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第二册教案第四单元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16
语文园地四教学目标:1、识字、引导学生用汉字的规律识字,初步认识多音字。
2、积累词语,并感悟词语的搭配。
4、展示自己从街道招牌里学到的生字,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识记生字的方法。
教学难点:展示自己从街道招牌里学到的生字,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今天又到了“我的发现”时间了。
这一次,我们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我会认1、把带有四种偏旁的字打乱顺序贴在黑板上,学生先自由读,然后做分组游戏。
2、学生自由读一读,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发现。
3、交流发现:每一行的字都有一个相同的偏旁。
(相机在四行字的前面板书四个偏旁) 还发现了什么?能举个例子吗? (提手旁与手有关,如“摇”要用用来摇……)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字的偏旁与宇的意思有关。
4、用这种方法你又认识了哪些字呢?(多种形式读“我会认”中的生字)5、你还认识有这四个偏旁的字吗?(小组互相讨论,进行汇报)(二)、我会读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三个句子,你们读一读,看看大家还能发现什么?1、出示含有多音字的三个句子,分小组读一读。
2、指名读,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句子里有两个字是一样的,但读音却不一样)对了,这就是我们说的多音字。
3、用它们不同的音来说说不同的词。
4、你还知道哪些多音字? (交流、巩固学过的多音字)(三)、生活识字老师展示拍摄的照片——学生熟悉的街道和校园。
引导学生认读照片上的生字,鼓励学生平时留意身边的汉字。
第二课(一)、导入时间老人的脚步声响起了,又到了“日积月累”的时候,今天我们要积累些什么呢?一块来看看吧!(二)、读读记记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一读。
(自己读,与同桌读,小组成员一块儿读)2、指导朗读。
1、指名读,正音。
2、分小组练习朗读。
3、伴乐朗读短语。
3、发现积累方法。
你们在哪见过这些短语?(在课文里见过,如“绿油油的荷叶”是“荷叶圆圆”一课的) 教师小结:在读书的时候做个有心人,就能积累许多好词好句。
《静夜思》教案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静夜思》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成功地表达了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
本课教学设计旨在指导学生在读中学习生字词,感知古诗内容,体会古诗的韵味,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以达到学生在接受古诗文化熏陶的同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一、教材分析:《静夜思》是部编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静夜思》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是一首语言浅显却情感真挚的思乡曲。
全诗只二十个字,却成功地刻画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
本课识字安排了九个有认识的生字,其中“思、床、光、故、乡、前、低”这些字要求会认也要求会写。
除此之外还有“前”共学会写7个生字。
课后练习提出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1.搜集诗人李白生前的资料及本诗写作背景材料。
制作本课的生字通过多媒体展示。
2.熟读《静夜思》。
预习生字。
二、教学目标:1.认读“夜、思、故、举”等9个生字;正确书写“思、故、乡、光、低、前、床”这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律美,并背诵。
3.想象画面的场景,初步理解诗人的浓浓的思乡情。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规范端正整洁书写生字,读出诗的韵律。
难点:根据画面场景的设计理解诗人的思乡情。
四、教学方法1.吟诵教学法。
2.配乐朗诵法。
五、教学资源1.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他的诗是盛唐时期的典型代表,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而奇特,风格飘逸而豪放。
他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现存诗歌近千首,有“诗仙”的美名。
他与杜甫齐名,合称“李杜”。
2.相关诗歌。
月下独酌唐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课题1、猜谜语的形式和朗读《古朗月行》引出诗人。
2、介绍作者李白的生前的创造以及写《静夜思》的写作背景。
⼈教版⼩学⼀年级语⽂第⼆册全册教案[]⼈教版⼩学⼀年级语⽂第⼆册全册教案识字 1⼀、教材简析本课是看图学词识字。
⼋个四字词语写的都是春天的典型事物或现象,构成了⼀幅春景图,引⼊进⼊春天的美好境界。
⼋个词语排列整齐,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
教材上还配有⼀幅根据词语意思的插图,描绘出鲜花盛开、莺歌燕舞、⼩河流⽔的画⾯,呈现出⼀派⽣机勃勃的景象。
教材在课后练习中,通过学习伙伴谈话的⽅式,引导学⽣⽤⾃⼰的眼睛和⽿朵去观察春天,感受春天,表现春天,提醒学⽣注意在⽣活中学语⽂⽤语⽂,培养观察能⼒和审美能⼒,陶冶爱美的情操。
⼆、学习⽬标1、认识“万”、“复”等13个⽣字,会写“万”、“丁”等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韵⽂,感受春天的美好。
3、留⼼观察周围事物,丰富⾃⼰的见闻和感受。
三、学习重难点1、重点:认识本课的⽣字,会写“万、丁”等5个字。
2、难点:“舞”的字形。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趣导⼊1、今天,⽼师给⼤家带来了⼀位新朋友,愿意和他交朋友的同学热情地喊喊他吧!(出⽰燕⼦图)2、你们看,他正⼀边飞⼀边张着⼩嘴唱歌呢!我们来听听吧!播放《春天在哪⾥》歌曲,师述:“春天来了,快让我们⼀齐⾛进美丽的春天吧!你们愿意接受他的邀请吗?那咱们就⼀起⾛进美丽的春天吧!(⼆)初读韵⽂,识字写字,1、欣赏春景图,练习说话。
(出⽰春景图)你看见了什么?⽤最美丽的语⾔说给⼩燕⼦听吧,他会把最美的花送给你。
(指名说,将花送给学⽣)2、初读韵⽂,识字写字。
(1)⼩朋友说得真美,想知道⼩燕⼦是怎么说的吗?⾃由读韵⽂,要求:读准字⾳,遇到⽣字多读⼏遍。
