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6.50 KB
- 文档页数:24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的主题是“自然景观”,包含了《草原》、《丝绸之路》、《美丽的小兴安岭》三篇文章。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我国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不仅语言优美,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理解。
但是,由于年龄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兴趣。
同时,学生对于生词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巩固。
在写作方面,学生已经能够进行简单的句子表达,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自然景观,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赞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答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问答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相关自然景观的图片或视频、生字词卡片。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美丽的自然景观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你们在哪里见过这样的景色?你们对这些景色有什么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导语】部编版⼩学四年级上册语⽂第⼆单元的习作是让同学抓住家⾥的每个⼈的特点,看看他们和哪种动物⽐较像,有什么地⽅像。
⽣活在这个“动物园”⾥每天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以此来感受家中的亲情。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学四年级上册语⽂《习作2⼩⼩“动物园”》教案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体验、感受⽣活,学会通过写作抒发⾃⼰的真情实感。
2.引导学⽣通过写作感受家中的亲情,让学⽣们能够健康成长。
3.学会从⽇常⽣活中,搜集整理写作素材,挖掘有价值的典型材料。
【过程与⽅法】 创设交流情景,激发学⽣的情感,提⾼写作⽔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家中的亲情,让学⽣们能够健康成长。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真观察家⼈的神态、动作、语⾔,写出真情实感。
难点:发现并理解⽣活中亲⼈的爱,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的习作。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课时 教学⽬标: 1.仔细观察,写⾃⼰的家⼈。
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能写出⾃⼰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想想⾃⼰的家⼈和哪种动物⽐较像?什么地⽅像? 难点 真实感受该怎样去表达。
教学过程: ⼀、谈话导⼊ 同学们,其实每个⼈的内⼼都住着⼀个⼩动物,每个⼩动物也都有不同的个性,它们能反映出你的⽣活态度、处事原则和⼈⽣追求。
今天我们就⼀起来看看你的家⼈最像哪种⼩动物吧。
⼆、明确要求,选择内容 1.明确习作要求。
(1)学⽣⾃读教材中的内容,了解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2)⼩组交流,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明确要求。
(4)总结与板书。
内容:我的⼀家⼈ 要求:给家⾥的每个⼈都写上⼀段。
写完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再认真改⼀改。
2.交流素材,确定内容。
(1)交流家⼈和哪种动物⽐较像?有什么地⽅像?每天⽣活在这个“动物园”⾥,你感觉怎么样?和组内的同学说⼀说。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小小“动物园”》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小“动物园”》这篇习作要求学生以自己的家庭成员或熟悉的人为对象,通过观察和描写他们的外貌、性格、习惯等特点,将他们比喻成一种动物,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文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习作,与本单元的主题“我的家人”紧密相连,学生可以通过这篇习作进一步了解家人的特点,增进对家人的感情。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但在想象力和创意方面还有待提高。
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家人的特点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习作时可能存在无从下手的情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写,将家人或熟悉的人比喻成一种动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2.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家人的特点,增进对家人的感情。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如何通过观察和描写,将家人或熟悉的人比喻成一种动物。
2.难点:如何做到形象生动、富有创意地表达。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2.示范法:教师以一篇范例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习作的结构和技巧。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4.反馈评价:教师对学生习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提高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篇范例,用于讲解和示范。
2.学生准备家人或熟悉的人的照片或相关信息。
3.投影仪、幻灯片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谈话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家里有谁?他们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要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来描述他们,那就是把他们比喻成一种动物。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范例,让学生了解习作的结构和技巧。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范例中是如何将家人比喻成动物的,以及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位组内成员,根据他的外貌、性格、习惯等特点,试着将他比喻成一种动物。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豌、按”等9个生字,会写“豌、按”等12个生字,会写“豌豆”等16个词语。
2.阅读时能积极思考,针对课文局部和整体提出自己的问题。
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1.阅读时能积极思考,针对课文局部和整体提出自己的问题。
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会写16个词语。
2.阅读时能积极思考,针对课文局部和整体提出自己的问题。
(重点)一、起:童话导入,援题质疑1.(课件出示《安徒生童话》)引导学生回忆读过的童话,并总结童话的特点。
师:看来,你们对童话很熟悉了。
是的,童话有着丰富的想象,也有着奇妙的情节。
有的情节充满惊喜,有的情节出乎意料,令你无法预测。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去感受童话的奇妙!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单元导读,它要求我们做些什么。
2.师:是的,本单元就是提问策略单元。
