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管理思想发展的演变过程
- 格式:pptx
- 大小:521.85 KB
- 文档页数:40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中西方早期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发展道家顺道无为辨道准确认识客观规律顺道根据客观规律组织和管理儒家重人求和兵家预谋慎战、分权而治法家依法治理明法公开性一法统一性、公平性常法相对稳定性西方传统早期管理思想亚当斯密《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自由经济之祖经济人假设劳动分工观点劳动价值理论马萨诸塞车祸事件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 管理开始成为一种职业欧文人事管理之父、现代人事管理的创始人人是环境的产物巴贝奇计算机之父劳动分工能够带来减少工资支出的好处对工厂制度早期管理问题的思考虽然是零散的,但正是这些思考的积累为管理理论的系统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泰勒、科学管理之父、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核心问题是雇主与工人之间进行一场心理革命观点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的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合理利用工时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标准化根据工作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在企业中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进行例外管理为后来的分权化管理和事业部制准备了理论依据评价泰勒以自己的管理实践冲破了传统的经验管理方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将管理职能从企业生产职能中独立出来,促进了人们对管理实践的思考泰勒制在现场生产组织的推广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使生产效果提高了2~3倍不足局限于低层次——车间不重视人群、社会因素视人为“机械人”“经济人”泰勒的追随者吉尔布雷斯夫妇弗兰克动作研究之父莉莲管理第一夫人甘特甘特图用线条表示的计划图计件奖励工资制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1916年《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般管理之父;管理过程理论之父;经营管理理论之父;管理职能之父六项职能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只是经营的一部分,除了管理外,经营活动还包括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以及会计等一系列职能。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管理思想源于管理实践,管理思想的发展源远流长。
管理思想是管理理论的萌芽。
管理作为一种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发展经历了100多年的时间。
纵观管理思想发展的全部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早期管理思想:从人类社会的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2.古典管理理论: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二战结束;3.现代管理丛林: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4.当代管理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
第一节早期管理思想管理思想是管理理论的萌芽,在介绍管理理论之前,我们先总结一下在管理理论产生以前的人类智慧的结晶——管理思想。
而管理思想源于管理实践,首先我们回顾一下早期的管理实践及其特点。
一、早期管理实践早在五千多年前,人类社会就有了最古老的组织——部落和王国,有了部落的领袖和帝王,因而也就有了具体的管理实践。
到了奴隶社会,人类社会出现正式意义上的国家,因而这个时候就出现系统的管理国家的活动,到了封建社会,宗教开始兴盛,因而出现了管理教会的活动和实践,世界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工程,金字塔和“万里长城”就是其中最令人赞叹不已的例子,修建金字塔和长城的过程,既是一个建筑过程,更是一个复杂管理的过程。
在世界历史中,尤其是早期历史,战争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死亡和灾难,摧毁了人类的文明和良知,但战争也推动了如何治理军队,如何带兵作战的军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许多不朽的军事著作,如《孙子兵法》等。
……这些管理活动和实践孕育出了早期的中外管理思想。
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大部分的管理活动都局限于非经济组织的管理。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社会发生了一个重要的转折——工业革命的出现,工业革命带来的一个最大的变革就是机器大生产代替了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业劳动,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组织也突破了家庭的界限,形成了大规模的企业或公司。
经济社会的变化催生了管理社会的巨变,即管理的重点也从非经济组织管理转向工商业组织的管理,这是管理历史的一大转折。
第2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可以不择手段。
”(2)马基雅维利主义的含义。
马基雅维利还指出:受人敬爱不如被人惧怕,“一个君主被人惧怕比起被人爱更为安全些”。
但有时又有必要让人民相信君主是“集美德于一身的人”,也就是说,统治者在公开场合应表现出爱民如子和仁慈宽厚的样子。
惩罚人的事应让其他人去干,最后还可嫁祸于人,找替罪羊,以避免自己受到国民的谴责。
奖赏别人的事应当亲自出面,以免让下属行私惠。
给人恩惠要一点点地来,让他有盼望;给人打击要一下置其于死地,不让他有报复的可能。
君主平常应当不露声色,凡事都要装作懵懂无知,避免让下属了解自己,但对下属自己心中要了如指掌,随时操纵他,并且动用杀伐大权。
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应当绝对地控制武器精良和素质优秀的军队,“任何人只要有他自己的装备精良的军队,就会发现无论时势如何骤转,他自己总是处于有利的地位”。
还有,君主为了保持权力的自主性,绝不可相信任何人;不可对别人吐露真心,不可指望别人对自己诚实,更不可把命运系于别人身上。
君主要经得起孤独的煎熬,“最危险莫过于意气相投的人”。
所以,应当怀疑一切人,组织耳目对之暗中监视,网罗党羽排除异己,设置职权相互牵制……总之,为保住君主的地位,采取一切手段都是允许的。
(3)马基雅维利主义与马基雅维利政治理论的区别。
需要注意的是,马基雅维利这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政治权术理论,后来被资产阶级学者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甚至被法西斯分子用作实行独裁统治的理论依据,所以“马基雅维利主义”逐渐变成政治上尔虞我诈、背信弃义和不择手段的同义语。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理论同后来的“马基雅维利主义”有着严格的区别。
前者是在西欧封建社会末期,作为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腐朽势力而被提出来的,其主流是爱国的和进步的,反映了资产阶级建立统一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的进步要求。
2.1.3 工业革命时期的管理思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西方国家开始进行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有时又称产业革命,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是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后来又逐步扩充到其他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