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参数对早期判断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预后的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治疗婴幼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它是因血小板减少导致的皮肤及黏膜自发性出血、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
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前者好发于婴幼儿,病程小于6个月,春季好发,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广泛的皮肤淤点、淤斑,伴黏膜出血(鼻、齿龈),呕血、便血等;后者,多见于学龄期儿童,病程大于6个月,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要表现,可伴脾肿大等。
(1)血(PLT)计数测定:减少。
(2)血小板相关抗体测定:急性期,70%患者可为阳性;慢性期,90%为阳性。
(3)骨髓检查:巨核细胞系列增生,伴成熟障碍。
婴幼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检查项:1. 血小板(PLT)2. 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3. 骨髓巨核细胞及分类血小板(PLT)(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个/升(个/L)【正常值】(100~300)×109/升(旧制单位:10万~30万/mm3)【临床意义】(1)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失血、溶血、骨折、脾切除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
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临床意义】见表1—13。
表l—13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成熟红细胞(有核细胞)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既往实际病例的分析结果日常工作中可按以下比例粗略估计常见原因增生极度活跃0.56~1.67:11:1白血病、红白血病增生明显活跃 5.3~12.2:110:1白血病、增生性贫血增生活跃15.9~32.3:120:1正常骨髓或某些贫血增生减低37.4~70.4:150:1造血功能低下增生重度减低199~999:1300:1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巨核细胞及分类(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正常值】总数7~35个/1.5cm×3cm。
分类:原始型0,早幼型0~0.05(0~5%),中幼型0.10~0.27(10%~27%),晚幼型0.44~0.60(44%~60%),裸型0.08~0.30(8%~30%),变性0.02(2%)。
血小板六项临床意义在临床医学中,血小板六项是常规血液检查的一部分,通过检测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可以提供重要的临床意义。
下面是血小板六项的临床意义:1.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出机体的止血功能。
过高的血小板计数可能与血液凝块形成风险增加相关,例如动脉栓塞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而过低的血小板计数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例如易出血或瘀血等情况。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出机体的止血功能。
过高的血小板计数可能与血液凝块形成风险增加相关,例如动脉栓塞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而过低的血小板计数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例如易出血或瘀血等情况。
2.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可以反映血小板的大小是否均匀。
增高的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可能与血小板破坏或异常生成相关。
低的PDW值可能意味着血小板体积分布较为均匀。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可以反映血小板的大小是否均匀。
增高的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可能与血小板破坏或异常生成相关。
低的PDW值可能意味着血小板体积分布较为均匀。
3. 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压积是血液中血小板所占的比例。
增高的血小板压积可能与骨髓异常产生的血小板增多相关,例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而低的血小板压积可能与血小板减少相关,例如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压积是血液中血小板所占的比例。
增高的血小板压积可能与骨髓异常产生的血小板增多相关,例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而低的血小板压积可能与血小板减少相关,例如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以反映机体的炎症反应。
增高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能意味着有炎症或感染存在。
低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则可能与骨髓功能异常相关。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以反映机体的炎症反应。
增高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能意味着有炎症或感染存在。
评价血小板相关抗体定量测定法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价值王小钦;林果为;吴蓓倩;姬美容【期刊名称】《临床血液学杂志》【年(卷),期】2002(15)6【摘要】目的 :评价血小板相关抗体 (PAIg)定量测定法对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价值。
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竞争抑制试验 (ELISA)定量测定血小板相关抗体 ,计算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 ,绘制受试者ROC曲线进行诊断价值的评价。
