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基备考:好山、好水、好地方
- 格式:docx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6
《好山好水好风光》说课稿一、说教材《好山好水好风光》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主题《我们神圣的国土》中的活动二。
该教材根据国家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和具体化,强调学习方式、教学活动方式的多样化,强调学生的选择性。
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索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创造性的学习。
本活动通过介绍我国不同地域的地理特点,让学生从安徽的范例出发,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由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学生观察我国多样的地形,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发现祖国地形复杂,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美丽,激发其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说学习目标基于对教材的分析与学情的分析,我这样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我国地形地貌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亲近祖国的山山水水,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爱护世界自然遗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爱护自然,爱护文化遗产,文明旅游,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活动重点:亲近祖国的山山水水,感受我国的山水之美,了解中国世界自然遗产。
活动难点:感受我国的山水之美,爱护中国世界自然遗产。
四、说教法、学法(一)教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征,采取适合于他们的表现形式,使学生学习教材没有枯燥感、恐惧感。
我运用课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观察,发现我国地形的特点;找一找,说一说,赞美家乡的美景;通过课前收集、课中展示,感悟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特点;开展自己喜欢的活动,让学生亲近祖国的山水,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好山好水好地方活动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我国地形地貌的基本特点及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亲近祖国的山山水水,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重点了解我国地形地貌的基本特点活动难点知道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活动准备教师准备:课件、中国地形图学生准备:课前搜集一些反映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的图片、文字资料活动过程活动1:祖国的山河1、教师引导谈话:同学们,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这个大家庭里都有什么呀?学生说:美丽的山水、华夏五千年文明、各民族同胞和睦相处……教师:这么美丽的国土,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真是“好山好水好地方”!(板书)2、课件展示中国地形图教师:请同学们先看看这幅中国地形图,(图中橘红色代表3000米以上的高原,黄色代表500米---3000米的高原,绿色代表平原)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生:山脉、高原、平原、盆地….(教师:同学们的观察非常仔细。
接下来请欣赏一组我国各地自然风光的图片,想一想,这里是那里?有什么特点?出示图片,如:雪域高原、沙漠戈壁、草原、水乡、沙滩等。
生答:师生小结:辽阔的平原土地肥沃,江南水乡河流交织、风景秀丽,那么我们的家乡湖南省郴州市的自然坏境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活动二:家乡的美景1、展示反映家乡自然环境的图片资料。
学生通过观看了解家乡郴州是绿树成荫,大大小小的山峦叠起,河流小溪绕山一弯又一弯,是典型的丘陵地形。
2、找一找:我的家乡在哪里?(学生找到后,教师在课件上的地图中点击。
)2、填一填:将我家住址填写在教材页的方框里。
(湖南省郴州市街号)3、夸一夸:我的家乡山、水美。
4、小结:我们的家乡郴州有浓厚的历史底蕴,文化深厚,风景秀美,。
现在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福城”这一称谓实至名归!我们更为是郴州人感到自豪!活动三:感悟不同的美丽1、过渡语引入话题教师:我们的家乡很美丽,我们的祖国更美丽。
教案:二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好山好水好地方》鄂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的好山好水好地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自觉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1. 了解我国的好山好水好地方。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并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如何让学生将热爱生活的态度转化为实际行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我国的好山好水好地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了解的好山好水好地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热爱生活。
五、教学内容1. 我国的好山好水好地方: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名山大川、湖泊美景等。
2.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讲解环保知识,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对生活的重要性。
3. 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体会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4.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以及如何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我国山水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好山好水好地方。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我国的一些名山大川、湖泊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每个好山好水好地方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其独特的魅力。
