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七年级上-直线与角练习题

数学-七年级上-直线与角练习题

数学-七年级上-直线与角练习题
数学-七年级上-直线与角练习题

数学七年级上第4章 直线与角检测题

(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13·福州中考)如图,

,若∠1=40°,则∠2的度数是( )

A.20°

B.40°

C.50°

D.60° 2.(2013·南京中考)如图,一个几何体上半部为正四棱锥,下半部为立方体,且有一个面涂有颜色,下列图形中,是该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的是( )

第2题图 A B C D

3.(2013·武汉中考)两条直线最多有1个交点,三条直线最多有3个交点,四条直线最多有6个交点,…,那么六条直线最多有( )

A.21个交点

B.18个交点

C.15个交点

D.10个交点 4.(2013·重庆中考)已知

=65°,则

的补角等于( )

A.125°

B.105°

C.115°

D.95°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①教科书是长方形;②教科书是长方体,也是棱柱;③教科书的表面是长方形.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6. 如果∠1与∠2互补,∠2与∠3互余,则∠1与∠3的关系是( ) A.∠2=∠3 B.

C.

D.以上都不对

7. 在直线l 上顺次取A 、B 、C 三点,使得AB =5㎝,BC =3㎝,如果O 是线段AC 的中点,那么线段OB 的长度是( )

A .2㎝

B .0.5㎝

C .1.5㎝

D .1㎝

8. 下列四个生活、生产现象:①用两个钉子就可以把木条固定在墙上;②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树所在的直线;③从A 地到B 地架设电线,总是尽可能沿着线段

架设;④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其中可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来解释的现象有(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9. 如图,下列关系式中与图不符合的式子是( ) A . B . C .

D .

1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第1题图

21

B

C

O

A

第9题图

A .180°的角是补角

B .110°和90°的角互为补角

C .10°、20°、60°的角互为余角

D .120°和60°的角互为补角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2013·长沙中考)已知

=67°,则

的余角等于 度.

12. 如图,∠AOC =∠BOD =78°,∠BOC =35°,则

∠AOD = . 13.有下列语句:

①在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直线最短; ②线段是点与点的距离; ③取直线

的中点;

④反向延长线段

,得到射线

,其中正确的是 .

14. 要在墙上钉一根木条,至少要用两个钉子,这是因为: . 15. 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余角的3倍,则这个角的度数是 . 16. 已知直线上有A ,B ,C 三点,其中AB =5 cm,BC =2 cm,则AC =_______. 17. 计算:180°2313′6″__________. 18. 若线段,C 是线段AB 上的任意一点,M 、N 分别是AC 和CB 的中点,则

MN =_______.

三、解答题(共46分)

19. (6分)将下列几何体与它的名称连接起来.

圆锥 三棱锥 圆柱 正方体 球 长方体

20.(8分)如图所示,线段AD =6 cm ,线段AC =BD =4 cm ,E 、F 分别是线段AB 、CD 的中点,求EF .

21.(8分)如图,已知三点.

(1)画直线

第20题图

第12题图

(2)画射线;

(3)找出线段的中点,连结;

(4)画出的平分线与相交于,与相交于点.

第21题图

第22题图

22.(8分)如图,°,°,求、

的度数.

23. (8分)火车往返于A、B两个城市,中途经过4个站点(共6个站点),不同的车站往返需要不同的车票.

(1)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车票?

(2)如果共有≥3)个站点,则需要多少种不同的车票?

24. (8分)如图,数一数以O为顶点且小于180°的角一共有多少个?你能得到解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吗?

第24题图

16.3 cm 或7 cm 解析:当三点按

的顺序排列时,

;当

三点,按

的顺序排列时,

.

17.156°46′54″ 解析:原式=179°59′60″-23°13′6″156°46′54″.

18. 解析:.

19.分析:正确区分各个几何体的特征. 解:

圆锥 三棱锥 圆柱 正方体 球

长方体

20.解:如题图,∵ 线段AD =6 cm ,线段AC =BD =4 cm , ∴ 4462(cm)BC AC BD AD =+-=+-=. ∴ 624(cm)AB CD AD BC +=-=-=. 又∵ E 、F 分别是线段AB 、CD 的中点, ∴ 11,2

2EB AB CF CD =

=

,

∴ 111()2(cm).2

2

2

EB CF AB CD AB CD +=

+

=

+=

∴ 224(cm).EF EB BC CF =++=+= 答:线段EF 的长为4 cm.

21.分析:(1)根据直线是向两方无限延长的画出直线即可;

(2)根据射线是向一方无限延长的画出射线即可; (3)找出

的中点,画出线段

即可;

(4)画出∠的平分线即可.

解:如图所示.

22.分析:(1)根据∠AOC=∠AOD+∠COD,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2)根据∠AOD、∠COD、∠BOC、∠AOB四个角的度数和等于360°解答.

解:(1)∵∠AOD=90°,∠COD=42°,∴∠AOC=∠AOD+∠COD=90°+42°=132°.

(2)∵∠AOD∠COD∠BOC∠AOB360°,

∴∠AOB360°∠AOD∠COD∠BOC=360°90°42°90°138°.

23.解:(1)两站之间的往返车票各一种,即两种,则6个车站的票的种类数=6×5=30种. (2)个车站的票的种类数=种.

