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格式:doc
- 大小:470.00 KB
- 文档页数:5
铜及其化合物庆云一中王金行课程标准解读了解铜的物理性质和重要用途;通过演绎法去分析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掌握硫酸铜的性质及其简单计算。
知识再现一、铜的物理性质和用途铜是色的固体,导电,据此性质,铜可以用作。
铜还有许多重要的合金,如、等。
二、铜的化学性质根据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位置,它应属于不活泼的金属,因此它置换出酸或水中的氢。
(一)铜与非金属的反应(1)与氧气反应2Cu + O22CuO在潮湿空气中还可发生腐蚀生成绿色的铜锈2Cu + O2 + H2O + CO2=Cu2(OH)2CO3(2)与其它非金属的反应2Cu + S Cu2SCu + Cl2CuCl2(二)与酸的反应(1)铜与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磷酸等)不反应。
(2)铜与强氧化性酸(如浓硫酸、硝酸等)能反应,但不生成氢气。
Cu+2H2SO4CuSO4+SO2↑+2H2O(三)与盐溶液的反应2 FeCl3 + Cu=2FeCl2 + CuCl2Cu + 2AgNO3=Cu(NO3)2 + 2Ag三、铜的冶炼工业上,主要采用高温冶炼黄铜矿的方法获得铜。
这种方法冶炼的铜,其含量为95%∽97%,还有Ag、Au、Fe、Zn等杂质。
要达到电气化生产铜的要求,这种由黄铜矿高温冶炼的铜还必须经过电解精炼,电解精炼得到的铜,其含量高达995%∽998%。
[典题解悟]例. 铜是生命必需的元素,也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铜的生产对国计民生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请完成下列各题(1)在化学反应中,铜元素可表现为0、+1、+2价。
①在西汉古籍中有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即曾青CuSO4跟铁反应就生成铜)。
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铜器表面有时会生成铜绿Cu2(OH)2CO3,这层铜绿可用化学方法除去。
试写出一个除去铜绿而不损坏器物的化学方程式。
(2)铜钱在历史上曾经是一种广泛流通的货币,试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为什么铜常用于制造货币。
铜及其化合物知识点铜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化学符号为Cu。
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建筑和工业领域。
以下是一些关于铜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 物理性质:铜具有金属光泽,呈红褐色。
它的熔点为1083摄氏度,沸点为2567摄氏度。
铜是柔软的,并且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
物理性质:铜具有金属光泽,呈红褐色。
它的熔点为1083摄氏度,沸点为2567摄氏度。
铜是柔软的,并且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
- 化学性质:铜在常温下相对稳定,不容易被空气和水腐蚀。
然而,它会与一些酸和氧化剂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化合物。
化学性质:铜在常温下相对稳定,不容易被空气和水腐蚀。
然而,它会与一些酸和氧化剂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化合物。
- 铜离子:在化学反应中,铜原子往往失去2个电子,形成Cu2+离子。
这种离子具有蓝色,并且在化合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铜离子:在化学反应中,铜原子往往失去2个电子,形成Cu2+离子。
这种离子具有蓝色,并且在化合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铜的化合物:铜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包括氧化物、硫化物、氯化物和硝酸铜等。
这些化合物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如颜料、杀菌剂和催化剂等。
铜的化合物:铜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包括氧化物、硫化物、氯化物和硝酸铜等。
这些化合物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如颜料、杀菌剂和催化剂等。
- 应用领域:铜广泛应用于电子行业,如电线、导线和电路板等。
此外,它还用于建筑和装饰,如屋顶、管道和雕塑等。
应用领域:铜广泛应用于电子行业,如电线、导线和电路板等。
此外,它还用于建筑和装饰,如屋顶、管道和雕塑等。
