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粮全其美分布格局
- 格式:doc
- 大小:7.77 MB
- 文档页数:19
广州市市情市况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广东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中心。
广州市地处中国大陆南方,广东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缘,接近珠江流域下游入海口。
其范围是东经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纬22度26分至23度56分。
东连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相望。
由于珠江口岛屿众多,水道密布,有虎门、蕉门、洪奇门等水道出海,使广州成为中国远洋航运的优良海港和珠江流域的进出口岸。
广州又是京广、广深、广茂和广梅汕铁路的交汇点和华南民用航空交通中心,与全国各地的联系极为密切。
因此,广州有中国“南大门”之称。
广州市辖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萝岗十区和从化、增城两个县级市, 总面积为7434.40平方千米,占全省陆地面积的4.21%。
2010年末,广州市户籍总人口806.1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52万人。
其中市区人口664.29万人,县级市人口141.85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9.61万人和1.92万人。
地势和气候:广州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依山傍水, 北部和东北部是山区, 南部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无酷暑, 冬无严寒, 雨量充沛, 四季如春, 繁花似锦。
2010年,各区(县级市)的平均年降水量在1800多毫米之间,呈东多西少分布格局,年平均气温在21.5~22.2℃之间。
自然资源:广州市的地质构造相当复杂,有较好的成矿条件。
截至2010年,已发现矿产47种、矿产地820处,其中大、中型矿床22处。
主要矿产有建筑用花岗岩、水泥用灰岩、陶瓷土、钾、钠长石、盐矿、芒硝、霞石正长岩、萤石、大理石、矿泉水和热矿水等。
广州市生物种类繁多,生长快速。
其中荔枝有55个品种。
增城丝苗米是广州市第一个获得地理标志的保护品种。
野生动物约有210多种。
全市水域面积7.44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0%,主要河流有北江、东江北干流及增江、流溪河、白坭河、珠江广州河段、市桥水道、沙湾水道等。
2023-2024学年广东湛江人教版高考专题地理高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下图为某国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A: 政局动荡B: 生育观念C: 产业结构D: 自然灾害(2)该国最可能位于()A: 北美B: 西亚C: 西欧D: 南美【答案】CB【解答】(1)图示该国20—59岁人口中,男性人口比重明显大于女性人口比重,而该年龄段人口均为劳动年龄人口,故可能是产业结构偏向于发展男性就业人口多的行业,从而吸引大量外来男性人口迁入所致。
故选C。
(2)西亚经济严重依赖石油工业,而该产业主要就业人口为男性。
因国内男性人口不足而使大量外国男性人口迁到此地就业,形成如图人口结构。
故选B。
第2题.2000年到2015年,广东省劳动年龄人口増加了约2千万。
如图为该省2000年、2015年劳动年龄人口金字塔图。
完成(1)~(2)题。
(1)与2000年相比,2015年该省劳动力()A: 15﹣19岁比例增加B: 平均年龄增大C: 25﹣29岁数量减少D: 男女比例失衡(2)该省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可能会使()A: 产业结构升级B: 人口迁出数量增加C: 环境承载力扩大D: 城乡发展差距扩大【答案】BA【解答】读图分析,与2000年相比,A错误;读图可知,塔身上部变宽,劳动力的平均年龄增大;25﹣29岁比例略有增加,而劳动年龄总人口增加了2000万,C错误;男女比例基本平衡,D错误。
读人口年龄金字塔图可知,图中塔基变窄,塔顶变宽,说明该省劳动力年龄结构趋于老化,劳动力老化不利于生产效率提高,可能会倒逼产业结构升级。
第3题.棉花具有喜热、好光、耐旱、怕涝的特点。
下图示意中亚棉花主要种植区。
塔什干所在国棉花产值占农业产值40%,是主要出口商品。
但政府宣布:从2020年开始,停止棉花出口、多举措推动纺织工业发展。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区域()A: 地处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B: 冰川融水和湖泊为河流主要补给方式C: 近年来生物多样性减少,盐渍化加剧D: 棉花产品的外销主要以水路运输为主(2)与我国长江中下游产棉区相比,此处棉花种植的优势是()A: 地势低平B: 光照充足C: 河湖密布D: 热量丰富(3)该国将从出口棉花到出口纺织品()①可延长棉花产业链②减少棉花播种面积③增加棉花种植成本④受国家政策的影响A: ①②B: ③④C: ②③【答案】CBD【解答】(1)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图示区域是中亚,位于亚欧板块内部,A错误;冰川融水和大气降水为河流主要补给方式,B错误;近年来,随着灌溉面积的增加,盐渍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C正确;本区河流较少且以内流河为主,棉花产品的外销主要以铁路运输为主,D错误。
中国粮食主产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业大国之一,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差异,中国的粮食产区分布广泛,但也存在一些主要的粮食主产区。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的粮食主产区,包括南方的水稻主产区、北方的小麦主产区和东北的玉米主产区。
1. 南方水稻主产区中国的南方地区由于独特的气候和水资源条件,适合水稻的种植。
南方水稻主产区主要包括江南地区、福建和广东等省份。
江南地区,如江苏、浙江和安徽,是中国最重要的水稻产区之一。
这些地区拥有充足的雨水和丰富的水资源,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此外,江南地区的温暖气候和湿润的土壤也有助于水稻的生长。