24. 解:图中以为顶点且小于180°的角有,

一般地,如果∠MOG小于180°,且图中一共有条射线,

则角一共有:(个).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4章 直线与角 4.4 角教案 (新版)沪科版.doc

4.4 角 第1课时角的表示和度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角的有关概念,认识角的表示,会读、写角、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在图中及实例中找角,培养观察力,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动手、动脑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数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难点】掌握角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展示三角板、五角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三角板、五角星. 师:为什么这么叫呢? 生:因为三角板有三个角、五角星有五个角.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角,谁能说说自己见过的角? 生:课本有四个角.衣领有尖尖的角,剪刀张开也有角,钟表指针形成角.射击运动员射击时也有角度的调整…… 师:生活中处处都能见到角,角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走进角的世界,一起来研究角. 板书:角的表示与度量 活动(一) 角的认识 师:角是一个几何图形,请大家说说角是由什么图形构成的? 学生看书回答. 师:如果我们把角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那么始边与终边又是指什么? 学生看图回答. 师:角的定义有静态和动态的两种.运动的观点定义的角,始边旋转经过的部分是角的内部,未经过的部分是角的外部. 师:知道什么是平角、周角、直角吗? 学生看书回答. 师:1.构成角的要素是顶点、两条边. 2.每个角都有两条边,这两条边都是射线. 3.角的两边有公共端点. 活动(二) 角的表示方法

师:我们怎样表示角呢?请同学们看课本上说了几种表示方法? 学生看书后回答. 师:角通常用符号“∠”表示,我们给它取一个最简洁的名字,标出∠1,除了这种记读方法外,还可以把角的一条边标为“A”,顶点标“B”,另一条边标为“C”这个角就记作:∠ABC 或∠B,读作:角ABC或角B.也可以用希腊字母表示. 师:1.用三个大写字母可以表示一个角,三个字母的顺序有规定,顶点的字母必须写在中间,顶点的字母不一定用O,角的两边的字母也随意,当顶点只有一个角时,也可以用顶点的字母表示. 2.用数字或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角时,不能角中有角. 二、新课讲授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角是一条直线 B.周角是一条射线 C.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是角 D.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叫做角 2.如图,图中共有多少个角?请用适当的方法表示这些角.(不包括平角) 学生观察,上黑板表示. 师:(1)可标上字母,用字母表示;(2)也可标上数字、希腊字母表示. 活动(三) 角的度量. 师:角用什么来度量呢?角的单位是什么? 生:量角器,度. 师:(出示量角器)知道怎样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吗?请大家看操作(演示). 师:看懂了吗?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怎样量?分几步进行? 生:(1)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 (2)零度刻字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3)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师:我们把量角的方法归纳为“两重合,一看”. (教师演示)量角的过程中注意:如果角的一条边和外圈零刻度线重合,就看外圈刻度.如果角的一条边和内圈零刻度线重合,就看内圈刻度.现在谁看出了我们量的度数? 学生回答. 三、课堂小结 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角的概念,角是由什么构成的图形? 2.如果从运动的观点来看,角又是怎样形成的? 3.你学会了怎样表示角吗? 4.你学会了怎样度量角吗? 第2课时度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目标

最新七年级数学直线与角单元测试题教程文件

第四章直线与角测试卷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 (1)射线AB 和射线BA 是同一条射线 (2)延长射线MN 到C (3)延长线段MN 到A 使NA==2MN (4)连结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A .1 B .2 C .3 D .4 2.如图,C 是线段AB 的中点,D 是CB 上一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CD=AC-BD B .CD=2 1 BC C .CD= 2 1 AB-BD D .CD=AD-BC 3.如果线段AB=13cm,MA+MB=17 cm,那么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M 点在线段A B 上. B .M 点在直线AB 上. C .M 点在直线AB 外. D .M 点可能在直线AB 上,也可能在直线AB 外. 4.下列图形中,能够相交的是( ). 5.如图,小华的家在A 处,书店在B 处,星期日小明到书店去买书,他想尽快的赶到书店,请你帮助他选择一条最近的路线( ). A .A →C →D →B B .A →C →F →B C .A →C →E →F →B D .A →C →M →B 6.下列各角中是钝角的是 ( ) A 、1/5周角 B 、2/3平角 C 、1/4周角 D 、2直角 7.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所有小于平角的有 ( ) A 、9个 B 、10个 C 、11个 D 、12个 8.锐角加上锐角的和是 ( ) A 、锐角 B 、直角 C 、钝角 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9.将一正方体纸盒沿下右图所示的线剪开,展开成平面图,其展开图的形状为( ). 第2题图 第4题图 第5题图

七年级数学-直线与角单元测试

七年级数学-直线与角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 1.如右图是每个面上都有一个汉字的正方体的一种展开图,那么在原正方体的“着”相对的面上的汉字是() A. 冷 B. 静 C. 应 D. 考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四棱柱 B. 棱柱的侧面都是四边形 C. 柱体的上下底面形状相同 D. 圆柱只有底面为圆的两个面 3.射线OA和射线OB是一个角的两边,这个角可记为(). A. ∠AOB B. ∠BAO C. ∠OBA D. ∠OAB 4.如图,已知在Rt△ABC中,∠ABC=90°,点D是BC边的中点,分别以B、C为圆心,大于线段BC长度一半的长为半径圆弧,两弧在直线BC上方的交点为P,直线PD交AC于点E,连接BE,则下列结论:①ED⊥BC;②∠A=∠EBA;③EB平分∠AED;④ED= AB中,一定正确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如图,一根长为10厘米的木棒,棒上有两个刻度,若把它作为尺子,量一次要量出一个长度,能量的长度共有() A.7个 B.6个 C.5个 D.4个