以上是关于铜及其化合物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了解铜的性质和应用领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种重要的金属元素。
铜及其化合物知识点铜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化学符号为Cu。
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建筑和工业领域。
以下是一些关于铜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 物理性质:铜具有金属光泽,呈红褐色。
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铜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化学符号为Cu,原子序数为29,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4周期和d区。
在自然界中,铜以众多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氧化物、硫化物、碳酸盐等。
铜及其化合物具有多种物理和化学性质,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铜的物理性质1. 颜色:铜是一种具有金属光泽的红橙色固体。
2. 密度:铜的密度为8.96克/立方厘米,属于中等密度的金属。
3. 熔点和沸点:铜的熔点为1083℃,沸点为2567℃,属于高熔点和高沸点的金属。
4. 电导率:铜是一种非常优良的电导体,其电导率比任何其他金属都高。
因此,铜常被用于制造电器线和电线。
5. 热导率:铜是一种优良的热导体,其热导率也比大多数金属高。
因此,铜常被用于制造散热器、加热器和其他高温设备的零件。
6. 可塑性:铜是一种非常可塑的金属,可以轻易地被锤击成薄片或拉抻成细丝。
7. 韧性:铜是一种具有较高韧性的金属,它可以被制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和尺寸而不会折断或破裂。
二、铜的化学性质1. 可被氧化:铜是一种容易被氧化的金属,当铜暴露在空气中时,会逐渐变成黑色的铜氧化物。
2. 不可与水反应:铜不会与水反应,因此它是一种不可溶于水的固体。
3. 可与酸反应:虽然铜不与水反应,但它会和酸发生反应。
例如,铜和稀盐酸反应会产生氢气和铜盐。
4. 可与碱反应:铜可以和碱反应,例如,铜和氢氧化钠反应会产生氢氧化铜和水。
5. 可与氧化剂反应:铜可以和氧化剂反应,例如,铜和硝酸反应会产生氮氧化物和水。
因此,在处理铜时,需要小心处理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6. 不可被纯时间草酸溶解:铜不可被纯时间草酸溶解,但可以被加入氧化铜和盐酸或硝酸混合溶液中溶解。
三、铜的化合物性质1. 氧化铜(CuO):铜氧化物是一种黑色固体,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作为催化剂、试剂和颜料使用。
2. 亚硫酸铜(CuSO3):亚硫酸铜是一种蓝色固体,主要用于制造染料、医药和农药。
3. 碳酸铜(CuCO3):碳酸铜是一种绿色粉末状物质,主要用于制造颜色明亮的油漆和颜料。
铜及其化合物
铜是地球上至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金属之一,被广泛用于工业和建筑等各个领域。
它有着独特的外观、性能和制作成本,使其成为有用的材料。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铜及其化合物,其特性、用途和生产方法。
铜是一种常见的软硬金属,在自然界中,它最常见的形式是铜矿石。
它是一种紫红色,硬度较低,容易熔融,化学性质稳定的金属。
它的原子结构使其具有优异的电导性、热传导性和机械强度,可用于制造管道、电气装置、机电系统等设备。
铜的大多数化合物由其与氧、氯、氟、硫等元素共同组成,形成不同的复合物,称为铜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具有导电、抗腐蚀、隔热和色素等特性。
因此,它们广泛用于包装、涂料和冶金行业。
例如,铜磷、铜氯和铜氟在钢铁行业中被经常使用,可以改善金属的力学特性。
此外,铜的一些化合物如铜镍、铜钴和硫酸盐,还可以用于制造高分子材料,用于建筑材料、玻璃行业等。
铜及其化合物的生产一般分为两种方法,即从矿石中提取铜,或从铜精矿中提炼铜。
在矿石提取方法中,矿石经过破碎和细粉,然后以熔融方式进行精炼,以分离金属铜,称为原料铜。
而在铜精矿提炼方法中,铜精矿经过电解技术、萃取技术、浸出技术等进行提炼,然后再加工制成成品铜。
总的来说,铜与其化合物已经成为一种广泛用于工业和建筑等领域的重要材料,它们具有出色的电导性、机械强度和耐腐蚀性等特性,
使得它们在许多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它们的生产方法也灵活多样,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生产出各种不同的铜及其化合物。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铜及其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必需品,用于各种领域,具有特殊的性能和高效的生产方法,它们在未来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铜及其化合物知识点讲解一、铜的性质1.物理性质:铜是一种红色的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