2. 北方小麦主产区中国的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适合小麦的种植。
北方小麦主产区主要包括河北、山东和河南等省份。
这些地区的冬季非常寒冷,但夏季阳光充足,这种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小麦的生长。
同时,北方地区的土壤也较为肥沃,为小麦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由于北方的小麦产量较高,中国被誉为“小麦王国”。
3. 东北玉米主产区中国的东北地区气候温和,适宜玉米的种植。
东北玉米主产区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省份。
这些地区的土壤肥沃,气候条件适宜,有助于玉米的生长。
此外,东北地区的大面积耕地也为玉米的种植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中国的玉米产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东北地区是中国玉米的主要产区之一。
除了以上提到的三个主要粮食主产区外,中国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粮食产区。
例如,陕西、甘肃和宁夏等地区是中国的主要小麦种植区,这些地区的干旱气候非常适宜小麦的生长。
此外,云南和贵州等地区则是中国的主要稻米种植区,这些地区的高海拔和湿润的气候条件非常利于稻米的生长。
总体来说,中国的粮食主产区分布广泛,每个产区都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这些主产区为中国的粮食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了中国人民的粮食安全。
在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和保护,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以应对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和食品安全挑战。
9张地图,帮你搞清中国农产品的主产区(审图号:JS(2012)01-297)中国粮⾷主产区的分布情况:(1)三⼤粮⾷主产区: 河南、河北、⼭东。
(2)五⼤商品棉基地: 冀中南、鲁西北和豫北平原、江汉平原、黄淮平原、长江下游滨海和沿江平原、南疆。
(3)两类油料作物:花⽣的重要性居⾸位,主要分布在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和丘陵地区。
油菜是播种⾯积最⼤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近年有“北移南迁”趋向,如黄淮海平原、辽、⿊及华南地区。
(4)两类糖料作物:⽢蔗⽣长期长,需⽔肥量⼤,喜⾼温,主要分布在台湾、⼴东、⼴西、福建、四川、云南六省。
甜菜⽣长期短,耐盐碱⼲旱,喜温凉,主要分布在⿊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四省区。
(5)三⼤出⼝农产品基地:太湖平原、闽南(泉州、漳州、厦门)三⾓地区、珠江三⾓洲。
三⼤粮⾷作物⼩麦稻⽶⽟⽶⽔稻:性喜温凉,⽔分条件和光热较好的平原,如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稻⼟适宜种植。
⼩麦:耐旱耐寒耐盐碱,适应性强,分冬⼩麦和春⼩麦两种。
冬麦多分布于华北和黄⼟⾼原;春麦则分布于东北地区。
油料作物:花⽣:对热量要求较⾼,多分布于华北平原,集中分布于⼭东丘陵⼀带。
油菜:⼟肥地平,光热较好的亚热带地区,如长中下平原糖料作物:⽢蔗:⾼温多⾬的热带、亚热带,多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和海南,台湾。
甜菜:⽓候温凉的中温带,分布于东北,宁夏,新疆北部⼀带。
棉⿇作物:棉花:光照充⾜、灌溉⽔源、⼟壤肥沃,多分布于长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及华北地区(新疆的长绒棉质地最好)黄⿇:喜⾼温,⽔分⾜,⼟壤肥沃,地形平坦的三⾓洲地带。
典型分布区是恒河三⾓洲⽟⽶:我国⽟⽶主产区在东北地区,播种⾯积最⼤的⼗个省份是吉林省、河北省、⼭东省、河南省、⿊龙江省、内蒙古⾃治区、辽宁省、四川省、云南省、陕西省;其中,吉林省是我国⽟⽶的第⼀⼤⽟⽶主产省,占全国总产量的14%,其次是⼭东省和⿊龙江省,均占全国总产量的10%;我国还将⽟⽶分为六个种植区:即北⽅春播⽟⽶区、黄淮海平原夏播⽟⽶区、西南⼭地⽟⽶区、南⽅丘陵⽟⽶区、西北灌溉⽟⽶区、青藏⾼原⽟⽶区;我国的四⼤牧区:内蒙古牧区:内蒙古牧区是我国最⼤的zhi牧区。
中国主要粮食品种生产的区域优势比较一、引言粮食生产是粮食安全保障的核心基础。
中国作为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国内粮食生产。
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充分发挥粮食生产的区域性比较优势,重点培育粮食优势产区,实施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是提高我国粮食生产保障能力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措施之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先后提出了粮食主产区、粮食集中产区和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等区域发展概念,陆续实施了优质粮食工程、粮食丰产工程、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等重大项目,对于支撑国家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1978-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从30476.5万吨增加到60193.5万吨,人均粮食产量从316.6公斤增加到442.37公斤,实现了我国粮食由长期短缺向供求基本平衡的历史性跨越。
总体来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总量问题对中国粮食供求平衡的影响已经显著地趋于减弱,而结构问题对粮食供求平衡的影响显著增强,结构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粮食供求平衡的主要问题。
与此同时,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也发生了重要分化,原有“南粮北调”的格局发生逆转,粮食主产中心逐步北移,且有逐步集中到少数地区的趋势。
