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019中级财务会计_第2章应收款项_1009
- 格式:ppt
- 大小:424.05 KB
- 文档页数:43
中级实务新版教材参考内容第2章《应收和预付款项》中级实务(新版)教材参考内容第2章《应收和预付款项》第二章应收和预付款项第一节应收票据一、应收票据的特点及其分类在我国,除商业汇票外,大部分票据都是即期票据,可以即刻收款或存入银行成为货币资金,不需要作为应收票据核算。
因此,我国的应收票据即指商业汇票。
如前所述,商业汇票按承兑人不同,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商业汇票按是否计息可分为不带息商业汇票和带息商业汇票。
不带息商业汇票,是指商业汇票到期时,承兑人只按票面金额(即面值)向收款人或被背书人支付款项的汇票。
带息商业汇票是指商业汇票到期时,承兑人必须按票面金额加上应计利息向收款人或被背书人支付票款的票据。
我国商业票据的期限一般较短(6个月),用现值记账不但计算麻烦而且其折价还要逐期摊销,过于繁琐。
因此,应收票据一般按其面值计价。
即企业收到应收票据时,应按照票据的面值入账。
但对于带息的应收票据,按照现行制度的规定,应于期末(指中期期末和年度终了)按应收票据的票面价值和确定的利率计提利息,计提的利息应增加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
相对于应收账款来讲,应收票据(尤其是银行承兑汇票)发生坏账的风险比较小,因此,一般不对应收票据计提坏账准备,超过承兑期收不回的应收票据应转作应收账款,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
二、不带息应收票据不带息票据的到期价值等于应收票据的面值。
企业应当设立“应收票据”科目核算应收票据的票面金额,收到应收票据时,借记“应收票据”科目,贷记“应收账款”、“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
应收票据到期收回的票面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票据”科目。
商业承兑汇票到期,承兑人违约拒付或无力偿还票款,收款企业应将到期票据的票面金额转入“应收账款”科目。
例1:甲企业向乙企业销售产品一批,货款为100 000元,尚未收到,办妥托收手续,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借:应收账款 117 000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 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 00010日后,甲企业收到乙企业寄来一份3个月的商业承兑汇票,面值为117000元,抵付产品货款。
中级财务会计第章应收款项总结归纳、习题(及答案共页)4中级财务会计第章应收款项总结归纳、习题(及答案共页)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2中级财务会计第四章·应收款项总结归纳、习题一、总结归纳应收款项的概念:应收款项属于金融资产的一种,是指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应收款项是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主要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因商品、产品已经交付或劳务已经提供,义务已尽,从而取得的向其他单位或个人收取货币、财物或得到劳务补偿的请求权,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预付账款等项目;有的是在企业经营活动之外产生的,主要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之外所形成的各种其他应收和暂付款项,包括应收的赔款、罚款、租金、备用金、包装物押金和股利等其他应收款。
第一节应收票据1应收票据:是企业持有的因采用商业汇票支付方式销售商品、产品等收到的还没到期、尚未兑现的商业汇票。
分类:根据承兑人不同: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根据票据是否带息:带息票据到期值=票据面值+票据利息= 票据的面值×不带息票据到期值=票据面值根据票据是否带有追索权:带有追索权的商业汇票不带追索权的商业汇票注: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不会被追索,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会因票据贴现而发生或有负债2应收票据到期值与到期日计算2、票据到期日计算:按天计算,根据“算尾不算头或算头不算尾”的惯例,按实际经历的天数计算;如2月2日,30日到期:算尾不算头:则2月2日-28日共28-2=26天,3月1-4日四天算头不算尾:则2月2日-28日共28-2+1=27天,3月1-4日三天按月计算,月份中间开出商业汇票时,则“月中对月中”.如:1月xx年末“坏账准备”计提后使年末“坏账准备”的期末余额=年末“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计提坏账准备金额-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①计提前的“坏账准备”科目为借方余额,应将本期估计的坏账损失数额加上计提前“坏账准备”科目的借方余额作为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数额;②计提前的“坏账准备”科目为贷方余额,且该余额小于本期估计的坏账损失数额时,按差额计提当期的坏帐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