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系统外形尺寸计算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3.79 MB
- 文档页数:32
根据使用要求确定光学系统整体结构尺寸的设计过程称为光学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
光学系统的外形尺寸计算要确定的结构内容包括系统的组成、各光组元的焦距、各光组元的相对位置和横向尺寸。
外形尺寸计算基本要求:第一,系统的孔径、视场、分辨率、出瞳直径和位置;第二,几何尺寸,即光学系统的轴向和径向尺寸,整体结构的布局; 第三,成像质量、视场、孔径的权重。
一、只包括物镜和目镜的望远系统计算一个镜筒长L=f1′+f2′=250mm ,放大率Γ= -24,视场角2ω=1º40′的刻普勒望远镜的外形尺寸。
(一) 求物镜和目镜的焦距⎩⎨⎧='='⇒⎪⎩⎪⎨⎧-=''-=Γ='+'=m mf m m f f f f f L 1024024250212121(二) 求物镜的通光孔径物镜的口径取决于分辨率的要求,若使物镜的分辨率与放大率相适应,可根据望远镜的口径与放大率关系式Γ≥D1/2.3求出D1,只是为了减轻眼睛的负担,才取物镜的口径D1=1.5Γ=36mm (三) 求出瞳直径5.11=Γ='DD(四) 视场光阑的直径D398.601455.02402213=⨯⨯='=ωtg f D(五) 目镜的视场角2ω′03382,51193492.001455.0240'=''='⇒=⨯=Γ='ωωωωtg tg(六) 求出瞳距lz ′42.102401010101222=⨯+='-'+'='f f f f lz(七) 求目镜的口径D278.83492.042.1025.1212=⨯⨯+=''+'=ωtg l D D z(八) 目镜的视度调节5.010001051000522±=⨯±='±=f x(九) 选取物镜和目镜的结构由于物镜的相对孔径D/f ′=36/240=1/6.67,焦距f ′=240mm ,选用双胶合物镜即可。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光学系统设计》题目:望远镜的设计姓名:刘琦学号:1050730017班级:10应用物理学目录望远系统设计............................................................................................... 第一部分:外形尺寸计算 .......................................................................... 第二部分:PW法求初始结构参数(双胶合物镜设计) ....................... 第三部分:目镜的设计 .............................................................................. 第四部分:像质评价 .................................................................................. 第五部分心得体会 ..................................................................................望远镜设计第一部分:外形尺寸计算一、各类尺寸计算 1、计算'f o 和'f e由技术要求有:1'4o Df =,又30D mm =,所以'120o f mm =。
又放大率Γ=6倍,所以''206o e f f mm ==。
2、计算D 出303056D D D mm =∴===Γ物出物 3、计算D 视场2'2120416.7824o o D f tg tg mm ω==⨯⨯=视场4、计算'ω(目镜视场)''45o tg tg ωωωΓ⨯=⇒≈5、计算棱镜通光口径D 棱(将棱镜展开为平行平板,理论略)该望远系统采用普罗I 型棱镜转像,普罗I 型棱镜如下图:将普罗I 型棱镜展开,等效为两块平板,如下图:如何考虑渐晕?我们还是采取50%渐晕,但是拦掉哪一部分光呢?拦掉下半部分光对成像质量没有改善(对称结构,只能使光能减少),所以我们选择上下边缘各拦掉25%的光,保留中间的50%。
当前位置:第七章典型光学系统-望远镜与转像系统本章要点望远镜与转像系统1. 望远镜的成像原理与放大率2. 望远镜的分辨率与正常放大率3. 望远镜的瞄准精度4. 望远镜的主观亮度5. 望远镜的光束限制6. 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视度调节7. 望远镜的棱镜转像系统、单组透镜转像系统和双组透镜转像,场镜的作用8. 光学系统外形尺寸计算(含棱镜展开及空气平板法)引言典型光学系统包括眼睛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摄影系统投影与放映系统§ 7-4 望远镜与转像系统•望远镜的成像原理•望远镜的放大率望远镜是目视光学系统,其放大率为视觉放大率:可见,当物镜的焦距大于目镜的焦距时视觉放大。
筒长。
当目镜焦距一定时,视觉放大率大要求物镜焦距长,导致筒长增大。
当像方视场角一定时,放大率越大物方视场越小。
出瞳要与眼瞳匹配,当放大率大时入瞳增大导致镜筒增大。
