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屏性能测试规范--精华
- 格式:doc
- 大小:708.50 KB
- 文档页数:12
检测通讯中心(实验室)管理文件JU-2231-2014触摸屏电性能测试规范2013–12–发布第1版第00次修订 2013–12–实施检测通讯中心(实验室)发布检测通讯中心(实验室)触摸屏电性能测试规范JU—2014 第1版第00次修订拟制:审核:批准:触摸屏电性能测试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触摸屏电性能的测试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具有触摸功能的智能终端产品以及具备上述功能的组件。
2程序2。
1 测试准备2。
1。
1开机并建立通讯a)按下设备上的绿色电源开关,打开触屏画线机。
打开测试电脑,双击桌面的软件图标,打开测试软件,点击右下角“整机测试"按钮;b)将测试APK拷贝到试样上,双击安装;c)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将被测设备和测试电脑连接到同一个路由器上;d)打开试样上的测试APK,在“IP”设置栏输入测试电脑IP,点击连接,如显示“连接成功”,则试样和测试电脑通过路由器建立数据通信。
2。
1.2试样放置a)将试样置于划线机平台上,移动试样使其置于可测试区域内;b)试样放置好之后,进行固定(试样必须和 X 轴平行或者垂直);2。
1。
3参数设置a)点击【测试设置】,进入到测试参数设置界面(如图1);b)选择设置 TP 的原点,分左上角,左下角,右上角,右下角,根据实际情况设置;c)利用定位工装对准试样的左上角,点击【采集 A 左上角】;d)利用定位工装对准试样的右下角,点击【采集 A 右下角】;e)降低触头高度,使触头下端刚好接触触摸屏表面,将此时Z轴高度设置测试高度;f)根据资料,正确输入试样分辨率;g)边缘宽度按照触头直径的1/2设置;h)通信串口选择“COM1”。
图1 测试参数设置界面2。
2 测试程序2。
2.1点击精度测试a)点击“测试模式”→“专项测试"→“精准度测试”,参照图2所示的区域对13个圆形区域用触摸体进行触摸(15寸及以下屏幕使用φ6mm,以上使用φ8mm);图2 边缘与非边缘区域划分及13点采样法图3 打点偏移示意图b)触摸下压时间**ms、**ms各测试3次;c)记录下触摸屏报出的坐标(触屏会报出多个坐标,与标准值存在一定偏差,如图3);d)根据每个报点坐标值,计算其与标准坐标的距离,设距离为d,标准坐标为(x,y),报点坐标为(x’,y’),按下式计算:2)'y-2+=。
1目的:掌握触摸屏的检测方法、检测标准,使触摸屏来料更好地符合我公司的品质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电脑电玩厂PDA系列所用的触摸屏。
3检验仪器:专用测试夹具、变压器、游标卡尺、万用表。
4检验项目与技术要求:4.1外观:4.1."1触摸屏无破裂、刮伤、脏污。
4.1."2触摸屏无变形、翘起,斑马纸无破损。
4.1."3触摸屏表面无点状缺陷和线状缺陷,具体要求参见《LCM及触摸屏IQC、QA收货检验标准》文件。
4.2结构尺寸:触摸屏的长度L=89."1±0."2mm,宽度W=69."0±0."2mm,厚度与样板相符,不影响装配。
4.3电气性能及技术要求:4.3."1触摸屏基本功能:点击触摸屏时,触摸屏应有和手写笔一致的响应,且触摸屏上没有明显的划痕。
4.3."2灵敏度:在用20g的力加在手写笔笔头点击触摸屏时,触摸屏应有迅速的响应。
4.3."3线性:用手写笔画圆、直线时,屏上显示的画面应与手写笔划过轨迹一样,位置也必须相同。
4.3."4阻值:用万用表测量X轴电阻RX及Y轴电阻RY应在200-900Ω范围内。
5检验方法:5.1外观:目测法;与样板对照。
5.2结构尺寸:用游标卡尺测量或与样板对比或试装。
5.3电气性能:5.3."1将触摸屏放入专用测试夹具上,并固定好,接上6V/450mA的变压器。
1.1."1开启测试夹具的电源,笔尖定位好后,进入功能菜单栏上的计算程序,在计算程序中连续点击“1”、“2”、“3”、“4”、“5”、“6”、“7”、“8”、“9”、“1”、“2”、“3”、“X”“1”、“0”、“M+”字符后,进入硬件测试中的触摸屏测试程序。
1.1."2在触摸屏测试程序中,分别在触摸屏的中央、四个角画上1个圆,然后以触摸屏的中心,画一个最大的“米”字,最后在菜单栏区域画2条直线,观察此过程中屏幕显示的图形是否与手写轨迹一致,位置有无偏位。