分区域来看,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晋冀鲁豫、东北、东南沿海、长江中游、西北、西南和京津等粮食生产区域格局。
其中的一些区域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目前已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虽然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来之不易的10年连续增产,但我国粮食生产长期持续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结构性、区域性矛盾日益突出,水土资源等制约因素日渐增强,极端气候条件和市场波动的不确定性导致粮食生产的风险增加。
按照《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的要求,适应我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以及品种结构供需变化的新趋势,充分发挥粮食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科学合理布局粮食的优势产区,对于协调我国区域间粮食供求关系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9.14•【字号】粤府[2012]120号•【施行日期】2012.09.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粤府〔2012〕120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规划》是我省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
编制实施《规划》,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对推进形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各地、各部门要从全局出发,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切实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
各地要按照《规划》确定的原则、要求以及本地区主体功能定位,对本地区国土空间进行功能分区,明确各功能分区的定位和边界、发展目标和方向、开发和管制原则等,并认真组织实施。
省直各部门要根据《规划》明确的任务分工和要求,调整完善相关规划和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全面做好《规划》实施工作。
广东省人民政府2012年9月14日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目录序言一、规划背景(一)自然状况与特点(二)国土开发现状(三)存在问题(四)面临挑战二、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战略格局(一)指导思想(二)开发理念和主体功能区分类(三)开发原则(四)主要目标(五)战略格局三、广东省域范围主体功能区(一)优化开发区域1.综合评价2.功能定位3.发展方向4.发展布局(二)重点开发区域1.综合评价2.功能定位3.发展方向4.发展布局5.分区指引(三)生态发展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1.综合评价2.功能定位3.发展方向4.分区指引(四)生态发展区域(农产品主产区)1.综合评价2.功能定位3.发展方向4.发展重点(五)禁止开发区域1.综合评价2.功能定位和目标3.管制原则4.分类管制四、区域政策和绩效考核(一)财政政策(二)投资政策(三)产业政策(四)土地政策(五)农业政策(六)人口政策(七)环境政策(八)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九)绩效考核评价五、规划实施(一)省有关部门职责(二)市县级人民政府职责(三)监测评估附件1 广东省禁止开发区域名录附件2 图集图1 广东省行政区划图图2 广东省地形地貌图图3 广东省城市化战略格局示意图图4 广东省农业战略格局示意图图5 广东省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示意图图6 广东省综合交通战略格局示意图图7 广东省主体功能区划分总图图8 广东省优化开发区域分布图图9 广东省重点开发区域分布图图10 广东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分布图图11 广东省农产品主产区分布图图12 广东省禁止开发区域示意图图13 广东省可利用土地资源评价图图14 广东省可利用水资源潜力评价图图15 广东省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图图16 广东省生态重要性评价图图17 广东省国土开发强度评价图图18 广东省人口聚集度评价图图19 广东省交通优势度评价图图20 广东省大气环境容量评价图图21 广东省水环境容量评价图图22 广东省自然灾害危险性评价图图23 广东省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图附件3 地级以上市开发指引一、广州市二、深圳市三、珠海市四、佛山市五、江门市六、东莞市七、中山市八、惠州市九、肇庆市十、汕头市十一、潮州市十二、揭阳市十三、汕尾市十四、湛江市十五、茂名市十六、阳江市十七、韶关市十八、河源市十九、梅州市二十、清远市二十一、云浮市序言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世界主要粮食作物地域分布与经济价值概览粮食作物作为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对于全球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各地根据气候、土壤和人为因素种植不同种类的粮食作物,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地域分布。
本文将就世界主要粮食作物的地域分布和经济价值展开论述。
一、水稻的地域分布与经济价值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
亚洲地区的中国、印度以及东南亚国家是全球水稻种植和产量最大的地区,其经济价值非常突出。
水稻对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生计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水稻是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为农民提供了丰富的农业就业机会,并支撑了大量的农村经济。
除此之外,水稻作为国内外市场的重要农产品出口,为国家带来了丰厚的外汇收入。
