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6.50 KB
- 文档页数:24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的主题是“自然景观”,包含了《草原》、《丝绸之路》、《美丽的小兴安岭》三篇文章。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我国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不仅语言优美,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理解。
但是,由于年龄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兴趣。
同时,学生对于生词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巩固。
在写作方面,学生已经能够进行简单的句子表达,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自然景观,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赞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答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问答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相关自然景观的图片或视频、生字词卡片。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美丽的自然景观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你们在哪里见过这样的景色?你们对这些景色有什么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导语】部编版⼩学四年级上册语⽂第⼆单元的习作是让同学抓住家⾥的每个⼈的特点,看看他们和哪种动物⽐较像,有什么地⽅像。
⽣活在这个“动物园”⾥每天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以此来感受家中的亲情。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学四年级上册语⽂《习作2⼩⼩“动物园”》教案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体验、感受⽣活,学会通过写作抒发⾃⼰的真情实感。
2.引导学⽣通过写作感受家中的亲情,让学⽣们能够健康成长。
3.学会从⽇常⽣活中,搜集整理写作素材,挖掘有价值的典型材料。
【过程与⽅法】 创设交流情景,激发学⽣的情感,提⾼写作⽔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家中的亲情,让学⽣们能够健康成长。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真观察家⼈的神态、动作、语⾔,写出真情实感。
难点:发现并理解⽣活中亲⼈的爱,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的习作。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课时 教学⽬标: 1.仔细观察,写⾃⼰的家⼈。
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能写出⾃⼰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想想⾃⼰的家⼈和哪种动物⽐较像?什么地⽅像? 难点 真实感受该怎样去表达。
教学过程: ⼀、谈话导⼊ 同学们,其实每个⼈的内⼼都住着⼀个⼩动物,每个⼩动物也都有不同的个性,它们能反映出你的⽣活态度、处事原则和⼈⽣追求。
今天我们就⼀起来看看你的家⼈最像哪种⼩动物吧。
⼆、明确要求,选择内容 1.明确习作要求。
(1)学⽣⾃读教材中的内容,了解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2)⼩组交流,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明确要求。
(4)总结与板书。
内容:我的⼀家⼈ 要求:给家⾥的每个⼈都写上⼀段。
写完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再认真改⼀改。
2.交流素材,确定内容。
(1)交流家⼈和哪种动物⽐较像?有什么地⽅像?每天⽣活在这个“动物园”⾥,你感觉怎么样?和组内的同学说⼀说。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小小“动物园”》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小“动物园”》这篇习作要求学生以自己的家庭成员或熟悉的人为对象,通过观察和描写他们的外貌、性格、习惯等特点,将他们比喻成一种动物,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文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习作,与本单元的主题“我的家人”紧密相连,学生可以通过这篇习作进一步了解家人的特点,增进对家人的感情。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但在想象力和创意方面还有待提高。
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家人的特点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习作时可能存在无从下手的情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写,将家人或熟悉的人比喻成一种动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2.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家人的特点,增进对家人的感情。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如何通过观察和描写,将家人或熟悉的人比喻成一种动物。
2.难点:如何做到形象生动、富有创意地表达。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2.示范法:教师以一篇范例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习作的结构和技巧。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4.反馈评价:教师对学生习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提高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篇范例,用于讲解和示范。
2.学生准备家人或熟悉的人的照片或相关信息。
3.投影仪、幻灯片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谈话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家里有谁?他们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要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来描述他们,那就是把他们比喻成一种动物。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范例,让学生了解习作的结构和技巧。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范例中是如何将家人比喻成动物的,以及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位组内成员,根据他的外貌、性格、习惯等特点,试着将他比喻成一种动物。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豌、按”等9个生字,会写“豌、按”等12个生字,会写“豌豆”等16个词语。
2.阅读时能积极思考,针对课文局部和整体提出自己的问题。
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1.阅读时能积极思考,针对课文局部和整体提出自己的问题。
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会写16个词语。
2.阅读时能积极思考,针对课文局部和整体提出自己的问题。
(重点)一、起:童话导入,援题质疑1.(课件出示《安徒生童话》)引导学生回忆读过的童话,并总结童话的特点。
师:看来,你们对童话很熟悉了。
是的,童话有着丰富的想象,也有着奇妙的情节。
有的情节充满惊喜,有的情节出乎意料,令你无法预测。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去感受童话的奇妙!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单元导读,它要求我们做些什么。
2.师:是的,本单元就是提问策略单元。
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你们看,它在标题下面为我们安排了学习任务,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板书:问题)3.师:看到课题《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你们会有哪些问题?(五粒豆有什么不同之处?五粒豆分别做了什么事?)很好,带着你们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承:阅读文本,提出问题(一)初读课文,角色扮演1.反馈预习,整体感知课文(1)学习生字词,重点学习“框”的读音、“豌”的书写。
学生读词、写字,同桌互查。
(2)梳理情节脉络。
同学们预习时梳理出了五粒豆飞出去时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各自的结局。
2.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五粒豆分开时各自的打算是什么?五粒豆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你最喜欢哪一粒豆子呢?3.指导朗读。
请五位同学扮演五粒豆子,找出它们说的话来演一演。