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你们看,它在标题下面为我们安排了学习任务,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板书:问题)3.师:看到课题《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你们会有哪些问题?(五粒豆有什么不同之处?五粒豆分别做了什么事?)很好,带着你们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承:阅读文本,提出问题(一)初读课文,角色扮演1.反馈预习,整体感知课文(1)学习生字词,重点学习“框”的读音、“豌”的书写。
学生读词、写字,同桌互查。
(2)梳理情节脉络。
同学们预习时梳理出了五粒豆飞出去时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各自的结局。
2.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五粒豆分开时各自的打算是什么?五粒豆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你最喜欢哪一粒豆子呢?3.指导朗读。
请五位同学扮演五粒豆子,找出它们说的话来演一演。
生:(读)“现在我要飞到广阔的世界里去了!如果你能捉住我,就请来吧!”师:这是一粒怎样的豆子?(向往自由的豆子,对未来有憧憬的豆子。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语文教案(精选5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语文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2.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试着把问题分类,选出值得思考的问题并解决。
3.归纳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1.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多种形式理解重点词语。
2.读与品词相结合,读与想象相结合,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在读中加深对词句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读中升华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对蝴蝶的怜惜,激发学生关爱弱小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难点学习中尝试着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思考的阅读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2.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试着把问题分类,选出值得思考的问题并解决。
3.归纳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归纳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难点落实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思考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幸福的家,那你能说说家是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
(家是温馨的港湾,让我们的心暖和,家是遮风挡雨的港湾,让我们休息停靠……)教师引入:(出示课件)同学们看,花丛中、阳光下,小动物们在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
突然,天空中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青鸟、麻雀都回家躲避起来了,小蝴蝶躲到哪里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探寻蝴蝶的家。
二、自读课文,认读生词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并把生字词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
本单元主要围绕《语文园地》展开,内容涵盖了诗歌、散文、寓言等多种文体
形式,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文学形式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2. 教学目标
•理解诗歌、散文和寓言的基本特点;
•能够朗读和欣赏各种文学作品;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二、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蜻蜓》
1.师生互动,导入课文内容,了解学生对蜻蜓的认识;
2.听老师朗读《蜻蜓》,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3.学习课文,讨论词语理解和表达方式;
4.鼓励学生朗读《蜻蜓》,表达对诗歌内涵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课时:《玉米》
1.导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玉米的生长过程和意义;
2.听老师讲解《玉米》故事,理解散文的叙事特点;
3.分组讨论玉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展示文学作品对现实的反映;
4.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积极表达观点和理解。
第三课时:《老虎和狼》
1.导入寓言故事,引导学生熟悉寓言的教育意义;
2.听老师讲解《老虎和狼》的故事情节,理解寓言的寓意和启示;
3.分角色表演故事,体会寓言中的智慧和道理;
4.学生小结故事中的教训,反思自身的行为和品德。
三、教学反思
本单元以《语文园地》为主线,通过诗歌、散文和寓言三种不同文体的呈现,
帮助学生拓展了对文学的理解和感受。
课堂教学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表达,
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欣赏能力。
下一步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创作小故事或小诗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应能掌握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并能灵活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2.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于民间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讲解并理解课文中生猛虎的故事情节,学生能够领会其中的道理。
2.难点: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2.彩色图片资料3.课件制作4.小组讨论题目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讲解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对于故事的好奇心。
2.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于虎的印象,探讨虎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步骤二:学习课文1.课文朗读与理解,学生跟读。
2.教师讲解生猛虎的故事情节,重点讲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步骤三:课文分析1.讨论生猛虎为什么变得虚弱,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道理。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猛虎和毛毛虫的对比,探讨两者之间的差距。
步骤四:活动设计1.小组讨论题目:如果你是生猛虎,你认为你会怎么做才会变得更强壮?2.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并与全班分享。
步骤五:课堂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故事内容和教学要点。
2.引导学生思考元素与力量之间的关系,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文后的习题。
2.思考并写出一个关于生动虎变弱的寓言故事。