结果 :根据常用判断PAIg阳性的临界值 ,血小板相关抗体试验诊断ITP的灵敏度较高 (95 % ) ,但特异度低 (48.8% ) ,准确度低 (5 7.5 % ) ,阳性预测值低 (30 .2 % )。
用ROC曲线寻找诊断ITP的最佳临界值 ,用新的临界值(PAIgG >16 0ng/10 7血小板或PAIgA >2 5ng/10 7或PAIgM >35ng/10 7)时 ,可提高诊断试验的特异度 ,从 4 8.8%提高到 6 2 .8% ,可确诊更多的患者 ;但准确度和阳性预测值仍低 ,分别为 6 7.9%和 36 .0 %。
结论 :PAIg试验诊断ITP的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较低 ,帮助诊断ITP的临床价值有限 ,即使用新的临界值提高了试验的特异度 ,但诊断ITP的价值仍不大。
【总页数】3页(P246-247)【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相关抗体;诊断试验评价【作者】王小钦;林果为;吴蓓倩;姬美容【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4.604【相关文献】1.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和CD61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J], 薛磊;朱薇波;吴竞生;蔡晓燕;刘欣;韩永胜;杨会志;郑昌成;李庆2.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与骨髓形态学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邢江涛;张玉娜;孙洁;陶朝欣;刘璐;朱芸3.血小板相关抗体及膜糖蛋白检测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诊断中的价值[J], 王明弘;宋玉国;黄建文4.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相关抗体,抗血小板抗体,血小板膜糖蛋白 [J], 曹晓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小板参数指标对儿童血小板减少症病因分析的意义姜林林;王欢;黄洁;杨剑敏;高原;张泓【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PLT)相关参数[PLT计数、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大血小板比例(P-LCR)]对儿童PLT减少症病因分析的指导价值。
方法选择PLT减少患儿139例,其中明确诊断为特发性PLT减少症(ITP)4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19例、急性白血病(AL)9例、髓外肿瘤[神经母细胞瘤(N)、肝母细胞瘤(H)]27例、急性感染(INF)36例,同期健康体检儿童84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PLT相关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PLT计数、PCT 2个参数结论具有一致性,MPV与P-LCR 2个参数结论具有一致性,MPV参数结论具有相对独立性。
所有病例组PLT计数、PC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PV、P-LC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除AL组外,其余各病例组PDW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各病例组中,INF组PLT计数、PCT 2个参数较其他组高(P<0.05);INF组PDW、MPV 和P-LCR 3个参数较ITP组和AA组低(P<0.05)。
结论不同疾病组PLT相关参数具有不同的特点;PLT相关参数对指导PLT减少症病因的判断具有一定意义。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ignificance of platelet(PLT) parameters [PLT count, plateletcrit (PCT),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mean platelet volume(MPV) and platelet-large cell rate (P-LCR)] for the cause analysis of thrombocytopenia. Methods A total of 139 children with thrombocytopenia were enrolled. There were 48 cases of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19 cases of aplastic anemia (AA),9 cases of acute leukemia(AL),27 cases of extramedullary tumors [neuroblastoma (N) and hepatoblastoma(H)] and36 cases of acute infections(INF). A total of 84 healthy children were enrolled as healthy control group. PLT parameters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There was consistency of PLT count and PCT, and MPV and P-LCR had consistency. MPV had independence. PLT count and PCT in thrombocytopenia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healthy controlgroup(P<0.05). MPV and P-LCR in thrombocytopenia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healthy control group(P<0.05). Except for AL group,PDW in the other group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ith that in healthy control group(P<0.05). PLT count and PCT in INF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other groups(P<0.05). PDW,MPV and P-LCR in INF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ITP and AA groups(P<0.05). Conclusions There ar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PLT parameters in different groups. It has a certain significance of PLT count and PLT parameters for the cause analysis of thrombocytopenia.