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经贸合作区要融入“一带一路”
- 格式:pdf
- 大小:156.38 KB
- 文档页数:2
2020年20期总第929期场的竞争力。
3.政府与巴西建立友好城市推进义乌与圣保罗市、巴西利亚等巴西重要商贸城市建立友好城市进程,在经贸、科技、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与合作。
定期派遣政府代表团和民间团体进行互访,增进两地相互间的了解和友谊,确立常态化的交流机制,从而加强义乌与巴西地方城市的经贸合作。
同时,政府和义乌企业应加强与在巴侨商侨胞、巴西义商民间团体(如:巴西义商联络站)的交流,整合在巴义商的优势资源,充分发挥侨胞侨商的力量助力义乌企业走向巴西市场,并在政府主导下建立起两地信息交流、商贸合作和人才培养机制。
4.升级出口产品结构推动传统轻工产业升级并带动高技术产业发展,优化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出口产品中低利润、技术含量低下的产品占比,并研发新型商品,避免与国内其他出口城市,如广州、宁波等形成竞争。
同时,分析巴西本地工业产品业态,寻找与当地需求量大且生产量低的产品,与之形成良性可持续的互补性贸易。
5.利用智库资源并培养对巴贸易的复合型人才一方面,政府应充分利用智库资源,支持当地科研机构、高校开展对巴西市场的研究工作,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决策和方案提供参考,同时应加强校企合作,鼓励搭建多元化、多层次的校企共建合作平台,为企业探索巴西市场提供市场信息和咨询建议服务。
另一方面,当地高校应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开设葡萄牙语专业或商贸专业葡萄牙语方向,探索培养一精多会(精一门外语、会多门外语)、一专多能(懂专业、多语种沟通写作能力)的“葡萄牙语技能+商贸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义乌进一步开拓巴西市场提供人才保障。
此外,鼓励高校向社会人士开设葡萄牙语课程,让商贸人士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更深入了解巴西的人文、政治、社会文化,从而使企业对巴商贸活动更加高效。
6.加强贸易便利化建设继续简化通关申报单证,压缩转关货物通关时间,创新检验检疫方法,深化边检“最多跑一次”改革,提高商品出口效率。
在义乌上海和宁波港出口设立巴西物流专线,启动直达巴西的航线,为经贸活动提供服务保障。
DEVELOPING加强人文经贸往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浅谈甘肃恢复马鬃山口岸■莎尔娜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村,山水相连,民心相系,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携手合作,对促进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为此,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战略构想。
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4年访问蒙古国时提出,中蒙将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合作“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经贸合作思路,这不仅明确了中蒙贸易发展方向,也是对发展中蒙贸易的具体要求。
2018年中蒙贸易额为79.9亿美元,同比增长24.7%;截至2019年4月,中方对蒙古国各类投资累计达到48亿美元,是蒙古国第二大外资来源国。
蒙古国地处亚洲腹地,中蒙彼此间是陆上疆界线最长的国家,两国边界线长4667千米,有策克等13个边境贸易口岸。
马鬃山口岸是中蒙边贸口岸之一,是甘肃省唯一的陆路边贸口岸,在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域内。
甘肃发展中蒙边贸具有地缘相邻、经济资源互补、民族人文相同等方面的明显优势。
贯彻实施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恢复马鬃山口岸,乘势发展甘肃边贸,对促进两国人民的交流交往,实现互利互惠,促进肃北乃至甘肃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增强甘肃经济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本情况甘肃的地形形似美丽的玉如意,而这玉如意的西端是我省唯一的陆路边境口岸一一中蒙那然色布斯特口岸,人们习惯地称为马鬃山口岸,在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辖区。
1992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甘肃省与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口岸正式开通,先后口岸开关4次,入境客户达800人次,完成贸易总额443万兀人民币。
1993年8月1日,蒙古国因种种原因单方面关闭口岸。
同月冲国外交部同意暂时关闭,但保留继续开关的权利,目前仍未复关。
口岸的长时间关闭,对中方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建设的口岸设施、贸易市场等无法使用;达成的煤矿开采、畜产品加工等多项合作协议全都落空;双方错失了互补共赢的大好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实现经贸“精准合作”探讨作者:刘夏武靖凯来源:《对外经贸实务》 2018年第9期摘要:得益于连接亚欧大陆的枢纽地位,中东欧区域内的16个国家均成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成员,也成为“一带一路”重点建设和大力扶持的区域。
因此,如何和中东欧国家开展贸易往来并达成合作关系就成了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实现的关键。
笔者从贸易、投资、产业合作和人文交流等领域分析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现状,分别指明了中东欧16国产业的发展特色,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应当和中东欧国家开展精准合作,并对如何实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东欧国家;精准合作中国和中东欧“精准合作”是指国家互相对双方的发展现状和现实需求有着较为客观和深入的了解,并在尊重对方现状的基础上追求协同效应最大的合作方式。
在和中东欧国家的产业合作中,我国不追求全面铺开的合作方式,而应将我国自身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稳步地推进双方的“精准合作”,将“16+1合作”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嵌入欧洲经济圈的重要枢纽,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实现转型发展,构建我国全面开放的发展新格局。
一、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现状(一)贸易领域来自海关方面的数据表明,中国与中东欧16国的贸易总额在2017年高达6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4.3%。
而中国向中东欧国家的出口额比上年增长了3.8%,达到437.4亿美元;中东欧16国向中国出口的总额达149.3亿美元,比去年增长了6.1%。
中东欧16国向中国进口的商品以机械设备为主,还包括机电产品及其零部件等,中国进口的商品则以矿产资源为主,如矿物燃料、木材及木制品等。
在进一步推动中国和中东欧区域开展贸易的过程中,跨境电商平台和展会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目前的展会形式多种多样,如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中东欧国家常年展、中国—中东欧国家进出口商品展等,利用这些洽谈会和博览会提供的展示和交流机会,中东欧的国家进一步增加了出口到中国的货物比例。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存在的问题及升级路径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境外经贸合作区越来越多地成为了实施国际化战略、促进区域经济集聚、推进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
但是,在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发展过程中,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充分发挥合作区的“桥头堡”作用境外经贸合作区既是我国的对外开放平台,也是连接中国和海外的“桥头堡”。
