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心脏病鉴别诊断与诊断【健康必备常识】
- 格式:docx
- 大小:37.04 KB
- 文档页数:2
中医高血压与心脏病的诊断与治疗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高血压与心脏病问题凸显,成为养生和医疗领域关注的焦点。
中医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对于高血压与心脏病的诊断与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中医角度探讨高血压与心脏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一、中医高血压的诊断高血压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疾病,中医在诊断高血压时注重辨证施治,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舌苔、脉象等进行判断。
1. 辨证施治中医辨证施治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诊治。
高血压患者可能出现头晕、头痛、耳鸣、心悸等症状,舌苔可能发黄或厚腻,脉象可能是弦细、数迟等。
根据这些症状,中医可以判断是阴虚、阳亢、血瘀等不同体质导致的高血压,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2. 舌诊舌诊是中医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通过观察舌苔的颜色、湿润度、厚薄等,可以判断高血压患者的体质。
例如,舌苔发黄可能与胃火太旺有关,舌苔厚腻可能与湿热有关,这些都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了依据。
3. 脉诊中医强调脉诊的重要性,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可以推断出患者的阴阳盛衰、气血运行等情况。
高血压患者的脉象可能是弦细、数迟等,这会影响到中医的辨证诊断和治疗计划。
二、中医高血压的治疗中医治疗高血压注重整体调理,采用中药、针灸等多种方法,个体化治疗方案是其中一大特点。
1. 中药治疗中医常常会开出一些适合高血压患者的中药方剂,以达到治疗目的。
例如,可以通过苦参、丹参等具有降压、祛瘀作用的药物,来减轻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并改善其全身状况。
2. 针灸针灸是中医的一大特色疗法,通过针刺经络,调节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高血压的效果。
针灸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调节神经兴奋性,从而起到降压的作用。
3.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对于健康的重要性,高血压患者也需要注意饮食调理。
中医建议高血压患者少食盐、控制饮食糖分摄入,增加蔬菜水果摄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并结合个人体质特点进行食疗。
结语中医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血压与心脏病的诊断与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标准高血压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它会给健康带来很多危害,其中一个比较严重的后果就是心脏病。
因此,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及早发现高血压心脏病。
诊断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高血压心脏病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高血压引起的心脏病的总称。
我们在诊断时,应当分析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高血压心脏病。
这其中就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来确定患者的血压是否属于高血压,以及心脏病的症状是否明显。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对高血压的标准是: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也就是说,血压高于这个范围的人群就应该进行血压干预和治疗了。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逐渐变硬,血压控制也需要更高的标准。
因此,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收缩压位于140~150mmHg之间,舒张压位于90~99mmHg之间,也被认为是正常的。
血压检查是判断高血压的一项重要标准。
在进行血压检查时,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应该保持安静状态,尽量不要吸烟、喝咖啡等刺激性食品或药物,测量时间应当固定,一般在早上或下午,避免在餐后或运动之后立即进行测量。
除了血压检查,我们还需要对心脏方面的指标进行检查和分析。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核磁共振、心脏CT等进行心脏评估。
这些评估可以揭示出患者心脏有没有明显的形态和功能异常,以及是否伴随着其他的心血管疾病。
