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边跨箱梁现浇专项施工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61
目录第一章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说明 (2)1.1方案变化说明及编制说明 (2)1.2编制说明 (2)第二章工程概况 (2)2.1天津南仓立交BT工程主桥工程介绍 (2)2.2边跨直线段结构型式介绍 (3)第三章边跨直线段、挂篮拆除原施工方案 (4)3.1原施工方案中的地理、地形情况介绍 (4)3.2原边跨现浇段、挂篮拆除施工方案介绍 (4)第四章边跨现浇段、挂篮拆除拟施工方案及方案说明 (5)4.1 变化后的现场情况介绍 (5)4.2 施工方案及方案优化 (6)第五章施工组织及工期安排 (6)5.1 道路准备 (6)5.2 接触网改造 (6)5.3 工期安排 (6)第六章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7)第一章边跨现浇段施工方案说明1.1方案变化说明及编制说明因金融危机、国内拉动内需的需求,原规划中的天津西站改造工程提前开工,而南仓站必须提前作好天津西的铁路分流,因此在南仓站内需提前开通9股铁路保证西站施工的顺利进行。
9股铁路分别位于天津南仓立交BT工程主梁边跨直线段及挂篮拆除位置,对现浇段的施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施工方案是在对设计图纸详细阅读、仔细研究,并对施工场地周围情况进行充分、详细地调查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该地段铁路线路变化,并结合我方技术水平、施工人员及技术装备情况编制而成。
(一)、业主的招标文件(二)、天津南仓大桥施工图设计(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四)、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五)、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六)、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F80/1-20004)(七)、其他相关规范及标准(八)、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北京铁路局435号文(九)、天津西南仓站改造图1.2编制说明(一)、符合业主招标文件质量、工期要求,严格执行招标文件技术规范及相应的各种最新规范要求。
(二)、遵循与设计、规范和验标保持一致的原则;坚持技术先进性、操作性强、施工简单、经济适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现浇混凝土箱梁施工方案
混凝土箱梁作为桥梁和建筑结构中常用的构件,具有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现浇混凝土箱梁施工方案是保证结构质量和工程进度的关键。
以下是现浇混凝土箱梁施工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1. 材料准备
•水泥:使用按照设计强度要求的普通水泥。
•砂石料:使用符合设计要求的砂石料。
•混凝土添加剂:用于改善混凝土性能的添加剂。
•钢筋:采用符合强度要求的钢筋。
•模板:模板应达到设计要求,并安装稳固。
2. 掺合混凝土
在混凝土搅拌站进行混凝土的拌合,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例准确无误,搅拌时
间适中,保持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均匀性。
3. 现场施工准备
•模板安装:根据设计要求搭建模板,要求模板结构牢固、尺寸准确。
•现场设备准备:准备搅拌机、输送机等设备,确保施工所需设备齐全。
4. 现浇施工过程
•浇筑混凝土:将拌好的混凝土均匀地浇入模板中,确保密实无虚。
•振捣:使用振动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保证混凝土的致密性。
