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导学案第四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 格式:doc
- 大小:284.00 KB
- 文档页数:2
遂宁六中高一地理导学案课题: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型: 新授课____________一. 导学目标【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区分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对地貌形态的影响;2.说出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形式、主要特点;3.概述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了解不同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要点。
能力目标1、锻炼学生的读图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的知识总结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外营力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2.理解内营力外营力的各自作用过程,两者关系3.读图理解地球圈层的物质循环过程一. 导学万法对比联系法三.导学过程(一)预习自测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 ――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2、表现形式彳 ______________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及作用 .岩浆活动一一岩浆只有________________ 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3、结果:形成 __________ 与洋底、山脉与_________ 等,使地表变得____________4、地壳运动方向和性质:可分为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平运动:岩层运动方向________ 于地表,它使得岩层发生位移和弯曲变形,常形成绵长的 __________ 和巨大的___________ 山脉。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垂直运动:岩层运动方向____ 地表,使岩层发生或运动,引起地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现形式及作用: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岩石圈按成因分为______ 、、三类,三类岩石之间可相互转化。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内、外力作用和表现形式,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了解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运用图表质料分析、表达地理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讨论法。
、探究与活动,理解地壳运动的特征。
、利用景观图片分析地貌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确立矛盾对立统一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发展。
、理解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认识地表形态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地表形态形成过程的分析。
教具、资料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位在青藏高原上跋涉的旅行者,途中休息时从路边岩层中随手拿起一块小石头玩赏时受小石子的纹路的吸引,他不禁仔细观瞧,吃惊地发现这竟是一个古代海洋生物化石!近年来,人们在台湾海峡海底某些地方发现有古代森林的遗迹。
这些发现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概括】地壳和宇宙间一切物质一样,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
那么地表千姿百态的形态是如何营造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课题【板书】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提问】哪位同学能够例举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改变地表面貌的实例?(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在副板书上一一记录。
)【过渡】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具体划分有很多种,但归纳起来看可以划分为两种,即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内力作用.【板书】一、内力作用【指导读书】请大家阅读教材P第一段和案例,思考:.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各种内力作用的速度是否均匀?试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的本身,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运动、变质作用等。
.不均匀。
如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很慢,而基拉韦厄火山爆发的速度很快。
【板书】.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地球的本身(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运动、变质作用.各种内力作用的速度→不均匀【转折过渡】同学们回答的很好。
Enterprise Development专业品质权威Analysis Report企业发展分析报告吴江市满堂红装饰有限公司免责声明:本报告通过对该企业公开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并不完全代表我方对该企业的意见,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本报告出于对企业发展研究目的产生,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得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需引用或合作,请与我方联系:吴江市满堂红装饰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分析结果1.1 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企业发展指数得分吴江市满堂红装饰有限公司综合得分说明:企业发展指数根据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风险、企业活力四个维度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该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需要您得到该公司授权后,我们将协助您分析给出。