最后,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高血压心脏病的治疗非常重要。
一旦被诊断出患有此病,需要采取真正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降低患者血压,改善心脏状况。
治疗方案可以根据不同的病情进行调整和定制。
综上所述,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需要结合多个指标进行分析、评估。
准确判断患者是否有高血压,同时还需要对心脏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识别和治疗高血压心脏病,保护心脏健康。
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标准
高血压心脏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通常由长期的高血压所引起,主要表现为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包括左心室肥厚、心室扩张、心室收缩功能降低等。
诊断高血压心脏病需要综合多种因素,包括患者的症状、体征、心电图、血压监测、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
现有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血压控制水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正常血压范围为
收缩压小于120mmHg,舒张压小于80mmHg。
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标准通常基于高血压,即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
2.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检查方法,可检测
到心脏的电生理变化。
高血压心脏病的心电图表现为左心室肥厚、ST 段改变、T波倒置等。
3. 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无创检查方法,可以显
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高血压心脏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心室扩张、心室收缩功能降低等。
4. 血压24小时监测:通过24小时血压监测可以了解患者的血
压变化情况,判断血压控制水平是否达标。
综上所述,诊断高血压心脏病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确定患者是否符合诊断标准,并及时进行治疗,以避免该病的严重后果。
- 1 -。
鉴别诊断一、肥厚型心肌病1.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肥厚应与肥厚性心肌病鉴别,前者有高血压病史,心肌肥厚为对称性普通性肥厚,与后者非对称性肥厚,并有SAM征及主动脉瓣早关闭现象易区别。
2.冠心病:本病大多为典型劳力性心绞痛应与肥厚性心肌病相鉴别,前者有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存在,心电图有缺血性或梗死图形,冠状动脉造影有动脉狭窄,而后者胸痛大多为非典型劳力性心绞痛,临床听诊杂音和超声心动图有特征性改变。
3.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与二尖瓣关闭不全杂音应与肥厚性心肌病鉴别,前者有风湿病史,联合瓣膜病一般伴有二尖瓣狭窄,超声心动图瓣膜有炎性改变,肥厚粘连,而后者瓣膜无炎症改变,有心肌肥厚所致特征性超声心动图改变。
4.主动脉瓣狭窄:本病可有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及收缩期震颤,但此杂音常伴有收缩早期喀喇音并向颈部传导,杂音强度不变,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弱,X线有升主动脉狭窄后扩张、瓣膜有钙化等特点。
而肥厚性心肌病的杂音听诊位置较低,在胸骨左缘第四肋或靠心尖部,主动脉瓣区不清楚,用药物或物理学方法能使杂音强弱改变,超声心动图更有特征性改变易与主动脉瓣狭窄鉴别。
5.先天性二叶主动脉瓣:本病杂音特点应与肥厚性心肌病鉴别,本病病程长,发展慢,主动脉瓣区杂音不仅向心尖而且向颈部传导,与后者不同,另外本病超声心动图二维五室图上主动脉瓣为大小两个瓣组成,M型超声见主动脉关闭线有偏移现象,此可与后者鉴别。
6.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本病在胸骨左缘3、4肋间有收缩期杂音,粗糙伴有震颤应与肥厚性心肌病鉴别,但前者杂音传播范围广,有时整个胸前区均能听到。
超声心动图见有室间隔缺损,有左向右分流,易与肥厚性心肌病超声心动图特点区分之。
二、扩张型心肌病1.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多有典型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病史,心功能不全的症状与心脏大小不相平行,①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发病年龄偏年轻,无典型心绞痛,病情发展慢,心脏比较大时才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②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电图ST-T 改变与异常Q波出现的导联与冠状动脉供血部位相一致,而扩张型心肌病的ST-T 改变比较广泛,异常Q波也不典型,且与冠状动脉供血无相应关系;③超声心动图:缺血性心肌病多以左室受累为主,缺血心肌可有局限性运动减弱,坏死心肌可有不运动或运动减弱或矛盾运动(室壁瘤),以节段性分布为特征,而扩张型心肌病则以左室左房扩大为多见,心肌运动以普遍降低为特征;④选择性冠脉造影则能肯定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而扩张型心肌病冠脉通常是正常的;⑤核素检查:冠心病有节段心肌缺血改变,扩张型心肌病呈多节段心肌花斑样改变。