二、小麦的地域分布与经济价值小麦是全球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欧洲、澳大利亚和中亚地区。
在北美洲,加拿大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欧洲地区主要有法国、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国家。
小麦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的经济价值。
作为世界各地的主要面食原料,小麦市场需求旺盛,对于粮食工业和食品加工业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此外,小麦作为重要的国际贸易农产品,对于相关国家的贸易平衡和经济发展也具有积极影响。
三、玉米的地域分布与经济价值玉米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美洲地区,特别是北美洲和南美洲。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其他重要产区包括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等。
玉米在世界范围内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作为粮食作物,玉米不仅是人类的重要食物,还是家禽养殖、饲料加工和工业生产等领域的关键原料。
此外,玉米作为世界主要农产品之一,对于相关国家的农业经济和贸易收入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大米的地域分布与经济价值大米作为世界上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地区。
亚洲地区的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是全球大米生产和消费的重要国家。
大米在亚洲国家的经济价值不可忽视。
据史书记载,中国人在黄帝时代就开始种植大豆,中国人种植的大豆曾经比全世界其他地区种植的总量还要多。
大豆过去是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农产品。
1995年以前,中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2000年中国大豆年进口量首次突破1 000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此后几年,中国的大豆进口额连续攀升;最近10多年里,中国大豆产量由原来的世界第一,退居为继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之后的世界第四。
为什么我们国家的大豆产量十分丰富,却需要进口“洋大豆”呢?为什么国际大豆价格调整,我们的粮油价格就发生变化呢?从2009年4月份开始到6月底,大豆价格上涨了25%。
这个价格是谁拉高的?在这里我告诉各位读者,这就是以华尔街为首的国际金融炒家的所作所为。
这一群人也可以简单地叫做金融资本,他们已经完全控制了我国大豆的价格。
当初这个事件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国际大豆价格一上升,我们的粮油价格就跟着上升?大豆危机是怎么开始的?一般来说,美国大豆的质量比我们东北黄金大豆的质量要好。
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它的出油率大概要高出1/6。
而且在2003年之前美国大豆价格特别低,它的到岸价格甚至比我们东北黄金大豆便宜10%。
因此一旦开放大豆进口,东北黄金大豆就将被洗劫一空,完全没有生存的可能。
这场大豆危机是非常重要的危机,接下来我们就看看美国政府和华尔街是如何搞这场阴谋的。
2003年8月份,美国农业部说天气不好,所以大豆库存数据要调低——美国农产品生产配额是由美国农业部决定的。
大豆库存量降低那还得了,于是美国的金融炒家就开始大量建仓,因为美国政府不买了。
怎么建仓呢?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交易价格从2003年8月份的最低点540美分一路涨到了2004年4月份的1 060美分,涨得非常快。
因为美国政府要求美国的大豆产量降低,导致大豆价格从540美分涨到了1 060美分,创下了2003年之前30年的新高。
这样的涨幅换做在中国的话,相当于每吨大豆从2 300元涨到4 400元,就是这么快。
新会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一.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1.江门市第一大区新会区地处北纬22º5'43"——22º48'24",东经112º47'13"——113º15'24",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处于西江、潭江下游,濒临南海,毗邻港澳,面积1387.02平方千米,是江门市面积最大的区,人口73.9万,管辖会城街道办事处和大泽、司前、罗坑、双水、崖门、沙堆、古井、三江、睦洲、大鳌等10个镇以及今古洲、圭峰区、围垦等3个派出机构。
图1 新会区行政区图活动:1.在《新会区行政区图》上找出新会区所管辖的镇级行政单位,你知道新会区的行政中心在哪里吗?请在图上指出来。
2.在图上找出有哪些高速公路经过新会区?规划中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新会区哪些镇?活动:读新会区地形图,思考下列问题1.在图上找出江会平原、圭峰山、古兜山、潭江、银洲湖、崖门海。
2.看一看本区的地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2.平原辽阔,河网稠密新会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主要的平原是江会平原,分布在东南、中南、中西部。
区内河道纵横交错,把全区三分之一土地编织成水网地带,显示海湾沉积特征。
平原:海湾堆积平原,位于南部滨海地区,出海口门下游,面积14000亩,这里由于受潮水顶托,造成泥沙大量沉积。
据崖门围垦观察,近年在崖门和虎跳门下游的崖南海滩,每年以500米速度向东南延伸。
三角洲堆积平原 ,分布于东北、中西、中南、东南部各个区,面积966542亩。
有陆相沉积和海相沉积两类,以陆相沉积为主。
山谷堆积平原 ,分布于各山谷下游及其两侧附近,面积270993亩, 是由山丘风化表土冲积、堆积而成。
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部的司前、大泽、罗坑、双水、崖门靠山地区。
高程一般在2.6-20米,大部分已开发为耕地。
山地:西北有大雁山地、圭峰山地,西南有古兜山地,东南有牛牯岭山地。