4. 学生分享: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好山好水好地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环保教育:教师讲解环保知识,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6. 热爱生活:教师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体会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7.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8. 总结反思:教师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以及如何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1 好山好水好地方教科书分析本主题由“我们这里很美”“留住精彩”“风光名胜故事多”三个主题,六个页面组成。
每一个主题活动两个页面。
在“我们这里很美”的两个页面中,选取了农村和城市各种不同的自然风光,体现了家乡的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调查自己生活的地方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在展示、讨论的过程中感受家乡的美。
“留住精彩”以照片和孩子们生活的画面做背景,同样涉及了农村和城市两个场景,这些照片既体现了家乡的人文景观与人们生活的联系,又体现了儿童的快乐,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围绕这一点展开,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风光名胜故事多”这两个页面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呈现方式。
第一个页面告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家乡各种不同的事物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多种角度去调查。
第二个页面以黄鹤楼为例,示范家乡名胜古迹故事的学习。
黄鹤楼是江南四大名楼之一,在全国影响很大,还有很多优美的传说故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黄鹤楼的气魄,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教师在教学时,也可根据当地的情况选取一个例子重点讲,然后让学生进行拓展。
教学目标:1.感受自己生活的地方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感受家乡的美景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3.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以及它们的故事。
活动准备:师生课前共同调查自己生活的地方有哪些美丽的自然风光,并搜集自己生活的地方的自然风光的照片或图片。
教学方法:指导法、观察法、讲解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谈话导入:教师出示几张家乡自然风光的照片,请学生欣赏照片上的景色。
照片中拍摄的是我们生活的地方。
瞧,这里有山、有水,多美呀!你的感受和我一样吗?也请你把搜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看。
2、学生分组,在小组内展示家乡自然风光的照片,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准备得比较典型的照片、图片。
3、指名几位学生上台展示、介绍自己搜集的照片。
教师就如何介绍,给学生提一些建议。
如:你这张照片是在哪里照的?照片上都有谁啊?你那天都玩了些什么?你高兴吗?(师生、学生之间可以进行简单的交流、评价。
好山好水好风光教案【教育科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好山好水好风光教学目标:1、欣赏祖国的风景名胜和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
2、运用观察、收集资料等方式,主动深入了解我国的一处风景区,培养学生的交往、表达、合作等能力。
3、了解祖国的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通过观赏我国的好山好水好风光,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的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难点:通过收集资料和观看演示,培养学生的交往、表达、合作等能力。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我国名山及名胜古迹的相关资料:图片、古诗、绘画、舞蹈、歌曲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课前谈话:(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又见面了,高兴吗?)生:高兴。
师:能和大家一起学习,我也非常高兴,那我们就准备上课吧!)生:好。
师:上课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课件出示《我的祖国》】这首歌美吗?()听完这首歌,你想说什么?生:我从这首歌中听出了祖国的山河非常壮美。
生:我知道了祖国土地辽阔,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2名学生回答)师:是呀,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今天我们就来领略祖国的好山好水好风光。
【板书课题】我们来一起读课题。
二、放眼华夏,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1. 出示课件,初步感知。
师:首先我们欣赏一组图片【课件出示,教师相机讲解】长城:山水:这是甲天下的山水。
日月潭:堪称明珠之冠的日月潭。
布达拉宫:海拔最高的宫殿布达拉宫。
庐山:风景秀丽的庐山。
大佛: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大佛。
黄果树瀑布:这是我国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
始皇兵马俑: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始皇兵马俑。
故宫: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
九寨沟:被称为“人间仙境”的九寨沟。
教案:二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好山好水好地方》教案鄂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的好山好水好地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好山好水好地方。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分享美好事物的快乐。
2. 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分享的良好品德。