6.下面的几何体是圆柱的是() A. B. C. D. 7.3°=() A. 180′ B. 18′ C. 30′ D. 3′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直线有两个端点 B. 射线有两个端点 C. 有六边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六边形 D.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9.已知线段AB=5,C是直线AB上一点,BC=2,则线段AC长为() A. 7 B. 3 C. 3或7 D. 以上都不对 10.已知∠α=18°18′,∠β=18.18°,∠γ=18.3°,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α=∠β B. ∠α<∠β C. ∠α=∠γ D. ∠β>∠γ 二.填空题(共8题;共28分) 11.如图,根据尺规作图所留痕迹,可以求出∠ADC=________ °. 12.如图,该图中不同的线段数共有________ 条. 13.计算:12°24′=________°;56°33′+23°27′=________ °. 14.如图,C、D是线段上的两点,且D是线段AC的中点,若AB=10cm,BC=4cm,则BD的长为 ________ cm 15.计算:180°﹣20°40′=________.

数学七年级上册直线与角单元测试卷

直线与角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 1.如右图是每个面上都有一个汉字的正方体的一种展开图,那么在原正方体的“着”相对的面上的汉字 是() A. 冷 B. 静 C. 应 D. 考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四棱柱 B. 棱柱的侧面都是四边形 C. 柱体的上下底面形状相同 D. 圆柱只有底面为圆的两个面 3.射线OA和射线OB是一个角的两边,这个角可记为(). A. ∠AOB B. ∠BAO C. ∠OBA D. ∠OAB 4.如图,已知在Rt△ABC中,∠ABC=90°,点D是BC边的中点,分别以B、C为圆心,大于线段BC长度一半的长为半径圆弧,两弧在直线BC上方的交点为P,直线PD交AC于点E,连接BE,则下列结论:①ED ⊥BC;②∠A=∠EBA;③EB平分∠AED;④ED= AB中,一定正确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如图,一根长为10厘米的木棒,棒上有两个刻度,若把它作为尺子,量一次要量出一个长度,能量的长度共有() A.7个 B.6个

C.5个 D.4个 6.下面的几何体是圆柱的是() A. B. C. D. 7.3°=() A. 180′ B. 18′ C. 30′ D. 3′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直线有两个端点 B. 射线有两个端点 C. 有六边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六边形 D.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9.已知线段AB=5,C是直线AB上一点,BC=2,则线段AC长为() A. 7 B. 3 C. 3或7 D. 以上都不对 10.已知∠α=18°18′,∠β=18.18°,∠γ=18.3°,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α=∠β B. ∠α<∠β C. ∠α=∠γ D. ∠β>∠γ 二.填空题(共8题;共28分) 11.如图,根据尺规作图所留痕迹,可以求出∠ADC=________ °. 12.如图,该图中不同的线段数共有________ 条. 13.计算:12°24′=________°;56°33′+23°27′=________ °. 14.如图,C、D是线段上的两点,且D是线段AC的中点,若AB=10cm,BC=4cm,则BD的长为________ cm 15.计算:180°﹣20°40′=________.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_直线与角练习题(附解析)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直线与角练习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学校:_______姓名:_______班级:_______考号:________ 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已知和之和为,这两个角的平分线所成的角()A.一定是直角B.一定是锐角C.一定是钝角D.是直角或锐角 2、若把一个平角三等分,则两旁的两个角的平分线所组成的角等于() A.平角B.平角C.平角D.平角 3、画一个钝角∠AOB,然后以O为顶点,以OA为一边,在角的内部画一条射线OC,使∠AOC=90°,正确的图形是() 4、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A的方向是北偏东30° B.OB的方向是北偏西60° C.OC的方向是北偏西75° D.OC的方向是南偏西75° 5、如图,射线OA表示的方向是()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偏南10°; D.南偏西10°; 6、线段AB=5㎝,BC=2㎝,则A、C两点间的距离为() A、7㎝ B、3㎝ C、7㎝或3㎝ D、不小于3㎝且不大于7㎝ 7、如图所示,C是AB的中点,D是BC的中点,下面等式不正确的是() A.CD=AC-BD B.CD=AD-BC C.CD=AB-BD D.CD=AB 8、平面上有四点,过其中每两点画出一条直线,可以画直线的条数为( ) A.1或4 B.1或6 C.4或6 D.1或4或6 9、已知线段AB,反向延长AB到C,使AC=BC,D为AC中点,若CD=2,则AB 等于() A.4B.6C.8D.10 10、线段AB上有点C,点C使AC:CB=2:3,点M和点N分别是线段AC和线段CB的中点,若MN=4,则AB的长是() A.6;B.8;C.10;D.12 11、M、N两点的距离是20厘米,有一点P,如果PM+PN=30厘米,那么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点P必在线段MN上 B.点P必在直线MN外 C.点P必在直线MN上 D.点P可能在直线MN上,也可能在直线MN外 更多功能介绍https://www.doczj.com/doc/3a16141612.html,/zt/ 12、如图所示,直线L,线段a,射线OA,能相交的几组图形是( ) A.(1)(3)(4) B.(1)(4)(5) C.(1)(4)(6) D.(2)(3)(5)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4直线与角试卷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 (1)射线AB 和射线BA 是同一条射线 (2)延长射线MN 到C (3)延长线段MN 到A 使NA==2MN (4)连结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A .1 B .2 C .3 D .4 2.如图,C 是线段AB 的中点,D 是CB 上一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CD=AC-BD B .CD=2 1 BC C .CD= 2 1 AB-BD D .CD=A D-BC 3.如果线段AB=13cm,MA+MB=17 cm,那么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M 点在线段A B 上. B .M 点在直线AB 上. C .M 点在直线AB 外. D .M 点可能在直线AB 上,也可能在直线AB 外. 4.下列图形中,能够相交的是( ). 5.如图,小华的家在A 处,书店在B 处,星期日小明到书店去买书,他想尽快的赶到书店,请你帮助他选择一条最近的路线( ). A .A →C →D →B B .A →C →F →B C .A →C →E →F →B D .A →C →M →B 6.下列各角中是钝角的是 ( ) A 、1/5周角 B 、2/3平角 C 、1/4周角 D 、2直角 7.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所有小于平角的有 ( ) A 、9个 B 、10个 C 、11个 D 、12个 第2题图 第4题图 第5题图

