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概论复习思考题2017.06
- 格式:doc
- 大小:132.00 KB
- 文档页数:9
绪论一、名词解释农业:是指人类通过农业技术措施,充分利用自然和经济条件,调整农业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取得人类生活所需产品的生产活动以及附属于这种生产的各个部门的统称。
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即是指人类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间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并在人为和自然共同支配下进行农副产品生产的综合体。
农学:广义的农学是指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类科学,包括农业基本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农业经济科学、农业生产科学和农业管理科学等。
狭义的农学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一类科学,它涉及到作物学、园艺学、土壤学、植物学和植物保护学等学科。
二、问答题1、农学概论研究的内容是什么?2、农业的组成农业是由农业生物、农业生物赖以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发生遗传变异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产劳动三部分组成。
3、农业生产的实质是什么?•农业生产的实质是物质与能量的转化、传递的过程,包括初级生产(第一性生产)和次级生产(第二性生产)。
•初级生产的实质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这是一个复杂的光化学反应及生物化学反应。
(光合反应)•次级生产是通过动物生产实现物质的转化,植物性蛋白到动物性蛋白。
4、农业生产的特点是什么?•农业生产受生物学规律支配。
•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与季节性。
•农业生产具要连续性。
•农业生产是综合性生产。
5、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农业生态系统是被人类驯化了的自然生态系统,因此它既保留了自然生态系统的一般特点,又具备很多人类改造、控制、调节、干扰甚至破坏所带来的新特点。
主要表现在:1.系统受人类的调控;2.系统自身稳定性差;3.系统净生产力较高;4.系统的开放性更强;5.系统受双规律支配。
6、农业的发展农业作为古老的产业,有上万年的发展历史。
从历史的角度,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把农业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发展形态。
7、农学的特点1. 系统的复杂性2. 技术的实用性3. 生产的连续性4. 作物生长的规律性5. 明显的季节性6. 严格的地域性第一章一、名词解释土壤土壤肥力自然肥力与人为肥力潜在肥力与有效肥力土壤生产力土壤质地(土壤的颗粒组成)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土壤质地分类(土壤颗粒组成分类)原生矿物:直接由熔岩凝结核结晶而形成的原始矿物,是岩石组成中原来含有的矿物。
农学概论复习题考《农学概论》复习重点1、根据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可将作物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或称工业原料)作物,(饲料及绿肥)作物,(药用)作物。
2、按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分类,可将作物分为(C3 作物)、(C4作物)和(CAM景天酸代谢)作物。
3、按植物科、属、种分类,一般用(双名法)对植物进行命名,称为学名;学名中第一字为(属名),第二个字为(种名)。
4、禾谷类的生育时期大致可分为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七个时期。
5、作物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及(氧气)。
6、作物品质的主要类型有(食用品质)、(营养品质)、(工艺品质)、(加工品质)。
7、对大多数粮食作物来说,除产品的外观品质外,判断其品质优劣的主要指标是(理化指标),具体体现在(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两个方面。
8、对大多数经济作物而言,评价品质优劣的标准通常不(工艺品质)和(加工品质)。
9、影响作物的品质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栽培技术)。
10、常异花授粉作物的异交率在(5-40)%之间。
11、光合作用强度一般可用(光合速率)表示。
12、植物主要是利用(400-700nm)的可见光进行光合作用,其中(红光和橙光)利用最多,其次是蓝紫光。
13、低温对作物的危害,可分为(霜冻害)和(冷害)两种。
14、作物布局的原则有(作物生态适应性)(社会需求)(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15、农业资源大体分为两个基本类型,即()和()。
16、种子质量包括(品种质量)和(播种质量)两个方面。
17、要我国,一般将种子生产程序划分为(半致死剂量)(半致矮剂量))和(临界剂量))三个阶段。
18、在辐射诱变育种应用中,一般认为合适的剂量范围是()剂量和()剂量。
19、作物育种的主要方法有(系统育种)(杂交育种)和(杂交优势育种)(诱变育种)(生物技术育种)20、在种子检验各项指标中,其中(纯度)(净度)(发芽率)和(水分)为必检指标。
复习思考题第一章1.什么是农学?农学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2.试述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世界和我国作物生产的概况。
4.谈谈作物生产的未来发展目标和途径第二章1.研究作物的地理起源有什么意义?2.世界作物起源于哪些地理中心?3.稻、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大豆、油菜、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起源地分别在什么地方?4.按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5.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6.简述作物分布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7.简述水稻、小麦和玉米3大作物在世界及其中国的分布状况。