•望远镜的分辨率与正常放大率望远镜的正常放大率应使望远镜能分辨的眼睛也能分辨。
光学仪器的极限分辨角为,要求(眼睛的极限分辨角)得即为正常放大率。
此时出瞳与眼瞳相当。
•望远镜的瞄准精度因为望远镜有视觉放大作用,如果眼睛直接观察时的瞄准精度为,则通过望远镜观察时的瞄准精度为。
想一想:实际上望远镜的放大率不一定都是正常放大率,针对不同的用途应如何选择其大小?•望远镜的主观亮度主观亮度指眼睛观察到的像的明亮程度。
望远镜的主观亮度对点光源和扩展光源具有不同的特征。
1.点光源:指引起视网膜上一个细胞感应的光源,这时感觉到的明亮程度取决于光通量。
设点光源发光强度为,观察距离为,是眼睛的透过率,是望远镜的透过率。
眼睛直接观察时接收的光通量为眼睛通过望远镜观察时接收的光通量为①当,进入望远镜的光通量全部进入眼瞳②当,进入望远镜的光通量全部进入眼瞳③当,进入望远镜的光通量不全进入眼瞳应取,有所以,高倍望远镜具有增大点光源主观亮度的作用。
当望远镜入瞳一定时,随倍数增大出瞳逐渐减小,至出瞳与眼瞳相当时,继续增大放大倍数不再影响主观亮度。
光学系统设计过程介绍关键词:光学系统设计光学传递函数象差所谓光学系统设计就是根据使用条件,来决定满足使用要求的各种数据,即决定光学系统的性能参数、外形尺寸和各光组的结构等。
因此我们可以把光学设计过程分为4 个阶段:外形尺寸计算、初始结构计算、象差校正和平衡以及象质评价。
一、外形尺寸计算在这个阶段里要设计拟定出光学系统原理图,确定基本光学特性,使满足给定的技术要求,即确定放大倍率或焦距、线视场或角视视场、数值孔径或相对孔径、共轭距、后工作距离光阑位置和外形尺寸等。
因此,常把这个阶段称为外形尺寸计算。
一般都按理想光学系统的理论和计算公式进行外形尺寸计算。
在计算时一定要考虑机械结构和电气系统,以防止在机构结构上无法实现。
每项性能的确定一定要合理,过高要求会使设计结果复杂造成浪费,过低要求会使设计不符合要求,因此这一步骤慎重行事。
二、初始结构的计算和选择、初始结构的确定常用以下两种方法:1.根据初级象差理论求解初始结构这种求解初始结构的方法就是根据外形尺寸计算得到的基本特性,利用初级象差理论来求解满足成象质量要求的初始结构。
2.从已有的资料中选择初始结构这是一种比较实用又容易获得成功的方法。
因此它被很多光学设计者广泛采用。
但其要求设计者对光学理论有深刻了解,并有丰富的设计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从类型繁多的结构中挑选出简单而又合乎要求的初始结构。
初始结构的选择是透镜设计的基础,选型是否合适关系到以后的设计是否成功。
一个不好的初始结构,再好的自动设计程序和有经验的设计者也无法使设计获得成功。
三、象差校正和平衡初始结构选好后,要在计算机上用光学计算程序进行光路计算,算出全部象差及各种象差曲线。
从象差数据分析就可以找出主要是哪些象差影响光学系统的成象质量,从而找出改进的办法,开始进行象差校正。
象差分析及平衡是一个反复进行的过程,直到满足成象质量要求为止。
四、象质评价光学系统的成象质量与象差的大小有关,光学设计的目的就是要对光学系统的象差给予校正。
应用光学第3章 理想光学系统3.1 理想光学系统的概念及性质3.2 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和基面、焦距3.3 理想光学系统的成像3.4 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3.5 透镜3.1 理想光学系统的概念及性质3.1.1 理想光学系统的概念3.1.2 理想光学系统的性质实际的光学系统要求用一定宽度的光束、对一定大小的范围成像。
在估计其成像质量时,需利用理想光学系统成像的概念。
如果光学系统对任意大的范围,以任意大的光束成像都是完善的,这样的光学系统便定义为理想光学系统。
1)物空间的每一点对应于像空间中的一点,且只有唯一的一点与之相对应,这两个对应点称为物像空间的共轭点。
2)物空间中的每一条直线对应于像空间中的一条直线,且只有唯一的一条直线与之相对应,这两条对应直线称为物像空间的共轭线。
3)物空间的任意一点位于直线上,那么其在像空间内的共轭点也必位于该直线的共轭线上。
4)物空间中的任一平面对应于像空间中的一个平面,且只有唯一的一个平面与之相对应,这两个对应平面称为物像空间的共轭面。
3.2 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和基面、焦距3.2.1 焦点、焦平面3.2.2 主点和主平面3.2.3 焦距3.2.4 节点和节平面图3-1 基点和基面图3-2 无限远轴外点和物方焦平面上点发出的光束a)无限远轴外点发出的光束 b)物方焦平面上点发出的光束如图3-1所示,延长入射光线A1E1和出射光线GkF′得交点Q′,同样延长光线A′kEk及物方的共轭光线G1F交于Q点。
根据光路的可逆性,物方光线FG1入射于光学系统后,其像方光线必沿E kA′k出射,物方光线A1E1入射于光学系统后,其像方光线必沿GkF′方向出射,显然Q和Q′是一对共轭点,分别过Q和Q′作垂直于光轴的平面QH、Q′H′交光轴于H点和H′点,此两平面同样也是共轭的。
由图可知QH=Q′H′=h,故其放大率β=+1,称这对放大率为+1的共轭面为主平面,QH称为物方主平面(前主面或第一主面),Q′H′称为像方主平面(后主面或第二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