•养护:在混凝土凝固之后进行养护,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确保混凝土的强度。
5. 质量检验
在混凝土箱梁施工完成后,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外观检验、尺寸偏差检测、混
凝土强度检测等,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6. 安全措施
在现浇混凝土箱梁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确保施工人员及设备的
安全,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
以上是现浇混凝土箱梁施工的一般方案,具体施工操作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调整。
施工过程中要注重细节,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第一节工程概况一、概述1、工程概述株洲湘江四桥距株洲市一水厂取水口下游约500m,西起泰山路与长江南路交点,跨湘江,东至株洲市芦凇区,接建宁大道。
其中河东岸引桥高架跨越沿江南路、建设路后与建宁大道平交,河西岸引桥高架跨越滨江南路后与长江南路平交,另外河西岸设有半互通式立交将大桥与滨江南路相互联接。
桥梁部分孔径布置(由西向东)为:12×20m(现浇连续箱梁)+7×46m(顶推连续箱梁)+75m+2×140m+75m(三塔部分斜拉桥)+4×42m(现浇连续箱梁)+5×20m(现浇连续箱梁),桥梁总长1265.2m。
株洲四桥建成后,大大缓解了株洲一桥交通压力,缩短了芦淞区至天元区跨江的往来交通,从而减低了机动车辆的耗油量,这样,能大大改善株洲城市的空气质量。
2、工程地质42m跨现浇箱梁横跨东岸滨江南路和建设路,城市路面经过水泥混凝土硬化,地基承载力较好。
通过株洲地税三分局部分地表面有20cm左右水泥混凝土路面,仅少部分地表为土层。
该桥位从上往下的地质情况为,首先为 1.28 m~5.10 m的填筑土,承载力较低;再是5.12 m~6.10m粘土层,容许承载力220~260 Kpa;最后进入弱风化泥质粉砂岩和弱风化砂砾岩,厚度17.80 m~25.17m,容许承载力1200~1500 Kpa,桥梁的基础奠基于此层上面。
3、水文特征湘江自南向北贯穿株洲市,较大支流的枫溪港、白石港迂回曲折于河东汇入湘江,水情较为复杂。
在市区内有株洲水文站,水文系列较长,湘江干流最高水位一般出现在4~7月,主要受洪水径流控制。
根据株洲水位站质料统计,多年平均水位30.61m(85黄海系统),历年最高水位实测最高值为42.59m(1994年6月18日,56黄海系统),实测最大流量20200m3/s(1964年6月);实测最低水位27.51m(1998年11月13日),实测最小流量101m3/s(1966年9月)。
K22+745.89支线上跨桥现浇箱梁施工方案一、工程简况K22+745.89支线上跨桥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连续梁,下部结构为独柱墩,肋台,桩基础,全桥长95.08m。
主要技术指标:设计荷载汽车-20,挂车-100。
桥面净宽为4.7m,箱梁高1.3m,跨径组合2×20m+2×25m,全桥设两道伸缩缝(0#台,4#台)。
二、施工方案(一)地基处理:以跨为单位进行地基整平,对于原地面起伏段设30-60cm的台阶用振动压路机碾压。
然后铺上30cm灰土碾压,压实度达到90%。
再铺5cm沙子找平。
靠近墩柱的地方用人工夯实。
(二)箱梁支架:铺设枕木作为碗扣式钢管支架的基础,支架采用满堂碗扣式钢管支架,上铺纵横向方木做底模分配梁。
调托座调整底模顶面高程,底模预拱度墩台中心为0,中跨2cm、边跨1.5cm,按抛物线均匀分配。
(三)预压:底模板拼好后进行预压。
预压采用砂袋或水进行。
压重为箱梁自重的100%。
压载过程用水准仪在跨中1/2和1/4处观察支架变形状况,在压载时多次加载并绘制变形曲线图,等支架不再发生沉降后方可组织施工。
(四)绑扎钢筋及支侧模:预压撤载后应对底模进行验证,底模支好后,在底板上放线确定钢筋的绑扎位置,再绑扎底板、腹板钢筋。
钢筋下料在工棚进行,然后运至工地进行绑扎焊接。
焊缝按规范要求错开,对于骨架筋采用双面搭接焊,焊缝长度≥5d(d为钢筋直径),并按规范要求错开。
钢筋检验合格后,支外模,内模及翼缘模板,再绑扎顶板钢筋。
(五)砼浇注及养生:在箱体钢筋检查合格后开始浇筑砼。
