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出版社沪教版六年级文言文必备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8
沪教版六年级古文古诗四1、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四2、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四3、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绝句南宋·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雨晴唐·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3.题弟侄书堂唐·杜荀鹤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4.南园十三首(其五)唐·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5.对酒秋瑾(近代女革命家、诗人)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6.狱中题壁谭嗣同(近代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一三、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一四、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五、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一六、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一七1、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望驿台唐·白居易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夜泉明·袁中道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迢迢牵牛星汉《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十六字令三首毛泽东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其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山川之美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沪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知识点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②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加点的字:(1)康肃笑而遣之(_______)(2)尝射于家圃(______)(______)(3)乃取一葫芦置于地(_______)(________)(4)睨之,久而不去(______)(5)无他,但手熟尔(_______)(6)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亦无他,惟手熟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个故事使我们明白了______(成语)的道理。
[4]哪句话写出了陈尧咨的骄横之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赏析。
登泰山记(节选)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六上通假字1.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智慧2.山岛竦峙竦:通“耸”,高3.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掌事,掌管政事4.辑以羽翠辑:通“缉”,连缀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坐:通“座”,座位,供人坐的地方6.及反,市罢遂不得履反:通“返”,返回7.宣王说之说:通“悦”,高兴8.尊君在不不:通“否”古今异义1.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或盼望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3.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带领4.元方人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5.相委而去古义:放弃,舍弃今义:委托6.及其日中如探汤古义:热水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7.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义:距离今义:到......(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8.歌以咏志古义:指写诗歌今义:歌曲或唱歌9.水何澹澹古义:多么今义:为什么10.造化钟神秀古义:聚集今义:指一种计时的器具11.水光潋晴方好古义:刚刚,正好今义: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人的品行端正;一边或一面;地区,地域;办法吗,做法,技巧;正在,量词12.蜀之鄙有二僧古义:边境今义:品质低下13.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古义:反而,难道今义:看,照管,注意14.贫者语于富者日古义:告诉,说今义:话语,说话15.子何恃而往古义:敬称,相当于您今义:儿子16.饰以玫瑰古义:文中指美玉今义:一种花的名字17.郑人有欲买履者古义:鞋子今义:踩,脚步,履行18.湣王立古义:即位今义:站立19.终亡其酒古义:失掉今义:死亡20.但当涉猎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2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研究今义:治理22.见往事耳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23.及鲁肃过寻阳古义:到今义:经过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活用为动词,相约,约定2.孔子东游名词作状语,到东方3.而日中时近也近,远:形容词作代动词,离人近,离人远4.歌以咏志名词作代动词,写诗歌5.东临碣石名词作状语,向东6.造化钟神秀形容词作名词,这里指神奇、秀丽的景色7.一览众山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小特殊句式1.省略句(1)太丘舍去“舍”后面省略宾语“之”(代词,代那位朋友)(2)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面省略了“之”字,应为“以之告富者”,译为“把去南海这件事告诉了富和尚”(3)肃遂拜蒙田“拜”后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肃遂拜于蒙田”2.倒装句:(1)孰为汝多知乎谓语前置,起强调作用,应为“孰为汝知多乎”3.宾语前置:(1)吾欲之南海,何如“何”作“如”的宾语前置,应为“如何”,译为“怎么样呢”(2)子何恃而往“何”作“恃”的宾语前置,应为“恃何”,译为“凭借什么”(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何见事”是宾语前置,应为“大兄见何事之晚乎”,译为“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啊”4.介宾短语后置:蒙辞以军中多务“以军中多务”为介宾短语后置,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译为“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一词多用1.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动词,是孰为汝多知乎动词,以为,认为为栏之柜动词,做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介词,给吾能为之足子安能为之足动词,画2.其:问其故代词,指两小儿及其日中代词,它,指太阳3.之: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代词,它人之为学者有难易乎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蜀之鄙有二僧助词,的吾欲之南海助词,到为栏之柜结构助词,的至之而忘操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宣王说之代词,指南郭先生4.