(2)听着⼤家读课⽂,⼩燕⼦⼜想把花送给⼩朋友了,不过他要送给读得最认真的⼈,那我们就来进⾏⼀次“识字写字⼤考验”吧!A、出⽰带拼⾳的⽣字,指名读,齐读。
B、出⽰带拼⾳的词语,分⼩组合作学习。
要求:互相提醒字⾳,说说⾃⼰的记字⽅法。
C、⼩组汇报读,师⽣评议。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一、单元分析:本单元由一首古诗、三篇课文和语文园地四组组成。
《静夜思》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诗。
全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
柯岩的《夜色》正是捕捉到孩子们怕黑的心理,以打动儿童心扉的文字,呼唤着孩子们亲近自然,热爱生活。
整篇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充满童趣。
《端午粽》主要写了端午节外婆包棕子以及端午节的意义。
《彩虹》整篇课文想象丰富而奇特。
二、单元目标:1.掌握本单元的重点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注意读好课文中的长向子;读好问句和感叹向。
3.体会文章的感情及意义初步体会诗歌的情趣,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单元重难点: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2.比较问句、感叹句的不同,学会用不同的语气朗读四、课时分配:(1)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激趣:小朋友,今晚的夜色真美,不仅月亮姐姐来到了我们的现场,你看星星妹妹也来凑热闹了。
不过,星星妹妹说:“我们的身上有你们刚刚认识的字宝宝,只要把你认识的字宝宝读对读准,那颗星星就送给你了。
”(2)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正确认读生字。
7.做“把字宝宝送回家”的游戏。
教师用课件出示诗句,刚识记过的字用红颜色表示,学生齐读诗句。
三、朗读古诗,了解大意1.读古诗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停顿)2.出示画有停顿符号的诗句,让学生在书上标一标。
3.师范读,学生练读。
4.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小组讨论交流,不懂的地方互相问一问。
5.指名说说。
6.提出不懂的地方。
7.相机理解“霜”:你在哪儿见过霜?(天冷的时候,玻璃上、地上会结出一层白白的冰晶,那就是霜。
)8.再次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练习说话,体会诗意。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批注教学内容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夜思》。
李白还有很多诗作都写到了月亮,我们来欣赏两首。
2.课件播放配乐朗诵《古朗月行》《月下独酌》。
9 美的回答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教育学生懂得热爱大自然,要用自己的行动去保护大自然的美。
2知识目标:(1)正确流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认读本课十七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3能力目标:培养学习朗读能力,背诵能力,识字能力。
教学重难点:1正确认读本课十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小组学习,以读为主,读议画结合,联系学生活实际理解课文。
教具学具:录音机及磁带,课件(放大插图)。
教学过程:课前布置学生观察、了解大自然的美。
一、谈话引题,激发兴趣。
(一)同学们,你在路上、小河边、田野里行走时,看到过那些美丽的景色,听到那些美丽的声音?(生说)师:是的,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美的回答。
(二)齐读课题。
师:这美的回答靠什么的得来的?请大家快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一)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后画出生字词,在多读几遍,也可同桌互读。
(二)用采蘑菇的形式检查字音。
(三)合作交流,巧记生字。
学生记忆生字的方法多种多样,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尊重学生记生字的方法,鼓励学生巧记字。
发现识字规律。
(四)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想一想读懂了吗?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一)听朗读录音,细细体会语句的轻重缓急。
想象大自然的美。
(二)读自己喜欢的段,想一想读懂了吗?(三)读第一节。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我们”做了什么?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会怎样做这些事情。
体会人们付出的劳动和爱心。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读中领会要用自己的行动去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4、领着背诵,懂得大自然要靠人类地保护。
师:人们付出了劳动,付出了爱心。
结果怎样?(四)读第二节。
1、组织小组学习第二节,用自己喜欢地方式学习:可读给他人听,可结合句子画一画,可说一说美的地方。
2、汇报学习情况。
(1)结合学生汇报,指名读出示的句子。
山间田野长满绿树,城市乡村开满鲜花。
小燕子为我们跳起舞,小青蛙说我们顶呱呱。
识字4教学目标:1、认识“蜻、蜓”等11个带虫字旁的生字和“展运网”3个生字,会写“蚂、蚁”等6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儿歌。
3、认识并了解夏天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有观察小动物、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熟读儿歌。
信息资料:1、课件或动物图片、生字卡片。
2、学生搜集一些小动物的有关资料。
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1、猜谜语。
身子像个小豆点,摇着一根小尾巴,从小就会水中游,长大吃虫叫呱呱。
小飞机,绿翅膀,飞来飞去灭虫忙,低飞雨,高飞晴,天气预报它内行。
2、演示课件。
(播放小动物活动的场面)夏天到了,小动物都在做些什么?指名说一说。
师;这些小精灵给夏天增添了很多乐趣,让我们来读一首儿歌吧。
