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体系构建模型
- 格式:doc
- 大小:101.50 KB
- 文档页数:1
完整版: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标准化模型“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创造出来的”,而设计与建立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是企业文化创造的首要任务。
企业文化理念是指具有企业自身个性特征的、符合发展需要的一系列价值标准和行动准则。
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层次,是形成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思想基础,是企业的灵魂。
她反映了企业的信仰与追求,指导着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在对内统一思想、凝聚和激励人心、产生心理约束和行为导向,对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扩大积极的社会影响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完整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究竟包含哪些内容?这些理念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层次与逻辑关系?这是很多企业文化管理者们倍感困惑的话题;对此,企业文化的理论与咨询界同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没有一种可以统一参照的、标准化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模型呢?本文将结合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建设的常见问题分析,简要介绍深圳新优势企业文化咨询机构的创新研究成果——“新优势企业文化理念体系通用模型”。
一、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建设的常见问题当前,国内企业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建设上,存在着一些通病,大致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概念混淆据粗略统计,国内常见的有关企业文化理念要素的说法十分杂乱,有近70种,例如:企业信条、企业哲学、企业定位、企业作风、基石、使命、宗旨、愿景、价值观、管理特色、用人理念、服务理念、生产理念等等,甚至有将“企业理念”掺杂其中的。
即使同一类型的企业文化理念要素,也有不同称谓,例如:针对管理理念要素的有“管理方针”、“管理理念”、“管理思想”、“管理特色”、“管理要则”等说法;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要素的有“人才理念”、“人事理念”、“人才机制”、“人才观”等的说法;针对质量管理理念要素的有“质量观”、“质量理念”、“质量方针”的说法。
由于缺乏统一口径,这对初涉企业文化领域的人士形成了一定的困扰。
而对于同一企业文化理念的概念内涵在理论认识和实际应用上,也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和对立矛盾,这就更混淆视听、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企业文化咨询常用的33个模型1. 文化冰山模型(Culture Iceberg Model)用以说明企业文化中隐性和显性的部分。
企业文化的显性部分包括可见的规章制度、组织结构等,而隐性部分包括员工的价值观、信仰、态度等。
2. 文化篮子模型(Culture Basket Model)将企业文化比作一个篮子,篮子里包含了企业的宗旨、目标、价值观等各种元素。
3. 文化达尔文模型(Culture Darwin Model)讲述企业文化比喻为一种生物进化的过程,适应环境变化的企业文化能够存活下来,而不能适应变化的企业文化会消亡。
4. 资源依赖模型(Resource Dependency Model)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各种资源和外部环境的支持和影响。
5. 文化墓地模型(Culture Graveyard Model)描述企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老的文化会被新的文化所替代,形成文化的更替。
6. 文化围城模型(Culture Siege Model)企业文化在外部环境的压力下逐渐形成,并形成一个稳定的文化系统。
7. 文化天堂与地狱模型(Culture Heaven and Hell Model)企业文化的发展可以导致企业的天堂或地狱,好的文化可以带来成功,而坏的文化则会导致失败。
8. 文化变迁模型(Culture Transition Model)企业文化的变迁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需要时间和各种条件的配合。
9. 文化瓶颈模型(Culture Bottleneck Model)企业文化的发展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瓶颈,需要通过和创新来突破。
10. 文化整合模型(Culture Integration Model)企业合并或重组时,需要整合两个企业的文化,形成一种新的文化。
11. 文化赋能模型(Culture Empowerment Model)通过激励和赋能员工,可以让他们更好地融入企业文化,发挥个人价值。
12. 文化迷宫模型(Culture Labyrinth Model)企业文化像一个迷宫,需要通过逐步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找到合适的出路。
标题:企业文化落地模型和文化传承六步法一、概述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内部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整个企业的灵魂。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下,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传承成为企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企业文化落地模型和文化传承六步法,帮助企业有效地构建和传承企业文化。
