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概论复习题
- 格式:pdf
- 大小:218.12 KB
- 文档页数:7
农学概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1975年由泽文和茹可夫斯基共同编写的《栽培植物及其变异中心检索》确定的地理基因起源中心有(A)个。
A 12B 13C 14D 152.本品种粒数占检验总粒数的百分比是( B )。
A种子净度B种子纯度 C发芽势 D发芽率3.禾谷类作物单位面积穗数是由株数和单株成穗数决定,播种密度和播种质量决定株数,( A )是成穗数的决定阶段。
A分蘖期 B拔节期 C孕穗期 D开花期4.农学的研究对象是(A)。
A大田作物 B.农业 C种植业 D园艺作物5.农学是于(C)世纪后期正式成为一门科学的。
A 17B 18C 19D 206.迄今为止,已经过确认的作物必需的元素有( C )种。
A 12B 14C 16D 187.全年收获作物的总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为(D)。
A叶面积指数 B收获指数 C叶龄指数D复种指数8.土壤有效水的下限是(A)。
A萎蔫系数 B田间持水量 C毛细管悬着水消失 D蒸腾系数9.下列作物根系属于须根系的是(B)。
A大豆B玉米C茄子 D马铃薯10.下列作物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B)。
A大豆B油菜C黄麻 D烟草11.下列作物中,属于喜凉作物的是(C)。
A花生 B水稻 C青稞D烟草12.下列作物种子中具有胚乳的是( D )。
A油菜B大豆C棉花D玉米13.小麦属于( A )。
A长日照作物B短日照作物 C中日照作物 D定日照作物14.小麦需水临界期在(B)。
A拔节期B孕穗至抽穗期 C灌浆期 D成熟期15.选配优良组合最需注意的是(A)。
A双亲一般合力要高B双亲产量都要高C双亲长期要接近 D以上全不对16.要取得引种成功必须(C)。
A.同纬度间 B同海拔高度C同纬度、同海拔高度D无纬度和海拔高度限制17.一复料标识为20─10─10,则其意指(B)。
A N2 0%、P 10%、K 10%B N2 0%、P2O5 10%、K2O 10%C C 20%、H 10%、O2 10%D CO2 20%、H2O 10%、O2 10%18.在前季作物生长的后期,在其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叫(D)。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第一节:选择题1.农学的定义是什么?A)农学是研究针对农业相关问题的科学。
B)农学是研究植物生长和发展过程的科学。
C)农学是研究土壤种植问题的科学。
D)农学是研究动物饲养和畜牧业的科学。
答案:A2.下列哪个不是农学研究的内容?A)农作物栽培学。
B)果树病虫害防治。
C)农业机械与设备使用。
D)农田水利与灌溉管理。
答案:C3.农学中的“耕作”是指什么?A)植物根系的生长。
B)土壤的翻耕与改良。
C)农作物的施肥与浇水。
D)种子的播种与收获。
答案:B4.以下哪个是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A)增加农产品的产量。
B)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C)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D)促进农民的增收与脱贫。
答案:D5.农业科技的发展对农业有哪些影响?A)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B)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C)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D)提高农民的技能和素质。
答案:A、B、C、D第二节:填空题6.农作物的主要有机元素是氮、磷和______。
答案:钾7.全球农业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
答案:小麦8.我国农业主要分布在______地区。
答案:东部9.农田水利中常用的水源是______。
答案:江河湖泊10.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是______。
答案:节约、保护、合理利用第三节:简答题11.请简要介绍一下农业科学的发展历程。
答案:农业科学的发展经历了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科学的研究内容也日益丰富和专业化。
最初的农业科学研究主要聚焦于土壤、植物和动物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农业科学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到农产品加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
现代农业科学通过跨学科合作和综合技术的应用,致力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提升农民收入。