混凝土浇筑分底板、腹板及顶板两次进行(第一次先浇筑底板混凝土,待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初凝状态时,再进行第二次腹板及顶板混凝土浇筑),在每跨顶板上预留二个工作口,以便施工人员可以自由进入箱室对底板混凝土进行振捣及拆除内模;混凝土采用机械拌和,泵送入模;混凝土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顶板配以平板振捣器,砼振捣对称进行。
现浇箱梁施工方案现浇箱梁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二、人员及机械设备的配置:1.主要人员配置施工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检负责人:试验负责人:测量负责人:安全负责人:三、施工进度:计划工期:四、施工方案:首先进行地基处理:把原地面推平碾压,局部地基软弱处用风化料填平,用振动压路机振动压实,按路基原地面检测,合格后填上2层共约50cm的路基填料(风化料),再填上1层10~15cm厚8%石灰土,地基承载力要求不小于300kpa,地基四周做好排水防水措施,支架施工时,支撑下垫20cm宽×5cm厚×600cm(或1000cm)的枕木以分散基础所承受的压力。
1.支架搭设:对承载力问题以及支架布置要进行严格的计算(计算过程附后),按以往的经验,支架采用碗扣式支架拼装,支架横向间距为0.6m,纵向0.9m,立柱下面垫20cm宽×5cm厚×600cm(或1000cm)的枕木,以分散压力。
碗扣支架在连续梁浇注施工中,做临时支架所需各部分构件为:立杆、横杆、斜杆、可调底座、可调U托(顶托)。
对地基进行处理并安底层垫木后,按横向、纵向间距安放可调底座,并按各跨度不同的计算高度调整好底座上可调螺帽位置,使螺帽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可调底座与垫木间使用铁钉固定。
拼装时,脚手架立杆必须保证垂直度。
尤其重要的是必须在第一层所有立杆与横杆均拼装调整完成无误之后方可继续向上拼装,否则会引起以后各层的拼装困难。
竖杆和竖杆之间必须搭斜撑,以增强结构整体稳定性。
拼装到顶层立杆后,装上顶层可调顶托,并依设计标高将各顶托顶面调至设计标高位置。
然后铺设顶层第一层即纵向方木,方木断面10cm ×12cm ,在铺设时注意使其两纵向方木接头处位于U 型可调支撑处。
再铺设第二层即横向方木,方木断面7cm ×8cm ,铺设间距60cm ,使用水准仪检查标高,使用木楔调整标高,无误后可拼装底板模板。
安康市城东汉江大桥引桥建设工程箱梁支架与模板现浇砼工程施工安全专项方案一、编制目的为严格贯彻执行《陕西省公路建设项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方案安全管理办法》(指导目录:支撑高度超过8m,或搭设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m2,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的模板支撑系统支架与模板现浇砼工程的安全专项方案需进行专家论证)及相关安全生产的有关规法律法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确保工程安全,制定本方案。
方案编制适用范围:安康市城东汉江大桥引桥建设工程二、工程概况(一)工程简介安康市城东汉江大桥引桥建设工程位于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起自高井路江南一品小区门口,经巴山东路、油坊村,止于东坝防洪堤,全长1097.21米。
安康市城东汉江大桥横跨汉江,是安康市连接江南与江北的第四座城市桥梁,其中引桥为8联连续箱梁;两侧坡桥各为2联连续箱梁(引桥第一联布置为35+50+35m变截面段;第二联至第六联布置为4×34.48m,第七联布置为3×34.48m等截面段;第八连布置为42.5+69.48+42.5m变截面段,两侧坡桥布置为两联等截面段4×34.48m)桥梁全长1097.21m(二)引桥总体布置1)主桥箱梁结构主桥为(35+3×60+35)m 连续箱梁,对应墩号为 1#~6#,箱梁采用单箱三室截面。
60m 主跨箱梁根部梁高 4.2m,跨中梁高 2.7m,梁高按照二次抛物线变化,变化方程为:H=1.5×(x/28.5) 2 +2.7m(x=0~28.5m)。
