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汽车发电机市场分析

我国汽车发电机市场分析


我国汽车发电机市场分析
作者 :李骄阳 来源:中国汽车动态网

2000年以来我国汽车工业经历了多次井喷式发展,2007年我国汽车产量已达到达888.24万辆,居世界第三位,我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汽车发电机行业的快速发展。根据相关行业协会统计,我国汽车发电机及其主要零部件生产企业约500家以上,其中具有整机生产能力的约300家,为国产汽车发动机配套生产企业约50家,国内配套市场覆盖率达到99%以上。

一、汽车发电机及其分类

发电机是汽车的主要电源,其功用是在发动机正常运转时(怠速以上),向所有用电设备(起动机除外)供电,同时向蓄电池充电。汽车用发电机可分为直流发电机和交流发电机,由于交流发电机在许多方面优于直流发电机,直流发电机已被淘汰,目前所有汽车均采用交流发电机。

交流发电机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分为以下几类:

1、按结总体结构分五类

(1)普通交流发电机,使用时需要配装电压调节器的发电机;

(2)整体式交流发电机,发电机和调节器制成一个整体的发电机;

(3)带泵交流发电机,和汽车制动系统用真空助力泵安装在一起的发电机;

(4)无刷交流发电机,不需要电刷的发电机;

(5)永磁交流发电机,磁极为永磁铁制成的发电机。

2、按整流器结构分四类

(1)六管交流发电机;

(2)八管交流发电机;

(3)九管交流发电机;

(4)十一管交流发电机。


 图1:2000年-2007年我国汽车发动机与发电机产量情况

3、按磁场绕组搭铁形式两分类

(1)内搭铁型交流发电机,磁场绕组的一端(负极)直接搭铁(和壳体相联);

(2)外搭铁型交流发电机,磁场绕组的一端(负极)接入调节器,通过调节器后再搭铁。

表1:我国主要汽车发电机生产企业(主机配套)概况
公司名称 成立时间 公司性质 技术来源 生产能力 产品配套情况 上海法雷奥汽车电器系统有限公司 1995年 中外合资 法国法雷奥 200万台 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一汽集团、一汽大众、神龙汽车、长安福特、南亚派力奥、奇瑞等轿车及轻型车,并为上柴、潍柴、锡柴、大柴、康明斯等多家柴油机及工程机械、拖拉机生产厂家配套。 锦州汉拿汽车电机公司 1996年 外商独资 韩国万都 120万台 为北京现代、悦达起亚独家配套,同时为沈阳三菱、哈东安、东南企业、一汽轿车、天津夏利等配套 重庆博耐特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民营企业 自有 120万台 主要为长安汽车、通用五菱、东安汽车、吉利汽

车、北汽福田、长城汽车、重庆庆铃等配额套 湖州德宏汽车电器系统有限公司 1978年(2000年改制) 民营企业 自有 120万台 主要为大柴﹑锡柴﹑江铃集团﹑朝柴﹑潍柴﹑重汽杭发﹑跃进集团﹑北汽福田﹑昆明云内﹑江淮﹑玉柴﹑上柴﹑扬柴﹑保定长城等配套 北京佩特来电器有限公司 2001年3月 中外合资 美国佩特来 100万台 主要为国内大型柴油机、大中型客车、中重型卡车等配套 成都华川电装有限责任公司 1966年10月,2001年8月改制成立成都华川电装 中外合资 日本电装 100万台 主要为长安公司、长安福特、长安鈴木、上汽奇瑞、海南集团、昌河铃木、金杯汽车、哈飞汽车、一汽天津华利等用户的轿车和微车配套 天津电装汽车电机公司 1995年12月 中外合资 日本电装 主要为天津丰田、广州丰田、广州本田、一汽夏利等配套 宁波远州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1986年 民营企业 自有 100万台 主要为哈东安、长安汽车、天津一汽等配套及出口 湖北神电汽车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1965年(1992年改制) 美国德尔福 80万台 一汽大众、东汽公司、神龙富康、玉柴、大柴等主机厂配套 博世汽车部件(长沙)有限公司 2004年11月 外商独资 德国博世 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等 江苏恒力电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有企业 自有 约60万台 主要为南汽依维柯、东风车及一汽、锡柴、常柴、扬柴、成都内燃机总厂等配套 山东聊城五岳电机有限公司 1966年(1998年改制) 民营企业 自有 40万台 主要为一汽锡柴、大柴、潍柴、一拖、朝柴、玉柴、北汽福田等 东风汽车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2001年 国有企业 自有 30万台 主要为东风康明斯、东风发动机厂、玉柴、朝柴、上柴等配套 贵阳航空电机有限公司 1963 年 国有企业 自有 30万台 主要为哈东安、重庆长安、柳州五菱、天津夏利、江西昌河、贵州云雀等配套 北京奥博汽车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1994年 中外合资 30万台 主要为锡柴、大柴、玉柴、柳州五菱等配套
 二、我国交流发电机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1、技术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依靠技术引进以及与国外著名的汽车生产厂合资建厂,使得我国的汽车业的技术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同时也带动了汽车交流发电机产品的迅速发展,与国外技术水平相比,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但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产品结构上是亦步亦趋,处于模仿、跟随的地步,而产品的质量、可靠性比较差,故障率比较高。在产品设计方面,我国目前生产的交流发电机基本上都属于仿制,通过对国外样机进行测绘,再结合国内的材料、设备和工艺等实际情