然而,一些合作区过于强调吸引外资和扩大本国市场,而忽视了扮演进一步推进沿线国家合作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发挥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桥头堡”作用,需要增强区域合作意识,拓展沟通协调机制,扩大与周边国家交流合作,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2. 加强创新驱动力创新驱动是实现经贸合作区快速发展的关键。
然而,在部分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中,对创新文化、创新能力和创新机制的重视不够。
为提升创新驱动力,应着力培育创新人才,推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建立创新支持政策体系等措施,全方位推动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的创新聚集和集成。
3. 提高经贸合作区的国际化水平境外经贸合作区需要面对来自不同国家的企业和组织,要与其进行大规模的资本流动、科技流动、人员流动和物流流通。
而一些境外经贸合作区在国际化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比如语言沟通、政策兼容性、法规环境等方面。
为了进一步提升经贸合作区的国际化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同时加强跨境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效率,搭建良好的跨境流通平台,完善金融、物流、信息等方面的大容量和高效便捷的服务网络。
综上所述,境外经贸合作区在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较多,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驱动力、提高国际化水平和发挥“桥头堡”作用,实现境外经贸合作区升级发展的路径。
同时,需要进行更为系统的规划和整合,加强相关政策和法规制定的协调性,促进经济、市场和社会的综合稳定和繁荣,更好地推动我国实现“一带一路”倡议,同时确保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目标。
12CURRENT AFFAIRS文/杨柳树温州企业打造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先行之路在“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我市已建成了3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和1个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总建设面积将近10平方公里,成为了全国拥有最多国家级境外园区的地级市,也成为了温州企业“走出去”的最大亮点。
. All Rights Reserved./特稿. All Rights Reserved.132018.06 /14经过10年的发展,作为推进 “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有效平台,中国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企业已经在全球建立了31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
而温州籍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则是其中重要的力量之一。
据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投促办公室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中,以浙江企业为投资主体建设的有5个,温州企业为投资主体建设的有4个,分别是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康吉经贸合作区、越南龙江工业园区、乌兹别克斯坦鹏盛工业园区及中国印尼综合产业园区青山园区,另有1个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塞尔维亚贝尔麦克商贸物流园区),总建设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
“整个浙江才5个,而温州就占了其中的4个,不仅在省内是独占鳌头,同时也是全国拥有最多国家级境外园区的地级市。
”长期关注并研究温州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温州商学院教授汪占熬告诉记者,同时他认为,这是温州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和对外开放方面最大的亮点了,也是温州未来进一步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方面最具可行性的突破点。
十多年来,温州民企在国外创建的境外经贸合作区或境外产业园从无到有、由少到多,渐渐成为温州民企“走出去”进程中的重要现象和独特模式。
这其中,有巨大的成就,也有部分发展中的困境,这些难题亟待予以解决,使得更多的温州民企更好更快走出去,巩固先发优势,将温州打造成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样本城市。
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载体境外经贸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建设是指在中国和有关国家政府的指导下,支持有实力、有条件的中国企业在有关国家投资建设或与所在国企业共同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完善、主导产业明确、公共服务功能健全的产业园区,吸纳中国、所在国或其他国家企业入区投资发展,推动双边和多边投资合作,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经贸活动。
中国在中亚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的国别和产业选择原帼力,李冰玉(新疆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7)[摘要]近年来,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合作不断深入,在能源、农业等领域内展现出极强的经济互补性。
而境外经贸合作区正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平台,也是促进中国与中亚五国进行贸易合作与共同发展的一个关键载体,为中国企业进一步“走出去”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和有力的支撑。
以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境外经贸合作区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熵权法和“冷热国”对比法等相关实证方法,分析探讨其在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国别及产业选择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境外经贸合作区;中亚;产业选择;国别选择[中图分类号]F7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43(2024)04-0078-06Abstract:In recent years,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fiv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has continued to deepen,demonstrating strong economic complementarity in areas such as energy and agriculture.The overseas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zones are important platforms for China'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also key carriers to promote trade cooperation and common development between China and the fiv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They provide more convenient conditions and strong support for Chinese enterprises to further "go global".Taking the