12.请简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答案: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持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同时,保护土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并能够持续满足人类对食品和生物资源的需求。
农学概论复习题农学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作物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亦即作物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质的变化。
2、生物产量:单位面积上作物一生积累的全部干物质量。
3、作物的营养品质:指作物产品中有益于人类健康的营养成分含量及其组成。
4、引种:是指从外地引进新作物、新品种(品系)及遗传材料。
5、蒸腾系数:作物每形成1克干物质所需消耗水分的克数。
6、灌溉定额:作物全生育期内,各次灌水量之和。
7、杂交育种:以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为亲本,通过有性杂交,经基因分离、重组创造异质后代群体,从中选择优良个体,并进一步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8、杂种优势:是指两个基因型不同的亲本杂交所产生的杂种一代在很多方面都比其亲本优越的现象。
9、人口再生产类型:是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组合类型。
10、作物生产的“三元”结构:是指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量比关系。
11、作物的温度“三基点”:是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的总称。
凡在光合作用中最先形成的中间产物为带四个碳原子的草酰乙酸等双羧酸的作物,称为四碳作物。
13、长日照作物:在较长的日照条件下才能开花的作物。
14、生育阶段:据作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的特征将作物的全生育期划分为几个时期,叫生育阶段。
15、发芽率:能发芽的种子占供试种子的百分率。
16、营养生长:指作物以分化形成根,茎,叶等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时期。
17、经济系数: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率。
18、选择育种:是以品种内的自然变异为材料,据育种目标选择单株,从而获得新品种改良原有品种的方法。
19、基因工程:是对基因进行直接操纵,改组,重建,实现遗传性定向改造的技术。
20、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配合的比例。
21、壤性土:指物理性的粘粒含量在15%~40%的土壤。
22、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种植计划或规划,即安排作物种植的种类。
面积,比例配置地点的一种作物生产部署。
农学概论复习题完全版)绪论⼀、名词解释农业:是指⼈类通过农业技术措施,充分利⽤⾃然和经济条件,调整农业⽣物的⽣命活动过程,以取得⼈类⽣活所需产品的⽣产活动以及附属于这种⽣产的各个部门的统称。
农业⽣态系统:农业⽣态系统即是指⼈类在⼀定的时空范围内,利⽤农业⽣物与⾮⽣物环境之间,以及⽣物种群间相互作⽤建⽴起来的,并在⼈为和⾃然共同⽀配下进⾏农副产品⽣产的综合体。
农学:⼴义的农学是指研究农业⽣产理论和实践的⼀类科学,包括农业基本科学、农业⼯程科学、农业经济科学、农业⽣产科学和农业管理科学等。
狭义的农学指研究农作物⽣产的⼀类科学,它涉及到作物学、园艺学、⼟壤学、植物学和植物保护学等学科。
⼆、问答题1、农学概论研究的内容是什么?2、农业的组成农业是由农业⽣物、农业⽣物赖以⽣长发育、繁殖以及发⽣遗传变异的⾃然环境和⼈类的⽣产劳动三部分组成。
3、农业⽣产的实质是什么?农业⽣产的实质是物质与能量的转化、传递的过程,包括初级⽣产(第⼀性⽣产)和次级⽣产(第⼆性⽣产)。
初级⽣产的实质是利⽤植物的光合作⽤,这是⼀个复杂的光化学反应及⽣物化学反应。
(光合反应)次级⽣产是通过动物⽣产实现物质的转化,植物性蛋⽩到动物性蛋⽩。
4、农业⽣产的特点是什么?农业⽣产受⽣物学规律⽀配。
农业⽣产具有地域性与季节性。
农业⽣产具要连续性。
农业⽣产是综合性⽣产。
5、农业⽣态系统的特点农业⽣态系统是被⼈类驯化了的⾃然⽣态系统,因此它既保留了⾃然⽣态系统的⼀般特点,⼜具备很多⼈类改造、控制、调节、⼲扰甚⾄破坏所带来的新特点。
主要表现在:1.系统受⼈类的调控;2.系统⾃⾝稳定性差;3.系统净⽣产⼒较⾼;4.系统的开放性更强;5.系统受双规律⽀配。
6、农业的发展农业作为古⽼的产业,有上万年的发展历史。
从历史的⾓度,根据⽣产⼒的发展⽔平把农业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发展形态。
7、农学的特点1. 系统的复杂性2. 技术的实⽤性3. ⽣产的连续性4. 作物⽣长的规律性5. 明显的季节性6. 严格的地域性第⼀章⼀、名词解释⼟壤⼟壤肥⼒⾃然肥⼒与⼈为肥⼒潜在肥⼒与有效肥⼒⼟壤⽣产⼒⼟壤质地(⼟壤的颗粒组成)原⽣矿物次⽣矿物⼟壤质地分类(⼟壤颗粒组成分类)原⽣矿物:直接由熔岩凝结核结晶⽽形成的原始矿物,是岩⽯组成中原来含有的矿物。