8.简述我国种植业区划的依据及其各大区的种植业特点。
第三章1.简述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及其应用。
2.什么叫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者之间关系如何?3.简述作物种子休眠的概念、原因和解除措施。
4.简述作物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5.简述作物根、茎、叶的功能。
6.简述作物花的结构与花的分化发育过程。
7.什么是作物的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8.简述作物的产量形成以及各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
9.什么是作物的源、库、流?源、库、流之间的关系如何?10.解释作物的品质、食用品质、营养品质、工艺品质和加工品质。
11.简述生态环境对作物品质的影响?12.在作物生产中如何采用适宜的栽培措施来改善品质?第四章1.分别叙述光照强度、日照长度和光谱成分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2.简述我国光能资源的特点及光能资源的利用。
3.何谓作物温度的三基点?极端温度对作物会产生何种危害?4.有效积温和活动积温的含义是什么?积温在作物生产上有什么作用?5.叙述水分对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作用。
6.简述干旱、涝害、和水体污染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7.简述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措施。
8.叙述田间CO2的来源及分布、CO2浓度与作物产量的关系。
9.简述温室效应、二氧化硫、氟化物和氮氧化物、臭氧和酸雨对作物的危害。
10.土壤质地有哪些主要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何?11.土壤酸碱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哪些?12.简述土壤有机质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及如何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思考题答案1.怎样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双重风险”性?(区别与小农经济、工业及商业):“双重风险性”即自然和市场的风险:(1)多变的自然环境,致使农业生产面临着其他非农产业不可比拟的自然风险;(2)市场供求状况与经济运行体制对农业生产经营效益的获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由农业实质来看发展农业(动植物生产)的3条基本途径?发展农业的三条基本途径:A :培育优良品种(提高物质、能量利用效率);B:增加物质、能量的投入(改变生产条件,化肥、灌溉、农药和新的生产资料投入);C:A、B同时使用,如“绿色革命”的成功。
3.农业与工业的区别?农业: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很长,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差别特别显著,农业的对象是生物,而生物要进行新陈代谢,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外界环境多变而不稳定。
工业: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几乎为零,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差别较小,工业是对无生命的原料进行加工制作,生产环境稳定。
4.怎样理解在我国的国情条件下,农业生产结构、膳食结构的基本趋势与发展趋势?动植物性食品的区别?现代农业4大投入是什么?(与发展农业的3条基本途径结合理解,体现了现代农业的特点是对工业化产品依赖性愈来愈强,对农业内部循环产物依赖性愈来愈弱。
)国情:中国人均占有耕地量少;人均水资源低;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土地减少。
农业生产结构基本趋势:以种植业为主,粮食生产为主,畜牧业为辅。
发展趋势:种植业三元结构的逐步形成,优质农产品的生产比例加大,农业产业化,加工业的发展:食品加工;农产品的非农用途化。
膳食结构基本趋势:以植物性食物(素食)为主,植物性蛋白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
发展趋势:新鲜的蔬菜、水果消费增加,动物性食品消费增加,人均口粮消费下降。
四大投入:现代农业的辅助能投入,划分为四种类型,即(一)引进新品种和新的作物类型、畜禽等基因性投入,用于改善农业生物的遗传适应性和资源利用转化能力。
农学概论复习题农学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作物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亦即作物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质的变化。
2、生物产量:单位面积上作物一生积累的全部干物质量。
3、作物的营养品质:指作物产品中有益于人类健康的营养成分含量及其组成。
4、引种:是指从外地引进新作物、新品种(品系)及遗传材料。
5、蒸腾系数:作物每形成1克干物质所需消耗水分的克数。
6、灌溉定额:作物全生育期内,各次灌水量之和。
7、杂交育种:以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为亲本,通过有性杂交,经基因分离、重组创造异质后代群体,从中选择优良个体,并进一步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8、杂种优势:是指两个基因型不同的亲本杂交所产生的杂种一代在很多方面都比其亲本优越的现象。
9、人口再生产类型:是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组合类型。
10、作物生产的“三元”结构:是指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量比关系。
