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第十五章 妇产科疾病临床医学概要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3
《临床疾病概要》(妇产科学)课程质量(诊改)报告根据学校“1156”“一核心、一平台、五主体、六系统”全覆盖、网络化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总体要求,为了全面诊断与改进课程教学质量,切实发挥专业负责人、教研室及教师对课程质量保证的主体作用,不断完善课程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等文件精神,《临床疾病概要(妇产科学)》课程团队对照《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指标体系》进行了认真诊断,并结合课程教学情况及相关诊断点不同层面的测评结果形成本诊改报告。
一、课程基本情况1.1课程定位1.1.1岗位分析与课程定位根据国家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适合医药卫生职业岗位的实用型、复合型、发展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医药类院校高职高专口腔专业学生除需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外,还需掌握临床医学的相关知识。
受限于高职高专医药卫生专业学制短,学习内容繁多,任务繁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结合教学的需要,高效率、全面而重点的掌握临床医学疾病概要,是每位师生共同的希望。
因此,结合国家卫计委《医药卫生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我们开设了《临床疾病概要》这门课程。
《临床疾病概要》课程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体现职业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满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通过对口腔医学专业就业岗位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分析,结合医学口腔医学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本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针对口腔医学专业临床的特点,强调实用性,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