农学概论复习题农学概论复习题农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
在农学概论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农业的基本知识和原理,了解了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为了更好地复习这门课程,下面我将列举一些农学概论的复习题,帮助大家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
一、选择题1. 农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以下哪个时期?A. 古代文明时期B. 工业革命时期C. 农业革命时期D. 现代农业时期2. 农作物的生长受到以下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A. 水分B. 光照C. 温度D. 土壤E. 以上都是3. 以下哪种作物属于禾本科植物?A. 小麦B. 大豆C. 马铃薯D. 茄子4. 农业生产中,以下哪种方式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A. 合理施肥B. 种植转基因作物C. 喷洒农药D. 过度灌溉5. 以下哪种动物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家畜?A. 马B. 猫C. 狗D. 鸟二、判断题1. 农业生产只是满足人类的食物需求,与环境保护无关。
( )2. 农作物的生长受到土壤的影响,但不受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
( )3. 农业发展的历史可以分为农业革命前和农业革命后两个阶段。
( )4. 农业生产中,过度施肥会导致土壤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
( )5. 农业生产中,机械化和技术进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作物产量。
( )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农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什么是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它对农业生产有什么重要意义?3. 请列举一些现代农业技术和方法,并简要说明它们的作用。
4. 农业生产中的可持续发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它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5. 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四、应用题1. 请设计一个农田灌溉系统,确保农作物得到适量的水分。
2. 选择一个农作物,分析它的生长环境要求,并给出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
3. 请选择一个农业问题,如土壤退化或农药残留,提出解决方案并阐述其可行性。
通过以上的复习题,我们可以回顾和巩固农学概论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农学概论题库一、名词解释 1.狭义的农学: 14.作物育种 2.中义的农学: 15.航天育种3.广义的农学: 16.杂交育种 4.狭义的作物: 5.广义的作物: 17. 良种 6.作物生育期: 18.引种 7.物候期: 19.杂交育种 8.叶面积指数(LAI) 20.最小养分律: 9.S型生长曲线 21.作物需水量 10.经济产量 22.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11.经济系数 23.报酬递减律 13.复种、间作、连作 24.粮食安全12.作物布局二、简答题1.农学的特点2.作物生产的地位与作用3.影响水稻分布和分区的主要生态因子4.水稻、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大豆、油菜、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起源地分别在什么地方?5.作物生长的相关性表现在哪些方面?6.种子休眠的原因 7.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8. 稻米品质的评价指标主要有哪些? 9.作物高产群体的特点10.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11.建立合理种植制度的原则 12.建立合理种植制度的意义13.作物布局的原则14.复种的效益原理 15.轮作的意义 16.连作的危害13.人工种子的主要优点(1)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可以获得数量很多的胚状体(1L培养基中可产生10万个胚体),而且繁殖速度快,结构完整;(2)可根据不同植物对生长的要求配置不同成分的“种皮”;(3)在大量繁殖苗木和用于人工造林方面,人工种子比采用试管苗的繁殖方法更能降低成本,而且方便机械化播种,可节省劳动力;(4)体细胞胚是由无性繁殖体系产生的,因而可以固定杂种优势;(5)可以在人工种子中加入某些农药、菌肥、有益微生物、激素等;(6)胚状体发育的途径可以作为高等植物基因工程和遗传工程的桥梁。