广州市白云区区域地理目录一、白云区位置与行政区域..................................区域地理位置..........................................行政区域划分..........................................二、区域自然特征..........................................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三、自然资源与开发........................................土地资源..............................................区内土地资源状况..................................利用特点..........................................气象资源..............................................2、1气温 .........................................降水..............................................气象资源特点......................................水资源................................................区境内水资源状况..................................水资源特点........................................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植物..............................................动物..............................................四、区域人口..............................................人口发展..............................................人口数量..........................................人口变动..........................................人口分布..........................................人口结构..............................................民族结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职业结构..........................................家庭结构..........................................五、区域习俗..............................................服饰..................................................饮食..................................................居住..................................................行旅..................................................六、区域联系与交通........................................一、白云区位置与行政区域区域地理位置白云区位于广州市老城区的北面,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区境地理坐标为东经113°08′36″至113°34′52″、北纬23°07′03″至23°25′53″。
各种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附表1,是各省市区的各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各省市区粮食总播种面积的比重,可以由此推出各省市区的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作物。
附表2、3、4、5、6、7,是各省市区前三位作物的粮食产量在全国的比重。
结合附表及粮食作物分布与地域组合图,我们可以得出各省市区的前三位作物有稻谷、小麦、玉米、豆类、薯类、其他谷物等,还可以归纳出各种粮食作物分布特点。
1、稻谷的分布特点结合附表与粮食作物分布与地域组合图,我们可以看出水稻的生产在我国布局很广,除了少数高寒或水源缺乏的干旱区以外都有分布,但是具有南方多而集中,北方少而分散的特征点。
(1)南方稻谷集中产区,主要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长江流域和华南各省,稻谷播种面积合计约全国的90%,是其一位作物,其中长江流域是我国稻谷的最大产区。
(2)北方稻谷分散产区,一般分布在水源较好东北的地区,但在西北的干旱地区也有抗旱稻谷的作区,例如黄河流域的宁夏银川平原、甘肃的河西走廊一带,还有新疆的部分绿洲灌区,因此北方稻谷生产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2、小麦的分布特点结合附表与粮食作物分布与地域组合图,我们可以看出小麦的栽培遍布全。
,由于地形、气候、水热等条件的限制,我国的小麦可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但是以冬小麦为主。
(1)春小麦区。
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的地区。
即我国的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部分地区,这些地区大部分处在高寒或干冷地带,冬季严寒,冬小麦不能安全过冬,故种植春小麦,并且春小麦是这些地区的一位作物。
(2)北方冬小麦区。
主要在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
在河南、山东、等地是一位作物,在陕西、安徽、河北、江苏、山西等部分地区是二三位作物,我国最大的小麦集中产区和消费区,小麦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2左右。
全国3(3)南方冬小麦区。
主要在秦岭、淮河以南折多山以东的地区,在四川、湖南、福建、上海等部分地区是二三位作物,本区的播种面积和总产近全国的30%。
粮食地图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农业中国经千年形成的粮食分布格局是在最近的30年间被改变的。
粮食主产区有的还不能自足“最靠得住的还是黑龙江”在过去的30年里,曾经肥沃的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从传统的粮食主产区,蜕变成了现代的工业城,那些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部地区则承担起了粮食主产区的重任。
