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鉴别诊断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1
高血压的鉴别诊断1、肾血管性高血压:多为年轻患者,女性多见,常无高血压家族史。
高血压病程短、进展快,多呈恶性高血压表现。
对一般降压药反应差。
四肢血压不对称,差别大,有时可呈无脉症。
在头颈、上肢及腰背部多可听到血管杂音。
必要时进行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测定及口服卡托普利试验、腹主动脉和/或肾动脉血管造影可以诊断。
该患者病程长,双上肢血压基本一致,查体未及血管杂音,暂无肾血管性高血压证据,故入院后进一步完善检查进行除外。
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程长,血压呈中度升高,多伴有心率增快。
夜尿增多。
有发作性麻痹史。
低血钾:每天少于3.0—3.5mmol/L,出现低钾的心电图改变;高尿钾:每天多于30mmol/L。
确诊需行血浆醛固酮浓度测定及肾素-血管紧张素卧立位激发或速尿激发试验。
必要时做CT及核磁检测。
患者无低钾血症,故需进一步完善肾素-血管紧张素检测进行除外。
3.嗜铬细胞瘤:多见于女性,血压增高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血压波动大,常伴有严重头痛、出汗、心动过速、紧张焦虑、面色苍白、恐惧感、胸痛及腹痛等。
发作时血浆儿茶芬胺和尿液3甲氧基-4羟基苦杏仁酸(VMA)测定可以协助诊断。
冷压试验、胰高血糖素试验及苄胺唑啉试验;B超、CT、MRI及131I-MIBG闪烁全身扫描能确诊及定位。
该患者血压多波动较大,但缺乏其他伴随症状,故可完善肾上腺超声等检查进行除外。
4.皮质醇增多症:血压中度增高的同时,有进行性肥胖,呈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皮肤紫纹,毛发增多,可有痤疮,女性月经过少或闭经,男性可出现阳痿或睾丸缩小。
多合并糖尿病,易感染。
诊断除典型的体征外,尿游离皮质醇和血浆皮质醇昼夜节律可做过筛试验。
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和ACTH兴奋试验及图象诊断可确诊及定位。
该患者存在进行性肥胖,且存在合并糖尿病的可能,不能除外该疾病,因进一步完善检查进行除外。
5.肾实质性高血压:与同等水平的原发性高血压相比,眼底病变严重,贫血发生的早,心血管并发症更易发生,且更多进展成急进型或恶性高血压。
精品文档1.慢性肾脏疾病,慢性肾脏病早期均有明显的肾脏病变的临床表现,在病程的中后期出现高血压。
肾穿刺病理检查有助于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多次尿细菌培养和静脉肾盂造影对诊断慢性肾盂肾炎有价值。
糖尿病肾病者均有多年糖尿病病史。
2.肾血管疾病,肾动脉狭窄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之一。
高血压特点为病程短,为进展性或难治性高血压,舒张压升高明显(常>110mmHg),腹部或肋脊角连续性或收缩期杂音,血浆肾素活性增高,两侧肾脏大小不等(长径相差>1.5cm)。
可行超声检查,静脉肾盂造影,血浆肾素活性测定,放射性核素肾显像,肾动脉造影等以明确。
3.嗜铬细胞瘤,高血压呈阵发性或持续性。
典型病例常表现为血压的不稳定和阵发性发作。
发作时除血压骤然升高外,还有头痛、心悸、恶心、多汗、四肢冰冷和麻木感、视力减退、上腹或胸骨后疼痛等。
典型的发作可由于情绪改变如兴奋、恐惧、发怒而诱发。
血和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胰高糖素激发试验、酚妥拉明试验、可乐定试验等药物试验有助于作出诊断。
4.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典型的症状和体征有:①轻至中度高血压;②多尿尤其夜尿增多、口渴、尿比重偏低;③发作性肌无力或瘫痪、肌痛、搐搦或手足麻木感等。
凡高血压者合并上述3项临床表现,并有低钾血症、高血钠而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应考虑本病之可能。
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和尿醛固酮升高,PRA降低。
5.皮质醇增多症,垂体瘤、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所致,表现为满月脸、多毛、皮肤细薄,血糖增高,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和17羟或17酮类固醇增高,肾上腺超声可以有占位性病变。
6.主动脉缩窄,多表现为上肢高血压、下肢低血压。
如患者血压异常升高,或伴胸部收缩期杂音,应怀疑本症存在。
CT和MRI有助于明确诊断,主动脉造影可明确狭窄段范围及周围有无动脉瘤形成。
1.脑梗塞,此病多有肢体麻木及活动受限表现,查体可病理征出现,头部CT可见梗塞病灶。
2.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目前血压增高,但无继发性增高的征象:如晨起颜面部水肿,尿血、腰痛等症状。
1. 高血压危象在高血压病程中,突然出现的血压明显升高,出现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急及视力模糊,伴有靶器官病变者可有心绞痛、肺水肿或高血压脑病,血压、以收缩压显著增高为主,历时短暂,血压控制后症状可迅速好转,但易复发.2. 心绞痛此病有典型的心前区痛、胸闷症状,呈压榨样,可有放射痛,发作时服用硝酸酯类药物可于短时间内缓解,心电图有st-t心肌缺血改变,冠脉造影可进一步明确诊断.3.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此病以长期高血压伴顽固的低血钾为特征,可有肌无力、周期性麻痹、烦渴、多尿等,化验有低钾、高钠、代碱、血浆肾素活性减低、尿醛固酮排泄增多等,安体舒通实验阳性可有诊断价值,超声、放射性核素,CT可定位诊断。
