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采煤工作面留顶煤开采安全技术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放顶煤开采技术措施随着我国煤炭资源的日益消耗和需求的增大,对采煤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煤炭采掘过程中,放顶煤是一个被广泛采用的技术,在提高煤炭回收率、保护地面建筑和环境、降低采煤安全事故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那么,放顶煤开采技术措施有哪些呢?一、顶板支护技术顶板支护技术在放顶煤过程中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其作用是为采煤机工作面提供保护,防止盖岩、地裂等顶板事故的发生。
这种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油压支架、钢拱架和钢筋网等,其中油压支架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在实际操作中,顶板支护技术需要结合不同地质结构、顶板条件、采煤工艺等因素来进行选择和调整。
对于较坚硬的顶板,可以采用油压支架和钢拱架加强支护;对于较软的顶板,则需要采用钢筋网等加固措施来保障采煤面的安全稳定。
二、顶板注浆技术顶板注浆技术指的是利用水泥浆或环氧树脂等材料对采煤后的顶板进行胶结加固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提高顶板的强度和稳定性,防止采空区域坍塌、下沉和裂缝等事故的发生。
在实施顶板注浆技术时,需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注浆材料和浆液比例,以及合理的注浆厚度和注浆点距离等参数。
同时,注浆前应首先清理顶板、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注浆区域,并严格控制注浆进度和饱和度,以确保注浆质量和效果。
三、采煤机工作面布置放顶煤开采中,采煤机工作面的合理布置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采煤机工作面的布置应根据煤层厚度、倾角、顶板稳定程度等建立科学合理的采煤工艺方案,降低煤矸石产生率和能耗,提高煤炭回收率和经济效益。
采煤机工作面布置时需要考虑主攻方向、煤柱残留厚度、支护密度等因素,合理选取布置位置,以便最大限度利用采煤机的工作效能,同时避开顶板破坏的区域,保障采煤安全和效率。
四、压力管法技术压力管法技术是一种常用的采煤方法,其采煤工艺是先预留好顶板间隔,然后在采煤面上方的顶板处打孔,将水泥浆从孔口注入,使其通过孔洞流向采煤面,在顶板和煤层之间形成一条自承式支承体。
这种方法可以保障顶板的稳定和盖岩不落,避免顶板事故的发生。
工作面留顶底煤托夹矸安全技术措施随着我国煤炭采掘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煤工作面面临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凸显。
其中,工作面留顶底煤托夹矸是工作面安全巡查和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环节。
本文将从工作面留顶底煤托夹矸的安全问题以及相应的技术措施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工作面留顶底煤托的危害在采煤工作面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的不同以及人工开采的不同,工作面留顶底煤托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留顶底煤托的出现,会造成以下危害:1. 安全隐患顶板失稳的风险:大型顶板坍塌事故通常是由于顶板有大量的“剪”力,矿顶松动和断裂很可能是顶板坍塌的先兆。
留顶将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岩层的开裂和变形,减小工作面的顶板移动,从而减少大型顶板坍塌事故的发生。
2. 生产效率低下在生产过程中,留顶底煤托破坏了采煤工作面的连续性,导致采煤作业难度加大。
此外,托突和矸石垛积堆还会影响运输设备和运输路线,从而影响生产效率。
3. 能源浪费废石和留顶煤的产生,导致煤的剥离率下降,从而增加了采矿的成本。
此外,煤炭挖掘不周的结果,也会浪费能源资源。
因此,为了确保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和提高生产效率,需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对工作面留顶底煤托夹矸问题进行控制。
工作面留顶底煤托的技术措施1. 加强顶板支护对于工作面中的留顶现象,常用的措施是加强顶板支护,提高顶板稳定性和安全性。
常用的措施包括:机械支架支护、锚杆支护、喷锚支护等。
这些措施能够提高顶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减少大型顶板坍塌的危险性。
2. 预警技术措施预警技术措施是一种有效的控制工作面留顶底煤托夹矸的措施。
通过使用预警设备,可以提前检测到顶板开裂和颤动,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补救。