检验标准(适用于3.5-5.5寸)编制:审核:批准:总页数:客户签核:日期:盖章没有盖章无效本标准自2015年10月06日颁布,自2015年10月06日实施1.0 目的为了最大程度的满足客户需求,特制定本产品(TOUCH PANEL)的出货检验标准。
2.0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电容式触摸屏成品检验。
3.0 检验依据3.1 本规范3.2 客户要求事项3.3 设计图纸3.4 样本认可书3.5 限度样品3.6 AQL:MIL-STD-105E Ⅱ CR:0 MAJ:0.40 MIN:1.04.0检验环境4.1 照度 : 850±150 LUX日光灯4.2 温度 : 23±2℃(常温)4.3 湿度 : 50 ± 10% RH4.4 洁净度: 10000级5.0检验方法及条件:5.1在规定的检验环境中进行检验.5.2检验人员眼睛视力在0.8及以上健康成人,检测时眼睛距TP 25cm~30cm,并且在产品下方加以黑色的纸板作为衬托背影,每片产品外观检验时间不超过5~10秒钟.5.3检验时必须戴无尘手指套.5.4检验视角:反射光6.0定义:6.1点线缺陷(凹凸点、气泡、污点、划伤、毛发)若缺陷长为宽的2.5倍以上,则视为划痕和线状缺陷,点大小D计算: (X+Y)/2=点大小。
7.0产品区域划分:8.0 3.5-5.5寸外观检验标准:NO 检验项目检验标准备注长宽允许个数1 划伤(Minor)/ W<0.03mm 不计两条划伤线距离>20mm(指无感划伤)A区可接受划伤1条,B区可接受2条,检验按照此标准。
L<3mm0.03mm<W≤0.05mm≦2/ 0.05mm<W 不接收2点状异物D=(X+Y)/2(Minor)D<0.10mm 不计点与点距离>20mmA区可接受1个,B区可接受2个,检验按照此标准。
0.10mm≤D≤0.20mm ≤3D>0.20mm 不接收3 气泡0.05mm≤D≤0.15mm 允许2个A区可接受气泡1个,B区可接受气泡2个,检验按照此标准。
硬件测试中的触摸屏性能和触控精度评估触摸屏是现代电子设备中常见的输入方式之一,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视等。
而在硬件测试中,评估触摸屏的性能和触控精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本文将介绍硬件测试中触摸屏性能和触控精度的评估方法和标准。
一、触摸屏性能评估触摸屏的性能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灵敏度:触摸屏的灵敏度是指触摸屏是否能够准确地感知和响应用户的触摸操作。
评估触摸屏的灵敏度可以通过模拟用户触摸操作和记录触摸屏的响应时间来进行。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观察触摸屏是否能够准确地捕捉到用户触摸操作,并及时响应。
2. 响应速度:触摸屏的响应速度是指触摸屏在接收到用户触摸信号后,响应的时间间隔。
触摸屏的响应速度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响应速度越快,用户的交互体验就越好。
评估触摸屏的响应速度可以通过模拟用户的触摸操作和记录触摸屏的响应时间来进行。
3. 多点触控:多点触控是指触摸屏是否能够同时感知和响应多个触摸点的操作。
评估触摸屏的多点触控功能可以通过模拟多个触摸点的操作,观察触摸屏是否能够同时响应并区分多个触摸点的操作。
4. 抗干扰性:触摸屏的抗干扰性是指触摸屏是否能够抵抗外部环境干扰的能力。
外部环境干扰可能包括静电干扰、电磁干扰等。
评估触摸屏的抗干扰性可以通过在干扰环境下进行触摸屏测试,观察触摸屏是否受到干扰而导致误触或无法响应的情况。
二、触控精度评估触控精度是指触摸屏在感知和响应用户触摸操作时的准确度。
评估触控精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辨率:触摸屏的分辨率是指触摸屏能够感知和显示的最小触摸点的大小。
评估触摸屏的分辨率可以通过模拟不同大小的触摸点进行测试,观察触摸屏是否能够准确地感知和显示不同大小的触摸点。
2. 位置偏移:触摸屏的位置偏移是指用户实际触摸位置与触摸屏感知的触摸位置之间的差异。
位置偏移越小,触摸屏的准确度就越高。