35m 边跨箱梁根部梁高 4.2m,端部梁高 2.5m,梁高按照二次抛物线变化,变化方程为:H=1.7×(x/28.5) 2 +2.5m (x=0~28.5m)。
箱梁顶板宽 19.99m,底板宽 14.99m,翼缘板悬臂长 2.5m,悬臂板端部厚 20cm,根部厚 60cm。
现浇箱梁施工方案第一节工程概述某互通式立交位于某高速公路与一级路相交处,坐落在位于某境内某村南侧,设计范围:K94+550.675〜K95+970 ,主线全长1419.325m。
某高速公路在里程桩号K94+894.005 处与一级公路相交,一级公路里程桩号4+387.200,两线斜交,夹角a=51.25°,某高速公路上跨一级公路。
某互通立交匝道桥全长为267.66m,其上部结构为现浇普通箱梁8 跨与现浇预应力箱梁 4 跨, 即0#〜4#墩、8#〜12#墩上部为18+20+20+18 米四孔一联普通箱梁、4#〜8#墩上部为25+30+30+25 米四孔一联预应力箱梁。
匝道桥主要工程数量:现浇混凝土连续普通箱梁采用C30 混凝土,共1253m3;现浇预应力连续箱梁采用C50混凝土,共966.6m3。
钢材共用□级钢筋511.5t。
第二节施工组织1 、工程现场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工乳人更Jft2、工期安排根据施工计划及工程实际进度,一部份承台墩柱施工完成后,项目部已组织人员、机械对泥浆坑、软弱地段进行换填,将场地平整,收缩河道;对承台基坑进行分层回填碾压密实。
8月15日开始地基处理,8月20日开始4#〜8#墩上部一联段支架施工。
本合同段现浇普通箱梁计划安排从2006年8月15日开工,2006年11月15日完工,总工期为90天。
3、施工设备稅蛊名弥£9繇戛号HIL-jQO U RII-SCI0-2JJ 3CG7QQ IJ-4A3$WESSON41』21摘人盘播即70(弭f P11001[乐风訂T J1si \1B4FQ2[X卑如机JIZ1901第三节施工工艺一、施工测量在四周布置独立三角网,与复测平差后的水准点,对上部结构的各施工放样点进行控制。
二、临时设施及施工安排遵循“安全、紧凑、畅通”的原则,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各工序的前后衔接以及各作业工班之间的配合。
三、施工方案连续箱梁,采用碗扣式满堂脚手架分段浇筑混凝土;采用相邻箱梁施工互不干扰、全面开工的方式;利用满堂式脚手支架,将整联多跨的连续梁纵向合理分段,依次分层在支架上整体浇筑施工。
现浇箱梁及跨既有公路施工安全方案一、工程概况1.工程简介本工程位于城市中心区域,需在既有公路上现浇箱梁,施工过程中要确保公路的正常通行和施工安全。
工程主要包括箱梁制作、运输、安装及跨公路施工等环节。
2.工程难点(1)施工区域位于城市中心,交通繁忙,施工期间要确保既有公路的畅通。
(2)箱梁重量大,运输和安装过程中要保证安全。
(3)跨公路施工,要确保施工过程中公路结构不受影响。
二、施工安全措施1.施工前期准备(1)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2)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3)对施工区域进行围挡,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2.箱梁制作(1)选用优质钢材,确保箱梁质量。
(2)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箱梁制作,确保尺寸准确。
(3)对箱梁进行养护,保证强度满足要求。
3.箱梁运输(1)选用专业的运输车辆,确保运输安全。
(2)对运输路线进行实地考察,选择最优路线。
(3)运输过程中,确保箱梁固定牢固,防止滑动。
4.箱梁安装(1)采用专业的吊装设备,确保吊装安全。
(2)在箱梁安装前,对既有公路进行加固处理。
(3)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箱梁安装,确保安装质量。
5.跨公路施工(1)在施工区域设置临时通道,保证公路畅通。
(2)对施工区域进行隔离,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3)施工过程中,对公路结构进行监测,确保不受影响。
三、应急预案1.预防交通事故(1)加强施工现场交通管理,设置交通引导员。
(2)在施工区域设置临时交通信号灯,确保交通秩序。
(3)对过往车辆进行安全提醒,防止交通事故发生。