而:子何恃而往连词,表示承接关系,不译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连词,表示转折关系,不译5.当:当涂掌事与“涂”连用译为“当道,当权”但当涉猎应当6.见:见往事耳动词,知道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认清,识别7.度: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动词,测量吾忘持度名词,尺码8.足:数人饮之不足足够画蛇添足脚六下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悦”,愉快,高兴2.是知也通“智”,明智,聪明3.亲戚畔之通“叛”,背叛4.螳螂委身曲附通“跗”,脚背5.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通“旁”,旁边古今异义:1.七里之郭古义:外城今义:池塘2.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3.委而去之古义:离开今义:到......去4.委而去之古义:放弃今义:地域5.亲戚畔之古义:指父母兄弟等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词类活用:1.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知识2.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3.环而攻之而不胜名词作状语,围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巩固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作动词,限制6.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作动词,震慑,征服7.蝉高居悲,鸣饮露形容词作动词,放声特殊句式:1.省略句:(1)可以为师矣“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之,指代能温故而知新的人(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了“择”(3)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省略主语,楚人2.固定句式:不亦说乎“不亦......乎”表反问,可译为“不也......吗”3.判断句: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一词多义:1.而:学而时习之连词,表承接,然后温故而知新连词,表承接,就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却2.以:可以为师矣介词,凭,靠终夜不寝,以思连词,用来3.知:人不知而不愠知道,了解知之为知之明白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通“智”,聪明温故而知新知道,领悟4.利:天时不如地利有利条件兵革非不坚利锋利5.之:三里之城的,助词多助之多到天下顺之代词,指得道者6.故:人问其故原因温故而知新原来的,旧的7.延:延颈欲啄螳螂伸长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于晏子迎接,引进。
沪教版六年级上册古诗及文言文精选范本精选范本精选范本精选范本精选范本精选范本精选范本精选范本精选范本精选范本丰乐亭游春<宋>欧阳修精选范本红树春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咏柳<唐>贺知章精选范本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精选范本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精选范本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小园<宋>陆游村南村北鹁鸪声,水刺新秧漫漫平。
行遍天涯千万里,却从邻父学春耕。
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精选范本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精选范本。
望驿台唐·白居易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夜泉明·袁中道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迢迢牵牛星汉《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十六字令三首毛泽东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其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山川之美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去.后乃.至。
元方时...。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期日中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知识点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勉谕儿辈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①。
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②一匹,可办粗衣几件。
不馋③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①费用:花费钱财。
②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
③馋:这里是饥饿的意思。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由俭入奢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可办粗饭几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
(1)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经济繁荣的今天,商品供应充足,我们还需要“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吗?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①,田中有株②,兔走触株,折颈③而死。
因释其耒④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⑤。
今欲以先王之政⑥,治⑦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选自《韩非子·五蠹》(注释)①耕者:耕田的人,农民。
②株:树木被砍伐后,残留下来露出地面的树桩。
③颈:脖颈,就是脖子。
④耒(lěi):古代耕田用的农具,就是犁耙。
⑤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⑥政:政策。
⑦治:管理。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兔走触株走:__________(2)因释其耒而守株释:_________(3)而身为宋国笑为:__________(4)冀复得兔冀:_________[2]请指出下面各句中“而”字的不同用法。
