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式静脉输液的目的是什么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1
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1. 导言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治疗方式,用于迅速补充体液、输注药物等目的。
然而,在传统的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比如感染、误输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的原理、应用和优势。
2. 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的原理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是一种通过封闭系统来输液的方法。
它利用了一次性装置和防背流设计,确保输液过程中的无菌性和安全性。
在密闭式静脉输液系统中,药液通过使用专用的输液管道从药瓶到患者体内输送。
整个输液过程中,药液不会接触到外界空气,防止了污染的发生。
同时,密闭式系统还具备防背流功能,防止药液在输液管道中逆流,避免了患者血液与药液的混合,进一步提高了输液的安全性。
3. 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的应用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医疗领域,特别是在手术、重症监护和化疗等领域。
3.1 手术领域在手术期间,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的风险。
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免疫系统通常处于削弱状态,容易受到外界细菌的侵袭。
使用密闭式静脉输液系统可以避免输液过程中的污染,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3.2 重症监护领域在重症监护环境中,患者的免疫系统通常更加脆弱,容易感染。
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的无菌性和防背流功能能够有效减少感染的风险,保护患者的安全。
3.3 化疗领域在化疗过程中,患者需要输注各种药物。
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可以确保药物的纯度和有效性,防止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4. 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的优势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相对于传统的静脉输液具有以下优势:•防污染:输液过程中,药液不会接触到外界空气,避免了污染的发生。
•安全性:密闭式系统具备防背流功能,避免了药液逆流引起的安全风险。
•方便易用:密闭式系统使用一次性装置,使用简单,有效减少了操作复杂性。
•提高治疗效果:密闭式系统保证了药物的纯度和有效性,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
5. 总结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通过封闭系统和防背流设计,确保了输液的无菌性和安全性。
.
.'
密闭式静脉输液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补充水和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
补充营养,供给热量,促进组织
修复,获得正氮平衡。
输入药物,控制感染,治疗疾病。
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改善微循环。
静脉输液法(密闭式)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
2、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刺激性强及特殊药物,应在确知针头已进入血管内时再加药。
3、根据病情需要,应有计划地按排输液顺序,使尽快达到治疗效果。
4、输液瓶内加入药物时,应根据治疗原则,按急、缓和药物在血液中维持的有效浓度、时间等情况,进行合理按排。
5、长期输液者,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
6、对小儿及昏迷等不合作病员可选用头皮静脉针进行输液,局部肢体需要用夹板固定,加强巡视。
7、输液过程中,要严密观察输液情况及病员主诉,观察针头及橡胶管有无漏水,针头有无脱出、阻塞或移位,橡胶管有无扭曲受压,局部皮肤有无肿胀,疼痛等,度注意有无药液漏出。
8、输液前,输液管内空气要排尽,输液过程中,及时更换输液瓶,溶液滴尽前要及时拔针,严防空气进入,造成空气栓塞。
9、持续输液24小时者,需每天更换输液器和输液瓶。
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引言静脉输液是指将液体通过静脉途径注入患者体内,以补充体液、输送药物或营养物质等目的。
传统的静脉输液技术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输液过程中可能受到微生物污染、输液速度不稳定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重点介绍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的定义、原理、优势以及应用。