overseas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zon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fiv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using relevant empirical methods such as entropy weight method and "hot and cold countries"comparison method,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elections of country and industry involved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es,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selections.Keywords:overseas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zones;Central Asia;industry selection;country selection[作者简介]原帼力(1971—),女,新疆乌鲁木齐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中亚区域经济、新疆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李冰玉(1999—),女,四川乐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
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融入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境外经贸合作区在各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过程中,融入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就如何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融入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探讨。
境外经贸合作区的融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可以使双方在多方面获益。
首先,这可以推动本地的经济发展。
境外经贸合作区相较于其他经济项目,具有优异的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竞争力,以及更大的潜在利润空间。
此外,境外经贸合作区常常聚集了大量的外资,促进了当地的人口流动,提高了当地的的科技水平和技术能力。
因此,融入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可以成为加速本地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其次,融入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助于促进东道国和境外经贸合作区之间的紧密联系。
境外经贸合作区通常代表了许多大型的企业和工业,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专业人员。
它们的到来会为东道国经济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融入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让境外经贸合作区与本地企业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发展。
最后,境外经贸合作区的融入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可以改善本地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发展,此类境外经贸合作区会不断吸引外来的访问者,因此必须建设高速公路、机场、医院、学校等基本设施,从而激发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投资意愿,促进城市化进程,建立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
那么,如何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的融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呢?首先,需要提高双方的意识,在推广经济合作区时,必须重视促进和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本地化;其次,在拓展经济合作区的同时,必须重视人文交流,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促进双方之间的相互了解;最后,在建设和运营经济合作区的过程中,必须为将来的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等问题做准备,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现代化水平。
综上所述,境外经贸合作区的融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双方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双方的合作与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共同发展。
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推动中阿合作高质量发展作者:夏燕来源:《中国对外贸易》2019年第09期9月5日,在第四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投资与产能合作大会上,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表示,近年来,中阿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双向投资不断深化,产能合作稳步推进,双边合作领域不断拓展,中阿经贸合作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务实合作蓬勃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2016年至2018年,中阿贸易年均增长近20%,2019年上半年,中阿贸易额达到了1267亿美元。
为世界经济增长增添新动能“一带一路”倡议为中阿双方投资与产能合作创造了历史性机遇。
双方合作有利于对接中国的产能优势与阿拉伯国家的资源优势、地缘优势和市场优势,扩大阿拉伯国家就业,推进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共建中阿“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席崔波指出,当前世界经济面临复杂挑战,全球产业格局深度调整,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开启新空间,增加了新动能,中国与很多阿拉伯国家在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务实合作协议,形成良好合作势头,尤其是国际投资和产能合作,已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和重点亮点。
“阿曼是联通世界东西方的重要商贸节点,是联通中国与非洲的重要枢纽,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
”阿曼投资与出口发展署署长叶海亚·贾比利说。
他期待更多的中国投资者到阿曼投资兴业,并相信阿曼稳定的政治环境、良好的对外关系,以及便利的投资政策,能够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
埃及是中国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也是中国与非洲国家重要的合作平台。
埃及贸工部工业发展局主席马格迪·格兹表示,近年来,埃及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改善国内投资环境,这些改革措施卓有成效,尤其是“2030愿景”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对接,为双方产能合作与经贸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巴基斯坦投资局执行局长法瑞纳·玛兹哈尔表示,巴基斯坦有着庞大的市场,在很多经济领域投资潜力巨大。
《商丘市混凝土预制构件厂购地建厂策略报告和项目法人组建》一、土地信息1、用途混凝土预制件厂。
2、地址梁园产业集聚区,东至国有土地、西至商荣路、南至仓平路、北至国有土地。
3、出让年限50年。
4、占地面积32056.26平方米。