4. 继发性高血压嗜铬细胞瘤此病血压波动明显,阵发性血压增高伴有心动过速、头痛、出汗、苍白症状,对一般降压药物无效,或高血压伴血糖增高、代谢亢进等表现,在血压增高时,血中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可明显增高,超声、核素及CT可确定肿瘤部位。
5.急性肺栓塞:可发生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及休克症状。
体检有右心负荷急剧增加表现,如发绀、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颈静脉充盈、肝大、下肢水肿等,D二聚体增高,纤溶亢进。
心电图有典型的右室负荷加重I导联S波加深,III导联Q 波显著、T波倒置,胸导联过渡区左移等改变,肺通气灌注扫描可以确诊。
6. 急性心肌梗死:与心绞痛相比,胸痛程度重,持续时间长,硝酸甘油效果不佳,有ECG及心肌酶的动态序列变化。
7. 急性心包炎:持久而剧烈的心前区疼痛伴心包摩擦音,伴发热,伴咳嗽。
除AVR外,其他多数导联ST段弓背向下型抬高,T波倒置,无Q波。
8.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一般心电图有I、Ⅱ、Ⅲ、aVL、V4-V6导联有宽而粗钝S波,时限超过0.04秒,V1、V2导联呈rsR`,QRS波时限超过0.12秒,患者有典型的心电图变化,可考虑此病。
9.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明显或持久的非药物或运动因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缓,常伴窦房阻滞及窦性停搏,在窦缓中,间有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颤或房扑发作,患者因长时间心脏停搏而头晕或晕厥。
高血压的鉴别诊断高血压的鉴别诊断:一、临床表现与病史评估:1:定义:高血压是指血管内的压力高于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
2:临床表现: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乏力、心悸、视力模糊等。
3:病史评估:了解病人的家族史、个人病史、饮食习惯等,对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有帮助。
二、体格检查:1:血压测量:包括静息血压、体位变化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等。
2:心血管系统检查:包括心脏听诊、心率、血管触诊等。
3:神经系统检查:包括瞳孔反应、肢体活动度、病理反射等。
三、实验室检查:1:血液学指标:包括血常规、血压、肾功能等。
2:尿液分析:包括尿常规、尿蛋白等。
3:其他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肾脏超声等。
四、影像学检查:1:腹部超声:观察肾动脉直径、肾脏大小和形态、肾上腺肿瘤等。
2: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闭塞性颈动脉病变等。
3:心脏彩超: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五、辅助检查:1: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记录病人一天内的血压变化情况。
2:脑电图:排除脑血管意外导致的高血压。
3:眼底检查:观察眼底血管形态、出血情况等。
六、鉴别诊断:1:一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没有明确的病因。
2:二级高血压:由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3:相关疾病:了解高血压与其他疾病的关联,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脏疾病等。
附件:1:详细的高血压鉴别诊断流程图。
2:相关病例分析。
法律名词及注释:1:世界卫生组织:一个由联合国成员组成的国际公共卫生组织。
2:高血压:指血管内的压力高于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
3:高血压的鉴别诊断: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综合评估,以确定高血压的原因和病因。
高血压的鉴别诊断高血压,又称为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血压持续增高的一种疾病。
它是一种潜在而且常见的健康问题,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会引发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本文旨在介绍高血压的鉴别诊断方法,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知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临床表现高血压常常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因此,只有进行血压测量才能准确诊断。
