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改装市场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84.50 KB
- 文档页数:13
1
郑州交通职业学院 毕 业 论 文(设 计)
论文(设计)题目: 我国汽车改装市场前景分析
所属系别 车辆工程系
专业班级 09 级 汽车改装一班
姓 名 姚国辉
学 号 200908050620324
指导教师 李亦轩
撰写日期 2012 年 3 月
2 引言
汽车改装源自汽车运动,赛场是各个汽车制造商体现自家技术实力的地方,为了把对手甩在后面,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他们都拿出了自家的最高技术,从而迫使各个厂商致力研究开发新技术。最早的汽车改装只针对于提高赛车的性能,所有的改装方式和改装部件都在赛车运动中通过不断的测试、改进,并经过长时间的试用,在解决了安全、稳定、合理、经济等方面的问题后才向大众推广。在这当中,最终真正能与广大消费者见面的都是经历住各种考验的既实用又经济、稳定的经典改装件。民用汽车性能提升是建立在长年累月的赛车改装基础上发展、改进而形成的改装的高级形式。
汽车改装在国外一直很流行。现在,世界各大著名汽车厂商都有他们的专业改装厂和改装品牌,如专门为奔驰车用户进行改装的AMG、D2、BRABUS、等,为大众旗下的大众汽车和奥迪汽车用户进行改装的ABT,为本田改装的HRC(本田赛车公司)、无限等。个性化改装已形成了产业化,并形成为汽车相关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汽车真正进入家庭的时间虽然不长,但私人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是惊人的,随着国内私人拥有汽车的增多汽车个性化的改装潮流也正逐渐兴起。
本课题主要研究我国的汽车改装市场的前景,汽车改装的可行性,以及我国汽车改装市场与国外的汽车改装市场相比他们的不足之处和发展空间,还有我个人对我国的汽车改装市场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我国汽车改装业现状概述
汽车改装隐性增长下的暴发力
中国改装行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及广东的一些城市,这些一线大城市,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汽车改装产业聚集。据相关数据统计,2002年我国汽车改装产业产值仅5亿元,到2008年10月,6年间产值扩大五倍,上升到25亿元;2007年我国汽车改装市场拥有13 15亿元左右的容量,预计到2015年,随着车主对用车的成熟度提升与个性化需求意愿的增强,政策的开放程度放宽,市场规模将有可能出现井喷式增长达到140亿元。这样的暴发力不仅仅是来自于消费的需
3 求,我们看到,汽车运动文化的兴起与成熟,也推动着汽车改装行业的不断发展,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上海FI方程式国际赛事、上海天马山国内汽车运动赛事、中国汽车拉力赛等;标志着行业正在形成和崛起的汽车改装展会,也逐渐显山露水,其中有上海汽车改装博览会、广州汽车改装服务展览会以及北京改装车展览会等,都是在2009年开始首次运作,并在2010绽放光芒。
飙车族多为年轻人,爱好时尚个性的外表与动感十足的运动表现,一些人认为汽车改装发烧友通过飙车来满足自己的表现欲,带动了汽车改装这个“灰色”产业链的发展,也带来了马路安全隐患。昆明出台《通告》后,有专家解说,认为进行汽车改装是多此一举,新车出厂已经过严格实验,各种性能已是最佳,不用再对汽车进行改装,就算汽车存在问题也有召回制度,可召回原厂进行维修。专家所说的道理是没错,但并没有将车主的内心需求加以分析,就像家里装修一样,谁愿与别人家装成一样呢?总得通过什么来表达一下自己的性格,因此,改装也就是很多车主的一个选择。
汽车改装虽然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也有人乐观地认为汽车改装本身并没有错,认为改装是汽车文明发展的必然;改装市场需求利好,全民改装的时代已经来临。改装是现代社会多样复杂化的产物,并不违法,是必然。