中国的粮食生产于是向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13个省份集中。
至2008年,北方粮食生产已全面超越南方,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54. 79%和53. 44%,南方粮食面积与产量占全国的份额则减至45. 21%和45. 66%。
“南方工业化、城镇化的速度太快,这导致耕地减少的速度也太快,粮食保障已经靠不住。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分析,“最靠得住的还是黑龙江,中国50%以上的增产来自黑龙江,黑龙江在中国粮食领域的地位已经举足轻重。
”李国祥的研究结果显示,1990年—2010年,中国粮食的供求格局已大致形成:当前粮食供给有余的主要是东北区(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冀鲁豫区(河北、河南、山东),长江区(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和西北区(甘肃、内蒙古、宁夏、山西、陕西、新疆)供给平衡略有余,供给不足的主要有东南区(福建、广东、海南、江苏、上海、浙江)、京津区(北京、天津)、青藏区(青海、西藏)和西南区(广西、贵州、四川、云南、重庆).其中,东北区、冀鲁豫区在全国粮食安全保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东南区、京津区则相反,供求失衡日益严重,自给能力不断下降。
这种分化最终导致了“南粮北运”向“北粮南运”的转变,并且,这一格局在进一步增强。
《中国经济周刊》采用最简单的经验估计法,即粮食总产量/(常住人口×400公斤),统计出《2012年各省份粮食自给率》。
统计结果以人均粮食消费量400公斤来估计全国粮食消费总量而计算的粮食自给率。
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中国小麦主产区的分布中国小麦栽培学》曾将全国小麦划分为北方冬麦区、南方冬麦区和春麦区3个主区和东北春麦、北部春麦、西北春麦、新疆冬春麦、青藏春冬麦、北部冬麦、黄淮冬麦、长江中下游冬麦、西南冬麦、华南冬麦10个亚区。
三个主区:1.春小麦区: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地区。
处在高寒或干冷地带,冬季严寒;无霜期短促,常在200天以下,栽培制度绝大部分是一年一熟。
2.北方冬小麦区: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淮以北地区。
是全国最大的小麦集中产区和消费区,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2/3。
一般实行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仅北部长城沿线两侧地带为冬、春麦混合的过渡地带。
冬小麦是越冬作物,种植冬麦与其他粮食作物矛盾较少,因此能减少冬闲地面积,扩大夏种面积,增加粮食总产量。
3.南方冬小麦区:在秦淮以南、折多山以东,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30%左右。
由于本区人民多以稻米为主要口粮,因此,小麦的商品率较高,是我国商品小麦重要产区。
十个亚区:1.东北春麦区:包括黑、吉两省全部,辽宁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
全区小麦面积及总产量均接近全国的8%左右,约占全国春小麦面积和总产量的47%及50%,故为春小麦主要产区,其中以黑龙江省为主。
本区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土壤以黑钙土为主,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全区属大陆性气候,气温偏低,热量不足,冬夏温差极大。
本区小麦品种属春性,对光照反应敏感,生育期短,多在90天左右。
病害以根腐病、锈病、赤霉病为主,丛矮病和全蚀病也有发生。
种植制度一年一熟,4月中旬播种,7月20日前后成熟。
全区除对各类病害及时防治外,东部排涝防湿;北部防除杂草;西部兴修水利,采用少深翻,多深松,少耕、免耕等防风固沙和减少蒸发的耕作技术,均为小麦增产的主要措施。
据温度、降水量,又可将本区分为北部高寒、东部湿润和西部干旱3个副区。
中国农业地理之我国农作物分布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1)南方稻谷集中产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水稻面积占全国的95%左右。
按地区差异,又可分为三个区。
①华南双季籼稻区。
包括南岭以南的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台湾等五省区。
该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湿润区,水、热资源丰富,生长期长,复种指数大,是我国以籼稻为主的双季稻产区。
海南等低纬度地区有三季稻的栽培。
②长江流域单、双季稻区。
包括南岭以北、秦岭—淮河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上海等省市和豫南、陕南等地区。
该区地处亚热带,热量比较丰富,土壤肥沃,降水丰沛,河网湖泊密布,灌溉方便,历年来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2/3左右,是我国最大的水稻产区。
该区以长江三角洲、里下河平原、皖中平原、鄱阳湖平原、赣中丘陵、洞庭湖平原、湘中丘陵、江汉平原以及成都平原等最为集中。
长江以南地区大多种植双季稻,长江以北地区大多实行单季稻与其他农作物轮作。
籼稻和粳稻均有分布。
③云贵高原水稻区。
本区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水稻品种也有垂直分布的特点,海拔2000米左右地区多种植籼稻,1500米左右地区是粳、籼稻交错区,1200米以下种植籼稻。
本区以单季为主。
(2)北方稻谷分散区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是属单季粳稻分散区。
稻谷播种面积占全国稻谷总播种面积的5%左右。
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主要分布在以下三个水源较充足的地区:东北地区水稻主要集中在吉林的延吉、松花江和辽河沿岸;华北主要集中于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及安徽北部的河流两岸及低洼地区;西北主要分布在汾渭平原、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和河西走廊、新疆的一些绿洲地区。