3. 及时疏运废石和留顶煤及时疏运废石和留顶煤是保证工作面连续性和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措施。
疏运废石和留顶煤的同时,还需要注意采取相应的控煤技术,以减少煤炭浪费和能源浪费。
结论工作面留顶底煤托夹矸的问题对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和生产效率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安全技术措施引言采煤是中国煤炭工业的主要生产方式之一。
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是采煤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
在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时,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技术措施以保障煤炭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的意义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是指在采煤过程中,打破煤层顶板,将采煤工作面第一次完全暴露出来。
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的意义非常重大,它可以使采煤工作正常进行,也可以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
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也是采煤过程中最危险的一个环节。
只有在做好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之后,才能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
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的危险性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是一个非常危险的环节。
在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时,会破坏煤层的结构,可能会导致煤层失稳,出现塌方等危险情况。
同时,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会使煤炭中的瓦斯、灰尘等有害物质排放到空气中,极易引发火灾和煤尘爆炸等安全事故。
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的安全技术措施为了保障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时的安全,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技术措施。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措施:1. 采取加强支架和煤层夹层在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时,可以采取加强支架和煤层夹层的方法以保障支撑的稳定性。
加强支架可以支持采煤区域的煤层,防止煤层塌方。
同时,煤层夹层可以增加采煤工作面的强度,保障采煤过程的稳定性。
2. 采用悬挂措施在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时,可以采用悬挂措施。
通过悬挂绳索或者其他的支撑物来支撑煤层和顶板,以保障煤层的稳定性和顶板的安全性。
3. 喷灌水在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时,可以采用喷灌水的方法。
通过喷灌水来降低瓦斯和灰尘的浓度,防止煤尘爆炸和火灾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4. 安装风幕设备在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时,可以安装风幕设备。
通过风幕设备来防止瓦斯和煤尘的扩散,防止爆炸和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5. 进行安全检查在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之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查。
要注意煤层和支撑体的情况,观察是否有裂隙和松动的情况。
采煤工作面处理顶板冒落安全技术措施采煤工作面是开采煤矿的重要区域之一,而顶板冒落是一种矿井事故,它有可能导致采煤工人的死亡或受伤。
因此,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以保障采煤工人的安全,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采煤工作面处理顶板冒落安全技术措施。