但是,在一些病例中,高血压还是会出现一些特殊的临床表现,如头痛、头晕、心悸、失眠、视力模糊等。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并结合生活习惯、遗传因素等因素进行病情鉴别。
二、血压测量血压测量是高血压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测量方法包括肱动脉方法、桡动脉方法、踝肱指数法等。
在测量中,还应注意测量环境、姿势、测量前后的休息等因素,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三、血压分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血压可分为正常血压、高正常血压、正常高值、一级高血压、二级高血压和三级高血压。
对于不同分类的高血压,医生会采取不同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因此,对于患者来说,了解自己的血压分类非常重要。
四、相关检查除了血压测量外,高血压的鉴别诊断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相关检查。
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尿常规、血常规、血生化等。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进一步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肾脏功能以及有无并发症。
五、鉴别诊断高血压的鉴别诊断主要是通过排除其他导致高血压的病因,以确定患者是否为原发性高血压。
常见的病因包括肾血管性高血压、内分泌性高血压、嗜铬细胞瘤等。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进行相关的判断和评估。
六、治疗方案高血压的治疗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非药物治疗措施(如调整饮食、合理运动、戒烟限酒等)和药物治疗。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还需注意患者的年龄、合并症和药物的适应症等因素。
七、预防与注意事项高血压是一种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积极预防来降低发病率的疾病。
预防高血压的关键在于合理饮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方面。
高血压诊断与鉴别诊断高血压诊断与鉴别诊断一、定义高血压是指静息时血压升高,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情况。
根据病因和合并症的不同,可以将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
二、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家族史询问和评估:了解家族中是否有高血压疾病,以及相关的基因和环境因素。
2.详细病史采集:a) 发病年龄:原发性高血压多在中年以后发病,早年发病需考虑继发性高血压。
b) 症状:包括头痛、头晕、视力模糊、心悸等。
c) 体检结果:包括心率、体重、尿常规、心肺、腹部、下肢水肿等方面的观察。
d) 合并症及并发症:如心脏病、肾脏疾病、脑血管疾病等。
3.血压测量:a) 静息血压测量:在安静环境下、坐位或卧位,使用标准的血压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b) 动态血压测量:进行24小时的动态血压监测,以评估白天和夜间的血压波动情况。
4.实验室检查:a) 一般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等。
b) 生化检查:包括血糖、血脂谱、肾功能、电解质、血尿酸等。
c) 心脏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等。
d) 脑血管相关检查:如脑CT、脑MRI等。
5.诊断标准:a) 静息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b) 动态血压监测:白天平均血压≥135/85mmHg和/或夜间平均血压≥120/70mmHg。
三、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确定高血压的原因:继发性高血压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引起,需要通过详细病史和实验室检查来确定原因。
2.实验室检查:a) 肾功能检查:包括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重吸收率等。
b) 甲状腺功能检查:如TSH、T3、T4等。
c) 肾上腺功能检查:如24小时尿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3.特殊检查:a) 腹部超声检查:用于评估肾动脉狭窄等肾脏相关疾病。
b) 胸部X线检查:用于评估心包积液等心脏相关疾病。
c) 眼底检查:可观察到高血压引起的视网膜的变化。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如下:1.血压测量记录表2.动态血压监测报告3.生化检查结果单4.心电图结果单5.脑CT/MRI结果单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高血压:指静息时血压升高,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情况。