况,进行调整和修正,真正自主设计开发的产品很少。至于进行创新研究、使用新的设计理念、进行技术储备、超前开发基本谈不上。国内也很少有单位或个人进行一些基础性技术研究领域的工作。

(2)、在工艺设备和工艺水平方面,目前国内主要交流发电机生产厂家的关键和重要设备主要采用进口设备,比如定子嵌线及整形、定子铁心冲槽卷绕等等,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加工精度和材料利用率。但与国外高度机械化、自动化和工序间大量的电子自动检测的加工和装配设备相比,国内还存在大量的手工劳动操作,人为检测判断。这些人为因素的存在,使得产品的一致性、可靠性难以得到保证。
(3)、在相关产业方面,由于国内相关产业与国外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对国内交流发电机有较大的影响。目前国内生产的二极管、调节器质量不稳定,可靠性差。轴承难以满足交流发电机苛刻的工作要求,使得国内主要的交流发电机生产厂家对这些关键零部件采用进口件。而铜线电阻率偏高、线径不均匀,金属材料杂质含量高,合金材料配比不合理等等一系列因素,也制约了国内交流发电机的发展。

图2:近十年来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变化情况

2、发展趋势

体积小而输出功率大是汽车交流发电机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为了减轻重量和减少体积,而又要提高输出功率,自然就要提高电机转速,相继而来的是散热要求也随之提高。所以,散热、提高传动效率、减小体积等问题成了发电机发展的主要方向。

表2:我国规模较大汽车发电机生产企业(配件市场)概况
公司名称 成立时间 公司性质 生产能力 永康市博宇汽车电机厂 1996年6月 民营企业 150万台 宁波韵升电机有限公司 2000年1月 中外合资 100万台 无锡市闽仙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中外合资 60万台 福建省仙游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1979年 中外合资 30万台表3:我国发电机生产企业新建、扩建项目
公司名称 建设规模 锦州汉拿汽车电机公司 项目总投资9950万元,在企业原有的12条生产线基础上,新增4条生产线,新增产能110万台,包括50万台发电机和60万台起动机。2008年8月建成投产。 湖州德宏汽车电器系统有限公司 从美国购进现代化总装流水线,新增年产20万台汽车大功率发电机,已于2008年7月开始正式投产。 湖北神电汽车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3000万元,新建年产OEM配套汽车起动机、发电机各50万台 汽车交流发电机技术突飞猛进,水冷交流发电机、42V交流发机、起动机与发电机合为一体被认为是主要发展方向。

(1)、水冷交流发电机

发电机采用无刷

结构,用铝外壳包住并密封,作为发动机的一个部件安装在发动机上,发动机内特制的水箱中的循环水有温控装置。发电机利用发动机的循环水冷却系统进行冷却,大大提高了发电机的冷却效果使发电机能提供较大的输出功率。由于采用发动机冷却水对发电机进行冷却,取消了发电机的冷却风扇,降低了噪声,同时采用铝外壳包住并密封有效降低了发电机电磁干扰,提高了乘坐的舒适性。目前德国博世公司与宝马汽车公司合作,已将该产品投入了小批生产,并使用在宝马汽车公司推出的某些特制的高档轿车上。

(2)、42V交流发电机

随着各种汽车电气系统负荷量大大增加,相应的要求汽车供电容量要较大幅度的提高,传统的单一的14V(28V)供电系统难以适应。90年代中期,由世界几大著名的汽车制造商提出了14/42V双电压供电系统的规范草案。在这种双压供电系统中,交流发电机输出电压为42V,通过一个DC/DA变换器,变换成14V的低电压。中小功率的用电器采用14V电压供电,较大功率的用电器采用42V电压供电。该交流发电机目前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要重新选用调节器、二极管,以及使用的安全性等等。随着14/42V双电压供电系统的发展,这些问题也将逐步解决

(3)、起动机与发电机合为一体

根据电机的可逆性原理。国外的一些研究机构和汽车电器生产厂家研制出汽车发电机和起动机合为一体的新型产品。目前该产品仍然存在一些相当复杂的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它的控制系统。它有一个可转换装置将交流转换为直流,异步电机与交流端相连蓄电池和汽车电路接直流端。其工作原理是:在启动时,异步电机通过减速器以较大的减速比与发动机连接。发动机发动后,即曲轴的转速超过异步电机的转速时,超越离合器自动将减速器的减速比降低,异步电机变为发电机,可转换装置将异步电机输出的三相交流电变为直流电,给蓄电池充电和给用电器供电,同时给异步电机励磁。