1.2 企业画像类别内容行业空资质空产品服务:建设工程施工;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文物保护1.3 发展历程2工商2.1工商信息2.2工商变更2.3股东结构2.4主要人员2.5分支机构2.6对外投资2.7企业年报2.8股权出质2.9动产抵押2.10司法协助2.11清算2.12注销3投融资3.1融资历史3.2投资事件3.3核心团队3.4企业业务4企业信用4.1企业信用4.2行政许可-工商局4.3行政处罚-信用中国4.4行政处罚-工商局4.5税务评级4.6税务处罚4.7经营异常4.8经营异常-工商局4.9采购不良行为4.10产品抽查4.11产品抽查-工商局4.12欠税公告4.13环保处罚4.14被执行人5司法文书5.1法律诉讼(当事人)5.2法律诉讼(相关人)5.3开庭公告5.4被执行人5.5法院公告5.6破产暂无破产数据6企业资质6.1资质许可6.2人员资质6.3产品许可6.4特殊许可7知识产权7.1商标7.2专利7.3软件著作权7.4作品著作权7.5网站备案7.6应用APP7.7微信公众号8招标中标8.1政府招标8.2政府中标8.3央企招标8.4央企中标9标准9.1国家标准9.2行业标准9.3团体标准9.4地方标准10成果奖励10.1国家奖励10.2省部奖励10.3社会奖励10.4科技成果11土地11.1大块土地出让11.2出让公告11.3土地抵押11.4地块公示11.5大企业购地11.6土地出租11.7土地结果11.8土地转让12基金12.1国家自然基金12.2国家自然基金成果12.3国家社科基金13招聘13.1招聘信息感谢阅读:感谢您耐心地阅读这份企业调查分析报告。
4.1 - 1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习目标】·掌握营造地表形态的两种力量·了解岩石圈物质组成和循环过程【自主学习】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阅读课本P 72)⑴岩石圈的物质组成①岩浆岩:在内压力的作用下, 沿地壳薄弱地带浸入地壳上层或喷出地表,形成岩浆岩,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
②沉积岩:岩浆岩在外力的作用下,受破坏变成碎屑物质,这些碎屑物被搬运到低处沉积,经过 作用,形成沉积岩。
③变质岩:岩石在一定的 和 下,发生变★必须填写: 2016级 班 组 姓名质作用,使原来的成分结构发生改变,形成新的岩石⑵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阅读课本P72第二段和图4.8,在右图中填写其他岩石类型和各箭头所代表的作用类型。
【合作探究】地球地貌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但有时内力作用占主导地位,有时外力作用占主导地位。
试解释青藏高原不断升高、大兴安岭起伏和缓的原因。
青藏高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兴安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演练】1.地壳水平运动的结果是( )A.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B.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C.发生地震、山崩和火山D.岩层发生上下运动和弯曲变形2.下列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B.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等C.外力作用使地表变得趋于平缓D.内力作用强度较小,速度缓慢,外力作用激烈而迅速3.有关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大类岩石间均能直接转化B.循环过程中的能量均来自地球内部C.侵入岩和喷出岩都属于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D.岩石圈物质循环对地表形态的改变意义不大读“我国部分省区某外力侵蚀作用统计图”,回答4~5题。
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导学案
一、【知识补充】
地质作用: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
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二、【课前预习】
三、自主学习:阅读课文P69,回答下列问题:
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何处?
2、它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
3、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四、问题情境:观看视频并阅读案例1,思考
1、“火山爆发”与“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分别属于哪种内力作用?
2、它们发生的速度有什么不同?
3、它们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了吗?
五、演示实验:用橡皮泥制作岩层,请同学们分别对橡皮泥施加水平方向挤压力和拉力,观察橡皮泥的的变化,从而推断地壳水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六、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课文70页活动题
(1)公元79-15世纪,那不勒斯湾海岸处于运动中,判断依据:
(2)公元15-18世纪,那不勒斯湾海岸处于运动状态中,判断依据:
(3)那不勒斯海岸地壳运动的历史说明了地壳运动具有那些特征?
七、自主学习:阅读读课文P70-71,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外力作用?其能量来源于何处?
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哪些方式?
八、合作探究:分析机械分化示意图,分析什么是风化作用及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九、演示实验:在一个大托盘内盛一些沙子堆成山的形状用水流冲刷,观察水对沙子的作用.。
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导学案【高考目标定位】【导学提纲】【基础梳理】一、内力作用1.地表形态的变化:沧海桑田的变化、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2.地表形态的变化的原因:4.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地壳运动二、外力作用1.内、外力的关系:2.结合课本案例一分析,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与基拉韦厄火山的爆发分别属于内力作用中的什么作用?作用速度有何差异?3.黄河每年将16亿吨泥沙输往下游,大部分注入渤海,可千百年来,渤海的轮廓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为什么?4解释夏威夷群岛、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长江三峡与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原因。