高血压鉴别诊断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通常有以下鉴别要点:一、原发性高血压1、肾血管性高血压1)发病年龄较轻,早期多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或突然出现持续性高血压,大多数患者有夜间发作性呼吸困难、周期性下肢水肿、腹部有可触及的腹部肿块等。
2)尿常规检查多有轻度蛋白尿,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血尿和管型尿。
3)超声检查可显示肾脏血管狭窄或闭塞,显示受累肾脏萎缩,皮质变薄等。
4)肾动脉造影检查多显示肾脏动脉狭窄或闭塞。
5)多数患者对血管扩张剂、钙离子拮抗剂治疗有效。
根据上述临床特点,结合超声、肾动脉造影等检查可作出诊断。
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长期高血压、进展迅速、常表现为持续性,多数无心、脑、肾损害征象。
2)肌无力及周期性瘫痪(钠重吸收过多致钠储留引起低钾血症所致)。
3)尿常规检查示低钾、低氯性碱中毒,尿比重低,尿钠浓度高,尿醛固酮浓度增高。
4)长期低血钾可引起肌无力、周期性瘫痪、烦渴、夜尿增多等临床症状。
醛固酮瘤患者血浆和尿醛固酮水平增高,对螺内酯(醛固酮竞争性抑制剂)治疗有戏剧性效果,可作出初步诊断。
测定血浆醛固酮水平不受体位的影响,清晨及下午的醛固酮水平具有很好的重复性,测定24小时尿醛固酮水平可反映24小时醛固酮的总体水平。
在单侧肾上腺皮质腺瘤患者中,醛固酮水平增高仅限于肿瘤侧,因此测定24小时尿醛固酮总体水平仅能反映单侧肿瘤的情况。
而血浆醛固酮水平则能反映双侧肾上腺皮质功能。
由于醛固酮的分泌存在昼夜节律性变化,因此应分别测定白天及晚上的醛固酮水平。
如果血浆醛固酮水平测定正常而尿醛固酮水平明显增高,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较为可靠。
如果两者均增高则应考虑为双侧肾上腺皮质腺瘤的可能性较大。
在排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时应注意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等也可见血浆和尿醛固酮水平增高。
但是上述疾病一般均有相应的临床表现。
且测定24小时尿醛固酮总体水平往往不超过正常上限的两倍。
在给予螺内酯治疗时上述疾病不会有戏剧性的效果。
医学基础知识:病例诊断之高血压病诊断学是医学基础知识里面经常考察的重要科目,今天我们通过具体病例诊断学习高血压病的知识,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病例摘要:男性,56岁,干部,因间断头晕、头痛1年余来诊。
患者于1年多以前发现劳累或生气后常有头晕、头痛,头晕非旋转性,不伴恶心和呕吐,休息后则完全恢复正常,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因此未到医院看过,半年前单位体检时测血压140/90mmHg,嘱注意休息,未服药,一直上班。
发病以来无心悸、气短和心前区痛,进食、睡眠好,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肾、脑疾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吸烟30余年,不嗜酒,父亲死于高血压病。
查体:T 36℃, P80次/分, R 18次/分, BP 145/95mmHg。
一般状况可,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无黄染,心肺(-),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未闻及血管杂音,下肢不肿。
实验室检查:Hb 135g/L, WBC 6.0 109/L,N 70%, L 30%, PLT 205 109/L;尿常规(-),粪便常规(-)。
分析步骤:1.诊断及诊断依据本例初步印象是:高血压病Ⅰ级,因为病例摘要中检查资料不全,故尚难确定危险度分层。
其诊断依据是:(1)病史中有间断头晕、头痛,曾测血压高于正常,患者男性和吸烟是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卫生资格考试网家族史。
(2)查体血压145/95mmHg,达到Ⅰ级高血压的标准,腹部未闻及血管杂音。
(3)化验尿常规阴性可基本除外肾性高血压或高血压病肾损害。
2.鉴别诊断需与继发性高血压鉴别,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肾动脉狭窄等,继发性高血压均可查到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不难鉴别。
3.进一步检查(1)确定高血压危险度分层的检查血脂、血糖、肾功能、X线胸片、心电图和眼底检查,必要时做超声心动图检查。
(2)除外继发性高血压的检查如血钾等。
(3)动态血压监测有条件者可用仪器自动监测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血压变化,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高血压,又称为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据统计,全球有超过10亿人患有高血压,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高血压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它是引发心脏病、中风、肾脏疾病等多种严重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因此,及早发现和及时治疗高血压病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什么样的血压才算是高血压呢?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