2.应对突发事件(1)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流程。
(2)成立应急小组,提高应急能力。
(3)配备应急物资,确保应急需要。
四、施工进度安排1.施工前期准备:1个月2.箱梁制作:2个月3.箱梁运输:1个月4.箱梁安装:2个月5.跨公路施工:1个月6.工程验收:1个月五、施工质量控制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2.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新版现浇箱梁及跨既有公路施工安全方案一、方案背景现浇箱梁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桥梁工程中的构件,其制作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工程机械进行操作。
如何有效保障现浇箱梁及跨既有公路的施工安全,减少可能出现的事故,成为当今工程建设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目前现浇箱梁及跨既有公路施工安全存在以下问题:1.施工过程中缺少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容易发生人员误操作、设备失控等意外情况。
2.施工现场的周边环境不够优化,过路车辆、行人和现场作业人员的冲突和妨碍问题较多。
3.对于人员的安全教育、操作规范以及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培训不够及时和科学。
4.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和管理不够严格,安全隐患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因此,为了保障现浇箱梁及跨既有公路施工安全,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需要在现象的基础上制定一套详细的、系统的施工安全方案。
二、施工方案1.施工安全管理(1)指定专人负责安全事务管理,制定详细的安全施工计划和安全操作规程。
(2)对所有参与施工的工人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安全管理培训,明确岗位职责,保证施工作业人员达到必要的技能水平。
(3)加强现场安全监督和管理,确保设备、工具、材料的安全性能符合要求,作业人员佩戴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安全帽、安全绳等。
(4)保持施工现场整洁有序,清理作业区域,确保物品不乱堆乱放,防止工作材料滑落。
2.现场防护(1)施工现场设置合理的围挡、护栏和警示标志,防止临时围挡松动或倒塌。
(2)对施工现场周围环境进行改善,建立交通警示标识和指示牌,确保交通和道路安全。
(3)设置现场警示灯光,夜晚施工时应做好对周围环境造成噪声的防护工作,保障附近居民正常休息。
现场施工时应确保有彩条标志标注施工区域,并在有需要的地方设置围挡。
3.施工手续(1)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评估和安全审核,同时报经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方可进行施工作业。
(2)施工期间应及时反馈安全管理情况,并及时纠正违规行为,制定相应措施加以处理。
现浇箱梁跨路口安全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铁路混凝土梁支架法现浇施工技术规程》(TB10110-201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建质〔2010〕5号文)二、工程概况本标段线路起点位于K23+450 ,终点位于K30+153.350,全长6.703km。
全线均为高架结构。
上部结构现浇箱梁(C50砼)有两种标准桥面宽,曲线半径≥1200m,桥面宽采用9.2m,曲线半径<1200m,桥面宽采用9.6m。
简支梁梁高统一采用2.0m。
区间桥梁主要跨度为35m,主要配跨采用27m,30m,32.7m。