3.阅读一篇相关的民间故事,写下你的感想。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民间传说和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保护和传承文化的意识。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内容。
2.能够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读音和意思。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语调和停顿的位置。
4.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简单的表达。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背诵。
2.课文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和拼音。
难点1.正确把握语调和停顿位置。
2.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表达。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师生一起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入本节课文。
2.学习:学生齐读课文,教师解释生词和重点词语。
3.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停顿。
4.巩固: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展示自己的理解。
5.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内容,并写出自己的感想。
第二课时1.复习:学生自主朗读上节课的课文,教师进行评价。
2.导入:教师引入本节课的新课文内容,提出学习目标。
3.学习:学生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课文表演,互相合作完成。
5.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强调关键点。
6.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本节课的课文,并模仿课文进行创作。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较强的合作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但部分学生在语调和停顿上仍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下节课计划增加口语练习环节,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可通过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语言知识面,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备课记录一、教学目的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掌握第二单元中的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掌握其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3.通过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2.辨别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提升阅读水平。
四、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准备课文相关的图片或幻灯片,以便引起学生兴趣;3.活动材料:课堂练习册、笔、橡皮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预设话题,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课文(1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进行逐段讲解,重点讲解生字生词、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3. 阅读训练(20分钟)设计阅读训练,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巩固课文内容,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4. 课堂讨论(15分钟)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发表对课文内容的见解,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巩固课文内容,提高认知。
六、课堂评价方式1.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2.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和思维发散能力。
七、课后反思1.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2.调整教学策略,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以上是本节课的备课记录,希望能够为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诗歌《放学后》的意境和情感。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感,喜欢阅读诗歌。
3.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放学后》的内容和情感。
2.进行情感体验,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内容1.诗歌《放学后》。
2.朗读和背诵。
四、教学准备1.课文内容。
2.教案。
3.配套教辅材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让学生观察图片,展开话题,引入《放学后》的主题。
2.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为本课内容铺垫。
二、学习诗歌《放学后》1.先读一遍整首诗,让学生听。
2.分段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难点词汇,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三、朗读与背诵1.分组朗读诗歌,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2.让学生背诵诗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情感体验1.讨论诗歌中的情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2.引导学生表达诗歌中的情感,促进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发展。
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回家复述诗歌《放学后》。
2.要求学生写一篇心得体会,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七、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中的诗歌《放学后》,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家里好好复述诗歌,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习作:小小“动物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抓住家人与动物的相似之处,写出家人的特点。
2.能主动与同学和家人分享习作,修改不通顺的语句,体验表达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能抓住家人与某种动物的相似之处,写出其特点。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多种动物图片。
2.学生提前观察家人的特点和生活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能写出家人与动物的相似之处,特点鲜明。
【教学过程】一、描述动物特征,激发学习兴趣导入:这节课我们的习作主题是《小小“动物园”》。
(出示课件2)(板书:小小“动物园”)你对动物了解多少呢?动物也是有性格的,你知道哪些动物的特性呢?请同学说一说。
(出示课件3)指名说。
预设:(出示课件4-6)狮子:王者、威严、领袖、霸气、魅力;逆境中保持镇静、觉察力敏锐;内心柔软。
老虎:自信,权威,决断力高,胸怀大志,勇于冒险,企图心强烈,积极自信,不畏反抗与攻讦,有对抗性。