首先,高血压病的诊断需要多次测量血压。
通常情况下,应该在至少两次不同时间进行测量,每次测量间隔应该在1-4周之间。
在测量血压时,应该采用标准的血压计,患者应该在静息状态下,避免刚吸烟、饮酒、饮咖啡或进食后立即测量。
其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高血压联盟(ISH)的定义,成年人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为,收缩压(舒张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舒张压)≥90mmHg。
在诊断高血压病时,应该根据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来确定患者的血压水平。
此外,高血压病的诊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其他危险因素和合并症进行综合评估。
例如,家族史、肥胖、高胆固醇、糖尿病、吸烟、饮酒等因素都可能增加患高血压病的风险。
同时,高血压病还常常伴随着心脏病、中风、肾脏疾病等多种合并症,因此在诊断时需要对患者的全面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最后,高血压病的诊断还需要排除一些特殊情况。
例如,白大褂高血压、药物性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等都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在进行诊断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多种方法来进行综合判断。
总的来说,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需要在多次测量的基础上进行确认,并且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其他危险因素和合并症。
诊断高血压病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一步,因此患者在发现血压异常时应该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同时,我们也要重视高血压病的预防工作,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来降低患病风险,共同维护自己的健康。
1.慢性肾脏疾病,慢性肾脏病早期均有明显的肾脏病变的临床表现,在病程的中后期出现高血压。
肾穿刺病理检查有助于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多次尿细菌培养和静脉肾盂造影对诊断慢性肾盂肾炎有价值。
糖尿病肾病者均有多年糖尿病病史。
2.肾血管疾病,肾动脉狭窄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之一。
高血压特点为病程短,为进展性或难治性高血压,舒张压升高明显(常>110mmHg),腹部或肋脊角连续性或收缩期杂音,血浆肾素活性增高,两侧肾脏大小不等(长径相差>1.5cm)。
可行超声检查,静脉肾盂造影,血浆肾素活性测定,放射性核素肾显像,肾动脉造影等以明确。
3.嗜铬细胞瘤,高血压呈阵发性或持续性。
典型病例常表现为血压的不稳定和阵发性发作。
发作时除血压骤然升高外,还有头痛、心悸、恶心、多汗、四肢冰冷和麻木感、视力减退、上腹或胸骨后疼痛等。
典型的发作可由于情绪改变如兴奋、恐惧、发怒而诱发。
血和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胰高糖素激发试验、酚妥拉明试验、可乐定试验等药物试验有助于作出诊断。
4.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典型的症状和体征有:①轻至中度高血压;②多尿尤其夜尿增多、口渴、尿比重偏低;③发作性肌无力或瘫痪、肌痛、搐搦或手足麻木感等。
凡高血压者合并上述3项临床表现,并有低钾血症、高血钠而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应考虑本病之可能。
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和尿醛固酮升高,PRA降低。
5.皮质醇增多症,垂体瘤、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所致,表现为满月脸、多毛、皮肤细薄,血糖增高,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和17羟或17酮类固醇增高,肾上腺超声可以有占位性病变。
6.主动脉缩窄,多表现为上肢高血压、下肢低血压。
如患者血压异常升高,或伴胸部收缩期杂音,应怀疑本症存在。
CT和MRI有助于明确诊断,主动脉造影可明确狭窄段范围及周围有无动脉瘤形成。
1.脑梗塞,此病多有肢体麻木及活动受限表现,查体可病理征出现,头部CT可见梗塞病灶。
2.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目前血压增高,但无继发性增高的征象:如晨起颜面部水肿,尿血、腰痛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