其中在A区间A43#-A44#简支箱梁从上跨越爱民路路口,箱梁顶面距地面高度约为20m左右,桥面宽为9.6m,采用钢管柱+(双层)321型贝雷片支架方案施工,便于保证爱民路交通正常畅通。
三、贝雷支架系统设计及施工流程钢管柱+(双层)321型贝雷片支架采用支点式梁柱支架,采用φ529(δ=8mm)钢管做受力支柱,双层贝雷片做受力纵梁。
为便于卸落支架,在钢管顶部设置一道砂箱(砂箱高为30cm);砂箱上采用2I45a作传力分配梁,双层贝雷片直接放置在2I45a分配梁上,贝雷片顶部横向放置I18工字钢,工字钢长度超出翼缘板影响线,与贝雷片之间临时进行固定,主要用于侧模支撑系统的支点用。
在底板范围内再在I18工字钢纵向放置100×100cm 方木(间距30cm)作为底模的支撑,底模模板采用竹胶板。
双层贝雷支架系统见下图:钢管柱+(双层)321型贝雷支架施工流程为:准备工作→施工放样→安装400型钢下垫梁→安装Φ529钢管柱→钢管柱联结体系→安装砂箱→架设2I45a工字钢横梁→贝雷拼装→贝雷联结→铺设I18工字钢分配梁→箱梁底模安装→箱梁侧模安装四、安全防护棚设计A43#-A44#简支箱梁从上跨越爱民路路口,在跨越道路施工简支梁时,为了减小施工对正常交通的影响,同时为了确保该跨桥下行人及车辆安全,防止桥面施工坠物发生伤害事故,特采用搭设防护棚的方式保证原有道路的畅通。
中交二航福州市三环路东北段B段道路工程V标段边跨砼箱梁现浇专项施工方案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福州市三环路东北段B段道路工程V标段项目经理部二〇一〇年十二月福州市三环路东北段B段道路工程V标段边跨砼箱梁现浇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福州市三环路东北段B段道路工程V标段项目经理部二〇一〇年十二月目录1、概述 (1)1.1、工程概述 (1)1.2、自然条件 (1)1.2.1、地形地貌 (1)1.2.2、气象 (2)1.2.3、工程地质条件 (2)2、施工工艺 (5)2.1、主要施工方法 (5)2.2、施工工艺 (6)3、临时墩 (7)3.1、临时墩设计 (8)3.1.1、永久荷载 (8)3.1.2、活荷载 (8)3.1.3、结构安全计算 (10)3.2、临时墩施工 (13)4、支架 (13)4.1、支架设计 (13)4.1.1、支架结构 (13)4.1.2、碗扣支架结构计算 (16)4.1.3、门洞结构计算 (17)4.2、支架施工 (19)4.2.1、满堂支架施工 (19)4.2.2、门洞施工 (21)4.2.3、支架预压 (22)5、垫石及支座施工 (23)6、现浇梁施工 (23)6.1、模板施工 (23)6.1.1、模板结构 (23)6.1.2、模板安装 (25)6.2、钢筋施工 (26)6.2.1、钢筋加工 (26)6.2.2、钢筋运输 (27)6.2.3、钢筋绑扎 (27)6.2.4、钢筋施工技术要求 (27)6.3、预埋件安装 (28)6.4、混凝土施工 (28)6.4.1、混凝土配合比的要求 (28)6.4.2、混凝土浇筑 (29)6.4.3、箱梁顶面处理 (30)6.4.4、混凝土养护 (30)6.4.5、施工缝处理 (30)6.5、预应力施工 (30)6.5.1、波纹管制安 (31)6.5.2、锚垫板安装 (32)6.5.3、钢绞线下料、安装及接长 (32)6.5.4、预应力束张拉 (32)6.5.5、孔道压浆 (34)6.5.6、封锚 (37)6.5.7、预应力施工注意事项 (37)6.6、斜拉索锚槽、索套管施工 (38)6.7、箱梁线型控制 (38)6.8、横梁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 (39)7、施工现场管理体系 (40)8、质量保证措施 (41)8.1、钢筋质量的技术措施 (41)8.2、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41)8.3、预应力张拉质量控制措施 (43)8.4、压浆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43)8.5、夏、雨季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44)9、安全保证措施 (44)9.1、本工程重大危险源 (44)9.2、本工程安全管理的重点部位 (44)9.3、安全目标 (45)9.4、项目部安全保障组织机构 (46)9.5、安全防护措施 (46)9.5.1、模板工程 (46)9.5.2、钢筋工程 (47)9.5.3、混凝土工程 (48)9.5.4、支架搭设及拆除 (48)9.5.5、预应力施工 (49)9.5.6、门洞交通安全防护措施 (50)10、环保及文明施工 (51)10.1、环境保护措施 (51)10.1.1、建立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51)10.1.2、废气、废物、废渣等控制措施 (52)10.2、文明施工 (52)11、进度、资源计划 (53)11.1、进度计划 (53)11.2、材料计划 (54)11.3、机械计划 (55)11.4、人员计划 (56)边跨砼箱梁现浇专项施工方案1、概述1.1、工程概述福州淮安大桥北起闽侯侧浦里排涝站附近,设计起点里程为K21+658.00,向南一次跨越甘洪公路、闽江、淮安头规划环岛路,止于淮安侧地面道路落脚点,终点里程为K22+298.00,工程全长640m。
主桥为双塔双索面钢-砼混合梁斜拉桥,半漂浮体系。
边跨采用砼箱型加劲梁,中跨采用扁平钢箱加劲梁,钢砼结合面位于中跨侧距主塔中心线10m处。
桥跨布置为(45+67)m+416m+(67+45)m。
主桥边跨混凝土梁为单箱三室截面,箱顶横向设2%横坡。
箱顶宽40m,箱底宽35.2m,悬臂长度2.4m;标准截面中点处梁高3.5m,顶板厚35cm,底板厚40cm;中腹板厚60cm,箱宽14.6m;边腹板厚1.5m,箱宽8.2m;悬臂端部板厚15cm,悬臂根部板厚40cm。
主梁索锚区设置在箱梁边腹板,采用锚槽形式。
边跨混凝土梁采用C55砼,设置有纵、横双向预应力束,根据施工方法划分为三个节段(3+80+38.6m),满堂支架分节段现浇施工。
主桥边跨混凝土梁构造见图1.1-1。
图1.1-1 淮安大桥主桥混凝土梁构造图箱梁为双向预应力砼结构,纵向预应力为12-φs15.2mm钢绞线束,横向预应力为22-φs15.2mm、15-φs15.2mm、7-φs15.2mm的钢绞线束。
1.2、自然条件1.2.1、地形地貌桥梁北岸位于永丰村附近、甘洪路两侧;大桥横跨闽江连接南岸,南岸位于淮安地界、元宝石山西北角。
北岸边跨主墩位置因钻孔桩施工等进行了场地平整,标高+9m左右,跨甘洪路后标高+14m,地势起伏较大;南岸主墩位置标高+10.5m左右,C节段现为山坡,箱梁现浇时根据支架搭设开挖至设计标高。
1.2.2、气象福州市位于亚欧大陆东南边缘,东临太平洋,是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冬短夏长,温暖湿润,雨量充沛。
①气温:据福州气象台资料统计,福州市区年均气温19.7℃,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10.6℃,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8.8℃,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9.9℃,极端最低气温-1.7℃。
平均日照为1700-1980小时。
②气压:多年平均气压101.24kpa,绝对最高气压103.33kpa,绝对最低气压97.83kpa。
③降雨:年平均降雨量1348.8mm,年最大降雨量2074.6mm月最大降雨量613.1mm,日最大降雨量170.9mm。
降水在年内可分为四个时期:3-4月的春雨期,5-6月的梅雨期,7-9月的台风雨期及10月-翌年2月的少雨期。
梅雨是造成闽江流域大范围降水的天气因素,这期间雨量可占全年雨量36-40%,4-9月为汛期,降水量可占全年的70-77%。
④风:市内年最大风速平均值为17.5m/s,各风位的平均风速在2~4m/s。
最大为3.9m/s,为东北偏东风,最小值为1.9m/s,为西南风。
全年主导风为静风,其频率为20%,7月份中旬至9月份下旬为台风盛行期,占全年出现次数的80%,年均5.4次。
受台风影响,平均最大风速和极大风速均达12级,风向东北风,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台风(6112号)1961年9月12日14时在晋江登陆,极大风速45m/s,最大风速40m/s。
除台风外,雷雨、冰雹等灾害引起的风速亦达24-30m/s。
本项目附近的风向以东南风为主,风力一般为5~6级。
强风向西北向,最大风速28米/秒。
⑤霜冻及湿度:全年无霜期达326天;年平均雨日130~170日,年相对湿度77%。
1.2.3、工程地质条件两岸桥台在勘察控制深度范围内地基土层为杂填、冲淤积成因类型,基底为花岗岩。