高血压冠心病的鉴别诊断
文章目录一、高血压冠心病的鉴别诊断 1. 高血压冠心病的鉴别诊断2. 高血压冠心病的临床表现3. 高血压冠心病的检查方法二、高血压冠心病吃什么好三、高血压会导致冠心病吗
高血压冠心病的鉴别诊断
1、高血压冠心病的鉴别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鉴别诊断,主要是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鉴别。
通常诊断是否患有高血压性心脏病,最主要的是询问其是否有长期的高血压病史,其次,查看心脏功能是否正常,左心衰竭以及其他症状。
在判断高血压性心脏病时,查体时若发现心尖搏动增强,心电图检查有单侧或双侧心室肥大及(或)劳损,明确左右心室是否出现不对称肥厚,这些都是判断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方法。
高血压对左右心室收缩功能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反映在室间隔增厚上,后者是心脏大小循环所共有的部分,左室肥厚是高血压心脏病的最主要症状表现。
高血压病早期心脏结构功能改变,舒张功能出现减退,高血压性心脏病越严重,心脏舒张功能衰退越厉害。
长期的高血压,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引起血管壁厚度及心脏向心性肥厚及舒张期松弛性受损,导致心脏的收缩能力下降。
2、高血压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在心功能代偿期仅有高血压的一般症状;当心功能代偿不全时,可出现左心衰竭的症状,轻者仅于劳累后出现呼吸困难,重者则出现端坐呼吸、心源性哮喘,甚至发生急性肺水肿;久病患者可发生右心衰竭最终导致全心衰竭。
3、高血压冠心病的检查方法 3.1、体格检查:发现心尖搏动增强呈抬举性,心界向左下扩大,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可呈金属调,肺动脉瓣听诊区可因肺动脉高压而出现第二心音亢进,心尖区或(和)主动脉瓣。
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标准
高血压心脏病是由长期的高血压引起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疾病之一。
高血压心脏病通常会导致心脏肥大,心脏功能减弱,出现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引发心衰甚至心肌梗死等并发症。
诊断高血压心脏病需要根据一系列的检查结果来进行评估,以下是常用的诊断标准:
1. 血压水平: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若高血压持续存在,且伴随着其他症状,建议进行心脏检查。
2. 心电图:心电图可以评估心脏电活动,检测是否出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病变。
3. 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无创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心脏大小、结构、功能等情况,对诊断高血压心脏病非常有帮助。
4. 血液检查:可以检测血脂、血糖、肾功能等指标,排除其他影响心脏健康的因素。
总之,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定期进行血压监测、心脏检查等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及早发现高血压心脏病的症状和并发症,有助于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1 -。
辨证论治高血压性心脏病1.肝阳上亢 眩晕耳鸣,头痛且胀,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胸闷心悸,少寐多梦,口苦,舌红苔黄,脉弦。
肝肾之阴不足,肝阳亢进无制而上冒清空,故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母病及子,气机郁滞,则胸闷心悸。
治宜平肝潜阳,滋养肝肾,安神宁心,宽胸理气,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钩藤、生石决明、川牛膝、丹参各30g,杜仲、益母草、茯神、夜交藤各12g,天麻、桑寄生、山栀、黄芩各10g,代赭石、龙骨、牡蛎各20g。
兼肝气郁结者加柴胡10g;火热亢盛者加用龙胆草、夏枯草、丹皮各10g。
2.痰浊阻滞 眩晕头痛,头重如蒙,胸闷恶心,心悸多寐,苔白腻,脉弦滑。
脾失健运,痰浊内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展,故头痛昏蒙;痰浊阻滞,气机不利,升降失常,故胸闷恶心。
治当化痰降浊,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半夏、白术各15g,茯苓、陈皮各12g,天麻18g,桂枝、薤白各10g,甘草6g。
眩晕较甚且呕吐频作者加代赭石15g,生姜3片;脘闷不食者加白蔻仁12g,砂仁9g;痰阻气郁化火者去桂枝,加黄芩、竹茹、枳实各12g。
3.瘀血内停 胸闷钝痛,痛如针刺,头晕头痛,唇舌青紫或舌有瘀点瘀班,脉细涩或细。
久病入络,瘀血内停,脉络不畅,血脉瘀滞,故胸闷钝痛,痛如针刺;唇舌青紫,脉涩为瘀血内停之候。