豹子:反应灵敏,热情,讲究效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特点,了解到每个动物都是具有鲜明特征的,为后面的“用动物写人”埋下伏笔。
)二、指导审题,启发建立形象对接1.指导审题。
(出示课件7)出示文段及图片(出示课件8):小明说:“我的爸爸胖胖的,憨憨的,像一只熊。
”小红说:“我的姐姐游泳特别好,在水里像一条自由自在的鱼。
”小兰说:“我的爷爷很威严,像一只大老虎。
”如果你把自己的家想象成一个“动物园”,是不是很有趣呢?教师指导:课本这部分内容为我们提供了思路参考。
出示文段(出示课件9):想一想:你的家人和哪些动物比较像?什么地方像?每天生活在这个“动物园”里,你感觉怎么样?给家里的每个人都写上一段。
写好了读给同桌听,看看有没有不通顺的句子。
回家读给家人听,请他们评评写得像不像。
教师指导:课本这部分内容指出了这次习作的两个要点。
要点一:你的家人和哪些动物比较像?什么地方像?写出家人和动物的相似之处。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词语“雨点”、“雨帘”、“凉爽”、“似的”等的意思。
–理解诗句“淅沥淅沥雨点”中“淅沥淅沥”的意境。
–掌握诗歌韵律,感悟自然美。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感悟和表达感情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朗读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引导学生用美好的心灵感受诗歌带来的美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诗歌朗读。
•教学难点:诗歌意境的感悟和表达。
三、教学准备•课件:包括《语文教学课件》等。
•教具:音响、图片等。
•材料:课文《淅沥淅沥雨点》、挂图等。
四、教学步骤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次课学的内容,讨论雨的特点和雨天的感受。
二、呈现1.呈现新词语“雨点”、“雨帘”、“凉爽”、“似的”的意思,并给出示例句子让学生理解。
三、学习1.学生朗读课文《淅沥淅沥雨点》,理解其中“淅沥淅沥”的意境。
2.分组讨论并感悟诗歌意境,引导学生开展想象和表达。
四、巩固1.学生朗读课文并进行角色表演,增加互动氛围。
五、作业1.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一小段话,描述自己在雨中的感受。
2.背诵课文《淅沥淅沥雨点》。
五、教学反思1.这堂课的重点主要在于帮助学生感悟诗歌的意境,因此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在课程设计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情感,让他们用美好的心灵感受诗歌带来的美丽和情感。
以上是关于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导语】部编版⼩学四年级上册语⽂第⼆单元的课⽂是围绕着“学贵有疑”专题进⾏编排的。
学⽣学习了本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关于观察和发现⼤⾃然奥秘的⽂章,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语⽂园地⼆》的学习,能有效地提⾼学⽣的语⽂素养。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学四年级上册语⽂《语⽂园地⼆》教案 教学⽬标 1.培养敢问、善问的好习惯。
2.了解形近字,并能⽤形近字组词。
3.分析排⽐句的句式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
4.了解句式的类型,掌握设问句的特点,并能进⾏仿写。
5.理解关于疑问的名句的意思,能积累这⽅⾯的句⼦。
教学重点 1.学会辨析形近字,了解其形旁和声旁表⽰的不同意义,并能给形近字组词。
2.积累关于疑问的名⼈名⾔,在给定的语境中能灵活运⽤。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课时 教学⽬标: 1.了解形近字,能⽤形近字组词。
2.分析排⽐句的句式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
3.了解句式的类型,掌握设问句的特点,尝试进⾏仿写。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形近字的字⾳、字义之间的关系,给形近字正确地组词。
2.体会排⽐句的表达效果。
3.把握各种句式,尤其是设问句的特点,能写设问句。
教学过程: ⼀、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教材中的词语,引导学⽣思考每组中带拼⾳的⽣字之间的关系。
驻(zhù)扎 蛀(zhù)⾍ 拄(zhǔ)拐(ɡuǎi) 捐(juān)款 娟(juān)秀 ⼿绢(juàn) 花苞(bāo) 冰雹(báo) 鲍(bào)鱼 过渡:同学们,在学习⽣字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字的读⾳相同,我们称之为同⾳字;有些⽣字的字形相近,我们称之为形近字,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
仔细观察教材中给出的⽣字,你发现它们的特点了吗? 2.教师讲解什么是形近字以及形近字的特点,引导学⽣结合讲解分析教材中给出的形近字。
明确:形近字是指⼏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它们的含义却不⼀样。
第二单元单元分析人文主题本单元是围绕“提问”编排的阅读策略单元,是继三年级“预测”后的第二个阅读策略单元。
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有助于改变学生被动阅读状态,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编排本单元旨在教给学生提问方法,培养问题意识,提高阅读能力。
课文编排围绕提问策略,本单元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有童话、说明文、散文等不同文体类型,引导学生在阅读不同类型文章时都能够主动提问。
每篇精读课文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学习提问的方法。
其中,《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引导学生针对课文局部和整体大胆提问;《夜间飞行的秘密》重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提问,扩大提问范围;《呼风唤雨的世纪》则引导学生学习筛选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略读课文《蝴蝶的家》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提问策略进行提问,并尝试解决问题。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从态度、方法、习惯等方面对提问策略进行了总结。
“日积月累”编排了与提问有关的古代名句,旨在通过背诵积累,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提问的意义。
语文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本单元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问。
从感受提问策略,到学习多角度提问,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再到最后综合运用提问方法尝试独立阅读,渐次推进。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课文。
习作要求是“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
这一习作要求跟本单元语文要素相互联系,旨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习作愿望。
能借助具体事例把家人的特点写清楚。
学生的身心特点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经验学生的个体差异可能遇到的困难其他1.把握课文内容,学会在阅读时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能筛选出对理解课文内容有帮助的问题。
2.能自主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3.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习作愿望。
能借助具体事例把家人的特点写清楚。
任务群类型任务群目标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1.认识46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45个字,会写47个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