一、引入先进技术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采煤工作面进行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同时也为采煤工人提供了更多的工作保障。
利用煤矿数字化运营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煤层运动、采煤进度及瓦斯、热、水等因素的实时监测,同时可以在必要时向采煤工人发出预警信息,提醒其进行安全撤退。
二、采用支护材料在采煤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支撑材料对顶板进行支护,这是防止顶板冒落的有效技术措施之一。
目前,常用的支护材料主要有钢梁、木材、钢筋混凝土、高强度钢材等,其中高强度钢材支护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可以为采煤作业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
三、提高采煤工人的安全意识采煤工人的安全意识直接影响着顶板冒落事故的发生率,因此,提高采煤工人的安全意识是预防顶板冒落事故的重要途径。
采取措施,如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制定更为严格的安全规章制度、加强在现场的安全管理等,都可以增强采煤工人的安全意识,提高其对采煤作业的安全管理能力。
四、合理调整采煤工作面布局合理调整采煤工作面布局,是预防顶板冒落事故的关键措施之一。
在设计采煤工作面的布局时,应该依据地下矿压和煤层结构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以减少顶板冒落的发生率。
同时,在采煤过程中,应该及时对采煤工作面进行调整,以避免采煤工作面受到外部地质因素的干扰。
五、加强设备维护与管理在日常采煤作业中,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是预防顶板冒落事故的必要条件之一。
采取措施,如加强设备维护、制定设备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程序等,可以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六、建立应急预案建立应急预案,是防止顶板冒落事故并最大程度减少损失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应急预案建立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不同情况发生时的应对措施和急救方法,以保证采煤工人在事故发生后能够及时避险和获得救援。
文件编号:GD/FS-2371(解决方案范本系列)采煤工作面留顶煤开采安全技术措施详细版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编辑: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采煤工作面留顶煤开采安全技术措施详细版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
,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由于X回采工作面接近末采回收阶段,顶板压力增大,工作面煤层顶板伪顶破碎严重,需留顶煤开采。
为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技术措施1.工作面采煤机割煤时距离伪顶顶板留顶煤最大不超过150mm。
2.采煤机司机必须严格控制采高,不得超高、低开采。
必须保证煤壁直线度。
3.煤机过后必须及时移梁、加柱。
避免引起顶板松动垮落。
顶板条件恶化时应边割煤边移架,严格控制悬顶面积,端面距不得大于200mm。
4.工作面顶梁必须接顶严密,空顶处用棚板勾紧背实。
5.保证工作面溜则平直度,工作面溜则最大弯曲度不得超过3°。
6.工作面有弯梁、折梁、断梁和缺爪柱、失效柱、漏夜柱和手把损坏支柱一律不准使用,工作面必须保证支护用品完好。
7.工作面戗柱应根据工作面实际情况保持一定的迎山角度(倾角为6°—8°时应有1°,倾角为15°左右时应有2°)。
采煤工作面强制放顶的安全技术措施摘要:在煤矿开采过程中,采煤工作面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
为了保障工人的安全和生产的顺利进行,实施采煤工作面的强制放顶技术是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采煤工作面强制放顶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分析其应用效果。
引言: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减少和采矿技术的不断进步,矿井开采工作面的安全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强制放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采煤工作面,目的是为了防止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保护工人的生命安全。