11、作物的温度“三基点”:是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的总称。
凡在光合作用中最先形成的中间产物为带四个碳原子的草酰乙酸等双羧酸的作物,称为四碳作物。
13、长日照作物:在较长的日照条件下才能开花的作物。
14、生育阶段:据作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的特征将作物的全生育期划分为几个时期,叫生育阶段。
15、发芽率:能发芽的种子占供试种子的百分率。
16、营养生长:指作物以分化形成根,茎,叶等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时期。
17、经济系数: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率。
18、选择育种:是以品种内的自然变异为材料,据育种目标选择单株,从而获得新品种改良原有品种的方法。
19、基因工程:是对基因进行直接操纵,改组,重建,实现遗传性定向改造的技术。
20、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配合的比例。
21、壤性土:指物理性的粘粒含量在15%~40%的土壤。
22、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种植计划或规划,即安排作物种植的种类。
面积,比例配置地点的一种作物生产部署。
农学概论_复习题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高温逼熟:在作物生育后期,遇到较高的温度,使叶片功能期提早结束,产品器官的灌浆充实能力提早消失的现象。
2. LAI: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所覆盖的叶片面积。
反映作物群体截取光能的能力。
叶面积指数大,截取的光能越多。
3.叶蘖同伸:禾谷类作物每个节都有一个分蘖芽,一般分蘖节上的蘖芽能正常萌发形成分蘖,分蘖从分蘖节上自下而上依次发生。
当植株进入四叶期,则从第一片真叶的叶腋处长出第一个分蘖,当植株进入n叶期,则从第n-3片真叶的叶腋处长出第n-3个分蘖,称谓叶--蘖同伸关系。
4.经济产量是指单位面积上所获得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数量,也就是生产上所说的产量。
5.短日照作物:凡适宜在日常变短是开花的作物称为短日照作物,如水稻大豆等。
6.复种是指同一年内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或收获两茬或两茬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7.生育期与生育时期生育期指:作物完成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所需的时间。
生育时期:指作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8.“S”形生长曲线:“作物生长过程中,初期生长缓慢,以后逐渐加快,生长达到最高峰以后又逐渐减慢,以致生长完全停止,形成慢—快—慢的规律。
9.马铃薯退化:马铃薯生长期间经常出现植株变矮,分枝减少,叶片皱缩,生长势衰退,块茎小,产量明显降低,一年不如一年,最后失去种植价值。
这种现象就是马铃薯退化。
10.微灌:是通过一套专门设备,将灌溉水加低压或利用地形落差自亚、过滤,并通过管道系统输水至末级管道上的特殊灌水器,使水或溶有化肥的水溶液以较小的流量均匀、适时、适量地湿润作物根系区附近土壤表面的灌溉方法。
11.马齿型玉米:马齿形又叫马牙型。
果穗多为圆柱形,籽粒扁平呈扁长形,籽穗两侧胚乳为角质淀粉,顶部及中部为粉质淀粉。
成熟后,籽粒顶部粉质淀粉收缩,形成妈齿形。
12.温光反应特性:作物的花芽分化对温度高低和日照长短有一定的要求,即在花芽开始分化之前必须满足一定的温度和日照长度的环境条件以完成对花芽分化的诱导,这种特性称为作物的温光反应。
农学概论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作物品种: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经济产量:优势,生活因素,种植制度,日中性作物,生物灾难,作物,精准农业,作物布局,农产品品质,有机农业,作物温光反应特性,作物生长周期,作物环境因子,作物品种混杂退化,作物连作,作物轮作,作物复种,复种指数二、选择题不同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不尽相同,但总来说可归结为。
A.密度B.单株产量C.单铃重D.出麻率与工业、服务业相比,农业生产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中主要包括,。
A.对土地的特殊依赖性B.季节性C.地域性 D.连续性作物对温度、光照等自然条件的反应是其长期适应的结果。
因此,不同作物有不同的反应类型,主要包括,。
A.长日高温型B.长日低温型C.短日低温型D.短日高温型作物生长发育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
花芽形成就是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之一。
但花芽形成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主要有,。
A.营养条件B.高温阶段C.光照阶段D.春化阶段农业生产由等几个部分组成。
A.人类劳动B.科学技术C.农业生物D农业环境作物生长发育受各种生态因子的影响,这些生态因子的限制方式遵循。
A.效益最大化律B.报酬递减律C.耐受律D.最小因子律水分对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表现为。
A.生态作用B.生化作用C.生理作用D.同化作用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应坚持综合治理的原则。
其中害虫的化学防治应注意:。
A.不同药剂组合施用B.施用时间恰到好处C.统一施用D.施用低毒或无毒药剂农作物害虫的物理防治措施包括:手工防除、、以及颜色诱集等。
A.树枝把诱蛾B.性激素诱集C.气味诱集D.灯光诱集精准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但现阶段精准农业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等。
A.效率过低B.产量数据存在误差C.成本过高D.依赖性强长日照作物是指只有在条件下才能完成花芽分化过程的作物。
A.短日B.长日C.低温D.长于临界日长作物的生物产量是指其一生中所形成的所有的生物质数量,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