评估触摸屏的位置偏移可以通过模拟不同位置的触摸操作进行测试,观察触摸屏感知的触摸位置与实际触摸位置之间的差异。
电容式触摸屏检验标准电容式触摸屏是一种常见的人机交互设备,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工业控制设备等领域。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稳定,制造商需要对电容式触摸屏进行严格的检验。
本文将介绍电容式触摸屏的检验标准及相关内容,以便制造商和检验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执行相关标准。
一、外观检验。
1. 观察电容式触摸屏表面是否有划痕、污垢、气泡等缺陷。
2. 检查触摸屏边框是否平整,是否存在变形或损坏。
3. 检查触摸屏表面是否有灰尘或异物,是否清洁干净。
二、功能检验。
1. 检验触摸屏的灵敏度,包括单点触摸和多点触摸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
2. 检验触摸屏的触摸分辨率,包括对细小图形和文字的触摸识别能力。
3. 检验触摸屏的手掌抑制功能,确保在手指触摸时不会误操作。
4. 检验触摸屏的抗干扰能力,包括对静电、电磁干扰的抵抗能力。
三、耐久性检验。
1. 对触摸屏进行长时间连续使用测试,观察其性能变化和稳定性。
2. 对触摸屏进行多次重复操作测试,检验其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3. 对触摸屏进行高温、低温、湿热等环境下的耐受性测试。
四、安全性检验。
1. 检验触摸屏的辐射水平,确保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2. 检验触摸屏的静电放电能力,确保在静电环境下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3. 检验触摸屏的防爆能力,确保在极端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或损坏。
五、标识检验。
1. 检查触摸屏上的产品标识是否清晰、完整。
2. 检查产品包装上的标识和警示语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六、检验记录。
1. 对每台触摸屏的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包括外观检验、功能检验、耐久性检验、安全性检验和标识检验的结果。
2. 对不合格的触摸屏进行分类和处理,确保不合格产品不会流入市场。
七、检验报告。
1. 生成每台触摸屏的检验报告,包括产品型号、生产日期、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等内容。
2. 对合格产品和不合格产品进行明确的标识和说明,便于后续跟踪和处理。
总结,电容式触摸屏的检验标准是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稳定的重要手段,制造商和检验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和报告。
触摸屏的可靠性和耐用性如何评估?一、材料测试触摸屏的可靠性和耐用性评估的第一步是进行材料测试。
在制造过程中,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触摸屏通常由玻璃或塑料制成。
玻璃触摸屏通常具有更高的耐用性和抗刮伤性能,而塑料触摸屏则更轻。
通过对材料进行抗划伤、耐磨损等测试,可以评估触摸屏材料的耐用性。
二、机械测试机械测试是评估触摸屏可靠性和耐用性的关键环节之一。
这些测试包括摩擦力测试、冲击测试、拉伸测试等。
摩擦力测试可以模拟用户在触摸屏上滑动或点击的过程,评估触摸屏表面的涂层质量和耐磨损性能。
冲击测试可以模拟用户意外碰撞触摸屏的情况,评估触摸屏的抗冲击能力。
拉伸测试可以评估触摸屏的抗拉伸能力,以确保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松动或断裂。
三、环境测试触摸屏通常在各种环境条件下使用,如高温、低温、潮湿或干燥的环境。
因此,环境测试是评估触摸屏可靠性和耐用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在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进行测试,评估触摸屏在极端环境下的性能表现,以确保其稳定运行。