一、强制放顶的定义和原理强制放顶是指在采煤工作面上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强制加固顶板的一种安全技术措施。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增加顶板的抗压能力,提高顶板的稳定性,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二、强制放顶的技术手段1. 确定强制放顶位置:根据矿层结构和地质条件,确定强制放顶的位置和范围。
2. 预先安装锚杆:在强制放顶位置插入锚杆,增加锚杆数量和密度,提高顶板的承载能力。
3. 喷射支护:对采煤工作面的顶板进行喷射支护,结合工作面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喷射材料。
4. 安装钢拱架:在工作面进行钢拱架的安装,增加顶板的支撑能力。
5. 加厚支架:对支架进行加固,提高支架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三、强制放顶的应用效果1. 提高工作面的安全性:强制放顶技术可以有效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保护工人的生命安全。
2. 提高生产效率:强制放顶技术可以增加顶板的稳定性,减少顶板的塌落和断裂,提高采煤工作的连续性和效率。
3. 减少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强制放顶技术通过加强顶板的支撑能力,减少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概率,降低事故对生产造成的影响。
结论:采煤工作面的强制放顶技术是保障煤矿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在工作面上采取预先安装锚杆、喷射支护、安装钢拱架和加厚支架等技术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顶板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强制放顶技术,将有助于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文件编号:RHD-QB-K3524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编辑:XXXXXX查核:XXXXXX时间:XXXXXX采煤工作面留顶煤开采安全技术措施标准版本采煤工作面留顶煤开采安全技术措施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由于X回采工作面接近末采回收阶段,顶板压力增大,工作面煤层顶板伪顶破碎严重,需留顶煤开采。
为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技术措施1.工作面采煤机割煤时距离伪顶顶板留顶煤最大不超过150mm。
2.采煤机司机必须严格控制采高,不得超高、低开采。
必须保证煤壁直线度。
3.煤机过后必须及时移梁、加柱。
避免引起顶板松动垮落。
顶板条件恶化时应边割煤边移架,严格控制悬顶面积,端面距不得大于200mm。
4.工作面顶梁必须接顶严密,空顶处用棚板勾紧背实。
5.保证工作面溜则平直度,工作面溜则最大弯曲度不得超过3°。
6.工作面有弯梁、折梁、断梁和缺爪柱、失效柱、漏夜柱和手把损坏支柱一律不准使用,工作面必须保证支护用品完好。
7.工作面戗柱应根据工作面实际情况保持一定的迎山角度(倾角为6°—8°时应有1°,倾角为15°左右时应有2°)。
二.安全措施1.工作面移梁时必须闭锁工作面刮板输送机、采煤机。
2.工作面铺设双层塑料网护顶,联结必须符合作业规程规定,长边对接,短边搭接,两张网不得平行搭接,应错开网孔。
联结应错开接口,搭接口必须联双排扣,且联结距不得大于200mm。
有扯网、烂网处必须及时补联并符合规定。
3.工作面落煤后必须及时移梁支护,如有不能及时移梁处可支设贴帮带帽点柱进行临时支护,并且必须支护可靠。
4.工作面遇有拉槽、漏顶地段必须用棚板勾紧背实,保证支护效果。
5.加强工作面、端头和超前支护质量,保证支护数量。
采煤工作面强制放顶的安全技术措施1. 强制放顶的背景和意义在露天煤矿和井下煤矿的采煤工作面上,由于煤层顶板的不稳定性,常常会发生顶板破坏、冒顶、崩落等安全事故。
这些事故不仅威胁到矿工的生命安全,还会造成矿井停产、损失巨大的经济代价。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顶板破坏,保障矿工安全,采用强制放顶的技术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强制放顶是指在采煤工作面上,采用机械或化学方法强制破坏煤层顶部,使其脱离煤壁,以达到稳定顶板的目的。
这项技术措施具有减小顶板超载、降低煤层顶板应力、保护煤柱和实现安全开采的目标。
2. 强制放顶的具体技术措施2.1 机械强制放顶在机械强制放顶中,主要有动力推顶机放顶和顶板支护架放顶两种方式。
这两种方式都需要机械设备进行辅助。
动力推顶机放顶是指利用液压推动橡胶拱顶等松动装置,采煤机在前进推动顶板同时,将机械设备向后拉动,达到达到放顶效果。
它的主要特点是工作效率高,可以实现大面积强制放顶。
在操作时,需要注意避免顶板松动不完整,造成煤层顶部垂直分裂,引起煤层破坏。
顶板支护架放顶是指通过支护架设备上装备的推压杆推动系统,对煤层的顶板进行推压,使其在外力作用下断裂。
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可以逐行逐段对采煤工作面进行控制放顶,避免了机械强制放顶可能引起的坍塌等风险。