场地岩土层按其成因、力学强度不同划分工程地质层:①—1 素填土:灰黄、褐黄色,松散,湿,成分主要为粘性土、砂质,为人工堆填,该层厚约1.80米,仅在个别钻孔有分布。
①—2 杂填土:杂色,灰黄,松散,湿,成分杂,硬杂质含量约30%。
厚度0.30-5.70米,部分钻孔有分布。
②粘土:褐黄色,湿,可塑状态,含铁锰结核等,粘性较强,无摇振反应,捻面较光滑,有光泽,干强度与韧性中等,本层厚度1.20-5.6米,顶层标高5.01-10.22米,局部分布。
③淤泥:深灰色,饱和,流塑,含腐植质,有臭味,摇震反应慢,捻面较光滑,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局部夹有少量粉砂质,本层厚度为2.80-18.20米,层顶标高为2.62~6.56米,局部分布。
④粉质粘土:灰黄色,饱和,可塑,含铁锰结核物等,粘性较强,无摇振反应,捻面较光滑,有光泽,干强度与韧性中等,本层厚度为 1.90-4.90米,顶层标高为-14.27~3.12米,局部分布。
⑤中砂:灰色,稍密,饱和。
主要为中细粒石英砂,不均匀含有泥质,级配较差,局部夹有薄层淤泥。
现场标贯测试N63.5=19-20击,标贯平均值19.5击。
本层仅个别钻孔有揭示,层厚为0.90—6.40米,层顶标高为-6.28~-1.90米。
⑥淤泥质土:深灰色,巨厚,饱和,流塑,含腐植质贝壳,有臭味,摇震反应慢,捻面较光滑,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不均与夹有薄层砂质。
本层厚度5.70—10.50米,层顶标高为-14.23~-13.98米,零星分布。
⑦粉质粘土:灰黄色,饱和,可塑,含铁锰结核物等,粘性较强,无摇振反应,捻面较光滑,有光泽,干强度与韧性中等,本层仅在CQ16钻孔有揭示,厚度为2.50米,层顶标高为-19.93米。
⑧中砂:该层在本桥梁拟建场地未揭示。
⑨卵石:浅黄、浅灰色,中密状态,饱和;一般粒径为30—70mm,呈次圆一次棱状,母岩为花岗岩类岩石,填充物主要为中砂及泥质,级配较好,卵石含量在横向及纵向上均存在一定的不均匀性,卵石一般含量约为50%—55%,本层仅在CQ17-1钻孔有揭示,厚度为1.80米,层顶标高为-24.48米。
⑩坡积粘性土:灰黄色,饱和,可塑,湿,坡积成因,不均匀含有砂粒。
本层厚度为0.30~4.50米,层顶标高为-22.43~46.62米,局部分布。
⑪残积砂质粘性土:褐黄色,可塑、很湿,为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不均匀含有沙砾,具有遇水易软化特征。
本层厚度为1.70—9.50米,层顶标高为-26.28~12.54米,局部分布。
⑫—1 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灰黄、褐黄色,硬,湿,含大量石英颗粒、长石、云母片,岩芯呈砂土状。
岩石坚硬程度等级属极软岩,岩体完整度属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V类,本层厚度为1.30-11.50米,层顶标高-29.08~45.92米,在大部分钻孔有分布。
⑫—2 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浅灰黄,硬,湿,含大量石英颗粒,长石、云母片,岩芯呈碎块状,手掰易碎。
岩石坚硬程度属软岩,岩体完整度属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V类,本层厚度为0.5-6.8米,层顶标高-31.28~36.82米,在大部分钻孔有分布。
⑬中风化花岗岩:浅灰、灰白色,坚硬,花岗岩结构,块状构造,风化裂隙发育,上部较破碎,岩芯呈碎块-短柱状,中下部较完整,岩芯呈短-长柱状,岩石坚硬程度分类属较硬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Ⅲ类,未发现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或软弱夹层。
本层层顶标高为-32.78~34.42米,部分钻孔本勘本层未揭穿,控制揭露厚度约为8米。
⑬—1 中风化花岗斑岩:浅灰、灰白色,坚硬,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基质以长石为主,斑晶1-4mm,风化裂隙较发育,岩芯短柱状为主,主要矿物为长石、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