14.良种在生产中的作用15. 如何确定作物合适的播种期? 16. 几种主要施肥方法的优缺点。
117. 如何确定作物的收获适期?三.论述题1.作物温光反应特性在生产上的应用 2.为什么新疆的葡萄比湖南的甜?3.案例分析:湖南一农户有耕地5亩,其中水田4亩,旱地1亩。
《农学概论》复习题第一章农学与作物生产1、广义的农学、广义的农学 P1 P12、中义的农学P13、狭义的农学P14、农学的性质P1-25、农学的地位P2-3 6、农学的特点P3-4 7、营养素P5 8、产能营养素P5 9、必需脂肪酸P8 10、必需氨基酸:P9 11、根据我国的实际,解决粮食危机的途径有哪些?P20-22 第二章种植业资源与农田生态系统12、资源P24 13、种植业资源具体包括哪些P24-30 14、自然资源P24 15、社会资源P24 16、气候资源包括:P24-25 17、由于光热水资源的不同组合,在我国形成三个农业气候大区。
即:P27 18、土地资源P28 19、生物资源P29 20、社会资源P30 21、生态因子P30 22、生态因子分为哪五类?P30 23、生态因子作用机制P30-31 24、光补偿点:P32 25、光饱和点:P32 26、光周期反应(光周期现象)。
P32 27、根据大多数作物对光周期的不同反应,根据大多数作物对光周期的不同反应,可将作物分为长日照作物、可将作物分为长日照作物、可将作物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和日中性短日照作物和日中性作物三种类型。
P32 28、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一般有最适点、最低点和最高点三个指标,、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一般有最适点、最低点和最高点三个指标,称为称为温度三基点。
P33 29、积温:P35 30、无霜期:P35 31、低温对作物的危害主要有冻害、冷害和霜害三种。
P35 32、冻害P35 33、冷害P35 3 109、远缘杂交。
P101 110、杂种优势。
P102 111、杂种优势的表现、杂种优势的表现 P103 112、杂种优势利用途径、杂种优势利用途径 P103 113、诱变育种。
P105 114、诱变育种的特点、诱变育种的特点 P105 115、转基因技术在育种上的作用、转基因技术在育种上的作用 P108 116、品种审定。
一、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空格处,填入适当的字或词,使整个句子完整,并具有一定的专业意义。
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处,错填、多填、少填或未填均无分。
)1.农业生产具有( )、( ) 和( ) 特点。
地域性与季节性周期性与持续性.综合性与复杂性2.栽培植物主要包括( )、( ) 和( ) 三类。
农作物、园艺作物、林木3.按照作物的主要用途及植物学形态特征,通常将大田作物分为三大类,其中粮食作物包括( )作物、( ) 作物和( ) 作物。
禾谷类、豆类、薯类4.按照作物的主要用途及植物学形态特征,通常将大田作物分为三大类,其中经济作物包括( )作物、( ) 作物、( ) 作物和( ) 作物。
纤维、油料、糖料、嗜好5.糖料作物主要是( )和( ),其中大约三分之一是( )。
甘蔗、甜菜、甜菜6.世界天然纤维原料作物有( )、( )和( )等。
棉花、麻类、木棉7.世界主要饮料作物有( )、( )和( ),主要产在发展中国家。
可可、咖啡、茶叶二、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备选项中,选择1-4个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中,原产中国的作物是( )。
A 烟草B 棉花C 玉米D 大豆 D2.下列作物中属于耐寒作物的是( )。
A. 玉米B. 大豆C. 油菜D.甘薯 C3.根据作物生长的周期性理论,作物生长全过程表现为( )规律。
A.慢-慢-快;B. 快-快-慢;C.慢-快-慢;D.快-慢-快; C4.作物一般在( )对水分的反应最敏感。
A. 苗期;B. 旺盛生长期;C. 生殖器官形成与发育期;D. 成熟期 C5.我国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中,原产美洲的作物是( )。
A.水稻;B. 小麦;C. 玉米;D. 大豆; C6.喜温作物生长的生物学下限温度指标是( )。
A.≥0℃;B.≥5℃;C.≥10℃;D.≥15℃;。
C7.植物的大生长周期是指植物的整个生长过程可以表示为( )生长曲线A. 直线;B. S型;C. 对数;D. 指数; B8.根据作物源库流理论,下列器官属于源的是( )。
考《农学概论》复习重点1、根据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可将作物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或称工业原料)作物,(饲料和绿肥)作物,(药用)作物。