它的密度为8.96克/立方厘米,熔点为1083℃,沸点为2595℃。
2.化学性质:铜在常温下稳定,但受空气中的氧气和湿气影响会逐渐变成深绿色的“铜绿”。
铜的最常见化合价为+1和+2,在化合物中可以形成氧化物、硫化物、氯化物等多种化合物。
二、铜的应用1.电工行业:由于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广泛用于电线、电缆、变压器线圈等电工设备中。
铜导线具有较低的电阻率和较高的传导性能,可以保证电能的有效输送。
2.冶金工业:铜是一种重要的冶金原料,广泛用于制造铜合金、铜管、铜板等冶金产品。
铜合金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领域。
3.化工行业:铜盐是广泛应用的铜化合物。
铜硫酸盐、铜乙酸盐等广泛用于农业杀菌剂、兽药、木材防腐等领域。
铜催化剂也是许多有机合成反应中的重要催化剂。
4.装饰工艺品:铜和铜合金具有美观的外观和良好的加工性能,被广泛用于制作工艺品、雕塑、钟表等装饰品。
三、铜的主要化合物1.氧化物:铜氧化物包括氧化亚铜(Cu2O)和氧化铜(CuO)。
氧化亚铜是一种红色固体,被广泛应用于染料工业和电池制造等领域。
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硫化物:铜硫化物包括二硫化二铜(Cu2S)和硫化铜(CuS)。
二硫化二铜是一种黑色结晶固体,用作染料和催化剂。
硫化铜是一种绿色结晶固体,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3.氯化物:铜氯化物主要有氯化亚铜(CuCl)和氯化铜(CuCl2)。
氯化亚铜是一种白色结晶固体,在化学分析中常用作试剂。
氯化铜是一种绿色结晶固体,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总结:铜及其化合物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
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工设备和冶金工业。
铜化合物则具有多种应用,如染料工业、农药、化工原料等。
深入了解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铜及其化合物知识梳理1.铜(1)物理性质:紫红色固体,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热性和导电性。
(2)化学性质①常温下,铜在干燥的空气中性质稳定,但在潮湿的空气里则会被锈蚀,在其表面逐渐形成一层绿色的铜锈。
有关化学方程式:2Cu +O 2+CO 2+H 2O===Cu 2(OH)2CO 3。
②铜丝与硫蒸气反应的方程式:2Cu +S=====△Cu 2S③与氧化性酸反应:a .与浓硫酸共热的化学方程式: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b .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Cu +8H ++2NO -3===3Cu 2++2NO ↑+4H 2O c .与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 +4H ++2NO -3===Cu 2++2NO 2↑+2H 2O 。
④与盐溶液反应与FeCl 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 3++Cu===2Fe 2++Cu 2+。
2.铜的重要化合物(1)氧化物①CuO :黑色难溶于水的固体,与酸(H +)反应,可以用H 2、CO 、Al 还原出Cu 。
②Cu 2O :a.砖红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b.与酸反应(H+)为Cu2O+2H+===Cu+Cu2++H2O。
c.Cu2O遇到HNO3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u2+。
(2)氢氧化铜——蓝色难溶物,是一种弱碱。
(3)铜盐①Cu2(OH)2CO3:名称为碱式碳酸铜,是铜绿、孔雀石的主要成分。
△②CuSO4:白色粉末,可由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得到,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CuSO4+5H2O。
③铜盐的毒性:铜盐溶液有毒,主要是因为铜离子能与蛋白质作用,使蛋白质变性失活,利用这一性质用胆矾、熟石灰、水配成波尔多液,杀灭植物的病毒。
[名师点拨]涉铜警示点1.铜为变价金属,与Cl2反应生成CuCl2,与S反应生成Cu2S。
2.Cu与稀H2SO4不反应,但在通入O2的条件下,Cu可在稀H2SO4中逐渐溶解:2Cu+O2+2H2SO4===2CuSO4+2H2O。
第4讲铜及其化合物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一、铜及其化合物1.单质铜(1)物理性质:紫红色固体,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热性和导电性。