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用通窍活血汤化裁:桃仁、红花、赤芍、川芎、郁金、菖蒲、白芷各10g,丹参30g,细辛6g,老葱3根,生姜3片,红枣5枚,麝香0.3g(冲服)。
久病气血不足者加黄芪、当归各12g;胸痛甚者加降香、郁金、延胡索各10g。
4.心肝阴虚 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眩晕耳鸣,两目干涩,颧红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苔薄黄,脉弦细数。
心肝阴虚,不能滋养头目,则眩晕耳鸣。
两目干涩;心阴不足,心失所养,故心悸健忘,失眠多梦。
治当养肝平肝,滋阴安神,方以建瓴汤合酸枣仁汤加减:生地、柏子仁、山药、枣仁各12g,白芍、生龙骨、生牡蛎各18g。
眩晕较甚者加天麻12g,菊花18g;虚热内盛者加知母12g,熟地10g。
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一、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要点1.患者症状和体征高血压性心脏病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但在晚期可出现心悸、气促、乏力等。
体格检查可发现左心室肥大、颈静脉充盈度增加等体征。
2.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是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重要工具之一。
30%至50%的患者可出现ST段凹陷、T波倒置及QT间期延长等异常。
3.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心动图能够显示左室壁肥厚程度,检测超声反射干扰限制及洗出效应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4.其他辅助检查方法血清生化学与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进一步评估患者的器质功能损害程度。
二、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治疗原则1.控制高血压水平整个治疗过程中应优先控制血压水平,以防止进一步损害心脏。
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使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2.重视伴发疾病的处理在诊断和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时,应注意处理同时存在的其他相关疾病,如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等。
3.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基础,主要包括药物降压和药物改善心功能两个方面。
a.降压药物选择:- 钙离子拮抗剂:适用于高龄患者或合并冠心病等情况;- 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ARBs(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减轻左室肥厚;- 利尿剂:可以增加尿量,并排除体内多余液体;- 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合并房颤、冠心病及左室收缩功能不全患者。
b.改善心功能药物:- ACEI或ARBs:通过抗纤维化和减少左室重塑,改善心功能;- β受体阻滞剂:减轻心肌做功及氧耗,改善心功能;- 利尿剂:控制水潴留和消肿的同时,缓解右心负荷,提高左室收缩功能。
4.生活方式调整生活方式的调整在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包括:- 饮食调整:低盐、低脂、清淡饮食;- 运动锻炼:适量运动可以增加身体活力、改善血液循环;- 戒烟限酒:戒除吸烟,并限制饮酒量。
5.外科手术干预外科手术是高血压性心脏病治疗中最后的选择。
主要针对合并冠心病等引起的严重器质性损害。
高血压心脏病诊断标准(一)高血压心脏病诊断标准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疾病,它会对心脏造成影响,甚至引发心脏病。
为了及早发现和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现在有了一些诊断标准。
什么是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是指由于长期高血压对心脏的影响而导致的心血管疾病。
在高血压的情况下,心脏需要更努力地泵血,从而导致心肌肥大和心脏功能异常等问题。
而这些问题会进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例如心肌梗塞和中风。
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高血压的定义是收缩压高于或等于140毫米汞柱(mmHg)和/或舒张压高于或等于90 mmHg。
而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则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病史•患者是否有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是否有心脏和血管的损害如果患者满足以下任意一条标准,则可以诊断为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已被确诊为高血压,且同时存在左心室肥厚、血管内膜增厚或动脉瘤等病变•患者未被确诊为高血压,但同时存在左心室肥厚、血管内膜增厚或动脉瘤等病变,而这些病变不能被其他原因解释•患者已被诊断为高血压和心力衰竭,并同时存在左心室肥厚、血管内膜增厚或动脉瘤等病变,而这些病变不能被其他原因解释如何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对于高血压心脏病,重要的是及早诊断和治疗。