8.锐角加上锐角的和是 ( ) A 、锐角 B 、直角 C 、钝角 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9.将一正方体纸盒沿下右图所示的线剪开,展开成平面图,其展开图的形 状为( ). 10.如图,四个几何体分别为长方体、圆柱体、球体和三棱柱,这四个几何 体中有三个的某一种视图都是同一种几何图形,则另一个几何体是( ) A .长方体 B .圆柱体 C .球体 D .三棱柱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我们在用玩具枪瞄准时,总是用一只眼对准准星和目标,用数学知识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 . 12.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则交点有_______________个. 13.一个角等于它的补角的5倍,则这个角的补角的余角是 . 14.图中的锐角共有__________ 个. 15.如图,该图形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个正方体形,折好以后,与“静”字相对的字是 . 第9题图 第10题图 考 应 静 冷 着 沉 第15题图 第14题图

七年级上第4章直线与角测试卷及答案(沪科版)

《第4章 直线与角》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若∠α+∠β=180°,∠β+∠γ=180°,则∠α与∠γ的关系是( ) A. 互余 B. 互补 C. 相等 D. ∠α=90°+∠γ 2.∠α的余角是23°17'38″,∠β的补角是113°17'38″,那么∠α和∠β的大小关系是( ) A. ∠α>∠β B. ∠α=∠β C. ∠α<∠β D. 不确定 3.线段AB =9,点C 在AB 上,且有AC = 31AB ,M 是AB 的中点,则MC 等于( ) A. 23 B. 32 C. 29 D. 2 15 4.一个角的余角和这个角的补角也互为补角,那么这个角的度数等于( ) A. 90° B. 75° C. 45° D. 15° 5.如图,可以用字母表示出来的不同射线和线段( ) A. 3条线段,3条射线 B. 6条线段,6条射线 C. 6条线段,4条射线 D. 3条线段,1条射线 6.如图所示,由A 到B 有(1)(2)(3)三条路线,最短的路线选(1)的理由是( ) A. 因为它是直的 B.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D. 两点之间距离的定义 B O (第5题) (第6题) 7.在8:30时,时钟上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夹角为( ) A. 85 B. 75 C. 70 D. 60 8.已知点A 、B 、C 都是直线l 上的点,且AB=5cm ,BC=3cm ,那么点A 与点C 之间的距离是( ). A .8cm B .2cm C .8cm 或2cm D .4cm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6分) 9.已知∠α=30°12′,则∠α的余角=________,∠α的补角=________。 10.若从点A 看点B 是北偏东60°,那么从点B 看点A 是________。 11.34.37°=________度________分________秒。 12.一条直线上有100点,则一共有________条射线。 13.如果一个角是它余角的4倍,则这个角度为________。 14.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大________度。 15.一个角和它补角的比是4︰5,则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是 。 16.线段AB 被分为2︰3︰4三部分,已知第一部分中点和第三部分中点的距离是5.4cm ,那么线段 AB 的长为 。 三、解答题(第17题8分,其余每题10分,共68分) 17. 360°÷7(精确到1分)。