二、建厂选址策略1、选址原则项目选址应符合城乡规划和相关标准规范,有利于产业发展、城乡功能完善和城乡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坚持节能、保护环境可持续利用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效统一,土地利用最优化。
2、建设区基本情况商丘,河南省地级市,商丘介于东经114°49'-116°39',北纬33°43'-34°52'之间,东西横跨168千米,南北纵贯128千米,东望安徽淮北、江苏徐州,西接河南开封,南襟河南周口、安徽亳州,北临山东菏泽、济宁。
商丘市总面积约占河南省总面积的6.4%,区域面积10704平方千米。
截止2020年末,商丘市户籍人口总数1009万人。
商丘市地貌按其成因和形态类型的特征,分为黄河冲积平原、淮河冲积平原、剥蚀残丘三大类型区,主要为黄河冲积平原区。
商丘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商丘市属淮河流域,分属洪泽湖、涡河、南四湖三大水系。
商丘市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商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商部族的起源和聚居地、商朝最早的建都地、商人商品商业的发源地、商文明的诞生地,有“华商之源”的美誉。
2020年,商丘市生产总值2925.33亿元。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
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
从全省来看,河南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经济长期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内生动力、市场潜力、要素支撑依然强劲有力,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实现由大到强的关键时期。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与新时期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一系列国家支持河南发展的重大战略、重大政策相继落地实施,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加速形成,战略叠加效应、政策集成效应、发展协同效应将会持续释放,全省发展的战略机会窗口将全面开启。
浙江省商务厅、浙江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考核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商务厅,浙江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18.06.20•【字号】浙商务联发〔2018〕52号•【施行日期】2018.07.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际经济合作正文浙江省商务厅、浙江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考核管理办法的通知浙商务联发〔2018〕52号各市商务局(委)、财政局,义乌市商务局、财政局: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我省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和转型升级,省商务厅、省财政厅联合制定了《浙江省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考核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
请各市商务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认真贯彻执行,积极做好辖区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培育工作,服务于省内经济发展需要和“一带一路”建设。
浙江省商务厅浙江省财政厅2018年6月20日浙江省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考核管理办法一、总则第一条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我省境外经贸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建设,推进我省合作区的转型升级,服务于省内经济发展需要和“一带一路”建设,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合作区是指在我省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资控股企业(以下简称实施企业),通过商务主管部门核准或者备案,在境外设立中资控股的独立企业法人机构,投资建设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产业链较为完整、有一定带动和辐射能力,推动我省中小企业在境外集群式发展的产业园区。
第三条合作区建设要按照市场规则、平等互利、循序渐进、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企业决策、商业运作的方式,掌握节奏,稳步推进。
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注重投资实效和投资安全。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考核包括确认考核和年度考核。
确认考核是指根据规定要求对合作区建设和运营成效是否符合确认条件进行的认定;年度考核是根据规定要求对合作区年度建设和运营效果进行的评审。
省商务厅负责组织合作区确认考核和年度考核工作,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合作区确认考核和年度工作考核做出安排,明确工作要求。
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对于促进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瓶颈。
一、缺乏顶层管理机制我们境外园区在全球主要的国家或地区已遍地开花,呈现出燎原之势。
“四处开花”的现实情况造成园区之间的恶性竞争,而部分园区由于初期未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造成后期招商和运营面临困境,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国家的形象。
需要国家相关部委对境外经贸合作区投资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当控制建设节奏,并从政策上出台一套保证境外经贸合作区良性、有序发展的机制。
此外,建立较为严格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管理考核体系,对境外经贸合作区投资运营企业的专业能力进行要求。
境外合作区大都由公司以市场化方式独立运作,企业运营商与驻在国政府存在不对等地位,加之国外政府对于中国开发区的开发理念、服务意识难以理解,导致项目协调难度增大。
二、业务存在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和格局的演变加深了发展中国家的风险和动荡。
海外运营面临着众多不确定性风险,例如驻在国政治风险、市场风险、文化冲突、员工属地化、汇率、跨国经营管控等等。
中国的境外合作区大多位于欠发达国家或地缘政治的中心地带,容易引发政局动荡、民族与宗教冲突和内乱等,从而使合作区业务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
境外经贸合作区项目东道国对于吸引投资的法律、政策很大程度上难以保持稳定性,政出多门且连续性差,加大了境外经贸合作区招商和运营的风险。
三、投资回报期长,收益来源单一境外经贸合作区项目东道国大都存在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条件差等特点,为了给入区企业提供良好的投资和生活环境,合作区不仅需要实现园区基本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相应配套标准厂房、写字楼、公寓、仓库、生活配套等设施才能满足招商引资的需要。
所以,境外经贸合作区具有前期投资量较大、资金回收期长、项目前期盈利不足等特征。
不同于国内开发区大多由政府主导或得到政府支持,境外合作区需要运营商自投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公共配套设施,承担部分政府职能,但运营商无法获得驻在国政府的税收返还或资金支持,只能靠自身滚动经营,资金压力巨大。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外产业园区PPP模式研究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丁崇泰 宋 恒 刘柯彤 孙 蒙摘 要:“一带一路”是我国发起的与有关国家在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和区域合作平台上,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利益共享的合作倡议。