北方分散产区的水稻以一季粳稻为主,稻米质量较好。
小麦(1)春小麦区我国春小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10%以上,主要分布于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的地区,小麦只能在春天播种,当年收割,是一年一熟制作物。
其中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和新疆为主要产区。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专题训练热点15耕地资源和粮食安全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我国是水资源短缺国家,水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
“虚拟水”是指生产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所消耗的水。
虚拟水理念的提出,将水资源与粮食安全联系在一起,成为我国解决水资源危机的重要工具。
下图为2005年中国粮食虚拟水资源流动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上图粮食虚拟水流动的主要因素是()A.耕地资源B.水资源C.交通运输D.政策调配2.下列有利于维护我国水资源和粮食安全的可行措施是()A.保持我国现有虚拟水流动方向B.扩大粮食进口,减小国内粮食生产规模C.增加北粮南运,保证南方粮食安全D.利用跨流域调水工程,缓解北方缺水人工绿洲面积是指人工经营的土地利用类型,如耕地、人工林地、人工草地、居住用地、工矿用地、交通用地以及渠道等。
结合我国某灌区1980——2001年土地利用类型转化百分比和面积表,完成下面小题。
说明:以天然绿洲为例,自1980年至2001年,55.2%保持不变,31.8%转化为人工绿洲,9.9%转化为荒地,2.2%转化为荒漠,0.9%转化为水域。
3.该灌区应该位于()A.新疆B.西藏C.黑龙江D.河南4.下列关于该灌区人工绿洲的说法正确的是()A.环保力度加大是导致人工绿洲面积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B.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中,荒地转化为人工绿洲面积最大C.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当地应大力增加人工绿洲面积D.在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中,人工绿洲转化为水域面积最小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
下图为近年来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统计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区域中,已不再是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A.黄河下游B.珠江下游C.长江下游D.淮河下游6.与甲省相比,乙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A.人均耕地多B.淡水资源丰富C.复种指数高D.机械化水平高7.为进一步保障我国稻米供给的稳定性,下列措施最可行的是()A.提高西南地区水稻种植技术B.增加东南地区稻米供给量C.扩大东北地区温室农业规模D.实施华北地区旱改水工程2022年5月,就在全国小麦即将喜获丰收之际,一些地方发生极个别农民将未成熟的小麦卖给养殖户做饲料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
中国主要粮食产区分布情况一、玉米的分布中国的玉米种植面积有3亿亩左右。
分布在约24个省、市、自治区。
其中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是主省、区。
1983年,世界玉米种植面积12962.7万公顷,总产为44925.5万吨,平均单产为3466kg/ha.。
中国种植玉米18824万公顷,68190万吨,是一年四季都有玉米生长的国家。
北起黑龙江省的讷河,南到海南省,都有玉米种植。
全国玉米分为六个种植区:*北方春播玉米区,以东北3省、内蒙古和宁夏为主,种植面积稳定在650多万公顷,占全国36%左右;总产2700多万吨,占全国的40%左右。
*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以山东和河南为主,种植面积约600多万公顷,约占全国32%,总产约2200万吨,占全国34%左右。
*西南山地玉米区,以四川、云南和贵州为主,面积约占全国的22%,总产占18%左右。
*南方丘陵玉米区,以广东、福建、台湾、浙江和江西为主。
种植面积为全国的6%,总产不足5%。
*西北灌溉玉米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甘肃省一部分地区。
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3.5%,总产约占3%。
*青藏高原玉米区,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海拔高,种植面积及总产,都不足全国的百分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号玉米生产大国,年产量亿余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0%;同时,我国也是玉米的头号消费大国,消费量的90%以上靠国内生产。
在过去五年,我国有两年进口玉米,有三年出口玉米。
尽管进出口量每年在数百万吨到一千余万吨,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第二的位置(头号出口国是美国,头号进口国是日本),但占国内的消费量,一般在5%一10%。
我国传统的玉米出口市场是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我国传统的玉米进口来源国是美国、阿根廷等。
东北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其中吉林省是我国玉米的第一大玉米主产省。
1996年吉林省产玉米175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4%。
其次是山东省和黑龙江省,产量分别为1600万吨和1450万吨。
广东省粮全其美格局
广州市
东莞市
佛山市
惠州市
中山市
汕头市粮全其美
四川省粮全其美
内江市
遂宁市
以下为本人不完全列举之各地面食:
北京:炒疙瘩,都一处烧麦,糙豌豆黄儿,褡裢火烧,艾窝窝,墩饽饽,驴打滚(豆面糕),年糕,切糕,焦圈.