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适当的锻炼和健康的饮食习惯。
药物治疗通常包括降压药物和保护心脏的药物。
此外,合理的生活方式也可以对高血压心脏病产生积极影响。
例如:•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例如减少盐分的摄入•保持适当的体重•戒烟和饮酒总之,高血压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病症,但是如果我们能及早发现和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其对我们健康的影响。
如何预防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和心脏病的预防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预防方法:•定期血压检测,如果血压过高,则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改变生活方式或使用药物•保持适当的体重•保持适度的运动,例如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减少盐分的摄入•戒烟和饮酒•吃健康的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品结论高血压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高血压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
文章导读
\n
可能我们很多人对于高血压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很多人,最近都出现了,高血压的情况就去相关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及时,我们自己在家中就可以进行判断和检查,可以省下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咱们就让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高血压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有哪些吧。
根据大量蛋白尿(>3.5g/24h)、低蛋白血症(<25g/L)、水肿、高脂血症,而又能排除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可作出诊断。
Ⅰ型和Ⅱ型鉴别诊断要点:Ⅰ型:无持续性高血压、离心尿红细胞<10个/HP、无贫血、无持续性肾功能异常、蛋白尿常为高度选择性、尿FDP及C3测定值在正常范围。
Ⅱ型:常伴有高血压、离心尿红细胞>10个/HP、及肾功能异常,肾病综合征的表现可以不典型。
尿FDP及C3测定值往往超过正常,蛋白尿为非选择性。
选择性蛋白尿的检查方法,一般是选择一分子量较大(如IgG或IgM)及分子量较小(如转铁蛋白)测定其肾清除率,然后计算其比值,此比值即为选择性指数,如IgG清除率/转铁蛋白清除率<0.1为高度选择性。
0.1-0.2为中度,>0.2为低度选择性,中度和低度选择性均为非选择性。
因测定选择性指数较麻烦,目前多以测定尿C3而代之。
在诊断时必须与下列疾病作鉴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高血压性心脏病鉴别诊断与诊断
导语:高血压性心脏病是因为长期没有控制好血压而引起的心脏疾病。
早期的时候只会有舒张压功能减退,但是如果时间久了就会导致心力衰竭。
经过研究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因为长期没有控制好血压而引起的心脏疾病。
早期的时候只会有舒张压功能减退,但是如果时间久了就会导致心力衰竭。
经过研究表明,有许多心力衰竭的患者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高血压而导致的,同时还有可能引起一些并发症,包括冠心病等疾病,下面我们就讲述一下高血压性心脏病鉴别诊断与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特征为心室壁呈不对称性肥厚,常侵及室间隔,心室内腔变小,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左心室舒张期顺应性下降。
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分为梗阻性及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可能与遗传等有关。
临床同样表现为左心衰症状,查体可发现心尖搏动增强,心电图有左室劳损表现,但心超检查可明确其不对称肥厚,且起病年龄一般较早,无高血压史等可鉴别。
诊断
1.病史:有高血压病史。
2.临床表现:在心功能代偿期仅有高血压的一般症状;当心功能代偿不全时,可出现左心衰竭的症状,轻者仅于劳累后出现呼吸困难,重者则出现端坐呼吸、心源性哮喘,甚至发生急性肺水肿;久病患者可发生右心衰竭最终导致全心衰竭。
3.体格检查:发现心尖搏动增强呈抬举性,心界向左下扩大,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可呈金属调,肺动脉瓣听诊区可因肺动脉高压而出现第二心音亢进,心尖区或(和)主动脉瓣区可闻及Ⅱ~Ⅲ/Ⅳ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左心衰竭时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