而海外产业园区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途径,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起到关键作用。
本文分析发现“一带一路”海外产业园区现存的问题为:顶层设计缺乏、战略统筹不足,面临政治和经济社会文化不适应,园区融资难度大,营商环境有待改善等。
本文提出运用PPP模式助力“一带一路”海外产业园区发展构想,并分析PPP模式助力“一带一路”海外产业园区发展的可行性,结合缅甸皎漂特别经济区深水港和工业园PPP项目的成功经验,从政府和企业两个维度对PPP模式助力“一带一路”海外园区的发展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海外产业园区 PPP模式中图分类号:F125 4;F812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151(2021)03-0104-12一、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自2013年启动和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全球60%的人口加入了该倡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GDP总和占全球的1/3,贸易量占全球的1/3,“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认可(张文春,2019)。
截至2019年4月,共126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同中方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①“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 PrivatePartnership,PPP)是指在政府公共部门与私①王毅在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媒体吹风会上的讲话实录[EB/OL].澎湃新闻,2019-04-19营部门合作过程中,让非公共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在实现政府公共部门职能的同时为私营部门带来利益(贾康和孙洁,2009)。
山东省商务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境外经贸合作区考核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山东省商务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境外经贸合作区考核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市商务局、财政局: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创新对外投资方式,进一步做好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指导和服务工作,我们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修订完善了《山东省境外经贸合作区考核管理办法》,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山东省商务厅山东省财政厅2018年9月10日山东省境外经贸合作区考核管理办法一、总则第一条为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优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做好境外经贸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建设指导服务工作,促进合作区创新升级发展,将合作区打造成我省参与“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重要支点、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平台,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合作区是指在山东省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资控股企业(以下简称实施企业),通过在境外依法备案核准设立的中资控股的独立法人机构(以下简称建区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并购等方式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备、主导产业明确、产业链较为完善、具有集聚和辐射效应的产业园区。
第三条合作区建设应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有利于发挥我省传统产能优势,有利于优化境外资源要素配置,有利于完善境外商贸物流网络拓展国际贸易发展空间,有利于开展国际创新合作提升技术发展水平,有利于践行共享、共建、共赢的“丝路精神”,实现产业链国际延伸、供应链全球整合、价值链高端提升,深化国际产能合作,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同时促进所在国经济社会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下深化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难点与对策作者:李好来源:《一带一路报道》2018年第01期摘要:东盟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优先、重点合作的对象。
2017年5月,首届“一带一路”峰会召开后,双方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正在积极推进基础设施、自贸区升级版、海洋经济、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合作。
因此,“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中国与东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展中的新亮点。
鉴于“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区域稳定和繁荣,因而在与东盟众多方面的合作中,扩大与深化双边经贸合作是关键所在。
1.贸易发展迅猛、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额在1991年是79.6亿美元,到2016年达到4522亿美元,年均增长19%。
1991-2016年这25年期间,中国-东盟双边仅出现过三次负增长。
尤其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快建设的十年间,双方平均关税由9.8%降低到0.1%,对各自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这有力地提升了双边贸易自由化水平,推动了贸易规模较大幅度的提高。
2.贸易地位稳步提升。
1993-2004年,东盟连续12 年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是东盟第六大贸易伙伴。
2006年东盟跃居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
2010年中国首次成为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目的地。
2011年东盟超过日本首次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截至2016年7月,中国已连续7年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4年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3.贸易结构逐渐优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口到东盟的商品逐渐从资源性产品和工业初级产品向部分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和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转化的趋势更加明显。
从东盟出口到中国的商品结构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都主要集中在资源性商品上,但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电力机械和办公机械等制成品出口迅速增加、初级产品逐步减少,产业内贸易稳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