对话平台自学(在读文中标记生字,激发识字兴趣)自由读儿歌,用喜欢的标记画出藏在儿歌里的小动物,并大声的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儿歌。
识字(利用构字规律识字,提高学生独立识字的效率)1、同桌交流:把你圈画的动物名称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2、观察特点引导发现:(1)课件出示带虫子旁的字:你发现了什么?(这些字都有虫子旁,与小动物有关)(2)读一读,想想这些字的意思,看看你又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一下。
(如果学生发现有困难,教师可出示例子点拨:蜻——虫、青;蝴——虫、胡)(3)小结:汉字中有许多这样的字,一边表示它的意思,一边表示它的读音,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规律认识很多字。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表负责把小动物送到金房子里。
第二课时对话平台导入(多形式复习生字,进一步巩固生字)1、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齐读。
2、师生共做“我说你指”的识字游戏。
3、读读有这些生词的儿歌。
识字(巧识字,发展学生语言)1、课件出示“网、运、展”所在的句子,指名读。
猜展字:做动作理解伸展的意思。
(有层次有梯度地把字词句联系起来,与认识事物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了语言,提高了认识能力。
——“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活的,带着情感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
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范文大全第一篇: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第四单元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共四篇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为了让当地的村民吃上甘甜的井水,亲自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感悟乡亲们引水思源的好行为。
教学重难点是能够感悟到毛主席的好品质,初步懂得引水思源的道理。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本文是一篇人物故事,讲的是邓小平爷爷从小认真练字的事。
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充分利用插图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奶奶的白发》一课选自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1课,课文主要描写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陈毅探母》课文讲述陈毅回乡看望生病母亲的故事。
两幅插图紧扣课文内容,以片断特写的方式,再次凸显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对课文理解内化.《好学的爸爸》本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是用第一人称写的。
讲的是爸爸勤奋学习电脑,成为电脑高手。
《练习4》本练习安排了四个项目,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读读背背,写好铅笔字和口语交际。
二、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本组生字,认识新偏旁,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邓小平从小认真练字的事,激发学生从小认真学习的思想感情,好好学习。
4、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辛劳,懂得孝敬长辈,不让他们多操心。
5、初步了解“充电”是再学习的意思,让学生从小懂得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组生字,认识新偏旁,能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辛劳,懂得孝敬长辈,不让他们多操心。
4、初步解“充电”是再学习的意思,让学生从小懂得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四、课时安排《吃水不忘挖井人》2课时《他得的红圈圈最多》2课时《奶奶的白发》2课时《陈毅探母》2课时《好学的爸爸》2课时第二篇: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为专项识字,编排了四篇课文——《春夏秋冬》《姓氏歌》《小青蛙》《猜字谜》作为识字的语言材料。
识字1一、教学内容:本课是看图学词识字。
八个四字词语写的都是春天的典型事物和现象,构成了一幅春景图,引人进入春天的美好境界。
八个词语排列整齐,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二.教学要求1、认识“万、复、苏、柳”等13个生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正确、整齐、规范书写“万、冬、齐、丁、百”5个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了解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好,产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
四、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观察演示法。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小黑板、生字新词卡、挂图。
七,课时:一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导语: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朋友(出示:燕子),打个招呼吧!2、小燕子在唱什么歌?(春天来了,快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天吧!)3、愿意和小燕子一起去看看美丽的春天吗?二、初读韵文,识记生字1、出示春景图。
你看见了什么,用最美丽的语言说给小燕子听一听。
(学生说话,随机出示韵文)2、说的真美,小燕子是怎么说的呢?3、自由读韵文。
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多读几遍。
4、反馈:指明读带拼音的生字。
交流识字的方法。
齐读。