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及处理
简介
高血压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特点是长期血压升
高导致心脏受损。
本文将介绍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方法和处理策略。
诊断
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几点:
- 血压测量:根据临床指南,高血压的定义为收缩压
≥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需多次测量来确认。
- 心脏检查:心电图(ECG)检查可用于检测心脏电活动的异常,并排除其他心脏病的可能性。
- 血液检查:通过检测肌酐、尿素氮等指标,了解肾功能是否
受损。
- 超声心动图:可以检测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如左心室肥厚、心肌梗死等。
处理
高血压心脏病的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生活方式干预:改变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如ACE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 控制合并症:高血压心脏病常伴随其他并发症,如糖尿病、高血脂等,需进行综合治疗。
- 定期随访:患者需定期进行血压监测和心脏检查,调整治疗方案并及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结论
高血压心脏病的诊断和处理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血压测量、心脏检查、血液检查等。
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是常见的处理手段,同时也需要关注并控制可能的并发症。
定期的随访和调整治疗方案也是非常重要的。
高血压病所致心脏病的症状及超声诊断高血压所致的心脏病是我国最为常见的一种心脏病,由高血压引发的心脏功能和器质的损害。
通常认为理想血压应当小于120/80mmHg,根据世卫组织标准肱动脉压大于140/90mmHg则判定为高血压。
按照高血压的病理周期与阶段的不同,超声表现也各有差异。
高血压性心脏病包括左室肥厚、早期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等,随着不断的发展出现心肌收缩功能减退,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高血压病所致心脏病的症状(1)高血压早期的症状并不是很明显,患者也不能及时发觉,有些时候会伴有轻度的不舒服,比如胸闷和头痛等,这些症状主要为高血压的一般症状,没有任何特殊性。
(2)进展期。
高血压患者因动脉血管压力过高,阻碍心脏泵出血液,心脏长时间内高负荷工作,容易导致心肌肥厚与僵硬度增加,最后致使进入心脏的肺静脉血受阻,从而形成肺淤血。
当心肌肥大时对氧气的需求量就会增加,这时就会出现血液供应不足的情况,经常诱发心衰等问题。
心衰分为收缩性心衰与舒张性心衰,而收缩性心衰又与舒张性心衰的临床症状相似,且不易鉴别。
高血压引起的心衰具有如下几个特点:首先,因左心室舒张或收缩功能出现异常,可造成肺淤血,主要症状为平卧时出现气急,坐起后好转,劳力性呼吸困难,严重时出现端坐呼吸与咳嗽,并且咳粉红色泡沫状痰等。
其次,左心衰竭常常容易犯累、右心室功能有所下降,形成全心衰竭,主要症状为右上腹疼痛且肝大,劲静脉明显充盈,少尿,双下肢水肿,严重时出现全身水肿。
(3)代偿期。
在代偿期内左室壁B巴厚、心肌重量增加,由于缺血、心肌缺氧,往往患者会出现心绞痛、心悸以及劳力性呼吸困难等症状。
失代偿期出现心界左移与心尖部收缩期杂音。
此外,ECG显示左室肥厚或伴有心律失常。
X光胸片表现心影较大,主动脉迂曲扩张。
高血压病所致心脏病的检查与超声诊断(1)胸部X光片。
主动脉除了扩张之外,还有主动脉弓上缘可达或者超过胸锁关节水平、主动脉延伸迂曲、心腰显示凹陷、主动脉结明显向左突出等,成为典型的“主动脉型心脏”。
高血压性心脏病鉴别诊断与诊断
文章导读
\n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因为长期没有控制好血压而引起的心脏疾病。
早期的时候只会有舒张压功能减退,但是如果时间久了就会导致心力衰竭。
经过研究表明,有许多心力衰竭的患者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高血压而导致的,同时还有可能引起一些并发症,包括冠心病等疾病,下面我们就讲述一下高血压性心脏病鉴别诊断与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特征为心室壁呈不对称性肥厚,常侵及室间隔,心室内腔变小,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左心室舒张期顺应性下降。
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分为梗阻性及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可能与遗传等有关。
临床同样表现为左心衰症状,查体可发现心尖搏动增强,心电图有左室劳损表现,但心超检查可明确其不对称肥厚,且起病年龄一般较早,无高血压史等可鉴别。
诊断
1.病史:有高血压病史。
2.临床表现:在心功能代偿期仅有高血压的一般症状;当心功能代偿不全时,可出现左心衰竭的症状,轻者仅于劳累后出现呼吸困难,重者则出现端坐呼吸、心源性哮喘,甚至发生急性肺水肿;久病患者可发生右心衰竭最终导致全心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