七年级数学直线与角

初中数学评教活动参评说课稿 界首一中张贺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界首一中的数学教师张贺,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华东版数学第一册第四章《直线与角》的第1课时。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活动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设计说明几个方面谈谈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是初中几何教学的开篇,在此之前,学生习惯于数字运算,从本章开始由数量转入到空间形式,从具体运算转入到逐步进行演绎推理的学习。而本节又是几何教学的入门课,如何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对几何产生兴趣,是学习本节的关键,为今后系统学习几何知识做好心里准备。 2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了解几何研究的对象,结合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3 教学难点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许多图形知识,但大都是直观形象的,主要属于感性认识阶段。在本节教学中关于体、面、线、点以及几何图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概念的教学也应从直观教育入手,不易较多上升理性认识。因此如何把握课堂教学深浅尺度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生情况 初一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阶段,也正是由代数运算向几何推理过渡的较好时期。在小学学习的有关图形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几何知识的条件已经具备,因此从本节开始进行几何教学是切实可行的。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界首一中开展“现代化小班教育”的远程实验班,通过前阶段的教学,学生已经初步具有自学能力和分组讨论的经验,这为我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保障。 三教学目标 初一几何课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素质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结合起来,为创造性人才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中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的贯彻更为关键。因此,结合本节教材,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几何研究的对象;了解体、面、线、点以及几何图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概念。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的能力,拓展空间观念;了解学习几何的方法。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了解几何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行“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教育;通过小组交流讨论,

数学-七年级上-直线与角练习题

数学七年级上第4章 直线与角检测题 (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13·福州中考)如图, ,若∠1=40°,则∠2的度数是( ) A.20° B.40° C.50° D.60° 2.(2013·南京中考)如图,一个几何体上半部为正四棱锥,下半部为立方体,且有一个面涂有颜色,下列图形中,是该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的是( ) 第2题图 A B C D 3.(2013·武汉中考)两条直线最多有1个交点,三条直线最多有3个交点,四条直线最多有6个交点,…,那么六条直线最多有( ) A.21个交点 B.18个交点 C.15个交点 D.10个交点 4.(2013·重庆中考)已知 =65°,则 的补角等于( ) A.125° B.105° C.115° D.95°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①教科书是长方形;②教科书是长方体,也是棱柱;③教科书的表面是长方形.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6. 如果∠1与∠2互补,∠2与∠3互余,则∠1与∠3的关系是( ) A.∠2=∠3 B. C. D.以上都不对 7. 在直线l 上顺次取A 、B 、C 三点,使得AB =5㎝,BC =3㎝,如果O 是线段AC 的中点,那么线段OB 的长度是( ) A .2㎝ B .0.5㎝ C .1.5㎝ D .1㎝ 8. 下列四个生活、生产现象:①用两个钉子就可以把木条固定在墙上;②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树所在的直线;③从A 地到B 地架设电线,总是尽可能沿着线段 架设;④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其中可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来解释的现象有(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9. 如图,下列关系式中与图不符合的式子是( ) A . B . C . D . 1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第1题图 21 B C O A 第9题图

直线与角

直线与角 一、知识梳理 1. 直线、射线、线段 (1)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 (2)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3)两点之间吗,线段最短. 2. 角 (1)角平分线; (2)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3)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3. 尺规作图 (1)作线段; (2)作角. 二、例题讲解 1. 直线、射线、线段 例1. 下列关于作图的语句中正确的是( ) A .画直线A B =10厘米 B .画射线OB =10厘米 C .已知A ,B ,C 三点,过这三点画一条直线 D .过直线AB 外一点画一条直线和直线AB 相交 例2 . 如图,已知AB 和CD 的公共部分BD =13AB =14 CD ,线段AB ,CD 的中点E ,F 之间的距离是10 cm ,求 AB ,CD 的长.

2. 角及角的有关计算 例3. 4点10分,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 A.55°B.65° C.70°D.以上结论都不对 例4. 如图所示,两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O重合在一起,且OB恰好平分∠COD,则∠AOD 的度数是________度. 例5. 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OC,OD是从O点引出的两条射线,OE平分∠AOC,∠BOC∶∠AOE∶∠AOD=2∶5∶8,求∠BOD的度数. 3. 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1) 数行结合思想 例6. 往返于A,B两个城市的客车,中途有三个停靠站. (1)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票价(任何两站票价均不相同)? (2)要准备多少种车票?

例7 . 如图,C ,D ,E 将线段AB 分成2∶3∶4∶5四部分,M ,P ,Q ,N 分别是AC ,CD ,DE ,EB 的中点,且MN =21,求线段PQ 的长度. (3) 分类讨论思想 例8 . 已知线段AB =12,在AB 上有C ,D ,M ,N 四点,且AC ∶CD ∶DB =1∶2∶3, AM =12AC ,DN =14 DB ,求线段MN 的长. 例9 . 已知OM 和ON 分别平分∠AOC 和∠BOC. (1)如图,若OC 在∠AOB 内部,探究∠MON 与∠AOB 的数量关系; (2)若OC 在∠AOB 外部,且OC 不与OA ,OB 重合,请你画出图形,并探究∠MON 与∠AOB 的数量关系.(提示:分三种情况讨论)