【真题演练】1.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2009海南高考题)() A.流水、沉积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C.风力、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2.据科学家考察:喜马拉雅山脉原来是一片海洋,按照其上升的速度计算,目前的高度应是20000多米,但在2005年10月9日国家测绘局公布的珠穆朗玛峰高度测量的结果是8848.43米。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导致喜马拉雅山脉由海洋变为“世界屋脊”的作用是()A.外力作用 B.内力作用 C.变质作用 D.流水作用(2)导致珠穆朗玛峰只有8848.43米的主要原因是()A.搬运作用B.内力作用C.地壳运动D.侵蚀作用3.依据我国黄河每年输沙量平均为16亿吨,渤海水深变化不大现象,可以判断()A.黄河带来的泥沙不在渤海海域沉积B.渤海海底地壳无升降C.黄河带来的泥沙不断沉积D.渤海的海底地层不断下沉4.下列平原中,主要由侵蚀作用形成的是()A.东欧平原B.亚马孙平原C.密西西比平原D.印度河—恒河平原5.读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_____地区,是因________作用强烈而形成,简要说明其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因进行判断;③建立内外力辩证统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内力、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技术应用时间安排激趣设悬诗句引入: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这是我国众多山脉中的一座,昆仑山脉。
Google Earth展示昆仑山位置,出示昆仑山景观图。
问:大自然是如何鬼斧神工的造就出如此壮美之山河呢?引出本节课主题。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2分钟新课讲解复习地壳内部圈层结构,提出问题:Q1:莫霍面之上是哪一层?Q2:如果地壳受到一对水平挤压力,地壳会如何变化?请大家用书在桌面上试一试。
地壳向上拱起形成山脉,昆仑山就是这样形成的。
Q3:如果地壳受到反方向一对张力,会有什么结果呢?回答问题用书模拟地壳运动复习引入帮助学生回忆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多媒体2分钟出示昆仑山四幅景观图Q4:判断哪些主要由挤压力造成的,哪些主要由张力造成的?我们把地壳的这种变化称为地壳运动。
板书: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很复杂,除地壳水平运动外,还存在垂直运动。
出示断层的卫片思考回答问题,完成学案中活动一表格说出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形成山脉或裂谷,造成地表起伏建立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的联系,练习逻辑推理能力完成目标①多媒体学案5分钟找找哪些是挤压力造成的?哪些是张力造成的?A BC D再像黄山迎客松似的长了一颗小树。
慢慢的大块岩石变小了,小的形成了碎屑物。
这个过程就是风化。
指在温度、水、生物等作用下,地表或岩石在原地破碎形成松散碎屑物的过程。
这些碎屑物就是风化产物。
板书:风化情境设置:分别从流经卡尔达西火山的克里雅河源头、中游地区、出山口附近照了三张照片,出山口附近的普鲁发现了来自卡尔达西的岩浆岩小颗粒。
它是如何从大块岩石变小,又是经历了哪些过程才能到达普鲁的?请大家读资料,完成学生活动三。
问题链引导:大块岩石和小块岩石哪个运输方便啊?它是怎么变小的?它怎么到达普鲁的?为什么在普鲁停下来了?板书: 侵蚀、搬运、堆积。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1课时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学习目标】1.了解内力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表现形式。
2.掌握内力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3.建立内力和外力作用辩证统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内力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表现形式;内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难点:内力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表现形式。
【知识梳理】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①产生的热能。
2.主要表现形式(1)地壳运动:水平运动方式包括②,③;垂直运动包括高低起伏,④。
(2)⑤作用。
(3)⑥活动。
3.结果:使地表变得⑦。
二、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⑧。
2.表现形式(1)⑨作用。
(2)侵蚀作用:包括⑩侵蚀、风力侵蚀、侵蚀、波浪侵蚀,形成地貌。
(3)作用。
(4)堆积作用:包括流水堆积、堆积、冰川堆积、波浪堆积,形成地貌。
3.结果:使地表趋于。
【合作探究】探究一内力作用[互动探究] 地壳是不断变化的,地壳表面形态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质作用的结果。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右图所示地貌景观或地质现象形成的地质作用有何异同?(2)内力作用表现形式之一的变质作用对地表形态有何影响?(3)塑造地表形态最主要的方式是什么?它对岩层、地貌有何影响?(4)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作用和塑造地表形态的总趋势是什么?[(1)什么是风化作用?右图所示风化过程主要受哪几种因素的作用中有何意义?(2)在风化作用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进行其他外力作用。
下图所示景观主要各由哪种外力作用形成?(3)化学中我们学过一个公式:CaCO3+H2O+CO2学反应条件推理,这种作用多发生在什么环境下?这种作用多形成什么地貌(4)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离开原地到哪里去了呢知识导图构建参考答案:知识梳理①放射性元素衰变②褶皱③断层④海陆变迁⑤变质⑥岩浆⑦高低起伏⑧太阳辐射能⑨风化⑩流水冰川侵蚀搬运风力堆积平合作探究探究一内力作用。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案知识梳理1.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基础知识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及作用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形成绵长的和巨大的褶皱山系垂直运动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岩浆活动岩浆只有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1.能量来源:主要是。
表现因素作用结果风化作用温度、水、①使岩石发生;②为其他外力作用提供条件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侵蚀作用水、、空气等①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②常使被侵蚀掉的物体原地,并在原地形成地貌搬运作用风、、冰川等①移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②为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堆积作用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下来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地壳物质:①、②。