 图3:我国汽车发电机产量预测

三、我国汽车发电机行业概况

根据中国内燃机协会电机电器分会对业内71家企业的不完全统计,2006年共生产起动机1708万台(含摩托车起动机),销售1673万台;生产发电机1108万台,销售1044万台;实现销售收入95.65亿元,利润6.63亿元,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有27家,两机产销超过100万台的企业有8家,另有10家企业两机产销超过50万台。2007年我国汽车发电机的产量则超过了1300万台。伴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增长,我国发电机的产量也节节攀升。

1、我国汽车发电机配套市场

在我国乘用

车发电机配套市场基本上被外资品牌所垄断,上海法雷奥、锦州汉拿、天津电装、成都华川电装几家中外合资占据近8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市场的主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在国内生产的乘用车车型多为国外的成熟车型,这些车型在国外已经有固定的配套企业,汽车引进国内生产之后,大多数车型仍然由国外原有的配套企业负责配套生产,如丰田汽车和本田汽车的发电机由日本电装公司配套,现代汽车的发电机由韩国万都公司配套。另一方面,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汽车发电机的制造能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外资企业相比,我国汽车发电机生产企业在产品研发、配套经验等方面还与外资企业存在着较大差距。

在商用车配套市场,由于民营企业经营灵活、适应能力快,具有较低的成本优势,重庆博耐特、湖州德宏、山东聊城五岳等一批民营企业,其生产规模及市场份额方面要高于江苏恒力电机、东风汽车电器、贵阳航空电机等一批国有企业。

2、我国汽车发电机配件市场

经过最近几年我国汽车产销量的高速增长,我国汽车保有量也在高速增长。我国庞大的汽车保有量,为我国汽车配件企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汽车售后维修和保养市场。截至2007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接近5700万辆,比1997年1219万辆,增长了367%。
汽车发电机属于汽车易损零部件,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不断扩大,售后市场对于汽车发电机的需求将不断地扩大。按照主机配套与售后市场比率为1:0.6计算,我国售后市场对于发电机的需求量接近500万台。

3、存在的问题

(1)、自主开发能力弱

除少数外资企业外,我国汽车发电机及其零部件生产企业技术力量普遍比较薄弱。一些传统的国有企业,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比较多,经营状况不甚理想,投资不足,技术设备得不到更新,技术老化,优秀技术人才流失严重。

(2)、企业数量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汽车发电机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相对较低的进入门槛吸引了众多社会闲散资本,所以行业内中小企业数量多。除个别企业之外,这些企业一般投资规模比较小,设备比较简陋,管理相对落后,产品类型、市场渠道、零部件来源等几乎完全类同。为了占领市场,企业之间相互压价,在原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一些企业为了获取利润,经营假冒伪劣产品,严重影响我国汽车发电机市场的健康发展。

(3)、关键零部件生产滞后

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汽车发电机的部分关键零部件专业制造企业开始崭露头角,为主机开发适

时提供所需零部件,有效降低了发电机的开发成本。但是从总体看来,我国汽车发电机关键的零部件发展依然滞后,电压调节器、整流器、轴承等部件的本土化制造跟不上需要,供应中高档乘用车配套的发电机调节器、整流器等主要依赖于进口。

(4)、产品附加值低,主要供应售后市场

近几年来,一批优秀民营企业进入我国发电机市场,这些企业大多具有比较强的资本实力,设备投资比较到位,产品生产规模较大。由于具有劳动力低廉的优势,产品价格较低,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已经大量出口至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但产品大多用于售后维修市场,而参与主机同步开发的配套市场几乎没有。

4、市场预测

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发展迅速,在整车市场的带动下,发动机产量也节节攀升,从1998年的156万台增长到2007年的785万台,年均增长率近45%。一些企业更是敏感地看到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发展的广阔发展前景和国际汽车及零部件行业零部件全球化采购趋势对发电机需求的进一步提升。为了能够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大幅度提升的大趋势,使自己保持充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一场大规模的新一轮扩产计划已经开始在业内悄然启动。

2008年,全球遇到了近几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全球汽车销售市场整体呈现下滑态势。2008年1至10月,我国汽车产销801.81万辆和794.48万辆,同比增长11.01%和11.11%。从目前看来,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汽车产销量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由于我国汽车人均保有量与其他国家相比还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未来几年,我国汽车市场还将继续保持缓慢增长。金融危机对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出口影响较大,但我国汽车发电机的出口主要是供应售后市场,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汽车零部件在欧美等地区售后市场的需求是上涨的,很大程度上因为很多人节省开支不买新车而维修旧车的结果。而更多的欧美的消费者可能在此时期愿意选择价格更有竞争力的中国产品,这也许对中国的企业来讲意味着更多的机会。从总体看来,未来几年我国汽车发电机的产销量将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