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概论知识点 杨文钰版

  • 格式:pdf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学概论

一、绪论

1.农学:研究作物生产发育规律、产量形成规律、品质形成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并采取恰当的农业技术措施,实现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2.农学的性质:○1农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为基础的一门应用科学;○2农学是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学科;○3农学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门应用生态学科

3.农学的特点:○1系统的复杂性;○2技术的实用性;○3生产的连续性;○4生长的规律性;○5明显的季节性;○6严格的地域性

4.作物生产的地位与作用:○1人类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2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3出口的重要物质;○4农业的基础产业;○5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5.我国古代的农学思想(“天人相参”或“三才”理论为基本精神)和农作物生产技术特征(精耕细作)。

6.世界作物生产概况:作物总产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单产的提高,而单产的提高主要依赖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因素:○1品种改良;○2增施肥料与施肥技术;○3节水技术;○4设施栽培;○5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6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7.我国作物生产概况:我国作物生产的迅速发展,主要归功于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作物生产条件的改善。与世界作物生产的发展相比,不同的特点:○1作物品种的改良;○2间作、套作多熟制种植技术;○3作物栽培技术;○4病虫草鼠害防治技术;○5作物生产条件的改善

8.作物生产发展的目标:○1生产率目标;○2可持续性目标;○3营养安全目标;○4经济高效目标

9.作物生产发展的途径:○1建设高产农田;○2改革种植制度;○3普及优良品种;○4发展先进适用技术

二、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1.研究作物起源的意义:○1了解众多的植物遗传资源并建立基因库,利用有用的基因改造现有的作物并选育新品种;○2了解起源地的气候生态情况,分析作物特定的生态适应性,达到人为控制作物生长的目的;○3有助于研究人类的农耕文化

2.农作物起源:水稻、小麦、大豆、油菜—中国日本起源中心;玉米、甘蔗、棉花—中美洲墨西哥中心;马铃薯—南美洲中心

3.作物生物学特性分类

按感温特性喜温作物;耐寒(喜凉)作物

按对光周期反应特性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日照作物;定日照作物

按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C3作物;C4作物;CAM(景天科酸代谢)作物

4.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蛋白质和淀粉比例最符合人类需要(1:6~7)

豆类作物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

薯芋类作物主要成分为淀粉(大多要求土壤深厚,通透性好,对钾肥需要量大)

经济作物纤维作物品质是根据纤维细胞的长度、细度、拉力、强度、弹性、色泽、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来衡量

经济作物油料作物种子或果实含油量丰富

糖料作物含蔗糖多的作物(我国85%食糖来自甘蔗)嗜好类作物主要有烟草、茶叶、咖啡、可可等

其他作物桑、橡胶、香料作物、编制原料作物等

饲料及绿肥作物饲料(禾谷类、豆类、块根块茎类、饲用叶菜类和瓜类);

绿肥(大多为豆科)

药用及调味品作物药用(三七、天麻、人参、黄连等);调味(花椒、胡

椒、八角、小茴香)

5.作物分布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作物分布和生长在不同的环境里,由于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在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上会发生改变,那些最能适应的变异有机体被保留,由此形成新的类型和品种,产生生活型和生态型的变异。生活型:不同作物相同环境形成相似特征。生态型:同一作物不同环境形成不同特征。

6.种植业区划的依据:种植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作物结构、布局和种植制度、种植业发展方向和关键措施的相对一致性。10个一级区和31个二级区

7.种植业分区:○1东北大豆、春麦、玉米、甜菜区;○2北部高原小杂粮、甜菜区;○3黄淮海棉、麦、油、烟、果区;○4长江中下游稻、棉、油、桑、茶区;○5南方丘陵双季稻、茶、柑橘区;○6华南双季稻、甘蔗、热带作物区;○7川陕盆地稻、玉米、薯类、桑、柑橘区;○8云贵高原稻、玉米、烟草区;○9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10青藏高原青稞、小麦、油菜区

8.我国主要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布局规划:○1专用小麦:黄淮海、大兴安岭沿麓主要发展优质强筋小麦,长江下游主要发展优质弱筋小麦。○2专用玉米:大力发展饲用专用玉米和加工专用玉米。主要区域在东北—内蒙古专用玉米优势区和黄淮海专用玉米优势区。○3高油大豆:重点建设东北高油大豆带。○4棉花:重点发展市场短缺的陆地长绒棉和中短绒棉生产,主要区域建设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北内陆等地。○5“双低”油菜:提高含油率和单产水平,降低芥酸和硫苷含量。主要区域在长江上、中、下游地区。○6“双高”甘蔗:提高甘蔗单产和含糖率,重点建设桂中南、滇西南、粤西等产区。

三、作物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

1.温光反应特性: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光周期诱导,才能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的特性。在农业中的应用:○1根据作物温光反应所需的温度和日长,分低温长日型(小麦)和高温短日型(水稻);○2从温光生态环境相近的地区进行引种,易于成功;○3对栽培实践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营养生长:植物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发生、增长过程;生殖生长:植物的花、果实、种子等生殖器官的生长。两者关系: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大部分作物都是先进行营养生长,再进行生殖生长,营养生长越好,生殖生长就越好。

3.种子休眠:作物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仍不能正常萌发的现象。

休眠原因解除措施

种皮厚,透气差机械摩擦、加温或强酸等处理

胚未发育完全层积法、变温处理和激素处理等方法

后熟作用未完成水浸泡、冲洗、低温等方法

4.种子萌发条件:○1适宜温度:三基点(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适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加快种子酶促反应,加强吸水,促进气体交换以及物质的运输和转化,加快种子萌发速度;○2充足水分:种皮吸水膨化,有利于气体交换,加强细胞呼吸和新陈代谢,软化种皮易于胚根、胚芽突破;○3充足氧气:保证有氧呼吸正常进行,提供足够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