5、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分组合作学习6、小组汇报读,师生评议7、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
齐读。
三、理解韵文,领略春天1、经过识字比赛,小燕子很高兴,送出了许多学习奖品。
还想得到奖品吗?让我们一起进入朗读打擂台。
2、分组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
3、最佳朗读小组得一到“智慧题”——让学生将词语贴在与“春景图”相适应的地方。
4、看图背诵韵文。
四、指导写字。
五、实践活动。
1、去大自然找春天说一说:你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你看见春天的色彩了吗?画一画:美丽的春天图找一找:春天在哪里呢?2、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
1 柳树醒了一、教学内容:这是一首诗,又似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
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迷人的,春天是催人奋进的。
识字四教学目标:1、会认11个带有虫字旁的字和“展、运、网”3个生字。
2、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正确、整齐、规范书写6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朗读儿歌。
4、认识并了解夏天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使学生教学重点:产生好奇,愿意观察、了解大自然。
教学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认识并了解夏天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使学生产生好奇,愿意观察、了解大自然。
教学方法: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教学用具:课件、生字卡片、动物图片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㈠、谈话激趣,看图导入1、夏天就要到了。
夏天里,小动物们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2、看图说花。
(出示文中插图)引导学生想象: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小动物?他们在干什么?学生说,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
㈡、活泼多样,自主识字1、指名读词:小动物们多可爱呀!我们来认一认他们的名字吧!你是怎么认识这些词语的?如果遇到不会认的字你怎么办?2、认读生字。
⑴、自主认读,师出示所有的生字词。
⑵、同桌交流:请你把认识的字交流交流,如果同桌不认识,请你作小老师教教他。
⑶、指名同桌赛读。
随机重点指导后鼻音“蜻、蜓”;前鼻音“蚓”;翘舌音“蜘、蛛、展”;“结”读一声。
⑷、愿意读的同学一起读。
3、识记生字。
⑴、自主识记(出示生字卡):盯着这些生字,读一读,把他们记在脑子里。
⑵、全班交流: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生字的。
⑶、摆一摆:人人动手,把14个生字分成两类摆一摆。
小组交流:说说你为什么这么摆。
⑷、巩固练习:指名读、男女生分读、抽读、开火车读。
⑸、今天,我们还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一种识字方法。
㈢、合作探究,发现规律1、引导发现这些字都有虫字旁,虫字旁和动物有关。
⑴、小组讨论(出示生字卡片):你发现了什么?小组里讨论讨论。
⑵、全班交流。
2、引导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⑴、读一读,想一想字的意思,看看你又有什么发现?出示小黑板:蝴虫胡⑵、小组讨论。
部编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四季的名称和特点。
2. 掌握描述四季的基本词汇和表达方式。
3. 学会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式描述四季的变化。
教学重点1. 掌握四季的名称和特点。
2. 研究运用形容词描绘四季的特点。
3. 运用基本句式描述四季的变化。
教学准备1. 部编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
2. PPT演示文稿。
3. 教具:四季图片、形容词卡片。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四季图片,让学生了解四季的名称和特点。
引发学生对四季的好奇与兴趣。
2. 呈现词汇:使用PPT演示词汇表,向学生展示与四季相关的名词和形容词。
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并辅助记忆。
3. 听读训练:播放录音,学生跟读四季的名称和描述。
进行多次听读训练,巩固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
4. 词汇拓展:教师展示形容词卡片,让学生围绕四季的特点进行描述。
鼓励学生使用新词汇,并进行师生互动。
5. 交流讨论:鼓励学生分组,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享自己对四季的认识和观察。
引导学生就四季的变化进行描述,并互相交流补充。
6. 语言运用: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四季变化的句子练。
教师逐一点评并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
7. 操练演练:设计情境,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模拟描述四季变化的情景。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8. 总结归纳: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四季的名称和特点,强调形容词的运用。
简要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9.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描述自己喜欢的季节的短文。
要求使用所学词汇和句式进行描述。
10. 完成反馈:收集学生作业,进行评阅,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反馈和指导。
教学延伸1. 制作四季手工模型,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四季的认识。
2. 室外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季节的特点,深化对四季的了解。
