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十四章 控制
- 格式:ppt
- 大小:1.77 MB
- 文档页数:63
《管理学》第十四章重难点笔记第五篇控制第十四章控制与控制过程14.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管理控制的必要性及其类型1.管理控制的必要性管理控制的必要性主要是由环境的变化、管理权力的分散、工作能力的差异所决定的。
(1)环境的变化企业外部的一切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
这些变化必然要求企业对原先制定的计划,进而对企业经营的内容作相应的调整。
(2)管理权力的分散任何企业的管理权限都制度化或非制度化地分散在各个管理部门和层次中。
企业分权程度越高,控制就也有必要。
如果没有控制,没有为此而建立的相应控制系统,管理人员就不能检查下级的工作情况。
(3)工作能力的差异由于组织成员在不同的时空进行工作,他们的认识能力不同,对计划要求的理解可能发生差异,即使能完全正确的理解,由于成员工作能力的差异,员工他们的实际工作结果可能在质和量上与计划要求不符。
因此,加强对这些成员的工作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2.管理控制的基本原理(1)任何系统都是由因果关系链联结在一起的元素的集合,元素之间的这种关系就叫耦合。
控制论就是研究耦合运行系统的控制和调节的。
(2)为了控制耦合系统的运行,必须确定系统的控制标准Z。
控制标准Z的值是不断变化的某个参数集的函数,即Z=f(S)。
(3)可以通过对系统的调节来纠正系统输出与标准值Z之间的偏差,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3.管理控制类型(1)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值的方法分类①程序控制。
程序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值是时间t的函数,即:Z=f(t)。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大量的管理工作都属于程序控制性质。
②跟踪控制。
跟踪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值是控制对象所跟踪的先行量的函数。
若先行量为W,则:Z=f(W)。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税金的交纳,利润、工资、奖金的分配,资金、材料的供应等都属于跟踪控制性质。
③自适应控制。
自适应控制的特点是没有明确的先行量,控制标准Z 值是过去时刻(或时期)已达状态Kt的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