二、企业文化落地模型1. 确定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的落地首先需要确定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企业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应当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相契合,能够激励员工,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
通过动员全员参与,持续深化核心价值观,使其内化为每个员工的行为准则。
2. 建立符号体系企业文化需要有一系列的符号和象征来传达和弘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这些符号可以包括企业标识、企业口号、企业领袖的言行举止等。
建立符号体系有利于员工和外部利益相关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企业文化,从而形成共鸣和认同。
3. 制定规章制度企业文化需要通过制度和规章来保障和落实。
规章制度应该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保持一致,并能够引导员工的行为。
企业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使企业文化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得到贯彻和执行。
4. 实施员工培训企业文化的落地需要通过培训来使员工深刻理解和内化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企业可以通过举办内部培训、员工交流和经验共享来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感知和理解。
培训是企业文化落地的关键一环,能够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5. 实践和典范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需要成为企业文化的典范和实践者。
他们的言行举止要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相一致,成为员工的榜样和引领者。
企业领导者需要以身作则,将企业文化融入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6. 不断调整和完善企业文化的落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
企业需要不断吸收外部的新理念和思想,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变化,对企业文化进行修正和更新,使之能够与时俱进。
三、文化传承六步法1. 传承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的传承首先要从核心价值观开始,确保新员工能够深刻理解和内化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企业文化建设模型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企业文化建设“四个同心圆”模型摘要:企业文化建设“四个同心圆”模型是企业与管理咨询公司结合创立的企业文化建设模型,具有系统性和实效性。
该模型由内向外分核心项目组、领导小组、先导小组和企业员工四个层次,四个层次共同发动,与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产品线、培训线、活动线三条线结合,形成企业文化网络,最终使企业文化的宣贯实施最终落到实处。
关键词:企业文化同心圆核心项目组领导小组先导小组企业员工分类号:文献标识码:B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一切动力的源泉,其重要性已被绝大多数的现代企业认识到。
近年来,国内企业掀起了一股企业文化建设热,一些企业已经建立了专门的企业文化部,设立了企业大学、企业文化经理、企业文化专员等专门的组织和人员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但是,据权威调查显示,许多企业家和管理者对于本企业的文化建设及其成果并不满意,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最主要的痛点集中表现在:创意好,落地难;口号多,动作少;上面热,底下冷;文化制度两张皮等等[1],企业文化看起来很美、说起来很甜、做起来很难,最后往往成为纸上谈兵,流于形式。
根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普遍“虚火上升”的现象,我们根据长期的企业文化咨询实践,总结出一套企业文化建设“四个同心圆”模型,有力地助推了企业文化建设实施难、落地难的问题。
“四个同心圆”模型是企业与咨询公司的合作中产生并发挥作用的。
企业和咨询公司达到什么程度的默契、咨询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企业文化咨询成败的关键。
作为咨询公司,企业不再满足于其提供详细的文本和方案,而其过程价值的创造往往更能受到企业的欢迎,这也是企业管理咨询的一个新动向。
作为企业自身,“手把手”的教练式咨询往往使其成长的更快,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以麦肯锡为代表的国际咨询机构“不参与企业变革的具体实施,不参与企业政治和内部利益纷争”的独立性原则[2],但在中国,这一点却直接关系咨询的效果,尤其是企业文化项目。
克拉克洪—斯托特柏克构架(企业文化分析模型)是在分析文化差异时引用最多的方法之一,这一构架确定了6项基本的文化维度与环境的关系,时间取向,人的本质,活动取向,责任中心和空间概念。
文化维度环境关系(Relationship to the Environment)人们是屈从于环境,还是与环境保持和谐关系,抑或能够控制环境?在很多中东国家中,人们把生活视为命中注定的事情。
当什么事情发生了,他们倾向于认为是“主的旨意”。
相反,美国人和加拿大人则相信他们能够控制自然。
比如,他们愿意每年花费上亿经费从事癌症研究,因为他们相信可以找到癌症的病因,发现癌症的治疗办法,最终消除这种疾病。
介于两个极端之间的是一种更为中立的看法,即希望寻求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比如,很多远东国家的人们,对待环境的做法就是以它为中心活动。