(2)化学性质a.常温下,铜在干燥的空气中性质稳定,但在潮湿的空气里会被锈蚀,在其表面逐渐形成一层绿色的①。
有关化学方程式为②。
b.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铜在空气中加热:③;铜丝在硫蒸气中反应:④。
2.铜的重要化合物(1)Cu2(OH)2CO3的名称为⑤,是铜绿、孔雀石的主要成分,受热分解可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CuO+CO2↑+H2O;可溶于稀硫酸,离子方程式为Cu2(OH)2CO3+4H+2Cu2++CO2↑+3H2O。
(2)黑色氧化铜在高温下分解为红色的Cu2O,化学方程式为4CuO2Cu2O+O2↑。
(3)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为白色的硫酸铜粉末,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CuSO4+5H2O。
(4)红色的Cu2O与稀硫酸反应,溶液变蓝,同时生成红色的单质铜,离子方程式为Cu2O+2H+Cu+Cu2++H2O。
二、不同活动性金属的性质三、金属矿物的开发和利用1.金属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态除了⑥、⑦等极少数金属外,绝大多数金属以⑧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
在这些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元素都显⑨价。
2.金属冶炼的实质使金属化合物中的金属离子⑩电子被为金属单质的过程:+ne-M。
3.金属冶炼的一般步骤4.金属冶炼的方法(1)热分解法冶炼金属如:2HgO2Hg+O2↑,2Ag2O4Ag+O2↑。
用热分解法冶炼金属的特点:金属元素的金属性,金属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其金属离子得到电子,该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稳定性。
(2)热还原法冶炼金属①焦炭还原法。
如:C还原ZnO、CuO,其化学方程式依次为C+2ZnO2Zn+CO2↑,C+2CuO2Cu+CO2↑。
②一氧化碳还原法。
如:CO还原Fe2O3、CuO,其化学方程式依次为3CO+Fe2O32Fe+3CO2,CO+CuOCu+CO2。
1.铜的化合物Cu(Ⅰ)的化合物呈白色或无色,Cu+价电子构型为d10,不发生d-d跃迁。
Cu(Ⅱ)的化合物呈现颜色,Cu2+价电子构型为d9,发生d-d跃迁。
Cu(Ⅲ)的化合物:K3CuF6(淡绿色),具有强氧化性。
几种常见的铜的化合物:氧化亚铜氧化铜氢氧化铜碱式碳酸铜氯化亚铜氯化铜(1) 铜(Ⅰ)的化合物检验糖的存在。
--+++−→−∆+4OHO 2H O H C )O(s,Cu O H C ]2[Cu(OH)271262612624红△医生用此法可检验糖尿病2900CCuO+Cu Cu O−−−−→。
(1) 铜(Ⅰ)的化合物2O 212Cu(s)+22Cl 21CuCl(s)C990(s)CuCl +−−−→−︒1800℃22O 21)O(s,Cu C11002CuO(s)+−−−→−︒暗红• Cu(Ⅰ)化合物与氧作用:4CuO C200O O 2Cu −−−→−︒+)O (2除去氮气中微量• 固态Cu(Ⅰ)化合物比Cu(Ⅱ)化合物稳定性高(1) 铜(Ⅰ)的化合物2Cu + Cu2++Cu , =1.0×106 K• Cu(Ⅰ) 在溶液中不稳定:224242Cu O+H SO (s)Cu SO (s)H O−−→+4CuSO (s)Cu+• Cu(Ⅰ)的沉淀物不易歧化 Cu 2+ Cu + Cu0.161V 0.52V Cu 2+ CuCl Cu0.561V 0.117V 对比:水溶液:(右)> (左),Cu +歧化。
E E2Cu + Cu2++Cu , =1.0×106 KO H 2CuCl(s)HCl 2O Cu 22+−→−+• Cu(Ⅰ)配合物的配位数多为2,配体浓度增大时,也可能形成配位数为3或4的配合物。
spsp2 sp3• Cu+为软酸,与下列配体形成配合物,稳定性大小顺序:Cl-<Br-<I-<SCN-<NH3<S2O32-<CS(NH2)2<CN-• Cu(Ⅰ)配合物不易发生歧化反应Cu 2+ 0.447V [CuCl 2]- 0.232V Cu22Cu Cu4Cl ()2[CuCl ]()+--++−−→浓盐酸土黄色△[CuCl 2]- 稀释CuCl(s, 白色)+Cl-• Cu(Ⅰ)配合物吸收CO和烯烃:[CuCl 2]- + CO [CuCl2(CO)]-[CuCl 2]- + C2H4 [CuCl2(C2H4)]-[Cu(NH 3)2]+ + CO [Cu(NH3)2(CO)]+ CH2CH2OH)2]+ + C2H4[Cu(NH[Cu(NH2CH2CH2OH)2(C2H4)]+ 用于石油气中分离出烯烃。
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一、目标要求:
知识目标:1.了解铜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
3.掌握的Fe 2+、Fe 3+的检验方法。
能力目标: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总结,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铜的化学性质。
三、课堂互动
【问题导学】预习时顺带把这些问题解决了,试试你的身手呀!