【期刊名称】《检验医学》【年(卷),期】2016(031)012【总页数】4页(P1069-1072)【关键词】血小板参数;血小板减少;病因分析【作者】姜林林;王欢;黄洁;杨剑敏;高原;张泓【作者单位】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检验科,上海 200062;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检验科,上海 200062;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检验科,上海 200062;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检验科,上海 200062;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检验科,上海 200062;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检验科,上海 20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血小板(platelet,PLT)减少症在儿童患者中比较常见,发生原因多样,主要见于特发性PLT减少症(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和继发性PLT减少症,后者由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髓内或髓外恶性肿瘤等疾病所致。
血小板参数对早期判断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预后的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患儿治疗后第3天PLT、PCT及PDW均明显高于治疗前,MPV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cITP 患儿治疗后第3天仅PLT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CT、MPV和PDW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PLT 和PCT较治疗后第3天增高(P<0.05),并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MPV 和PDW变化不明显(P>0.05)。
2.3aITP和cITP组间治疗前后PDW的比较
aITP和cITP两组间治疗前后的PLT、PCT、MPV、PDW进行横向比较。
在治疗前,aITP组PLT明显低于cIT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CT、MPV、PDW无显著性差异;在治疗后第3天,aITP与cITP组的PLT、PCT、MPV、PDW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7天,aITP组的PLT、PCT明显高于cITP组,PDW明显低于cITP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M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又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指无明确外源性病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大多数是由于免疫反应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是一类儿童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其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免疫紊乱在ITP 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由于免疫紊乱的存在,一方面导致抗血小板抗体产生,此抗体与血小板结合,使其在网状内皮系统被破坏,数量减少[3];另一方面血小板数量的减少反馈性激活巨核细胞,而免疫紊乱使巨核细胞成熟障碍,产板不良,释放不成熟的体积更大的血小板[4]。
在血小板参数中,PLT是监测患儿出凝血状况的常规指标,它能动态反映血小板生成与破坏的平衡情况;PCT为血小板压积,受血小板的数量及大小的影响,与PLT的变化基本一致,故治疗后也会随之上升。
MPV是单个血小板的平均容积,反映PLT的大小或体积,主要反映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增生、代谢及血小板生成情况[5],与血小板的超微结构及功能状态相关,也可侧面显示血小板的年龄,MPV越大,成熟度越低,其代谢和功能更加活跃[6]。
MPV增大可能与血小板细胞器增加有关,尤其是α-颗粒、致密体及线粒体增多[7]。
PDW是血小板的一个重要统计学系数,反映血小板大小的异质性和分布的中心趋向,以所测单个血小板容积大小的变异系数表示。
本研究结果显示,aITP患儿经过糖皮质激素和IVIG治疗后,PLT、PCT上升,MPV下降,PDW先上升后下降。
治疗前血小板大量破坏,巨核细胞成熟障碍,使得PLT、PCT下降,由于体积较大的不成熟血小板的存在,MPV处于高位;治疗后骨髓巨核细胞产板抑制解除,体积较小的成熟血小板释放增加,出现血小板大小悬殊,MPV下降,PDW上升,随着成熟血小板在血液中比例的增大,血小板大小逐渐均一,PDW下降。
本组资料中,aITP患儿在治疗后第3天,PLT明显上升,PDW亦上升,其后随着PLT
的继续上升,PDW下降。
而cITP患儿在治疗后第3天,PLT虽有上升,但PDW 无明显变化。
近年来研究表明,体液免疫异常不能解释ITP发病中的所有现象,细胞免疫机制在ITP发病中也起了重要作用。
ITP患者体内存在着多种T淋巴细胞异常,T淋巴细胞表型及功能的异常影响ITP的发病[8]。
CD4+T淋巴细胞可分为Th1、Th2和调节性T细胞(Treg)及新近发现的Th17细胞。
Th1亚群分泌细胞因子IFN-γ、TNF-β、IL-2等,特异表达转录因子T-bet,主要辅助细胞免疫应答;Th2亚群分泌细胞因子IL-4、IL-5、IL-6、IL-10、IL-13等,特异表达转录因子GATA-3,主要辅助体液免疫应答。
已有研究证明,Th1/Th2细胞平衡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Crossley等[9]发现儿童aITP的Th1/Th2功能失衡是一种Th1优势疾病,而cITP是一种Th2优势疾病。
糖皮质激素和大剂量IVIG 能够抑制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下调巨噬细胞的抗原递呈功能以及巨噬细胞FC受体的表达而削弱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并通过免疫封闭减少血小板破坏[10];同时可抑制Th1类细胞因子的产生,促进Th2类细胞因子升高。
因此二者在aITP 患儿中治疗效果显著,但在cITP患儿中不足以阻断免疫紊乱的进一步发展,仅起到了部分效果,从而导致血小板短暂上升后又迅速下降或血小板不能上升,病程迁延[10]。
在本研究中,约半数cITP患儿在初期治疗后PLT、PCT能上升达到正常范围,但出院后很快又出现下降再次就诊;初次治疗PLT、PCT无明显变化者仅占cITP患儿总数的不足两成。
MPV、PDW两项指数在cITP患儿的初次治疗中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与aITP区别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