四、电性能测试电性能测试是评估触摸屏的可靠性和耐用性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
这些测试包括电触点测试、电容测试等。
电触点测试可以评估触摸屏的灵敏度和准确性,确保用户在触摸屏上操作时能够得到准确的反馈。
电容测试可以评估触摸屏的电容传感器的性能,包括响应速度和稳定性等。
五、人机工程测试人机工程测试是评估触摸屏可靠性和耐用性的最后一步。
通过进行用户体验和人机交互测试,评估触摸屏在实际使用中的易用性和舒适性。
这些测试可以通过收集用户的反馈和评价来进行,以识别并改进任何潜在的问题。
在评估触摸屏的可靠性和耐用性时,上述几个方面是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通过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评估,制造商可以确保生产出质量卓越、耐用可靠的触摸屏产品,从而满足用户对高品质触控体验的需求。
觸摸屏檢驗規範匯總1.蝕刻檢驗規範2.印刷檢驗規範3.組合檢驗規範4.裁切檢驗規範5.FPC Bonding檢驗規範6.功能測試檢驗規範7.補強檢驗規範8.貼ICON 底膠檢驗規範9.QA檢驗規範10.網版檢驗規範11.來料檢驗規範印刷檢驗規範1、目的:確保生產品質,提高生產效率2、適用範圍:ITO印刷3、職責:製造部:負責生產前產品的首件及自檢的確認品管部:負責對首件、巡檢的確認復核及監督4、工具:萬用表高度測量儀菲林尺 3M810膠帶刀片橡皮擦光台目測2H 鉛筆放大鏡5、檢驗方式:(僅針對外觀檢驗部分)眼睛距離待檢產品的距離應為300~400mm,在產品的檢驗上方400~500mm處放置一盞12~20瓦的冷白色的螢光燈,產品與檢驗員視線成45度角,產品平放光臺上進行檢驗;如圖:6. 抽樣頻率:正常生產1-3片後需做首件確認;每次抽樣5片。
7、作業內容:<首件確認>(目測)7.1.投產準備事項7.1.1.根據相應機種《SOP》內容是否齊全。
7.1.2.網版以相應機種《SOP》符合。
(1)網版:印刷面右上角需有:a機種編號b版次名稱c日期d檢驗員 e網版目數。
(2)方向性:圖案是否曬反。
(3)外觀:感光膠脫落或鋸齒,感光乳膠厚度與ERP中相應機種《SOP》一致。
7.1.3.材料:以相應機種《SOP》相符(1)尺寸:是否有缺料現象。
(2)規格:材質、方阻值是否正確。
(3)外觀:刮傷或折痕,玻璃是否破裂。
7.1.4.刮刀:刮刀角度、類型以《SOP》做參照,生產與實際效果為准。
(1)外觀:是否平滑、長度適合、是否有變形及缺口。
(2)油墨:與相應機種《SOP》要求一致。
(1)烘乾條件。
參照《烘烤條件規定作業指導》。
(2)油墨的粘度符合印刷要求。
7.1.5保護膠印刷:(高度測量儀光台目測)a.厚度:高度測量儀測量保護膠厚度,以相應機種《SOP》相符。
b.附著力:乾燥後保護膠好撕且邊緣無殘膠。
c.尺寸:菲林尺測量其印刷尺寸,公差+/-0.2mm 。
P10T触摸屏检验规范1、目的:建立起触摸屏(LCD/LED panel)通用检验标准,确保产品及材料品质。
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由创智成制造触摸屏笔记本电脑检验过程。
3、定义:4、权责:QE制订并修改此QII,其余制造,品管等相关部门按此标准检验并执行,若有必要,QE当及时修正本标准。
5、引用文件:《HSD101PFW3-D00-C10 Condition Approvial Sheet for Chinachip》6、程序内容:6.1检验/测试环境:室内温度:25℃±5℃;照明条件:正常照明度(光度400~800Lux 之正下方1m 处)入射角度45°;目视条件:双眼裸视1.0 以上,无近视、远视、散光、花眼、色盲、色弱等视觉缺陷,并熟悉本检验标准;位置:整机:产品放置检验者正前面的30cm距离处,检验者于产品成45度;Panel: 产品放置检验者正前面的30cm距离处,检验者与Panel 平面成90±30度;扫描时间:10秒/次/面。