一、铜
1、原子结构:原子序数为29,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4周期、第IB 族,最外层有1个电子,
常见化合价有+1、+2价。
2、物理性质:纯铜呈暗红色,属有色金属,导电导热性、延展性良好,焰色反应呈绿色。
3、化学性质:铜是一种较不活泼的金属,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原子之后。
(1)与O 2的反应
在空气中或O 2中加热表面变黑:2Cu + O 2 == 2CuO ,利用此反应可除去混在H 2、CO 中的少
量O 2。
(2)与O 2、CO 2、H 2O 的作用
在潮湿的空气中铜可生成铜绿,2Cu + O 2 +CO 2 + H 2O == Cu 2(OH)2CO 3
(3)与其他非金属的反应 Cu 在Cl 2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烟:Cu + Cl 2 == CuCl 2;
在硫蒸气里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4)与酸的反应
①与稀盐酸、稀H 2SO 4不反应;
②与浓H 2SO 4反应:
③与硝酸反应:
(浓)
(稀)
(5)与盐溶液反应:
二、铜的化合物
1、氧化物
CuO 是不溶于水的碱性氧化物,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在加热时能被CO 、H 2、C 等还原:
,
;可与酸反应:。
Cu 2O 呈砖红色,可用于制红色玻璃,Cu 2O 本身较稳定,但在酸液中易发生歧化反应生成
Cu 和Cu 2+。
Δ 点燃
2、Cu(OH)2
(1)难溶性碱,可与酸反应:。
(2)受热易分解:
(3)制备:可溶性铜盐与强碱反应:(蓝色絮状沉淀)。
3、铜盐
常见的铜盐有等。
(1)颜色:无水CuCl2呈棕黄色,硫酸铜晶体(CuSO4·5H2O,又称胆矾或蓝矾)呈蓝色,其浓溶液呈绿色,无水硫酸铜呈白色,Cu(NO3)2及其溶液呈蓝色。
常用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检验水蒸气或水的存在。
(2)化学性质。
①水解性,其水溶液显弱酸性:
②氧化性,与金属单质反应:。
③与强碱反应:。
④胆矾受热可失去结晶水变成白色粉末,过热时,CuSO4会进一步分解出CuO。
⑤可溶性铜盐能与H2S或S2-反应生成黑色的CuS沉淀,它难溶于强酸,常用于Cu2+的检验。
⑥铜盐的电解:
经典例题
例1(2004北京)从矿物学资料查得,一定条件下自然界存在如下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5mol 10mol电子转移
C.
D.