六上通假字1.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智慧2.山岛竦峙竦:通“耸”,高3.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掌事,掌管政事4.辑以羽翠辑:通“缉”,连缀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坐:通“座”,座位,供人坐的地方6.及反,市罢遂不得履反:通“返”,返回7.宣王说之说:通“悦”,高兴8.尊君在不不:通“否”古今异义1.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或盼望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3.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带领4.元方人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5.相委而去古义:放弃,舍弃今义:委托6.及其日中如探汤古义:热水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7.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义:距离今义:到......(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8.歌以咏志古义:指写诗歌今义:歌曲或唱歌9.水何澹澹古义:多么今义:为什么10.造化钟神秀古义:聚集今义:指一种计时的器具11.水光潋晴方好古义:刚刚,正好今义: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人的品行端正;一边或一面;地区,地域;办法吗,做法,技巧;正在,量词12.蜀之鄙有二僧古义:边境今义:品质低下13.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古义:反而,难道今义:看,照管,注意14.贫者语于富者日古义:告诉,说今义:话语,说话15.子何恃而往古义:敬称,相当于您今义:儿子16.饰以玫瑰古义:文中指美玉今义:一种花的名字17.郑人有欲买履者古义:鞋子今义:踩,脚步,履行18.湣王立古义:即位今义:站立19.终亡其酒古义:失掉今义:死亡20.但当涉猎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2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研究今义:治理22.见往事耳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23.及鲁肃过寻阳古义:到今义:经过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活用为动词,相约,约定2.孔子东游名词作状语,到东方3.而日中时近也近,远:形容词作代动词,离人近,离人远4.歌以咏志名词作代动词,写诗歌5.东临碣石名词作状语,向东6.造化钟神秀形容词作名词,这里指神奇、秀丽的景色7.一览众山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小特殊句式1.省略句(1)太丘舍去“舍”后面省略宾语“之”(代词,代那位朋友)(2)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面省略了“之”字,应为“以之告富者”,译为“把去南海这件事告诉了富和尚”(3)肃遂拜蒙田“拜”后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肃遂拜于蒙田”2.倒装句:(1)孰为汝多知乎谓语前置,起强调作用,应为“孰为汝知多乎”3.宾语前置:(1)吾欲之南海,何如“何”作“如”的宾语前置,应为“如何”,译为“怎么样呢”(2)子何恃而往“何”作“恃”的宾语前置,应为“恃何”,译为“凭借什么”(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何见事”是宾语前置,应为“大兄见何事之晚乎”,译为“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啊”4.介宾短语后置:蒙辞以军中多务“以军中多务”为介宾短语后置,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译为“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一词多用1.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动词,是孰为汝多知乎动词,以为,认为为栏之柜动词,做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介词,给吾能为之足子安能为之足动词,画2.其:问其故代词,指两小儿及其日中代词,它,指太阳3.之: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代词,它人之为学者有难易乎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蜀之鄙有二僧助词,的吾欲之南海助词,到为栏之柜结构助词,的至之而忘操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宣王说之代词,指南郭先生4.而:子何恃而往连词,表示承接关系,不译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连词,表示转折关系,不译5.当:当涂掌事与“涂”连用译为“当道,当权”但当涉猎应当6.见:见往事耳动词,知道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认清,识别7.度: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动词,测量吾忘持度名词,尺码8.足:数人饮之不足足够画蛇添足脚六下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悦”,愉快,高兴2.是知也通“智”,明智,聪明3.亲戚畔之通“叛”,背叛4.螳螂委身曲附通“跗”,脚背5.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通“旁”,旁边古今异义:1.七里之郭古义:外城今义:池塘2.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3.委而去之古义:离开今义:到......去4.委而去之古义:放弃今义:地域5.亲戚畔之古义:指父母兄弟等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词类活用:1.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知识2.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3.环而攻之而不胜名词作状语,围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巩固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作动词,限制6.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作动词,震慑,征服7.蝉高居悲,鸣饮露形容词作动词,放声特殊句式:1.省略句:(1)可以为师矣“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之,指代能温故而知新的人(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了“择”(3)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省略主语,楚人2.固定句式:不亦说乎“不亦......乎”表反问,可译为“不也......吗”3.判断句: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一词多义:1.而:学而时习之连词,表承接,然后温故而知新连词,表承接,就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却2.以:可以为师矣介词,凭,靠终夜不寝,以思连词,用来3.知:人不知而不愠知道,了解知之为知之明白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通“智”,聪明温故而知新知道,领悟4.利:天时不如地利有利条件兵革非不坚利锋利5.之:三里之城的,助词多助之多到天下顺之代词,指得道者6.故:人问其故原因温故而知新原来的,旧的7.延:延颈欲啄螳螂伸长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于晏子迎接,引进。
小学六年级沪教版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
楚①人学舟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②旋③疾徐,惟④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遽谢舟师,椎鼓速进,亟⑤犯⑥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⑦然则以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注)①楚:楚国(古国名)。
②折:掉头。
③旋:转弯④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⑤亟:突然。
⑥犯:碰到。
⑦柁:同“舵”。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楚人有习操舟者:_______ _______②始折旋疾徐:_______ _______③遽谢舟师:_______ 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①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椎鼓速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这里的“子”指的是________。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________[3]这三个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谈了学习方法,谈了________谈了与人沟通的气度。