6.2抽样计划及检验流程:采用MIL-STD-105E单次抽样减量标准.AQL for Base Unit6.3名词解释和定义:6.3.1 LCD:液晶显示屏,每像素(Pixel)包含R、G、B(sub-pixel)三个点(dot) ;6.3.2 点:即dot 又称为sub-pixel,有红、绿、蓝(简称R、G、B)三种颜色,从左至右连续的R、G、B 3 个点组成一个“像素”;6.3.3 亮点:在黑色画面下任何一个点(dot/Sub-pixel) 长亮都称为一个亮点;6.3.4 暗点:在白色画面或其他非黑色画面下任何一个Sub-pixel 不发光均称为一个暗点;6.3.5 两点连续:6.3.6三点及三点以上连续(水平方向-Horizontal): 以亮点图例为例子来表述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三点及三点以上连续6.3.7偏色:6.3.8 扭曲、水波纹6.3.9 扩散、边界不清6.4. 外观检查:6.4.1 尺寸与规格书相符,与塑胶件实装无放不进或间隙过大等不良,表面无脏污;6.4.2 贴合屏不显示区域(黑边)标准为0.2mm-1.0mm,超出此标准均属不良6.4.3 LCD显示屏及触摸面板表面不应有腐蚀及碎裂,涂覆层应均匀,无凝结、脱落、龟裂及磨损现象;有关次要缺陷定义如下表,其余类型缺陷均判为主要缺点:项目不良现象描述缺点定义污(白/黑)点、异物圆形,直径≤0.15mm,不计0.15mm<直径≤0.3mm,数量≤4个MIN 线形,明显的,0.3mm≤长度≤0.7mm,宽度≤0.1mm;数量≤3个不明显的,0.3mm≤长度≤1.5mm,0.1<宽度≤0.5mm;数量≤3个MIN凹痕、气泡圆形,直径≤0.15mm ;不计0.15mm≤直径≤0.3mm; 数量≤2个MIN刮伤、擦痕有感:不允许无感:长度≤5.0mm,宽度≤0.2mm; 数量≤4个MIN6.5电性能检查LCD显示屏测试程序依次出现如下画面:全红、全绿、全蓝、全白、全灰、全黑,眼睛与LCD显示屏距离30cm,目视5sec后开始检查。
检测通讯中心(实验室)管理文件
JU-2231-2014
触摸屏电性能测试规范
2013–12–发布第1版第00次修订 2013–12–实施检测通讯中心(实验室)发布
检测通讯中心(实验室)
触摸屏电性能测试规范
JU-2014 第1版第00次修订
拟制:
审核:
批准:
触摸屏电性能测试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触摸屏电性能的测试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具有触摸功能的智能终端产品以及具备上述功能的组件。
2程序
2.1 测试准备
2.1.1开机并建立通讯
a)按下设备上的绿色电源开关,打开触屏画线机。
打开测试电脑,双击桌面的软件图标,打开测试软件,点击右下角“整机测试”按钮;
b)将测试APK拷贝到试样上,双击安装;
c)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将被测设备和测试电脑连接到同一个路由器上;
d)打开试样上的测试APK,在“IP”设置栏输入测试电脑IP,点击连接,如显示“连接成功”,则试样和测试电脑通过路由器建立数据通信。
2.1.2试样放置
a)将试样置于划线机平台上,移动试样使其置于可测试区域内;
b)试样放置好之后,进行固定(试样必须和 X 轴平行或者垂直);
2.1.3参数设置
a)点击【测试设置】,进入到测试参数设置界面(如图1);
b)选择设置 TP 的原点,分左上角,左下角,右上角,右下角,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c)利用定位工装对准试样的左上角,点击【采集 A 左上角】;
d)利用定位工装对准试样的右下角,点击【采集 A 右下角】;
e)降低触头高度,使触头下端刚好接触触摸屏表面,将此时Z轴高度设置测试高度;
f)根据资料,正确输入试样分辨率;
g)边缘宽度按照触头直径的1/2设置;
h)通信串口选择“COM1”。
图1 测试参数设置界面
2.2 测试程序
2.2.1点击精度测试
a)点击“测试模式”→“专项测试”→“精准度测试”,参照图2所示的区域对13个圆形区域用触摸体进行触摸(15寸及以下屏幕使用φ6mm,以上使用φ8mm);
图2 边缘与非边缘区域划分及13点采样法图3 打点偏移示意图
b)触摸下压时间**ms、**ms各测试3次;
c) 记录下触摸屏报出的坐标(触屏会报出多个坐标,与标准值存在一定偏差,如图3);
d)根据每个报点坐标值,计算其与标准坐标的距离,设距离为d,标准坐标为(x,y),报点坐标为(x’,y’),按下式计算:
2)'y-
2
+
=。
(
d y
-x(
)x'
2.2.2 线性度测试
