水泥等。
三、对最不发达国家特惠税率为落实温家宝总理在“中非合作论坛”上“进一步开放市场,对非洲最不发达国家部分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给予零关税待遇”的重要承诺,2005年1月1日起,我国对苏丹等25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部分商品实施了零关税特惠。
此后,税委办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提出给予所有与我国建交的39个最不发达国家部分商品零关税待遇的建议,2006年9月在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正式宣布了这一庄严承诺。
会后,税委办牵头拟定了特惠措施的具体实施方案。
目前,我国共对安哥拉等非洲28国、老挝等东南亚4国和阿富汗、也门、马尔代夫、萨摩亚、瓦努阿图等5国,共37个联合国认定的最不发达国家的部分商品给予特惠税率,大部分特惠税率为零,优惠范围涵盖了这些国家的多数对华出口商品,其中我国进口较多的主要是原油、原木、矿砂及精矿和其他原材料类产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政府关于自由贸易协定早期收获计划的协议文章属性•【缔约国】巴基斯坦•【条约领域】贸易•【公布日期】2005.04.05•【条约类别】协定•【签订地点】伊斯兰堡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政府关于自由贸易协定早期收获计划的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政府(以下简称“双方”),满意地注意到双方全方位和全天候的友谊以及日益紧密的经贸关系,考虑到双方产业和贸易结构较强的互补性,以及进一步发展经贸关系的愿望,深信通过缔结自由贸易协定,逐步减少和消除贸易投资壁垒,将促进双赢和共同发展,认识到早期收获计划将使双方企业及早从自由贸易协定中受益,进而增强双方政府推进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信心,决定结束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协定联合可行性研究,启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并就自由贸易协定早期收获计划达成一致,议定以下事项:第一条早期收获计划系自由贸易协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涵盖双方的零关税产品(见附件1和附件2)和优惠关税产品(见附件3)。
第二条优惠关税产品的减让幅度见附件3。
早期收获计划零关税产品的关税减让模式见附件4。
第三条优惠关税产品与零关税产品重叠的,按从低税率执行。
第四条早期收获计划将于2006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自实施之日起,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政府优惠贸易安排》将予废止。
第五条在2005年9月之前,通过谈判制定出适用于早期收获计划的原产地规则。
第六条附件1和附件2(零关税产品清单)、附件3(优惠关税产品减让表)及附件4(零关税产品降税模式)为本协议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第七条本协议及附件将在缔约双方完成各自法律要求和程序后,通过外交渠道相互通知对方后第三十天生效。
第八条本协议于二○○五年四月五日在伊斯兰堡签订,一式两份,分别用中文和英文书就,两种文本同等作准。
下列签字人经各自政府授权在本协议上签字,以昭信守。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政府代表代表商务部长商业部长XXX 胡马云·阿赫塔尔·汉(签字)(签字)附件(略)。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2年11月4日2002年11月4日,朱镕基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框架协议》),这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框架协议》是未来自贸区的法律基础,共有16个条款,总体确定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基本架构。
一、中国-东盟自贸区包括的内容:根据《框架协议》,中国-东盟自贸区将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等内容。
其中货物贸易是自贸区的核心内容,除涉及国家安全、人类健康、公共道德、文化艺术保护等WTO允许例外的产品以及少数敏感产品外,其它全部产品的关税和贸易限制措施都应逐步取消。
二、相关领域的谈判时间安排:关于货物贸易的谈判将从2003年初开始,2004年6月30日前结束。
关于服务贸易和投资的谈判将从2003年开始,并应尽快结束。
在经济合作方面,双方商定将以农业、信息通讯技术、人力资源开发、投资促进和湄公河流域开发为重点,并逐步向其它领域拓展。
三、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时间框架:《框架协议》规定,中国和东盟双方从2005年起开始正常轨道产品的降税,2010年中国与东盟老成员,即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将建成自贸区,2015年和东盟新成员,即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将建成自贸区,届时,中国与东盟的绝大多数产品将实行零关税,取消非关税措施,双方的贸易将实现自由化。
四、“早期收获”方案的主要内容:为使中国和东盟双方尽快享受到自贸区的好处,双方制订了“早期收获”方案,决定从2004年1月1日起对500多种产品(主要是《税则》第一章至第八章的农产品)实行降税,到2006年这些产品的关税将降到0.五、关于给予东盟非WTO成员以多边最惠国待遇的承诺:东盟中越南、老挝、柬埔寨尚未加入WTO.为了帮助这些国家的发展,我国同意给予东盟非WTO成员以多边最惠国待遇,即将我国加入WTO时的承诺适用于这些国家。
一、背景介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形成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也将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它将为中国和东盟带来互利双赢的局面,为亚洲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法律概述1.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法律的现状(1)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法律,指调整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员国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调整CAFTA各成员间关系的法律: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双边或多边协议、协定及其他法律文件,中国与东盟各成员国之间的双边或多边协议及其他法律文件;还包括WTO法律规则、APEC法律规则、东盟法律规则等中国与东盟成员国参加的双边或多边法律规则。