3. 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
(一)塞翁失马近塞上①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③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④。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⑤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注释:①塞上:长城一带。
塞,边塞。
②胡:指胡人居住的地方。
六年级第二学期古诗文整理rk古诗部分春夜喜雨【唐】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词解】①涔城:洛阳(现在河向洛阳)•②玉笛:施美的笛③好雨:指春両,及討的両•④乃:就.⑤发生:催发械物生乂,萌发生玄.⑥港:曙涪地J ⅜∙⅛⅛⅛..⑦消扬:使植杨芟幻雨水的溢衣•⑧野径:田野间的小略•⑨俱:全,慕•⑩江鉛:江面上的渔鉛•11 独:犹自,只有•12晓:足晨.13 红浬处:指苇有筍水的红花的地方.14花重(zh6ng):花因沾疹笥水,显徉电満沉重的殍子•r 15 放垃在今成蕎吉向,亦称務战.三毘奇汉管理纭锦之言駐此,放老•君人又用作成郊的别琲・也代成郊•【遙诗】这一场雨丸好似选好廿侯,王占春天万初生歩之廿就返即空席.运衙返瘡春风在ZtZ⅛⅛Ai‰ 它默默地潘泡万物,没><.両反申,田野间的小路黑茫苗,只有江申逵的上灯火∙⅛自明呢看.⅛A÷A¾Λ*i-j锦言城至该是一片万紫工红(盘密爷有雨水的红花之地,就会兼幻在铝官竦JL的花2)沾上而水而显得饱満沉誉的样子.)钱境湖春行【唐】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mb]日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词解】①孤山专:向北克汙鬲無文命(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討改名广化•孤山:在西滋的外滋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養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僚瞰SZ滋全*•②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滋老箜之一,害显贾全斫筑.青贞元(公元785~804年)申,贾全出任杭州刺丸, 于钱垮滋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厝代X4-.③水囱初壬:滋水才冈堤亚:叩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谒里吗作期词,玄用耒表示甘问,是指別剛•④云卿仮:台云重重叠叠,冈滾方上的淡滾适或一片,走上去,浮云很低,所以逆•云卿低Z7•点明春濾起点起途径之处,看力描绘滋面量色.Θ云卿:殃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而或雨初狰芒• “削的本义指人知动物行走的器官.这至指低垂的云.⑥ 早劈:初春詁旱来的黄菇∙t:黃瞄,吗声婉箱动听.步滾钳:爭着飞创向阳的钳奴上去•滾常:向阳的務•新热:刚从會方飞团耒的热于•啄:斜取.热于徇泥M.X.春徉件观所见,驾歌热魅,生机动人.侧重舍鸟•乱花:4⅜吁花•渐:劃询:沪滸地•欲:期询,将要,丸要•速人眼:使人眼花垮乱.浅箪:刚別歩也地旨,还不丈高的春隼.才能:刮够上•没:速没,蛊没.春々住藝所见,花聲箪⅛t,春意塞然•侧童花华.12滋东:以孤山为¼¾⅜.13 行不足:百游方厌•足,鸿足•14阴:同指捞荫•15台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盪、断桥渥,在旨滾东丛,害吏以前乙有•台居易在任杭州剝史寸斫笑台 <,左钱垮门外,是另一冬•诗人由北而西而侖而东,环渗一馬,诗则以誘东绕场白堤结克,以築叢爱j5直抒策情.白堤全长IoOO來•【君】从孤山专的北N到贾亭的西笛,滋面春水刚与堤平,台云董董叠叠:同滋方上的i⅛^∑⅛⅛一片.几处早出的黄⅞>⅛-⅛⅛7τ⅛7 -3s≡ξ⅛^⅛∙^±⅛⅛ , ∙⅛家新夫的撬子年着泥衣我篡・聲多无多彩缤给的眾花济济委進佐人的眼醺,浅浅的春孚刚刚能够送没禺務•我走喜爰旨滋东边的美卷游直不够,尤共是録色场矩茨P的台沙堤•江南春【唐】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2024年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专项文言文阅读理解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古文,回答问题。
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所宝以百数_________ 尾搐入两股间__________[2]请给第①题句子划节奏,并翻译第②题句子。
①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处士笑而然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句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B.(戴嵩)常以自随C.(牧童)拊掌大笑D.(古语道理)不可改也[4]文章最后引用“古语”,意在阐明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①,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②之,廪食③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④一一听之。
处士逃。
(注释)①竽:古代的一种乐器。
②说:通“悦”,喜欢。
③廪食(lǐn s ì):官府供食。
④好:喜欢,爱好。
[1]用自己的话说说齐宣王和湣王分别喜欢用哪种方式听吹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听到“(王)好一一听之”时,南郭处士会怎样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自己的话说说“滥竽充数“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沪教版六年级秋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知识点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文言文阅读。
动筒问难(选自《太平广记》)动筒(1)尝于国学(2)中看博士论难(3)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
'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4)?几人未着冠?”博士曰:“经传无文。
”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5)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6)中大笑。
博士无以对。
注释:①动筒:人名。
②国学:国子监。
本句后面的“博士”指的是国子监的学生。
③论难: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辩论。
④着冠:成年。
⑤岂合:怎么能。
⑥坐:通“座”。
[1]解释下列加点词①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___________________ ②达者七十二人:___________________③经传无文:___________________ ④博士无以对: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1)动筒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___________________(2)坐中大笑。
博士无以对。
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后面说“坐中大笑”,人们大笑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4]请举动筒或博士(任选)角度,谈谈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短文。