2、按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分类,可将作物分为(C3作物)、(C4作物)和(CAM景天酸代谢)作物。
3、按植物科、属、种分类,一般用(双名法)对植物进行命名,称为学名;学名中第一字为(属名),第二个字为(种名)。
4、禾谷类的生育时期大致可分为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七个时期。
5、作物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氧气)。
6、作物品质的主要类型有(食用品质)、(营养品质)、(工艺品质)、(加工品质)。
7、对大多数粮食作物来说,除产品的外观品质外,判断其品质优劣的主要指标是(理化指标),具体体现在(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两个方面。
8、对大多数经济作物而言,评价品质优劣的标准通常不(工艺品质)和(加工品质)。
9、影响作物的品质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栽培技术)。
10、常异花授粉作物的异交率在(5-40)%之间。
11、光合作用强度一般可用(光合速率)表示。
12、植物主要是利用(400-700nm)的可见光进行光合作用,其中(红光和橙光)利用最多,其次是蓝紫光。
13、低温对作物的危害,可分为(霜冻害)和(冷害)两种。
14、作物布局的原则有(作物生态适应性)(社会需求)(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15、农业资源大体分为两个基本类型,即()和()。
16、种子质量包括(品种质量)和(播种质量)两个方面。
17、要我国,一般将种子生产程序划分为(半致死剂量)(半致矮剂量))和(临界剂量))三个阶段。
18、在辐射诱变育种应用中,一般认为合适的剂量范围是()剂量和()剂量。
19、作物育种的主要方法有(系统育种)(杂交育种)和(杂交优势育种)(诱变育种)(生物技术育种)20、在种子检验各项指标中,其中(纯度)(净度)(发芽率)和(水分)为必检指标。
考研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农业的基本特征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生态性B. 地域性C. 季节性D. 工业性2. 下列哪项不是农业生产的主要部门?A. 种植业B. 林业C. 牧业D. 制造业3.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A. 经济效益B. 社会效益C. 生态效益D. 政治效益4. 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单元是:A. 生物群落B. 种群C. 生态位D. 生态系统5. 农业生物技术的主要应用不包括:A. 转基因技术B. 组织培养技术C. 食品加工技术D. 克隆技术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6. 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包括:A. 机械化B. 信息化C. 化学化D. 生物化7. 农业资源主要包括:A. 土地资源B. 水资源C. 人力资源D. 气候资源8. 下列属于农业生物技术的优点的是:A. 提高作物产量B. 减少农药使用C. 增加作物种类D. 降低生产成本9.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包括:A. 退耕还林B. 减少化肥使用C. 推广节水灌溉D. 增加农药使用10. 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包括:A. 提高生产效率B.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C. 降低农产品质量D. 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农业科技创新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12. 阐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农业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可能带来的问题。
14. 论述如何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考研农学概论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D2. D3. C4. B5. C二、多项选择题6. A, B, C7. A, B, C8. A, B, D9. A, B, C10. A, B, D三、简答题11. 农业科技创新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
农学概论_复习题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高温逼熟:在作物生育后期,遇到较高的温度,使叶片功能期提早结束,产品器官的灌浆充实能力提早消失的现象。
2. LAI: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所覆盖的叶片面积。
反映作物群体截取光能的能力。