a)点击“测试模式”→“专项测试”→“线性度测试”,再参照图4所示区域用触摸体进行触摸划米字格线(15寸及以下使用φ6mm,以上使用φ8mm),速度**mm/s、**mm/s 各测试一次;
b)记录下触摸屏报出的坐标;
c)根据每个报点坐标值,计算其与标准坐标的距离,设距离为d,标准坐标为(x,y),报点坐标为(x’,y’),按下式计算:
2
2)'y-
+
=。
d y
)x'
-x(
(
2.2.3 抖动性测试
a)点击“测试模式”→“专项测试”→“抖动性测试”,参照图2所示区域对13个圆形区域用触摸体进行触摸(15寸及以下屏幕使用φ6mm,以上使用φ8mm);
b)触摸下压时间**ms、**ms各测试3次;
c)记录下触摸屏报出的坐标;
d)根据每个报点坐标值,计算其与标准坐标的距离,设距离为d,标准坐标为(x,y),报点坐标为(x’,y’),按下式计算:
2)'y-
2
d y
=。
+
(
)x'
-x(
2.2.4灵敏度测试
a)点击“测试模式”→“专项测试”→“灵敏度测试”,参照图5所示的回形线型(Nx 和Ny由软件根据产品尺寸大小自动设置),使用标准接地铜柱进行画线(15寸及以下屏幕使用φ6mm,以上使用φ8mm),速度50mm/s、10mm/s各测试一次;
b)记录划线轨迹,记录断点个数。
图4 米字型线示意图图5 回字型线示意图
2.2.5 响应高度测试
a)点击“测试模式”→“专项测试”→“响应高度测试”,控制触摸体垂直于屏幕低速缓慢下降,刚好接触屏体表面(可用塞尺,当刚好能塞进0.02mm塞尺时,取出塞尺,将高度降低0.02mm),记录此时高度为h
;
即b)以0.01mm的步径缓慢离开屏体表面直到停止报点,用此时高度减去b)项的h
为响应高度;
c)重复测试5次取平均值。
2.2.6 分辨率测试
a)在屏的右边缘或者下边缘选取6等分点(每边为8个点),用工装触头触摸各点,记录实际分辨率值;
b)用每个实际分辨率除以被测品规格书上的分辨率,取平均值并以百分比表示。
2.2.7响应时间测试
a)将带厘米刻度的直尺平行于触摸画线方向靠近触摸体放置;
b)打开测试界面,让触摸体以V =**mm/s的速度画直线;
c)使用800万以上像素的照相机以小于**s的曝光时间抓拍显示屏幕图像,抓拍5次;
d)根据图像计算系统响应时间t=S/V,如图6,取5次平均值。
图6 响应时间测试示意图
3 原始记录和报告
3.1 原始记录应完整记录测试相关参数,电子记录存放位置为E:/测试记录,及时将纸质、电子记录统一编号并存档;
3.2 按照相关规范及时出具试验报告并归档。
4 相关记录
《触摸屏电性能测试原始记录》附录A
《触摸屏电性能测试报告》附录B
附加说明:
本规范由检测认证中心提出。
本规范拟制人:
附录A
《触摸屏电性能测试原始记录》
触摸屏电性能测试原始记录
产品名称:()电视()空调()冰箱()其他
试验项目:触摸屏电性能产品型号:委托单编号:
委托单位:生产部门:样品数量:
试验依据:试验时间:试验结论:
送(抽)样单位:同(( ) 委托单位 ( ) 生产部门)取样方式: ( )送样 ( )抽样)试验类别:( )市场审核 ( )新产品 ( )质量验证()器材认证( )其它
试验条件:温度:℃相对湿度: % 大气压力: Kpa
产品描述:(包括触屏类型、尺寸等)
试验说明:
测试项目:
试验人员:201 年月日
审核人员:201 年月日
测试数据:
1、点击精度
下压时间ms,测试次;
下压时间ms,测试次;
实测最大偏移量:边缘mm,非边缘mm
测试数据电子文件编号:
试验结论:()合格()不合格
2、线性度
下压时间ms,测试次;
下压时间ms,测试次;
实测最大偏移量:边缘mm,非边缘mm
测试数据电子文件编号:
试验结论:()合格()不合格
3、抖动性
线速mm/s,测试次;
线速mm/s,测试次;
实测最大偏移量:边缘mm,非边缘mm
测试数据电子文件编号:
试验结论:()合格()不合格
4、灵敏度
线速50mm/s,允许最大断点数:,实测断点数:;线速10mm/s,允许最大断点数:,实测断点数:;测试数据电子文件编号:
试验结论:()合格()不合格
试验结论:()合格()不合格
6、分辨率复现度
试验结论:()合格()不合格
7、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ms 试验结论:()合格()不合格
附录B
《触摸屏电性能测试报告》一、测试项目及结论
二、测试数据和图片
1、数据
2、图片
三、测试图
系统测试原理框图
产品测试图
附录
测试设备清单
(本试验报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