第一章:我们的祖国好山好水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地理情况,知道我国的山川河流。
2. 引导学生欣赏我国的山水之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我国的一些著名山水美景,如黄山、庐山、长江、黄河等。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了解的我国山水之美,并分享给其他小组。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简单介绍我国的山水之美。
2. 学生能表达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第二章:保护我们的好山好水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活动:1. 视频观看:观看环境污染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2. 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如何保护我们的好山好水,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2. 学生能提出具体的保护环境的措施。
第三章:分享我们的好山好水教学内容: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活动:1. 故事讲述:讲述一个分享美好事物的故事,如分享美景、分享环保知识等。
2. 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如何与人分享我们的好山好水,培养学生的分享意识。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分享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章:我们的家乡好山好水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山水之美,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家乡的一些著名山水美景,如家乡的河流、山川等。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了解的家乡山水之美,并分享给其他小组。
2023年山东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题库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青海省南部,是世界上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享有“中华水塔”的美誉。
人们常用三江源“感冒”全球打“喷嚏”形容三江源生态地位的重要性。
这里的“三江”是指()。
①长江②黄河③珠江④澜沧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水能资源是指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
构成水能资源的最基本条件是水流和落差。
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
A.华北地区B.华南地区C.西南地区D.华东地区3.下列诗句与人物对应不正确的是()。
A.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庾信B.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C.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D.谁言孟德乌林日,全似本初官渡时——曹操4.经济全球化以()为主导。
A.发展中国家B.世界贸易组织C.对外开放国家D.发达国家5.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也可以从中看出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
下列国家恩格尔系数最高的可能是()。
A.美国B.日本C.中国D.越南6.特大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往往造成决滂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4小时降水量≥50mm 的降水叫做暴雨B.24小时降水量≥100mm 的降水叫做大暴雨C.24小时降水量≥250mm 的降水叫做特大暴雨D.遇到暴雨,要在低洼路段行走,远离电线杆、路灯等7.维生素A 是人体中最早被发现的维生素。
它对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发挥重要的作用。
当人体缺乏维生素A 时,可能会导致()A.脚气病B.口腔溃疡C.贫血症D.夜盲症8.公民获得的“劳动模范”“时代楷模”“杰出青年”等称号属于()。
A.名称权B.隐私权C.荣誉权D.名誉权9.某政府组织领导干部观看法庭庭审过程,其中一位干部说要引以为戒,这体现了法具有()作用。
《好山好水好风光》说课尊敬的道德与法治同行们:大家晚上好,我是专职道德与法治教师***,今天汇报的题目是五上第三单元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第二框题《好山好水好风光》。
我的说课从以下七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是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第三部分课程内容第五部分“我们的国家”中,对本框题的要求是: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
(高)同时我们把小学《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相关表述进行了比较,发现小学的地理题材多以“知道”“了解”“体验”的词汇出现,重在感性认识。
而初中地理课标常以“记住”“运用”“归纳”“特征”“影响”等词汇出现,知识性和逻辑性较强,重在概括、运用、归纳、分析。
因此我认为小学高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既是一门综合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德育课程;教学中既要注意综合课程的特点,也要注意德育课程的特点。
结合本课时教学内容,地理内容的德育落点应以主题教育为线索,以文化认同为落点。
第二部分教学背景分析五年级上册四个单元分别对应课标领域是我的健康发展,我们的学校生活和我们的国家。
“国家领土和主权”教育在教材中的呈现。
一年级由了解最熟悉“的家”开始,二年级到四年级上升到对“家乡”的关注,五、六年级则体现了“国家”和“家乡”的认识交织。
视角螺旋上升,融合推进,整体上传递家国意识和情怀。
第三单元《我们神圣的国土》和《中华民族一家亲》两课的教学从基本国情入手,聚焦主权和民族,最终由认识国土国情上升到国家认同,认识民族特点和民族关系上升到民族认同。
第三部分教学目标与教学难点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多样的地形、众多的河流。
2.能够搜集和整理资料,在地图中获取有效信息。
3.了解《世界遗产名录》,知道中国的自然遗产的分布,增强尊重自然,爱护生态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从搜集的资料中感受祖国的好山好山好风光。