小时了了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②及中表③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乃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④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⑤。
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曰:“小时了了⑥,大未必佳。
小学六年级沪教版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二人弈,其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将至,思()而射之。
虽与之(),弗若之矣。
为是其()弗若与?曰:非然也。
[1]在括号里正确地填上课文的内容。
[2]解释加点的字。
弈:______ 惟:______弗:______ 为:______[3]《学弈》选自《_______》,讲了两个人向弈秋学下棋,因为他们的__________不同,所以学习的结果也就不同,从中我们明白了______________的道理。
我还想到了一句名言警句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奕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__,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根据原文内容填空。
[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诲:________ 然:_______[3]读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用“│”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画出朗读停顿。
[4]读下列各句,试着揣摩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_______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
[5]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郑人买履》,完成习题。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沪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教学知识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课外阅读。
欲速则不达①子夏②为莒父宰③,问政④。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注释:①选自《论语·子路》。
②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
③莒父宰:莒父地方的总管。
莒父,鲁国的一个城邑,在今山东省莒县境内。
④问政:向孔子请教怎样办理政事。
译文:子夏到莒父做总管,向孔子请教怎样办理政事。
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
求快就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说说你从这则短文中悟出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执竿入城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②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
计③无所出。
俄④有老父⑤至,日:“吾非圣人,但⑥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⑦入?”遂⑧依而截之。
——选自《笑林》(注释)①鲁:鲁国。
②初:起初,开始。
③计:计谋,策略。
④俄:一会儿,不久。
⑤老父(fǔ):对老年男人的尊称。
、⑥但:只。
⑦而:连词,表承接,然后。
⑧遂:于是、就。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鲁有执长竿人城门者执:__________(2)俄有老父至至:__________(3)何不以锯中截而人以: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仔细阅读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你认为老父的话有道理吗?请谈谈你的理由。
沪教版六年级下学期古诗古文汇总每周一诗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钱唐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绝句(宋)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雨晴(唐)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题弟侄书堂(唐)杜荀鹤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南园十三首(其五) (唐)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对酒(清)秋瑾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狱中题壁(清)谭嗣同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shǔ),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xiá)。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月下独酌(唐)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六年级第二学期古诗文整理古诗部分春夜喜雨【唐】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词解】①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②玉笛:精美的笛③好雨:指春雨,及时的雨。
④乃:就。
⑤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⑥潜:暗暗地,静悄悄地。
⑦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⑧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⑨俱:全,都。
⑩江船:江面上的渔船。
11 独:独自,只有。
12 晓:早晨。
13 红湿处:指带有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14 花重(zhòng):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15 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
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
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
也代成都。
【译诗】这一场雨就好似选好时候,正当春天万物生长之时就随即降临。
细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
雨夜中,田野间的小路黑茫茫,只有江中渔船上灯火独自明亮着。
要是早晨起来看看,锦官城里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看看带有雨水的红花之地,就会看到在锦官城里的花因沾上雨水而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mò]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词解】①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②贾亭: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③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
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刚刚。
④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六上
通假字
1.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智慧
2.山岛竦峙竦:通“耸”,高