例2(2004上海)CuS CuS
)
A. 将两种样品分别溶于硝酸,区别所产生的气体
B. 将两种样品分别溶于硝酸,区别溶液的颜色
C.取两种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在高温灼烧,区别残留固体的质量
D. 取两种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在高温灼烧,区别残留固体的颜色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将8.4 g铁粉和3.2 g硫粉均匀混合密闭加热至红热,冷却后加入足量的盐酸,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是()A.1.12 L B.2.24 L C.3.36 L D.4.48 L
2、人体血红蛋白中含有Fe2+离子,如果误食亚硝酸盐,会使人中毒,因为亚硝酸盐会使Fe2+离子转变成Fe3+离子,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O2结合的能力。
服用维生素C可缓解亚硝酸盐的中毒,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A、酸性
B、碱性
C、氧化性
D、还原性
3、能与Fe3+反应,且能证明Fe3+具有氧化性的是①SCN-②Fe ③Fe2+④Cu⑤H2S ⑥OH-()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③⑥D.①②⑤
4、将适量的铁粉加入FeCl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Fe3+和Fe2+浓度相等,则已反应的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3
B、3∶2
C、1∶2
D、1∶1
5、在含有Fe3+、Fe2+、Cu2+的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固体残渣用盐酸处理有气体放出,则与铁粉反应后的溶液中离子最多的是()
A、Fe3+
B、Fe2+
C、Cu2+
D、H+
6、某铁的氧化物,用7mol·L-l的盐酸100mL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再通入0.56L标准状况下的氯气时,刚好使溶液中Fe2+完全转化为Fe3+。
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FeO B.Fe3O4C.Fe4O5 D.Fe5O7
7、在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2FeCl2+CuCl2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A.烧杯中有铜无铁B.烧杯中有铁无铜C.烧杯中铁铜都有D.烧杯中铁铜都无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Fe3++Fe2Fe2+
B.氯化镁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Ag++Cl-2Fe3++Br2+4Cl-
D.氢氧化铜溶于稀硫酸中Cu(OH)2+2H+=Cu2++2H2O
9、将Cu片放入0.1mo1·L-1FeCl3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Cu片,溶液中c(Fe3+)∶c(Fe2+)=2∶3,则Cu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3∶2 B.3∶.4∶3 D.3∶4
二、填空题
1、在FeCl3稀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后呈血红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若先往FeCl3溶液中加入一些NaF溶液,再滴加KSCN溶液,则不呈血红色;若再加入足够量FeCl3溶液,则会呈现血红色。
对这一现象,有三种解释:①F-离子能还原Fe3+离子,使之转化为Fe2+离子;②F-离子能与Fe3+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③F-离子能与SCN-离子反应,消耗了加入溶液中的SCN-离子。
对以上三种解释,认为错误的是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2
3、将Fe粉、Cu粉、FeCl3溶液、FeCl2溶液和CuCl2溶液,混合于某容器中充分反应(假定容器不参与反应),试判断下列情况下溶液中存在的金属离子和金属单质。
(1)若铁粉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_________;
(2)若氯化铜有剩余,则容器中还可能有_________;
(3)若氯化铁和氯化铜都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________,可能有________。
(4)若氯化铁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_________。
(5)由以上反应可知离子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
三、计算题
1、13、将54.4 g铁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中加入200 mL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放出氢气4.48 L(标准状况).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不显红色,且无固体剩余物,求:
①混合物中铁和氧化铁各是多少克?
②原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③反应后得到FeSO4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
1、Fe3++3SCN-Fe(SCN)3 ①、③因为①F-离子还原性很弱,不能使Fe3+还原为Fe2+;③F-不能与SCN-离子反应,SCN-离子没有被消耗掉,所以当再加入FeCl3时,溶液又呈血红色
+
三、计算题
1、解:设铁粉的物质的量为X,氧化铁的物质的量为Y。
据:Fe +H2SO4=== FeSO4+H2和Fe +2Fe3+=== 3Fe2+可以得到:
X- Y= 0.2 mol,
56X + 160Y= 54.4 g 解得:X=0.4mol ,Y=0.2mol 。
所以铁的质量为22.4g,氧化铁的质量为32g。
(2)反应中共生成FeSO4 0.8mol,所以消耗H2SO4的物质的量为0.8mol,
稀硫酸的浓度为0.8mol/0.2L=4.0mol/L。
(3)根据铁元素的物质的量守恒,反应后FeSO4的物质的量为0.8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