定义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是指在输液过程中通过一种特殊的装置进行液体输送的技术。
该技术通过密闭管路和防污染装置有效地隔离了输液液体和外界环境,减少了微生物污染的风险,并提高了输液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原理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主要依靠以下几个原理来实现:1.密闭管路:密闭式静脉输液系统采用了一种特殊的管路,包括输液管、连接器和防污染装置等。
这种管路可以有效地隔离输液液体和外界环境,防止污染物进入管路。
2.自动控制:密闭式静脉输液系统可以自动控制输液速度,减少人为因素对输液速度的干扰,从而提高输液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防反流:密闭式静脉输液系统还配备了反流阀,可以防止液体倒流,减少感染的风险。
优势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相比传统静脉输液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减少污染风险:密闭式静脉输液系统可以有效地隔离输液管路和外界环境,减少污染物进入液体的风险。
这对于输液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2.提高输液稳定性:密闭式静脉输液系统通过自动控制输液速度,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使输液过程更加稳定。
3.提高输液准确性:密闭式静脉输液系统可以精确控制输液速度,减少输液量的误差,提高输液准确性。
4.方便操作:密闭式静脉输液系统操作简单方便,医护人员可以更容易地掌握和操作。
应用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中,主要用于以下方面:1.手术过程中的输液: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在手术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控制输液速度和稳定性,减少输液引起的并发症。
2.药物输液:通过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可以更准确地控制药物的输液速度,提高药物的疗效。
3.营养输液: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可以确保营养液的纯净性和稳定性,提高营养输液的效果。
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操作目的、注意事项、并发症【目的】1.维持水和电解质酸碱平衡,补充能量和水分。
2.补充营养,维持热量。
3.输入药物,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抢救休克,增加循环血量,维持血压。
5.输入脱水剂,提高血液渗透压,以达到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目的。
【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须两人核对医嘱。
2.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3.了解输液目的、药物对血管的影响程度、给药途径、给药时间及药物过敏史。
4.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输液滴速,成人40-60滴/分,儿童20-40滴/分。
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疾病患者速度宜慢;对脱水严重、血容量不足,心肺功能良好者速度可快;一般溶液滴速可稍快,而高渗盐水、含钾药物、升压药宜慢。
5.对长期输液的患者,应当注意保护及合理使用静脉。
6.防止空气进入血管形成气栓,及时更换输液瓶,输液完毕后及时拔针。
7.观察患者输液反应,如有发生应及时处理。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1.静脉穿刺失败<1>血管被刺穿后,应立即将针头拔出,切勿反复回针,同时按压止血。
<2>对于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应先对症处理,改善血管条件后再进行穿刺,避免盲目进针,减少失败几率。
2.药液外渗<1>发现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给药,拔针后局部按压,另选血管重新穿刺。
<2>根据渗出药液的理化性质,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如理疗、局部封闭、给予药物拮抗剂等。
如上述处理无效,组织已发生坏死,应手术将坏死组织清除,以免增加感染机会。
3.静脉炎<1>一旦发生静脉炎,立即停止在此处静脉给药,将患肢抬高、制动、局部对症治疗。
<2>伴有全身感染者,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4.发热反应<1>对于轻度发热反应,可减慢输液速度,同时注意保暖。
重者立即停止输液,给予物理降温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及激素治疗。
<2>发生发热反应后,应保留输液器具和相关液体进行必要的检查。