汽车改装业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目前改装车的比例还不到汽车保有量的3%,我国的汽车改装市场还处在起步阶段,与国外汽车改装行业相对完整的产业链相比,无论是行业政策、管理规章制度还是应用技术及市场环境,都还存在较大差距。在欧洲、美国、日本,汽车厂商一有新车下线,便会随之产生一系列的改装方法和相应的配件,有些整车厂还专门配套生产适应于新车改装的配件。在国内的市场上,还没有汽车厂家生产与其车配套的改装件。目前都是一些南方的零部件企业在做改装车的配件。在国外,不但可以改装汽车外形,比如加装大包围、加装尾翼、更换引擎盖等,还可以进行内部的豪华装饰,甚至能进行性能提升的改装,如提高引擎的动力和扭矩,更换制动和避震系统等等。发达国家私人汽车的改装率达到80%。在美国,拥有汽车改装配件厂家及改装服务机构达1万多家,改装市场从业人员达200万人,每年销售额达到400亿美元。汽车改装所带来的产值不仅体现在终端
4 销售上,对于处在上游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带动作用也十分明显。改装业为车企带来新的营销理念,为零部件业带来商机。面对与日俱增的改装市场规模,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也是跃跃欲试,意欲在这块利润丰厚的市场分得一杯羹。
改装车,停留在实用阶段。虽然现在愿意改装的车主已越来越多,但是大部分车所做的改装项目都是比较初级、实用性的改装。真正深层次上的改装还很少。原因与现时人们对汽车改装的认知度不够,还有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就是经济实力达不到。改装的消费由于具体的项目、品牌的不同,价位相差很大,甚至倍于汽车本身的价位也不是没有,可以说是“上不封顶”
现在的改装项目日渐繁多,类似大包围、保险杠、尾翼、行李架和进排气等简单的改装,大部分的商家已经可以应付过来。但与其说它是改装,倒不如直接说是更换或者加装更合适 ,因为他们都是买现成的产品来替换原厂的部件。但如果要改动汽车重要组件,比如引擎、变速箱和ECU等,这就不是一件每个改装店都能应付得来的事了。从事这样改装的店不多,而且愿意做并且经济上能应付得起的人也不多,因为这方面对技术、经验和理论的要求相当高,搞不好还会适得其反。现在大多数人对于个性的追求还仅仅局限于贴车身、加个尾翼等。所以,目前许多所谓的改装店实际上只是美容装饰店罢了。
我国汽车改装业现在存在的问题
改装车潜伏安全隐患
由于改装车多为车主凭自己的喜好或追求时尚而改装,并没有考虑到安全性和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加上一些改装汽车的车行从业时间较短,改装技术不是很成熟,而又一味地满足车主的要求,缺少对车辆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设计,每一辆车改装后也不能做全面测试甚至不做测试,改装后性能是否提升,安全性是否下降都只能凭着车主对改装前后的驾驶感觉来判断,无法通过科学的测试得出客观的结论。因此就有了反好好的新车改成危车的案例,甚至会造成人员伤害。随着经济发展,私人用车数量快速上升,汽车改装在我国有着非常大的市场,但改装车无法顺利通过年检,《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六条中明确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拼装机动车或擅自改变机动车已登记的结构、构造或特征。车辆的结构包括车身颜色、长、宽、高四个硬性的标准以及发动机和相关的技术参数。缺乏专
5 业机构。改装技术是否可靠、经改装后的车是否安全,现在根本无从评定。保险安检不成熟。目前绝大多数的保险公司对于改装车出险后的赔偿,都限于原车部分,而对于改装配件则不予赔付。
2009年前3季度,汽车产销双超960万辆,分别超过2008年全年26.76万辆和28.22万辆,其中,乘用车销量增速超过40%,高于上年同期31个百分点;商用车增速超过15%,市场继续好转。1-9月汽车产销961.27万辆和966.27万辆,同比增长32.01%和34.24%。乘用车产销715.59万辆和724.15万辆,同比增长37.93%和41.90%;商用车产销245.68万辆和242.12万辆,同比增长17.35%和15.59%。其中乘用车产销双超700万辆,同比增长37.93%和41.90%,增速创历年最高。在乘用车品种中,1.6升以下乘用车表现尤为出色,累计销售506.08万辆,同比增长60.43%,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69.89%,市场占有率为历年最高。此外,自主品牌乘用车稳居市场占有率第一,共销售319.77万辆,同比增长57.42%,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4.16%,高于上年同期4.36个百分点。商用车产销245.68万辆和242.12万辆,同比增长17.35%和15.59%,总体继续向好。