3. 结合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让学生通过其他方式表达对四季的感知和理解。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四季名称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2. 评估学生在描述四季变化时的语言运用能力。
《识字4》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了解夏天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字和朗读儿歌。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热情。
教学难点:生字的书写。
三、教学特色:本课共有14个生字,识字量较大。
但这些生字当中,有11个为动物名词专用字,在其他场合较少出现。
因此本课的生字识记较适合用“整体识记法”。
不必分析字形或记忆方法。
小动物一直是孩子们喜爱的童年伙伴。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采用“情境法”让学生以小伙伴的身分进入意境,充分感受“玩中学”的乐趣。
在“找朋友”、“小诗人擂台”等游戏的过程中,既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自编儿歌),学得兴趣盎然。
四、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
2、找朋友游戏。
3、观察、模仿、实验法。
4、榜样示范。
五、课前准备:六、教学时间: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14个生字,读准字音。
2、熟读儿歌,了解各种动物的特点。
3、感受儿歌的韵律美,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当中哪个季节最炎热吗?(夏天)2、我们刚刚走过夏天,谁能说说在有夏天里你看见过哪些小动物?(学生自由回答)3、揭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识字4》也向我们介绍了好多小动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出示有文中所提及的各种动物图片及名字的画面)二、双向互动,趣味识字:1、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小动物吗?请选择你喜欢的小动物,大声地叫叫它们的名字。
(学生开火车读小动物的名字,要求读准字音。
)2、小动物们听到小朋友热情的叫声,都跑出来了。
(在黑板上贴出动物图片)同学们,现在你还认识它们吗?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看看谁真正认识了这些动物朋友。
老师请出一个小动物(即拿起一张动物图片),请你们马上找到写有这个小动物名字的卡片,比比谁找得又快又好。
(再认生字)3、(板书所有小动物的名字)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些名字,你发现了什么?(都有虫字旁,大多是形声字)三、初学儿歌,质疑问难:1、(动画展示小动物们的活动)夏天,小动物们在干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2、大家说得真不错。
还有一位特别能干的小朋友把小动物们的活动编成了一首儿歌,请小朋友们打开书读一读。
(自由读儿歌)3、读了这首儿歌,你觉得还有不认识的字或不明白的问题吗?请提出来,大家一起帮助你。
(学生质疑,其他学生互相解答或教师引导)4、学习生字“”。
四、感情朗读,激发兴趣。
1、同学们,看到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觉得应该怎样来读这首儿歌?请用你觉得最好的方法把儿歌读一读,然后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你觉得这一句应该怎样读?(学生再读儿歌)2、我们来一个儿歌朗读擂台赛,比比谁读得最棒。
(朗读交流,相互促进)3、评选小擂主。
五、书写指导。
1、XXX等同学们朗读擂台中获胜了,哪些小朋友能在写字擂台中获胜呢?让我们一起看看。
(出示生字:蚂蚁)2、谁来说说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分析书写要领)]3、有小老师上来给同学们作示范吗?(请一名较好的学生上台示范)4、评字,以肯定优点为主,适当地指出不足。
5、学生书写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课堂小结:同学们,小动物一直是我们的好朋友。
今天我们认识了6种小动物,但自然中的小动物还有很多很多。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你也能编成一首儿歌来把它们介绍给大家吗?回家试试看吧,老师相信你们能行!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复习生字,巩固生字。
2、精读儿歌,背诵儿歌。
3、试着仿编儿歌,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
一、复习生字。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小动物和它们的名字,小动物们想回家了,你能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吗?(课件展示一些小房子,小房子上写拼音。
另外一些卡片上写着动物的名字,打乱顺序,请学生将字与音对应起来)二、表演读儿歌:1、上节课,老师请小朋友回家做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的头饰,请把它戴起来吧。
(学生戴上自己喜爱的头饰)2、每种动物请一个上台表演读,边读边自由发挥做动作。
3、自由组合小组读。
三、生字书写:1、激趣:小动物们,你们会写字吗?老师只知道小学生会写字,但不知道小动物们的字写得怎么样?愿意露一手给我看看吗?2、指导:四、拓展。
1、上节课老师让小朋友回家学着编一纺其他动物的儿歌,你们编得怎么样?(请学生读一读自己编的儿歌,不论质量如何都给予肯定)2、选择一两首较有创意的集体帮助修改。
《识字4》教学设计教学预设目标:1、有朗读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背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课件、音乐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预设第一课时学习古诗《所见》。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一、激趣导入。
1、沈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很多同学学过很多的古诗,也会背很多的古诗,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展示学生平时的古诗积累2、揭题,释题。
齐读课题。