密闭式静脉输液1.目的: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补充营养,供给热能;输入药物,治疗疾病;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利尿消肿2.操作程序:素质要求: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仪表端正,个人卫生保持良好(头发指甲等),无饰物。
准备用物:治疗车,上层自右向左依次为:弯盘一个,治疗盘一个,治疗卡、输液巡视卡。
治疗盘内:消毒液、棉签(未开封)。
抽屉内自右向左:垫巾、止血带、剪刀、启瓶器、网套、纱布。
下层自右向左依次为:污物桶2个(分别放置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锐器盒(放置废弃针头等用)。
准备药液:1.核对2.擦瓶灰3.检查液体质量(有效期、有无悬浮物及杂质、混浊、沉淀、瓶口有无松动,瓶体、瓶底有无裂痕)4. 查对药品:药名、浓度、剂量、质量、有效期5.启瓶盖,常规消毒瓶口6.取药,弹下药液,用酒精棉球环形消毒安瓿颈部及砂轮,锯安瓿,消毒安瓿颈后取无菌纱布擦细屑,折断安瓿。
7.抽药:取注射器,检查注射器针头试通畅,左手食、中指夹安瓿,右手持注射器,将针插入安瓿,左手拇指及无名指夹注射器下端,右手抽动活塞,将药液吸入针管内,放入无菌盘。
8.再次消毒液体瓶口,加药。
9.检查输液器日期及包装有无漏气,插入输液器(输液管仍保留在原袋中)。
准备病人:推车至床旁,持医嘱本核对病人并解释(输入药品名称、作用),说明需要,嘱病人排尿操作: 1.摆体位、铺垫巾、选血管、置输液架,再次核对,挂液体瓶,一次排气,对光检查有无气泡。
2.备胶布,常规消毒皮肤,扎止血带,嘱病人握拳,二次对光检查有无气泡,弃针头套,二次排气。
3.穿刺(进针与皮肤呈20°),嘱病人松拳、松止血带、松调节器(同时眼看滴管),固定针头,三条胶布按规定粘贴,(第一条胶贴固定针翼,取带胶片的胶贴固定穿刺点,第三条将输液管盘成环形固定)。
4.撤除垫巾及止血带,根据年龄、病情、药物性质等调滴速(一般成人40~60滴/分,儿童及老人20~40滴/分),严重脱水可快,高渗、含钾药物、升压药速度宜慢。
1.下列不属于密闭式静脉输液法的目的是(C)。
(单选)A维持酸碱平衡B补充营养C迅速发生疗效D抢救休克2.社会主义医德的核心和实质是(D)。
(单选)A救死扶伤B防病治病C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D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3.下列哪项不属于语调平和沉稳的内容范围(A)。
(单选)A亲切自然B发音清晰易懂C放低声调D发音稍缓4.下列不属于医患沟通的现实意义的是(D)。
(单选)A有助于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B满足患者对医疗信息的需要C密切医患关系D减轻患者痛苦5.医师在执业活动中享有的权利有()C。
(多选)A从事医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B参加专业培训,接受继续医学教育C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D获取工资报酬和津贴,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6.如何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氛围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谦虚,给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ABCD )。
(多选)A转移对象法B自轻成绩法C相对肯定法D妙设喻体法7.抑郁质的人具有的表现是(ACD)。
(多选)A易多愁善感B意志坚强、果断勇敢C敏感性高,思维深刻D不善交往8.预防标准的来源是那些能够有效阻止正常标准转化为异常状态的科学手段。
(对)正确错误9.在不影响患者的治疗的情况下,医师可以收取患者财物和相关的利益。
错)正确错误10.指导性是指医患之间的语言交流都是围绕患者病情展开的。
(错)正确错误11.性格对气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掩盖和改造气质,使气质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
(对)正确错误12.医务人员的面临的最基本最首要的行为规范约束是(医疗技术)规范。
(填空)13.从正常标准的实际情况看,其特征有范围性、动态性、差异性。
(填空)14.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规范是(为人民服务)。
(填空)15.请简述交际语言的特点。
(简答)答:语言交际作为一种双向沟通的方式,有以下三个显著的特点: 1、交流的双向性; 2、交谈的灵活性;3、鲜明的口语特征。
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
是指通过管道将药物或营养液直接注入人体静脉内,以供给体
内需要的药物或营养物质。
相比其他形式的治疗,静脉输液可快
速有效地将药物输送到患部,对于治疗急性病症,甚至可以救人
于危难之间。
然而,由于外界的环境是不卫生的,静脉输液治疗容易被污染,因此与疾病本身一样,输液治疗同样存在诸多潜在的健康风险。
在为了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介绍一种在输液治疗中广泛
使用的。
通过限制环境中的细菌、微生物进入输液系统,增加了输液治
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具体的,输液粗管在注射前会被密封在一
个袋中,输液过程中,药液经过辊压式输液管进入人体,输液管
的另一侧通于袋外侧,输液过程中外界空气和任何可能感染管道
的细菌、微生物都没有机会进入系统内。
由于密闭式静脉输液系统所需的设备和步骤较复杂,因此使用