前9个月,乘用车自主品牌共销售319.77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4.16%;日系、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分别销售154.80万辆、104.40万辆、69.63万辆、56.93万辆和18.62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21.38%、14.42%、9.62%、7.86%和2.57%。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150.62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8.91%;日系、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轿车分别销售131.51万辆、103.11万辆、66.60万辆、50.52万辆和18.62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5.24%、19.79%、12.78%、9.70%和3.57%。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的汽车数量不断上升。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与迅速崛起的经济,蕴藏了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汽车改装及相关产业市场。随着汽车的普及,喜欢汽车运动的人越来越多,中国的汽车改装需求正在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目前这个市场是一块待开垦的沃土。
改装水平良莠不齐,改装车安全堪忧
《新交法》对改装管理虽然严格,但细节项目并不明确,并没有具体指出哪些项目能改、哪些不能改,而越来越多的爱车族又对改装充满了空前的热情,汽车改装需求正逐渐增大。在这种背景之下,许多“半路出家”的改装厂和改装件生产厂应运而生,就连不少“作坊式生产”的汽车维修厂也在悄悄进行着改装生
6 意。据了解,国外汽车改装厂家一般是和生产厂家结合在一起的,比如专做奔驰改装的劳伦士、专做宝马改装的Haman等,只有像这样改装技术、质量能够达到原厂要求,才能保证改装不会给车辆造成隐患。由于大部分改装厂家的水平和国外成熟的汽车改装业还有很大的差距,有的店就是拿着自己改装后的效果图让顾客挑,改装件只要能装上就装,伴随着极具专业性的“忽悠”,是否真正适用则不予关心,而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改装件质量无法保证、安全因素含混过关等问题则比比皆是。目前国内的民用汽车改装厂家,基本上都处于“半地下”的状态。由于我国“新交法”明文规定车主不能改动车辆的结构,即车身颜色、长、宽、高这四个硬性标准,在不准改装的禁令下,众多改装商家的经营执照上几乎全都是“汽车配件经营”,因为专门到工商局申请汽车改装公司是根本得不到批准的,由此,在国外的汽车改装原本就在阳光下的交易,在中国却逐渐步入“灰色地带”。正因为没有合法的“身份”,相关职能部门也无法对这些“黑经营户”进行有效管理,一旦出现任何问题,消费者的权利很难得到保障。
车辆保险理赔和安检验车上,汽车改装外部环境并不成熟。
据某保险公司理赔部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绝大多数的保险公司对于改装车出险后的赔偿,都限于原车部分,而对于改装配件则不予赔付。如果车主在投保时,已与保险公司就改装部分的投保事项进行了特别约定,那么车辆改装部分也是在保险公司的理赔范围之内的。车主如果想对车辆进行改动,需要在车管部门进行备案,虽然目前改装的车不少,但真正去备案的车主却很少,对此,理赔人员提醒,改装车的车主最好是在车管部门进行备案,以免出现问题后,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汽车改装缺乏行业标准与管理规范
在目前的国内汽车改装领域,不仅缺失针对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对于改装的技术标准和鉴定也是空白。在国外大部分国家,汽车改装都有标准和法规,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每年还有汽车改装展。在欧洲不少国家及日本等,具有规模的改装厂,除了有专门的技术研发部门、测试部门外,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发动机改装要通过认证与许可,其严谨态度不亚于一般正统的整车厂。而在我国,汽车改装经营者资质难以认证,而汽车用户对于改装知识了解不多,改装后质量和安全性也无从评定,其潜在的风险之大不言而喻,也不可不慎。由此