生:(读)“现在我要飞到广阔的世界里去了!如果你能捉住我,就请来吧!”师:这是一粒怎样的豆子?(向往自由的豆子,对未来有憧憬的豆子。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语文教案(精选5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语文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2.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试着把问题分类,选出值得思考的问题并解决。
3.归纳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1.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多种形式理解重点词语。
2.读与品词相结合,读与想象相结合,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在读中加深对词句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读中升华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对蝴蝶的怜惜,激发学生关爱弱小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难点学习中尝试着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思考的阅读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2.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试着把问题分类,选出值得思考的问题并解决。
3.归纳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归纳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难点落实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思考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幸福的家,那你能说说家是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
(家是温馨的港湾,让我们的心暖和,家是遮风挡雨的港湾,让我们休息停靠……)教师引入:(出示课件)同学们看,花丛中、阳光下,小动物们在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
突然,天空中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青鸟、麻雀都回家躲避起来了,小蝴蝶躲到哪里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探寻蝴蝶的家。
二、自读课文,认读生词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并把生字词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
本单元主要围绕《语文园地》展开,内容涵盖了诗歌、散文、寓言等多种文体
形式,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文学形式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2. 教学目标
•理解诗歌、散文和寓言的基本特点;
•能够朗读和欣赏各种文学作品;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二、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蜻蜓》
1.师生互动,导入课文内容,了解学生对蜻蜓的认识;
2.听老师朗读《蜻蜓》,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3.学习课文,讨论词语理解和表达方式;
4.鼓励学生朗读《蜻蜓》,表达对诗歌内涵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课时:《玉米》
1.导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玉米的生长过程和意义;
2.听老师讲解《玉米》故事,理解散文的叙事特点;
3.分组讨论玉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展示文学作品对现实的反映;
4.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积极表达观点和理解。
第三课时:《老虎和狼》
1.导入寓言故事,引导学生熟悉寓言的教育意义;
2.听老师讲解《老虎和狼》的故事情节,理解寓言的寓意和启示;
3.分角色表演故事,体会寓言中的智慧和道理;
4.学生小结故事中的教训,反思自身的行为和品德。
三、教学反思
本单元以《语文园地》为主线,通过诗歌、散文和寓言三种不同文体的呈现,
帮助学生拓展了对文学的理解和感受。
课堂教学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表达,
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欣赏能力。
下一步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创作小故事或小诗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应能掌握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并能灵活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2.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于民间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讲解并理解课文中生猛虎的故事情节,学生能够领会其中的道理。
2.难点: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2.彩色图片资料3.课件制作4.小组讨论题目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讲解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对于故事的好奇心。
2.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于虎的印象,探讨虎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步骤二:学习课文1.课文朗读与理解,学生跟读。
2.教师讲解生猛虎的故事情节,重点讲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步骤三:课文分析1.讨论生猛虎为什么变得虚弱,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道理。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猛虎和毛毛虫的对比,探讨两者之间的差距。
步骤四:活动设计1.小组讨论题目:如果你是生猛虎,你认为你会怎么做才会变得更强壮?2.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并与全班分享。
步骤五:课堂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故事内容和教学要点。
2.引导学生思考元素与力量之间的关系,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文后的习题。
2.思考并写出一个关于生动虎变弱的寓言故事。
3.阅读一篇相关的民间故事,写下你的感想。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民间传说和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保护和传承文化的意识。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内容。
2.能够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读音和意思。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语调和停顿的位置。
4.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简单的表达。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背诵。
2.课文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和拼音。
难点1.正确把握语调和停顿位置。
2.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表达。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师生一起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入本节课文。
2.学习:学生齐读课文,教师解释生词和重点词语。
3.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停顿。
4.巩固: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展示自己的理解。
5.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内容,并写出自己的感想。
第二课时1.复习:学生自主朗读上节课的课文,教师进行评价。
2.导入:教师引入本节课的新课文内容,提出学习目标。
3.学习:学生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课文表演,互相合作完成。
5.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强调关键点。
6.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本节课的课文,并模仿课文进行创作。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较强的合作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但部分学生在语调和停顿上仍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下节课计划增加口语练习环节,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可通过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语言知识面,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