(中国与东盟成员国构成的复杂性,决定了CAFTA法律的多元化。
东盟成员国中,既有WTO成员,又有非WTO成员;有的是APEC成员,有的不是APEC成员。
)第一,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双边或多边协议、协定及其他法律文件。
目前主要有:《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该协议所附附件及其内容,以及依照该协议通过的法律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与东盟秘书处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与东盟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等。
《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该协议所附附件及其内容,以及依照该协议通过的法律文件,是CAFTA的主要法律。
第二,中国与东盟各成员国之间的双边或多边协议及其他法律文件。
2002年11月中国与柬埔寨、老挝和缅甸签署的双边谅解备忘录;中国与老挝签署的谅解备忘录;中国2002年11月与大湄公河次区域有关国家签署的《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运输协定》谅解备忘录等。
第三,WTO法律规则等CAFTA成员国参加的双边或多边法律规则。
中国与东盟成员国中的WTO成员、APEC成员、东盟成员,必须遵守WTO规则、APEC规则和东盟规则。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2年11月4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和东盟10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框架协议》),这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框架协议》是未来自贸区的法律基础,共有16个条款,总体确定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基本架构。
主要内容如下:(一)中国-东盟自贸区包括的内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等内容。
其中货物贸易是自由贸易区的核心内容,除少数敏感产品外,其它全部产品的关税和贸易限制措施都逐步取消。
(二)谈判时间安排货物贸易的谈判从2003年初开始,要求于2004年6月30日前结束。
服务贸易和投资谈判也从2003年开始,并要求尽快结束。
在经济合作方面,双方商定将以农业、信息通讯技术、人力资源开发、投资促进和湄公河流域开发为重点,并逐步向其他领域拓展。
(三)自贸区建设的时间框架双方从2005年起开始降低正常产品的关税,2010年中国与东盟老成员建成自贸区,2015年与东盟新成员建成自贸区,届时,中国与东盟的绝大多数产品将实行零关税,取消非关税措施,双方的贸易将实现自由化。
(四)“早期收获”计划的主要内容为使双方尽快享受到自贸区的好处,双方制订了“早期收获”计划,决定从2004年1月1日起对500多种产品(主要是《税则》第一章至第八章的农产品)实行降税,到2006年这些产品的关税降到零。
(五)关于给予东盟非WTO成员多边最惠国待遇的承诺在签订《框架协议》时,越南、老挝、柬埔寨尚未加入WTO。
为了帮助这些国家发展,中国同意给予东盟非WTO成员以多边最惠国待遇,即将中国加入WTO时的承诺适用于这些国家。
(六)有关贸易规则的制订中国与东盟将制订原产地规则和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争端解决机制等贸易规则,以保证未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常运转。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进一步加强了双方业已密切的经贸合作关系,也对亚洲和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各国的具体降税模式如下:
1、中国和东盟老成员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5个老成员的早期收获产品按照其分类服从如下的降税模式:
第一类产品(关税高于15%的产品):2004年1月1日削减为10%,2005年1月1日削减为5%,2006年1月1日为0;
第二类产品(关税高于或等于5%但低于或等于15%的产品):2004年1月1日削减为5%,2005年1月1日削减为0;
第三类产品(关税低于5%的产品):2004年1月1日削减为0。
菲律宾由于在2005年4月才决定参加早期收获计划,因此其早期收获产品不需进行前期降税,而应在2006年1月1日全部降为零。
总体而言,中国与东盟老成员早期收获产品的降税进程从2004年开始,至2006年完全结束。
2、越南的早期收获产品从2004年开始降税,但可以享受多两年的过渡期,至2008年取消全部早期收获产品的关税。
其具体降税模式如下:
第一类产品(关税高于或等于30%的产品):2004年1月1日削减至20%,此后每年削减5%,2008年1月1日削减为0;
第二类产品(关税高于或等于15%但低于30%的产品):2004年1月1日削减至10%,2006年1月1日削减到5%,2008年1月1日削减为0;
第三类产品(关税低于15%的产品):2004年1月1日削减至5%,2008年1月1日削减为0。
3、老挝和缅甸的早期收获产品从2006年开始降税,至2009年取消全部关税。
其具体降税模式如下:
第一类产品(关税高于或等于30%的产品):2006年1月1日削减至20%,2007年和2008年每年削减6%,至2009年1月1日削减为0;
第二类产品(关税高于或等于15%但低于30%的产品):2006年1月1日削减至10%,2008年1月1日削减至5%,2009年1月1日削减为0;
第三类产品(关税低于15%的产品):2006年1月1日削减至5%,2009年1月1日削减为0。
4、柬埔寨的早期收获产品从2006年开始降税,至2010年取消关税。
其降税模式如下:
第一类产品(关税高于或等于30%的产品):2006年1月1日削减至20%,此后每年削减5%,至2010年1月1日削减为0
第二类产品(关税高于或等于15%但低于30%的产品):2006年1月1日削减至10%,2008年1月1日削减至5%,2010年1月1日削减为0;
第三类产品(关税低于15%的产品):2006年1月1日削减至5%,2010年1月1日削减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