叶面积指数大,截取的光能越多。
3.叶蘖同伸:禾谷类作物每个节都有一个分蘖芽,一般分蘖节上的蘖芽能正常萌发形成分蘖,分蘖从分蘖节上自下而上依次发生。
当植株进入四叶期,则从第一片真叶的叶腋处长出第一个分蘖,当植株进入n叶期,则从第n-3片真叶的叶腋处长出第n-3个分蘖,称谓叶--蘖同伸关系。
4.经济产量是指单位面积上所获得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数量,也就是生产上所说的产量。
5.短日照作物:凡适宜在日常变短是开花的作物称为短日照作物,如水稻大豆等。
6.复种是指同一年内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或收获两茬或两茬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7.生育期与生育时期生育期指:作物完成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所需的时间。
生育时期:指作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8.“S”形生长曲线:“作物生长过程中,初期生长缓慢,以后逐渐加快,生长达到最高峰以后又逐渐减慢,以致生长完全停止,形成慢—快—慢的规律。
9.马铃薯退化:马铃薯生长期间经常出现植株变矮,分枝减少,叶片皱缩,生长势衰退,块茎小,产量明显降低,一年不如一年,最后失去种植价值。
这种现象就是马铃薯退化。
10.微灌:是通过一套专门设备,将灌溉水加低压或利用地形落差自亚、过滤,并通过管道系统输水至末级管道上的特殊灌水器,使水或溶有化肥的水溶液以较小的流量均匀、适时、适量地湿润作物根系区附近土壤表面的灌溉方法。
11.马齿型玉米:马齿形又叫马牙型。
果穗多为圆柱形,籽粒扁平呈扁长形,籽穗两侧胚乳为角质淀粉,顶部及中部为粉质淀粉。
成熟后,籽粒顶部粉质淀粉收缩,形成妈齿形。
12.温光反应特性:作物的花芽分化对温度高低和日照长短有一定的要求,即在花芽开始分化之前必须满足一定的温度和日照长度的环境条件以完成对花芽分化的诱导,这种特性称为作物的温光反应。
一、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空格处,填入适当的字或词,使整个句子完整,并具有一定的专业意义。
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处,错填、多填、少填或未填均无分。
)1.农业生产具有( )、( ) 和( ) 特点。
地域性与季节性周期性与持续性.综合性与复杂性2.栽培植物主要包括( )、( ) 和( ) 三类。
农作物、园艺作物、林木3.按照作物的主要用途及植物学形态特征,通常将大田作物分为三大类,其中粮食作物包括( )作物、( ) 作物和( ) 作物。
禾谷类、豆类、薯类4.按照作物的主要用途及植物学形态特征,通常将大田作物分为三大类,其中经济作物包括( )作物、( ) 作物、( ) 作物和( ) 作物。
纤维、油料、糖料、嗜好5.糖料作物主要是( )和( ),其中大约三分之一是( )。
甘蔗、甜菜、甜菜6.世界天然纤维原料作物有( )、( )和( )等。
棉花、麻类、木棉7.世界主要饮料作物有( )、( )和( ),主要产在发展中国家。
可可、咖啡、茶叶二、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备选项中,选择1-4个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中,原产中国的作物是( )。
A 烟草B 棉花C 玉米D 大豆 D2.下列作物中属于耐寒作物的是( )。
A. 玉米B. 大豆C. 油菜D.甘薯 C3.根据作物生长的周期性理论,作物生长全过程表现为( )规律。
A.慢-慢-快;B. 快-快-慢;C.慢-快-慢;D.快-慢-快; C4.作物一般在( )对水分的反应最敏感。
A. 苗期;B. 旺盛生长期;C. 生殖器官形成与发育期;D. 成熟期 C5.我国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中,原产美洲的作物是( )。
A.水稻;B. 小麦;C. 玉米;D. 大豆; C6.喜温作物生长的生物学下限温度指标是( )。
A.≥0℃;B.≥5℃;C.≥10℃;D.≥15℃;。
C7.植物的大生长周期是指植物的整个生长过程可以表示为( )生长曲线A. 直线;B. S型;C. 对数;D. 指数; B8.根据作物源库流理论,下列器官属于源的是( )。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农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农业经济B. 农业科学C. 农业技术D. 农业政策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农业的基本要素?A. 土地B. 劳动力C. 资本D. 市场答案:D3. 农业生态系统中,以下哪项不是生物组成部分?A. 植物B. 动物C. 微生物D. 土壤答案:D4.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什么?A. 经济效益B. 生态效益C. 社会效益D.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答案:D5. 以下哪种农业模式不属于现代农业?A. 精准农业B. 有机农业C. 生物农业D. 传统农业答案:D6. 