沪科版七年级上数学第4章直线与角测试卷及答案

《第4章 直线与角》测试卷 一、选择题 1.若∠α+∠β=180°,∠β+∠γ=180°,则∠α与∠γ的关系是( ) A. 互余 B. 互补 C. 相等 D. ∠α=90°+∠γ 2.∠α的余角是23°17'38″,∠β的补角是113°17'38″,那么∠α和∠β的大小关系是( ) A. ∠α>∠β B. ∠α=∠β C. ∠α<∠β D. 不确定 3.线段AB =9,点C 在AB 上,且有AC =31 AB ,M 是AB 的中点,则MC 等于( ) A. 23 B. 32 C. 29 D. 215 4.一个角的余角和这个角的补角也互为补角,那么这个角的度数等于( ) A. 90° B. 75° C. 45° D. 15° 5.如图,可以用字母表示出来的不同射线和线段( ) A. 3条线段,3条射线 B. 6条线段,6条射线 C. 6条线段,4条射线 D. 3条线段,1条射线 6.如图所示,由A 到B 有(1)(2)(3)三条路线,最短的路线选(1)的理由是( ) A. 因为它是直的 B.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D. 两点之间距离的定义 B O (第5题) (第6题) 7.在8:30时,时钟上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夹角为( ) A. 85 B. 75 C. 70 D. 60 8.已知点A 、B 、C 都是直线l 上的点,且AB=5cm ,BC=3cm ,那么点A 与点C 之间的距离是( ). A .8cm B .2cm C .8cm 或2cm D .4cm 二、填空题 9.已知∠α=30°12′,则∠α的余角=________,∠α的补角=________。 10.若从点A 看点B 是北偏东60°,那么从点B 看点A 是________。 11.34.37°=________度________分________秒。 12.一条直线上有100点,则一共有________条射线。 13.如果一个角是它余角的4倍,则这个角度为________。 14.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大________度。 15.一个角和它补角的比是4︰5,则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是 。 16.线段AB 被分为2︰3︰4三部分,已知第一部分中点和第三部分中点的距离是5.4cm ,那么线段 AB 的长为 。 三、解答题 17. 360°÷7(精确到1分)。 18.如图所示,是由五个小正方形搭成的几何体,请画出从正面看、从上面看、从左面看的图形。

2014年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 直线与角练习题(附解析)

2014年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直线与角练习题(附解 析)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分卷I 分卷I 注释 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注释) 之和为,这两个角的平分线所成的角() A.一定是直角B.一定是锐角C.一定是钝角D.是直角或锐角 2、若把一个平角三等分,则两旁的两个角的平分线所组成的角等于() A.平角B.平角C.平角D.平角 3、画一个钝角∠AOB,然后以O为顶点,以OA为一边,在角的内部画一条射线OC,使∠AOC=90°,正确的图形是() 4、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A的方向是北偏东30° B.OB的方向是北偏西60°

试卷第2页,总10页 …………○…………外…………○…………装…………○…………订…………○…………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装…………○…………订…………○…………线…………○………… C .OC 的方向是北偏西75° D .OC 的方向是南偏西75° 5、如图,射线OA 表示的方向是( ) 毛 A .西北方向; B .西南方向; C .西偏南10°; D .南偏西10°; 6、线段AB =5㎝,BC =2㎝,则A 、C 两点间的距离为( ) A 、7㎝ B 、3㎝ C 、7㎝或3㎝ D 、不小于3㎝且不大于7㎝ 7、如图所示,C 是AB 的中点,D 是BC 的中点,下面等式不正确的是( ) A .CD =AC -BD B .CD =AD -B C C .C D =AB -BD D .CD =AB 8、平面上有四点,过其中每两点画出一条直线,可以画直线的条数为( ) A .1或4 B .1或6 C .4或6 D .1或4或6 9、已知线段AB ,反向延长AB 到C ,使AC= BC ,D 为AC 中点,若CD=2 ,则AB 等于( ) A .4 B .6 C .8 D .10 10、线段AB 上有点C ,点C 使AC:CB=2:3,点M 和点N 分别是线段AC 和线段CB 的中点,若MN=4,则AB 的长是( ) A .6; B .8; C .10; D .12 11、M 、N 两点的距离是20厘米,有一点P ,如果PM+PN=30厘米,那么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 A .点P 必在线段MN 上 B .点P 必在直线MN 外 C .点P 必在直线MN 上 D .点P 可能在直线MN 上,也可能在直线 MN 外 更多功能介绍https://www.doczj.com/doc/3a16141612.html,/zt/ 12、如图所示,直线L ,线段a ,射线OA ,能相交的几组图形是( ) A .(1)(3)(4) B .(1)(4)(5) C .(1)(4)(6) D .(2)(3)(5)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4章 直线与角 4.1 几何图形教案1 (新版)沪科版

4.1 几何图形 1.可以从简单实物的外形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 2.会判断一个几何图形是立体图形还是平面图形,能准确识别棱柱与棱锥. 一、情境导入 观察实物及欣赏图片: 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形的世界中,图形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几何图形.本节我们就来研究图形问题.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立体图形 【类型一】立体图形的认识 观察下列实物模型,其形状是圆柱体的是( ) 解析:圆柱的上下底面都是圆,所以正确的是D. 方法总结:结合实物,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 【类型二】立体图形的名称与分类 如图所示为8个立体图形. 其中,是柱体的序号为________,是锥体的序号为________,是球的序号为________.解析:分别根据柱体、锥体、球体的定义可得结论,柱体为①②⑤⑦⑧,锥体为④⑥,球为③,故填①②⑤⑦⑧;④⑥;③. 方法总结:正确理解立体图形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探究点二:平面图形 有下列图形,①三角形,②长方形,③平行四边形,④立方体,⑤圆锥,⑥圆柱