天津:耳朵眼炸糕,桂发祥麻花,狗不理包子,杨巴水饺,庆发德烫面蒸饺,合子,馃子(油条).
山西:"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
汤锅类
饺子、馄饨、拉面、猫耳朵、削面、刀拔面、揪片。
烙烧类
烙饼、葱花饼、脂油糖饼、脂油千层、合子。
烤制类
擦酥糖饼、糖干炉、成干炉、切饼。
油炸类
各色油糕、油麻花、油面、燕窝酥。
蒸制类
九龙蒸饺、蒸饼、荷叶饼、窝头、碗黄。
汤类
五湖茶、油茶、拌汤。
陕西:岐山臊子面,牛羊肉泡馍、乾州锅盔、油锅盔,西安饺子宴,樊记腊汁肉夹馍,石子馍,油泼面、陕西扯面、杂酱面、手擀面、捞面、硬面馒头, 凉皮(酿皮子),汉中梆梆面,麻食,荞面饸饹.
甘肃:兰州的清汤牛肉拉面、酿皮子、千层牛肉饼、灰豆子等;敦煌的黄面、农家手工臊子面等;张掖的脂羊肉、小吃、香饭等;武威的沙米凉粉;天水的瓜瓜。
新疆:揪片子,吐鲁番拉条子(拌面),维吾尔族的烤馕,沙木萨(烤包子),果西格吉德(疙瘩包子),皮特尔曼达(薄皮包子),桑布尔萨(油炸包子)。
青海:杂面片(揪面片),酿皮,羊肠面,土族烤饼.
四川:担担面,龙抄手,赖汤圆,郭汤圆,钟水饺,青菠面,鸡丝凉面
湖北:老通城豆皮、四季美汤包、蔡林记热干面
湖南:菊花烧卖,德园包子
河南:鲤鱼焙面,新安烫面饺,兰考大刀面,粉浆饭,炒凉粉,靳贤书烧饼,锅贴
安徽:寿县大救驾,蟹壳黄(火炉饼),江毛水饺,蟹黄汤包,蝴蝶面
山东:清油盘丝饼,锅贴,糖酥煎饼,六姐妹煎饼,沂水丰糕,"惟一斋"八宝豆鼓
江苏:无锡排骨面、苏州爆鳝面、双茹面筋盖交面、无锡小笼包、酒酿丸子,双麻酥饼、加蟹小笼包、芝麻酥排、叶裹粉团、扬州煨面、三丁包子、五丁包子,葱油火烧、汤包、三丁包子、蟹黄烧麦,南瓜饼,金钱饼,龙袍蟹黄汤包
浙江:蓑衣饼(酥油饼),知味观猫耳朵,虾爆鳝面
上海:阳春面,擂沙圆,鲜肉猫耳朵,油汆排骨年糕,猪油百果松糕,高桥松饼,蒸拌冷面,生煎馒头,枣泥酥饼,蟹壳黄
福建:面线糊,石狮甜,永春榜舍,百寿龟、碗糕、碱粽、芋果、元宵丸、桔红糕、绿豆饼
台湾:度小月担仔面、鳝鱼伊面、金爪米粉。
海南:云吞面,海南煎饼
广东: 叉烧包,蒸肠粉,薄皮鲜虾饺,广式月饼,沙河粉
广西:老友面,锅烧牛杂粉,爽记鱼生及第粥、曾某绿豆大肉棕、李子凡的糯米水圆,八仙粉
云南:过桥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