2.地质作用A.,B.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C. ,D.重熔再生。
巩固检测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内力和外力是同时起作用的,它们的结果也往往交织在一起。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 B.崇明岛的形成C.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形成 D.东非大裂谷的形成2.决定华北平原土层深厚的主要原因是( )A.河流携带的泥沙多 B.冰川侵蚀作用C.成土过程时间过长 D.风力的沉积作用时间长读“地貌景观图”(如图),回答3~4题。
3.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丙4.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 ( )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下面是“云贵高原形成与发育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5.从上图可以看出,云贵高原的形成发育过程中 ( )A.内力作用为主导因素B.外力作用为主导因素C.内外力共同作用,不同时期,内外力都有可能成为主导因素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6.下图表示某地貌形态的演变过程,正确的排序是( )A. a→c→bB.b→c→aC.c→a→bD.a→b→c根据地址大循环示意图回答7—8题7.图示各种地质作用中,相同的是 ( )A.①③⑤ B.④⑥⑧ C.①②⑤⑥ D.⑤⑥⑦⑧8.从地质大循环的完整性看,图中缺失的过程包括( )A.沉积物变成变质岩的过程B.变质岩变成火成岩的过程C.沉积岩变成岩浆的过程D.火成岩变成沉积岩的过程读“自然环境某物质循环的局部示意图”,完成9~10题。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学习目标】
1、说明外力作用的形式及其相互关系,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2、分析内力、外力作用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来分析地壳变动,
学会用运动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来辩证地分析地表形态的变迁。
3、结合实例,分析一个区域内力作用、外力作用的形式和它们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4、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对陆地环境的影响。
一、内力作用
【自主学习1】
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主要是。
它主要表现
为、、。
2、按照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将其分为和。
水平运动使
岩层,常形成和;垂直运动使岩层,引起。
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地壳的运动以为主,以为辅。
3、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
【问题探究】
(2007重庆卷) 春分日重庆太阳高度角最大时,H大洋某岛屿正好日出。
此时,两架飞机从该岛同时起飞,甲沿经线向南飞行至南极点,乙沿纬线各飞行一圈,则甲比乙穿越六大板块的数目( )
A.多1个
B.多2个
C.少1个
D.少2个
二、外力作用
【自主学习2】
1、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主要是。
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
有、、和四种方式。
2、在、和等因素的影响下,或
的岩石经常发生和,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这种作用叫。
3、、、等在运动状态下对地表岩石进行破坏,
叫作用,常在原地形成地貌。
4、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物质。
5、外力作用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
【问题探究】
分析本节书中各类地貌景观图形成的原因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问题探究】
绘制三类岩石相互转换示意图
【释疑解惑】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规律
【巩固训练】
1、(2007广东卷) 下列选项与右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 )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
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
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
2、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 )
A B C D
3、下列地质灾害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导致的是()
A、印尼大地震
B、印度洋海啸
C、云南东川泥石流
D、夏威夷的火山喷发
据《科技日报》报道:西部大开发调研组于2001年秋在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了一处面积约100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类型。
该处花岗岩岩华丽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滚,仿百兽飞禽。
伟硕岩体已被掏蚀得薄如蛋壳。
花岗岩岩体绵延分布百里,相对高差百米左右。
据分析,此处的花岗岩体的外围出露的是距今5亿年至4亿年的奥陶纪和志留纪的沉积岩地层。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4-6题。
4、造成这种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岩浆活动
B、风力侵蚀
C、风力沉积
D、流水侵蚀
5、关于此处花岗岩与沉积岩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花岗岩先形成,沉积岩石后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
B、沉积岩先形成,花岗岩后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
C、花岗岩和沉积岩同时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
D、根据材料无法判断
6、下列地貌与材料所述的“蜂巢”形成作用相同的是()
A、沙丘
B、火山锥
C、冲积扇
D、蘑菇石
【整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