,⑦圆,⑧球体,其中平面图形的个数为( )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解析:根据平面图形的定义:一个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可判断①②③⑦是平面图形.故选B. 方法总结:区分平面图形要记住平面图形的特征,即一个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探究点三:几何图形的构成 观察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是由几个面组成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 (2)图②是由几个面组成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 (3)图①中共有了多少条线?这些线都是直的吗?图②呢? (4)图①和图②中各有几个顶点? 解析:根据长方体、圆锥的构成特点解答. 解:(1)图①是由6个面组成的,这些面都是平的面; (2)图②是由2个面组成的,1个平的面和1个曲的面; (3)图①中共有12条线,这些线都是直的;图②中有1条线,是曲线; (4)图①中有8个顶点,图②中只有1个顶点. 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要联系实物的形状与面的形状作对比,然后作出判断,平面与平面相交成直线,曲面与平面相交成曲线. 三、板书设计 1.立体图形 特征: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 2.平面图形 特征: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 3.几何图形的构成元素 本节利用课件展示图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认识.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特征.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2014年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直线与角练习题(附解析)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直线与角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已知和之和为,这两个角的平分线所成的角() A.一定是直角B.一定是锐角C.一定是钝角D.是直角或锐角 2、若把一个平角三等分,则两旁的两个角的平分线所组成的角等于()A.平角B.平角C.平角D.平角 3、画一个钝角∠AOB,然后以O为顶点,以OA为一边,在角的内部画一条射OC,使∠AOC=90°,正确的图形 是() 4、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A的方向是北偏东30° B.OB的方向是北偏西60° C.OC的方向是北偏西75° D.OC的方向是南偏西75° 5、如图,射线OA表示的方向是()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偏南10°; D.南偏西10°; 6、线段AB=5㎝,BC=2㎝,则A、C两点间的距离为() A、7㎝ B、3㎝ C、7㎝或3㎝ D、不小于3㎝且不大于7㎝ 7、如图所示,C是AB的中点,D是BC的中点,下面等式不正确的是() A.CD=AC-BD B.CD=AD-BC C.CD=AB-BD D.CD=AB 8、平面上有四点,过其中每两点画出一条直线,可以画直线的条数为( ) A.1或4 B.1或6 C.4或6 D.1或4或6 到 C AB AC= ,使 、已知线段 9 BC AB ,反向延长 AB ,则 等于( , CD=2 ) D 中点,若 为 AC A.4B.6C.8D.10 10、线段AB上有点C,点C使AC:CB=2:3,点M和点N分别是线段AC和线段CB的中点,若MN=4,则AB的长 是()A.6;B.8;C.10;D.12 11、M、N两点的距离是20厘米,有一点P,如果PM+PN=30厘米,那么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点P必在线段MN上 B.点P必在直线MN外 C.点P必在直线MN上 D.点P可能在直线MN上,也可能在直线MN外

2019年初中数学-七年级第4章 直线与角

第4章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图形中有一个不同于其他的三个,它是( B ) A.长方体 B.正方形 C.圆柱 D.球 2.下列说法中:①直线AB与直线BA是同一条直线;②射线AB与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③线段MN与线段NM是同一条线段;④数轴是一条射线.正确的是( C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3.4点时,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 C ) A.30° B.60° C.120° D.150° 4.下列几何语言中,正确的是( B ) A.作直线m,n相交于点b B.作直线AB,CD相交于点M C.过A,B,C三点作直线l D.作A,B两点间的距离 5.一个锐角α的余角比它的补角( A ) A.小90° B.小60° C.小45° D.不确定 6.在海面上,轮船M位于灯塔P的北偏西60°,则灯塔P位于轮船的( B ) A.南偏东30° B.南偏东60° C.南偏西30° D.南偏西60° 7.由河源到广州某次列车,运行途中车站依次是河源—惠州—东莞—广州,那么要为这次列车制作火车票有( D ) A.3种 B.4种 C.6种 D.12种 8.如果∠1与∠2互余,∠1与∠3互补,且∠2与∠3的和比平角的一半还大30°,那么∠1,∠2,∠3这三个角分别是( A ) A.75°,15°,105° B.60°,30°,120° C.50°,30°,130° D.70°,20°,110° 9.如图,OM平分∠AOB,ON平分∠BOC,若∠MON=55°,则∠AOC的度数是( C ) A.90° B.100° C.110° D.120° 10.在直线l上顺次取A,B,C,D四点,并且使AB∶BC∶CD=2∶3∶4.如果AB中点M与CD中点N的距离是12.那么CD的长是( C ) A.4 cm B.6 cm C.8 cm D.24 cm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1.锯木料时,一般先在木板上画出两个点,然后过这两点弹出一条墨线,这是利用了__经过两点有一条且只有一条直线__的原理. 12.35°18′36″=__35.31__度,25.7°=__25__度__42__分. 13.已知∠AOB=70°,∠BOC=30°,则∠AOC的度数是__40°或100°__. 14.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的纸的一角折过去,使顶点A落在A′处,BC为折痕,如果BD为∠A′BE的平分