之前必须了解应该下注注射药物液体和袋的数目和特定的药液混
合规定,以避免不必要的输液错误。
另外,在使用该技术时,还
应特别关注袋口的密闭性能,确保药物不会被外界空气污染、泄
漏或者蒸发等情况,以确保输液系统的安全性。
总而言之,采用了各种监管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细菌和微
生物进入输液系统的可能性,增加了输液治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因此,在输液治疗中如果采用该技术,病人将能够获得更为稳定
和安全的治疗效果。
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目的:1、维持水和电解质、酸碱平衡、补充能量和水分。
2、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
3、静脉给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项目评价标准标准分姓名评估(6分)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明确输液目的。
32、征求病人输液侧肢体,评估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情况、心理反应,嘱排尿。
3准备(11分)1、人员准备:仪表端庄、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32、用物准备:医嘱单、床旁输液卡、基础消毒盘,消毒液、输液器、药液(按医嘱备好)、头皮针、止血带、网套、弯盘、棉签、敷贴、胶布,必要时备夹板和绷带。
治疗车、无菌盘分区合理,用物准备齐全。
5操作流程(62分)1、携用物至床旁,核对病人及医嘱(腕带、床头卡、床号、瓶签、病人),解释取得合作,再次提示入厕;协助取舒适卧位,注意保暖。
52、选择患者适宜的穿刺部位,穿刺肢体下放压脉带,洗手。
43、检查药瓶、药液质量,套上瓶套,开启药瓶中心部分,常规消毒瓶口、待干。
34、检查输液器的质量等,取出输液器,将针头插入瓶塞至根部,关紧调节器。
35、挂药瓶于输液架上,排气,关紧调节器,固定针栓和护针帽,准备胶布,再次核对。
5 6、选择静脉,在穿刺部位上方6cm系紧止血带,常规消毒注射部位皮肤、待干,嘱患者握紧拳头,使静脉充盈。
5 7、再次检查并排尽输液器气体,核对病人、药液、医嘱无误后行静脉穿刺(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右手持头皮针,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20°角进针刺入静脉,见回血可以再沿静脉进针少许)。
108、成功后松止血带,开调节器,见液体流入通畅后固定针头、盖无菌小方纱,固定妥善。
59、将输液肢体放置舒适,必要时夹板固定。
210、调节输液速度,一般成人40-60滴/分,儿童20-40滴/分或根据病人病情、年龄、药物性质、医嘱要求调节滴数,再次核对病人、药液、医嘱,告知病人注意事项。
511、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元,将呼叫器放置于患者可及位置。
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静脉输血(blood transfusion)是将全血或成分血如血浆、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等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
输血是急救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近年来,输血理论与技术发展迅猛,无论是在血液的保存与管理、血液成分的分离,还是在献血员的检测以及输血器材的改进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为临床安全、有效、节约用血提供了保障。
一、静脉输血的目的及原则(一)输血的目的1、补充血容量增加有效循环血量,改善心肌功能和全身血液灌流,提升血压,增加心排出量,促进循环。
用于失血、失液引起的血容量减少或休克患者2、纠正贫血增加血红蛋白含量,促进携氧功能。
用于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严重贫血和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
3、补充血浆蛋白增加蛋白质,改善营养状态,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少组织渗出和水肿,保持有效循环血量。
用于低蛋白血症及大出血大手术的患者4、补充各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改善凝血功能有助于止血。
用于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友病及大出血的患者。
5、补充抗体、补体等血液成分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抗感染的能力。
用于严重感染的患者。
6、排除有害物质改善组织器官的缺氧状况,用于一氧化碳,苯酚等化学物质中毒。
因为上述物质中毒时,血红蛋白失去了运氧能力或不能释放氧气,以供机体组织利用,因此溶血性输血反应及重症新生儿溶血病时可采用换血法,也可采用换血浆法,以达到排除血浆中的自身抗体的目的(二)静脉输血的原则1、输血前必须做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2、无论是输全血还是输成分血均应选用同型血液输注,但在紧急情况下如无同型血,可选用o型血输给患者,ab型血的患者除可接受o型外还可以接受其它异型血型的血(a型血和b型血)。