可以预期这些对待环境的不同看法会影响到组织的实践活动。
我们以目标设置为例说明。
在屈从环境的社会中,目标的设置并不普遍。
如果你相信人们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可能做很多事,那有什么必要设定它呢?在一个与环境保持和谐的社会中,可能会使用目标,但人们预期到它会发生偏差,并且对未能达到目标的惩罚也是极轻的;而在一个控制环境的社会中,广泛地应用着目标,人们希望实现这些目标,并对未能达到目标的惩罚也是很严重的。
时间取向(Time Orientation)文化注重的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不同的社会对时间的价值观也不一样。
比如,西方文化把时间看作一种紧缺的资源。
“时间就是金钱”而且必须高效利用。
美国人关注的是现在和近期未来。
你可以在绩效评估的短期取向中看到这一点,典型的北美组织每6个月或一年对员工进行一次评估。
相反,日本人则以一种更长远的观点看待时间,并且也在他们的绩效评估方法中得到反映。
日本的工人常常用10年以上的时间来证明他们的价值。
还有一些文化对时间持另一种观点他们关注的是过去。
比如,意大利人就追随着他们的传统,并寻求保护他们历史的实践活动。
企业文化理念模型
模型主要体现企业文化的主要理念内容及相互关系。
如中建八局企业文化模型。
模型中浅色(原为绿色)象征着生命力、发展;深色(原为红色)象征着激情、活力。
位于模型中心的圆是核心理念体系,模型圆周上的4个圆是基本理念体系。
基本理念体系是核心理念体系的体现、延伸和支撑。
核心理念体系包括:核心价值观、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精神、企业作风;基本理念体系包括:军之魂、巅之魂、鼎之魂、家之魂。
军之魂:军即铁军,“军之魂”代表八局的“铁军文化”。
意味着八局人继承传统,体现了八局人的团队精神、使命感、服从意识、铁的纪律、善于学习的理念。
巅之魂:巅即巅峰,“巅之魂”代表八局的“超越文化”。
意味着八局人决胜未来,体现了八局人卓越、争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科学发展的理念。
图文内容由【文化墙】整理奉献 鼎之魂:鼎即鼎信,“鼎之魂”代表八局的“诚信文化”。
意味着八局人外创美誉,体现了八局人诚信、责任心、正气、高品质的理念。
家之魂:家即家和,“家之魂”代表八局的“和谐文化”。
意味着八局人内造和谐,体现了八局人和谐、人本、忠诚、共赢的理念。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需要遵循一定的结构模型,来保障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种常用的企业文化建设四层次结构模型。
1. 第一层次:价值观和信念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层次是价值观和信念的建立。
企业的价值观和信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们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行为规范。
在这一层次上,企业需要明确定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信念,通过大力宣传和培训,让员工深刻理解和内化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信念,从而形成共同的精神家园。
2. 第二层次:行为规范和激励机制在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二层次上,需要建立起行为规范和激励机制。
行为规范是对员工行为的一种约束和规范,它是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
通过行为规范,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使其符合企业的价值观和信念。
为了使员工更好地遵守行为规范,企业需要建立起相应的激励机制,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引导员工的行为。
3. 第三层次: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三层次是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的建设。
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是企业文化的落实和执行保障。
在这一层次上,企业需要建立起灵活高效的组织结构,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文化价值观,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发展。
企业还需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为员工的行为提供约束和规范。
4. 第四层次:文化传承和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的第四层次是文化传承和建设。
企业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不断地传承和建设。
在这一层次上,企业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文化传承机制,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传承和弘扬企业的文化。
企业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文化建设,根据企业的发展和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企业的文化体系。
通过以上四个层次的结构模型,企业可以全面系统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保障企业文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为企业的发展和稳定提供强大的支撑。
企业还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一模型,使其更好地适应企业的特点和发展需要。
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价值观和信念的贯彻和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