教学难点:感受山河壮丽之美,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好山好水好地方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我国地形地貌的基本特点及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2.亲近祖国山山水水,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3.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活动过程:一、导入1、直接出示课题:同学们,我们今天的话题是“好山好水好地方”,关于这个课题,你是怎么理解的?2、生自由谈。
3、我们来看看喜欢旅游的萱萱怎么说的好吗?出示该生旅游图片并配乐解说。
二、学习探究(一)了解我国地形地势特点1、师:巍峨的山,秀美的水,浩瀚的沙漠,是什么原因使得我国的自然景观如此美丽多姿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共同探讨。
首先孩子们看到屏幕上有一幅中国地形图,在你们书上64页,也有一副这样的图。
请同学们自由读图,看看有什么发现?2、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
3、你发现了什么?生自由畅谈。
师相机出示:A、地形图与政区图不一样,一个是省、市、自治区,一个是山脉、岛屿和河流B、发现了五种地形——地球表面不同的形态叫地形。
(板)(PPT展示)C、三个色块,深褐色、浅黄色和淡绿色。
——这是我国的地势,呈三阶梯分布,褐色部分是第一阶梯,海拔4000以上,地势最高,中间黄色部分地势居中,海拔1000—2000米,绿色部分地势最低,海拔500米以下。
——地表高低不同的态势叫地势。
(板书)D、高原和盆地位于第一、第二阶梯,平原处于第三阶梯。
游戏:我来说你来找,师说名称,学生在地图上指出来。
(出示相应PPT)师小结:我国地势是西高东低(板)河流流向是自西向东。
(图片展示)四大高原:青藏、内蒙古、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柴达木盆地、准葛尔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4、、感受四种地形的特点师:孩子们通过地图感知了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想不想一睹四种地形的风采?(音乐):师解读图片:我是祖国的大地,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彩画,四大高原是我挺立的脊梁,准葛尔盆地……犹如聚宝盆,有丰富的资源。
好山好水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题)1. 下列哪座山被誉为“五岳之首”?A. 华山B. 泰山C. 衡山D. 嵩山答案:B解析:泰山位于中国山东省中部,是中国五岳之首,也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2. 中国最长的河流是哪一条?A. 长江B. 黄河C. 珠江D. 黑龙江答案:A解析: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全长约6300公里,流经多个省份,最终汇入东海。
3. 下列哪座湖泊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A. 鄱阳湖B. 洞庭湖C. 太湖D. 青海湖答案:A解析: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著名的湿地之一。
4.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分别是?A. 峨眉山、九华山、五台山、普陀山B. 峨眉山、九华山、武当山、普陀山C. 峨眉山、九华山、五台山、武当山D. 峨眉山、九华山、五台山、青城山答案:A解析: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分别是峨眉山、九华山、五台山和普陀山,分别供奉着普贤、地藏、文殊和观音菩萨。
5. 下列哪座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A. 武当山B. 龙虎山C. 青城山D. 终南山答案:C解析:青城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6. 中国最大的沙漠是哪一个?A. 塔克拉玛干沙漠B.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C. 巴丹吉林沙漠D. 腾格里沙漠答案:A解析: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
7. 下列哪座城市被誉为“东方威尼斯”?A. 苏州B. 杭州C. 扬州D. 厦门答案:A解析:苏州是中国著名的水乡城市,因其独特的水城风貌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被誉为“东方威尼斯”。
8. 中国最大的瀑布是哪一个?A. 黄果树瀑布B. 壶口瀑布C. 德天瀑布D. 庐山瀑布答案:A解析: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省安顺市,是中国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
9. 下列哪座山是中国五岳之一?A. 黄山B. 峨眉山C. 庐山D. 泰山答案:D解析:泰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
公基备考:好山、好水、好地方
中国,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约5000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形成国家,后历经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局面。
直到现在,我国疆域约1430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领海约470万平方公里。
疆域广阔当然也就诞生了很多的好山好水好地方供大家游玩!
一
三山
1. 黄山:地处安徽南部。
我国第一个文化、自然双遗产。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代表景观有“四绝三瀑”,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
2. 庐山:地处江西九江。
东偎婺源、鄱阳湖,南靠滕王阁,西邻京九铁路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最为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美句。
3. 雁荡山:地处浙江乐清。
以山水奇秀闻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史称中国“东南第一山”。
历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谢灵运、沈括、徐霞客、张大千、郭沫若、陈志岁等都留下了诗篇和墨迹。
二
五岳
1. 东岳泰山:地处山东泰安。
又名岱宗、岱岳,有“五岳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称。
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
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
道教、佛教视泰山为“仙山佛国”,神化泰山,在泰山建造了大量宫观寺庙。
泰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东方文化的缩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家园。
2. 西岳华山:地处位于陕西渭南。
中华之“华”,源于华山,由此,华山有了“华夏之根”之称。
华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为“第四洞天”,也是中国民间广泛崇奉的神祇,即西岳华山君神。