但要求直接交叉配血试验阴性(不凝集),而间接交叉试验,可以阳性(凝集)。
因为输入的量少,输入的血清中的抗体可被受血者体内大量的血浆稀释,而不足以引起受血者的红细胞的凝集,故不出现反应。
医院护理操作规范——密闭式静脉输液一、概述密闭式静脉输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给药方式,通过密闭系统将药物输送至患者体内。
与传统的开放式静脉输液相比,密闭式静脉输液能够有效防止空气和外部污染物的进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密闭式静脉输液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二、操作规范1.准备工作(1)查看医嘱并确认是否需要进行密闭式静脉输液,如有需要,根据医嘱选择相应的药物。
(2)准备药物和输液设备,包括输液瓶、输液管、输液针头等,并确保其完整、无污染。
(3)洗手消毒,并佩戴洁净无菌手套。
2.密闭式静脉输液操作步骤(1)选取适合的静脉通道,并用消毒棉球沾取75%酒精对针头或插管口进行消毒。
(2)插入输液针头或连接插管口。
(3)打开输液瓶盖,倒置输液瓶,用手轻轻压迫瓶身,使药液进入输液管。
(4)将药液完全进入输液管后,关闭滴液装置,并检查输液管是否有气泡。
(5)将滴液装置与输液管连接,打开滴液装置调整滴速。
(6)观察患者耐受情况,定期留意滴液装置的滴速并予以调整。
(7)输液结束后,须按规定的步骤拆除输液装置,并妥善处理。
三、注意事项1.选择适当的输液通道和穿刺点,避免穿刺深度过大或过浅,以免发生血管露珠、外渗或血肿等情况。
2.每次输液前必须对针头或插管口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无菌。
3.在药液进入输液管之前,必须先将其完全排空,以排除气泡并保证药物的准确输送。
4.在调整滴液速度时,应注意监测患者的反应和生命体征,如出现异常情况应予以及时处理。
5.输液过程中,注意保持患者的舒适,及时调整姿势和位置,防止患者压迫输液管或造成滴液不畅等问题。
6.输液过程中,要定时观察患者的输液效果,如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及时记录相关数据。
7.输液结束后,须按规定的步骤拆除输液装置,注意不要将装置与药物残留物混合,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8.输液过程中,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输液,并报告主管护士或医生处理。
四、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1.输液管中出现气泡:将气泡轻轻挤出或稍微抬高输液管,让气泡上浮至顶端,再将其由顶端排空。
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一)目的:1、为患者补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
2、为患者补充红细胞,纠正贫血。
3、为患者补充各种凝血因子、血小板,改善凝血功能。
4、为患者输入新鲜血液,补充抗体及白细胞,增加机体抵抗力。
5、补充抗体补体等血液成分:增加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
6、排除有害物质,改善组织器官的缺氧状况。
(二)用物准备:1、个人准备: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一次性输血器、生理盐水、同型血液、遵医嘱配抗过敏药物、配血单、输血卡、笔等。
其余同密闭式静脉输液。
3、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了解患者有无输血史及不良反应,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组胺或者类固醇药物。
(2)评估患者血管情况,选择适合的输注部位。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输血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三)操作程序:1、核对医嘱,根据医嘱采血样送血库做交叉配血试验。
2、仔细核对配血报告单上的各类信息。
3、输血前再次核对血袋包装,血液性质,配血报告单上的各类信息,核对血型检验报告单,核对后输血单背面双人核对者签名,确定无误后方可实施输血4、携用物至患者床旁,由两名医务人员共同核对患者姓名及血型(清醒患者让患者自己回答血型;昏迷患者询问家属)5、按密闭式静脉输液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输入生理盐水。
6、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向患者做好解释,消除紧张心理。
7.有两名医务人员再次按“三查八对”内容核对,准确无误后签名,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8、以手腕旋转动作将血袋内的血液轻轻摇匀。
戴手套,打开储血袋封口,常规消毒开口处塑料管,将输血器通液针头从生理盐水瓶上拔除插入塑料管内,缓慢将血袋倒挂到输液架上,再次查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瓶)号(储血号)、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液种类、血量。
9、输入开始时速度宜慢(<20滴/min),严密观察15分钟左右,如无不良反应,再根据病情需要调节滴速。
成人一般40-60滴/min,儿童酌减。
10、向患者及家属交代输血过程中的有关注意事项,并将呼叫器置于易取处。
密闭式静脉输液【目的】1.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