数学 七年级上 直线与角练习题

数学七年级上第4章直线与角检测题 (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13·福州中考)如图,,若∠1=40°,则∠2的度数是() A.20° B.40° C.50° D.60° 2.(2013·南京中考)如图,一个几何体上半部为正四棱锥,下半部为立方体,且有一个面涂有颜色,下列图形中,是该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的是 ( ) 第2题图 A B C D 3.(2013·武汉中考)两条直线最多有1个交点,三条直线最多有3个交点,四条直线最多有6个交点,…,那么六条直线最多有() A.21个交点 B.18个交点 C.15个交点 D.10个交点 4.(2013·重庆中考)已知=65°,则的补角等于() A.125° B.105° C.115° D.95°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①教科书是长方形;②教科书是长方体,也是棱柱;③教科书的表面是长方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6. 如果∠1与∠2互补,∠2与∠3互余,则∠1与∠3的关系是() A.∠2=∠3 B. C. D.以上都不对 7. 在直线l上顺次取A、B、C三点,使得AB=5㎝,BC=3㎝,如果O是线段AC的中点, 那么线段OB的长度是() A.2㎝ B.0.5㎝ C.1.5㎝ D.1㎝ 8. 下列四个生活、生产现象:①用两个钉子就可以把木条固定在墙上;②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树所在的直线;③从A地到B地架设电线,总是尽可能 沿着线段架设;④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其中可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来解释的现象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9. 如图,下列关系式中与图不符合的式子是() A . B . C . D . 1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第1题图 2 1 B C O A 第9题图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线与角(习题及答案)

线与角(习题) 巩固练习 1.关于直线、射线、线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A.直线最长,线段最短 B.射线是直线长度的一半 C.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 D.直线、射线及线段的长度都不确定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于平角的角可分为锐角和钝角两类 B.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C.射线就是直线 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如图,点A,B,C,D在同一直线上,那么图中共 有()条射线. A.6 B.7 C.8 D.9 4.给出以下四个语句: ①如果线段AB=BC,那么B是线段AC的中点; ②线段和射线都可看作直线上的一部分; ③大于直角的角是钝角; ④如图,∠ABD也可用∠B表示.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0个B.1个 C.2个D.3个

5.如图,∠AOB为平角,,则∠BOC的度数是() A.100°B.135°C.120°D.60° 6.如图,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图中同一个角,并填入表格: 第6题图第7题图 7.如图,从A地到B地共有五条路,为尽快到达目的地,小红应选择第_____条路, 用数学知识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序号有______________. ①射线AB和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 ②延长射线MN到C; ③延长线段MN到A,使NA=2MN; ④连接两点的线段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9.如图,A,B,C,D,E是直线l上的五个点,则 (1)BD=CD+_________;(2)CE=______+_______; (3)BE=BC+______+DE;(4)BD=AD-_____=BE-______.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 直线与角练习题

学习吧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直线与角练习题I 1、已知和之和为,这两个角的平分线所成的角() A.一定是直角B.一定是锐角C.一定是钝角D.是直角或锐角 2、若把一个平角三等分,则两旁的两个角的平分线所组成的角等于() A.平角B.平角C.平角D.平角 3、画一个钝角∠AOB,然后以O为顶点,以OA为一边,在角的内部画一条射线OC,使∠AOC=90°,正确的图形是() 4、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A的方向是北偏东30°B.OB的方向是北偏西60° C.OC的方向是北偏西75°D.OC的方向是南偏西75° 5、如图,射线OA表示的方向是()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偏南10°; D.南偏西10°; 6、如图所示,C是AB的中点,D是BC的中点,下面等式不正确的是() A.CD=AC-BD B.CD=AD-BC C.CD=AB-BD D.CD=AB 7、平面上有四点,过其中每两点画出一条直线,可以画直线的条数为( ) A.1或4 B.1或6 C.4或6 D.1或4或6 8、M、N两点的距离是20厘米,有一点P,如果PM+PN=30厘米,那么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点P必在线段MN上B.点P必在直线MN外C.点P必在直线MN上D.点P可能在直线MN上,也可能在直线MN外 9、如图所示,直线L,线段a,射线OA,能相交的几组图形是( )

10、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 A.延长射线AB到C,使BC=AB,B.延长线段AB到C,使BC=AB C.反向延长线段AB到C,使BC=AB D.反向延长射线AB到C,使BC=AB 11、平面上有三点A、B、C,如果AB=8,AC=5,BC=3,则() A、点C在线段AB上 B、点B在线段AC的延长线上 C、点C在直线AB外 D、点C可能在直线AB上,也可能在直线AB外 12、关于直线、射线、线段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 (1)、直线AB和直线BA是同一条直线 (2)、射线AB和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 (3)、线段AB和线段BA是同一条线段 (4)、线段一定比直线短 (5)、射线一定比直线短 (6)、线段的长度能够度量,而直线、射线的长度不可能度量。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线段AB与线段BA是同一条线段B.射线OA与射线AO是同一条射线C.直线AB和直线L是同一条直线D.高楼顶上的射灯发出的光是一条直线 14、线段AB=5㎝,BC=2㎝,则A、C两点间的距离为 15、已知线段AB,反向延长AB到C,使AC=BC,D为AC中点,若CD=2,则AB等于 16、线段AB上有点C,点C使AC:CB=2:3,点M和点N分别是线段AC和线段CB的中点,若MN=4,则AB的长是多少? 17、如图所示,C是线段AD上任意两点,M是AB的中点,N是CD中点,若MN=a,BC=b,则线段AD的长是多少 18、如图,由AB=CD,可得AC与BD的大小关系是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