3.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掌事,掌管政事
4.辑以羽翠辑:通“缉”,连缀
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坐:通“座”,座位,供人坐的地方
6.及反,市罢遂不得履反:通“返”,返回
7.宣王说之说:通“悦”,高兴
8.尊君在不不:通“否”
古今异义
1.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或盼望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3.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带领
4.元方人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5.相委而去古义:放弃,舍弃今义:委托
6.及其日中如探汤古义:热水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7.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义:距离今义:到......(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
8.歌以咏志古义:指写诗歌今义:歌曲或唱歌
9.水何澹澹古义:多么今义:为什么
10.造化钟神秀古义:聚集今义:指一种计时的器具
11.水光潋晴方好古义:刚刚,正好今义: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人的品行端正;一边或一面;地区,地域;办法吗,做法,技巧;正在,量词
12.蜀之鄙有二僧古义:边境今义:品质低下
13.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古义:反而,难道今义:看,照管,注意
14.贫者语于富者日古义:告诉,说今义:话语,说话
15.子何恃而往古义:敬称,相当于您今义:儿子
16.饰以玫瑰古义:文中指美玉今义:一种花的名字
17.郑人有欲买履者古义:鞋子今义:踩,脚步,履行
18.湣王立古义:即位今义:站立
19.终亡其酒古义:失掉今义:死亡
20.但当涉猎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
2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研究今义:治理
22.见往事耳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
23.及鲁肃过寻阳古义:到今义:经过
词类活用
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活用为动词,相约,约定
2.孔子东游名词作状语,到东方
3.而日中时近也近,远:形容词作代动词,离人近,离人远
4.歌以咏志名词作代动词,写诗歌
5.东临碣石名词作状语,向东
6.造化钟神秀形容词作名词,这里指神奇、秀丽的景色
7.一览众山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小
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太丘舍去“舍”后面省略宾语“之”(代词,代那位朋友)(2)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面省略了“之”字,应为“以之告富者”,译为“把去南海这件事告诉了富和尚”(3)肃遂拜蒙田“拜”后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肃遂拜于蒙田”
2.倒装句:
(1)孰为汝多知乎谓语前置,起强调作用,应为“孰为汝知多乎”
3.宾语前置:
(1)吾欲之南海,何如“何”作“如”的宾语前置,应为“如何”,译为“怎么样呢”
(2)子何恃而往“何”作“恃”的宾语前置,应为“恃何”,译为“凭借什么”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何见事”是宾语前置,应为“大兄见何事之晚乎”,译为“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啊”
4.介宾短语后置:
蒙辞以军中多务“以军中多务”为介宾短语后置,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译为“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一词多用
1.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动词,是
孰为汝多知乎动词,以为,认为
为栏之柜动词,做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介词,给
吾能为之足子安能为之足动词,画
2.其:问其故代词,指两小儿
及其日中代词,它,指太阳
3.之: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代词,它
人之为学者有难易乎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蜀之鄙有二僧助词,的
吾欲之南海助词,到
为栏之柜结构助词,的
至之而忘操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宣王说之代词,指南郭先生
4.而:子何恃而往连词,表示承接关系,不译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连词,表示转折关系,不译5.当:当涂掌事与“涂”连用译为“当道,当权”
但当涉猎应当
6.见:见往事耳动词,知道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认清,识别
7.度: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动词,测量
吾忘持度名词,尺码
8.足:数人饮之不足足够
画蛇添足脚
六下
通假字:
1.不亦说乎通“悦”,愉快,高兴
2.是知也通“智”,明智,聪明
3.亲戚畔之通“叛”,背叛
4.螳螂委身曲附通“跗”,脚背
5.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通“旁”,旁边
古今异义:
1.七里之郭古义:外城今义:池塘
2.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3.委而去之古义:离开今义:到......去
4.委而去之古义:放弃今义:地域
5.亲戚畔之古义:指父母兄弟等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
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词类活用:
1.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知识
2.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3.环而攻之而不胜名词作状语,围
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巩固
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作动词,限制
6.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作动词,震慑,征服
7.蝉高居悲,鸣饮露形容词作动词,放声
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可以为师矣“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之,指代能温故而知新的人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了“择”
(3)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省略主语,楚人
2.固定句式:
不亦说乎“不亦......乎”表反问,可译为“不也......吗”
3.判断句: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一词多义:
1.而:学而时习之连词,表承接,然后
温故而知新连词,表承接,就
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却
2.以:可以为师矣介词,凭,靠
终夜不寝,以思连词,用来
3.知:人不知而不愠知道,了解
知之为知之明白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通“智”,聪明
温故而知新知道,领悟
4.利:天时不如地利有利条件
兵革非不坚利锋利
5.之:三里之城的,助词
多助之多到
天下顺之代词,指得道者
6.故:人问其故原因
温故而知新原来的,旧的
7.延:延颈欲啄螳螂伸长
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于晏子迎接,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