2.输入液体和药物,达到解毒、控制感染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3.补充营养,维持热量。
4.纠正血容量不足,维持循环血量。
【仪表】服装整洁、仪表端庄、无长指甲【操作前准备】1.核对医嘱。
2.评估患儿:了解患儿病情、年龄、心肺功能、血管情况及周围皮肤完整性,患儿意识状态、自理及合作程度;同时向患儿或家长解释操作方法、目的、配合方法等,询问患儿是否需要排尿3.评估病室环境是否清洁、舒适、光线明亮。
4.用物准备:治疗盘、输液卡、输液所需药物、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头皮针输液贴、胶布、棉签、一次性垫巾、止血带、砂轮、皮肤消毒剂、消毒洗手液,根据需要备一次性剃须刀、小夹板等。
【操作方法与步骤】1.洗手、戴口罩2.核对输液卡及药物,检查药品质量(液体有效期、有无裂隙及变质浑浊等)。
检查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头皮针有效期及包装是否漏气。
3.消毒瓶塞和药物,抽吸药物加入输液瓶内,再次核对药物。
4.取出输液器,关闭水止,将输液管顶端针头插入胶塞内,同时插入排气管并固定。
塑料袋装液体无需插排气管。
常规排气至输液管的下端,关闭水止。
5.整理治疗室用物,垃圾分类放置。
6.携用物至患儿床边,核对患儿,将药液挂在输液架上。
协助患儿取舒适卧位,选择穿刺血管。
对长期输液者,为保护静脉,应从远端小静脉开始。
7.垫一次性治疗巾,扎止血带,选好血管后,松开止血带,将胶布放在治疗巾上。
取下输液管,再次检查输液管,无气泡,连接头皮针。
8.系好止血带,常规消毒皮肤,排气,穿刺。
9.松开止血带,同时嘱患儿松拳,松开水止。
10.用胶布依次固定。
11.如患儿有留置针,则首先用安尔碘消毒肝素帽,用2ml注射器抽取0.9%生理盐水2ml通管,通管顺利则接头皮针。
若通管有阻力或管内有凝血,则应拔除留置针重新穿刺。
12.遵医嘱调节滴速。
向病人及家属交代有关注意事项,告知输液中可能发生的问题。
13.再次核对。
静脉输液法(一)密闭式输液法1、目的⑴补充水分及电解质,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常用于脱水、酸碱代谢紊乱。
⑵补充营养,供给热量。
常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胃肠道吸收障碍及不能由口进食。
如昏迷、口腔疾病等。
⑶输入药物,治疗疾病,如输入抗生素控制感染,输入脱水剂降低颅内压等。
⑷增加循环血量,改善循环,维持血压用于严重烧伤、大出血、休克等患者。
2、评估⑴患者的年龄、病情、意识状态及营养状况等。
⑵患者对输液的认识、心理状态及配合程度。
⑶患者穿刺部位皮肤、血管状况及肢体活动度。
3、操作程序⑴素质要求(衣帽、仪表、态度)⑵洗手、戴口罩⑶准备用物①基础注射盘、一次性输液器(头皮针)、穿刺垫、垫巾、止血带、输液贴(胶布)、启瓶器、网套、治疗碗或弯盘②按医嘱或注射单备药、输液卡。
⑷检查药液①查对标签:药名、浓度、剂量、失效期。
②瓶口有无松动。
③瓶体有无裂缝。
④将液体瓶倒置“Z”字形,借助侧光检查(不少于10s)有无混浊、沉淀、絮状物。
⑤将输液卡倒贴于输液瓶上,或将患者姓名、床号写在瓶签上。
⑸备液体①套网套,去除铝盖中心部分。
②用2%安尔碘消毒瓶塞(中心部分)2遍。
③按医嘱加药。
④检查一次性输液器(质量、失效期)。
⑤打开输液器,取下输液管、通气管针头的护套,分别(或同时)插入液体瓶中心部分直至针头根部(输液管仍保留在原袋中),关闭调节器。
⑹二人查对⑺携用物至床旁,准备患者。
①查对患者床头牌,呼唤患者姓名。
②向患者解释输液目的,了解其需要,如需要给予帮助,如大、小便等。
③帮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④选择血管,在穿刺部位下垫上垫巾、放上止血带,固定输液架。
⑻挂液体、排气管。
①再次查对床号、姓名。
②左手持输液器。
③右手将输液瓶挂到输液架上。
④将输液管末端(穿刺针的针柄)夹一手指缝中,倒置滴管,打开调节器,使液体自然流入滴管。
⑤当滴管内液面至1/2至1/3处时,折叠滴管根部的输液管,迅速转正滴管,松开折叠处,同时上提滴管下端输液管,再缓慢放下,使液平面缓慢下降。
密闭式静脉输液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补充水和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
补充营养,供给热量,促进组织修复,获得正氮平衡。
输入药物,控制感染,治疗疾病。
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改善微循环。
静脉输液法(密闭式)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
2、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刺激性强及特殊药物,应在确知针头已进入血管内时再加药。
3、根据病情需要,应有计划地按排输液顺序,使尽快达到治疗效果。
4、输液瓶内加入药物时,应根据治疗原则,按急、缓和药物在血液中维持的有效浓度、时间等情况,进行合理按排。
5、长期输液者,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
6、对小儿及昏迷等不合作病员可选用头皮静脉针进行输液,局部肢体需要用夹板固定,加强巡视。
7、输液过程中,要严密观察输液情况及病员主诉,观察针头及橡胶管有无漏水,针头有无脱出、阻塞或移位,橡胶管有无扭曲受压,局部皮肤有无肿胀,疼痛等,度注意有无药液漏出。
8、输液前,输液管内空气要排尽,输液过程中,及时更换输液瓶,溶液滴尽前要及时拔针,严防空气进入,造成空气栓塞。
9、持续输液24小时者,需每天更换输液器和输液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