华山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观日处位于华山东峰(亦称朝阳峰),朝阳台为最佳地点。
3. 南岳衡山:地处湖南中部。
又名寿岳、南山。
衡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佛教圣地,环山有寺、庙、庵、观200多处。
衡山是上古时期君王唐尧、虞舜巡疆狩猎祭祀社稷,夏禹杀马祭天地求治洪方法之地。
衡山山神是民间崇拜的火神祝融,他被黄帝委任镇守衡山,教民用火,化育万物,死后葬于衡山赤帝峰,被当地尊称南岳圣帝。
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有四处位于衡山之中,佛祖释迦牟尼两颗真身舍利子藏于衡山南台寺金刚舍利塔中。
4. 北岳恒山:地处山西浑源。
亦名“太恒山”,古称玄武山等,号称“人天北柱”、“绝塞名山”。
恒山横亘于山西北部高原与冀中平原之间,因其险峻的自然山势和地理位置的特点,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许多帝王、名将都在此打过仗,古代关隘、城堡、烽火台等众多古代战场遗迹保存了下来。
恒山道教始于西汉,北魏始兴盛,成为主流全真派圣地。
恒山山脉也是山西省矿产资源的富集区,是山西省东北部煤、铁等的主产区。
5. 中岳嵩山:地处河南西部。
古称“外方”,嵩山北瞰黄河、洛水,南临颍水、箕山,东通郑汴,西连十三朝古都洛阳,是古京师洛阳东方的重要屏障,素为京畿之地,具有深厚文化
底蕴,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和道教圣地,功夫之源。
《诗经》有“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名句。
三
宗教名山
1. 四大佛教名山:
山西五台山—文殊(世界文化遗产)
四川峨眉山—普贤(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安徽九华山—地藏
浙江普陀山—观音
五台山位于黄河流域,普陀山位于东海,峨眉山和九华山位于长江流域。
2. 四大道教名山:
湖北武当山(道教第一名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齐云山、江西龙虎山。
均位于长江流域。
四
河流湖泊
1. 长江:世界第三长河,亚洲第一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
流经青、川、藏、滇、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省级行政区,注入东海。
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是嘉陵江,流量最大的是岷江,汉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为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地,三峡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是世界上航运最繁忙的河流。
2. 黄河:亚洲第二长河,发源于青藏高原。
流经青、川、甘、宁、蒙、陕、晋、豫、鲁9个省级行政区,注入渤海。
中下游河床高于两岸,形成“悬河”。
近年来频繁出现断流现象。
3. 三江源:金沙江处于长江上游。
澜沧江是湄公河上游在中国境内河段的名称,亚洲第三长河,东南亚第一长河。
黄河是流经北方第一大河。
4. 雅鲁藏布江:是中国最长的高原河流,位于西藏自治区境内,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获得中国世界纪录协会的世界最深大峡谷、世界最长大峡谷两项世界纪录的认证。
5. 五大淡水湖:江西鄱阳湖、湖南洞庭湖、江苏太湖、江苏洪泽湖、安徽巢湖。
6. 五湖:彭蠡(即鄱阳湖)、洞庭湖、巢湖、太湖、鉴湖(鉴湖到了清代被洪泽湖代替)。
7. 四海:东海、西海(现今的黄海)、南海、北海(现今的渤海)。
五
七大古都
1. 西安: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国古都之首,历史上最为强盛的周、秦、汉、隋、唐等朝代均崛起于关中并正式建都于西安,是十三朝古都。
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2. 洛阳: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在此建都。
3. 南京:公元229年,吴大帝孙权在此建都,改秣陵为建业,此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均相继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
4. 北京:中国西周时成为周朝的诸侯国之一的燕国的都城。
自中国金朝起成为古代中国首都——中都。
自元朝起,开始成为全中国的首都。
5. 开封: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七个王朝曾先后建国都于开封,故称“七朝都会”。
6. 杭州:自秦设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五代吴越国和南宋在此定都,元朝时曾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
7. 安阳:安阳排在中华古都之首,是具有3300多年历史的古城,公元前1387年商王盘庚在现市区小屯一带正式建都,历时273年,成为商代后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商之后又有曹魏、后赵、前燕、东魏、冉魏、北齐先后在今安阳北郊的邺城建都。
试题练习
01
(单选)我国地大物博,遍布名山秀水,其中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的是()
A. 蓬莱山
B. 黄山
C. 雁荡山
D. 庐山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C
【解析】雁荡山:地处浙江乐清。
以山水奇秀闻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史称中国“东南第一山”。
历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谢灵运、沈括、徐霞客、张大千、郭沫若、陈志岁等都留下了诗篇和墨迹。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02
(单选)我国自古以来便有“五湖四海皆兄弟”的说法。
其中“四海”是指东海、西海(现今的黄海)、南海、北海(现今的渤海)。
那么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五湖”的是()
A. 洞庭湖
B. 芜湖
C. 巢湖
D. 洪泽湖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五湖是指:彭蠡(即鄱阳湖)、洞庭湖、巢湖、太湖、鉴湖(鉴湖到了清代被洪泽湖代替)。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03
(单选)北京市,是我国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化国际城市。
那么,北京是从()起开始成为全中国的首都。
A. 周朝
B. 金朝
C. 元朝
D. 明朝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C
【解析】北京,中国西周时成为周朝的诸侯国之一的燕国的都城。
自中国金朝起成为古代中国首都:中都。
自元朝起,开始成为全中国的首都。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更多内容尽在江西人事考试网_江西公务员考试网(/)。
关注江西华图官方微信(jxhuatu),新浪微博@江西华图官方,获取最新考试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