"所见"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指名说说)小结:所见--所看见的事物(东西)3、出示课文插图投影:《所见》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所看到的图上的景物。
让我们也来看看图,你能用几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二、初读课文。
1、出示小黑板:预习"三读"法:一读:读准读通课文。
(大声朗读)二读:划出生字,记住字形(不出声音默读)三读:读懂句子,学会提问。
(轻声读)2、请同学们用我们学古诗的"预习三读法"来预习一下课文。
把不懂的字、词、句子用横线加上"?"划下来。
如:?3、学习生字。
(1)、预习好了,你能把古诗中的生字读出来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老师相信你们不用看拼音也能读出来。
(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
(3)同桌对读,检查。
三、精读课文。
1、你能把这首诗流利地读出来吗?指名读(两名)2、播放音乐,教师范读。
学生闭上眼睛听,初次感悟、体会诗句的意思。
3、学生练读全诗。
(4人组内合作朗读)指名1号做朗读汇报。
4、在4人组内交流: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吗?5、全班交流。
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教师相机解决问题)预设问题:什么叫"振林樾"?(传遍了树林)"意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做什么事情)6、理解诗意。
(1)出示课文插图。
A 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怎样的一个情景?(牧童骑黄牛)B 放录音(牧童歌唱的声音)听!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
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C 齐读诗句。
(2)、演示"牧童捕蝉"的动作及"蝉叫声"。
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
心想捕捉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
出示诗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齐读诗句。
(3)、你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小组合作完成)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
心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
(4)挑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读一读。
(指名读)(5)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配上音乐)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读四、读诗想画面。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
(引背同桌对背齐背)3、从"林樾"、"蝉鸣"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五、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
(指名说说)2、说说你认为最好记的字是什么?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呢?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林:左边的木的捺改成点。
黄、童:中间一横要写长,其他的横要写短。
范写"黄"、"童"六、编故事学完了这首诗,你觉得牧童捕到蝉了吗?小小组里讨论一下,试着编一个故事。
七、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第二课时学习古诗《小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出初夏荷塘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
一、看图揭题,导入。
1、出示课件(课文插图)问:这是什么?2、小池美吗?美在哪里?(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合作,试读课文。
检查字音,纠正读错了字音。
3、指名两人组朗读汇报。
三、图文对照,理解感悟。
1、看课文插图,说说你觉得池塘怎样?诗中是怎么写的?引出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2.交流自学。
课堂讨论疑难词句,通过投影重点讲解"泉眼、晴柔"的意思。
(泉眼:泉水涌出的那个口子;晴:晴天;柔:柔和)3、仔细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上面有什么?诗中是怎么写的?引出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学生提问自学不能解决的字词,教师作简要解答。
5、简单讲述诗意。
6、全班齐读全诗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 教师范读。
2. 学生练读。
(4人组内,一人朗读古诗,其余3人想象看到的画面。
组内交流)3. 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象。
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
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
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
这样的景象,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4. 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朗读。
5. 朗读反馈。
6 .练习背诵。
五、学习生字。
巩固词语。
1. 出示带音节生字认读。
2. 去掉音节认读。
3. 小组合作,创造性认记字形。
4、认读课后我会读的词语。
六、总结全文。
七、课后拓展:和伙伴们交流自己会背的古诗。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是、朵”等6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抓住中心句“荷叶是……”,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感受夏天和大自然的美好,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