农业机械化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劳动生产率B. 减少农业成本C. 改善农民生活水平D. 以上都是答案:D7. 农业生物技术主要研究的是什么?A. 农业生物的遗传变异B. 农业生物的生长发育C. 农业生物的生理生态D. 农业生物的病虫害防治答案:A8. 以下哪种作物不是粮食作物?A. 小麦B. 玉米C. 大豆D. 棉花答案:D9. 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是什么?A. 农业机械化B. 农业信息化C. 农业产业化D. 以上都是答案:D10. 以下哪种肥料属于有机肥料?A. 尿素B. 硫酸钾C. 农家肥D. 磷肥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农业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哪些?A. 食物生产B. 环境美化C. 经济发展D. 文化传承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农业的可持续性?A. 保护生物多样性B. 减少化肥使用C. 推广节水灌溉D. 增加农药使用答案:ABC3. 现代农业技术包括以下哪些?A. 转基因技术B. 遥感技术C. 智能农业D. 传统耕作答案:ABC4. 农业机械化可以带来哪些好处?A. 提高作业效率B. 减少劳动强度C. 降低生产成本D. 增加农产品产量答案:ABCD5.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 气候变化B. 土地利用方式C. 外来物种入侵D. 农业政策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农学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农业:是指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来取得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2、自然资源:是指在自然界形成的一切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要素。
3、社会资源:是指通过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创造出来的有助于农业生产力的人工资源。
4、杂交育种:同一种作物内不同品种间的杂交获得杂种,继而在杂种后代中进行选择以育成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称为杂交育种5、农作物:(狭义)主要指大田中生产的粮、油、棉、糖、烟、绿肥、牧草和中草药等,又称大田作物。
(广义)它包括对人类有利用价值,被人类栽培的各种植物。
6、品种:是指人类创造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作物群体,是经济上的类别,不是植物分类学上的单位。
7、发育:是指作物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上质的变化,它的表现是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最终导致植株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形成。
8、营养生长: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成为营养生长。
9、生殖生长: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称为生殖生长。
10、作物产量:即作物产品的数量11、经济系数: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列,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叫做经济系数。
12、活动积温:指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日平均温度的总和。
13、有效积温:指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日平均温度减去生物学最低温度之差值的总和。
14、种植模式: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在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在一年内于同一农田上采用的特定作物种类与时空配置的规范化种植方式。
15、杂种优势:两个基因型不同的亲本杂交所产生的杂种一代(F1),由于双亲的现象叫杂种优势16、农业资源:是指人类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过程所需要的全部物质要素及信息17、复种指数:是指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18、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
19、间、套、混作:间作:再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