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 微》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
新课导入
四书五经之一的《诗经》 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 地位,今天我们学习《式微》 这首诗。
文学常识
1、《诗经》简介
①《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 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到 汉代时称为《诗经》, 共305篇。收集 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 世纪)的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 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品读,感知画面美
例1:我看到一个女子在等他的丈夫, 她焦灼不安,眉头紧蹙,不断踮着脚 尖,太阳从她的眼前一点一点消失, 直至不见,她顿时面如死灰,惨白的 脸颊显出痛苦的神情。继而我看到她 对着这黑暗在倾诉她的忧伤。
品读,感知画面美
例2:我看到一个男子在田间拄着锄头 叹息,太阳虽已西沉,却仍是汗流浃背, 他抬起头看着夕阳毫不眷恋的下沉却无 能为力,他欲把腿起行,奈何今天的进 程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摇摇头继续干 活。直至黑暗把他们吞没。露水沾湿了 他们的衣裳,污泥爬上了他们的胸膛, 但是他们都无暇顾及。
背读,再享诗意美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中考链接
1、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
教学难手点: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①哪句话总领了这部分的内容? 缭绕:回环旋转。
答:设问的修辞手法,从全诗看,“式微 学生思考回答后明确:因为第一次无论愉快不愉快,但感觉都是新的,是从未体验过的,特别富有刺激,给人的印象是不可磨灭的,所以使人回味无穷。
中考链接
4.“式微”和“微君之故”中“微” 的意思分别是( D ) A. 细小;(如果)不是。 B. 昏暗;微妙。 C. 衰微;微妙。 D. 昏暗;(如果)不是。
中考链接
5.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诗歌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紧接着交代原因,上下两章变 换两处文字,在巧妙的变换中抒发质朴率真的情感。 B. 全诗刻画了两个场景,在露水中劳作,在泥地里劳作,主要是为歌颂劳动 人民的勤劳。 C. 全诗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就把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 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D. 这首《式微》“语浅意深,中藏无限义理”,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