在操作时,要注意确定控制放顶的压力及时间,一定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操作。
2.2 化学强制放顶采用化学强制放顶可以避免机械强制放顶中存在的机械振动和噪音等缺点。
化学强制放顶的原理是利用化学药剂使煤层的顶板变得脆弱,以达到煤顶的“自然放顶”。
化学强制放顶需要特殊的化学药剂,常用的有降黏剂、硝酸盐、硝酸与其它化学物质的混合物等。
为了达到更好的放顶效果,常常需要进行不同化学药剂的配合使用。
在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混合和使用,避免化学药剂的浸透量过大,引起煤壁破坏。
3. 强制放顶的注意事项3.1 工作面开采前的准备工作在开采工作面之前必须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包括对工作面进行勘探,确定工作面的断面形状及不同切割面的几何形式,制定合理的强制放顶方案,选择合适的机械和化学药剂,检验机械设备的完好性。
采煤工作面放顶煤安全技术措施一、工作面概况截至202x年2月9日,工作面切眼长度115m,可采顺槽长度207.5m,厚煤区有150米;工作面采用2.4m型梁配合DW-25单体液压支柱二梁五柱均布棚支护,采用2部SGB-420/55刮板输送机运煤,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由于工作面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煤层赋存不稳定,根据工作面实际揭露情况,煤层厚度达到4~8m,平均煤厚6m,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68条放顶煤要求的煤层平均厚度小于4m的,采放比大于1:3的要求,为了提高煤炭回收率,特编写放顶煤安全技术措施。
二、技术要求1、放煤顺序:安排在煤墙采通后移刮板输送机前,放煤坚持"自上而下'的原则,放煤口间距为5m,放煤口位置排与排交叉进行放煤。
2、剪口:放煤口上部距刮板输送机上沿0.6m,开口大小为0.3m0.3m。
3、放煤:用锨、耙子等工具配合出煤。
4、封口:顶煤放净,当顶煤放净出现大块矸石下落后进行封口,用背木棍、荆笆及塑编网将流煤口堵死,防止窜矸。
5、清理维护:清理浮煤,对工作面单体柱进行循环补液。
三、放煤工艺放顶煤工艺流程:剪口放煤封口清浮煤移刮板运输机。
四、安全措施1、加强工作面煤层注水,每班安排4人进行打眼注水,防止放煤时煤尘过大。
2、放煤前,必须对工作面单体柱进行二次注液,保证支柱初撑力达到3Mpa。
3、放煤前,必须在放煤口架设木抬棚以加强支护,抬棚采用2.4米木梁配合单体柱进行支护,一梁两柱。
4、放煤前,放煤人员必须备足封口所使用的网绳。
5、放煤时每放煤口安排两人作业,一人观察顶板一人放煤。
6、放煤时,放煤人员必须站在放煤口上方,支护完好的地方进行。
7、放煤时,放煤口出现大块煤矸堵塞时应用锹、镐处理,严禁用手直接搬移,如煤矸较大时,可将老塘柱往煤墙侧戗0.4m,保证顶煤顺利放出。
8、放煤时,两个口同时放煤时,放煤口距离不得小于10m。
9、放煤时,如遇顶板松软破碎发生漏顶时,必须立即用背木、荆芭进行背实。
采煤工作面留顶煤开采专项措施
由于X回采工作面接近末采回收阶段,顶板压力增大,工作面煤层顶板伪顶破碎严重,需留顶煤开采。
为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技术措施
1.工作面采煤机割煤时距离伪顶顶板留顶煤最大不超过150mm。
2.采煤机司机必须严格控制采高,不得超高、低开采。
必须保证煤壁直线度。
3.煤机过后必须及时移梁、加柱。
避免引起顶板松动垮落。
顶板条件恶化时应边割煤边移架,严格控制悬顶面积,端面距不得大于200mm。
4.工作面顶梁必须接顶严密,空顶处用棚板勾紧背实。
5.保证工作面溜则平直度,工作面溜则最大弯曲度不得超过3°。
6.工作面有弯梁、折梁、断梁和缺爪柱、失效柱、漏夜柱和手把损坏支柱一律不准使用,工作面必须保证支护用品完好。
7.工作面戗柱应根据工作面实际情况保持一定的迎山角度(倾角为6°—8°时应有1°,倾角为15°左右时应有2°)。
二.安全措施
1.工作面移梁时必须闭锁工作面刮板输送机、采煤机。
2.工作面铺设双层塑料网护顶,联结必须符合作业规程规定,长边对接,短边搭接,两张网不得平行搭接,应错开网孔。
联结应错开接口,搭接口必须联双排扣,且联结距不得大于200mm。
有扯网、烂网处必须及
时补联并符合规定。
3.工作面落煤后必须及时移梁支护,如有不能及时移梁处可支设贴帮带帽点柱进行临时支护,并且必须支护可靠。
4.工作面遇有拉槽、漏顶地段必须用棚板勾紧背实,保证支护效果。
5.加强工作面、端头和超前支护质量,保证支护数量。
支柱初撑力、迎山角度、戗杆数量,必须符合《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规定。
6.回柱放顶必须严格执行“先支后回”的原则及《岗位操作标准》中关于“回柱放顶工”的规定。
7.因工作面前半部出现断层,其他事项严格执行《回采工作面过断层施工措施》。
8.加强工作面“一通三防”管理,工作面上隅角必须挂便携式瓦检仪,位置距顶板不大于300mm,距落山侧不小于600mm。
9.工作面运、尾联巷必须加强支护,确保通风畅通。
10.其他未及之处,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和《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中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